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0934A - 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10934A CN109910934A CN201910199771.0A CN201910199771A CN109910934A CN 109910934 A CN109910934 A CN 109910934A CN 201910199771 A CN201910199771 A CN 201910199771A CN 109910934 A CN109910934 A CN 1099109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gle
- seat
- slide way
- reset
- angle adju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和复位机构;其中,所述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包括角度张开模块和角度锁定模块;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推板、推杆、复位按钮、拉杆、固定套管、复位滑块、转接环、拉线和拉环。本申请中的座椅能够实现后排乘客对前排座椅靠背最大张开角度的控制,兼顾前排和后排乘客的舒适性;节约乘务人员列车整理的时间,提高效率;方便乘务人员从左右两侧对限位机构进行复位;座椅中的所有机构均为机械机构,节约能源,结构可靠,维修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铁路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铁路运营速度也有着明显的提高,而在铁路运输中,座椅是人和列车的一个重要连接部件,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座椅的舒适性和私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列车座椅的运用状态程度直接关系到列车的乘坐舒适性能,并影响人们对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为了提高高铁座椅的舒适性,目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普遍可以自由调节和锁定,但是当前排座椅靠背调到最大角度时,往往会影响到后排座椅乘客的舒适度,造成后排乘客不便,特别是当后排座椅乘客利用靠背后小桌板进行笔记本办公或者吃饭时,这种不便往往更加明显,有时甚至会由于沟通不畅导致口角,影响高铁乘坐秩序,占用高铁乘务人员时间和精力,影响列车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避免前排座椅的角度调节影响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本申请提出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和复位机构;
其中,
所述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包括角度张开模块和角度锁定模块;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推板、推杆、复位按钮、拉杆、固定套管、复位滑块、转接环、拉线和拉环。
优选的,所述角度张开模块包括固定块、连接轴、滑块和角度调节滑道;所述角度调节滑道设置于座椅底座背面上部,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角度调节滑道的滑道内;所述固定块固定于座椅靠背背面下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耳铰接在固定块和滑块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角度锁定模块包括锁定滑道和锁定滑块;
其中,
所述锁定滑道垂直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滑道一侧,且所述锁定滑道与所述角度调节滑道相通;所述锁定滑道内设置有锁定滑块,所述锁定滑块顶面上远离角度调节滑道的一端设置有扳钮。
优选的,所述扳钮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于锁定滑块的顶面,以使所述扳钮露出于座椅蒙面外侧。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座椅底座一侧内边上,且所述复位弹簧与锁定滑道分别位于角度调节滑道的两侧;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于推板,推板另一侧与拉杆相连接,所述拉杆另一端从角度调节滑道底部滑动穿过,且在拉杆末端形成转接环,所述转接环上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从座椅底座另一侧穿出与拉环相连接;所述拉杆上固定有复位滑块,所述复位滑块位于扳钮和角度调节滑道之间,且复位滑块的高度能够保证复位滑块与第一连接块相抵;当复位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复位滑块贴近角度调节滑道的侧边。
优选的,所述推板与复位弹簧连接的一侧上还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另一端连接有复位按钮,所述复位按钮露出于座椅蒙面外侧。
优选的,所述拉线的长度能够保证弹簧处于行程最大状态时,拉杆不露出于底座之外。
优选的,所述拉杆在座椅底座内部通过固定套管进行固定;且所述拉杆、固定套管和复位弹簧同轴线设置。
