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705A - 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3705A
CN109843705A CN201880003814.7A CN201880003814A CN109843705A CN 109843705 A CN109843705 A CN 109843705A CN 201880003814 A CN201880003814 A CN 201880003814A CN 109843705 A CN109843705 A CN 109843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operation portion
case
signal strength
receive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38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3705B (zh
Inventor
栗山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43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3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2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Abstract

一种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其车载机具有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车载机侧发送部和控制部,其中,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配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受理要求多个控制对象工作的操作;车载机侧发送部在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被操作的情况下向便携机发送请求信号。在车载机从便携机接收到应答信号且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许可第一控制对象工作,在车载机从便携机接收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许可第二控制对象工作。车载机侧发送部的发射天线与第二操作部之间的距离为发射天线与第一操作部之间的距离以上的距离。

Description

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action-permitting device for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本申请根据2017年08月07日提出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愿2017-152586号要求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一种电子钥匙系统,其具有用户携带的电子钥匙和搭载于踏板摩托车(scooter)等机动二轮车上的控制装置(车载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一种车辆门锁控制系统,其具有便携机(portable machine)和搭载于车辆的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门锁控制系统中,以使车辆的发射天线的指向性与接收天线的指向性不同的方式来构成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当便携机接收到从车辆发送的请求信号时,从便携机发送附加有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作为便携机侧接收信号强度的应答信号(answer-back signal)。当车辆接收到该应答信号时,将所接收到的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判定为车辆侧接收信号强度。在车辆侧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规定电平以上的情况下,将车门控制为非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在车辆侧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规定电平的情况下,判定附加于应答信号上的便携机侧接收信号强度。在便携机侧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二规定电平以上的情况下也将车门控制为非锁定状态。即,即使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在便携机测定到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仍将车门控制为非锁定状态(即许可车门非锁定)。
另外,已知一种车辆远程操作装置,其具有移动终端和搭载于车辆的车载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车辆远程操作装置中,车载控制装置具有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接收信号强度比较部和设备控制部。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操作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强度比较部比较接收信号强度和规定值。设备控制部在接收信号强度比较部的比较结果中接收信号强度为其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禁止车辆的规定设备的动作(例如,滑动门的关闭动作)。
另外,已知一种具有电子钥匙和车载机(vehicle-mounted machinc)的电子钥匙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电子钥匙系统中,安全方面的重要程度高的车门的开锁或滑动门的打开动作能够在第一可远程控制区域中进行远程控制。安全方面的重要程度低的车门的上锁或发动机的启动能够在第二可远程控制区域中进行远程控制,其中,第二可远程控制区域大于第一可远程控制区域。在从电子钥匙发送并由车载机接收到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远程控制车门的上锁或发动机的启动,但无法远程控制车门的开锁或滑动门的打开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14980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017913号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024632号
专利文献4: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22878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发明中没有考虑车辆中的操作部与通信设备的位置关系,有时无法适当地许可工作。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许可多个控制对象工作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具有搭载于跨骑式车辆的车载机和便携机(portable machinc),所述车载机具有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车载机侧发送部、车载机侧接收部和控制部,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部受理要求第一控制对象工作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部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不同的位置,受理要求第二控制对象工作的操作;所述车载机侧发送部在所述第一操作部或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发送请求信号,所述车载机侧发送部具有发射天线,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距离为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距离以上的距离,所述便携机具有便携机侧接收部、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和便携机侧发送部,其中,所述便携机侧接收部接收所述请求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所述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便携机侧发送部发送针对所述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所述便携机将表示所述请求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包含在所述应答信号中,在所述第一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而且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请求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许可所述第一控制对象工作,在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即使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请求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控制部也许可所述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根据上述(1)的技术方案,发射天线与第二操作部之间的距离为发射天线与第一操作部之间的距离以上的距离,控制部在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许可第一控制对象工作,即使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也许可第二控制对象工作。