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4869B -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4869B
CN112324869B CN202011378839.0A CN202011378839A CN112324869B CN 112324869 B CN112324869 B CN 112324869B CN 202011378839 A CN202011378839 A CN 202011378839A CN 112324869 B CN112324869 B CN 112324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transmission
friction plate
shaft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88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4869A (zh
Inventor
王松林
蒋仁科
杨浩
曾垂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gong Liuzhou Driving Member Co ltd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gong Liuzhou Driving Member Co ltd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gong Liuzhou Driving Member Co ltd,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gong Liuzhou Driving Mem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88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4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4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4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4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4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48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for 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16D13/71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该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及变速器,第一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入轴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组件,中间轴通过中间齿轮组件传动连接于输出轴,第二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输入轴,第二输入轴通过第二齿轮组件传动连接于输出轴;第一齿轮组件通过第一离合器选择性传动连接于中间轴,第一离合器为常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设置于第一输入轴上,第二离合器为常闭离合器,当变速器在一档时,第一离合器为结合状态,第二离合器为分离状态;当变速器在二档时,第二离合器为结合状态,第一离合器为分离状态。该传动装置避免变速器在二挡时第一马达反转,保证变速器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及变速器,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分别通过输入轴将动力引入变速器内,并通过设置在变速器内的离合器汇合后经输出轴输出。当变速器处于一挡时,离合器闭合,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的两个动力同时输入变速器;当变速器处于二挡时,离合器分离,第一马达的动力断开,退出工作,此时仅有第二马达将动力输入到变速器内。
当变速器处于二挡时,由于离合器中的摩擦片组件之间存在润滑油膜,在润滑油膜的剪切力的作用下,摩擦片组件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矩,但是第一马达自身的转动惯量很小,产生的负载力矩不足以克服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件之间的剪切摩擦力矩,从而第一马达被迫反转,影响变速器在二挡时转速的输出,从而影响变速器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避免变速器在二挡时第一马达反转,保证变速器正常工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及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中间轴及输出轴,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组件,所述中间轴通过中间齿轮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第二齿轮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还包括:
第一离合器,其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内,所述第一齿轮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选择性传动连接于所述中间轴,所述第一离合器为常开离合器;
第二离合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第二离合器为常闭离合器,当所述变速器在一档时,所述第一离合器为结合状态,所述第二离合器为分离状态;当所述变速器在二档时,所述第二离合器为结合状态,所述第一离合器为分离状态。
当变速器在二档时,第一离合器为分离状态,使第一马达的动力中断,第二离合器为结合状态,第二离合器产生的阻力矩强制固定和第一马达相连接的第一输入轴,使第一离合器中润滑油液所产生的剪切摩擦力矩不能克服第二离合器的阻力矩,从而第一马达不会被强制拖动,以保证变速器在第二档位的正常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离合器设置于所述变速器的外部或内部。
如果第二离合器设置于变速器的内部,第二离合器没有外露,美观性较强;如果第二离合器设置于变速器的外部,不需要改变变速器的结构,节省后续改造的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
壳体,其连接于所述变速器;
