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101A -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101A
CN109891101A CN201680089310.2A CN201680089310A CN109891101A CN 109891101 A CN109891101 A CN 109891101A CN 201680089310 A CN201680089310 A CN 201680089310A CN 109891101 A CN109891101 A CN 109891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propeller fan
axle portion
rot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3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101B (zh
Inventor
寺本拓矢
池田尚史
安达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91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F04D29/329Details of the hub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8Blad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10/00Working fluids
    • F05D2210/10Kind or type
    • F05D2210/12Kind or type gaseous, i.e. compressi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20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20Rotors
    • F05D2240/30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Abstract

本发明的螺旋桨风扇具有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部和设于该旋转轴部的外周侧的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中的相邻的叶片在前缘部和后缘部连接,在所述多个叶片的压力面,具有以包围所述旋转轴部的方式沿着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中心方向突出的第1肋、以及以从所述旋转轴部朝向所述第1肋延伸的方式沿着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突出的第2肋;所述第2肋的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所述压力面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所述第1肋的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所述压力面相反侧的端部,向远离所述压力面的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邻的叶片在前缘部和后缘部连接而成的所谓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以及具有该螺旋桨风扇的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循环装置在制冷剂回路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对象空间等的加热和冷却等。该制冷循环装置大多具有室内机(室内单元)和室外机(室外单元)。该室外机具有带叶片(螺旋桨)的螺旋桨风扇作为送风机。并且,通过使螺旋桨风扇旋转而产生空气流,来进行送风(冷却、排热等)。
上述的螺旋桨风扇一般来说构成为在与电机等驱动源的旋转轴相连的圆筒状的毂部的外周侧连接着多个叶片。在这样的具有毂部的螺旋桨风扇中,毂部的重量大而难以实现轻量化,进而难以推进省资源化(环境负荷降低)。此外,由于毂部不具有送风功能,所以,存在难以提高风扇的送风效率的课题。
于是,以往也提出了如下的所谓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该螺旋桨风扇具有与电机等驱动源的旋转轴相连的旋转轴部(旋转中心)和设置于该旋转轴部的外周侧的多个叶片,相邻的叶片在前缘部和后缘部连接。该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构成为相邻的叶片不经由毂部连接而是在连续面连接。因此,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的以旋转轴部(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叶片间的连续面的最小半径成为比旋转轴部的半径大的尺寸。因此,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能够解决具有毂部的螺旋桨风扇所具有的上述课题。
但是,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存在因叶片的强度不足而导致旋转时叶片的变形量变多且送风功能下降等课题。因此,以往的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也提出了在旋转轴部的周围具有弥补叶片的强度不足的肋。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构成为旋转轴部向叶片的压力面侧突出。并且,在叶片的压力面形成从旋转轴部呈放射状延伸的肋。根据专利文献1,呈放射状延伸的肋也作为涡轮风扇起作用,也能够实现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的送风性能的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2155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课题
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旋转时产生的气流的主流在叶片的外周侧流动。因此,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空气不怎么流动而停滞,从而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产生大剥离区域。在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旋桨风扇在旋转时在压力面形成的放射状肋的外周侧端部附近能够使该外周侧端部附近的空气扩散。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旋桨风扇通过将该扩散的空气引导到主流而能使主流多少流到内周侧(旋转轴部侧)。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旋桨风扇也存在无法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产生充分的气流而无法减小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比以往能够减小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的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另外,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螺旋桨风扇的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螺旋桨风扇具有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部和设于该旋转轴部的外周侧的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的相邻的叶片在前缘部和后缘部连接,在所述多个叶片的压力面,具有以包围所述旋转轴部的方式沿着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中心方向突出的第1肋、以及以从所述旋转轴部朝向所述第1肋延伸的方式沿着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突出的第2肋;所述第2肋的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所述压力面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所述第1肋的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所述压力面相反侧的端部,向远离所述压力面的方向突出。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螺旋桨风扇能够由第1肋而使通过叶片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扩大到内周侧。而且,本发明的螺旋桨风扇能够由第2肋使由第1肋扩大了的流动进一步扩大到旋转轴部的下游侧。因此,本发明的螺旋桨风扇能够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产生充分的气流,能够相比以往减小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拆下了室外机本体的上面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立体图,是表示拆下了风扇格栅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拆下了室外机本体的第1侧面部、前面部的一部分和上面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从正面侧(空气流的下游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后视图。