因此,不需要使发射天线发送许可第一控制对象工作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和发射天线发送许可第二控制对象工作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不同。其结果,与使发送许可第一控制对象工作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和发送许可第二控制对象工作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车载机侧发送部的结构。即,能够适当地许可第一控制对象工作和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2)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具有搭载于跨骑式车辆的车载机和便携机,所述车载机具有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车载机侧发送部、车载机侧接收部和控制部,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部受理要求第一控制对象工作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部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不同的位置,受理要求第二控制对象工作的操作;所述车载机侧发送部在所述第一操作部或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发送请求信号,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具有接收天线,所述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距离为所述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距离以上的距离,所述便携机具有便携机侧接收部和便携机侧发送部,其中,所述便携机侧接收部接收所述请求信号;所述便携机侧发送部发送针对所述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所述车载机还具有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该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所述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在所述第一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而且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应答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许可所述第一控制对象工作,在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即使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应答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控制部也许可所述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根据上述(2)的技术方案,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部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之间的距离以上的距离,控制部在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许可第一控制对象工作,即使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也许可第二控制对象工作。因此,不需要使便携机侧发送部发送许可第一控制对象工作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和便携机侧发送部发送许可第二控制对象工作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不同。其结果,与使发送许可第一控制对象工作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和在发送许可第二控制对象工作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便携机侧发送部的结构。即,能够适当地许可第一控制对象工作和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3)在上述(1)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而且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请求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许可所述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在上述(3)的情况下,能够在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的情况下禁止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4)在上述(2)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而且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应答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四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许可所述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在上述(4)的情况下,能够在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的情况下禁止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5)在上述(1)~(4)中任一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控制对象是解除车把(手柄)的锁定的螺线管,所述第二控制对象是解除收纳箱的上锁的执行机构,所述第二操作部配置在所述跨骑式车辆的后端。
在上述(5)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许可用于解除车把锁定的螺线管工作和用于收纳箱开锁的执行机构工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许可多个控制对象工作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一例的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车载机搭载于跨骑式车辆的重要条件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假设车载机的发射天线配置在第一操作部的位置的情况下的可智能通信区域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假设车载机的发射天线配置在跨骑式车辆的大致中心位置(座椅的横向位置)的情况下的可智能通信区域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中的车载机的发射天线、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的图。
图7是说明在车把的锁定解除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在收纳箱的开锁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在收纳箱的开锁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中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一例的结构图。
