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2232A -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2232A
CN109842232A CN201811122192.8A CN201811122192A CN109842232A CN 109842232 A CN109842232 A CN 109842232A CN 201811122192 A CN201811122192 A CN 201811122192A CN 109842232 A CN109842232 A CN 109842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ing
stator
motor
circumferential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21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田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42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23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以及送风装置。马达具有转子、定子、机壳以及帽部。转子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定子配置于转子的径向外侧。机壳呈筒状,配置于定子的径向外侧。帽部配置于机壳的径向内侧且定子的轴向一端侧。机壳具有沿径向贯通并且轴向一端开口的切槽。帽部具有从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凸部被容纳于切槽内。

Description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刷直流马达公开于日本公开公报2006-14586。日本公开公报2006-14586所公开的无刷直流马达在壳体周壁部的内侧容纳定子和转子。定子的外周部被固定并保持于壳体周壁部的内周部。在壳体周壁部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壳体帽部。能够利用壳体帽部分别封闭壳体周壁部的轴向两侧的端部。
在日本公开公报2006-14586所公开的现有的无刷直流马达中,课题在于安装壳体帽部时的周向定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设置于机壳的轴向端部的帽部的定位的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具有转子、定子、机壳以及帽部。转子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定子配置于转子的径向外侧。机壳呈筒状,并配置于定子的径向外侧。帽部配置于机壳的径向内侧且定子的轴向一端侧。机壳具有沿径向贯通并且轴向一端开口的切槽。帽部具有从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凸部被容纳于切槽内。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送风装置具有上述结构的马达。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以及送风装置,能够进行帽部的定位。
有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纵截面局部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局部横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局部横截面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分割定子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分割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的分割定子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的分割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马达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放大横端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帽部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帽部的侧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帽部以及定子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放大横端面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变形例的马达的帽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并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简称为“周向”。马达的中心轴线与送风装置的中心轴线一致。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以图1中的上下方向为马达以及送风装置的上下方向对各部分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进行说明。马达以及送风装置的“上侧”是“排气侧”,“下侧”是“进气侧”。另外,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非限定马达以及送风装置在使用时的朝向以及位置关系。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与轴向平行的截面称作“纵截面”,将与轴向垂直的截面称作“横截面”,将与轴向垂直的剖切部端面称作“横端面”。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平行”、“垂直”并非在严格意义上表示平行、垂直,包含大致平行、大致垂直。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纵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立体图。
送风装置1具有外壳2、静叶片3、叶轮4以及马达5。
外壳2配置于比叶轮4以及马达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外壳2是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呈圆形的筒状。
