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531B - 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531B
CN109891531B CN201780067289.0A CN201780067289A CN109891531B CN 109891531 B CN109891531 B CN 109891531B CN 201780067289 A CN201780067289 A CN 201780067289A CN 109891531 B CN109891531 B CN 1098915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bobbin
inductor
flang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72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531A (zh
Inventor
堺香代
岛津英一郎
神户祥吾
宫崎真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691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08214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91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5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3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two, usually identical or nearly identical parts enclosing completely the coil (pot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3/12Magnetic shu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感器,其可一边确保线圈和磁芯的电绝缘性,一边实现小型化。电感器(1)包括磁芯(2)、线圈骨架(3)和环状的线圈(4)。磁芯(2)具有:在中心轴(O)方向延伸的芯部(2a);2个锷部(2b),该2个锷部(2b)从芯部(2a)的中心轴(O)方向的两端,分别在外径侧扩大;侧壁部(2c),该侧壁部(2c)将该2个锷部(2b)的外径端之间连接。线圈骨架(3)具有筒部(3a),该筒部(3a)在中心轴(O)方向延伸,与芯部(2a)的外周嵌合。线圈(4)经由筒部(3a)卷绕于芯部(2a)上。线圈骨架(3)还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分别从筒部(3a)的两端而伸出,使锷部(2b)和线圈(4)间隔开,在凸缘部(3b)中的与至少一者的锷部(2b)面对的面上设置定位部(3c),该定位部(3c)位于上述凸缘部(3b)的外径端的内径侧的位置,在锷部(2b)侧突出,其前端与上述锷部(2b)抵接。

Description

电感器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6年11月9日、申请号为JP特愿2016-218782以及申请日为2017年9月4日、申请号为JP特愿2017-169114的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其整体,将其作为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内容而进行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AC适配器、电动汽车的电动设备以及各种的电子设备等装置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电感器的磁芯,包括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类型。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电感器的线圈的形态。
另外,在采用壶形磁芯的电感器中,像图35所示的那样,在经由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线圈骨架103而将线圈4卷绕于磁芯2上的场合,在线圈骨架103(参照图36)中要求线圈4和磁芯2的电绝缘性。电绝缘性根据2个导电性部分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沿面距离而确定,但是,在整体的尺寸受到限制,无法以过大的程度而获取空间距离的电感器101的场合,确保沿面距离这一点是重要的。在图35的场合,沿面距离L为线圈骨架103的凸缘部103b的中心轴O的方向的厚度La。即,L=La。
作为用于确保线圈骨架103的沿面距离的第1改进措施,像图37、图38所示的那样,具有增加线圈骨架103的凸缘部103b的中心轴方向厚度的方法。在此场合,线圈骨架103的沿面距离L为凸缘部103b的中心轴方向厚度Laa(Laa>La)。即,L=Laa。