图12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在车把的锁定解除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在收纳箱的开锁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一例的结构图。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具有车载机100和便携机200。车载机100搭载于例如踏板摩托车等这样的跨骑式车辆。便携机200在用户使用跨骑式车辆的情况下由用户携带。车载机100具有车把锁定部110、收纳箱上锁部120、控制单元130、电池140和继电器150。
车把锁定部110例如与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68131号所记载的锁定机构同样地构成。车把锁定部110对跨骑式车辆的车把(未图示)的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进行切换。车把锁定部110具有作为第一控制对象的螺线管111和第一操作部112。螺线管111例如与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68131号所记载的螺线管同样地构成。在车把的锁定状态下,不对螺线管111进行通电,在车把的锁定解除状态下,对螺线管111进行通电。第一操作部112例如与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68131号所记载的点火旋钮(ignition knob)同样地构成,至少具有接通(ON)位置和断开(OFF)位置。第一操作部112受理要求对螺线管111进行通电(即,为了解除车把的锁定而使点火旋钮能够转动这样的锁定销的解除)的用户操作。当用户将第一操作部112配置在接通位置时,在满足后述的条件的情况下,对螺线管111进行通电,而能够解除车把的锁定状态。
收纳箱上锁部120对配置在跨骑式车辆的后端(座椅的后侧)的收纳箱B1(参照图4)的上锁状态和开锁状态进行切换。收纳箱上锁部120具有作为第二控制对象的执行机构121和第二操作部122。执行机构121具有马达和衰减机构(均未图示),并通过驱动力传递用的杆或线等与收纳箱B1所具有的锁连接,该执行机构121能够切换所述锁的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第二操作部122由按钮开关构成,并配置在收纳箱B1的车辆后端侧的表面上(参照图4)。第二操作部122受理要求执行机构121工作(即,收纳箱B1的开锁)的用户操作。当用户操作第二操作部122时,在满足后述的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机构121工作,从而解除收纳箱B1的上锁状态。
控制单元130配置在车辆的大致中心,具体地配置在座椅下方的内部,与第一操作部112、第二操作部122、电池140和执行机构121电连接,控制单元130进行螺线管111的控制和执行机构121的控制等。控制单元130具有电源电路131、螺线管驱动电路132、执行机构驱动电路133、输入电路134、控制部135、发送部136和接收部137。电源电路131根据从电池140经由继电器150输入的输入功率,生成在控制部135等中需要的输出功率。螺线管驱动电路132根据来自控制部135的控制信号,向螺线管111供给驱动电流。执行机构驱动电路133根据来自控制部135的控制信号,向执行机构121供给驱动电流。在第一操作部112受理到要求对螺线管111进行通电(即,解除车把的锁定)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输入电路134将表示该意思的信号输入到控制部135。另外,在第二操作部122已受理要求执行机构121工作(即,收纳箱B1的开锁)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输入电路134将表示该意思的信号输入到控制部135。
控制部135具有加密处理部135A和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加密处理部135A和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是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执行程序而发挥功能的软件功能部。另外,这些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是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硬件功能部。
加密处理部135A进行将接收部137接收到的信号解密的处理,并核对接收部137接收到的信号是否是从便携机200发送的信号。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进行从车载机100发送并由便携机200接收到的信号(详细而言,为后述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判定等。
发送部136进行请求信号的发送。请求信号是指在如下情况下发送部136发送的信号,即,该情况为:第一操作部112受理到要求对螺线管111进行通电(即,解除车把的锁定)的用户操作的情况、或者第二操作部122受理到要求执行机构121工作(即,收纳箱B1的开锁)的用户操作的情况。发送部136具有驱动电路136A和发射天线136B。驱动电路136A根据来自控制部135的控制信号,将用于发送请求信号的驱动电流供给到发射天线136B。发射天线136B通过放射电波来发送请求信号。
接收部137进行应答信号的接收。应答信号是指在便携机200接收到请求信号且满足后述的条件的情况下便携机200发送的信号。接收部137具有接收天线137B和接收电路137A。接收天线137B捕捉便携机200发送的电波。接收电路137A从接收天线137B捕捉到的电波中获得应答信号。
另外,对控制单元130内的各电路和控制单元130外的各零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首先,电池140的继电器150连接于电源电路131。
电源电路131连接于螺线管111的一端。螺线管111的另一端连接于螺线管驱动电路132。输入电路134连接于第一操作部112的一端。第一操作部112的另一端接地。另外,输入电路134连接于第二操作部122的一端。第二操作部122的另一端接地。执行机构驱动电路133连接于执行机构121。控制单元130接地。
便携机200例如具有电源部210、接收部220、控制部230和发送部240。电源部210向控制部230等供给所需的电功率。接收部220进行车载机100发送的请求信号的接收。接收部220具有接收天线221。接收天线221捕捉车载机100发送的电波。
控制部230具有加密处理部231和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232。加密处理部231和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232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是通过CPU等处理器执行程序而发挥功能的软件功能部。另外,这些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是LSI或ASIC等硬件功能部。
加密处理部231进行将接收部220接收到的信号解密的处理,并核对接收部220接收到的信号是否为从车载机100发送的信号。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232检测(计测)从车载机100发送并由接收部220接收到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发送部240进行针对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的发送。发送部240具有发射天线241和发送用IC(Integrated Circuit)242。发送用IC242根据来自控制部230的控制信号,将用于发送应答信号的驱动电流供给到发射天线241。发射天线241通过放射电波来发送应答信号。在发送部240发送应答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230将表示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包含在应答信号中。
图2是用于说明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图。详细而言,
图2是表示假设在车载机100的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跨骑式车辆B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从发射天线136B发送的信号(例如请求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的分布的图。如图2所示,从发射天线136B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RSSI离发射天线136B越远而越低(弱)。因此,发送请求信号的车载机100的发射天线136B与便携机200之间的距离越大,便携机200的接收部220所接收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越低。
图3是用于说明车载机100被搭载于跨骑式车辆B的重要条件的图。在图3中,AR1表示距跨骑式车辆B的距离小于2m的区域,AR2表示距跨骑式车辆B的距离为2m以上的区域。在此,即使在携带便携机200的用户与跨骑式车辆B相距2m以上的情况下,如果将跨骑式车辆B设定为能够通过操作第一操作部112来解除车把的锁定状态的状态的话,则会产生被他人偷盗跨骑式车辆B的担忧。因此,为了防止跨骑式车辆B被盗,需要设定为在便携机200位于区域AR1外的情况下,车载机100与便携机200无法通信,并且在便携机200位于区域AR1内且位于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的情况下设定第一阈值。如此,将便携机200接收到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区域设定为可智能通信区域。
