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6492B - 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6492B
CN109906492B CN201680090400.3A CN201680090400A CN109906492B CN 109906492 B CN109906492 B CN 109906492B CN 201680090400 A CN201680090400 A CN 201680090400A CN 109906492 B CN109906492 B CN 109906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tate
spring member
substrat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04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6492A (zh
Inventor
福岛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Cosmos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Cosmo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Cosmo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Cosmo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06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6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6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6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0Adjustable 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36Driving mechanisms
    • H01H21/40Driving mechanisms having snap a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在确保转动部件的耐久性的同时,限制弹簧部件向靠近基板的方向的位移。包括:基板(100a);开关用端子(120c、120d);凸轮(140a),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转动部件(130a),其根据凸轮(140a)的旋转来切换开关用端子(120c、120d)之间的连接状态;弹簧部件(150a),其一端部卡止于转动部件(130a),且另一端部卡止于凸轮(140a),根据凸轮(140a)的旋转而使转动部件(130a)旋转;以及限制部件(139),其设置在转动部件(130a)上,限制弹簧部件(150a)向靠近基板(100a)的方向的位移,在进行上述限制时,弹簧部件(150a)在与限制部件(139)抵接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两侧,具有未被其他部件支承的部分。

Description

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图1所示那样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10。这样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10是用于实施汽车搭载的音响装置的音量调整中所使用的可变电阻器(省略图示)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切换的装置。具体而言,图1所示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10具备:与可变电阻器的操作轴(省略图示)一起旋转的旋转轴(省略图示);基板100;一对开关用端子120a、120b;转动部件130;凸轮140;以及弹簧部件150。
转动部件130和凸轮140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基板100支承。通过这样的转动部件130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取得一对开关用端子120a、120b不导通的第一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以及一对开关用端子120a、120b经由转动部件130而彼此导通的第二状态(省略图示)。弹簧部件150的一端部卡止于转动部件130,且另一端部卡止于凸轮140。这样的弹簧部件150根据凸轮140的旋转而使转动部件130旋转。
在为具有以上那样结构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10的情况下,当从图1所示的状态(即,电源断开状态)开始,凸轮140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弹簧部件150根据凸轮140的旋转而使转动部件130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转动部件130的可动接片131a、131b与一对开关用端子120a、120b接触。其结果为,成为一对开关用端子120a、120b经由转动部件130而导通的状态(即,电源接通状态)。另外,当从电源接通状态开始,凸轮140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弹簧部件150根据凸轮140的旋转而使转动部件130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开关装置10成为电源断开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1446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的情况下,当反复进行上述那样的电源切换操作时,例如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有可能发生弹簧部件150的未被其他部件支承的部分(具体而言是图1中斜格子α所示的部分)向靠近基板100的方向位移,导致弹簧部件150的一端部(图1的上端部)与转动部件130的卡止容易脱落。在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的情况下,转动部件130的可动接片131a能够从基板100侧支承弹簧部件15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但是,由于可动接片131a和弹簧部件150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所以有可能因磨损而导致转动部件130的耐久性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在确保转动部件的耐久性的同时,弹簧部件中的未被其他部件支承的部分不易向靠近基板的方向位移的结构。