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0580B -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 - Google Patents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0580B
CN109860580B CN201910152362.5A CN201910152362A CN109860580B CN 109860580 B CN109860580 B CN 109860580B CN 201910152362 A CN201910152362 A CN 201910152362A CN 109860580 B CN109860580 B CN 109860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positive electrode
sulfur
lithium titanate
electrod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23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0580A (zh
Inventor
段瑞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23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0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0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0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0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0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该正极材料包括:硫;及钛酸锂,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不小于50m2/g。该正极材料中通过引入价格低廉、结构稳定、嵌锂还原性强的钛酸锂,不仅可以在正极材料中充当活性材料提供部分电池容量,同时其稳定的晶体结构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零应变过程”可以有效的抵消硫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且,钛酸锂处于嵌入锂离子状态时具有较高的还原性,在放电过程中可以促进多硫化物向硫化锂的转变,提高锂硫电池的电性能;而且高比表面积的钛酸锂对硫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硫化合物的穿梭效应,增加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以及稳定性能。

Description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
背景技术
锂硫电池中以单质硫为正极,以锂金属为负极,锂金属的理论比容量为3860mAh/g,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75mAh/g,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600Wh/kg,是常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5倍。因此,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二次电池之一。但锂硫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单质硫以及放电产物Li2S2和Li2S的导电性差,生成的Li2S2沉积速度非常快,Li2S2与Li2S两相间动力学反应速度慢,以及多硫化锂在电解液中的穿梭效应,导致锂硫电池容量的衰减迅速和库伦效率降低。
目前,对于以上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物理阻挡以及化学吸附,近几年,催化效应被引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加速多硫化物的转化,减小锂硫电池容量的衰减以及增加库伦效率。其中,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非金属材料以及异质结构等多种催化活性物质以及结构被应用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但是,上述催化剂的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不易于规模化生产。
因而,目前关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相关研究仍有待深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价格低廉、结构稳定或者嵌锂还原性强的正极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正极材料包括:硫;及钛酸锂,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不小于50m2/g。发明人发现,该正极材料中通过引入价格低廉、结构稳定、嵌锂还原性强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钛酸锂,不仅可以在正极材料中充当活性材料提供部分电池容量,同时其稳定的晶体结构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零应变过程”可以有效的抵消硫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且,钛酸锂处于嵌入锂离子状态时具有较高的还原性,在放电过程中可以促进多硫化物向硫化锂的转变,提高锂硫电池的电性能;而且高比表面积的钛酸锂对硫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硫化合物的穿梭效应,增加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以及稳定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为60~80m2/g。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硫和所述钛酸锂的质量比为40~80:5~40。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对钛酸锂进行球磨处理,以使得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不小于50m2/g;将经过所述球磨处理的钛酸锂与硫混合,得到所述正极材料。该方法通过球磨处理可以显著增大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从而使其对硫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有效地控制多硫化合物的穿梭效应,增加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以及稳定性能,且钛酸锂的工作电压和锂硫电池的工作电压相接近,配合性和兼容性更好,还可以作为部分活性物质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另外,嵌锂状态的钛酸锂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作为催化剂有效促进锂硫电池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并且钛酸锂在脱锂和嵌锂过程中体积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可以很好的为硫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供缓冲,此外,大比表面积的钛酸锂可以有效的接触硫、多硫化物、硫化物和导电剂等成分,能够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同时价格低廉,原料丰富,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球磨处理满的条件包括:球磨介质和所述钛酸锂的质量比为15~20:1;转速为800~1500rpm;球磨时间为6~36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球磨处理为湿法球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湿法球磨的溶剂包括水和乙醇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钛酸锂和所述溶剂的质量比为0.8~2:1。