静叶片3配置于外壳2与马达5的后述的机壳51之间。静叶片3是将外壳2的内周面与机壳51的外周面连接的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静叶片3以及机壳51由同一部件构成,但是也可以由相互独立的单个部件构成。而且,多个静叶片3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静叶片3的上部相对于静叶片3的下部向叶轮4的旋转方向前方侧弯曲。
叶轮4配置于外壳2的径向内侧且马达5的下侧。叶轮4固定于马达5的后述的轴53。叶轮4通过马达5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1旋转。叶轮4具有在周向上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叶片41。
马达5配置于外壳2的径向内侧且叶轮4的上侧。马达5借助静叶片3被外壳2支承。马达5使叶轮4绕中心轴线C1旋转。马达5具有机壳51、轴承52、轴53、定子54、转子55以及帽部56。
机壳51呈筒状并配置于定子54的径向外侧。机壳51向上下开口。机壳51在上侧配置有帽部56,在下侧配置有轴承52。机壳51具有轴承保持部511、马达保持部512以及切槽513。
轴承保持部511配置于机壳51的下部。在轴承保持部511的内周部保持有轴承52。轴承52例如由以上下一对配置的球轴承构成,但是也可以由套筒轴承等构成。在轴承保持部511的底部中央配置有沿中心轴线C1上下贯通的孔部51A。
马达保持部512以及切槽513配置于机壳51的上部。在马达保持部512的内周部保持有马达5。切槽513沿径向贯通机壳51,并且轴向上端开口。即,切槽513沿径向贯通机壳51,并且轴向一端开口。在后面对切槽513的详细结构进行叙述。
轴53沿中心轴线C1配置。轴53是上下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53被上下一对轴承52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机壳51绕中心轴线C1旋转。
定子54配置于机壳51的径向内侧。定子54配置于转子55的径向外侧。定子54具有定子铁芯541、绝缘件542以及线圈543。
定子铁芯541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绝缘件542包围定子铁芯541的外表面。线圈543由隔着绝缘件542卷绕于定子铁芯541的周围的导线构成。在后面对定子54的详细结构进行叙述。
转子55配置于定子54的径向内侧。转子55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1旋转。转子55具有磁铁551。磁铁551呈圆筒形状,被固定于在内侧插入的轴53。磁铁551配置于定子铁芯541的径向内侧,并在径向上与定子铁芯541相对。
帽部56配置于机壳51的径向内侧且定子54的上端侧。即,帽部56配置于机壳51的径向内侧且定子54的轴向一端侧。帽部56封闭机壳51的开口的上端。在后面对帽部56的详细结构进行叙述。
在上述结构的送风装置1中,在对马达5的线圈543供给驱动电流时,在定子铁芯541中产生径向的磁通。由定子54的该磁通产生的磁场和由磁铁551产生的磁场发挥作用,在转子55的周向上产生扭矩。转子55以及叶轮4利用该扭矩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旋转。如图2中作为旋转方向R1所示,从上侧观察送风装置1时叶轮4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叶轮4旋转时,由多个叶片41产生气流。即,在送风装置1中,能够产生以下侧为进气侧并且以上侧为排气侧的气流来进行送风。被吸入送风装置1的内部的空气在外壳2与机壳51之间的在周向上相邻的静叶片3之间流通。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纵截面局部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局部横剖视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5以下的附图中省略了线圈543的描绘。
如前述,切槽513配置于机壳51的上部。切槽513呈直线状上下延伸,并沿径向贯通机壳51。切槽513的轴向上端在机壳51的轴向上端向上侧开口。例如六个切槽513在周向上等间隔排列。切槽513以与后述的突出部5423相同的数量构成。
切槽513的边缘部513a具有切槽台阶部5131。切槽台阶部5131沿切槽513呈直线状上下延伸。切槽台阶部5131的切槽513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宽。即,切槽513的径向外端的周向宽度比切槽513的径向内端的周向宽度宽。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局部横截面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5的分割定子54A的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5的分割定子54A的分解立体图。
定子铁芯541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定子铁芯541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多张硅钢板等电磁钢板而构成。定子铁芯541具有铁芯背部5411和多个齿5412。铁芯背部5411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多个齿5412从铁芯背部5411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齿5412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绝缘件542配置于定子铁芯541的周围。绝缘件542覆盖定子铁芯541的至少一部分。即,齿5412的内周部且与转子55相对的区域和铁芯背部5411的外周面从绝缘件542露出。绝缘件542配置于定子铁芯541与线圈543之间。绝缘件542在周向上分割成与多个齿5412相同的数量,并逐一配置于多个齿5412。绝缘件542例如是合成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部件。
绝缘件542具有上绝缘件5421和下绝缘件5422。上绝缘件5421覆盖齿5412的上侧。下绝缘件5422覆盖齿5412的下侧。上绝缘件5421的下端与下绝缘件5422的上端接触。
上绝缘件5421具有突出部5423。突出部5423从上绝缘件5421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突出部5423以直线状上下延伸,呈大致柱状。突出部5423具有突出部台阶部5423a。
