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3324A - 具有设有不同高度的齿部的离合器盘的扭矩传递装置和由扭矩传递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设有不同高度的齿部的离合器盘的扭矩传递装置和由扭矩传递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3324A
CN109863324A CN201780065030.2A CN201780065030A CN109863324A CN 109863324 A CN109863324 A CN 109863324A CN 201780065030 A CN201780065030 A CN 201780065030A CN 109863324 A CN109863324 A CN 109863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sub
teeth portion
torque transmitter
clutch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50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3324B (zh
Inventor
托马斯·赫尔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9863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3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44Hub construction
    • F16D13/646Mounting of the discs on the hub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8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 F16D13/683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for 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具有用于选择性地传递扭矩的第一子离合器(2)和第二子离合器(3),其中至少一个子离合器(2,3)的用于分别夹紧在压板(5,6)和反压板(7,8)之间的多个离合器盘(4)设置和配置用于接受驱动轴(9)的扭矩并且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10,11)上,其中每个离合器盘(4)具有内齿部(12),所述内齿部与离合器毂(14)的外齿部(13)共同作用,其中所述离合器盘(4)的内齿部(12)沿径向方向观察高度不同地设计。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这种扭矩传递装置(1)和飞轮(19)构成的组件。

Description

具有设有不同高度的齿部的离合器盘的扭矩传递装置和由扭 矩传递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扭矩传递装置,如离合器或尤其是双离合器,其具有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地传递扭矩,其中至少一个子离合器的用于分别夹紧在压板和反压板之间的多个离合器盘设置和配置用于接受驱动轴的扭矩并且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上,其中每个离合器盘具有内齿部,所述内齿部与离合器毂的外齿部共同作用。在此子离合器不必强制性地是完全自身独立的离合器,而是也可以是单离合器的一部分。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这种扭矩传递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扭矩传递装置,尤其是具有可从毂上拆卸的离合器盘的双离合器。此外DE 10 2006 022 054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合器尤其双离合器的离合器盘,所述离合器具有外环和毂装置,所述毂装置抗扭地且可拆卸地与外环连接,也就是说可重复地无损地可分开地与外环连接,其中所述离合器盘包括多功能部件,所述多功能部件能够实现毂装置相对于外环的卡接连接和/或定心。
但现有技术总是具有如下缺点,在多盘式离合器的情况下,即在具有多于一个离合器盘的离合器的情况下,尤其在双离合器的情况下,成问题的是,离合器设计成使得其在轴向和径向上小型化,然而尽管如此能够简单地安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或至少减少现有技术的缺点。尤其地,研发一种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其使用离合器盘,其中可在将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安装到变速器输入轴上之后安装所述离合器盘。因此确保,也能安装支撑轴承挡圈。尤其地,也要研发一种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其第一子离合器借助于多个离合器盘传递扭矩,其中所述离合器盘具有可自由接近的安装通道。
该目的在此类设备中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离合器盘的内齿部沿径向方向观察高度不同地设计。这就是说,离合器盘具有用于齿部的不同的内直径。
这具有如下优点,离合器盘能够以最大的直径被推到用于另一离合器盘的外齿部上。离合器盘毂挡圈随后也能够被推上,所述离合器盘毂挡圈将最高的离合器盘固定在离合器毂的轴向止挡上,进而将毂轴向保持在确定的位置中。
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并且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此外有利的是,尤其离合器盘的不同的内直径大于支撑轴承挡圈的外直径。由此确保可安装性,使得在双离合器安装之后,能在安装结束时安装离合器盘,因为离合器盘能够被推到支撑轴承挡圈上。