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旋转轴部周边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16是从正面侧观察以往的室外机的立体图,是表示拆下了风扇格栅的状态的图。
图17是从侧方观察以往的室外机的纵剖视示意图,是用于说明在该室外机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18是从侧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纵剖视示意图,是用于说明在该室外机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螺旋桨风扇的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的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22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螺旋桨风扇的旋转轴部周边的立体图。
图23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螺旋桨风扇的旋转轴部周边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室外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室外机的一个例子,对空调装置的室外机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可以是例如供热水器用的室外机,也能够是与空调机的室外机同样的结构。
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拆下了室外机本体的上面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立体图,是表示拆下了风扇格栅的状态的图。另外,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中拆下了室外机本体的第1侧面部、前面部的一部分和上面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室外机100主要具有室外机本体1、风扇格栅2、作为送风机的螺旋桨风扇3、风扇电机4、分隔板5、送风机室6、机械室7、热交换器8和喇叭口9。
室外机本体1形成例如大致长方体形状,构成室外机100的外轮廓。室外机本体1由第1侧面部1a、前面部1b、第2侧面部1c、背面部1d、上面部1e和底面部1f构成。该室外机本体1的内部由分隔板5划分为送风机室6和机械室7。并且,在第1侧面部1a和背面部1d的构成送风机室6的部分,形成有将空气吸入室外机本体1内的作为吸入口1h的开口部。另外,在前面部1b的构成送风机室6的部分,形成有将空气吹出到外部的作为吹出口1g的开口部。
在送风机室6内设置着螺旋桨风扇3、风扇电机4、热交换器8和喇叭口9。热交换器8在送风机室6内配置成与第1侧面部1a和背面部1d的吸入口1h相向。也就是说,热交换器8形成为俯视为大致L字状。该热交换器8与由螺旋桨风扇3引导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构成作为具有多个翅片和传热管的翅管型的热交换器。多个翅片隔开规定的间隔以沿着第1侧面部1a和背面部1d的方式在横向并列设置。多个传热管设置成贯通这些多个翅片。也就是说,各传热管形成为俯视为大致L字状。并且,这些传热管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在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流向各传热管内。
螺旋桨风扇3设置成与前面部1b的吹出口1g相向。也就是说,上述的热交换器8配置于螺旋桨风扇3的吸入侧。螺旋桨风扇3如后述那样具有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部30(参照图5等)。在该旋转轴部30连接着风扇电机4的旋转轴4a。也就是说,通过风扇电机4的旋转轴4a旋转,螺旋桨风扇3也以旋转轴部30作为旋转中心而旋转。这样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螺旋桨风扇3的风扇电机4在室外机本体1的前后方向配置于热交换器8与螺旋桨风扇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后面对螺旋桨风扇3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喇叭口9设置成从前面部1b的吹出口1g的周缘向螺旋桨风扇3侧突出。该喇叭口9配置成隔开预定的间隔覆盖螺旋桨风扇3的外周侧。由此,喇叭口9将吹出口1g附近的风路划分为吸入侧和吹出侧。另外,前面部1b的吹出口1g由风扇格栅2覆盖。风扇格栅2是用于防止物体等与螺旋桨风扇3的接触而实现安全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喇叭口9可以与前面部1b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
另外,在机械室7中设置着压缩机10、配管11和基板箱12。压缩机10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对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配管11是连接压缩机10和热交换器8的配管等。基板箱12收纳着控制基板13。控制基板13控制压缩机10等搭载于室外机100的设备。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5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立体图。也就是说,图5是从该螺旋桨风扇3产生的空气流(以下,也仅称为空气流)的下游侧观察螺旋桨风扇3的立体图。换言之,图5是从叶片31的压力面31a侧观察螺旋桨风扇3的立体图。进一步换言之,图5是从室外机本体1的吹出口1g侧观察螺旋桨风扇3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后视图。也就是,图6是从空气流的上游侧观察螺旋桨风扇3的图。另外,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旋转轴部周边的立体图。另外,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图8所示的圆弧状的箭头表示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方向。
螺旋桨风扇3具有作为该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部30、以及设于旋转轴部30的外周侧的多个叶片31(螺旋桨)。旋转轴部30形成为例如圆筒形状,在作为该旋转轴部30的旋转中心的中心部形成供风扇电机4的旋转轴4a插入并固定的连接孔30a。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是使旋转轴部30向叶片31的压力面31a侧突出的,但也可以不使旋转轴部30向叶片31的压力面31a侧突出。
以下,在仅称为旋转中心的情况下,表示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中心、即旋转轴部30的旋转中心。另外,旋转中心方向表示旋转轴部30的旋转中心方向,换言之,是连接孔30a的贯通方向。
多个叶片31在旋转轴部30的周向,以该旋转轴部30为中心以相同角度间隔配置。这些多个叶片31的相邻的叶片31在前缘部31b和后缘部31c连接。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是所谓翼一体型的螺旋桨风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具有3个叶片31,但叶片31的片数不限于3个。另外,各叶片31也可以以旋转轴部30为中心以不同的角度间隔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在旋转轴部30的周围具有第1肋32和第2肋33。旋转轴部30、第1肋32和第2肋33构成螺旋桨风扇3的轴毂(日文:ハブ)。而且,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为了使空气扩散作用和强度中的至少1个进一步提高,还具有加强肋34和第3肋35。需要说明的是,加强肋34和第3肋35在螺旋桨风扇3中并非必需的结构。