突出部台阶部5423a沿突出部5423呈直线状上下延伸。在突出部台阶部5423a中,突出部5423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宽。即,突出部5423的径向外端的周向宽度比突出部5423的径向内端的周向宽度宽。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台阶部5423a在突出部5423的径向外端处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突出。也可以使突出部台阶部5423a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宽。在该情况下,突出部台阶部5423a的内周面是倾斜面。
另外,包含切槽台阶部5131的切槽513在周向内侧容纳包含突出部台阶部5423a的突出部5423。
若将马达5的定子54固定于机壳51,则如图6以及图7所示,突出部台阶部5423a的内周面与切槽台阶部5131的外周面相对。突出部5423的外周面露出于机壳51的径向外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突出部5423卡在切槽513内,定子铁芯541不向径向内侧变位。即,能够提高定子铁芯541在径向上的定位精度。因而,能够保持定子54与转子55之间的间隔。
定子54例如由六个分割定子54A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割定子54A的数量是六个,但是并不限定于六个,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六个分割定子54A在周向上排列。分割定子54A分别具有分割铁芯541A和绝缘件542。
分割铁芯541A具有分割铁芯背部5411A和齿5412。分割铁芯背部5411A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六个分割铁芯背部5411A通过在周向上排列而被构成为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的铁芯背部5411。齿5412从分割铁芯背部5411A的内周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六个齿5412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绝缘件542分别逐一配置于六个分割铁芯541A。绝缘件542的上绝缘件5421具有突出部54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六个分割定子54A分别具有突出部5423的结构,但是只要至少一个分割定子54A具有突出部5423即可。
在定子54由多个分割定子54A构成的情况下,每个分割定子54A的位置容易在径向上发生变位。尤其因为在分割定子54A的内侧配置有磁铁551,因此容易向内侧发生变位。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分割定子54A向径向内侧变位。因而,能够保持由分割定子54A构成的定子54与转子55之间的间隔。
绝缘件542是合成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部件。因此,通过突出部5423被设置于绝缘件542,容易形成突出部5423。并且,能够降低马达5的成本。
突出部5423具有延长部5423b和连接部5423c。
延长部5423b设置于分割铁芯背部5411A的上侧。延长部5423b从分割铁芯背部5411A的内周侧延伸至分割铁芯背部5411A的外周侧。
连接部5423c的上端与延长部5423b的径向外侧端部连接。连接部5423c沿轴向以直线状上下延伸,并呈大致柱状。即,分割铁芯背部5411A的外周面与连接部5423c的内周面相对。突出部台阶部5423a配置于连接部5423c。突出部台阶部5423a沿连接部5423c呈直线状上下延伸。突出部台阶部5423a与机壳51的切槽513连接。
根据该突出部5423的结构,能够容易将突出部5423设置于绝缘件542。并且,能够容易将绝缘件542安装于定子54。
突出部5423的数量与齿5412的数量相同。即,突出部5423分别逐一设置于六个分割定子54A。根据该结构,能够均衡且不偏不倚地将定子54固定于机壳51。
齿5412从分割铁芯背部5411A的内周部的周向的中央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突出部5423从上绝缘件5421的外周部的周向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即,突出部5423配置于在周向上与齿5412重合的位置处。例如,假设在突出部5423设置于绝缘件542的周向的端部的情况下,各绝缘件542的重心偏靠周向一侧,不易安装。但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使用所谓的分割铁芯541A或展开铁芯的情况下,容易将绝缘件542安装于定子铁芯541。由此,能够提高马达5的组装所涉及的作业性。
六个突出部5423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另外,突出部5423的数量例如也可以是两个、三个等其他数量。不论是任一数量,都将至少两个突出部5423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根据该结构,与突出部5423偏靠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均衡地将定子54固定于机壳51。另外,在分割定子54A的情况下,优选在分割定子54A分别逐一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出部5423。
送风装置1具有上述结构的马达5。因而,在送风装置1中,能够适当地保持该马达5的定子54与转子55之间的间隔。
而且,送风装置1具有筒状的外壳2和连接马达5的机壳51与外壳2的肋(静叶片3)。由此,送风装置1能够在外壳2与机壳51之间形成空气流通路。能够使突出部5423露出于空气流通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子54的冷却作用。并且,由于将机壳51与外壳2连接的肋是静叶片3,因此能够对在外壳2与机壳51之间的空气流通路内流动的气流进行整流。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5的局部横截面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5的分割定子54A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5的分割定子54A的分解立体图。
定子54例如由六个分割定子54A构成。分割定子54A的分割铁芯541A具有分割铁芯背部5411A和齿5412。
突出部5413设置于分割铁芯背部5411A。突出部5413从分割铁芯背部5411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突出部5413具有突出部台阶部5413a。
突出部台阶部5413a沿突出部5413呈直线状上下延伸。突出部台阶部5413a是突出部5413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宽的结构。即,突出部5413的径向外端的周向宽度比突出部5413的径向内端的周向宽度宽。