连接轴,其穿设于所述壳体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
内摩擦片,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内摩擦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外摩擦片,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外摩擦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并与其滑动配合,相邻两个所述外摩擦片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内摩擦片;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能够抵接于所述外摩擦片;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移动件,使所述外摩擦片和所述内摩擦片选择性相互抵接。
连接轴相当于延长第一输入轴的轴向长度,不仅不会影响第一输入轴的动力传输,且因两者的相互连接,可以对第一输入轴进行制约,避免第一输入轴出现反向拖动的情况。
在初始状态下,弹性件利用自身的弹性件,抵压移动件,使得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结合,以实现第二离合器为常闭式离合器的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连通于所述密封腔,实现第二离合器分离状态和结合状态的切换。
当向进油口内供油时,油液经进油口进入密封腔内,使得密封腔内的油压增大,使得油液推动移动件向远离外摩擦片的方向移动,移动件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以将弹性件进行压缩;当进油口内的油液排出时,密封腔内油压减少,在被压缩的弹性件自身恢复作用力下,弹性件推动移动件向靠近外摩擦片的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
离合器毂,其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所述中间轴穿设于所述离合器毂;
第一摩擦片,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毂内,所述第一摩擦片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二摩擦片,其连接于所述离合器毂的内壁,所述第二摩擦片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上并与其滑动配合,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摩擦片;
滑动件,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毂内,所述滑动件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离合器毂滑动并选择性抵接于所述第二摩擦片,使得所述第二摩擦片选择性抵接于所述第一摩擦片。
当滑动件向靠近第二摩擦片的方向滑动时,滑动件抵接于第二摩擦片后并推动第二摩擦片继续运动,使得第二摩擦片和第一摩擦片相互接触,此时离合器毂的转动经第二摩擦片、第一摩擦片传递至中间轴,完成第一离合器的结合过程,从而动力通过中间轴传递至输出轴;当滑动件向远离第二摩擦片的方向滑动时,滑动件脱离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件在没有滑动件的束缚,第二摩擦片和第一摩擦片相互远离,完成第一离合器的分离过程,从而中断对中间轴的动力传输。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件远离所述第二摩擦片的一侧和所述离合器毂的内壁之间形成封闭腔,在所述中间轴内开设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连通于所述封闭腔。
当向进油通道内供油时,油液经进油通道进入封闭腔内,使得封闭腔内的油压增大,使得油液推动滑动件向靠近第二摩擦片的方向移动;当将进油通道内的油液排出,封闭腔内油压减少,使滑动件向远离第二摩擦片的方向移动,实现对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的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离合器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厚度。
利用复位件自身的弹性,使相邻两个第二摩擦片分开并存在一定的距离,以为第一摩擦片提供一定的间隙空间,确保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表面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件为波纹弹簧,所述复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外侧,所述复位件沿所述中间轴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抵接于所述离合器毂的内壁,所述复位件沿所述中间轴轴向方向的两侧分别抵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的侧壁。
复位件的内径和第一摩擦片的外径不接触,复位件和第一摩擦片之间保持间隙。复位件沿所述中间轴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抵接于所述离合器毂的内壁,以保证复位件的固定效果,避免出现复位件的脱落,且复位件不会相对于离合器毂转动。波纹弹簧能够在较小的安装空间内提供理想的弹力,与螺旋弹簧相比能够节省空间。
作为优选,还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结合和分离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结合和分离。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控制可以使用同一套液压系统,无需为第二离合器再单独设置一套液压回路,节省生产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传动装置,当变速器在一档时,第一离合器为结合状态,第二离合器为分离状态,其中一路动力,在第一马达的驱动作用下,经第一输入轴传动至第一离合器,第一离合器结合,从而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另一路动力,在第二马达的驱动作用下,经第二输入轴、第二齿轮组件传递至输出轴,两路动力汇流后从输出轴输出。在此过程中,第一离合器起到了传递第一马达动力的作用,此时第二离合器没有阻力矩,没有影响第一马达和第一输入轴的动力传递,保证变速器在第一档位的正常工作。