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S1,当后排座椅坐上乘客之后,后排乘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推动前排座椅的扳钮,将扳钮推入角度调节滑道中,锁止角度调节滑道,使前排乘客的座椅靠背调节角度不至于过大,避免影响自身的使用空间;
S2,当后排乘客下车时,将前排座椅的扳钮扳回,解锁前排座椅的靠背调节角度;
S3,若后排乘客下车忘记扳回扳钮,列车进入终点站,联排座椅的扳钮有的扳回,有的未扳回,乘务员整理车厢时,乘务员在外侧座椅外侧拉动拉环,拉环带动拉线、转接环、拉杆和推板,使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此时,所述复位滑块被牵引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扳钮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侧边的方向移动,扳钮进而带动锁定滑块从角度调节滑道滑出,对角度调节滑道进行解锁;
S4,当乘务员松开拉环时,复位弹簧回弹,在复位弹簧的回弹力牵引下,所述复位滑块被牵引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行复位。
S5,高铁返程时,座椅反转,复位按钮露出于高铁中间过道,此时,乘务人员通过按压复位按钮对角度调节滑道进行解锁,当乘务员摁压复位按钮,复位按钮通过推杆带动推板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侧边的方向移动,使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推板推动拉杆移动,进而拉杆牵引复位滑块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扳钮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侧边的方向移动,扳钮进而带动锁定滑块从角度调节滑道滑出,对角度调节滑道进行解锁,进而使座椅靠背的张开最大角度变大。
S6,当乘务员松开复位按钮时,复位弹簧回弹,在复位弹簧的回弹力F牵引下,所述复位滑块被牵引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行复位,而锁定滑块并未被牵引。
本发明中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实现后排乘客对前排座椅靠背最大张开角度的控制,在不影响前排乘客舒适性的情况下,兼顾后排乘客的舒适性。
(2)通过复位机构实现乘务员对联排座椅的靠背角度限位机构进行复位操作,节约乘务人员列车整理的时间,提高整理效率。
(3)本申请中的复位机构可以分别从座椅的左右两侧操作实现复位,方便乘务人员从左右两侧进行复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
(4)本申请中靠背角度调节模块、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和复位机构均通过简单的机械机构进行功能实现,具有节约能源,结构可靠,维修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示例性座椅基本示意图(未显示座椅填充物和蒙面);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调节机构的锁定状态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调节机构的解锁过程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部分调节机构的复位过程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的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分布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调节机构在联排座椅中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调节扳手;2-钢丝绳;3-解锁块;4-气簧;5-靠背连接板;6-底座;7-固定块;8-角度调节滑道;9-滑块;10-连接轴;11-锁定滑道;12-锁定滑块;13-复位弹簧;14-拉杆;15-固定套管;16-拉环;17-复位滑块;18-扳钮;19-转接环;20-推板;21-复位按钮;22-推杆;23-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除和简洁,实施例中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值得注意的是,说明书通篇涉及到的外侧座椅或内侧座椅是以高铁车厢过道为参照系,临近车厢过道的座椅即为外侧座椅,远离车厢过道的座椅即为内侧座椅。
当前的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倾斜一般由钢丝绳控制气弹簧实现。为了方便在具体实施例中介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下称调节机构)在高铁座椅上的的安装和工作方式,本发明首先介绍一种高铁座椅及其工作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实施例中介绍的座椅结构和工作方式仅为清楚介绍本发明之用,并非对本申请中调节机构应用范围和安装方式的具体限定。
一种高铁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椅本体、靠背角度调节模块。
结合图1所述座椅本体包括靠背框架和座椅框架。所述靠背框架竖向铰接于座椅框架。
进一步,所述靠背框架包括有靠背连接板5,所述座椅框架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用于通过各种连接件容纳安装本申请的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