突出部5413具有连接部5413b。连接部5413b与分割铁芯背部5411A的外周面连接。连接部5413b沿轴向以直线状上下延伸,并呈大致柱状。突出部台阶部5413a与连接部5413b连接。突出部台阶部5413a沿连接部5413b呈直线状上下延伸。突出部台阶部5413a与机壳51的切槽513连接。
根据该突出部5413的结构,能够容易将突出部5413设置于分割铁芯背部5411A。
通过在铁芯背部5411设置突出部5423,能够提高突出部5413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子铁芯541的定位精度。并且,作为突出部5413能够使定子铁芯541露出于机壳51的径向外侧,从而能够提高定子54的冷却作用。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马达5的俯视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5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5的局部放大横端面图。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5的局部立体图。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5的帽部56的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帽部56的侧视图。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帽部56以及定子54的侧视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除了图13以外的附图中省略了从定子54引出的引线57的描绘。
如前述,帽部56配置于机壳51的径向内侧且定子54的上端侧。帽部56是下侧开口且在上侧具有盖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帽部56具有凸部561。
凸部561从帽部56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即,帽部56具有从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561。凸部561呈上下延伸的大致柱状。例如三个凸部561在周向上等间隔排列。凸部561被容纳在切槽513内。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使凸部561容纳于切槽513内,能够防止帽部56在周向上移动。即,能够进行帽部56的定位。而且,通过设置帽部56,能够防止定子54在轴向上移动。即,能够进行定子54的定位。
如图15所示,凸部561的周向外表面与切槽513的边缘部513a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帽部56与机壳51的固定强度。
如图15所示,切槽513的边缘部523a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该切槽513的周向宽度变宽的切槽台阶部5131。凸部561的外周面位于比切槽台阶部5131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根据该结构,在凸部561的内周部牢固地固定帽部56和机壳51。由此,将帽部56嵌入机壳51内的操作变得容易。
凸部561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与机壳51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相同。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凸部561的外周面与机壳51的外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由此,能够实现马达5的小型化。并且,由于凸部561并未比机壳5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避免成为在外壳2与机壳51之间的空气流通路内流动的气流的阻碍。
如图18所示,凸部561的周向宽度随着沿轴向靠近定子54而变窄。即,凸部561的下端的周向宽度W1比凸部561的上端的周向宽度W2窄。另外,切槽513的周向宽度与凸部561的上端的周向宽度W2大致相同。根据该结构,容易将凸部561插入到切槽513内。并且,在成型帽部56时,能够容易从模具中拔出帽部56,容易成型。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帽部56具有盖部562和筒部563。盖部562是在帽部56的上端部沿径向扩展的大致圆板状。筒部563从盖部562的外周部向下侧沿轴向延伸。凸部561设置于筒部563的外周部。帽部56通过具有筒部563,能够牢固地固定于机壳51的径向内侧。
凸部561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与盖部562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相同。即,凸部561的远离定子54的一侧的轴向端面的轴向位置与盖部562的远离定子54的一侧的轴向端面的轴向位置相同。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帽部56大型化。而且,能够防止马达5大型化。
凸部561的下表面配置于比筒部563的下表面靠近定子54的一侧。即,凸部561的靠近定子54的一侧的轴向端面配置于比筒部563的靠近定子54的一侧的轴向端面靠定子54的一侧。凸部561的下端比筒部563的下表面梗向下侧突出。
如图19所示,凸部561的下表面与定子54的上表面接触。由此,筒部563的下表面隔着间隙S1与定子54的上表面相对。即,筒部563的靠近定子54的一侧的轴向端面隔着间隙S1与定子54的靠近筒部563的一侧的轴向端面相对。根据该结构,能够从帽部56的筒部563与定子54之间的间隙S1进行散热。并且,通过设置间隙S1,在定子54的导线向径向外侧探出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导线配置于帽部56与定子铁芯541之间。即,能够抑制帽部56因导线在轴向上发生变位而引起位置偏移。
筒部563具有开口部564。开口部564上下延伸,并沿径向贯通筒部563。开口部564的轴向下端在筒部563的轴向下端向下侧开口。
如图13所示,马达5具有引线57。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57例如是三根,但是也可以是一根或其他根数。引线57从定子54的线圈543引出。引线57配置于帽部56的开口部564。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使用于对定子54供给驱动电流的引线57穿过开口部564而引导至帽部56的外部。
