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0059B - 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0059B
CN109850059B CN201711319101.5A CN201711319101A CN109850059B CN 109850059 B CN109850059 B CN 109850059B CN 201711319101 A CN201711319101 A CN 201711319101A CN 109850059 B CN109850059 B CN 109850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layer
deck
port
star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191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0059A (zh
Inventor
王中海
金国飞
李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191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00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0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0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依据:确定全船分段划分原则和要求;B、进行分段划分:将货舱滚装区域分段划分为底部左舷、中部和右舷分段,舷侧多层左、右舷分段,多层甲板左、右舷分段,多层坡道分段和多层立柱分段;将货舱机舱混合区域划分为底部全宽分段,舷侧不对称的多层左舷通道分段和一层右舷通道分段,舷侧机舱左右不对称的半立体分段和独立横隔舱分段;将机舱区域划分为左、右舷墙分段,独立完整的方形通道分段,左右不对称的甲板分段,舷侧不对称的左、右舷双壳分段,舷侧左右舷不对称的机舱半立体分段,底部全宽分段。本发明更科学合理、方便,能提高舾装件完整性,缩短船坞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承接的G4型集滚船是一种新型组合船型,国内外尚未此类新型集滚船建造经验,以往集滚船都是集装箱和滚装区域分开布置,各区域结构形式相对固定和单一,分段划分比较传统。而G4型集滚船作为一种滚装区域和集装箱区域混合布置的新型组合船型,滚装区域同时具备装载常规滚装货和集装箱货物的功能,布局和结构形式复杂,不对称结构较多。现有的集滚船分段划分设计方法应用于新型集滚船存在下列缺陷:
首先,新型集滚船滚装、集装箱、机舱混合区域的布置形式,空间相对狭小,结构复杂,传统的分别按滚装区和集装箱区域进行分段划分方法不适合、不合理。
其次,新型集滚船滚装甲板布置大量的集装箱埋入式箱脚和绑扎固定件,传统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不考虑分段接缝线要避开箱脚位置,会大大增加滚装甲板集装箱埋入式箱脚的安装精度控制难度。
再次,新型集滚船机舱艉部结构形式复杂,不对称结构较多,传统的集滚船左右舷对称分段划分方法会增加分段数量,进而大大增加总组和船坞合拢工作量,对船舶建造周期和建造质量控制都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按照传统的滚装船分段划分设计,G4型集滚船需要的胎架、支撑和脚手架等工装材料非常多,尤其是滚装甲板区域,会大大增加建造成本,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因此科学的分段划分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结合新型集滚船特点,对其进行分段划分设计,确保船舶建造高效率、高质量,同时实现缩短建造周期和满足涂装PSPC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货舱滚装区域分段划分形式:将滚装区域按左中右划分为,左舷分段区、中部滚装甲板区域和右舷分段区,所述左舷分段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左舷分段、第二层左舷分段、第三层左舷分段、第四层左舷分段、第五层左舷分段和第六层左舷分段;所述中部滚装甲板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滚装甲板、第二层滚装甲板、第三层滚装甲板、第四层滚装甲板、第五层滚装甲板、第六层滚装甲板,通过分段划线将第一层滚装甲板、第二层滚装甲板、第三层滚装甲板、第四层滚装甲板、第五层滚装甲板、第六层滚装甲板分别划分为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所述第一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一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一层甲板右舷分段,所述第二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二层甲板右舷分段,第三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三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三层甲板右舷分段,第四层滚装甲板包括第四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四层甲板右舷分段,第五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五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五层甲板右舷分段,第六层滚装甲板包括第六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六层甲板右舷分段,在