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扳手1、钢丝绳2、解锁块3和气簧4。
所述气簧4内可滑动设置有活塞,气簧4封闭端通过铰接件与靠背连接板5底端铰接连接,所述气簧4开口端设置有与活塞相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另一端设置有解锁块3,所述解锁块3与钢丝绳2一端相连接,所述钢丝绳2另一端有调节扳手1。
在使用时,乘客扳动所述调节扳手1,调节扳手1带动钢丝绳2运动,所述钢丝绳2进一步带动解锁块3向后移动,解锁块3进而向后压动气簧4开口端的活塞杆,进而压动气簧,解锁靠背,乘客靠在靠背上向后仰身,靠背连接板5带动靠背向后调节至合适的角度。乘客松开调节扳手1后,调节扳手1通过复位弹簧进行复位,进而复位弹簧带动解锁块3复位,气簧关闭,即将座椅锁止。
实施例一
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和复位机构。
结合图2-3,所述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包括角度张开模块和角度锁定模块。
所述角度张开模块包括固定块7、连接轴10、滑块9和角度调节滑道8。
所述角度调节滑道8设置底座6背面上部,所述滑块9滑动设置于角度调节滑道8的滑道内;所述固定块7固定于靠背连接板5背面下部;所述连接轴10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耳铰接在固定块7和滑块9的外侧。
在座椅靠背调节的过程中,伴随靠背连接板5向后仰,固定块7通过连接轴10推动滑块9沿角度调节滑道8向下移动;当滑块9移动至角度调节滑道8底部,所述滑块9停止移动,此时座椅靠背张开达到最大角度。
所述角度锁定模块包括锁定滑道11和锁定滑块12。
所述锁定滑道11垂直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滑道8一侧,且所述锁定滑道11与所述角度调节滑道8相通。所述锁定滑道11内设置有锁定滑块12,所述锁定滑块12顶面上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的一端设置有扳钮18。转而参见图6,所述扳钮18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于锁定滑块12的顶面上,所述扳钮18露出于座椅蒙面外侧,以方便乘客操作。
在使用时,乘客可以通过推动扳钮18将锁定滑块12从锁定滑道11推入角度调节滑道8内,将角度调节滑道8阻断,进而阻止滑块9进入角度调节滑道8的下部区域,进而使座椅靠背的张开最大角度变小。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复位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限定。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13、推板20、推杆22、复位按钮21、拉杆14、固定套管15、复位滑块17、转接环19、拉线23和拉环16。
所述复位弹簧13一端固定于底座6一侧内边上,且所述复位弹簧13与锁定滑道11分别位于角度调节滑道8的两侧。所述复位弹簧13另一端连接于推板20一侧,所述推板20另一侧与拉杆14一端相连接,所述拉杆14另一端从角度调节滑道8底部滑动穿过,且在拉杆14末端形成转接环19,所述转接环19上连接有拉线23,所述拉线23从底座6另一侧穿出与拉环16相连接。所述拉杆14在底座6内部通过固定套管15进行固定。参见图6所述拉杆14上固定有复位滑块17,转而参见图3,所述复位滑块17位于扳钮18和角度调节滑道8之间,且复位滑块17的高度能够保证复位滑块17与第一连接块相抵。当复位弹簧13自然状态下,所述复位滑块17贴近角度调节滑道8的侧边。
所述推板20与复位弹簧13连接的一侧上还连接有推杆22,所述推杆22另一端连接有复位按钮21,所述复位按钮露出于座椅蒙面外侧,以方便乘务人员操作。
优选的,所述拉线23的长度能够保证弹簧处于行程最大状态时,拉杆14不露出于底座之外。
优选的,所述拉杆14和固定套管15与复位弹簧13同轴线设置。
参见图3,当锁定滑块12滑至角度调节滑道8内处于锁止状态时,此时,复位弹簧13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复位滑块17与扳钮18的第一连接块相抵位于贴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位置处。
转而参见图4,当乘务员在座椅外侧以力F拉动拉环16时,此时,复位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所述复位滑块17被牵引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扳钮18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扳钮18进而带动滑块12从角度调节滑道8滑出,对角度调节滑道8进行解锁,进而使座椅靠背的张开最大角度变大。
转而参见图5,当乘务员松开拉环16时,复位弹簧13回弹,在复位弹簧13的回弹力F牵引下,所述复位滑块17被牵引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行复位,而锁定滑块12并未被牵引。
当高铁返程时,座椅反转,拉环16转到座椅内侧,复位按钮21露出于高铁中间过道,此时,乘务人员可以选择按压复位按钮21对角度调节滑道8进行解锁,当乘务员摁压复位按钮21,复位按钮21通过推杆22带动推板20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推板20推动拉杆14移动,进而拉杆14牵引复位滑块17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扳钮18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扳钮18进而带动滑块12从角度调节滑道8滑出,对角度调节滑道8进行解锁,进而使座椅靠背的张开最大角度变大。