当变速器在二档时,第一离合器为分离状态,使第一马达的动力中断,第二离合器为结合状态,第二离合器产生的阻力矩强制固定和第一马达相连接的第一输入轴,使第一离合器中润滑油液所产生的剪切摩擦力矩不能克服第二离合器的阻力矩,从而第一马达不会被强制拖动,以保证变速器在第二档位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传动装置,以保证换挡过程中的平稳性,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传动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传动装置中第一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传动装置中第一离合器中显示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及复位件相互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传动装置中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传动装置中第二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装置,如图1所示,该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1、第二马达2、第一离合器4及变速器3,第一马达1和第二马达2起到了动力输入的作用。变速器3包括变速箱及均设置于变速箱内部的第一输入轴31、第二输入轴32、中间轴33、输出轴34、第一齿轮组件6、中间齿轮组件7及第二齿轮组件8,第一输入轴31、第二输入轴32、中间轴33及输出轴34相互平行设置,第一马达1和第二马达2分别通过第一输入轴31和第二输入轴32将动力引入变速箱内,并通过设置在变速箱内的第一离合器4汇合后,经输出轴34输出。
具体地,第一马达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输入轴31,第一输入轴31传动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6,第一齿轮组件6通过第一离合器4选择性传动连接于中间轴33,中间轴33通过中间齿轮组件7传动连接于输出轴34,第二马达2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输入轴32,第二输入轴32通过第二齿轮组件8传动连接于输出轴34。
当变速器3处于一档时,第一离合器4处于结合状态,第一马达1和第二马达2同时工作,第一马达1驱动第一输入轴31转动,第一齿轮组件6通过第一离合器4传动连接于中间轴33,使得第一输入轴31的动力经第一齿轮组件6、第一离合器4、中间轴33及中间齿轮组件7传递至输出轴34,与此同时,第二马达2驱动第二输入轴32转动,第二输入轴32的动力经第二齿轮组件8传动至输出轴34,此时输出轴34接受两个动力,完成一档过程。
当变速器3处于二挡时,第一离合器4处于分离状态,使第一马达1和输出轴34之间动力传输路径断开,此时只有第二马达2的动力通过第二输入轴32和第二齿轮组件8传递至输出轴34,完成二挡过程。
为了保证第一离合器4在结合和分离过程中的顺畅性,在第一离合器4的内部会填充润滑油,当变速器3处于二挡时,此时虽然第一离合器4处于分离状态,但是在润滑油形成油膜的剪切作用力下,使第一离合器4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矩,而第一马达1的转动惯量较小,其产生的负载力矩不足以克服第一离合器4的剪切摩擦力矩,使第一马达1被迫反转,影响变速器3在二挡时转速的输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5设置于第一输入轴31上,第二离合器5为常闭离合器,第一离合器4为常开离合器。当变速器3在一档时,第一离合器4为结合状态,第二离合器5为分离状态;当变速器3在二档时,第二离合器5为结合状态,第一离合器4为分离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当变速器3在一档时,第一离合器4为结合状态,第二离合器5为分离状态,其中一路动力,在第一马达1的驱动作用下,经第一输入轴31传动至第一离合器4,第一离合器4结合,从而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34;另一路动力,在第二马达2的驱动作用下,经第二输入轴32、第二齿轮组件8传递至输出轴34,两路动力汇流后从输出轴34输出。在此过程中,第一离合器4起到了传递第一马达1动力的作用,此时第二离合器5为分离状态,第二离合器5没有阻力矩,没有影响第一马达1和第一输入轴31的动力传递,保证变速器3在第一档位的正常工作。
当变速器3在二档时,第一离合器4为分离状态,使第一马达1的动力中断,第二离合器5为结合状态,第二离合器5产生的阻力矩能够强制固定和第一马达1相连接的第一输入轴31,使第一离合器4中润滑油液所产生的剪切摩擦力矩不能克服第二离合器5的阻力矩,从而第一马达1不会被强制拖动,以保证变速器3在第二档位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离合器4包括离合器毂41、第一摩擦片42、第二摩擦片43及滑动件44,离合器毂41为中空结构,在离合器毂41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摩擦片42、第二摩擦片43及滑动件44,离合器毂41起到了容纳作用。离合器毂41连接于第一齿轮组件6,在第一齿轮组件6的带动下,离合器毂41能够与第一齿轮组件6一起共同转动,中间轴33穿设于离合器毂41,中间轴33能否随离合器毂41转动取决于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第一摩擦片42套设于中间轴33上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二摩擦片43连接于离合器毂41的内壁,第二摩擦片43套设于中间轴33上并与其滑动配合,相邻两个第二摩擦片43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摩擦片42。第一摩擦片42、第二摩擦片43的数量均可以有多个,第一摩擦片42、第二摩擦片43彼此交错设置,形成摩擦组,以提高传动效果。滑动件44具体为活塞,滑动件44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离合器毂41滑动并选择性抵接于第二摩擦片43,使得第二摩擦片43选择性抵接于第一摩擦片42。
当滑动件44向靠近第二摩擦片43的方向滑动时,滑动件44抵接于第二摩擦片43后并推动第二摩擦片43继续运动,使得第二摩擦片43和第一摩擦片42相互接触,此时离合器毂41的转动经第二摩擦片43、第一摩擦片42传递至中间轴33,完成第一离合器4的结合过程,从而动力通过中间轴33传递至输出轴34;当滑动件44向远离第二摩擦片43的方向滑动时,滑动件44脱离第二摩擦片43,第二摩擦片43没有滑动件44的束缚,第二摩擦片43和第一摩擦片42相互远离,完成第一离合器4的分离过程,从而中断对中间轴33的动力传输。
为了实现对滑动件44的滑动方向的控制,如图2所示,在中间轴33内开设有进油通道331,滑动件44远离第二摩擦片43的一侧和离合器毂41的内壁之间形成封闭腔,进油通道331连通于封闭腔。当向进油通道331内供油时,油液经进油通道331进入封闭腔内,使得封闭腔内的油压增大,使得油液推动滑动件44向靠近第二摩擦片43的方向移动;当将进油通道331内的油液排出,封闭腔内油压减少,使滑动件44向远离第二摩擦片43的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滑动件44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滑动件44和离合器毂41的内壁之间,从而形成上述封闭腔。