另外,开口部564配置于切槽513的径向内侧。开口部564配置于在周向上与切槽513重合的位置处。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使引线57穿过开口部564以及切槽513而引导至帽部56的外部。
机壳51具有切槽扩张部514。切槽扩张部514在一个切槽513的轴向开口侧配置于在周向上与该切槽513重合的位置处。切槽扩张部514呈直线状上下延伸,并沿径向贯通机壳51。切槽扩张部514的轴向上端在机壳51的轴向上端向上侧开口。切槽扩张部514的周向宽度比切槽513的周向宽度宽。帽部56的开口部564配置于在周向上与切槽扩张部514重合的位置处。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使引线57穿过开口部564以及切槽扩张部514而引导至帽部56的外部。并且,即使马达5高输出化而导致引线57变粗或者设置多个引线57,也能够通过设置切槽扩张部514而容易布置引线57。
另外,如图14所示,切槽扩张部514的周向宽度W3比开口部564的周向宽度W4窄。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从开口部564引出的多个引线57在周向上扩散而不成束。因而,能够整齐地布置引线57。
切槽扩张部514的沿轴向延伸的边缘部中的周向一侧的边缘部具有倾斜部5141。倾斜部5141是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切槽扩张部514的周向宽度变宽的结构。即,切槽扩张部514的径向外端的周向宽度比切槽扩张部514的径向内端的周向宽度宽。根据该结构,能够沿着倾斜部5141从切槽扩张部514引出引线57。在设置有多根引线57的情况下,只要至少一根引线57沿着倾斜部5141即可。
送风装置1具有上述结构的马达5。因而,在送风装置1中,能够适当地定位该马达5的帽部56。
而且,由于送风装置1具有筒状的外壳2和连接马达5的机壳51与外壳2的肋(静叶片3),因此能够使凸部561露出于空气流通路。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子54的冷却作用。
作为连接机壳51与外壳2的肋的静叶片3配置于切槽扩张部514的倾斜部5141的附近。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沿着切槽扩张部514的倾斜部5141从机壳51引出的引线57沿着静叶片3引导至外壳2。由此,能够防止引线57成为在空气流通路内流动的气流的阻碍。在设置有多根引线57的情况下,只要至少一根引线57沿着静叶片3,则能够抑制成为在空气流通路内流动的气流的阻碍。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变形例的马达5的局部放大横端面图。
马达5在周向上在凸部561与切槽513的边缘部513a的之间具有粘接剂58。即,凸部561的周向外表面隔着粘接剂58与切槽513的边缘部513a相对。粘接剂58设置于凸部561的周向两侧的凸部561与切槽513的边缘部513a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帽部56与机壳51的固定强度。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变形例的马达5的帽部56的立体图。
帽部56具有盖部562。盖部562呈在帽部56的上端部沿径向扩展的大致圆板状。凸部561设置于盖部562的外周部。凸部561的上端部与盖部562的外周部连接。凸部561从盖部562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比盖部562的下表面朝向下侧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帽部56轻量化。并且,能够抑制成型帽部56所需的材料的使用量。
以上,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够适当地任意组合。
本发明例如能够利用于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Claims (19)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
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筒状的机壳,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以及
帽部,其配置于所述机壳的径向内侧且所述定子的轴向一端侧,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具有沿径向贯通并且轴向一端开口的切槽,
所述帽部具有从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
所述凸部被容纳于所述切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周向外表面与所述切槽的边缘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周向外表面隔着粘接剂与所述切槽的边缘部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槽的边缘部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该切槽的周向宽度变宽的切槽台阶部,
所述凸部的外周面位于比所述切槽台阶部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与所述机壳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周向宽度随着沿轴向靠近所述定子而变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帽部具有:
盖部,其沿径向扩展;以及
筒部,其从所述盖部沿着轴向而朝向所述定子延伸,
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筒部的外周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远离所述定子的一侧的轴向端面的轴向位置与所述盖部的远离所述定子的一侧的轴向端面的轴向位置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靠近所述定子的一侧的轴向端面配置于比所述筒部的靠近所述定子的一侧的轴向端面靠所述定子的一侧的位置处,
所述筒部的靠近所述定子的一侧的轴向端面隔着间隙而与所述定子的靠近所述筒部的一侧的轴向端面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从所述定子引出的引线,
所述筒部具有沿径向贯通的开口部,
所述引线配置于所述开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配置于在周向上与所述切槽重合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具有切槽扩张部,所述切槽扩张部在所述切槽的轴向开口侧配置于在周向上与所述切槽重合的位置处,并沿径向贯通,所述切槽扩张部的周向宽度比所述切槽的周向宽度宽,