第1肋32设于多个叶片31的压力面31a。另外,第1肋32以包围旋转轴部30的方式沿着旋转中心方向突出。换言之,第1肋32以包围旋转轴部30的方式向空气流的下游侧突出。更详细地说,本实施方式1的第1肋32具有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时外周面为圆弧形状的3个肋32a。也就是说,肋32a的外周面为曲面形状。这些肋32a在旋转轴部30的周向以该旋转轴部30为中心以相同角度间隔配置。另外,相邻的肋32a的端部彼此相连。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第1肋32以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第1肋32时外周面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方式包围旋转轴部30。需要说明的是,构成第1肋32的各肋32a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时在两端部之间厚度为大致相同。也就是说,第1肋32在整周为大致相同的厚度。因此,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第1肋32时,内周面也为大致三角形状。也就是说,以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第1肋32时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方式包围旋转轴部30。
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第1肋32使周围的空气扩散。通过将该扩散了的空气引导到在叶片31的外周侧流动的螺旋桨风扇3的主流,能够使螺旋桨风扇3的主流扩大到内周侧。也就是说,能够使螺旋桨风扇3的主流扩大到第1肋32的外周部附近。
另外,在构成第1肋32的肋32a各自的一端,以沿着该肋32a在第1肋32的外周侧延伸的方式设置着第3肋35。也就是说,第3肋35设于叶片31的压力面31a,第3肋35以从第1肋32向外周侧延伸的方式沿着旋转中心方向突出。换言之,第3肋35以从第1肋32向外周侧延伸的方式向空气流的下游侧突出。通过设置第3肋35,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能够使第1肋32周边的空气进一步扩散,能够使螺旋桨风扇3的主流进一步扩大到内周侧。
在此,构成第1肋32的肋32a的数量不限于3个。另外,各肋32a可以以旋转轴部30为中心以不同的角度间隔配置,也可以使各肋32a距旋转轴部30的距离不同。另外,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第1肋32时,各肋32a的长度可以不同。另外,设于肋32a的一端的第3肋35并非必需的结构,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不在肋32a的一端设置第3肋35。另外,第1肋32无需完全包围旋转轴部30的周围。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切去第1肋32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1中,即使在切去了第1肋32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也称为“包围旋转轴部30”。
需要说明的是,图9和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第2肋33设置于多个叶片31的压力面31a。另外,第2肋33以从旋转轴部30朝向第1肋32延伸的方式沿着旋转中心方向突出。换言之,第2肋33以从旋转轴部30朝向第1肋32延伸的方式向空气流的下游侧突出。更详细地说,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有3个第2肋33。这些第2肋33在旋转轴部30的周向以该旋转轴部30为中心以相同角度间隔配置。也就是说,这些第2肋33从旋转轴部30呈大致放射状延伸。
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第2肋33使周围的空气扩散。通过将该扩散的空气引导到由第1肋32而扩大到第1肋32的外周部附近的螺旋桨风扇3的主流,能够使螺旋桨风扇3的主流扩大到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也就是说,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充分的气流。
另外,在第2肋33各自的外周侧端部,以沿着第2肋33在第1肋32的外周侧延伸的方式设置着第3肋35。如上述那样,通过设置第3肋35,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能够使第1肋32周边的空气进一步扩散,能够使螺旋桨风扇3的主流进一步扩大到内周侧。
在此,如图7所示,第2肋33的下游侧端部33a相比第1肋32的下游侧端部32b位于空气流的下游侧。换言之,第2肋33的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压力面31a相反侧的下游侧端部33a,相比第1肋32的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压力面31a相反侧的下游侧端部32b,向远离压力面31a的方向突出。通过将第2肋33的下游侧端部33a配置于这样的位置,能够使第2肋33周边的空气进一步扩散,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更充分的气流。
需要说明的是,第2肋33的数量不限于3个。另外,各第2肋33可以以旋转轴部30为中心以不同的角度间隔配置。另外,设置于第2肋33的外周侧端部的第3肋35并非必需的结构,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第2肋33的外周侧端部不设置第3肋35。另外,第2肋33的内周侧端部也可以不连接于旋转轴部30。另外,如图12所示,第2肋33的外周侧端部也可以不连接于第1肋32。
需要说明的是,图11和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加强肋34并非必需的结构,在想要进一步提高由旋转轴部30、第1肋32和第2肋33构成的轴毂的强度的情况下,设置于叶片31的压力面31a。此时,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形成加强肋34。图8所示的加强肋34以从旋转轴部30朝向第1肋32延伸的方式沿着旋转中心方向突出。通过这样形成加强肋34,能够使加强肋34也作为第2肋33发挥作用。换言之,可以增加第2肋33的数量来提高轴毂的强度。
另外,例如如图13所示,可以形成加强肋34。图13所示的加强肋34以从第1肋32向外周侧延伸的方式沿着旋转中心方向突出。通过这样形成加强肋34,能够使加强肋34也作为第3肋35发挥作用。换言之,可以增加第3肋35的数量来提高轴毂的强度。另外,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形成图8所示的加强肋34和图13所示的加强肋34双方。另外,若例如无需使加强肋34进行空气动力做功,则加强肋34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而能够是各种肋形状。例如如图15所示,可以在第1肋32的内周侧以连接该第1肋32和第2肋33的方式来形成加强肋34。
需要说明的是,图13~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的送风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中箭头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中,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空气经由形成于室外机本体1的第1侧面部1a和背面部1d的吸入口1h而从室外机本体1的外部被吸入室外机本体1内。被吸入到室外机本体1内的空气通过沿着吸入口1h配置的热交换器8。由此,在空气与热交换器8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器8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螺旋桨风扇3和喇叭口9而从吹出口1g吹出到室外。此时,如图2所示,产生从吹出口1g吹出到室外的气流A。
在此,在以往的螺旋桨风扇中,该螺旋桨风扇旋转时产生的气流的主流在叶片的外周侧流动。因此,在以往的螺旋桨风扇中,从室外机的吹出口吹出到室外的气流A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不怎么流动而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产生停滞,从而在旋转轴部的下游侧产生大剥离区域。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具有上述的第1肋32和第2肋33。因此,从室外机100的吹出口1g吹出到室外的气流A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流动,从而相比以往能够减小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
以下,一边对具有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的室外机100和具有以往的螺旋桨风扇的室外机进行比较,一边对能够减小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和室外机100所具有的剥离区域的效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在对以往的螺旋桨风扇和室外机进行说明时,对与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和室外机100相同的结构,赋予与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和室外机10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这些结构的说明。