图4是用于说明假设车载机100的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第一操作部112的位置的情况下的可智能通信区域AR3的图。在图4的跨骑式车辆B中,收纳箱B1的开锁操作不经由智能通信而进行。在假设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第一操作部112的位置(图4中的位置P1)的情况下,从发射天线136B发射并由位于可智能通信区域AR3内的便携机200接收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在图4中,AR4表示距第一操作部112的距离为0.8m以下的区域。在搭载有车载机100的跨骑式车辆B中,要求在携带便携机200的用户位于距第一操作部11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内(即,区域AR4的圆弧内)的情况下能够执行车把的锁定解除操作(车把锁定解除的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如图4所示,在假设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第一操作部112的位置的情况下,距第一操作部11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包含在可智能通信区域AR3中。因此,在假设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第一操作部112的位置的情况下,携带位于距第一操作部11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内的便携机200的用户能够执行车把的锁定解除操作。即,在假设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第一操作部112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满足车把锁定解除的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
图5是用于说明在假设车载机100的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跨骑式车辆B的大致中心位置(座椅的横向位置)的情况下的可智能通信区域AR5的图。在图5的跨骑式车辆B中,收纳箱B1的开锁操作也通过智能通信进行。在假设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跨骑式车辆B的大致中心位置(图5中的位置P2)的情况下,从发射天线136B发送并由位于可智能通信区域AR5内的便携机200接收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在图5中,AR6表示距第一操作部112的距离为0.8m以下的区域。AR7表示距第二操作部122的距离为0.8m以下的区域。如上所述,在搭载有车载机100的跨骑式车辆B中,要求携带便携机200的用户在位于距第一操作部11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内(即,区域AR6的圆弧内)的情况下能够执行车把的锁定解除操作(车把锁定解除的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如图5所示,在假设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跨骑式车辆B的大致中心位置的情况下,距第一操作部11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包含在可智能通信区域AR5中。因此,在假设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跨骑式车辆B的大致中心位置的情况下,携带位于距第一操作部11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内的便携机200的用户能够执行车把的锁定解除操作。即,在假设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跨骑式车辆B的大致中心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满足车把锁定解除的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假设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跨骑式车辆B的大致中心位置的情况下,导致距第二操作部12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即、区域AR7的圆弧)的一部分位于可智能通信区域AR5的外侧。因此,在假设与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车把锁定解除所需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即,第一阈值)相等的阈值被设定为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收纳箱开锁所需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携带位于距第二操作部12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内的、可智能通信区域AR5的外侧的便携机200的用户无法执行对收纳箱B1的开锁操作。即,在发射天线136B配置在跨骑式车辆B的大致中心位置的情况下,且在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车把锁定解除所需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第一阈值)与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收纳箱开锁所需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相等的情况下,有时无法满足收纳箱开锁的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的车载机100的发射天线136B、第一操作部112和第二操作部122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的图。
鉴于参照图5所说明的问题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第一操作部112和第二操作部122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另外,以使发射天线136B和第二操作部122之间的距离为发射天线136B和第一操作部112之间的距离以上的距离的方式配置发射天线136B。在图6的跨骑式车辆B中,收纳箱B1的开锁操作也通过智能通信进行。
另一方面,仅通过如图6所示那样配置发射天线136B、第一操作部112和第二操作部122,无法解决参照图5所说明的所有问题。即,携带位于距第二操作部12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内(即,区域AR7的圆弧内)的、可智能通信区域AR5'外侧的便携机200的用户无法执行收纳箱B1的开锁操作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设定第一阈值为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车把锁定解除所需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即,在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许可车把的锁定解除,在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不许可车把的锁定解除。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不设定请求信号(详细而言,收纳箱开锁所需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即,在便携机20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许可收纳箱B1的开锁,在便携机200未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不许可收纳箱B1的开锁。即,在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零以上的情况下,许可收纳箱B1的开锁。
详细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如图6所示,区域AR5'内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因此,携带位于距第一操作部11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内(即,区域AR6的圆弧内)的便携机200的用户能够执行车把的锁定解除操作。