第一层甲板左舷分段的下部和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之间设有第一立柱分段,在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下部和第三层甲板左舷分段之间设有第二立柱分段,在第三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四层甲板左舷分段之间设有第三立柱分段,在第四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五层甲板左舷分段之间设有第四立柱分段;在左舷分段区和右舷分段区的下端分布有双层底,所述双层底由左至右被划分为底部左舷分段、底部中部分段和底部右舷分段;所述右舷分段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右舷分段、第二层右舷分段、第三层右舷分段、第四层右舷分段、第五层右舷分段和第六层右舷分段,
第二步,货舱机舱混合区域划分形式:将货舱机舱混合区域按照左中右划分为左舷侧区域、独立横隔舱分段和右舷侧区域,所述左舷侧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层左舷通道分段、第二层左舷通道分段和左舷机舱半立体分段,所述右舷侧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层右舷通道分段、右舷机舱第一层半立体分段和右舷机舱第二层半立体分段,在所述左舷侧区域、独立横隔舱分段和右舷侧区域的底部分布有双层底部全宽分段,货舱机舱混合区域为左右不对称的“门型”结构,
第三步,机舱区域分段划分形式:将机舱区域划分为左舷区域中部区域和右舷区域,所述左舷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左舷墙分段、左舷双壳分段和左舷机舱半立体分段,所述右舷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右舷墙分段、右舷双壳分段、右舷机舱第一层半立体分段和右舷机舱第二层半立体分段,所述中部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分为集控室第一层甲板分段和集控室第二层甲板分段,所述中部区域和左舷区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方形通道分段和左舷甲板分段,所述中部区域和右舷区域之间分布有右舷通道甲板分段,所述机舱区域的底部分布有底部全宽分段。
为了方便甲板分段搭载,减少支撑工装,在所述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二层左舷分段之间设有第一坡道分段,在所述第二层甲板右舷分段和第三层右舷分段之间设有第二坡道分段,在第四层左舷分段内侧设有第三坡道分段,在所述底部左舷分段和第六层左舷分段之间设有第四坡道分段。
为了方便甲板分段搭载,减少支撑工装,在第五层甲板左舷分段和第五层左舷分段设有第一削斜面,在所述第五层甲板右舷分段和第五层右舷分段之间设有第二削斜面。
本发明中划分原则和要求:1)适应生产要素上限,达到了国内厚板和型材的采购对分段长度的最大限制;2)为满足PSPC标准实施所带来的挑战和节省船坞涂装油漆修补工装量,分段划分时应尽量避免船坞搭载油漆破损;3)滚装区域根据滚装船结构特点和便于滚装设备安装和船体有序搭载进行划分,根据滚装甲板布置大量的集装箱埋入式箱脚和绑扎固定件,分段接缝线避开箱脚和绑扎孔位置;4)便于总组与搭载进行划分;5)机舱和艏、艉尽可能考虑分段和总组预舾装的完整性、吊装安全性和搭载节奏,要尽量考虑通道区域的完整性和分段建造的方便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滚装区域的分段划分设计,将部分坡道与双层底、舭部划分为独立的底部分段,降低了坡道的施工难度,减少了压载舱油漆的破损;同时滚装甲板分段断线避开了箱脚位置,降低了箱脚的精度控制难度,为箱脚安装质量控制创造了好的基础条件。
2)通过机舱区合理分段划分设计,将集控室划分为两层独立甲板分段,避免了主机吊装对舷侧分段搭载节奏的限制,使机舱区除了主机上方结构外所有船体快速成型,大大提高了船坞的建造效率。
3)首次将滚装、集装箱和机舱混合区域的复杂滚装通道结构划分为整体单独大分段,减少分段划分数量,保证了通道的完整性,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船坞总组搭载工作量,降低了通道区域的施工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通道系统的预舾装率和舾装完整性,是我公司在民船建造中的首次创新,其成果已处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
4)通过此种分段划分设计方法的应用,提高了G4集滚船的建造效率,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施工作业难度,为后续不同吨位的G4型集滚船分段划分设计积累了科学合理的技术经验,提供了一套成熟可用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思路。
总之,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更科学合理、方便、施工效果好,具有减少合拢吊装数,减少船坞合拢焊接,减少合拢后油漆的破损,最大化的实现船坞工作前移,提高舾装件完整性,缩短船坞周期,能充分考虑G4集滚船结构特点和PSPC、支撑工装和脚手使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货舱区滚装区域分段划分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货舱机舱混合区域分段划分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机舱区域划分形式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3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和“
