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6297A - 加热杯 - Google Patents

加热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6297A
CN109846297A CN201910244011.7A CN201910244011A CN109846297A CN 109846297 A CN109846297 A CN 109846297A CN 201910244011 A CN201910244011 A CN 201910244011A CN 109846297 A CN109846297 A CN 109846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eat
hole
push
sealing elemen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40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440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62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6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629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杯,加热杯包括杯体、加热元件及泄压机构,加热杯设于杯体内,以加热杯体内的液体,泄压机构包括固定座、密封件及推杆组件,固定座与杯体连接,固定座上设有气孔及固定孔,推杆组件穿设于固定孔,密封件与推杆组件连接。推杆组件能带动密封件朝向远离杯体内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气孔连通杯体的通孔与外界环境,从而加热元件加热液体时产生的气体能通过通孔和气孔被排入外界环境中,这样能够降低加热过程中杯体内的压力,也就不会出现液体冷却后加热杯难以打开的情况。推杆组件还能带动密封件朝向靠近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密封件封闭通孔,也即当排气结束后,泄压机构还能起到密封作用,以防液体从通孔流出。

Description

加热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加热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热杯除了可以烧开水外,还可以泡咖啡、泡牛奶、泡方便面等,集合了普通杯子与电热水壶的功能,十分方便快捷,完全适应了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快节奏的生活习惯。
加热杯在工作时,也即在加热液体的过程中,一部分液体会缓慢地蒸发成气体,但是,传统的加热杯大多功率较低,并不具备排气功能,这就导致液体冷却后加热杯的杯盖很难打开,而不方便饮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杯,旨在解决传统的加热杯不具备排气功能的问题。
一种加热杯,包括:
杯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所述杯体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
加热元件,设于所述杯体内,以加热所述液体;以及
泄压机构,包括固定座、密封件及推杆组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杯体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气孔及固定孔,所述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所述推杆组件能带动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朝向远离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气孔连通所述通孔与外界环境,所述推杆组件还能带动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朝向靠近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及顶盖,所述限位组件能将所述顶盖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以使所述顶盖压紧所述推杆组件,从而使得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所述限位组件还能释放所述顶盖,以使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密封件朝向远离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及弹性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固定座滑动配合,且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沿所述杯体的径向移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顶盖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插入的卡槽;
所述限位组件设有多组,多组所述限位组件绕所述杯体的轴线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活动盖,所述活动盖套设于所述固定座上,且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盖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条形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盖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条形孔,所述活动盖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时,所述限位柱能沿着所述条形孔移动,以带动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杯体的径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所述固定座的周向延伸,所述活动盖上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穿设于所述避让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伸缩件及挡盖,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挡盖连接,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挡盖抵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当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时,所述顶盖与所述挡盖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所述伸缩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时,所述挡盖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盖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气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本体及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定位柱,所述推杆组件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供所述定位柱插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杯体抵接,所述密封圈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座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固定座围合形成容纳所述密封件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气孔及所述通孔均连通。