此外有益的是,多个离合器盘的内齿部与离合器毂的同一外齿部共同作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合器盘能够共同将驱动轴的扭矩经由离合器毂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上。此外,提供制造方面的优点,因为离合器毂的外齿部能够在一个制造步骤中制成。
此外有利的是,离合器毂的外齿部具有高度不同的区域,并且一个区域与一个离合器盘共同作用,而另一个区域与另一个离合器盘共同作用。这样可行的是,离合器盘的内齿部的不同齿部高度能够与在离合器毂的外齿部上的相应的配对齿部共同作用。
优选地,离合器毂的外齿部台阶式下降地构成。离合器盘那么能够从一侧,即借助最低的齿部高度,推到离合器毂上。台阶式下降的齿部也能够更简单地制成。
还有利的是,离合器毂的外齿部在朝向内燃机的区域中沿径向方向最高地构成。因为双离合器首先被推入到壳体中,并且然后从背离内燃机侧安装离合器盘,所以确保了简单、可接近的可安装性。
附加地,有益的是,离合器毂的外齿部构造成,使得一个离合器盘的内齿部能够沿轴向方向推到另一个离合器盘的径向内部中,也就是推到该另一个离合器盘的下方。恰好在磨损情况下,这特别有利地起作用,因为在摩擦衬片在离合器盘处磨损的情况下,离合器盘轴向移位,从而使得其总是还处于与离合器毂垂直,进而在中间板和压板之间或者在中间板和反压板之间能够实现大的面挤压力。同时,由于一个离合器盘被推到另一个离合器盘下方,确保一个离合器盘的齿部不碰撞到另一个离合器盘的齿部上并引起特别高的磨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离合器盘能够与离合器毂的外齿部共同作用。通过安装多个离合器盘实现更大的摩擦面积,从而能够传递更大的扭矩,同时径向结构空间小。尤其在混合动力系统的情况下这是有意义的,因为在离合器之外的径向结构空间通常用于电动机。
也有利的是,离合器盘的和离合器毂的几何结构彼此匹配成,使得离合器盘在任意运行状态下都彼此间隔开。这样能够避免在磨损情况下轴向移位时离合器盘的齿部彼此触及。也就是说离合器盘的触及会引起非常强烈的磨损以及离合器的减小的扭矩传递功率。
附加地,有益的是,一个离合器盘的内齿部上构成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设计为,用于使一个离合器盘与另一个离合器盘轴向间隔开地保持。这样,一个离合器盘的弯曲部段于是在另一个离合器盘的下方接合在齿部的径向内部。但同时,一个离合器盘的垂直于离合器毂的设置和其与另一个离合器盘的间隔没有被不利影响。
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一子离合器可经由设计用于将压板轴向移位的压力罐操纵,并且所述压力罐沿轴向方向在第二子离合器的外部延伸,其中至少一个压力罐部段的径向外侧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承载件的至少一个外轮廓区域相比位于径向更内部。压力罐部段能够过渡到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缘中,所述凸缘用于连结到第一子离合器的压板上。有利的是,多个凸缘沿环周方向通过沿轴向定向的留空部彼此分开,所述凸缘在压力罐部段中过渡到凹形弯曲的肋中,所述肋径向沉入到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承载件的外轮廓区域中。
第一子离合器的压板的连接板也能够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承载件径向突出,凸缘固定在所述第一子离合器上。此外有益的是,所述压力罐部分封闭地包围第二子离合器。此外有利的是,留空部具有如下边缘,所述边缘沿远离第一子离合器的方向U形或V形地彼此聚拢。
另一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一子离合器的和第二子离合器的两个摩擦片承载件经由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凸起并且经由不可松开的连接固定在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上。同样,这两个摩擦片承载件优选通过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固定机构连接在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上。尤其,这两个摩擦片承载件能够与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铆接、销接或螺接。此外有益的是,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的两个摩擦片承载件的凸起沿轴向方向在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的径向外部延伸。同样有利的是,两个摩擦片承载件的凸起设置在相同径向高度上,并且连接在两个摩擦片承载件的径向最外的轮廓处。优选的是,第一子离合器的凸起沿环周方向与第二子离合器的凸起交替设置。同样有利的是,用于将凸起径向固定在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上的径向销接部设置在摩擦片齿部的高度上。
根据本发明,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所述目的:使用由根据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优选的是,飞轮具有形状配合元件,所述形状配合元件与配对形状配合元件形状配合地共同作用,所述配对形状配合元件由摩擦片承载件之一提供,其中优选地,形状配合元件构成为在飞轮上的内齿部,并且配对形状配合元件构成为摩擦片承载件上的外齿部。在此,摩擦片承载件的外齿部能够通过设置用于容纳压板、反压板和/或中间板的内齿部强制预给定。还优选的是,内齿部匹配于强制预给定的外齿部。此外,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承载件能够沿轴向方向伸入到飞轮的区域中。附加地,有益的是,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承载件在外齿部的第一齿部区域处的外直径小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承载件的第二区域处的外直径,所述第二区域与第一齿部区域间隔开。第一子离合器的反压板也能够具有与第一子离合器的中间板和/或压板相比更小的外直径。此外有利的是,第一齿部区域以台阶过渡到第二齿部区域中。尤其地,飞轮可构成为双质量飞轮。