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正极片包括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该正极片具有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正极片还包括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所述导电剂包括科琴黑、超细碳粉(SP)、碳纳米管(CNT)、乙炔黑、碳黑、石墨和导电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LA133型水性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CMC)和丁苯橡胶(SBR)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按照质量百分比计,该正极片包括:40%-80%的所述硫;5%-40%的所述钛酸锂;1%-20%的所述导电剂;及5%-20%的所述粘结剂。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锂硫电池包括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或前面所述的正极片。该锂硫电池具有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或者前面所述的正极片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锂硫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球磨处理前后的钛酸锂的硫吸附测试结果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电池1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电池1的循环曲线。
图6是锂硫电池的放电曲线。
图7是钛酸锂-金属锂半电池充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是发明人基于以下发现和认识而完成的:
锂硫电池以“贫锂”物质(单质硫)为正极活性材料,以“富锂”物质(锂金属)作为负极活性材料,通过将单质硫还原成多硫化锂、硫化锂,多硫化锂、硫化锂氧化成单质硫的方式,形成氧化还原化学电池来储存-释放电能。具体的,锂硫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属于多步反应,并涉及相的变化,放电开始后固态S8被还原,生成可溶于有机电解液的多硫化物,随着加深放电深度,多硫化锂被还原成不溶的Li2S2与Li2S;充电时,Li2S被氧化成多硫化锂,之后被氧化成硫。锂硫电池在2.3V与2.0V附近有平缓的放电平台,在2.4V附近有充电平台(锂硫电池放电曲线参照图6)。为了解决锂硫电池中单质硫以及放电产物Li2S2和Li2S的导电性差,生成的Li2S2沉积速度非常快,Li2S2与Li2S两相间动力学反应速度慢,以及多硫化锂在电解液中的穿梭效应,导致锂硫电池容量的衰减迅速和库伦效率降低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明人发现:
作为“摇椅”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贫锂”物质钛酸锂(Li4Ti5O12),具有较高的循环性能,且工作电压远高于其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1.6V),钛酸锂-金属锂半电池体系的充放电曲线可参照图7,在该体系中钛酸锂作为“贫锂”物质正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嵌入钛酸锂(Li4Ti5O12)晶格中,转变为Li7Ti5O12,放电过程中,Li7Ti5O12材料中的锂离子脱出晶格形成钛酸锂(Li4Ti5O12),该过程中晶格体积基本不发生变化,属于“零应变”材料。钛酸锂的放电电压与锂硫电池的放电电压接近,同时,钛酸锂的结构稳定,材料可以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而且钛酸锂在嵌入锂的状态下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基于上述发现和认识,发明人利用钛酸锂(Li4Ti5O12)极高的比表面积、较高的电压平台以及嵌锂状态下较高的还原性的特点,将钛酸锂添加到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作为“贫锂”的正极材料。钛酸锂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可以充当活性材料提供部分电池容量,同时其稳定的晶体结构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零应变过程”可以有效的抵消锂硫电池中硫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且,掺入钛酸锂的硫正极材料在放电过程中,钛酸锂处于嵌入锂离子状态具有较高的还原性,可以促进多硫化物向硫化锂的转变,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正极材料包括:硫;及钛酸锂,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不小于50m2/g,例如55m2/g、60m2/g、65m2/g、70m2/g、75m2/g、80m2/g等等。发明人发现,该正极材料中通过引入价格低廉、结构稳定、嵌锂还原性强的钛酸锂,不仅可以在正极材料中充当活性材料提供部分电池容量,同时其稳定的晶体结构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零应变过程”可以有效的抵消硫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且,钛酸锂处于嵌入锂离子状态时具有较高的还原性,在放电过程中可以促进多硫化物向硫化锂的转变,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而且高比表面积的钛酸锂对硫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硫化合物的穿梭效应,增加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以及稳定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可以为60~80m2/g,具体如60m2/g、61m2/g、62m2/g、63m2/g、64m2/g、65m2/g、66m2/g、67m2/g、68m2/g、69m2/g、70m2/g、71m2/g、72m2/g、73m2/g、74m2/g、5m2/g、76m2/g、7m2/g、78m2/g、79m2/g、80m2/g等等。由此,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进而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多硫化合物的穿梭效应,增加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以及稳定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比表面积在上述范围的钛酸锂可以通过对常规钛酸锂(如电池级钛酸锂,比表面积大约为20~30m2/g)进行表面处理得到,在此不做过多限制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正极材料中采用硫为硫单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采用高纯硫单质(纯度为99.99%)。由此,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以顺利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获得性能更佳的正极材料,进而提高锂硫电池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硫和所述钛酸锂的质量比为40~80:5~40,具体如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等等。在该比例范围内,可以保证锂硫电池正极具有较高的容量与循环寿命,如果比例过高,钛酸锂无法完全吸附硫,导致电池循环寿命降低,比例过低会导致硫含量较少,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活性物质降低,容量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该正极材料可以只由质量比可以为40~80:5~40的硫和钛酸锂构成。由此,不需要过多复杂的成分即可获得稳定性、电学性能、循环性能均较佳的正极材料,且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