图16是从正面侧观察以往的室外机的立体图,是表示拆下了风扇格栅的状态的图。另外,图17是从侧方观察以往的室外机的纵剖视示意图,是用于说明在该室外机产生的气流的图。
以往的室外机500与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不同之处在于螺旋桨风扇503的结构。详细地说,以往的螺旋桨风扇503不具有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所具有的各肋(第1肋32、第2肋33、加强肋34、第3肋35)。以往的螺旋桨风扇503具有肋540来代替这些肋。肋540设置于多个叶片31的压力面31a,形成为从旋转轴部30呈放射状延伸且从压力面31a向空气流的下游侧突出的形状。以往的室外机500和螺旋桨风扇503的其它结构与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和螺旋桨风扇3相同。
螺旋桨风扇503旋转时产生的主流在叶片31的外周侧流动。此时,由于螺旋桨风扇503具有从旋转轴部30呈放射状延伸的肋540,所以,使肋540的外周侧端部附近的空气扩散。因此,通过将该扩散的空气引导到主流而使主流扩大到肋540的外周侧端部附近。也就是说,能够使气流A流到肋540的外周侧端部附近。但是,气流A不会扩大到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因此,在螺旋桨风扇503中,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大剥离区域20。
图18是从侧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纵剖视示意图,是用于说明在该室外机产生的气流的图。
另一方面,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产生的主流也在叶片31的外周侧流动。此时,螺旋桨风扇3的第1肋32使周围的空气扩散。因此,通过将该扩散的空气引导到主流而能够使螺旋桨风扇3的主流扩大到内周侧。也就是说,能够使气流A扩大到第1肋32的外周部附近。而且,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第2肋33也使周围的空气扩散。通过将该扩散的空气引导到由第1肋32而扩大到第1肋32的外周部附近的气流A,能够使气流A扩大到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也就是说,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充分量的气流A。因此,螺旋桨风扇3能够充分减小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20。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具有上述那样的第1肋32和第2肋33,所以,能够充分减小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20。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抑制涡旋的产生。由此,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压力流量特性损失。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噪音。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设有延伸至第1肋32的外周侧的第3肋35。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能够使螺旋桨风扇3的气流A进一步扩大到内周侧。由此,本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能够进一步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压力流量特性损失,能够进一步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噪音。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具有上述的螺旋桨风扇3和热交换器8。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能够充分减小在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20。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抑制涡旋的产生。由此,能够得到能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压力流量特性损失的室外机100。另外,能够得到能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噪音的室外机100。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由外周面形成为曲面形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厚度的多个肋32a构成第1肋32。并且,在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中,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第1肋32时,第1肋32以成为大致多边形状的方式包围旋转轴部30。但是,包围旋转轴部30的第1肋32的形状不限于实施方式1所示的形状。例如,第1肋32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包围旋转轴部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没有特别记载的项目设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并采用相同的符号对相同的功能和结构进行描述。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螺旋桨风扇的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例如如图19所示,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包围旋转轴部30的第1肋32时,该第1肋32的外周面可以是圆形。换言之,图19所示的第1肋32还能够说具有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时外周面为圆弧形状的2个肋且由这些肋包围旋转轴部30。需要说明的是,图19所示的第1肋32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时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第1肋32同样地厚度为大致相同。
在图19那样构成第1肋32的螺旋桨风扇3中也同样地,通过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第1肋32使周围的空气扩散。因此,能够使气流A扩大到第1肋32的外周部附近。而且,第2肋33也使周围的空气扩散,从而能够使气流A扩大到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因此,在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中也同样地,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充分量的气流A,能够充分减小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20。
因此,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抑制涡旋的产生。也就是说,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压力流量特性损失,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实施方式1所示的第1肋32的结构更能提高螺旋桨风扇3的强度。换言之,在用相同的强度制作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的情况下,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更能实现轻量化。
另外,在对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的第1肋32的外周面相对于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方向具有更大的角度。因此,在对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的第1肋32更能够使周围的空气扩散。因此,在对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更能提高功率,能够提高空气动力特性。