换言之,本发明涉及一种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其具有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其中在第一子离合器中装入离合器盘与双重可松开的离合器毂。这意味着,一个离合器盘在齿部处与离合器毂连结,而另一个离合器盘连结在离合器毂的齿部处,其中这两个齿部具有不同的径向高度。这样,能够实现:首先能够将双离合器安装到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且然后将离合器盘毂/离合器毂推到变速器输入轴上。因为离合器盘比支撑轴承上的挡圈大,所以具有可自由接近的安装通道。在此,发动机侧/内燃机侧的离合器盘具有与其他离合器盘相比更高的齿部轮廓。同样,发动机侧的离合器盘具有轴向止挡,经由所述止挡,毂在安置离合器盘毂挡圈之后能够保持在位置中。其他离合器盘具有齿部轮廓,所述齿部轮廓的直径较小地构成,使得其能够安装在毂上。同样,不同的齿部轮廓设计成,使得较小的齿部轮廓能够推入到第一齿部轮廓即发动机侧的离合器盘的齿部轮廓下方。在磨损情况下,因此,变速器侧的离合器盘能够滑动到发动机侧的离合器盘的第一齿部轮廓下方,这避免了两个离合器盘的相撞。此外由此确保,所有随后安装的离合器盘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上轴向移动。优选地,离合器毂与离合器盘以不同齿部直径安装在每个子离合器具有多个摩擦盘的干式的双离合器中。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阐述本发明。其中示出:
图1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的纵剖图,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具有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
图2示出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的离合器毂的纵剖图,
图3示出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的离合器毂的相对于图2旋转的纵剖图,
图4示出离合器毂在磨损情况下等同于图2的示图,
图5示出离合器毂在磨损情况下相对于图4旋转的纵剖示图,
图6示出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的立体图,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具有压力罐,所述压力罐操纵第一子离合器的压板,
图7示出第一子离合器的横截面示图,
图8示出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的相对于图6旋转的立体图,
图9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的纵剖图,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具有径向销接的第一子离合器和径向销接的第二子离合器,
图10示出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的径向销接部的立体图,
图11示出双离合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子离合器的纵剖图,以及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的齿部连同飞轮的立体图。
附图仅为示意性质,并且仅用于理解本发明。相同元件设有相同附图标记。各个实施例的特征能够彼此交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具有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1的部分。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1由第一子离合器2和第二子离合器3构成,所述第一子离合器和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地传递扭矩。在各子离合器2、3中的每个处存在多个离合器盘4,所述离合器盘设置和配置用于分别夹紧在压板5、6和反压板7、8之间,以便接受驱动轴9的扭矩并且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10、11上。
在此每个离合器盘4具有内齿部12,所述离合器盘4经由所述内齿部与离合器毂14的外齿部13共同作用。第一子离合器2和第二子离合器3分别具有摩擦片承载件15、16,所述摩擦片承载件设计用于抗扭转地并且可轴向移动地容纳压板5、6和反压板7、8以及中间板17。第一子离合器2和第二子离合器3的两个摩擦片承载件15、16固定在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18上,其中通常第二子离合器3的反压板8用作为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18。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1中,驱动轴9的扭矩经由飞轮19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10、11上。为了操纵第一子离合器2,第一子离合器2的压板5通过为此设计的压力罐20轴向移位。压力罐20在第二子离合器3的径向外部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经由操纵元件21操纵,所述操纵元件通常构成为碟形弹簧。第二子离合器3也经由操纵元件22致动,所述操纵元件也构成为碟形弹簧。操纵元件21、22经由没有示出的离合器接收件和离合器发送件与离合器踏板连接。
图2至5示出第一子离合器2的离合器毂14的放大图。因为第一子离合器2具有压板5、中间板17和反压板7,因此两个离合器盘4与离合器毂连接。第一离合器盘23设置在内燃机侧上,而第二离合器盘24朝向变速器侧设置。第一离合器盘23经由摩擦衬片25夹紧在第一子离合器2的反压板7和中间板17之间。相反,第二离合器盘24经由摩擦衬片25与第一子离合器2的中间板17和压板5夹紧。
