CN1099218A - 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及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及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18A
CN1099218A CN 94110092 CN94110092A CN1099218A CN 1099218 A CN1099218 A CN 1099218A CN 94110092 CN94110092 CN 94110092 CN 94110092 A CN94110092 A CN 94110092A CN 1099218 A CN1099218 A CN 1099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ycelia
sawdust
leachate
medium
wood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41100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43C (zh
Inventor
刘永昶
刘永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411009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043C/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 及培养方法,属于微生物的真菌类。该菌种是通过采 集野生黑木耳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经过5代连续 株选,最终筛选出高产、朵大、肉厚、抗杂菌的黑木耳 新菌株。该菌种菌丝洁白、粗壮、呈绒毛状,可吃掉青 霉、毛霉等杂菌,在25—28℃培养,约10天长满18 ×180mm试管,其子实体朵片大,耳片厚、色黑、丛生 菊花形,背面着生微细绒毛。菌种的母种培养基在传 统的培养基上增加了锯末、树皮、菌丝体等物质,培养 基的pH值由原来的5.5—6.5提高到7.5—8.5。该 菌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 生物中心,保藏号是:CGMcc No.0210。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黑木耳菌种及培养方法,属微生物的真菌类,该菌种特别是适用于塑料袋代用料地摆栽培。
我国的黑木耳来源一少部分是采集野生的,大部分是采伐10-20年生阔叶树来进行人工木段栽培。野生木耳越来越少,已经无耳可采,木段栽培木耳严重破坏森林资源,且产耳量低。近几十年开始试验用代用料代替木段栽培木耳,由于采用的菌种是木段用菌种,所以不适合在代用料上使用,主要存在着杂菌感染严重,产量不稳定,子实体极易形成拳耳、抗高、低温能力差、易流耳、烂耳等缺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选育出一种新的菌种及培养方法。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及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采集野生黑木耳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方法,筛选出60个野生菌株,在室内外通过对各菌株,采用不同培养基,观察对比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出耳状况、抗逆结果,经过5代连续株选,从中筛选出6个菌株,然后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最终筛选出高产、朵大、肉厚、抗杂菌的黑木耳新菌株,新菌株的主要特点如下:
a、在母种培养基上,菌丝洁白、粗壮、呈绒毛状,在25-28℃培养,10-12天长满18×180mm试管。
b、在木屑培养基上,菌丝长势强壮,可吃掉青霉、毛霉等杂菌菌丝,经24-28天菌丝可长满全瓶。
c、菌丝适宜在偏碱性培养基上生长,PH值7.5-8.5。
d、该菌种适合塑料袋代用料地摆动栽培。
e、该菌种存活温度为-40-40℃。
f、该菌种抗杂菌,其子实体朵片大,肉厚、色黑、丛生、菊花形,背面着生微细绒毛,朵片最大直径25cm,一般在10cm左右。子实体适温范围为15-25℃,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
目前,该菌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是:CGMcc.NO.0210,菌种的拉丁学名是:Auricularia auricula,保藏日期是:1994年元月31日。
本发明采用河北省围场县野生黑木耳,对其进行组织分离前,改变传统的PDA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如下:
一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配方:
培养基成份由常温清水(包括自来水、河水、井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组成。
配比:
取清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混合在一起,其中清水占93-96%,树皮浸出液占0.5-2%,锯末浸出液占3-5%。将清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按比例混合成1000毫升。
取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100-200克(湿重)、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1000毫升液体、称好备用。
配制方法:
取200克去皮马铃薯,洗净,切成薄片,与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一起放在溶器内加混合溶液1000毫升,加热煮沸20-30分钟,使马铃薯熟而不烂,过滤取汁,继续加热,待溶液达到沸腾后加入琼脂,补足到1000毫升水,不断进行搅拌,待琼脂溶化后,加入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搅拌后用四层纱布过滤,趁热装入试管,待琼脂凝固后,再用棉塞将试管口塞好,然后将试管在高压锅内灭菌,灭菌压力在1.0-1.5公斤/平方厘米,维持30分钟。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配方:
培养基成份由锯末、麦麸、豆饼粉、红糖、石膏粉、生石灰组成。
配比:
锯末78-83%、麦麸12-18%、豆饼粉2-8%、红糖0.5-1.5%、石膏粉0.5-3%、生石灰0.5-2%。
配制方法
将配方中的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PH值为7.5-8.5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菌丝强壮、抗杂菌、吃杂菌;
2、菌丝耐高、低温;
3、适于塑料袋代用料大地栽培;
4、子实体产量高;
5、培养基来源广阔、成本低;
6、栽培方法易于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是从1988年8月在河北省围场县采集的野生黑木耳经组织分离方法在改进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5代连续株选,然后进行多点多品种比较试验,最后筛选出的高产、朵大、肉厚、抗杂菌的黑木耳新菌种。
在菌种培养基成分方面,补充松木锯末、树皮、菌丝体等物质,使培养基营养成分综合化、合理化、营养持续时间长,养分全面,利于菌丝的生长,克服了过去培养基养分单纯,菌丝徒长,到锯末培养基上反差大,不易吃料的弱点。在二级种或栽培袋培养基中取消白糖,降低麦麸含量,补充豆饼粉,以利菌丝生长和抑制霉菌。
传统的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基都是酸性的,这种培养基在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同时更加有利于霉菌等杂菌的生长,所以在栽培过程中极易感染杂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让新筛选的菌种在偏碱的培养基上适应,使培养基的PH值由原来的5.5-6.5,提高到7.5-8.5,大部分霉菌、细菌不适宜在碱性培养基上生长,从而控制了杂菌污染。达到了抗杂菌、菌丝吃杂菌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杂菌污染的难题。
实施例
一级种培养基配方
清水950毫升
阔叶树皮浸出液40毫升
松木锯末浸出液10毫升
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湿重)200克
马铃薯200克
葡萄糖20克
琼脂20克
磷酸二氢钾3克
硫酸镁1.5克
PH值8.0
二级种培养基配方
锯末80.7%
麦麸15%
红糖1%
豆饼粉2%
石膏粉1%
生石灰0.3%
含水量60%
PH值8.0
袋栽培养基配方
锯末86%
麦麸10%
豆饼粉2%
石膏粉1%
生石灰1%
含水量60%
PH值8-8.5