另外,作为第2改进措施,像图39、图40所示的那样,具有增加线圈骨架103的凸缘部103b的直径,使凸缘部103b的外径端向线圈4的外径端的外径侧而突出的方法。换言之,其属于从线圈骨架103的凸缘部103b的外径端到内径侧残留有空间,卷绕线圈4的方法。在此场合,线圈骨架103的沿面距离L为凸缘部103b的中心轴方向厚度La,与凸缘部103b的外径端与线圈4的外径端的径向距离Lb相加而得到的值。即,L=La+Lb。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许第4763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0-3318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果像第1改进措施(图37)那样,增加线圈骨架103的凸缘部103b的厚度,则电感器101的规格在中心轴方向变大。另外,如果像第2改进措施(图39)那样,增加线圈骨架103的凸缘部103b的直径,则电感器101的规格在径向变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由线圈骨架而卷绕线圈的电感器,其可一边确保线圈和磁芯的电绝缘性,一边实现小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感器包括:
磁芯,该磁芯具有:在中心轴方向延伸的芯部;2个锷部,该2个锷部从该芯部的上述中心轴方向的两端分别在外径侧扩大;侧壁部,该侧壁部将该2个锷部的外径端之间连接;
线圈骨架,该线圈骨架具有筒部,该筒部在上述中心轴方向延伸,与上述芯部的外周嵌合;
环状的线圈,该线圈经由上述线圈骨架的上述筒部,卷绕于上述磁芯的上述芯部上;
上述线圈骨架还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分别从上述筒部的两端而伸出,使上述磁芯的上述锷部和上述线圈间隔开,在上述凸缘部中的与至少一者的上述锷部面对的面上设置定位部,该定位部位于上述凸缘部的外径端的内径侧的位置,在上述锷部侧突出,其前端与上述锷部抵接。
按照该方案,线圈骨架的定位部与磁芯的锷部抵接,由此,线圈骨架定位于中心轴方向,使磁芯和线圈之间的距离一定。借此,确保磁芯和线圈的电绝缘性,并且电感值等的磁特性稳定。
还可在上述凸缘部中的与两个上述锷部面对的各面上设置上述定位部。
线圈和磁芯之间的线圈骨架的沿面距离为线圈骨架的凸缘部的中心轴方向厚度,凸缘部的外径端与定位部之间的径向距离、以及定位部的突出长度相加而得到的值。与不具有定位部的作为过去的基本的方案(参照图35)的,凸缘部的中心轴方向厚度与发明的方案的凸缘部的中心轴方向厚度相互相同的方案的场合相比较,上述形态的沿面距离长出(凸缘部的外径端与定位部之间的径向距离)+(定位部的突出长度)。由于可任意地确定定位部的径向位置,故可通过适当确定(凸缘部的外径端与定位部之间的径向距离),确保足够的沿面距离。
由于可通过像这样,在线圈骨架中设置定位部,确保足够的沿面距离,不像过去的增加凸缘部的厚度的方案(参照图37)那样,增加中心轴方向的规格,或不像过去的增加凸缘部的直径的方案(参照图39)那样,增加径向的规格即可。由此,可一边确保线圈和磁芯的电绝缘性,一边实现小型化。
上述磁芯也可由在上述中心轴方向分割的2个壶形的磁芯分割体构成。还可代替该方式,而上述磁芯包括外周磁芯和芯体磁芯,该外周磁芯中的上述侧壁部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开口,通过该侧壁部和上述2个锷部呈杯状,该芯体磁芯按照其两端分别接触于上述2个锷部的上述中心轴方向内侧的面的方式,组装于上述外周磁芯的内部,构成上述芯部。上述外周磁芯和芯体磁芯既可为由同一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也可为由相互不同的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
上述定位部也可由相互在周向而离开地定位的3个以上的凸部构成。另外,上述3个以上的凸部还可在与上述线圈骨架同心的圆上相互离开地定位。上述3个以上的凸部中的邻接的凸部之间的间隔也可相同。代替该方式,上述定位部还可为与上述线圈骨架同心的环状。
上述定位部即使在为这些方案中的任何的方案的情况下,仍可在中心轴方向对线圈骨架进行定位,将线圈和磁芯的距离保持一定。另外,通过适当确定定位部的径向位置,充分地确保线圈和磁芯之间的线圈骨架的沿面距离。如果定位部为环状,则定位部相对磁芯的锷部的接触面积扩大,凸缘部的强度高。
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2个结构中的任意的组合均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书中的各项权利要求的2个以上的任意的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附图的下面的优选的实施形式的说明,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形式和附图用于单纯的图示和说明,不应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同一部件标号表示同一或相应部分。
图1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一部分剖开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电感器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4为图2的部分放大图;
图5为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一部分剖开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7为图5的电感器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8为图6的部分放大图;
图9为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一部分剖开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电感器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0的部分放大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磁芯分割体的图,图13(A)为其俯视图,图13(B)为沿图13(A)的磁芯分割体中的XIIIB—XIIIB线的剖视图;