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具备:基板;一对开关用端子,其被所述基板支承;凸轮,其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基板上;转动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并根据所述凸轮的旋转来切换所述一对开关用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弹簧部件,其一端部卡止于所述转动部件,且另一端部卡止于所述凸轮,根据所述凸轮的旋转而使所述转动部件旋转;以及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限制所述弹簧部件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的位移,在进行所述限制时,所述弹簧部件在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两侧,具有未被其他部件支承的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确保转动部件的耐久性的同时,限制弹簧部件向靠近基板的方向的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现有结构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组装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带有开关的可变电阻器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3A是在省略了壳体元件的状态下,表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电源断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3B是在省略了壳体元件的状态下,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电源接通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基板及一对开关用端子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转动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凸轮的俯视图。
图8是相当于图3B的A-A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8,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
[1.带有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首先,参照图2,对组装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带有开关的可变电阻器的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图2是组装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的带有开关的可变电阻器的立体图。
图2所示的带有开关的可变电阻器1包括操作轴20、可变电阻器30和开关装置10a。
操作轴20是用于例如通过用户使其旋转从而实施改变可变电阻器30的电阻的大小的操作、以及切换开关装置10a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操作(以下,简称为“电源切换操作”)的操作轴。
可变电阻器30根据操作轴20的旋转来改变电阻器用端子300a、300b之间的电阻的大小。另外,由于可变电阻器30的结构例如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结构的可变电阻器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开关装置10a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并以与可变电阻器30邻接的状态设置。这样的开关装置10a根据操作轴20的旋转来切换开关用端子120c、120d彼此导通的电源接通状态、和开关用端子120c、120d彼此不导通的电源断开状态。关于开关装置10a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2.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
接着,参照图3A~图4,对开关装置10a的整体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对于构成开关装置10a的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在对开关装置10a的整体结构的概要进行了说明之后进行说明。图3A示出省略了壳体元件170的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断开状态。图3B示出省略了壳体元件170的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接通状态。图4示出了开关装置10a的分解立体图。
开关装置10a具备基板100a、壳体元件170、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旋转轴160、转动部件130a、凸轮140a、弹簧部件150a以及限制部件139。
基板100a与壳体元件170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内部空间的开关壳体。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以各自的一部分延伸到开关壳体的外部空间的状态被保持在基板100a上。另外,旋转轴160、转动部件130a、凸轮140a和弹簧部件150a被支承于划分形成开关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基板100a的一侧面上。
旋转轴160将操作轴20(参照图2)的旋转传递给凸轮140a。弹簧部件150a架设在凸轮140a和转动部件130a之间,并根据凸轮140a的旋转而使转动部件130a旋转。通过转动部件130a根据凸轮140a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能够取得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彼此不导通的第一状态(即,图3A所示的状态)、以及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经由转动部件130a彼此导通的第二状态(即,图3B所示的状态)。