Claims (5)

1、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采集野生黑木耳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方法,筛选出60个野生菌株,在室内外通过对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观察对比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出耳状况、抗逆结果,经过5代连续株选,从中筛选出6个菌株,然后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最终筛选出高产、朵大、肉厚、抗杂菌的黑木耳新菌株。其特征在于:
a、在母种培养基上,菌丝洁白、粗壮、呈绒毛状,在25℃-28℃培养,10-12天长满18×180mm试管;
b、在木屑培养基上,菌丝长势强壮,可吃掉青霉、毛霉等杂菌菌丝,经24-28天,菌丝可长满全瓶;
c、菌丝适宜在偏碱性培养基上生长;
d、该菌种适合塑料袋代用料地摆栽培;
e、菌丝存活温度为-40℃-40℃;
f、菌丝抗杂菌,其子实体朵片大、耳片厚、色黑、丛生、菊花形,背面着生微细绒毛,朵片最大直径25cm,一般在10cm左右。子实体适温范围为15℃-25℃,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
该菌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是CGMCCNO.0210,菌种的拉丁学名是Auricularia aurieul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其特征在于:PH值为7.5-8.5。
3、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的培养方法,采用河北省围场县野生黑木耳,对其进行组织分离并改变传统的PDA培养基,筛选出黑木耳新菌种,其特征在于:
一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配方:
培养基成分由常温清水(包括自来水、河水、井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马玲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组成。
配比:
取清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混合在一起,其中清水占93-96%,树皮浸出液占0.5-2%,锯末浸出液占3-5%,将清水、树皮浸出液、锯末浸出液按比例混合成1000毫升。
取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100-200克[湿重]马玲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与1000毫升液体称好备用。
配制方法:
取200克去皮马玲薯,洗净切成薄片与黑木耳二级种菌丝体一起在溶器内加入混合溶液1000毫升,加热煮沸20-30分钟,使马玲薯熟而不烂,过滤取汁,继续加热待溶液达到沸腾后,加入琼脂,补足到1000毫升水,不断进行搅拌,待琼脂溶化后,加入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搅拌后用四层纱布过滤,趁热装入试管,待琼脂凝固,再用棉塞将试管口塞好,然后将试管在高压锅内灭菌。灭菌压力在1.0-1.5公斤/平方厘米,维持3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配方:
培养基成分由锯末、麦麸、豆饼粉、红糖、石膏粉、生石灰组成。
配比:
锯末78-83%、麦麸17-18%、豆饼粉2-8%、红糖0.5-1.5%、石膏粉0.5-3%、生石灰0.5-2%。
配制方法:
将配方中的配料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
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说的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PH值为7.5-8.5。
CN 94110092 1994-03-03 1994-03-03 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及培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04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4110092 CN1045043C (zh) 1994-03-03 1994-03-03 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及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4110092 CN1045043C (zh) 1994-03-03 1994-03-03 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及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18A true CN1099218A (zh) 1995-03-01
CN1045043C CN1045043C (zh) 1999-09-15