另外,大于区域AR5'的区域AR8内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零以上。因此,携带位于距第二操作部12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内(即,区域AR7的圆弧内)的便携机200的用户能够执行收纳箱B1的开锁操作。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能够满足车把锁定解除的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和收纳箱开锁的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
图7是说明在车把的锁定解除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图7中,步骤S10、S11、S30~S34表示由车载机100执行的处理,步骤S20~S23表示由便携机200执行的处理。
首先,车载机100的控制部135判定第一操作部112是否已受理要求车把的锁定解除(即,对螺线管111通电)的用户操作(步骤S10)。即,控制部135判定第一操作部112是否配置在接通位置。在第一操作部112未已受理要求车把的锁定解除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结束图7所示的程序。在第一操作部112已受理要求车把的锁定解除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车载机100的发送部136发送请求信号(步骤S11)。
便携机200的接收部220接收车载机100的发送部136发送的请求信号(步骤S20)。便携机200的加密处理部231核对接收部220接收到的信号是否为从车载机100发送的信号(步骤S21)。在接收部220接收到的信号不是从车载机1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在接收部220接收到的信号是从车载机1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232检测(计测)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步骤S22)。便携机200的发送部240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步骤S23)。控制部230将表示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包含在应答信号中。
车载机100的接收部137接收便携机200的发送部240发送的应答信号(步骤S30)。车载机100的加密处理部135A核对接收部137接收到的信号是否是从便携机200发送的信号(步骤S31)。在接收部137所接收到的信号不是从便携机2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在接收部137所接收到的信号是从便携机2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车载机100的控制部135从应答信号获得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步骤S32)。
车载机100的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1是否为第一阈值th1以上(步骤S33)。在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1小于第一阈值th1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在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1为第一阈值th1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车载机100的螺线管驱动电路132根据来自控制部135的控制信号,向螺线管111供给驱动电流(步骤S34)。其结果,跨骑式车辆的车把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图8是说明在收纳箱B1的开锁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图8中,步骤S100、S101、S300~S302表示由车载机100执行的处理,步骤S200~S203表示由便携机200执行的处理。
首先,车载机100的控制部135判定第二操作部122是否已受理要求收纳箱B1的开锁(即,执行机构121的工作)的用户操作(步骤S100)。即,控制部135判定第二操作部122是否配置在接通位置。在第二操作部122未已受理要求收纳箱B1的开锁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结束图8所示的程序。在第二操作部122已受理要求收纳箱B1的开锁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1。车载机100的发送部136发送请求信号(步骤S101)。
便携机200的接收部220接收车载机100的发送部136发送的请求信号(步骤S200)。便携机200的加密处理部231核对接收部220接收到的信号是否是从车载机100发送的信号(步骤S201)。在接收部220接收到的信号不是从车载机1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0。在接收部220接收到的信号是从车载机1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2。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232检测(计测)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步骤S202)。便携机200的发送部240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步骤S203)。
控制部230将表示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包含在应答信号中。
车载机100的接收部137接收便携机200的发送部240发送的应答信号(步骤S300)。车载机100的加密处理部135A核对接收部137接收到的信号是否是从便携机200发送的信号(步骤S301)。在接收部137接收到的信号不是从便携机2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0。在接收部137接收到的信号是从便携机2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2。
车载机100的执行机构驱动电路133根据来自控制部135的控制信号,向执行机构121供给驱动电流(步骤S302)。其结果,收纳箱B1的上锁状态被解除。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如图6所示,发射天线136B和第二操作部122之间的距离为发射天线136B和第一操作部112之间的距离以上的距离。另外,如上所述,不设定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收纳箱开锁所需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因此,不需要使发射天线136B发送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车把锁定解除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和发射天线136B发送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收纳箱开锁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不同。其结果,与使发射天线136B发送车把锁定解除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和发射天线136B发送收纳箱开锁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发送部136的结构。即,不需要使发射天线136B发送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车把锁定解除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与发射天线136B发送请求信号(详细而言,为收纳箱开锁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不同,控制部135能够适当地许可螺线管111工作和执行机构121工作。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能够限制性地扩大可智能通信区域,因此,能够在抑制由于可智能通信区域的单纯扩大而导致的他人操作的担忧的同时,满足通过增加操作部来扩大可智能通信区域的要求。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能够通过车载机100和便携机200之间的双向通信来许可螺线管111工作和执行机构121工作,从而能够同时实现防盗性和通信范围的广域性。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不需要使发送请求信号(详细而言,车把锁定解除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与发送请求信号(详细而言,收纳箱开锁所需的信号)时的发送输出功率不同,从而能够确保满足车把锁定解除的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和收纳箱开锁的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的通信区域。
<第二实施方式>