图14为采用图13的磁芯分割体的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磁芯分割体的图,图15(A)为其俯视图,图15(B)为沿图15(A)的磁芯分割体中的XVB—XVB线的剖视图;
图16为采用图15的磁芯分割体的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磁芯分割体的图,图17(A)为其主视图,图17(B)为图17(A)的磁芯分割体的侧视图;
图18为与图17的磁芯分割体组合而使用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19为将图17所示的磁芯分割体和图18的线圈骨架组合而构成的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20为图19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2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磁芯分割体的图,图21(A)为其主视图,图21(B)为图21(A)的磁芯分割体的侧视图;
图22为采用图21的磁芯分割体的上述第7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2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磁芯分割体的图,图23(A)为其俯视图,图23(B)为图23(A)的磁芯分割体的侧视图;
图24为采用图23的磁芯分割体的上述第8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立体图,其为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26为借助通过磁芯的中心轴的平面而纵向剖开图25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27为图25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28为表示图25的电感器的组装的说明图,电感器按照图28(A)~图28(C)的顺序而组装;
图29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立体图,其为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30为借助通过磁芯的中心轴的平面而纵向剖开图29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31为图29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32为表示图29的电感器的组装的说明图,电感器按照图32(A)~图32(C)的顺序而组装;
图33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立体图,其为借助通过磁芯的中心轴的平面而纵向剖开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34为图33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35为过去的构成基本结构的电感器的剖视图;
图36为图35的电感器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37为过去的第1改进方案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38为图37的电感器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39为过去的第2改进方案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40为图39的电感器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一部分剖开而表示的立体图,图2为该电感器的剖视图,该电感器1包括磁芯2和环状的线圈4,该线圈4经由线圈骨架3而卷绕于该磁芯2上。
像图2所示的那样,磁芯2由芯部2a、2个锷部2b、2b与侧壁部2c构成,该2个锷部2b、2b从该芯部2a的中心轴O的方向的两端分别在外径侧而扩大,该侧壁部2c将该2个锷部2b、2b的外径端连接。在磁芯2的内部形成通过上述芯部2a、锷部2b、2b与侧壁部2c而包围的圆环状的中空部5。在该中空部5的内部设置线圈骨架3和线圈4。在本例子中,芯部2a呈圆柱状,侧壁部2c呈圆筒状。
本实施方式的磁芯2为轴向分割型,其中,通过与中心轴O相正交的分割面分割为2个磁芯分割体2A、2B。本例子的磁芯分割体2A、2B相互为同一形状,其由截面形状为E字状的壶形磁芯构成。2个磁芯分割体2A、2B为由同一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上述磁性材料采用比如烧结纯铁等。但是,并不限于它。
图3为线圈骨架的立体图。像该图3所示的那样,线圈骨架3包括圆筒部3a与圆环状的凸缘部3b、3b,该圆筒部3a外嵌于磁芯2的芯部2a(图2)的外周上,该凸缘部3b、3b位于该圆筒部3a的中心轴方向的两端。在凸缘部3b中的与磁芯2的锷部2b(图2)面对的面上,设置后述的定位部3c。线圈骨架3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绝缘性的材料采用比如聚苯硫醚(PPS)等的树脂材料。
在线圈4中,像图1和图2所示的那样,在线圈骨架3的2个凸缘部3b、3b之间,导线(在图中没有示出)卷绕于圆筒部3a的外周上。导线卷绕到凸缘部3b的外径端。导线的两端取出到磁芯2之外。