Family

ID=5034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411009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043C (zh) 1994-03-03 1994-03-03 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及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043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9207A (zh) * 2011-04-18 2012-03-21 姜坤 黑塑料袋代用料地摆黑木耳栽培方法
CN103460992A (zh) * 2013-08-23 2013-12-2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猪粪渣袋栽木耳的方法
CN104126414A (zh) * 2014-08-15 2014-11-05 施甸康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4145710A (zh) * 2013-07-04 2014-11-19 黑龙江大学 一株西藏高原黑木耳菌株
CN104145709A (zh) * 2013-07-04 2014-11-19 黑龙江大学 一株高原黑木耳菌株
CN107434727A (zh) * 2016-05-27 2017-12-05 桂林宏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新的黑木耳营养料
CN115918438A (zh) * 2022-12-16 2023-04-07 陕西理工大学 黑木耳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9207A (zh) * 2011-04-18 2012-03-21 姜坤 黑塑料袋代用料地摆黑木耳栽培方法
CN104145710A (zh) * 2013-07-04 2014-11-19 黑龙江大学 一株西藏高原黑木耳菌株
CN104145709A (zh) * 2013-07-04 2014-11-19 黑龙江大学 一株高原黑木耳菌株
CN104145709B (zh) * 2013-07-04 2016-09-07 黑龙江大学 一株高原黑木耳菌株
CN104145710B (zh) * 2013-07-04 2016-09-28 黑龙江大学 一株西藏高原黑木耳菌株
CN103460992A (zh) * 2013-08-23 2013-12-2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猪粪渣袋栽木耳的方法
CN104126414A (zh) * 2014-08-15 2014-11-05 施甸康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7434727A (zh) * 2016-05-27 2017-12-05 桂林宏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新的黑木耳营养料
CN115918438A (zh) * 2022-12-16 2023-04-07 陕西理工大学 黑木耳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方法
CN115918438B (zh) * 2022-12-16 2024-05-14 陕西理工大学 黑木耳新品种的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43C (zh) 1999-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3004C (zh) 一种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CN101485336B (zh) 一种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木霉菌制剂
CN104478515B (zh) 用于培养杏鲍菇基质的发酵液、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3409B (zh) 菌草栽培鹿角灵芝的方法
CN105316243A (zh) 一种农业根结线虫复合生防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558766B (zh) 防治烟草土传真菌病害的木霉固体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5225A (zh) 海鲜菇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方法
CN112210501B (zh) 一株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JH5及其应用
CN112021073A (zh) 一种羊肚菌外援营养袋配料、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3176B (zh) 一种植物有机物-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548524A (zh) 一种高效抗旱、耐高磷营养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生产方法
CN1045043C (zh) 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菌种及培养方法
CN103535284A (zh) 野生松乳菇菌种分离培养基及栽培驯化方法
CN101619293B (zh) 一种酒红土褐链霉菌、筛选方法及应用
CN1201000C (zh) 一种纤维素分解复合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967624B (zh) 一株尖孢镰刀菌及其在铁皮石斛栽培中的应用
CN1225172C (zh) 一种大批量生产生物除草剂的方法
CN102732455B (zh) 一种阿维菌素农药残留降解菌及其生产的菌剂
CN1164179C (zh) 布氏白僵菌杀虫剂的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CN1264969C (zh) 用于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发酵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0740A (zh) 一株防治油茶象幼虫的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应用
CN1292663C (zh)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250084C (zh) 一种用于作物防病增产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38211C (zh) 农业废弃物发酵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45503C (zh) 一种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专用菌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90915

Termination date: 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