第一离合器盘23构成有与第二离合器盘24不同的齿部高度。这就是说,第一离合器盘具有较大的内直径和较大的内齿部12。相反,第二离合器盘24具有较小的内直径进而具有较小高度地设置的内齿部12。为了能与离合器毂14共同作用,在离合器毂14上的外齿部13也台阶形下降地设计,使得与第一离合器盘23共同作用的齿部区域26具有与离合器毂14的外齿部13的第二齿部区域27相比更大的外直径,所述第二齿部区域与第二离合器盘24共同作用。两个齿部区域26、27具有如此大的差异,使得第二离合器盘24的内齿部12能够在第一离合器盘23下方推入。
在未磨损状态下,两个离合器盘23、24彼此相距远至,使得第二离合器盘24的内齿部12处的弯曲部28不接合到第一离合器盘23的内齿部下方。在磨损状态下(参见图4和图5),也就是在摩擦衬片25耗损情况下,第二离合器盘24的弯曲部28接合在第一离合器盘23下方。经由两个离合器盘23、24的这种结构设计,所述盘23、24也以该距离彼此间隔。
第一子离合器2的离合器毂14的轴向位置经由止挡29和离合器毂挡圈30确定,所述止挡设置在第一离合器盘23和飞轮19之间。离合器盘4的内齿部12构造为,使得离合器盘4的内直径大于支撑轴承挡圈31,所述支撑轴承挡圈轴向固持支撑轴承32。
在图6中可看到,压力罐20的径向外侧33如何在径向外部包围第二子离合器3。在此,所述径向外侧33的压力罐部段34沉入到第二子离合器3的摩擦片承载件16的外轮廓区域35中。摩擦片承载件16的外轮廓区域35通过压板6的、反压板8的和多个中间板17的在摩擦片承载件16上的容纳部形成。
压力罐部段34过渡到凸缘36中,其中凸缘36设计为用于将压力罐20连结到第一子离合器2的压板5上。在压力罐20处,多个凸缘36沿环周方向设置,其中凸缘36通过沿轴向方向定向的留空部37彼此分开。
凸缘36在压力罐部段34中过渡到肋38中。肋38径向沉入到第二子离合器3的摩擦片承载件16的外轮廓区域35中。那么肋38的外表面39凹状弯曲。凸缘36固定在第一子离合器2的压板5的连接板39上,其中所述连接板39从第一子离合器2的摩擦片承载件15径向向外突出。压力罐20的凸缘36优选与第一子离合器的压板5的连接板40经由铆钉41连接。
压力罐部段34设置为,使得其沿轴向方向在外部搭接第二子离合器3的反压板8,或者在反压板8的径向凹部中穿过并接合反压板8。压力罐部段34在压力罐20的环周上均匀分布地设置。压力罐部段34在几何结构上匹配于摩擦片承载件16的外轮廓(参见图7),压力罐部段的径向外侧33与第二子离合器3的摩擦片承载件16的外轮廓区域35相比位于径向更内部。
如在图8中可见的,压力罐20在如下侧上部分封闭地包围第二子离合器3,在所述侧上操纵双离合器1。在压力罐20中的留空部37具有边缘42,所述边缘沿远离第一子离合器2的方向U形或V形地彼此聚拢。留空部37沿轴线方向在压力罐20的径向外侧33的大约三分之一上延伸,使得压力罐20沿轴向方向具有足够大的稳定性。
在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1的第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一子离合器2和第二子离合器3的两个摩擦片承载件15、16沿轴向方向铆接在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18上,所述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尤其是第二子离合器3的反压板8。但在双离合器1的第二实施例中(参见图9),摩擦片承载件15、16固定在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18上,使得摩擦片承载件经由径向的销接部43连结在反压板8上。两个摩擦片承载件15、16因此设置在相同的径向高度上。
第一子离合器2和第二子离合器3的摩擦片承载件15、16形成凸起44,所述凸起连接于所述摩擦片承载件的径向最外的轮廓,所述凸起分别在径向外部搭接反压板8。凸起44因此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能够经由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固定机构35固定在反压板8上。因此,那么两个摩擦片承载件15、16经由不可松开的连接固定在反压板8上。两个摩擦片承载件15、16的凸起44设置在径向相同的高度上,但在环周方向上交替构成,使得这些凸起不彼此相交。如在图10中可清楚看到的,那么第一子离合器2的凸起44与第二子离合器3的凸起44交替地构成。凸起44在每个单独的摩擦片承载件15、16的环周上均匀分布地设置。凸起44与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18、尤其反压板8铆接、销接、螺接或粘接。凸起44在反压板8上设置在摩擦片齿部的高度上。由此,反压板7、8、压板5、6和中间板17能够径向更大地设计。
双离合器1与飞轮19共同作用,其中飞轮19具有形状配合元件,所述形状配合元件与配对形状配合元件形状配合地共同作用,其中所述配对形状配合元件由摩擦片承载件15、16之一提供。在飞轮19上的形状配合元件根据内齿部46的形式构成。内齿部46固定在所述飞轮19的齿凸缘47上。飞轮19在该实施例中构成为具有集成的扭转减振器48的双质量飞轮。
配对形状配合元件通过摩擦片承载件15的外齿部49构成。在此,摩擦片承载件15的外齿部49通过内齿部强制预给定,所述内齿部设置用于容纳压板5、反压板7和中间板17。飞轮19的齿凸缘47的内齿部46也精确地匹配于摩擦片承载件15。
第一子离合器2的摩擦片承载件15沿轴向方向伸入到飞轮19的区域中,使得能够节省轴向的结构空间。在双离合器1的第三实施例(参见图11)中,第一子离合器2的摩擦片承载件15在外齿部49的第一齿部区域50上的外直径小于在第一子离合器2的摩擦片承载件15的与第一齿部区域50轴向间隔开的第二区域/齿部区域51上的外直径。经由在齿部49中的高度差,第一子离合器2的区域能够设置在飞轮19下方。那么外齿部49在朝向内燃机的区域中构成有台阶52。第一子离合器2的摩擦片承载件15的这种几何构造引起:第一子离合器2的反压板7具有与第一子离合器2的中间板17和/或压板5相比更小的外直径。在图12的立体视图中可清楚看到,飞轮19的内齿部46接合到外齿部49中,所述外齿部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承载件15一件式构成。
附图标记列表
1 扭矩传递装置/双离合器
2 第一子离合器
3 第二子离合器
4 离合器盘
5 压板
6 压板