除了后述的点外,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同样地构成。因此,除了后述的点外,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同样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为第一阈值以上。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为第一阈值以上,并且判定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为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三阈值以上。
图9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在收纳箱B1的开锁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图9中,步骤S100、S101、S300~S302、S450、S451表示由车载机100执行的处理,步骤S200~S203表示由便携机200执行的处理。在图9的步骤S100、S101、S300~S302中,执行与图8的步骤S100、S101、S300~S302同样的处理。在图9的步骤S200~S203中,执行与图8的步骤S200~S203同样的处理。
在步骤S450中,车载机100的控制部135从应答信号获得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接着,在步骤S451中,车载机100的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2是否为第三阈值th3以上。第三阈值th3大于零且小于第一阈值th1。在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2小于第三阈值th3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0。在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2为第三阈值th3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2。如上所述,在步骤S302中,车载机100的执行机构驱动电路133根据来自控制部135的控制信号,向执行机构121提供驱动电流。其结果,收纳箱B1的上锁状态被解除。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2为第三阈值th3以上的区域AR9的图。如图10所示,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2为第三阈值th3以上的区域AR9比区域AR8小。如上所述,区域AR8是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为零以上的区域。距第二操作部122的距离为0.8m的圆弧(即,区域AR7的圆弧)包含在区域AR9中。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通过设定第三阈值th3,能够在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232检测出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且可靠性低的情况下禁止收纳箱B1的开锁。
<第三实施方式>
除了后述的点外,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同样地构成。因此,除了后述的点外,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同样的效果。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一例的结构图。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如图1所示,控制部135具有加密处理部135A和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如图11所示,控制部135具有加密处理部135A、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和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135C。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如上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从车载机100发送并由便携机200接收的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为第一阈值以上。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135C检测(计测)从便携机200发送并由接收部137接收的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另外,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为第二阈值以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如图1所示,便携机200的控制部230具有加密处理部231和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232。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如图11所示,便携机200的控制部230具有加密处理部231,而不具有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232。
图12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在车把的锁定解除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图12中,步骤S10、S11、S30、S31、S40、S41、S34表示由车载机100执行的处理,步骤S20、S21、S23表示由便携机200执行的处理。在图12的步骤S10、S11、S30、S31、S34中,执行与图7的步骤S10、S11、S30、S31、S34同样的处理。在图12的步骤S20、S21、S23中,执行与图7的步骤S20、S21、S23同样的处理。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接收部220接收到的信号是从车载机1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22,而进入步骤S23。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在步骤S31中判定为接收部137接收到的信号是从便携机200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在步骤S40中,车载机100的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135C检测(计测)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接着,在步骤S41中,车载机100的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3是否为第二阈值th2以上。在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3小于第二阈值th2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在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3为第二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在步骤S34中,如上所述,车载机100的螺线管驱动电路132根据来自控制部135的控制信号,向螺线管111供给驱动电流。其结果,跨骑式车辆的车把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第四实施方式>
除了后述的点外,第四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同样地构成。因此,除了后述的点外,第四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同样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为第二阈值以上。另一方面,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为第二阈值以上,并且判定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为小于第二阈值的第四阈值以上。
图13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在收纳箱B1的开锁操作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图13中,步骤S100、S101、S300~S302、S500、S501表示由车载机100执行的处理,步骤S200、S201、S203表示由便携机200执行的处理。在图13的步骤S100、S101、S300~S302中,执行与图8的步骤S100、S101、S300~S302同样的处理。在图13的步骤S200、S201、S203中,执行与图8的步骤S200、S201、S203同样的处理。