Figure 882885DEST_PATH_IMAGE002
”均表示各个分段之间的分段划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货舱滚装区域分段划分形式:将滚装区域按左中右划分为,左舷分段区1、中部滚装甲板区域2和右舷分段区3,所述左舷分段区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左舷分段11、第二层左舷分段12、第三层左舷分段13、第四层左舷分段14、第五层左舷分段15和第六层左舷分段16;所述中部滚装甲板区域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滚装甲板、第二层滚装甲板、第三层滚装甲板、第四层滚装甲板、第五层滚装甲板、第六层滚装甲板,通过分段划线将第一层滚装甲板、第二层滚装甲板、第三层滚装甲板、第四层滚装甲板、第五层滚装甲板、第六层滚装甲板分别划分为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所述第一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一层甲板左舷分段201和第一层甲板右舷分段202,所述第二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203和第二层甲板右舷分段204,第三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三层甲板左舷分段205和第三层甲板右舷分段206,第四层滚装甲板包括第四层甲板左舷分段207和第四层甲板右舷分段208,第五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五层甲板左舷分段209和第五层甲板右舷分段210,第六层滚装甲板包括第六层甲板左舷分段211和第六层甲板右舷分段212,在第一层甲板左舷分段201的下部和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203之间设有第一立柱分段213,在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203下部和第三层甲板左舷分段205之间设有第二立柱分段214,在第三层甲板左舷分段205和第四层甲板左舷分段207之间设有第三立柱分段215,在第四层甲板左舷分段207和第五层甲板左舷分段209之间设有第四立柱分段216;在左舷分段区1和右舷分段区3的下端分布有双层底,所述双层底由左至右被划分为底部左舷分段4、底部中部分段5和底部右舷分段6;所述右舷分段区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右舷分段31、第二层右舷分段32、第三层右舷分段33、第四层右舷分段34、第五层右舷分段35和第六层右舷分段36,
第二步,货舱机舱混合区域划分形式:将货舱机舱混合区域按照左中右划分为左舷侧区域7、独立横隔舱分段8和右舷侧区域9,所述左舷侧区域7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层左舷通道分段71、第二层左舷通道分段72和左舷机舱半立体分段73,所述右舷侧区域9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层右舷通道分段91、右舷机舱第一层半立体分段92和右舷机舱第二层半立体分段93,在所述左舷侧区域7、独立横隔舱分段8和右舷侧区域9的底部分布有双层底部全宽分段10,
第三步,机舱区域分段划分形式:将机舱区域划分为左舷区域40中部区域和右舷区域41,所述左舷区域40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左舷墙分段401、左舷双壳分段402和左舷机舱半立体分段403,所述右舷区域41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右舷墙分段411、右舷双壳分段412、右舷机舱第一层半立体分段413和右舷机舱第二层半立体分段414,所述中部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分为集控室第一层甲板分段42和集控室第二层甲板分段43,所述中部区域和左舷区域40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方形通道分段44和左舷甲板分段45,所述中部区域和右舷区域41之间分布有右舷通道甲板分段46,所述机舱区域的底部分布有底部全宽分段47。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203和第二层左舷分段12之间设有第一坡道分段50,在所述第二层甲板右舷分段204和第三层右舷分段33之间设有第二坡道分段51,在第四层左舷分段14内侧设有第三坡道分段52,在所述底部左舷分段4和第六层左舷分段16之间设有第四坡道分段53。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在第五层甲板左舷分段209和第五层左舷分段15设有第一削斜面54,在所述第五层甲板右舷分段210和第五层右舷分段35之间设有第二削斜面55。
本实施例以45000吨G4型集装箱滚装船为例来说明分段划分设计方法,货舱区域采用16米划分,板材最大尺寸原则上采用16m,最大重量不超过20吨,基本达到了公司现有的生产要素的上限,也达到了国内厚板和型材的采购对分段长度的最大限制,是最适合公司现有多地生产现状的最佳方案。