在为上述那样的开关装置10a的情况下,当从图3A所示的电源断开状态开始,操作轴20向规定方向旋转时,该旋转经由旋转轴160传递给凸轮140a。于是,根据凸轮140a的旋转,弹簧部件150a发生弹性变形,并使转动部件130a旋转。其结果为,成为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经由转动部件130a彼此导通的电源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当从电源接通状态开始,操作轴20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该旋转经由旋转轴160传递给凸轮140a。然后,根据凸轮140a的旋转,弹簧部件150a发生弹性变形,并使转动部件130a旋转。其结果为,转动部件130a与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的至少一方分离,成为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彼此不导通的电源断开状态。
另外,在开关装置10a的电源切换操作时,限制部件139限制弹簧部件150a向靠近基板100a的方向位移。
[2.1开关装置的各部分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3A~图8,对构成开关装置10a的基板100a、壳体元件170、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旋转轴160、转动部件130a、凸轮140a、弹簧部件150a以及限制部件139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在与本例子相关的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关于各部分的方向,使用图3A、图3B、图5所示的正交坐标系(W、L、T)。在正交坐标系(W、L、T)中,W轴的“正方向”是各图的右侧,同样地L轴的“正方向”是各图的上侧,同样地T轴的“正方向”是各图的正面侧。
W轴方向也称为组装状态下的开关装置10a及基板100a的“宽度方向”。另外,L轴方向也称为组装状态下的开关装置10a及基板100a的“长度方向”。此外,T轴方向也称为组装状态下的开关装置10a及基板100a的“高度方向”。
“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中的“一方”对应于W轴、L轴和T轴的“正方向”。另一方面,“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中的“另一方”对应于W轴、L轴及T轴的“负方向”。
[2.1.1基板]
在本例子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基板100a具有矩形板状的基板主体101和设置在基板主体10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上的侧壁元件102。这样的基板主体101构成长方体状的开关壳体的下壁,侧壁元件102构成开关壳体的4个侧壁中的1个侧壁。
基板主体101具有通孔103、基板侧轴支承部105、避让凹部106、引导凹部107和接片配置部108。
通孔103形成于基板主体101的大致中央部。这样的通孔103在内侧插通有旋转轴160。
基板侧轴支承部105支承后述的作为凸轮140a和转动部件130a的旋转中心的枢轴143。这样的基板侧轴支承部105是形成于基板主体10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且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即,图5中的右下方)上的通孔。另外,枢轴143与旋转轴160平行地设置。
避让凹部106防止弹簧部件150a的第一卡止部152的前端部与基板主体101之间的干涉。这样的避让凹部106是在基板主体101的一个侧面中的、隔着通孔103与基板侧轴支承部105为相反的部分(即,图5中的左上部分)上形成的圆弧状的凹部。
引导凹部107通过与转动部件130a的可动侧引导片135之间的卡合来引导转动部件130a的旋转。这样的引导凹部107是在基板主体101的一个侧面中的、与避让凹部106的长度方向另一侧(图5中的下侧)邻接的部分上形成的圆弧状的凹部。
接片配置部108配置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中的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的固定侧接片122。这样的接片配置部108通过在基板主体10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形成的缺口111而被划分形成。
[2.1.2壳体元件]
壳体元件170包括:矩形板状的上壁元件171,其构成开关壳体的上壁;以及矩形板状的3个侧壁元件172,其构成开关壳体的4个侧壁中的3个侧壁。上述那样的壳体元件170被组装到基板100a上以构成开关壳体。
[2.1.3一对开关用端子]
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是金属制的线材。另外,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以各自的前端部121a、121b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埋设在基板100a中。这样的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通过注塑成型(嵌件成型)而被埋设在基板100a中。
具体而言,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的前端部121a从基板主体10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图3A中的下端面)起向基板主体101的外部突出。另外,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具有矩形板状的固定侧接片122。这样的固定侧接片122从基板主体101的缺口111的底部露出到外部,配置在接片配置部108上。另外,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的前端部121a和固定侧接片122通过埋设在基板主体101中的连续部(省略图示)而被导通。
另一个开关用端子120d的前端部121b从基板主体10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起向外部突出。另外,另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的基端部经由被基板主体101的基板侧轴支承部105支承的枢轴143而与转动部件130a导通。另外,开关用端子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本例子的情况。
[2.1.4旋转轴]
参照图3A~图4,对旋转轴160进行说明。
旋转轴160在操作轴20(参照图2)的轴向(换言之,高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上与操作轴20同轴固定。这样的旋转轴160与操作轴20一起旋转。旋转轴160可以由与操作轴20一体设置或分开设置的轴状部件构成。这样的旋转轴160根据操作轴20的旋转,而使后述的凸轮140a旋转。
在本例子的情况下,具体而言,旋转轴160是合成树脂制的中空状部件。另外,旋转轴160的内周面的横截面形状(换言之,与旋转轴160的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椭圆形。这样的旋转轴160具有旋转支承部161和传递卡合部162。
旋转支承部161通过与基板100a卡合,从而以能够相对于基板100a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轴160。