线圈4的导线采用比如铜漆包线。具体来说,可采用聚氨酯线(UEW)、聚乙烯绝缘线(PVF)、聚酯线(PEW)、聚酯酰亚胺线(EIW)、聚酰胺酰亚胺线(AIW)、聚酰亚胺线(PIW)、将它们组合的2重包覆线、或本身融接线、绞合线等。铜漆包线的截面形状可采用圆线、方线。
通过在于2个磁芯分割体2A、2B之间的中空部5中接纳线圈骨架3和线圈4的状态,将2个磁芯分割体2A、2B的分割面粘接,组装成电感器1。在分割面的粘接中,比如对应于所要求的耐热性等而采用无溶剂型的环氧树脂类粘接材料或有机硅类粘接材料等。在电感器1的组装状态,磁芯分割体2A、2B、线圈骨架3和线圈4同心地设置。
对线圈骨架3的定位部3c进行说明。定位部3c设置于凸缘部3b中的与磁芯2的锷部2b面对的面上,位于凸缘部3b的外径端的内径侧的位置,在锷部2b侧突出的前端与锷部2b抵接。像图3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3c由在周向相互离开地定位的3个以上(比如6个)凸部3ca构成。邻接的凸部3ca之间的间隔也可是相同的。在图示的例子中,各凸部3ca位于与线圈骨架3同心的圆上,但是也可不位于这样的圆上。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电感器1的组装状态,定位部3c的前端与磁芯2的锷部2b抵接,由此,线圈骨架3在轴向定位,磁芯2和线圈4的距离保持一定。由此,确保磁芯2和线圈4的电绝缘性,并且电感值等的磁特性稳定。
像作为图2的部分放大图的图4所示的那样,线圈骨架3的沿面距离L为凸缘部3b的中心轴方向厚度La、凸缘部3b的外径端与定位部3c之间的径向距离Lb以及定位部3c的突出长度Lc相加而得到的距离。即,L=La+Lb+Lc。相对该情况,在不具有定位部3c的过去的基本结构(参照图35)的场合,线圈骨架3的沿面距离L与凸缘部3b的中心轴方向厚度La一致。如果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3b的中心轴方向厚度La与上述过去的基本结构的凸缘部3b的中心轴方向厚度La相同,则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沿面距离L比上述过去的基本结构,长出(径向距离Lb与突出长度Lc的总值)的量。由于定位部3c的径向位置可任意地确定,故可通过适当确定径向距离Lb,确保足够的沿面距离L。
由于像这样,可通过在线圈骨架3中设置定位部3c,确保足够的沿面距离L,故不像增加凸缘部3b的轴向厚度的结构(参照图37)那样,增加中心轴方向的规格,或不像增加凸缘部3b的直径的结构(参照图39),增加径向的规格。由此,可一边确保线圈4和磁芯2的电绝缘性,一边实现小型化。
(第2实施方式)
图5~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该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线圈骨架3的定位部的结构。其以外的结构相同。对于结构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该电感器1的线圈骨架3的定位部3d为与线圈骨架3同心的环状。同样在该场合,线圈骨架3的沿面距离L为凸缘部3b的中心轴方向厚度La、凸缘部3b的外径端与定位部3d之间的径向距离Lb以及定位部3d的突出长度Lc相加而得到的距离(图8)。即,L=La+Lb+Lc。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可通过适当确定径向距离Lb确保足够的沿面距离L。
如果定位部3d为环状,则凸缘部3b的强度高,可减小定位部3b的厚度。通过设置定位部3d,形成磁芯2的锷部2b和线圈骨架3的间隙6。如果该间隙6的径向尺寸变大,由于环状的定位部3d变大,凸缘部3b的强度高,从确保足够的沿面距离L的方面来说,最好,确定定位部3d的径向位置。
(第3实施方式)
图9~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该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线圈骨架3的定位部的结构。其以外的结构相同。对于结构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该电感器1的线圈骨架3与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相同,定位部3e为环状,但是不同于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定位部3e的内径与线圈骨架3的内径一致。线圈骨架3的沿面距离L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为凸缘部3b的中心轴方向厚度La、凸缘部3b的外径端与定位部3e之间的径向距离Lb、以及定位部3e的突出长度Lc相加而得到的距离(图12)。即,L=La+Lb+Lc。如果像这样,使环状的定位部3e的内径与线圈骨架3的内径一致,则定位部3e的径向尺寸大,可更进一步地提高凸缘部3b的强度。
(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采用轴向分割型的磁芯2。关于磁芯2以外的结构,与通过第1~第3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结构相同。对于结构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3(A)为用作磁芯分割体的RM形磁芯的俯视图,图13(B)为沿图13(A)的磁芯分割体中的XIIIB—XIIIB线的剖视图。在将RM形磁芯用于电感器的磁芯时,组合分别由RM形磁芯构成的2个磁芯分割体,构成磁芯,或组合由RM形磁芯构成的1个磁芯分割体和由平板状的盖构成的另一磁芯分割体(在图中没有示出),构成磁芯。对于在后描述的其它的磁芯,也是同样的。