可以理解的是,在中间轴33内开设有润滑通道332,润滑油经润滑通道332流动至封闭腔内,以为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之间提供润滑油,以保证润滑效果,从而保证结合和分离的可靠性。
尽管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自身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自身的弹性难以确保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之间的彻底分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3所示,第一离合器4还包括复位件45,复位件45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二摩擦片43之间,使相邻两个第二摩擦片4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摩擦片42的厚度。利用复位件45自身的弹性,使相邻两个第二摩擦片43分开并存在一定的距离,以为第一摩擦片42提供一定的间隙空间,确保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的表面分离。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复位件45为环形结构,复位件45套设于第一摩擦片42的外侧,复位件45的内径和第一摩擦片42的外径不接触,复位件45和第一摩擦片42之间保持大约1mm的间隙。复位件45沿中间轴33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抵接于离合器毂41的内壁,以保证复位件45的固定效果,避免出现复位件45的脱落,且复位件45不会相对于离合器毂41转动。复位件45沿中间轴33轴向方向的两侧分别抵接于相邻两个第二摩擦片43的侧壁,用于隔离相邻两个第二摩擦片43。如图4所示,复位件45为波纹弹簧,其具体为具有若干个波峰451和波谷452的弹性元件,波峰451和波谷452交错设置,能够在较小的安装空间内提供理想的弹力,与螺旋弹簧相比,波纹弹簧能够节省空间。
当向进油通道331内供油时,封闭腔内的油压远大于波纹弹簧的弹力,波纹弹簧被压缩,第一摩擦片42与第二摩擦片43之间的间隙随之消除,第一摩擦片42与第二摩擦片43接触产生摩擦力矩,实现动力传递。当第一离合器4的油压卸掉时,波纹弹簧的弹力可以强制将相邻两个第二摩擦片43分离,第一摩擦片42与第二摩擦片43之间的油膜被破坏,摩擦力矩也随之减小或消失,进一步地保证变速器3能在二挡正常工作。
为了进一步保证变速器3在二挡正常工作,如图5所示,在变速器3的内部或外部设置第二离合器5。如果第二离合器5设置于变速箱的内部,第二离合器5没有外露,美观性较强;如果第二离合器5设置于变速箱的外部,不需要改变变速器3的结构,节省后续改造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第二离合器5包括壳体51、连接轴52、内摩擦片53、外摩擦片54、移动件55及弹性件56,壳体51为中空结构,壳体51通过螺栓连接于变速器3的箱体,固定效果好。壳体51内的空腔设置有连接轴52、内摩擦片53、外摩擦片54、移动件55及弹性件56,壳体51起到了容纳作用。连接轴52穿设于壳体51并连接于第一输入轴31,连接轴52相当于延长第一输入轴31的轴向长度,不仅不会影响第一输入轴31的动力传输,且因两者的相互连接,可以对第一输入轴31进行制约,避免第一输入轴31出现反向拖动的情况。
内摩擦片53套设于连接轴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使得内摩擦片53可以随连接轴52同步转动。外摩擦片54连接于壳体51的内壁,外摩擦片54通过卡接结构和壳体51进行固定,具体地,在外摩擦片54上设置有卡块,在壳体51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卡块卡接于卡槽,使外摩擦片54不能旋转。外摩擦片54套设于连接轴52上并与其滑动配合,使外摩擦片54可以沿连接轴52的轴向方向滑动。相邻两个外摩擦片54之间设置有一个内摩擦片53,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的数量均可以有多个,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彼此交错设置,形成摩擦组,以提高传动效果。
弹性件56的一端抵接于壳体51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移动件55,移动件55能够抵接于外摩擦片54,使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选择性相互抵接。弹性件56具体为蝶形弹簧,移动件55具体为滑块,通过在移动件55和壳体51的侧壁之间设置弹性件56,在初始状态下,弹性件56利用自身的弹性抵压移动件55,使得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结合,以实现第二离合器5为常闭式离合器的功能。
为了实现第二离合器5分离状态和结合状态的切换,在壳体51上设置有进油口511,移动件55远离弹性件56的一侧和壳体51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进油口511连通于密封腔。当向进油口511内供油时,油液经进油口511进入密封腔内,使得密封腔内的油压增大,使得油液推动移动件55向远离外摩擦片54的方向移动,移动件55克服弹性件56的弹性力,以将弹性件56进行压缩;当进油口511内的油液排出时,密封腔内油压减少,在被压缩的弹性件56自身恢复作用力下,弹性件56推动移动件55向靠近外摩擦片54的方向移动。
在初始状态下,在弹性件56的预紧力作用下,第二离合器5的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相互抵接和压紧,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矩,该摩擦力矩通过连接轴52可以强制固定和第一马达1相连接的第一输入轴31,为第一马达1增加一个阻力矩。当外接压力油时,从进油口511流入的油液进入密封腔内,油液推动移动件55移动并克服弹性件56的预紧力,使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相互分离,第二离合器5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一马达1和第一输入轴31可以自由转动,不影响变速器3在一档的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5的作用方式完全相反,第一离合器4为常开式离合器,在初始状态,没有外接油压时,第一离合器4的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相互分离,第一离合器4为分离状态,有外接油压时,第一离合器4的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相互抵接,第一离合器4为结合状态。第二离合器5为常闭式离合器,在初始状态,没有外接油压时,第一离合器4的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相互抵接,第一离合器4为结合状态,有外接油压时,第一离合器4的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相互分离,第一离合器4为分离状态。