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的加热杯,设置了泄压机构,泄压机构的推杆组件能带动密封件相对于固定座朝向远离杯体内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固定座上的气孔连通杯体的通孔与外界环境,从而,加热元件加热液体时所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通孔和气孔被排入外界环境中,这样能够降低加热过程中杯体内的压力,也就不会出现液体冷却后加热杯难以打开的情况。另外,推杆组件还能带动密封件相对于固定座朝向靠近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密封件封闭通孔,也即当排气结束后,泄压机构还能起到密封作用,以防液体从通孔流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加热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热杯的泄压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加热杯的泄压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泄压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泄压机构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泄压机构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泄压机构中活动盖、限位柱及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泄压机构中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泄压机构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4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加热杯10包括杯体100、加热元件(图未示)及泄压机构200,其中,杯体100内设有容纳液体的腔体,加热元件设于杯体100内,以加热液体,泄压机构设于杯体100的一端,主要用于排放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具体地,杯体100包括杯盖110及杯身120,杯盖110与泄压机构200分别设于杯身120相对的两端,杯盖110与杯身120围合形成腔体,加热元件可以设置在杯盖110上,也可以设置在杯身120上。杯身120靠近泄压机构200的一端开设有通孔102,通孔102与腔体连通,以供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泄压机构200内。
请一并结合图5,泄压机构200包括固定座210、密封件220及推杆组件230,固定座210与杯体100连接,固定座210上设有气孔211及固定孔212,推杆组件230穿设于固定孔212,密封件220与推杆组件230连接,推杆组件230能带动密封件220相对于固定座210沿杯体100的轴向移动。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推杆组件230能带动密封件220相对于固定座210朝向远离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气孔211连通通孔102与外界环境,从而,加热元件加热液体时所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通孔102和气孔211被排入外界环境中,这样能够降低加热过程中杯体100内的压力,也就不会出现液体冷却后加热杯10难以打开的情况。另外,推杆组件230还能带动密封件220相对于固定座210朝向靠近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密封件220封闭通孔102,也即当排气结束后,泄压机构200还能起到密封作用,以防液体从通孔102流出。
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杯10来说,其具备了排气功能,从而可以使用较高功率的加热元件,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增大可加热的最高温度值。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102设有多个,间隔排布在杯体100上,气孔211也设有多个,绕固定孔212均匀排布,这样能够增多排气通道,加快排气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220通过与杯体100抵接的形式封闭通孔10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件220还可以通过插入至通孔102内的形式来实现封堵。
另外,为方便描述,将气孔211连通通孔102与外界环境的状态称为泄压机构200的打开状态,将密封件220封闭通孔102的状态称为泄压机构200的密封状态。
泄压机构200还包括限位组件240及顶盖250,限位组件240能将顶盖250固定在固定座210上,以使顶盖250压紧推杆组件230,从而使得密封件220封闭通孔102,限位组件240还能释放顶盖250,以使推杆组件230带动密封件220朝向远离腔体的方向移动。也即,本实施方式的泄压机构200是通过限位组件240来控制顶盖250的状态,进而调节密封件220相对于杯体100的位置,来实现泄压机构200在打开状态和密封状态之间切换。
请参考图2、图6、图7及图9,限位组件240包括限位块242及弹性件244,限位块242与固定座210滑动配合,且能相对于固定座210沿杯体100的径向移动,弹性件244的一端与限位块242抵接,弹性件244的另一端与限位块242抵接,顶盖250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供限位块242插入的卡槽252。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泄压机构200来说,当限位块242卡入卡槽252内时,弹性件244使得限位块242具备沿杯体100的径向向内的趋势,从而限位块242能与顶盖250牢固配合,以防顶盖250松脱,而影响泄压机构200的密封性能。当需要使得泄压机构200处于打开状态时,将限位块242沿着杯体100的径向向外移动,使得限位块242与顶盖250脱离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泄压机构200还包括活动盖260,活动盖260套设于固定座210上,且能相对于固定座210旋转。限位块242上设有条形孔2422,活动盖260上设有限位柱262,限位柱262穿设于条形孔2422。活动盖260相对于固定座210旋转时,限位柱262能沿着条形孔2422移动,以带动限位块242沿杯体100的径向移动,十分方便。可以理解的是,条形孔2422在其延伸方向的轴线与杯体100的轴线互为异面直线,且两者不垂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条形孔2422与限位柱26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例如,将限位柱262设置在限位块242上,条形孔2422设置在活动盖260上。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240设有两组,两组限位组件240相对设置以实现对顶盖250的夹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240还可以设置三组以上,绕杯体100的轴线间隔设置。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在限位块242和固定座21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多个孔位,通过插销插入不同的孔位中来定位限位块242,此时,活动盖260可以省略。