当乘务员松开复位按钮21时,复位弹簧13回弹,在复位弹簧13的回弹力F牵引下,所述复位滑块17被牵引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行复位,而锁定滑块12并未被牵引。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到二的基础上,以高铁座椅二等车2+3的座椅分布中,三个座椅相连的情况说明联排座椅状态下,复位装置的设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座椅中座椅本体、靠背角度调节模块和靠背角度限位机构的结构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参见图7,在最内侧座椅的底座内侧边的内侧与复位弹簧13一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3另一端连接于推板20一侧,所述推板20另一侧与拉杆14一端相连接,所述拉杆14另一端分别从三个座椅的角度调节滑道8底部滑动穿过,延伸至最外侧座椅底座6内,并穿过最外侧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模块和靠背角度限位机构。所述拉杆14末端形成转接环19,所述转接环19上连接有拉线23,所述拉线23从最外侧座椅底座6外侧穿出与拉环16相连接。所述拉杆14在三个座椅的底座6内部通过固定套管15进行固定。
所述推板20与复位弹簧13连接的一侧上还连接有推杆22,所述推杆22另一端连接有复位按钮21,所述复位按钮露出于座椅底座蒙面外侧,以方便乘务人员操作。
乘务员只需在联排座椅外侧拉动拉环16或按压复位按钮21,即能够同时控制三个座椅的靠背角度限位机构进行复位。
本申请中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的使用方法为:
S1,当后排座椅坐上乘客之后,后排乘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推动扳钮18,将扳钮18推入角度调节滑道8中,锁止角度调节滑道8,使前排乘客的座椅靠背调节角度不至于过大,以影响自身的使用空间;
S2,当后排乘客下车时,将前排座椅的扳钮18扳回,解锁前排座椅的靠背调节角度;
S3,若后排乘客下车忘记扳回扳钮18,列车进入终点站,联排座椅的扳钮18有的扳回,有的未扳回,乘务员整理车厢时,乘务员在外侧座椅外侧拉动拉环16,拉环16带动拉线23、转接环19、拉杆14和推板20,使复位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此时,所述复位滑块17被牵引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扳钮18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扳钮18进而带动滑块12从角度调节滑道8滑出,对角度调节滑道8进行解锁;
S4,当乘务员松开拉环16时,复位弹簧13回弹,在复位弹簧13的回弹力牵引下,所述复位滑块17被牵引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行复位。
S5,高铁返程时,座椅反转,复位按钮21露出于高铁中间过道,此时,乘务人员通过按压复位按钮21对角度调节滑道8进行解锁,当乘务员摁压复位按钮21,复位按钮21通过推杆22带动推板20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使复位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推板20推动拉杆14移动,进而拉杆14牵引复位滑块17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扳钮18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扳钮18进而带动滑块12从角度调节滑道8滑出,对角度调节滑道8进行解锁,进而使座椅靠背的张开最大角度变大。
S6,当乘务员松开复位按钮21时,复位弹簧13回弹,在复位弹簧13的回弹力F牵引下,所述复位滑块17被牵引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行复位,而锁定滑块12并未被牵引。
对所有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和复位机构;其中,
所述靠背角度限位机构包括角度张开模块和角度锁定模块;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13)、推板(20)、推杆(22)、复位按钮(21)、拉杆(14)、固定套管(15)、复位滑块(17)、转接环(19)、拉线(23)和拉环(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张开模块包括固定块(7)、连接轴(10)、滑块(9)和角度调节滑道(8);所述角度调节滑道(8)设置于座椅底座背面上部,所述滑块(9)滑动设置于角度调节滑道(8)的滑道内;所述固定块(7)固定于座椅靠背背面下部;所述连接轴(10)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耳铰接在固定块(7)和滑块(9)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锁定模块包括锁定滑道(11)和锁定滑块(12);其中,