进一步地,该传动装置还包括液压系统9,如图1所示,液压系统9分别连通于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5,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4的结合和分离及第二离合器5的结合和分离。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5的控制可以使用同一套液压系统9,无需为第二离合器5再单独设置一套液压回路,节省生产成本。
具体地,液压系统9包括发动机91、变量泵92、定量泵93及压力控制阀94,发动机91同时驱动变量泵92和定量泵93转动,在发动机91的驱动作用下,变量泵92分别为第一马达1和第二马达2供油,定量泵93分别为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5供油。优选地,在定量泵93的出油口可以设置有压力控制阀94,压力控制阀94的出油口分成两个出油支路,其中一条支路连通于第一离合器4,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4,另外一条支路连通于第二离合器5,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5。可选地,压力控制阀94的出油口和第一离合器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取压口95,油压检测器插入取压口95内,用于检测流入第一离合器4内的油压大小。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齿轮组件6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及第四从动齿轮,第一输入轴31穿设于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啮合于第一从动齿轮,传动轴35同轴穿设于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啮合于第四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连接于第一离合器4,第四从动齿轮可以绕中间轴33转动。随着第一输入轴31的转动,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并依次带动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及第四从动齿轮转动。
中间齿轮组件7包括中间主动齿轮和中间从动齿轮,中间主动齿轮套设于中间轴33上并啮合于中间从动齿轮,输出轴34穿设于中间从动齿轮,以将中间轴33的动力通过中间主动齿轮和中间从动齿轮传动至输出轴34上。
第二齿轮组件8包括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带动齿轮,第二输入轴32穿设于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啮合于第二带动齿轮,输出轴34穿设于第二带动齿轮,以将第二输入轴32的动力经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带动齿轮传动至输出轴34上。可以理解的是,中间从动齿轮和第二带动齿轮可以是分体式结构,输出轴34同轴分别穿设于中间从动齿轮和第二带动齿轮。中间从动齿轮和第二带动齿轮还可以是整体式结构,即中间从动齿轮和第二带动齿轮组成一个共有齿轮,该共有齿轮分别啮合于中间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结构简化,生产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发动机91的驱动下定量泵93泵油,利用压力控制阀94分别为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5供油。在压力控制阀94的出口,有两个出油支路,其中一个支路连通第一离合器4,控制滑动件44的运动;另一个支路连通第二离合器5,控制移动件55的运动;
当变速器3在一挡时,压力控制阀94打开,第一离合器4的封闭腔和第二离合器5的密封腔同时进油,封闭腔内的油压远大于波纹弹簧的弹力,波纹弹簧被压缩,第一摩擦片42与第二摩擦片43接触产生摩擦力矩,实现动力传递;从进油口511流入的油液进入密封腔内,油液推动移动件55移动并克服弹性件56的预紧力,使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相互分离,第二离合器5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一马达1和第一输入轴31可以自由转动,第一马达1和第二马达2共同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34;
当变速器3在二挡时,压力控制阀94关闭,第一离合器4的封闭腔和第二离合器5的密封腔同时排油,第一离合器4的波纹弹簧的弹力可以强制将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分离,使第一马达1的动力中断,第二离合器5为结合状态,在弹性件56的预紧力作用下,第二离合器5的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相互抵接和压紧,外摩擦片54和内摩擦片53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矩,该摩擦力矩通过连接轴52可以强制固定和第一马达1相连接的第一输入轴31,为第一马达1增加一个阻力矩,从而第一马达1不会被强制拖动,第二马达2单独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34,以保证变速器3在第二档位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传动装置,以保证换挡过程中的平稳性,可靠性好。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1)、第二马达(2)及变速器(3),所述变速器(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入轴(31)、第二输入轴(32)、中间轴(33)、输出轴(34)及变速箱,所述第一马达(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31),所述第一输入轴(31)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组件(6),所述中间轴(33)通过中间齿轮组件(7)传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34),所述第二马达(2)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32),所述第二输入轴(32)通过第二齿轮组件(8)传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3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离合器(4),其设置于所述变速器(3)内,所述第一齿轮组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4)选择性传动连接于所述中间轴(33),所述第一离合器(4)为常开离合器,所述第一马达(1)和所述第二马达(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输入轴(3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32)将动力引入所述变速箱内,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所述第一离合器(4)汇合后,经所述输出轴(34)输出;