另外,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与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相比,也能够得到能降低噪音的效果。详细地说,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的第1肋32的外周面为大致多边形状。在设该多边形状的边(换言之,角)的数量为n的情况下,在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会产生以该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频率的n倍的频率产生峰值的噪音。也就是说,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所产生的噪音为n次的噪音。因此,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通过决定多边形状的边(换言之,角)的数量n以便防止该螺旋桨风扇3周围的零部件因螺旋桨风扇3的噪音而产生共鸣和共振,从而也能够降低噪音。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螺旋桨风扇的另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例如如图20所示,第1肋32具有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时外周面为圆弧形状的4个以上的肋32a。并且,这些肋32a相连而包围旋转轴部30。
在图20那样构成第1肋32的螺旋桨风扇3中也同样地,通过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第1肋32使周围的空气扩散。因此,能够使气流A扩大到第1肋32的外周部附近。而且,第2肋33也使周围的空气扩散,从而能够使气流A扩大到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因此,在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中也同样地,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充分量的气流A,能够充分减小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20。
因此,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抑制涡旋的产生。也就是说,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压力流量特性损失,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同样地,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的第1肋32的外周面相对于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方向具有更大的角度。因此,在对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同样地,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的第1肋32更能够使周围的空气扩散。因此,在对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同样地,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更能提高功率,能够提高空气动力特性。
另外,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与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同样地,与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相比,也能够得到能降低噪音的效果。详细地说,在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中,将第1肋32的外周面的圆弧数定义为n。在此情况下,在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会产生以该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频率的n倍的频率产生峰值的噪音。也就是说,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所产生的噪音为n次的噪音。因此,图20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通过将圆弧数n决定为防止该螺旋桨风扇3周围的零部件因螺旋桨风扇3的噪音而产生共鸣和共振,也能够降低噪音。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螺旋桨风扇3的第1肋32采用具有曲面形状的外周面的肋32a来形成。不限于此,即使将构成第1肋32的肋32a的外周面形成为平面形状也能够实施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3中,将没有特别记载的项目设为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相同,并采用相同的符号对相同的功能和结构进行描述。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的一个例子的旋转轴部周边的主视图。
本实施方式3的第1肋32具有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时外周面为直线形状的多个肋32a。也就是说,肋32a的外周面为平面形状。另外,相邻的肋32a的端部彼此相连。因此,本实施方式3的第1肋32以在旋转中心方向观察第1肋32时外周面为多边形状的方式包围旋转轴部30。
在本实施方式3那样构成有第1肋32的螺旋桨风扇3中也同样地,通过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第1肋32使周围的空气扩散。因此,能够使气流A扩大到第1肋32的外周部附近。而且,第2肋33也使周围的空气扩散,从而能够使气流A扩大到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中也同样地,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充分量的气流A,能够充分减小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20。
因此,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也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同样地,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抑制涡旋的产生。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也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同样地,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压力流量特性损失,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在与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也与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同样地,螺旋桨风扇3的第1肋32的外周面相对于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方向具有大的角度。因此,在对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同样地,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的第1肋32更能够使周围的空气扩散。因此,在对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和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同样地,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更能提高功率,能够提高空气动力特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与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3同样地,与图19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相比,也能够得到能降低噪音的效果。详细地说,在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中,将第1肋32的外周面所形成的多边形的边数定义为n。在此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会产生以该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频率的n倍的频率产生峰值的噪音。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所产生的噪音为n次的噪音。因此,本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3通过将边数n决定为防止该螺旋桨风扇3周围的零部件因螺旋桨风扇3的噪音而产生共鸣和共振,也能够降低噪音。
实施方式4.