所述锁定滑道(11)垂直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滑道(8)一侧,且所述锁定滑道(11)与所述角度调节滑道(8)相通;所述锁定滑道(11)内设置有锁定滑块(12),所述锁定滑块(12)顶面上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的一端设置有扳钮(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钮(18)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于锁定滑块(12)的顶面,以使所述扳钮(18)露出于座椅蒙面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13)一端固定于座椅底座一侧内边上,且所述复位弹簧(13)与锁定滑道(11)分别位于角度调节滑道(8)的两侧;所述复位弹簧(13)另一端连接于推板(20),推板(20)另一侧与拉杆(14)相连接,所述拉杆(14)另一端从角度调节滑道(8)底部滑动穿过,且在拉杆(14)末端形成转接环(19),所述转接环(19)上连接有拉线(23),所述拉线(23)从座椅底座另一侧穿出与拉环(16)相连接;所述拉杆(14)上固定有复位滑块(17),所述复位滑块(17)位于扳钮(18)和角度调节滑道(8)之间,且复位滑块(17)的高度能够保证复位滑块(17)与第一连接块相抵;当复位弹簧(13)自然状态下,所述复位滑块(17)贴近角度调节滑道(8)的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0)与复位弹簧(13)连接的一侧上还连接有推杆(22),所述推杆(22)另一端连接有复位按钮(21),所述复位按钮露出于座椅蒙面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23)的长度能够保证弹簧处于行程最大状态时,拉杆(14)不露出于底座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4)在座椅底座内部通过固定套管(15)进行固定;且所述拉杆(14)、固定套管(15)和复位弹簧(13)同轴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S1,当后排座椅坐上乘客之后,后排乘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推动前排座椅的扳钮(18),将扳钮(18)推入角度调节滑道(8)中,锁止角度调节滑道(8),使前排乘客的座椅靠背调节角度不至于过大,避免影响自身的使用空间;
S2,当后排乘客下车时,将前排座椅的扳钮(18)扳回,解锁前排座椅的靠背调节角度;
S3,若后排乘客下车忘记扳回扳钮(18),列车进入终点站,联排座椅的扳钮(18)有的扳回,有的未扳回,乘务员整理车厢时,乘务员在外侧座椅外侧拉动拉环(16),拉环(16)带动拉线(23)、转接环(19)、拉杆(14)和推板(20),使复位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此时,所述复位滑块(17)被牵引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扳钮(18)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扳钮(18)进而带动锁定滑块(12)从角度调节滑道(8)滑出,对角度调节滑道(8)进行解锁;
S4,当乘务员松开拉环(16)时,复位弹簧(13)回弹,在复位弹簧(13)的回弹力牵引下,所述复位滑块(17)被牵引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行复位。
S5,高铁返程时,座椅反转,复位按钮(21)露出于高铁中间过道,此时,乘务人员通过按压复位按钮(21)对角度调节滑道(8)进行解锁,当乘务员摁压复位按钮(21),复位按钮(21)通过推杆(22)带动推板(20)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使复位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推板(20)推动拉杆(14)移动,进而拉杆(14)牵引复位滑块(17)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扳钮(18)向远离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扳钮(18)进而带动锁定滑块(12)从角度调节滑道(8)滑出,对角度调节滑道(8)进行解锁,进而使座椅靠背的张开最大角度变大。
S6,当乘务员松开复位按钮(21)时,复位弹簧(13)回弹,在复位弹簧(13)的回弹力F牵引下,所述复位滑块(17)被牵引向靠近角度调节滑道(8)侧边的方向移动,进行复位,而锁定滑块(12)并未被牵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99771.0A CN109910934B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99771.0A CN109910934B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10934A true CN109910934A (zh) | 2019-06-21 |
CN109910934B CN109910934B (zh) | 2020-03-17 |
Family
ID=66965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99771.0A Active CN109910934B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10934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001101A1 (de) * | 1990-01-17 | 1991-07-18 | Audi Ag | Fussstuetze fuer fahrzeuge |
EP0516575A1 (en) * | 1991-05-29 | 1992-12-02 | V. Bröndum A/S | A convertible chair installation for or in vehicles |