S100:对钛酸锂进行球磨处理,以使得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不小于50m2/g。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步骤中通过对常规钛酸锂进行球磨处理而得到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钛酸锂,具体的,球磨处理过程中,球磨介质和所述钛酸锂的质量比为15~20:1(具体如15:1、16:1、17:1、18:1、19:1、20:1等);转速为800~1500rpm(具体如800rpm、900rpm、1000rpm、1100rpm、1200rpm、1300rpm、1400rpm、1500rpm等);球磨时间为6~36小时(具体如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11小时、12小时、13小时、14小时、15小时、16小时、17小时、18小时、19小时、20小时、21小时、22小时、23小时、24小时、25小时、26小时、27小时、28小时、29小时、30小时、31小时、32小时、33小时、34小时、35小时、36小时等)。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获得比表面积较大的钛酸锂,进而有利于提高正极材料的使用性能,将球磨处理前后的钛酸锂吸附硫后进行热重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球磨处理后的钛酸锂可以吸附更多的硫,也就是说球磨处理后的高比表面积的钛酸锂对硫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将其和硫混合用于正极材料时可以有效改善单质硫以及放电产物Li2S2和Li2S的导电性差,生成的Li2S2沉积速度非常快,Li2S2与Li2S两相间动力学反应速度慢,以及多硫化锂在电解液中的穿梭效应,导致锂硫电池容量的衰减迅速和库伦效率降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球磨处理可以为湿法球磨。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湿法球磨的溶剂包括水和乙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钛酸锂和所述溶剂的质量比可以为0.8~2:1(具体如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等)。由此,采用水、乙醇作为溶剂,使钛酸锂处理成本降低,而且对环境污染小,易于操作,且上述比例范围可以获得比表面积较高的钛酸锂,如果质量比较低或者较高,会导致球磨效果降低。
S200:将经过所述球磨处理的钛酸锂与硫混合,得到所述正极材料。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正极材料在使用时,还需要和导电剂、粘结剂等其他材料混合,然后涂覆到集流体上以制成正极片,因此,在该步骤中,可以在制备正极片时将钛酸锂、硫和导电剂、粘结剂等一并混合,由此,利于后续步骤进行,且可以简化操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也可以直接将钛酸锂和硫两种物质先混合备用。
发明人发现,该方法通过球磨处理可以显著增大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从而使其对硫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有效地控制多硫化合物的穿梭效应,增加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以及稳定性能,且钛酸锂的工作电压和锂硫电池的工作电压相接近,配合性和兼容性更好,还可以作为部分活性物质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另外,嵌锂状态的钛酸锂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作为催化剂有效促进锂硫电池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并且钛酸锂在脱锂和嵌锂过程中体积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可以很好的为硫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提价变化提供缓冲,此外,大比表面积的钛酸锂可以有效的接触硫、多硫化物、硫化物和导电剂等成分,能够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同时价格低廉,原料丰富,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正极片包括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该正极片具有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正极片还包括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所述导电剂包括科琴黑、超细碳粉SP、碳纳米管CNT、乙炔黑、碳黑、石墨和导电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LA133型水性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和丁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由此,可以方便的将正极材料涂覆在集流体(如金属箔)上形成正极材料层,且可以明显提高正极片的导电性,进而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按照质量百分比计,该正极片包括:40%-80%(具体如40%、45%、50%、55%、60%、65%、70%、75%、80%等等)的所述硫;5%-40%(具体如5%、10%、15%、20%、25%、30%、35%、40%等等)的所述钛酸锂;1%-20%(具体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等)的所述导电剂;及5%-20%(具体如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等)的所述粘结剂。由此,在该含量范围内,可以保证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处于较高的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质量百分比的计算是基于正极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等其他固体物质的总质量进行计算的,并不包括集流体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可以称取单质硫:钛酸锂:科琴黑:CMC(羧甲基纤维素)+SBR(丁苯橡胶)=65(如10g):10:15:10于球磨罐中,加入分散溶剂(50mL去离子水)与球磨珠(28g)进行分散球磨(如600rpm,7h)。所得浆料再进行脱泡匀浆(2000rpm,4min),可制得相应的钛酸锂催化锂硫电池正极浆料,然后将正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并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正极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可以使用简单的融化—浸润方法制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具体的,可以将高比表面积钛酸锂(10g)、导电剂科琴黑(15g)、高纯单质硫(65g)研磨分散均匀,于Ar气中加热(155℃,2h),再加热至200℃以除去未浸润的硫,然后与粘结剂(CMC+SBR)混合制备锂硫电池正极浆料,再将正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并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正极片。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锂硫电池包括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或前面所述的正极片。该锂硫电池具有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或者前面所述的正极片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前面所述的正极材料或正极片之外,还可以包括常规锂硫电池所必备的结构和部件,例如还包括负极片、隔离膜、电解液和外壳等等。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锂硫电池的结构可以参照图2所示。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高比表面积钛酸锂的制备:将钛酸锂(LTO-5,比表面积为20m2/g)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然后将球磨珠和钛酸锂的质量比为20:1的比例加入球磨珠,在1000rpm条件下球磨24小时,得到比表面积为75m2/g的高比表面积钛酸锂。