图14为采用下述的磁芯2的电感器1的剖视图,该磁芯2按照组合由RM形磁芯构成的2个磁芯分割体2A、2B的方式构成。同样在该电感器1中,线圈4经由线圈骨架3而卷绕于磁芯2的芯部2a上。像图13(A)中的点划线所示的那样,线圈4从中心轴o的方向而观看到的形状为圆形。
在图14中,线圈骨架3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3)或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7)基本相同的形状。即,线圈骨架3包括圆筒部3a和凸缘部3b、3b,在该凸缘部3b中的与磁芯2的锷部2b面对的面上设置定位部3c(3d)。像这样,通过采用设置定位部3c(3d)的线圈骨架3与上述场合相同,可充分地确保线圈4和磁芯2之间的线圈骨架3的沿面距离。也可采用第3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11)。
(第5实施方式)
第5实施方式的电感器也采用轴向分割型的磁芯2。对于磁芯2以外的结构,与通过第1~第3实施方式而描述的相同。对于结构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5(A)为PQ形磁芯的俯视图,图15(B)为沿图15(A)的磁芯分割体中的XVB—XVB线的剖视图,图16为采用下述的磁芯2的电感器1的剖视图,该磁芯2按照将由PQ形磁芯构成的2个磁芯分割体2A、2B组合的方式构成。线圈骨架3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3)或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7)基本相同的形状。该电感器1也可通过采用设置定位部3c(3d)的线圈骨架3,充分地确保线圈4和磁芯2之间的线圈骨架3的沿面举例。还可采用第3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11)。
(第6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采用不同于在先的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磁芯2。对于其结构与在先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7(A)为E形磁芯的主视图,图17(B)为其侧视图,图18为与该E形磁芯组合的线圈骨架3相组合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另外,图19为按照将由图17所示的E形磁芯构成的2个磁芯分割体2A、2B与图18所示的线圈骨架3组合的方式构成的电感器1的立体图,图20为其侧视图。如果将图17的E形磁芯用作磁芯分割体2A、2B,则磁芯2的芯部2a为方柱状。像图17(B)中的点划线所示的那样,线圈4中的从中心轴O的方向而观看到的形状为方形。
像图18所示的那样,线圈骨架3包括:方筒部3aA,该方筒部3aA嵌合于磁芯2中的作为方柱状的芯部2a(图17(A)和图17(B))的外周;方形的凸缘部3b、3b,该凸缘部3b、3b位于该方筒部3aA的中心轴方向的两端,在凸缘部3b中的与磁芯2的上述锷部2b面对的面上设置定位部3c。图18所示的线圈骨架3中的定位部3c由3个以上的凸部3ca构成。也可没有相对与磁芯2的凸缘部2b(图20)抵接的凸部3ca,相位错开90°的凸部3ca,即没有像图19那样,在作为电感器1而组装的状态,位于与磁芯2脱开的位置的凸部3ca。定位部3c还可为与在凸部呈环状而连接的形态(在图中没有示出)。在此场合,凸部的内径既可小于线圈骨架3的内径,也可与线圈骨架3的内径相同。
该电感器1也可通过采用设置定位部3c的线圈骨架3,充分地确保线圈4和磁芯2之间的线圈骨架3的沿面距离。
(第7实施方式)
第7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采用不同于在先的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磁芯2。对于其结构与在先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21(A)为E形磁芯的主视图,图21(B)为其侧视图,图22为采用按照将由ER形磁芯形成的2个磁芯分割体2A、2B组合的方式构成的磁芯2的电感器1的剖视图。线圈骨架3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3)或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7)基本相同的形状。该电感器1也通过采用设置定位部3c(3d)的线圈骨架3,充分地确保线圈4和磁芯2之间的线圈骨架3的沿面距离。也可采用第3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11)。
(第8实施方式)
第8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采用不同于在先的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磁芯2。对于其结构与在先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23(A)为EP形磁芯的俯视图,图23(B)为其侧视图,图24为采用按照将由EP形磁芯形成的2个磁芯分割体2A、2B组合的方式构成的磁芯2的电感器1的剖视图。线圈骨架3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3)或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7)基本相同的形状。该电感器1也通过采用设置定位部3c(3d)的线圈骨架3,充分地确保线圈4和磁芯2之间的线圈骨架3的沿面距离。也可采用第3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3(图11)。
(第9实施方式)