传递卡合部162通过与后述的凸轮140a卡合,从而将旋转轴160的旋转传递给凸轮140a。这样的传递卡合部162是形成在旋转轴160外周面上的凸部。
旋转轴160外嵌于操作轴20的端部。在该状态下,旋转轴160的旋转支承部161插入到基板主体101的通孔103中。这样,旋转轴160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被基板100a支承。
[2.1.5转动部件]
参照图3A~图4、图6,对转动部件130a进行说明。
转动部件130a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枢轴143支承,该枢轴143被基板100a支承。经由枢轴143,这样的转动部件130a与上述另一个开关用端子120d始终导通。另外,转动部件130a能够根据自身的旋转角度,而取得与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接触的状态(换言之,导通的状态)、以及不接触的状态(换言之,不导通的状态)。
具体而言,转动部件130a是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具有轴插通孔132、可动侧轴支承部133、可动侧卡止部134、可动接片131c和可动侧引导片135。
轴插通孔132用于在内侧供旋转轴160插通。这样的轴插通孔132是在转动部件130a中的圆环状部分136(参照图6)上形成的通孔。
可动侧轴支承部133是在从圆环状部分136起向径向(具体而言是圆环状部分136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扩张部分137(参照图6)上形成的通孔。在这样的可动侧轴支承部133中插通有枢轴143。如此,转动部件130a以能够进行以枢轴143为中心的旋转的状态被支承在基板100a上。
另外,在本例子的情况下,枢轴143与另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的基端部导通。因此,可动侧轴支承部133相当于使转动部件130a和另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导通的第一导通部。
在可动侧卡止部134上卡止有弹簧部件150a的另一端部。在本例子的情况下,可动侧卡止部134是在从圆环状部分136起向径向(具体而言是圆环状部分136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扩张部分138(参照图6)上形成的通孔。另外,在本例子的情况下,圆环状部分136、第一扩张部分137、以及第二扩张部分138相当于转动部件主体。
可动接片131c能够根据转动部件130a的旋转,而取得与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的固定侧接片122接触(换言之,导通)的状态、以及不与之接触(换言之,不导通)的状态。这样的可动接片131c从圆环状部分136的外周缘中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图3A、图3B、图6中的右端部)起向圆环状部件136的径向的外侧延伸。上述那样的可动接片131c相当于使转动部件130a和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导通的第二导通部。
可动侧引导片135通过与基板主体101的引导凹部107的卡合来引导转动部件130a的旋转。这样的可动侧引导片135以从圆环状部分136的外周缘起朝向靠近基板主体101的方向弯折的状态延伸。
上述那样的转动部件130a,在将被基板主体101的基板侧轴支承部105支承的枢轴143插入到可动侧轴支承部133中并使可动侧引导片135与基板主体101的引导凹部107卡合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基板主体101的一个侧面上。
在该状态下,旋转轴160插通于转动部件130a的通孔132的内侧。转动部件130a能够在可动侧引导片135在引导凹部107的内侧可位移的范围内,进行以枢轴143为中心的旋转。
这样的转动部件130a能够根据自身的旋转角度,而取得与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中的至少一个(在本例子的情况下为另一个开关用端子120d)分离开的第一状态(图3A所示的状态)、以及与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双方接触的第二状态(图3B所示的状态)。
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经由转动部件130a而彼此导通。另外,上述第一状态相当于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断开状态,上述第二状态相当于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接通状态。
[2.1.6凸轮]
参照图3A~图4、图7,对凸轮140a进行说明。
凸轮140a以能够进行以枢轴143为中心的旋转的状态,被支承在枢轴143上,该枢轴143被基板100a支承。另外,凸轮140a被配置在比转动部件130a更远离基板主体101的一侧。通过这样的凸轮140a根据旋转轴160的旋转而以枢轴143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取得相当于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断开状态的第一状态(图3A所示的状态)、以及相当于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接通状态的第二状态(图3B所示的状态)。
具体而言,凸轮140a是整体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并且具备凸轮主体141和设置在凸轮主体141的基端部上的凸轮侧轴支承部142。
凸轮主体141具有凸轮侧卡合部144和凸轮侧卡止部145。
凸轮侧卡合部144与旋转轴160的传递卡合部162卡合,将旋转轴160的旋转传递给凸轮主体141。这样的凸轮侧卡合部144是形成在凸轮主体141的一个侧面(图3A、图3B、图7的正面)的前端部上的凹部。
凸轮侧卡止部145用于卡止弹簧部件150a的另一端部。这样的凸轮侧卡止部145是以在凸轮侧卡合部144的底部贯通了凸轮主体141的状态形成的通孔。
凸轮侧轴支承部142以相对于枢轴143能够进行以枢轴143为中心的旋转的状态支承凸轮140a。这样的凸轮侧轴支承部142是横截面形状为C字状的部分筒状的部件。这样的凸轮侧轴支承部142与凸轮主体141的基端部一体地设置。
上述那样的凸轮140a以将枢轴143中的比支承有转动部件130a的部分更远离基板主体101的一侧的部分插通至凸轮侧轴支承部142中的状态被支承。在该状态下,凸轮主体141的凸轮侧卡合部144能够与旋转轴160的传递卡合部162卡合。旋转轴160的旋转经由传递卡合部162与凸轮侧卡合部144的卡合部而被传递到凸轮主体141(即,凸轮140a)。
[2.1.7弹簧部件]
参照图3A~图4,对弹簧部件150a进行说明。
弹簧部件150a由具有弹性的大致圆弧状的金属制的线材构成。这样的弹簧部件150a根据凸轮140a的旋转,而使转动部件130a向与凸轮140a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具体而言,弹簧部件150a具有弹簧主体151、第一卡止部152和第二卡止部153。