所述开口部配置于在周向上与所述切槽扩张部重合的位置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槽扩张部的周向宽度比所述开口部的周向宽度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槽扩张部的沿轴向延伸的边缘部中的至少周向一侧的边缘部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该切槽扩张部的周向宽度变宽的倾斜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帽部具有沿径向扩展的盖部,
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盖部的外周部。
16.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具有:
筒状的外壳,其配置于所述机壳的径向外侧;以及
肋,其连接所述机壳与所述外壳。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具有切槽扩张部,所述切槽扩张部在所述切槽的轴向开口侧配置于在周向上与所述切槽重合的位置处,并沿径向贯通,所述切槽扩张部的周向宽度比所述切槽的周向宽度宽,
所述帽部具有:
盖部,其沿径向扩展;以及
筒部,其从所述盖部沿着轴向朝向所述定子延伸,
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筒部的外周部,
所述筒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沿径向贯通,并配置于在周向上与所述切槽扩张部重合的位置处,
所述切槽扩张部的沿轴向延伸的边缘部中的至少周向一侧的边缘部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该切槽扩张部的周向宽度变宽的倾斜部,
所述肋配置于所述倾斜部的附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是静叶片。
CN201811122192.8A 2017-11-29 2018-09-26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Withdrawn CN1098422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8688 2017-11-29
JP2017228688A JP2019103169A (ja) 2017-11-29 2017-11-29 モータ及び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2232A true CN109842232A (zh) 2019-06-04

Family

ID=66442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2192.8A Withdrawn CN109842232A (zh) 2017-11-29 2018-09-26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03169A (zh)
CN (1) CN109842232A (zh)
DE (1) DE10201822033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29983A1 (de) 2004-06-21 2006-01-12 Minebea Co., Ltd. Bürstenloser Gleichstrommo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20335A1 (de) 2019-05-29
JP2019103169A (ja) 201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82607U (zh)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CN209115352U (zh) 轴流风扇
US7804213B2 (en) Low profile d.c. brushless motor for an impeller mechanism or the like
JPWO2016194697A1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CN102410231B (zh) 泵装置
ES2922253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el contacto eléctrico de un devanado de una máquina eléctrica con una placa de circuito impreso
EP3431771A1 (en) Motor, blowing device, and cleaner
CN109314410B (zh) 电动鼓风机
CN111742148B (zh) 电动鼓风机、电动吸尘器以及手干燥装置
CN102410230A (zh) 泵装置
US11268532B2 (en) Electric blowe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nd hand dryer
CN109276183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9842232A (zh)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CN109253110A (zh) 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2014042375A (ja) 電動送風機
JP2011160522A (ja)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軸流ファン
EP3327294A1 (en) Blower device and cleaner
CN110323900A (zh)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JP6791691B2 (ja) 電動送風機
CN216044530U (zh) 轴流风机
JP2011166857A (ja) モータ用インシュレータ
EP3531538A1 (en) Rotor assembly, motor, blower, and vacuum cleaner
CN109525057A (zh) 壳体安装单元、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JP6906651B2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KR100253243B1 (ko) 무정류자 전동기의 로우터 위치 감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