在步骤S500中,车载机100的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135C检测(计测)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接着,在步骤S501中,车载机100的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B判定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4是否为第四阈值th4以上。第四阈值th4大于零且小于第二阈值th2。在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4小于第四阈值th4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在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4为第四阈值th4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2。
如上所述,在步骤S302中,车载机100的执行机构驱动电路133根据来自控制部135的控制信号,向执行机构121供给驱动电流。其结果,收纳箱B1的上锁状态被解除。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中,通过设定第四阈值th4,能够在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135C检测出的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且可靠性低的情况下禁止收纳箱B1的开锁。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样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添加各种变形和置换。
例如,车载机100和便携机200能够通信的边界距跨骑式车辆B的距离不限于2m,也可以设定为1.8m、1.9m、2.1m、2.2m等。例如,实际驾驶车重要条件的距操作部的距离不限于0.8m,也可以设定为0.6m、0.7m、0.9m、1.0m等,另外,其形状不限于扇形、半圆形,也可以设定为多边形、椭圆形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100:车载机;110:车把锁定部;111:螺线管;112:第一操作部;120:收纳箱上锁部;121:执行机构;122:第二操作部;130:控制单元;131:电源电路、132:螺线管驱动电路;133:执行机构驱动电路;134:输入电路、135:控制部;135A:加密处理部;135B:接收信号强度判定部;135C: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136:发送部;136A:驱动电路;136B:发射天线;137:接收部;137A:接收电路;137B:接收天线;140:电池;150:继电器;200:便携机;210:电源部;220:接收部;221:接收天线;230:控制部;231:加密处理部;232: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240:发送部;241:发射天线;242:发送用IC。

Claims (5)

1.一种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搭载于跨骑式车辆的车载机和便携机,
所述车载机具有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车载机侧发送部、车载机侧接收部和控制部,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部受理要求第一控制对象工作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部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不同的位置,受理要求第二控制对象工作的操作;所述车载机侧发送部在所述第一操作部或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发送请求信号,
所述车载机侧发送部具有发射天线,
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距离为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距离以上的距离,
所述便携机具有便携机侧接收部、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和便携机侧发送部,其中,所述便携机侧接收部接收所述请求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所述请求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便携机侧发送部发送针对所述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
所述便携机将表示所述请求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包含在所述应答信号中,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并且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请求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许可所述第一控制对象工作,
在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即使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请求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控制部也许可所述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2.一种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搭载于跨骑式车辆的车载机和便携机,
所述车载机具有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车载机侧发送部、车载机侧接收部和控制部,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部受理要求第一控制对象工作的操作;
所述第二操作部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不同的位置,受理要求第二控制对象工作的操作;
所述车载机侧发送部在所述第一操作部或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发送请求信号,
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具有接收天线,
所述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距离为所述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距离以上的距离,
所述便携机具有便携机侧接收部和便携机侧发送部,其中,
所述便携机侧接收部接收所述请求信号;
所述便携机侧发送部发送针对所述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
所述车载机还具有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该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所述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并且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应答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许可所述第一控制对象工作,
在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即使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应答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控制部也许可所述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并且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请求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许可所述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操作部已受理操作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车载机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并且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应答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四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许可所述第二控制对象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对象是解除车把的锁定的螺线管,
所述第二控制对象是解除收纳箱的上锁的执行机构,
所述第二操作部配置在所述跨骑式车辆的后端。
CN201880003814.7A 2017-08-07 2018-07-25 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 Active CN109843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2586 2017-08-07