第一卡止部152从弹簧主体151的一端部起向靠近基板主体101的方向延伸。另一方面,第二卡止部153从弹簧主体151的另一端部起向远离基板主体101的方向延伸。
上述那样的弹簧部件150a以如下状态组装,即,第一卡止部152从远离基板主体101的一侧插入到转动部件130a的可动侧卡止部134,并且,第二卡止部153从靠近基板主体101的一侧插入到凸轮140a的凸轮侧卡止部145。也就是说,在高度方向上,弹簧部件150a的弹簧主体151配置在转动部件130a与凸轮140a(具体而言是凸轮主体141)之间。
在该状态下,弹簧部件150a根据凸轮140a的旋转,而在弹簧部件150a的挠曲量小的第一状态(图3A所示的状态)和弹簧部件150a的挠曲量大的第二状态(图3B所示的状态)之间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状态迁移。另外,上述第一状态相当于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断开状态,上述第二状态相当于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接通状态。
[3.限制部件]
在本例子的情况下,限制部件139以弹簧部件150a的包含长度方向中央位置C(参照图3A、图3B)的被支承部154(在图3B中由斜格子示出的部分)不位移至比转动部件130a更靠近基板100a的位置的方式限制弹簧部件150a的位移。
以下,参照图3A、图3B、图6、图8对限制部件139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例子的情况下,限制部件139以在图3B所示的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接通状态下,与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从转动部件130a的圆环状部分136起向圆环状部分136的径向外侧延伸。这样的限制部件139从转动部件130a的圆环状部分136的外周缘起向圆环状部分136的径向外侧延伸。
在本例子的情况下,限制部件139的基端部在电源断开状态下与弹簧部件150a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另外,在电源接通状态下,在弹簧部件150a中,在被支承部154的长度方向两侧存在与限制部件139在高度方向上不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电源接通状态下,在弹簧部件150a中,在被支承部154的长度方向两侧存在未被其他部件从基板主体101侧支承的部分。
在限制部件139的前端面(图3A、图3B、图5的正面、图8的上表面)中,至少在以下的部分上,形成有支承面139a,即,在上述状态迁移时,与弹簧部件150a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这样的支承面139a具有上述状态迁移越是进展,越使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向远离基板主体101的方向(图8中的上方)位移的形状。
具体而言,支承面139a是随着趋向弹簧主体151的半径方向外侧而趋向远离基板主体101的方向的倾斜面。换言之,支承面139a的高度尺寸H随着趋向弹簧主体151的半径方向外侧而变高。在本例子的情况下,支承面139a具有随着趋向弹簧主体151的半径方向外侧而直线趋向远离基板主体101的平面形状。但是,也可以由随着趋向弹簧主体151的半径方向外侧而曲线趋向远离基板主体101的方向的曲面来构成支承面。
若这样的支承面139a为平滑的面,则能使给用户带来的操作感良好。此外,在本例子的情况下,限制部件139以不与弹簧部件150a以外的其他部件接触的状态设置。换言之,限制部件139设置于转动部件130a中的上述第一导通部和上述第二导通部(在本例子的情况下,为可动侧轴支承部133和可动接片131c)以外的部分。
另外,限制部件139并不限定于本例子的结构。例如,限制部件也可以是仅在电源断开状态下与弹簧部件150a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结构。而且,限制部件还可以是在电源断开状态以及电源接通状态下,与弹簧部件150a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当开关装置10a在电源断开状态和电源接通状态之间进行状态迁移时限制部件139不与弹簧部件150a以外的部件干涉的范围内,加大限制部件。但是,即使是在该情况下,也设为弹簧部件150a中的存在于被支承部154的长度方向两侧的部分与限制部件139在高度方向上不重叠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限制部件的支承面设为平坦面而不是倾斜面。
[4.开关装置的动作]
以下,参照图3A、图3B,对本例子的开关装置10a的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开关装置10a对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彼此导通的电源接通状态和彼此不导通的电源断开状态进行切换。另外,图3A示出了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断开状态。另一方面,图3B示出了开关装置10a的电源接通状态。
[4.1从电源断开状态向电源接通状态进行状态迁移时的动作]
首先,对从电源断开状态向电源接通状态进行状态迁移时的开关装置10a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可变电阻器30的动作,由于与以往已知的可变电阻器的动作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当用户将操作轴20从图3A所示的状态向图3A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旋转轴160与操作轴20一起向图3A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旋转轴160的传递卡合部162与凸轮140a的凸轮侧卡合部144卡合。
接着,基于传递卡合部162与凸轮侧卡合部144的卡合,凸轮140a以枢轴143为中心向图3A的逆时针方向仅旋转规定角度。随着这样的凸轮140a的旋转,弹簧部件150a在从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向图3B所示的第二状态弹性变形的同时,使转动部件130a以枢轴143为中心向图3A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为,如图3B所示,转动部件130a的可动接片131c与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的固定侧接片122接触。
如上所述,转动部件130a经由枢轴143而与另一个开关用端子120d导通。因此,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彼此成为经由转动部件130a而导通的状态(电源接通状态)。在这样的电源接通状态下,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与转动部件130a的限制部件139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另一方面,弹簧部件150a中的存在于被支承部154的长度方向两侧的部分与限制部件139在高度方向上不重叠。