根据具体集装箱滚装船的尺寸(长、宽、高)可以划分为不同数量的分段层数,以满足最佳实施要求。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发明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货舱滚装区域分段建造形式:滚装区域按左中右依次为,左舷分段区(1)、中部滚装甲板区域(2)和右舷分段区(3),所述左舷分段区(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左舷分段(11)、第二层左舷分段(12)、第三层左舷分段(13)、第四层左舷分段(14)、第五层左舷分段(15)和第六层左舷分段(16);所述中部滚装甲板区域(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滚装甲板、第二层滚装甲板、第三层滚装甲板、第四层滚装甲板、第五层滚装甲板、第六层滚装甲板,将第一层滚装甲板、第二层滚装甲板、第三层滚装甲板、第四层滚装甲板、第五层滚装甲板、第六层滚装甲板分别布设于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所述第一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一层甲板左舷分段(201)和第一层甲板右舷分段(202),所述第二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203)和第二层甲板右舷分段(204),第三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三层甲板左舷分段(205)和第三层甲板右舷分段(206),第四层滚装甲板包括第四层甲板左舷分段(207)和第四层甲板右舷分段(208),第五层滚装甲板包括第五层甲板左舷分段(209)和第五层甲板右舷分段(210),第六层滚装甲板包括第六层甲板左舷分段(211)和第六层甲板右舷分段(212),在第一层甲板左舷分段(201)的下部和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203)之间设有第一立柱分段(213),在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203)下部和第三层甲板左舷分段(205)之间设有第二立柱分段(214),在第三层甲板左舷分段(205)和第四层甲板左舷分段(207)之间设有第三立柱分段(215),在第四层甲板左舷分段(207)和第五层甲板左舷分段(209)之间设有第四立柱分段(216);在左舷分段区(1)和右舷分段区(3)的下端分布有双层底,所述双层底由左至右为底部左舷分段(4)、底部中部分段(5)和底部右舷分段(6);所述右舷分段区(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右舷分段(31)、第二层右舷分段(32)、第三层右舷分段(33)、第四层右舷分段(34)、第五层右舷分段(35)和第六层右舷分段(36),
第二步,货舱机舱混合区域建造方式:货舱机舱混合区域按照左中右依次为左舷侧区域(7)、独立横隔舱分段(8)和右舷侧区域(9),所述左舷侧区域(7)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层左舷通道分段(71)、第二层左舷通道分段(72)和左舷机舱半立体分段(73),所述右舷侧区域(9)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层右舷通道分段(91)、右舷机舱第一层半立体分段(92)和右舷机舱第二层半立体分段(93),在所述左舷侧区域(7)、独立横隔舱分段(8)和右舷侧区域(9)的底部分布有双层底部全宽分段(10),
第三步,机舱区域分段建造形式:将机舱区域划分为左舷区域(40)中部区域和右舷区域(41),所述左舷区域(40)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左舷墙分段(401)、左舷双壳分段(402)和左舷机舱半立体分段(403),所述右舷区域(41)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右舷墙分段(411)、右舷双壳分段(412)、右舷机舱第一层半立体分段(413)和右舷机舱第二层半立体分段(414),所述中部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分为集控室第一层甲板分段(42)和集控室第二层甲板分段(43),所述中部区域和左舷区域(40)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方形通道分段(44)和左舷甲板分段(45),所述中部区域和右舷区域(41)之间分布有右舷通道甲板分段(46),所述机舱区域的底部分布有底部全宽分段(47);
在所述第二层甲板左舷分段(203)和第二层左舷分段(12)之间设有第一坡道分段(50),在所述第二层甲板右舷分段(204)和第三层右舷分段(33)之间设有第二坡道分段(51),在第四层左舷分段(14)内侧设有第三坡道分段(52),在所述底部左舷分段(4)和第六层左舷分段(16)之间设有第四坡道分段(53);
在第五层甲板左舷分段(209)和第五层左舷分段(15)设有第一削斜面(54),在所述第五层甲板右舷分段(210)和第五层右舷分段(35)之间设有第二削斜面(55)。
CN201711319101.5A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Active CN109850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19101.5A CN109850059B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19101.5A CN109850059B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0059A CN109850059A (zh) 2019-06-07
CN109850059B true CN109850059B (zh) 2020-12-25

Family

ID=66889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19101.5A Active CN109850059B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00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0810A (zh) * 2019-12-09 2020-03-27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一种用于集装箱快速装卸的滚装船结构