第9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20。对于其结构与在先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25为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的电感器的立体图,图26为借助通过磁芯的中心轴O的平面而纵向剖开的立体图,图27为其剖视图。用于该电感器1的磁芯2由杯状的外周磁芯21,与芯体磁芯22构成。外周磁芯21和芯体磁芯22既可为由相互相同的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也可为由相互不同的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可对应于电感器1所要求的特性,分别任意地选择外周磁芯21和芯体磁芯22的磁性材料。
外周磁芯21为杯状,其由设置于中心轴方向的两端的2个锷部23,23与将该2个锷部23、23的外径端之间连接的侧壁部24构成。锷部23为半圆状部分23a,与以该半圆状部分23a的弦的宽度而延伸的长方形部分23b连接的平面形状。侧壁部24由圆弧状侧壁部24a,与一对平板状部分24b,24b构成,该圆弧状侧壁部24a沿锷部23的上述半圆状部分23a的外径端而延伸,该对平板状部分24b,24b分别连接于该圆弧状侧壁部24a的两侧,沿上述长方形部分23b的一对面对边而延伸,在这些平板状部分24b,24b的前端之间,形成开口部25。
在各锷部23的轴向内侧的面上,形成由中心槽部26a和磁芯导入槽部26b构成的槽部26。槽部26以外的部分,即与侧壁部24邻接的外周部27在槽部26的轴向内侧伸出。
芯体磁芯22为圆柱状,其轴向长度为在组装于外周磁芯21中的状态,两端与2个锷部23、23的中心槽部26a、26a接触的长度。芯体磁芯22相当于上述轴向分割型的磁芯2的芯部2a,在其外周上经由线圈骨架3卷绕有线圈4。在图25~图27的例子中,采用图3所示的线圈骨架3。
图28为表示该电感器1的组装流程的说明图。
像图28(A)那样,在线圈骨架3的圆筒部3a上卷绕线圈4,在卷绕该线圈4的线圈骨架3的圆筒部3a的内周中,插入芯体磁芯22,组装线圈组件30(参照图28(B))。还可在将芯体磁芯22插入线圈骨架3的圆筒部3a的内周中后,在线圈骨架3的圆筒部3a上卷绕线圈4。
接着,像图28(B)那样,将上述线圈组件30组装于外周磁芯21中。此时,按照芯体磁芯22的两端通过芯体磁芯导入槽部26b的方式,将上述线圈组件30从外周磁芯21的开口部25而插入。另外,进行插入,直至芯体磁芯22的两端压入到位于中心槽部26a中,像图28(C)那样,组装成电感器1。另外,还可从图28(C)的组装状态。通过盖(在图中没有示出),封闭外周磁芯21的开口部25。
在已组装的电感器1中,像图27所示的那样,在外周磁芯21的2个锷部23、23上,接触有芯体磁芯22的两端,通过该外周磁芯21和芯体磁芯22构成磁性体的磁芯20。该磁芯20与轴向分割型的磁芯2(图2)相同,包括芯体磁芯22、2个锷部23、23与侧壁部24,该2个锷部23、23从该芯体磁芯22的中心轴方向的两端分别在外径侧而扩大,该侧壁部24将该2个锷部23、23的外径端之间连接。在芯体磁芯22上,经由线圈骨架3,卷绕有环状的线圈4。
该电感器1与采用轴向分割型的磁芯2的电感器1相同,通过线圈骨架3的定位部3c的前端与磁芯20的锷部23的外周部27抵接,使线圈骨架3于轴向定位,将磁芯20和线圈4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由此,确保磁芯20和线圈4的电绝缘性,并且电感值等的磁特性稳定。另外,与采用轴向分割型的磁芯2的电感器1相同,可充分地确保线圈4和磁芯20之间的线圈骨架3的沿面距离。
(第10实施方式)
在第10实施方式的电感器中,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20。对于其结构与在先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29为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的第10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立体图,图30为借助通过磁芯的中心轴O的平面而纵向剖开的立体图,图31为其剖视图。相对图25~图27所示的电感器1采用图3所示的线圈骨架3的情况,本电感器1采用图7所示的线圈骨架3。其它的结构与图25~图27所示的电感器1相同。另外,组装的顺序也与图25~图27所示的电感器1相同(参照图32)。
如果像这样,采用定位部3d为环状的线圈骨架3,由于凸缘部3b的强度高,故可减小凸缘部3b的厚度。
(第11实施方式)
在第11实施方式的电感器中,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20。对于其结构与在先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采用同一标号而进行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33为借助通过磁芯的中心轴O的平面而纵向剖开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的第11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立体图,图34为其剖视图。本电感器1采用图11所示的线圈骨架3。其它的结构与图25~图27所示的电感器1以及图29~图31所示的电感器1相同。另外,组装的顺序也与采用芯体锷分割型的磁芯的上述各电感器1相同(图示省略)。
如果像这样,采用定位部3e的内径与线圈骨架3的内径一致的环状的线圈骨架3,则可更进一步地提高凸缘部3b的强度。
如上面所述,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的追加、变更、删除。于是,这样的方式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电感器;