另外,当弹簧部件150a随着凸轮140a的旋转而使转动部件130a向图3A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弹簧部件150a在从图3A所示那样的挠曲量小(换言之,曲率小)的第一状态向图3B所示那样的挠曲量大(换言之,曲率大)的第二状态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状态转换迁移。
此时,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以趋向弹簧主体151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发生位移。另外,在上述状态迁移时,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在与限制部件139的支承面139a抵接的同时发生位移。因此,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在靠近基板100a的方向上不发生位移。
具体而言,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在上述状态迁移的中途,与限制部件139的支承面139a中的位于比转动部件130a的一个侧面更远离基板主体101的一侧的部分抵接。而且,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通过限制部件139的支承面139a从而上述状态迁移越是进展越是向远离基板100a的方向被引导。此时,从转动部件130a的可动侧卡止部134拔出的方向的力变得不易作用在弹簧部件150a的第一卡止部152上。另外,在电源接通状态下,弹簧部件150a基于自身的弹性变形来对转动部件130a向上述规定的方向施力。
[4.2从电源接通状态向电源断开状态进行状态迁移时的动作]
接着,对从电源接通状态向电源断开状态进行状态迁移时的开关装置10a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用户使操作轴20从图3B所示的状态向图3B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旋转轴160与操作轴20一起向图3B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基于旋转轴160的传递卡合部162与凸轮140a的凸轮侧卡合部144的卡合,凸轮140a以枢轴143为中心向图3B的顺时针方向仅旋转规定的角度。
随着这样的凸轮140a的旋转,弹簧部件150a在从图3B所示的第二状态向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使转动部件130a以枢轴143为中心向图3B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并且,如图3A所示,转动部件130a的可动接片131c与一个开关用端子120c的固定侧接片122分离。在该状态下,成为一对开关用端子120c、120d彼此不导通的图3A所示的电源断开状态。在电源断开状态下,弹簧部件150a的弹簧主体151在整个长度上与转动部件130a在高度方向重叠。
另外,当弹簧部件150a随着凸轮140a的旋转而使转动部件130a向图3B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弹簧部件150a从图3B所示那样的挠曲量大(换言之,曲率大)的第二状态向图3A所示那样的挠曲量小(换言之,曲率小)的第一状态进行状态迁移。此时,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以趋向弹簧主体151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方式位移。
另外,在上述状态迁移时,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与限制部件139的支承面139a抵接的同时位移。此时,虽然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向靠近基板100a的方向位移,但不会向比转动部件130a的一个侧面更靠近基板主体101的方向位移。
[5.备注]
在实施方式的一例中,枢轴143与基板100a分开设置。但是,也可以将相当于枢轴143的枢轴部(省略图示)与基板100a一体地设置。在该情况下,将凸轮140a和转动部件130a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于上述枢轴部。另外,在实施方式的一例中,成为凸轮140a的旋转中心的轴和成为转动部件130a的旋转中心的轴都由枢轴143构成。但是,也可以由不同的轴构成成为凸轮140a的旋转中心的轴和成为转动部件130a的旋转中心的轴。
[6.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例子的开关装置10a,能够在确保转动部件130a的耐久性的同时,防止弹簧部件150a位移至比转动部件130a的一个侧面更靠近基板100a的位置的情况。
即,在本例子的情况下,在开关装置10a从电源断开状态向电源接通状态进行状态迁移时,在弹簧部件150a中,被支承部154与限制部件139接触,另一方面,存在于被支承部154的长度方向两侧的部分不与限制部件139接触。因此,在上述状态迁移时,能够减少弹簧部件150a和转动部件130a(即,限制部件139)之间的接触面积。其结果为,能够减少上述状态迁移时的弹簧部件150a和转动部件130a之间的磨损,进而实现转动部件130a的耐久性的提高。
另外,在转动部件130a上,设置有在图3B所示的电源接通状态下,与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限制部件139。在进行上述状态迁移时,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基于与支承面139a的抵接,而以上述状态迁移越是进展越远离基板主体101的方式发生位移(换言之,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通过限制部件139的支承面139a,从而被限制在上述状态迁移时位移至比转动部件130a的一个侧面更靠近基板100a的位置。其结果为,从转动部件130a的可动侧卡止部134拔出的方向的力变得不易作用在弹簧部件150a的第一卡止部152上,并且弹簧部件150a的第一卡止部152与转动部件130a的可动侧卡止部134之间的卡合不易脱落。
另外,在本例子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另外的防脱结构,也能够防止弹簧部件150a的第一卡止部152从转动部件130a的可动侧卡止部134脱出。其结果为,由于能够减少配件数量,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另外,由于上述那样的限制部件139可以通过冲压成形及弯曲成形而与转动部件130a一体地形成,因此不会增加配件的数量。