称取质量比为:单质硫:上述得到的高比表面积钛酸锂:科琴黑:CMC+SBR=65(10g):10:15:10于球磨罐中,加入分散溶剂(50mL去离子水)与球磨珠(28g)进行分散球磨(600rpm,7h)。所得浆料再进行脱泡匀浆(2000rpm,4min)。可制得相应的钛酸锂催化锂硫电池正极浆料。然后将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并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正极片1。
将正极片、PP/PE/PP隔膜、锂片负极、锂硫电池电解液、泡沫镍、2016电池壳组装成电池1。
实施例2:
高比表面积钛酸锂的制备:将钛酸锂(LTO-5,比表面积为20m2/g)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然后将球磨珠和钛酸锂的质量比为20:1的比例加入球磨珠,在1000rpm条件下球磨24小时,得到比表面积为75m2/g的高比表面积钛酸锂。
将上述得到的高比表面积钛酸锂(10g)、导电剂科琴黑(15g)、高纯单质硫(65g)研磨分散均匀,于Ar气中加热(155℃,2h),使用简单的融化—浸润方法制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再加热至200℃以除去未浸润的硫,再与粘结剂(CMC+SBR)混合制备锂硫电池正极浆料。然后将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并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正极片2。
将正极片、PP/PE/PP隔膜、锂片负极、锂硫电池电解液、泡沫镍、2016电池壳组装成电池2。
性能测试:
硫吸附测试:将实施例2中球磨处理前后的钛酸锂分别吸附硫,具体步骤为将球磨处理前后的钛酸锂分别和高纯单质硫研磨分散均匀,于Ar气中加热(155℃,2h),再加热至200℃以除去未浸润的硫,得到吸附硫后的钛酸锂,然后将吸附硫后的钛酸锂分别按照国标GB/T 27761-2011测试方法进行热重(TG)分析,测试步骤和参数具体为以氮气氛围,10℃/min,室温至900℃进行热重分析,测试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看出球磨钛酸锂-S样品的硫含量为83%,而未球磨钛酸锂-S样品的硫含量为48%。球磨处理之后吸附硫的量明显提高。
电学性能测试:在0.1C在条件下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曲线测试和循环性能测试,具体步骤为采用蓝电设备,以0.1C充放电测试其充放电曲线与循环曲线,实施例2中的电池2的首次充放电曲线见图4,循环曲线见图5。从测试结果可知,在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中添加钛酸锂材料可以有效增加其首次放电容量(~1550mAh/g),且可以增加循环性能(~1250mAh/g,200次循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硫;及
钛酸锂,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不小于50 m2/g;
其中,所述钛酸锂是经过球磨处理的,所述球磨处理的条件包括:球磨介质和未经过所述球磨处理的钛酸锂的质量比为15~30:1;转速为800~1500rpm;球磨时间为6~36小时;
所述硫和所述钛酸锂的质量比为40~80: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为60~80 m2/g。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钛酸锂进行球磨处理,以使得所述钛酸锂的比表面积不小于50 m2/g;
将经过所述球磨处理的钛酸锂与硫混合,得到所述正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处理为湿法球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球磨的溶剂包括水和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锂和所述溶剂的质量比为0.8~2:1。
7.一种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所述导电剂包括超细碳粉、碳纳米管、碳黑、石墨和导电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LA133型水性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和丁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40%-80%的所述硫;
5%-40%的所述钛酸锂;
1%-20%的所述导电剂;及
5%-20%的所述粘结剂。
10.一种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或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片。
CN201910152362.5A 2019-02-28 2019-02-28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 Active CN109860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2362.5A CN109860580B (zh) 2019-02-28 2019-02-28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2362.5A CN109860580B (zh) 2019-02-28 2019-02-28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0580A CN109860580A (zh) 2019-06-07
CN109860580B true CN109860580B (zh) 2021-04-20

Family

ID=6689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2362.5A Active CN109860580B (zh) 2019-02-28 2019-02-28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05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0680B (zh) * 2019-06-17 2020-11-06 西南大学 一种基于丝网印刷得到微网状结构电极的浆料及其制备微网状结构电极的方法
CN111540895B (zh) * 2020-05-07 2022-05-10 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硫电池
JP2023066786A (ja) * 2021-10-29 2023-05-16 株式会社Abri リチウム硫黄電池用正極およびリチウム硫黄電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2988A (zh) * 2012-03-14 2012-07-25 常熟钰泰隆摩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比表面积钛酸锂(Li4Ti5O12)的制备方法
CN105529446A (zh) * 2016-01-20 2016-04-27 中南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E102015210749A1 (de) * 2015-06-12 2016-12-15 Robert Bosch Gmbh Lithium-Schwefel-Zellen-Kathodenadditive für Quasi-Konstantspannungschritt