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将顶盖250的一侧与固定座210转动连接,另一侧与固定座210卡接,也即,可以利用两个卡接件配合所构成的限位组件替换本实施方式中的限位块242和弹性件244。
又或者,可以使得推杆组件230与固定座210螺纹连接,通过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推杆组件230来改变密封件220相对于杯体100的位置,此时,限位组件240、顶盖250及活动盖260均可以省略。
为了防止活动盖260与固定座210脱离,活动盖260与固定座210卡接,而为了不影响活动盖260的旋转,固定座210上设有避让槽213,避让槽213沿固定座210的周向延伸,活动盖260上设有卡接件264,卡接件264穿设于避让槽2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接件264设有三个,间隔排布在活动盖260上,避让槽213与卡接件264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接件264的数目还可以是1个、2个、4个或更多个,或者,各个避让槽213可相互连通形成一环形槽。
如图4及图5所示,推杆组件230包括推杆232、伸缩件234及挡盖236,推杆232穿设于固定孔212,推杆232的一端与密封件220连接,推杆232的另一端与挡盖236连接,伸缩件234的一端与挡盖236抵接,伸缩件234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10抵接。
以图2所示为观察视角,当限位组件240固定住顶盖250时,也即限位块242插入至卡槽252内时,顶盖250与挡盖236抵接,并对挡盖236施加向下的推力,使得密封件220紧紧地抵顶在杯体100上,以封闭通孔102。此时,伸缩件234处于压缩状态。当限位组件240释放顶盖250后,也即限位块242与顶盖250分离后,在伸缩件234的回复力下,挡盖236带动推杆232进而带动密封件220向上移动,使得密封件220远离杯体100,这样,通孔102便能通过气孔211与外界环境连通,以使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座210上设有第一凹槽214,第一凹槽214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凹槽215,第二凹槽215的内径小于第一凹槽214的内径。伸缩件234位于第一凹槽214和第二凹槽215内,气孔211与第二凹槽215连通,密封件220封闭通孔102时,挡盖236与第一凹槽214的底壁抵接。可以理解地,当泄压机构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挡盖236与第一凹槽214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为气体的流出提供了通道。另外,第二凹槽215的设计不仅为推杆组件230的安装提供了空间,还限制了气体的扩散空间,使得气体通过气孔211后能尽快排出去。
进一步,如图4及图8所示,挡盖236上设有排气孔2362,排气孔2362与气孔211连通。因此,从气孔211流出的气体还可以通过排气孔2362排出,加快了气体的排出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排气孔2362和挡盖236与第一凹槽214底壁之间的间隙两者可以择其一。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4所示,泄压机构200还包括密封圈270,密封圈270与杯体100抵接,密封圈270设有固定槽272,固定座210的部分结构位于固定槽272内,密封圈270与固定座210围合形成容纳密封件220的空腔274,空腔274与气孔211及通孔102均连通。密封圈270的设置不仅能够起到进一步防止液体泄漏的作用,还能起到将气体控制在空腔274内,加快气体排出的作用。
如图4及图9所示,顶盖250包括本体254及与本体254连接的定位柱256,推杆组件230远离密封件220的一端设有定位孔238,定位孔238用于供定位柱256插入。定位孔238与定位柱256的设置为安装顶盖250提供了指示作用,使得顶盖250快速被安装在正确的位置。当然,顶盖250的结构可根据限位组件240的形式进行更换,例如,当顶盖250与固定座210转动连接时,定位柱256和定位孔238均可省略。
请参考图1,加热杯10还包括指示灯300,指示灯300设置在杯体100上,与加热元件电性连接,当指示灯300亮时,代表加热元件处于工作状态,也即加热元件正加热液体,当指示灯300灭时,代表加热元件已停止工作,液体加热完毕。用户可通过指示灯300的亮灭情况调整泄压机构200的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热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所述杯体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
加热元件,设于所述杯体内,以加热所述液体;以及
泄压机构,包括固定座、密封件及推杆组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杯体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气孔及固定孔,所述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所述推杆组件能带动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朝向远离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气孔连通所述通孔与外界环境,所述推杆组件还能带动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朝向靠近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及顶盖,所述限位组件能将所述顶盖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以使所述顶盖压紧所述推杆组件,从而使得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所述限位组件还能释放所述顶盖,以使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密封件朝向远离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及弹性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固定座滑动配合,且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沿所述杯体的径向移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顶盖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插入的卡槽;