CN113371152B (zh) * 2021-07-30 2022-11-08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客滚船艏门分段建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0872B1 (ko) * 2012-05-03 2013-10-23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선박의 핀지그 모델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507913A (zh) * 2013-09-12 2014-01-15 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 化学品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KR20140080999A (ko) * 2012-12-21 2014-07-01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의 케이블 설치방법
CN105438403A (zh) * 2015-10-27 2016-03-3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滚装活动汽车甲板的安装方法
CN205150161U (zh) * 2015-11-13 2016-04-13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45000t集滚船建造中安装超高导轨架用的辅助装置
KR20160095934A (ko) * 2015-02-04 2016-08-12 화신강업(주) 가변형 유압식 스키드가 구비된 로로 카세트
CN106494565A (zh) * 2016-11-25 2017-03-15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建造中水密坡道的安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0872B1 (ko) * 2012-05-03 2013-10-23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선박의 핀지그 모델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40080999A (ko) * 2012-12-21 2014-07-01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의 케이블 설치방법
CN103507913A (zh) * 2013-09-12 2014-01-15 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 化学品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KR20160095934A (ko) * 2015-02-04 2016-08-12 화신강업(주) 가변형 유압식 스키드가 구비된 로로 카세트
CN105438403A (zh) * 2015-10-27 2016-03-3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滚装活动汽车甲板的安装方法
CN205150161U (zh) * 2015-11-13 2016-04-13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45000t集滚船建造中安装超高导轨架用的辅助装置
CN106494565A (zh) * 2016-11-25 2017-03-15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建造中水密坡道的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0059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4268B (zh) 船舶建造中半宽型双跨总组搭载方法
CN102431626B (zh) 超长双艉鳍结构分段与轴架船坞的安装方法
CN109850059B (zh) 一种g4型集滚船的分段划分设计方法
CN102874379B (zh) 海上抛石整平船的制作方法
CN205203280U (zh) 一种用于船体分段合拢的智能控制装置
CN102745308B (zh) 散货船船体艉部总装搭载方法
CN110182313B (zh) 30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轮艏货舱舷侧总段异地总组工艺
CN113581408B (zh) 一种船舶总段划分方法
CN102815371B (zh) 一种舵机基座在分段阶段预装的船舶制造方法
CN102328727A (zh) 深水铺管起重船的重型海洋工程起重机底座的分段方法
CN113955044B (zh) 一种集装箱船lng舱的总段搭载方法、lng舱总段及集装箱船
CN102897298B (zh) 三艘艉半船在船坞内起浮、前移、定位、落敦的方法
CN104691704B (zh) 一种内河船舶的建造方法
CN203094369U (zh) 货舱c段总装合拢结构
CN106976530A (zh) 半潜式平台
CN105109617B (zh) 一种用于拆装式大型a字架的船体结构
CN103963922A (zh) 船艉甲板系泊设备的安装方法
CN112046694B (zh) 一种基于无人货驳的改造方法及坐底式全回转起重驳船
CN211281408U (zh) 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
CN111268057A (zh) 一种船舶或海工装备的总段装焊和总段间大合拢的方法
CN207985137U (zh) 浮动船厂
CN102218587A (zh) 一种船舶槽形舱壁与上甲板的角焊方法
CN114834596A (zh) 一种滚装船及其分段划分方法
CN110979595B (zh) 一种海损船修复方法
CN109514112B (zh) 一种大曲度外板分段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