另外,在本例子的情况下,在开关装置10a从电源断开状态向电源接通状态进行状态迁移时,弹簧部件150a的被支承部154被限制部件139的支承面139a引导,从而以上述状态迁移越是进展越远离转动部件130a的方式位移。因此,能够防止上述状态迁移时的弹簧部件150a和转动部件130a之间的干涉。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弹簧部件150a和转动部件130a的之间磨损,进而实现开关装置10a的耐久性的提高,并且实现给用户带来的操作感的提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能够作为各种结构的可变电阻器的开关装置而适当地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带有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10、10a开关装置
100、100a基板
120c、120d开关用端子
130、130a转动部件
139限制部件
140、140a凸轮
150、150a弹簧部件

Claims (3)

1.一种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一对开关用端子,其被所述基板支承;
凸轮,其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基板上;
转动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并根据所述凸轮的旋转来切换所述一对开关用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
弹簧部件,其一端部卡止于所述转动部件,且另一端部卡止于所述凸轮,根据所述凸轮的旋转而使所述转动部件旋转;以及
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限制所述弹簧部件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的位移,
在进行所述限制时,所述弹簧部件在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两侧,具有未被其他部件支承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在比所述转动部件更远离所述基板的位置处与所述弹簧部件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件在所述凸轮的旋转时,通过将所述弹簧部件卡止的部分被所述弹簧部件的一端部按出从而旋转,
所述弹簧部件的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的部分为圆弧状,在所述凸轮旋转时,在所述限制部件上向所述弹簧部件的半径方向外侧移动,
所述限制部件的高度越靠所述半径方向的外侧则变得越高。
CN201680090400.3A 2016-11-16 2016-11-16 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 Active CN109906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4012 WO2018092225A1 (ja) 2016-11-16 2016-11-16 可変抵抗器用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6492A CN109906492A (zh) 2019-06-18
CN109906492B true CN109906492B (zh) 2021-03-16

Family

ID=62146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400.3A Active CN109906492B (zh) 2016-11-16 2016-11-16 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30870B2 (zh)
CN (1) CN109906492B (zh)
TW (1) TWI725214B (zh)
WO (1) WO2018092225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96536A (en) * 1951-03-30 1953-09-02 Bendix Aviat Corp Adjustable resistance device
WO1997008721A1 (en) * 1995-08-22 1997-03-06 Us Controls Corp. Rotary switch with spring stabilized contact control rotor
JP3043704U (ja) * 1997-05-23 1997-11-28 恒春 顧 電動鉛筆削り機
JP2000188040A (ja) * 1998-12-24 2000-07-04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スイッチ機構
EP0940822A3 (en) * 1998-03-03 2000-09-0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Variable resistor
CN1287369A (zh) * 1999-09-03 2001-03-14 希尔蒂股份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通/断开关和转速调整装置
JP2005223205A (ja) * 2004-02-06 2005-08-1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ライド型電気部品
JP4051400B2 (ja) * 2005-05-31 2008-02-20 株式会社Jclバイオアッセイ プロテオーム網羅的解析における特異的蛋白質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09171090A (ja) * 2008-01-15 2009-07-30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損失信号修復方法および損失信号修復回路
CN101807462A (zh) * 2009-12-23 2010-08-18 东莞市庆恒电子有限公司 薄型双声道带开关电位器
CN201594431U (zh) * 2009-12-23 2010-09-29 东莞市庆恒电子有限公司 薄型双声道带开关电位器
JP2011012978A (ja) * 2009-06-30 2011-01-20 Tokyo Cosmos Electric Co Ltd ポテンショメ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0533A (en) * 1969-07-03 1971-08-17 Cts Corp Electrical switch and combination electrical resistor and switch
JPS61144607U (zh) * 1985-02-27 1986-09-06
JPS621333U (zh) * 1985-06-20 1987-01-07
JPH0451400Y2 (zh) * 1986-09-04 1992-12-03
JPH051866Y2 (zh) * 1987-03-27 1993-01-19
JPH0343704U (zh) * 1989-09-08 1991-04-24
US5140111A (en) * 1990-11-27 1992-08-18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Inc. Cam actuated dome light bypass switch