标号2表示磁芯;
标号2A、2B表示磁芯分割体;
标号2a表示芯部;
标号2b表示锷部;
标号2c表示侧壁部;
标号3表示线圈骨架;
标号3b表示凸缘部;
标号3c表示定位部;
标号3d表示定位部;
标号3e表示定位部;
标号4表示线圈;
标号20表示磁芯;
标号23表示锷部;
标号24表示侧壁部;
符号O表示中心轴。

Claims (11)

1.一种电感器,该电感器包括:
磁芯,该磁芯具有:在中心轴方向延伸的芯部;2个锷部,该2个锷部从该芯部的上述中心轴方向的两端分别在外径侧扩大;侧壁部,该侧壁部将该2个锷部的外径端之间连接;
线圈骨架,该线圈骨架具有筒部,该筒部在上述中心轴方向延伸,与上述芯部的外周嵌合;
环状的线圈,该线圈经由上述线圈骨架的上述筒部,卷绕于上述磁芯的上述芯部上,其中,
上述线圈骨架还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分别从上述筒部的两端而伸出,使上述磁芯的上述锷部和上述线圈间隔开,在上述凸缘部中的与至少一者的上述锷部面对的面上设置定位部,该定位部位于上述凸缘部的外径端的内径侧的位置,在上述锷部侧突出,其前端与上述锷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在上述凸缘部中的与两个上述锷部面对的各面上设置上述定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磁芯由在上述中心轴方向分割的2个壶形的磁芯分割体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磁芯包括外周磁芯和芯体磁芯,该外周磁芯中的上述侧壁部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开口,通过该侧壁部和上述2个锷部呈杯状,该芯体磁芯按照其两端分别接触于上述2个锷部的上述中心轴方向内侧的面的方式,组装于上述外周磁芯的内部,构成上述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外周磁芯和上述芯体磁芯为由同一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外周磁芯和芯体磁芯为由相互不同的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定位部由相互在周向而离开地定位的3个以上的凸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3个以上的凸部在与上述线圈骨架同心的圆上,相互离开地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3个以上的凸部中的邻接的凸部之间的间隔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3个以上的凸部中的邻接的凸部之间的间隔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定位部为与上述线圈骨架同心的环状。
CN201780067289.0A 2016-11-09 2017-11-07 电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91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8782 2016-11-09
JP2016-218782 2016-11-09
JP2017-169114 2017-09-04
JP2017169114A JP2018082148A (ja) 2016-11-09 2017-09-04 インダクタ
PCT/JP2017/040140 WO2018088404A1 (ja) 2016-11-09 2017-11-07 インダ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531A CN109891531A (zh) 2019-06-14
CN109891531B true CN109891531B (zh) 2022-01-11

Family

ID=62110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72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91531B (zh) 2016-11-09 2017-11-07 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80641B1 (zh)
CN (1) CN109891531B (zh)
WO (1) WO20180884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4121A (zh) * 2018-12-18 2019-04-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磁悬浮骨架及轴承组件及轴承定子及压缩机及空调
KR20210067456A (ko) 2019-11-29 2021-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덕터
KR20210085123A (ko) 2019-12-30 2021-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덕터
KR102647723B1 (ko) * 2021-10-25 2024-03-14 주식회사 엠에스티테크 트랜스포머
CN113963919B (zh) * 2021-11-22 2023-06-02 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交流电抗器的自带垫片骨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4309U (zh) * 1986-06-18 1987-12-26