第二离合器(5),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31)上,所述第二离合器(5)为常闭离合器,当所述变速器(3)在一档时,所述第一离合器(4)为结合状态,所述第二离合器(5)为分离状态;当所述变速器(3)在二档时,所述第二离合器(5)为结合状态,所述第一离合器(4)为分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5)设置于所述变速器(3)的外部或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5)包括:
壳体(51),其连接于所述变速器(3);
连接轴(52),其穿设于所述壳体(51)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31);
内摩擦片(53),其设置于所述壳体(51)内,所述内摩擦片(53)套设于所述连接轴(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外摩擦片(54),其连接于所述壳体(51)的内壁,所述外摩擦片(54)套设于所述连接轴(52)上并与其滑动配合,相邻两个所述外摩擦片(54)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内摩擦片(53);
移动件(55),所述移动件(55)能够抵接于所述外摩擦片(54);
弹性件(56),所述弹性件(56)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51)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移动件(55),使所述外摩擦片(54)和所述内摩擦片(53)选择性相互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55)远离所述弹性件(56)的一侧和所述壳体(51)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在所述壳体(51)上设置有进油口(511),所述进油口(511)连通于所述密封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4)包括:
离合器毂(41),其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6),所述中间轴(33)穿设于所述离合器毂(41);
第一摩擦片(42),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毂(41)内,所述第一摩擦片(42)套设于所述中间轴(33)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二摩擦片(43),其连接于所述离合器毂(41)的内壁,所述第二摩擦片(43)套设于所述中间轴(33)上并与其滑动配合,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43)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摩擦片(42);
滑动件(44),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毂(41)内,所述滑动件(44)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离合器毂(41)滑动并选择性抵接于所述第二摩擦片(43),使得所述第二摩擦片(43)选择性抵接于所述第一摩擦片(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44)远离所述第二摩擦片(43)的一侧和所述离合器毂(41)的内壁之间形成封闭腔,在所述中间轴(33)内开设有进油通道(331),所述进油通道(331)连通于所述封闭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4)还包括复位件(45),所述复位件(45)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43)之间,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4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摩擦片(42)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45)为波纹弹簧,所述复位件(45)套设于所述第一摩擦片(42)的外侧,所述复位件(45)沿所述中间轴(33)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抵接于所述离合器毂(41)的内壁,所述复位件(45)沿所述中间轴(33)轴向方向的两侧分别抵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43)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系统(9),所述液压系统(9)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离合器(4)和所述第二离合器(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4)的结合和分离及所述第二离合器(5)的结合和分离。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
CN202011378839.0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112324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8839.0A CN112324869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8839.0A CN112324869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4869A CN112324869A (zh) 2021-02-05
CN112324869B true CN112324869B (zh) 2024-04-26

Family