US6079401A (en) * 1998-12-10 2000-06-27 Ranco Incorporated Of Delaware Single knob rotary oven control apparatus providing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control information
CN200966029Y (zh) * 2006-10-17 2007-10-24 五昌宏有限公司 风扇转速控制器
JP5155245B2 (ja) * 2009-04-21 2013-03-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回転型電気部品
CN202996662U (zh) * 2012-12-17 2013-06-12 浙江贝良风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限位开关
CN205621645U (zh) * 2016-04-25 2016-10-05 东莞福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高精度微型3d摇杆输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96536A (en) * 1951-03-30 1953-09-02 Bendix Aviat Corp Adjustable resistance device
WO1997008721A1 (en) * 1995-08-22 1997-03-06 Us Controls Corp. Rotary switch with spring stabilized contact control rotor
JP3043704U (ja) * 1997-05-23 1997-11-28 恒春 顧 電動鉛筆削り機
EP0940822A3 (en) * 1998-03-03 2000-09-0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Variable resistor
JP2000188040A (ja) * 1998-12-24 2000-07-04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スイッチ機構
CN1287369A (zh) * 1999-09-03 2001-03-14 希尔蒂股份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通/断开关和转速调整装置
JP2005223205A (ja) * 2004-02-06 2005-08-1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ライド型電気部品
JP4051400B2 (ja) * 2005-05-31 2008-02-20 株式会社Jclバイオアッセイ プロテオーム網羅的解析における特異的蛋白質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09171090A (ja) * 2008-01-15 2009-07-30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損失信号修復方法および損失信号修復回路
JP2011012978A (ja) * 2009-06-30 2011-01-20 Tokyo Cosmos Electric Co Ltd ポテンショメータ
CN101807462A (zh) * 2009-12-23 2010-08-18 东莞市庆恒电子有限公司 薄型双声道带开关电位器
CN201594431U (zh) * 2009-12-23 2010-09-29 东莞市庆恒电子有限公司 薄型双声道带开关电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92225A1 (ja) 2018-05-24
JPWO2018092225A1 (ja) 2019-06-24
TW201820368A (zh) 2018-06-01
CN109906492A (zh) 2019-06-18
TWI725214B (zh) 2021-04-21
JP6530870B2 (ja) 2019-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58557B2 (en) Pivotal lever-type connector
US8113872B2 (en) Flat-cable connector,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locking device
KR100318297B1 (ko) 플렉시블기판용전기커넥터
KR970031105A (ko) 플렉시블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US9653234B2 (en) Multidirectional switch
CN109906492B (zh) 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
JP6655364B2 (ja) コネクタ
CN109891523B (zh) 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
CN108511975B (zh) 杠杆式连接器
JP3734353B2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の操作機構
EP2865568B1 (en) Lever switch
KR100864388B1 (ko) 복합 조작 입력 장치
KR100904802B1 (ko) 힌지용 커넥터 및 이 커넥터에 접속되는 회로 기판
KR200460533Y1 (ko) 슬라이더 스위치 유니트
US6995650B2 (en) Electrical part prevented from improper mounting on circuit board, and mounting structure for the electrical part
KR100220332B1 (ko) 복합조작형 전기부품
EP2757567B1 (en) Push button switch
JP5309116B2 (ja) 摺動有接点式の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JP2010015876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KR100727145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카메라 회전모듈
US7214082B2 (en) Connector allowing locking of connected state or non-connected state
JP6226429B2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6776037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KR20210125343A (ko) 로터리 스위치 유니트
KR200343952Y1 (ko) 전기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59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