CN105742046A (zh) * 2014-12-25 2016-07-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JP2016134399A (ja) * 2015-01-15 2016-07-25 日本電業工作株式会社 コイ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2116A (ja) * 1982-10-18 1984-04-24 Nippon Ferrite Ltd 丸棒と角型キヤツプとのペアインダクタ−
JPH03128921U (zh) * 1990-04-06 1991-12-25
JP2000114062A (ja) * 1998-09-30 2000-04-21 Tokin Corp 巻線部品
JP2000331841A (ja) 1999-05-24 2000-11-30 Tdk Corp コイル
JP3690725B2 (ja) * 2000-03-21 2005-08-3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2003224012A (ja) * 2001-11-21 2003-08-08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コイル
JP4123768B2 (ja) * 2001-12-18 2008-07-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成形コイルを用いる車両用降圧トランス
WO2006022262A1 (ja) 2004-08-23 2006-03-02 Nippon Kagaku Yakin Co., Ltd. 磁性コア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141117A (ja) * 2007-12-06 2009-06-25 Daikin Ind Ltd リアクトル
JP6187806B2 (ja) * 2013-05-09 2017-08-30 Fdk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JP6678322B2 (ja) * 2015-11-04 2020-04-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石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移動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4309U (zh) * 1986-06-18 1987-12-26
CN105742046A (zh) * 2014-12-25 2016-07-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JP2016134399A (ja) * 2015-01-15 2016-07-25 日本電業工作株式会社 コイ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77065A (ko) 2019-07-02
KR102380641B1 (ko) 2022-03-29
WO2018088404A1 (ja) 2018-05-17
CN109891531A (zh) 2019-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531B (zh) 电感器
JP6380745B2 (ja) トランス
JP6531355B2 (ja) コイル部品
US10147536B2 (en) Reactor
US20220044860A1 (en) Magnetic device
JPH08264338A (ja) 電磁装置
US20190267183A1 (en) Inductor
JP2003264110A (ja) スパイラルコイルとトランス
CN109643607B (zh) 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单元
US6700286B2 (en) Stator structure of reciprocating motor
CN111103450A (zh) 线圈线材、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电流传感器
JP6912980B2 (ja) インダクタ
US9000878B1 (en) Magnetic component with bobbinless winding
JP4702601B2 (ja) コイル部品
JP7124017B2 (ja) 着磁ヨー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95216B1 (ko) 보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토로이달 인덕터
CN111667998B (zh) 线圈装置
WO2019065460A1 (ja) コイル
JP2014049681A (ja) トランス
JP6546614B2 (ja) コイル部品
JP6838548B2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17241B2 (ja) 直線型差動変圧器
JP4603728B2 (ja) 磁心及びコイル部品
US20190207433A1 (en)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coil unit
JP2020205359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