所述限位组件设有多组,多组所述限位组件绕所述杯体的轴线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活动盖,所述活动盖套设于所述固定座上,且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盖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条形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盖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条形孔,所述活动盖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时,所述限位柱能沿着所述条形孔移动,以带动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杯体的径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所述固定座的周向延伸,所述活动盖上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穿设于所述避让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伸缩件及挡盖,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挡盖连接,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挡盖抵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当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时,所述顶盖与所述挡盖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所述伸缩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时,所述挡盖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盖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气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本体及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定位柱,所述推杆组件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供所述定位柱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杯体抵接,所述密封圈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座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固定座围合形成容纳所述密封件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气孔及所述通孔均连通。
CN201910244011.7A 2019-03-28 2019-03-28 加热杯 Withdrawn CN1098462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4011.7A CN109846297A (zh) 2019-03-28 2019-03-28 加热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4011.7A CN109846297A (zh) 2019-03-28 2019-03-28 加热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6297A true CN109846297A (zh) 2019-06-07

Family

ID=66902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4011.7A Withdrawn CN109846297A (zh) 2019-03-28 2019-03-28 加热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629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5846A (zh) * 2012-05-30 2012-10-10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泄压结构
CN202515406U (zh) * 2012-03-22 2012-11-0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水壶
CN103705114A (zh) * 2013-12-30 2014-04-09 吴海荣 一种汽车上的车载加热杯
CN209610873U (zh) * 2019-01-29 2019-11-1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泄压结构及电热水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15406U (zh) * 2012-03-22 2012-11-0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水壶
CN102715846A (zh) * 2012-05-30 2012-10-10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泄压结构
CN103705114A (zh) * 2013-12-30 2014-04-09 吴海荣 一种汽车上的车载加热杯
CN209610873U (zh) * 2019-01-29 2019-11-1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泄压结构及电热水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29067U (zh) 电压力锅
CN106461117B (zh) 阀顶部
ES287767U (es) Valvula de mezcla de agua.
CA2572596A1 (en) Flow control apparatus for use in a wellbore
CN109846297A (zh) 加热杯
CN211029601U (zh) 一种浴室水龙头打磨抛光用夹持固定装置
CN105157329B (zh) 冰箱
CN207751020U (zh) 一种旋钮结构及燃气灶具
US20220361706A1 (en) Coffee maker cover and capsule coffee maker
CN101420892A (zh) 具有可控减压功能的可调压力烹饪器具
KR101196106B1 (ko) 다수의 화염 섹터를 포함하는 버너
CN106321860B (zh) 开闭机构
EP0866924B1 (fr) Amortisseur d'axe longitudinal avec un canal de laminage
CN209090810U (zh) 分体式炭火锅
CN106121858A (zh) 一种新型轴对称塞式喷管
CN106151536B (zh) 带过滤功能的排水阀
CN207437368U (zh) 一种油桶旋转铰链结构
CN207336122U (zh) 多舱式泥沙采样器
CN102307501A (zh) 操作阀
CN106195437B (zh) 排水阀
CN211175470U (zh) 一种单阀门集成式中餐燃气灶的主气球阀结构
CN107763291B (zh) 一种汽车专用气压阀制备方法
CN203835943U (zh) 一种无叶片的变阻尼旋转连接件
CN220816702U (zh) 一种天然气安全管理用密封阀门
CN212536677U (zh) 灶具阀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