JP2017-152586 2017-08-07
PCT/JP2018/027900 WO2019031247A1 (ja) 2017-08-07 2018-07-25 鞍乗型車両用作動許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705A true CN109843705A (zh) 2019-06-04
CN109843705B CN109843705B (zh) 2020-09-11

Family

ID=6527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814.7A Active CN109843705B (zh) 2017-08-07 2018-07-25 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59912B2 (zh)
CN (1) CN109843705B (zh)
WO (1) WO20190312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463A1 (zh) * 2019-12-10 2021-06-17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座桶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动车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4544A1 (ja) * 2019-02-25 2020-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車載装置、及び管理方法
JP7348787B2 (ja) * 2019-09-19 2023-09-21 ニデックモビリティ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スマートキー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携帯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5572A (ja) * 1991-12-06 2000-01-25 Circuit Design:Kk 無線式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CN1866788A (zh) * 2005-05-16 2006-11-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865069A (zh) * 2005-05-20 2006-11-2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用于跨骑式车辆的车辆控制器
JP2011223499A (ja) * 2010-04-14 2011-11-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5966350A (zh) * 2015-03-13 2016-09-28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无线通信系统、车辆控制装置、以及便携式机器
CN106364451A (zh) * 2015-07-23 2017-02-01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车载装置控制系统、车载控制设备和便携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3310B2 (ja) * 1998-06-30 2007-10-1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4603928B2 (ja) * 2005-04-26 2010-1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盗難防止システム
JP5135094B2 (ja) * 2008-07-15 2013-0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遠隔操作装置
JP6395319B2 (ja) * 2015-07-13 2018-09-26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携帯端末装置認証システム、車載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5572A (ja) * 1991-12-06 2000-01-25 Circuit Design:Kk 無線式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CN1866788A (zh) * 2005-05-16 2006-11-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865069A (zh) * 2005-05-20 2006-11-2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用于跨骑式车辆的车辆控制器
JP2011223499A (ja) * 2010-04-14 2011-11-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5966350A (zh) * 2015-03-13 2016-09-28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无线通信系统、车辆控制装置、以及便携式机器
CN106364451A (zh) * 2015-07-23 2017-02-01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车载装置控制系统、车载控制设备和便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463A1 (zh) * 2019-12-10 2021-06-17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座桶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动车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705B (zh) 2020-09-11
JP6659912B2 (ja) 2020-03-04
JPWO2019031247A1 (ja) 2019-11-07
WO2019031247A1 (ja)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3705A (zh) 跨骑式车辆用工作许可装置
US20200233072A1 (e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ystem
KR100957297B1 (ko) 스마트키 감지 시스템
CN105553496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US9751497B2 (en)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CN109697775A (zh) 车辆操纵装置,车辆系统,车辆操纵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9466505A (zh) 基于rssi和aoa的车辆无钥匙控制系统及方法
US9126564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0591883C (zh) 车载设备控制系统、车辆侧单元以及携带机
JP6919451B2 (ja) 携帯機位置推定システム
US9562776B2 (en) Location-based security
US20180276924A1 (en) Vehicle-mounted device, portable device, and vehic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767205B (zh) 位置判定系统
JP7081236B2 (ja) 位置判定システム、位置判定装置
EP1547912B1 (en) Vehicle-use electronic key system
CN112614255A (zh) 车辆位置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和解闭锁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US11958562B2 (en) Open-cabin vehic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JP5985915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09094767A (ja) 無線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306083A1 (en) Positioning system
TWI741901B (zh) 車輛的智慧型鑰匙收納盒
JP6104344B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7070080B2 (ja) 通信装置
CN109389717A (zh) 一种电子锁、用于交通工具的电子锁、电子锁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21111741A1 (ja) リレーアタック判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