7 反压板
8 反压板
9 驱动轴
10 变速器输入轴
11 变速器输入轴
12 内齿部
13 外齿部
14 离合器毂
15 摩擦片承载件
16 摩擦片承载件
17 中间板
18 固定于支撑轴承的构件
19 飞轮
20 压力罐
21 操纵元件
22 操纵元件
23 第一离合器盘
24 第二离合器盘
25 摩擦衬片
26 第一齿部区域
27 第二齿部区域
28 弯曲部
29 止挡
30 离合器毂挡圈
31 支撑轴承挡圈
32 支撑轴承
33 径向外侧
34 压力罐部段
35 外轮廓区域
36 凸缘
37 留空部
38 肋
39 外表面
40 连接板
41 铆钉
42 边缘
43 径向销接部
44 凸起
45 固定机构
46 内齿部
47 齿凸缘
48 扭振减振器
49 外齿部
50 第一齿部区域
51 第二区域/齿部区域
52 台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具有用于选择性地传递扭矩的第一子离合器(2)和第二子离合器(3),其中至少一个子离合器(2,3)的多个离合器盘(4)设置和配置用于分别夹紧在压板(5,6)和反压板(7,8)之间以便接受驱动轴(9)的扭矩并且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10,11)上,其中每个离合器盘(4)具有内齿部(12),所述内齿部与离合器毂(14)的外齿部(13)共同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盘(4)的所述内齿部(12)沿径向方向观察高度不同地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离合器盘(4)的所述内齿部(12)与所述离合器毂(14)的同一外齿部(13)共同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毂(14)的所述外齿部(13)具有高度不同的区域,并且其中的一个区域(27)与一个离合器盘(24)共同作用,并且另一个区域(26)与另一个离合器盘(23)共同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毂(14)的所述外齿部(13)台阶式下降地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毂(14)的所述外齿部(13)在朝向内燃机的区域中沿径向方向最高地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毂(14)的所述外齿部(13)构成为,使得一个离合器盘(24)的所述内齿部(12)能够沿轴向方向推到另一个离合器盘(4,23)的径向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特征在于,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离合器盘(4)与所述离合器毂(14)的外齿部(13)共同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盘(4,23,24)的和所述离合器毂(14)的几何结构相互匹配,使得所述离合器盘(4,23,24)在任意运行状态下都彼此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离合器盘(4,24)的所述内齿部(12)上构成有弯曲部(28),所述弯曲部设计用于使所述一个离合器盘(24)与另一个离合器盘(23)轴向间隔开地保持。
10.一种组件,其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和飞轮(19)构成。
CN201780065030.2A 2016-10-26 2017-10-17 具有离合器盘的扭矩传递装置和由该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Active CN109863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21132 2016-10-26
DE102016221132.3 2016-10-26
DE102016125261.1A DE102016125261A1 (de) 2016-10-26 2016-12-21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unterschiedlich hoch verzahnten Kupplungsscheiben und Bausatz aus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nd Schwungrad
DE102016125261.1 2016-12-21
PCT/DE2017/100884 WO2018077336A1 (de) 2016-10-26 2017-10-17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unterschiedlich hoch verzahnten kupplungsscheiben und bausatz aus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nd schwungra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3324A true CN109863324A (zh) 2019-06-07
CN109863324B CN109863324B (zh) 2021-08-17

Family

ID=61865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5030.2A Active CN109863324B (zh) 2016-10-26 2017-10-17 具有离合器盘的扭矩传递装置和由该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3324B (zh)
DE (2) DE102016125261A1 (zh)
WO (1) WO20180773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9275A1 (de) * 2017-03-06 2018-09-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Lamellenträgerzentrierung für P2-Hybridsysteme