CN106876699A (zh) * 2015-12-13 2017-06-2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复合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WO2017103783A1 (en) * 2015-12-14 2017-06-22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hium-sulfur battery, a dual blocking layer, methods of making,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9148821A (zh) * 2018-09-30 2019-01-04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高容量锂原电池复合正极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2988A (zh) * 2012-03-14 2012-07-25 常熟钰泰隆摩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比表面积钛酸锂(Li4Ti5O12)的制备方法
DE102015210749A1 (de) * 2015-06-12 2016-12-15 Robert Bosch Gmbh Lithium-Schwefel-Zellen-Kathodenadditive für Quasi-Konstantspannungschritt
CN106876699A (zh) * 2015-12-13 2017-06-2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复合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WO2017103783A1 (en) * 2015-12-14 2017-06-22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hium-sulfur battery, a dual blocking layer, methods of making,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5529446A (zh) * 2016-01-20 2016-04-27 中南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48821A (zh) * 2018-09-30 2019-01-04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高容量锂原电池复合正极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0580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uang et 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MoO2 nanospheres as sulfur matrix for lithium sulfur battery
CN107994225B (zh)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Xu et al. Tri-functionalized polypropylene separator by rGO/MoO 2 composit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N107425185B (zh) 一种碳纳米管负载的碳化钼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Li et al. High performance porous MnO@ C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EP3059788A1 (en) Positive-electrode mix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y
JP5445809B1 (ja) 正極合材及び全固体型リチウム硫黄電池
CN109860580B (zh)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硫电池
CN111517374B (zh) 一种Fe7S8/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Li et al. Pseudocapacitive Li+ intercalation in ZnO/ZnO@ C composites enables high-rate lithium-ion storage and stable cyclability
WO2016176928A1 (zh) 负极材料与制备方法以及用该负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3113681B (zh) 一种复合补钠添加剂及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Park et al.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densiti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using mesoporous silicon and graphite as anodes
Wi et al. Reduced graphene oxide/carbon double-coated 3-D porous ZnO aggregates as high-performance Li-ion anode materials
CN111063872A (zh) 一种硅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uo et al. Templated assembly of LiNi0· 8Co0· 15Al0· 05O2/graphene nano composite with high rate capability and long-term cyclability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Ma et al. Facile fabrication of NiO flakes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NiO/RGO) composite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hiochan et al. Core-double shell sulfur@ carbon black nanosphere@ oxidized carbon nanosheet composites as the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S batteries
Wang et al. Co3O4 nanospheres composed of highly interconnected nanoparticles for boosting Li-Ion storage
Yang et al. Nanosized tin and tin oxides loaded expanded mesocarbon microbeads as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9428050B (zh) 正极活性材料、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Li et al. H3IDC-assisted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ultrafine Co3O4/N-doped carbon nanowires as a high rate and long-life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Xiaoman et al.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anganese dioxide supported on graphene promot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Shi et al. Synthesis of Li2S-carbon cathode materials via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Li2SO4
Wu et al. Sn/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anode with improved cycle performanc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8899 Xinche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200 168 Huacheng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