在热交换器8的翅片间被尘埃等堵塞时等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在螺旋桨风扇3的空气流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产生的压力上升了的情况下,在气流A的流动方向上成为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的范围,会产生与气流A相反方向的流动。换言之,会产生图17和图18中作为剥离区域20示出的范围的空气向旋转轴部30逆流的流动。在产生了这样的逆流的情况下,气流A成为向螺旋桨风扇3的外周侧扩散的流动,从而会在气流A的流动方向上成为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的范围产生涡旋。因此,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压力流量特性损失增大,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噪音也增大。
但是,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中,使第2肋33的下游侧端部33a相比第1肋32的下游侧端部32b在气流A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下游侧。因此,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在第2肋33中的比第1肋32向气流A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部分,能够将朝向旋转轴部30逆流的空气向外周侧送出。并且,通过将该送出的空气引导到气流A,能够使气流A向内周侧扩大。也就是说,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即使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在螺旋桨风扇3的空气流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产生的压力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抑制涡旋的产生。也就是说,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即使在螺旋桨风扇3旋转时在螺旋桨风扇3的空气流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产生的压力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压力流量特性损失,能够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噪音。
这样,在想要在螺旋桨风扇3的空气流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产生的压力上升了时抑制涡旋的产生的情况下,通过具有以下那样的封闭肋36,能够进一步抑制涡旋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4中,将没有特别记载的项目设为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任一个相同,并采用相同的符号对相同的功能和结构进行描述。
图22和图23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螺旋桨风扇的旋转轴部周边的立体图。也就是说,图22和图23是从气流A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观察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轴部30周边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4的螺旋桨风扇3中,第2肋33的下游侧端部33a相比第1肋32的下游侧端部32b位于气流A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换言之,第2肋33的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压力面31a相反侧的下游侧端部33a相比第1肋32的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压力面31a相反侧的下游侧端部32b,向远离压力面31a的方向突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4的螺旋桨风扇3具有将在第1肋32与第2肋33之间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封闭的封闭肋36。封闭肋36例如配置于从第1肋32的下游侧端部32b沿与旋转中心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图22示出了由封闭肋36将在第1肋32与第2肋33之间形成的间隙的一部分封闭了的例子。详细地说,图22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具有从第1肋32的下游侧端部32b朝向第2肋33的侧面延伸的封闭肋36、以及沿着第2肋33的侧面形成且朝向第1肋32突出的封闭肋36。另外,图23示出了由封闭肋36将在第1肋32与第2肋33之间形成的间隙全部封闭了的例子。
在具有封闭肋36的本实施方式4的螺旋桨风扇3中,在要由第2肋33向外周侧送出在螺旋桨风扇3的空气流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产生的压力上升而朝向旋转轴部30逆流的空气时,能够抑制该要送出的空气与第1肋32的内周面碰撞,能够抑制该要送出的空气无法送到第1肋32的外周侧的问题。因此,在螺旋桨风扇3的空气流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产生的压力上升了时想要抑制涡旋的产生时,本实施方式4的螺旋桨风扇3相比不具有封闭肋36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抑制涡旋的产生。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5中,对具有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对采用该制冷循环装置作为空调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5中,将没有特别记载的项目设为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的任一个相同,并采用相同的符号对相同的功能和结构进行描述。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空调装置400具有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并且,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的各结构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室外机100的结构和室内机200的结构的制冷剂配管中,将供气体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流动的配管作为气体配管301,将供液体的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有时也为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的配管作为液体配管302。
室外机100例如具有压缩机10、四通阀102、作为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8、螺旋桨风扇3、以及例如作为膨胀阀的节流装置105。
压缩机10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排出。在此,压缩机10优选具有变频装置等,通过使运转频率任意变化而能够使压缩机10的容量(每单位时间送出制冷剂的量)细微地变化。四通阀102基于来自控制基板13的指示而通过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装置400仅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一方的情况下,无需四通阀102。
另外,作为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8进行制冷剂和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例如,热交换器8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进行从液体配管302流入室外机100并由节流装置105减压了的低压的制冷剂和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气化。另外,热交换器8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进行在从四通阀102侧流入的压缩机10被压缩了的制冷剂和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液化。为了将室外空气导向热交换器8而在热交换器8的附近设有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说明的螺旋桨风扇3。如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那样,在该螺旋桨风扇3,连接着驱动该螺旋桨风扇3旋转的风扇电机4。风扇电机4也同样地,可以由变频装置使风扇电机4的运转频率任意变化而使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速度细微地变化。节流装置105是为了通过使开度变化而调整制冷剂的压力等而设置的。