ID=74309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8839.0A Active CN112324869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4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0994B (zh) * 2021-08-23 2023-04-28 厦门南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座式离合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1190A (en) * 1992-08-12 1994-01-25 Erkki Koivunen Gear thrust controlled multi-mode clutch for power transmissions
WO2018077336A1 (de) * 2016-10-26 2018-05-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unterschiedlich hoch verzahnten kupplungsscheiben und bausatz aus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nd schwungrad
CN108944413A (zh) * 2018-08-02 2018-12-07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系统
CN110375053A (zh) * 2019-08-19 2019-10-25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平地机
CN210068789U (zh) * 2018-11-05 2020-02-14 绿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速器的离合器、离合器总成、双离合结构及两挡自动变速器
CN111271436A (zh) * 2020-02-26 2020-06-12 柳工柳州传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传动系统及装载机
CN111765178A (zh) * 2020-07-13 2020-10-13 浙江金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变速箱及其离合装置
CN211820616U (zh) * 2019-12-18 2020-10-30 吉泰车辆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采用双长轴距电机的三挡混动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4762A2 (en) * 2009-09-17 2011-03-24 Borgwarner Inc. Electric vehicle three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1190A (en) * 1992-08-12 1994-01-25 Erkki Koivunen Gear thrust controlled multi-mode clutch for power transmissions
WO2018077336A1 (de) * 2016-10-26 2018-05-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unterschiedlich hoch verzahnten kupplungsscheiben und bausatz aus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nd schwungrad
CN108944413A (zh) * 2018-08-02 2018-12-07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系统
CN210068789U (zh) * 2018-11-05 2020-02-14 绿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速器的离合器、离合器总成、双离合结构及两挡自动变速器
CN110375053A (zh) * 2019-08-19 2019-10-25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平地机
CN211820616U (zh) * 2019-12-18 2020-10-30 吉泰车辆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采用双长轴距电机的三挡混动变速器
CN111271436A (zh) * 2020-02-26 2020-06-12 柳工柳州传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传动系统及装载机
CN111765178A (zh) * 2020-07-13 2020-10-13 浙江金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变速箱及其离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4869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7462B2 (en) Switch valve
CN112324869B (zh)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CN102338210B (zh) 自动变速器
CN112324815B (zh) 一种湿式离合器及液压传动系统
CN109372961B (zh) 一种单控式三档变速器
CN113108000B (zh) 一种机械推土机主离合器系统
CN214305094U (zh) 一种平行轴式变速器
US10364851B2 (en) Latching clutch having a ball detent latching device requiring a reduced amount of hydraulic pressure
CN218818090U (zh) 一种变速箱换档缓冲机构及变速箱
CN210661117U (zh) 一种同轴同侧输出的液粘调速离合器
CN219623112U (zh) 一种常闭式液压离合器
CN112815019B (zh) 一种双离合器的传动方法
CN110594386A (zh) 齿泵式无极变速器
CN108443351B (zh) 动态自动离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9755168U (zh) 一种接入控制电机动力的离合器
CN214221960U (zh) 一种收获机用离合分动箱
CN117869544B (zh) 一种电驱用动力换挡箱
CN216478554U (zh) 一种集成式机械驱动离合器总成
CN110360244B (zh) 一种摩擦片式超越离合器及包含其的装载机
CN111348381B (zh) 一种重载调速起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9413323U (zh) 一种纯电多档变速箱用湿式离合器
CN116428356A (zh) 一种变速箱换档缓冲机构
CN212717701U (zh) 一种车用带锁止机构离合分动箱
CN114458709A (zh) 一种新型零输出的离合机构及其工作方法、变速箱
CN212028452U (zh) 齿泵式无级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