CN112324869B (zh) * 2020-11-30 2024-04-26 柳工柳州传动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32695A1 (fr) * 1988-06-03 1989-12-15 Fichtel & Sachs Ag Disque d'embrayage pour un embrayage a friction
DE19601742C1 (de) * 1996-01-19 1997-06-12 Fichtel & Sachs Ag Kupplungsscheibe mit drehfester Verbindung zwischen Nabe und Nabenscheibe über eine Verzahnung
FR2795789A1 (fr) * 1999-06-29 2001-01-05 Mannesmann Sachs Ag Disque d'embrayage avec corps de moyeu et element en forme de disque realises d'une seule piece
CN102713327A (zh) * 2009-12-17 2012-10-0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扭矩传递装置
DE102013011175A1 (de) * 2013-07-04 2015-01-08 Webo Werkzeugbau Oberschwaben Gmbh Lamellen-Kupplung mit zentriertem Lamellenpak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62833C5 (de) 2005-06-09 2018-06-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32695A1 (fr) * 1988-06-03 1989-12-15 Fichtel & Sachs Ag Disque d'embrayage pour un embrayage a friction
DE19601742C1 (de) * 1996-01-19 1997-06-12 Fichtel & Sachs Ag Kupplungsscheibe mit drehfester Verbindung zwischen Nabe und Nabenscheibe über eine Verzahnung
FR2795789A1 (fr) * 1999-06-29 2001-01-05 Mannesmann Sachs Ag Disque d'embrayage avec corps de moyeu et element en forme de disque realises d'une seule piece
CN102713327A (zh) * 2009-12-17 2012-10-0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扭矩传递装置
DE102013011175A1 (de) * 2013-07-04 2015-01-08 Webo Werkzeugbau Oberschwaben Gmbh Lamellen-Kupplung mit zentriertem Lamellenpak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77336A9 (de) 2018-07-05
WO2018077336A1 (de) 2018-05-03
CN109863324B (zh) 2021-08-17
DE112017005395A5 (de) 2019-08-01
DE102016125261A1 (de) 2018-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4730B2 (ja) ねじり振動ダンパー、クラッチディスクおよびクラッチ
US9109639B2 (en) Clutch device
CN104235231B (zh) 多离合器装置,尤其是径向双离合器装置
US9541157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CN105179595A (zh) 具有扭矩限制器的双质量飞轮
CN105299134B (zh) 用于离合器和/或减振器装置的转动组件及扭矩传递装置
CN103688075B (zh) 离合器装置
CN102089548B (zh) 动力传递部件、减振机构及飞轮组件
KR102605855B1 (ko) 구동 트레인용 토크 리미터
KR102073315B1 (ko) 원심력 진자를 구비한 마찰 클러치
US20150369300A1 (en) Clutch disc, clutch assembly and torque transfer device
CN115210484B (zh) 具有用于将两个子盘接合到从动轴上的彼此独立地作用的弹簧板单元的多盘式离合器装置
KR102494891B1 (ko) 클러치 디스크
CN103502682B (zh) 具有阻尼弹簧的摩擦离合器盘
JP2018536125A (ja) ローテーション軸線を有する摩擦クラッチ
CN112855798B (zh) 转矩限制装置、扭矩传递装置和车辆
CN105090266B (zh) 用于车辆的湿式多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
CN105992884A (zh) 常接合式离合器装置
CN109863324A (zh) 具有设有不同高度的齿部的离合器盘的扭矩传递装置和由扭矩传递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JP6632601B2 (ja) 多板デュアルクラッチ
JP5781489B2 (ja) クラッチディスク組立体
CN104930071A (zh) 用于扭矩传递装置的压环锁止件以及离合器装置或离合器
US8104598B2 (en) Friction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5267869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US9568100B2 (en) Transmission piston with retained release sp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