另一方面,室内机200具有负荷侧热交换器201和负荷侧送风机202。负荷侧热交换器201进行制冷剂和室内空气的热交换。例如,负荷侧热交换器201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进行从气体配管301流入的制冷剂和室内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液化(或气液二相化),然后使之向液体配管302侧流出。另一方面,负荷侧热交换器20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进行例如由节流装置105而成为低压状态的制冷剂和室内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夺取空气的热而蒸发、气化,使之向气体配管301侧流出。另外,在室内机200中设有将室内空气导向负荷侧热交换器201的负荷侧送风机202。该负荷侧送风机202的运转速度例如由利用者的设定而决定。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负荷侧送风机202,当然可以采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说明的螺旋桨风扇3。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0具有带冷凝器(热交换器8和负荷侧热交换器201的一方)和蒸发器(热交换器8和负荷侧热交换器201的另一方)的制冷剂回路。详细地说,本实施方式5的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10、冷凝器(热交换器8和负荷侧热交换器201中的一方)、节流装置105和蒸发器(热交换器8和负荷侧热交换器201中的另一方)。并且,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0具有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说明的螺旋桨风扇3作为将空气导向冷凝器或蒸发器的送风机。因此,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0能够充分减小在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产生的剥离区域20。因此,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400能够在螺旋桨风扇3的旋转轴部30的下游侧抑制涡旋的产生。由此,能够得到能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压力流量特性损失的空调装置400。另外,能够得到能降低因涡旋的产生所导致的噪音的空调装置400。
在此,具有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使用例不限于空调装置400。作为例如供热水器等具有制冷剂回路和向该制冷剂回路的热交换器供给空气的送风机的各种装置和设备,能够采用具有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示的螺旋桨风扇3的制冷循环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应当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是例示而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而并非上述的说明来表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室外机本体、1a 第1侧面部、1b 前面部、1c 第2侧面部、1d 背面部、1e 上面部、1f 底面部、1g 吹出口、1h 吸入口、2 风扇格栅、3 螺旋桨风扇、4 风扇电机、4a 旋转轴、5分隔板、6 送风机室、7 机械室、8 热交换器、9 喇叭口、10 压缩机、11 配管、12 基板箱、13控制基板、20 剥离区域、30 旋转轴部、30a 连接孔、31 叶片、31a 压力面、31b 前缘部、31c后缘部、32 第1肋、32a 肋、32b 下游侧端部、33 第2肋、33a下游侧端部、34 加强肋、35 第3肋、36 封闭肋、100 室外机、102 四通阀、105 节流装置、200 室内机、201 负荷侧热交换器、202 负荷侧送风机、301 气体配管、302 液体配管、400 空调装置、500 室外机(以往)、503 螺旋桨风扇(以往)、540 肋(以往)、A 气流。

Claims (8)

1.一种螺旋桨风扇,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部和设于该旋转轴部的外周侧的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中的相邻的叶片在前缘部和后缘部连接,
在所述多个叶片的压力面,具有以包围所述旋转轴部的方式沿着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中心方向突出的第1肋、以及以从所述旋转轴部朝向所述第1肋延伸的方式沿着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突出的第2肋;
所述第2肋的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所述压力面相反侧的端部,相比所述第1肋的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的端部中的与所述压力面相反侧的端部,向远离所述压力面的方向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风扇,其特征在于,
具有封闭肋,该封闭肋将在所述第1肋与所述第2肋之间形成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封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桨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力面具有以从所述第1肋向外周侧延伸的方式沿着所述旋转中心方向突出的第3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桨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中心方向观察所述第1肋时该第1肋的外周面为圆形。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桨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肋构成为,具有在所述旋转中心方向观察时,外周面为圆弧形状的多个肋且由所述多个肋包围所述旋转轴部。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桨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中心方向观察所述第1肋时,该第1肋的外周面为多边形。
7.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桨风扇;以及
与由该螺旋桨风扇引导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8.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带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剂回路;
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桨风扇作为将空气引导到所述冷凝器或所述蒸发器的送风机。
CN201680089310.2A 2016-10-27 2016-10-27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09891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1818 WO2018078757A1 (ja) 2016-10-27 2016-10-27 プロペラファン、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101A true CN109891101A (zh) 2019-06-14
CN109891101B CN109891101B (zh) 2020-09-18

Family

ID=62024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310.2A Active CN109891101B (zh) 2016-10-27 2016-10-27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5089B2 (zh)
EP (1) EP3534015B1 (zh)
JP (1) JP6615379B2 (zh)
KR (1) KR102206818B1 (zh)
CN (1) CN109891101B (zh)
AU (1) AU2016427676B2 (zh)
WO (1) WO20180787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5250B (zh) * 2017-08-09 2021-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螺旋桨风扇、送风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2692A (ja) * 1997-03-12 1998-09-22 Hitachi Ltd 空調用プロペラファン