EP1099627A1 (en) * | 1999-11-10 | 2001-05-16 | MGR Foamtex Limited | Mattress for aircraft seat |
CN105857329A (zh) * | 2016-04-11 | 2016-08-17 | 成都市天龙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列车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及方法 |
CN106828523A (zh) * | 2017-01-25 | 2017-06-13 | 东南大学 | 一种动车多功能调节座椅及其方法 |
CN207955651U (zh) * | 2018-01-09 | 2018-10-12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发电车拆卸式躺椅 |
CN208469813U (zh) * | 2018-06-19 | 2019-02-05 |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座椅靠背调节机构 |
-
2019
- 2019-03-15 CN CN201910199771.0A patent/CN1099109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001101A1 (de) * | 1990-01-17 | 1991-07-18 | Audi Ag | Fussstuetze fuer fahrzeuge |
EP0516575A1 (en) * | 1991-05-29 | 1992-12-02 | V. Bröndum A/S | A convertible chair installation for or in vehicles |
EP1099627A1 (en) * | 1999-11-10 | 2001-05-16 | MGR Foamtex Limited | Mattress for aircraft seat |
CN105857329A (zh) * | 2016-04-11 | 2016-08-17 | 成都市天龙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列车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及方法 |
CN106828523A (zh) * | 2017-01-25 | 2017-06-13 | 东南大学 | 一种动车多功能调节座椅及其方法 |
CN207955651U (zh) * | 2018-01-09 | 2018-10-12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发电车拆卸式躺椅 |
CN208469813U (zh) * | 2018-06-19 | 2019-02-05 |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座椅靠背调节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10934B (zh) | 2020-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17010B2 (en) | Convertible aircraft seat comprising movable armrests | |
KR101209993B1 (ko) |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폴드 앤 다이브 구조 | |
EP1387779B1 (en) | Vehicle seat | |
US10308362B2 (en) | Tray table assembly | |
KR101054755B1 (ko) | 시트백 연동형 전후 슬라이딩 헤드레스트 장치 | |
US8714618B1 (en) | Vehicles having utility bed and locking device | |
US10596934B2 (en) | Configurable transit se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211567732U (zh) | 一种便于后排进出且靠背可放平的汽车座椅 | |
KR101884741B1 (ko) | 래치회동형 리어시트 슬라이딩 장치 | |
CN102555843B (zh) | 座椅结构 | |
CN109910934B (zh) | 一种高铁座椅的靠背角度可适应性调节机构 | |
CN109866795B (zh) | 一种舒适性高铁座椅 | |
CN117141324A (zh) | 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 |
US20230415619A1 (en) | Seat device | |
CN116022045A (zh) | 一种多功能扶手汽车座椅结构 | |
KR20230166436A (ko) | 2열 수동 릴렉션시트 | |
CN210478471U (zh) | 一种新型汽车睡眠头枕z向调节机构 | |
CN210970751U (zh) | 多功能汽车座椅 | |
CN111717085B (zh) | 组合式座椅及其组合方法 | |
CN208036022U (zh) | 儿童座椅及其电动腿托机构 | |
CN115175592A (zh) | 座椅装置 | |
CN113212262A (zh) | 一种具有便捷进入功能的汽车第二排手动座椅骨架 | |
CN211166540U (zh) | 一种免旋转的可调方位的汽车座椅 | |
CN220555321U (zh) | 儿童安全增高垫解锁-翻转联动机构 | |
CN205168231U (zh) | 可锁定客车座椅滑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