CN201991832U (zh) * 2011-03-25 2011-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流风机的风叶
JP2014206054A (ja) * 2013-04-10 2014-10-30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205136123U (zh) * 2014-08-07 2016-04-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轴流风扇以及具有该轴流风扇的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45441A (en) * 1927-10-14 1930-02-04 Brunner Engineering Corp Of Ne Propeller fan
GB411327A (en) * 1933-08-22 1934-06-07 Max Weber Fan wheels
JP2590514B2 (ja) * 1987-03-13 1997-03-12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送風ファン
US5066196A (en) * 1988-04-21 1991-11-19 Usui Kokusa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Engine-cooling fan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DE4122018C2 (de) * 1991-07-03 1993-12-23 Licentia Gmbh Axialgebläse, insbesondere zur Kühlung eines dem Kühler eines Fahrzeugs vorgeordneten Kondensators einer Klimaanlage
JPH05340383A (ja) 1992-06-05 1993-12-21 Daikin Ind Ltd ファン装置
KR980003248A (ko) * 1996-06-25 1998-03-30 구자홍 에어콘 실외기의 팬슈라우드
JP3842899B2 (ja) 1998-06-16 2006-11-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ファン
IT1308475B1 (it) * 1999-05-07 2001-12-17 Gate Spa Motoventilatore, particolarmente per uno scambiatore di calore di unautoveicolo
US6375427B1 (en) * 2000-04-14 2002-04-23 Borgwarner Inc. Engine cooling fan having supporting vanes
US6565320B1 (en) * 2000-11-13 2003-05-20 Borgwarner, Inc. Molded cooling fan
EP1621773B1 (de) * 2004-07-30 2013-04-17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Würzburg Kühlgebläse mit Elektromotor
JP4969493B2 (ja) * 2008-02-28 2012-07-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ファン
JP5422139B2 (ja) * 2008-04-18 2014-02-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ファン
CN201753690U (zh) * 2010-03-19 2011-03-02 海尔集团公司 轴流风扇及安装有该轴流风扇的空调室外机
DE102010042325A1 (de) * 2010-10-12 2012-04-12 Behr Gmbh & Co. Kg Lüfter mit Lüfterschaufeln
DE102014219046A1 (de) * 2014-09-22 2016-03-2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Lüfterra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2692A (ja) * 1997-03-12 1998-09-22 Hitachi Ltd 空調用プロペラファン
CN201991832U (zh) * 2011-03-25 2011-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流风机的风叶
JP2014206054A (ja) * 2013-04-10 2014-10-30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205136123U (zh) * 2014-08-07 2016-04-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轴流风扇以及具有该轴流风扇的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4015A4 (en) 2019-11-13
KR20190039776A (ko) 2019-04-15
AU2016427676A1 (en) 2019-03-28
AU2016427676B2 (en) 2019-11-14
JPWO2018078757A1 (ja) 2019-03-07
US20200018321A1 (en) 2020-01-16
EP3534015B1 (en) 2021-01-13
JP6615379B2 (ja) 2019-12-04
US11635089B2 (en) 2023-04-25
EP3534015A1 (en) 2019-09-04
KR102206818B1 (ko) 2021-01-25
CN109891101B (zh) 2020-09-18
WO2018078757A1 (ja) 2018-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1360B2 (ja) 室外ユニットの送風機、室外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2889544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WO2018079776A1 (ja)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08138798B (zh) 鼓风机及具备该鼓风机的空气调节装置
KR102062603B1 (ko) 송풍기, 실외기 및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US20150330223A1 (en) Blowe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US10473339B2 (en) Guide blade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CN111094856B (zh) 空调
JP5295321B2 (ja)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9247023A (zh)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US11525586B2 (en) Turbo fan and air-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CN109073266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9891101A (zh)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JP2011038489A (ja) 人工風発生装置により発生した人工風からエネルギーを回収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611277B2 (ja)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885339B2 (en) Turbo fan, air sending devic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5558449B2 (ja)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038839B2 (ja) 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7085889A1 (ja) 遠心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7060973A1 (ja) 送風装置、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81898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7378505B2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10638183U (zh) 窗式空调器
JP7097973B2 (ja) 室内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0136797A1 (ja) 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