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4530U - 轴流风机 - Google Patents
轴流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44530U CN216044530U CN202121752859.XU CN202121752859U CN216044530U CN 216044530 U CN216044530 U CN 216044530U CN 202121752859 U CN202121752859 U CN 202121752859U CN 216044530 U CN216044530 U CN 2160445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ially
- engaging
- peripheral wall
- housing
- ax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12—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7—Axial-flow pumps multistag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 F04D29/64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4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3/00—Axial-flow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30—Retaining components in desired mutual position
- F05D2260/36—Retaining components in desired mutual position by a form fit connection, e.g. by interlo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轴流风机,能够提高刚度并提高组装作业性。轴流风机包括外壳、上侧马达、下侧马达。外壳是通过将上侧外壳与下侧外壳连结而形成的。下侧外壳的下侧周壁分别具有多个第一卡合部和多个下侧突出片。第一卡合部配置于径向外表面。下侧突出片与第一卡合部在轴向上相对且从轴向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上侧外壳的上侧周壁分别具有多个上侧卡合爪和多个上侧切口槽。上侧卡合爪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下侧延伸,在下端部具有与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上侧切口槽是在上侧卡合爪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切开而形成的。下侧突出片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侧切口槽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流风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轴流风机中,形成将上侧外壳与下侧外壳连结且将中心轴围住的外壳。上侧外壳收纳使上侧叶轮绕中心轴旋转的上侧马达。下侧外壳收纳使下侧叶轮绕中心轴旋转的下侧马达。
上侧外壳具有多个向轴向下侧延伸的上侧卡合爪,上侧卡合爪与下侧外壳卡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7781225号说明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现有的轴流风机中,存在下述问题:在提高了外壳的刚度的情况下,上侧卡合爪不容易挠曲,上侧外壳与下侧外壳的组装作业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流风机,能够提高刚度并提高组装作业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轴流风机包括外壳、上侧马达、下侧马达。外壳是通过将上侧外壳与下侧外壳连结而形成的。上侧外壳将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围住,并且配置于轴向上部。下侧外壳配置于轴向下部。上侧马达收纳于上侧外壳,使上侧叶轮绕中心轴旋转。下侧马达收纳于下侧外壳,使下侧叶轮绕中心轴旋转。上侧外壳具有筒状的上侧周壁,上侧周壁从径向外侧覆盖上侧叶轮以及上侧马达。下侧外壳具有筒状的下侧周壁,下侧周壁从径向外侧覆盖下侧叶轮以及下侧马达。下侧周壁分别具有多个第一卡合部和多个下侧突出片。第一卡合部配置于径向外表面。下侧突出片与第一卡合部在轴向上相对且从轴向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上侧周壁分别具有多个上侧卡合爪和多个上侧切口槽。上侧卡合爪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下侧延伸,在下端部具有与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上侧切口槽是在上侧卡合爪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切开而形成的。下侧突出片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侧切口槽内。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例示的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轴流风机,能够提高刚度且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机的上侧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机的下侧外壳的立体图。
图6是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机的外壳的一部分放大并示出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轴流风机
2外壳
3送风流路
4上侧风机
5下侧风机
31吸气口
32排气口
41上侧外壳
42上侧叶轮
43上侧马达
44上侧电路基板
51下侧外壳
52下侧叶轮
53下侧马达
54下侧电路基板
411上侧马达基座部
412上侧周壁
421上侧叶轮罩
422上侧叶片
431上侧轴
432上侧轴承
433上侧定子
434上侧转子
511下侧马达基座部
512下侧周壁
521下侧叶轮罩
522下侧叶片
531下侧轴
532下侧轴承
533下侧定子
534下侧转子
4111基部
4112轴承保持部
4113上侧支承部
4120轴向下表面
4121上侧卡合爪
4121a上侧卡合阴部(第二卡合部)
4122上侧切口槽
4122a上侧切口槽凹部
4122b上侧锥部
4123上侧卡合阳部(第三卡合部)
4124上侧突出片
4124a径向外表面
4124b上侧引导凹部
4124c上侧突出片凸部
4125上侧凹部
4126上侧凸部
4128上侧环状肋
4331、5331定子芯体
4332、5332绝缘体
4333、5333线圈
4341、5341转子轭部
4342、5342磁体
5111基部
5112轴承保持部
5113下侧支承部
5120轴向上表面
5121下侧卡合爪
5121a下侧卡合阴部(第四卡合部)
5122下侧切口槽
5122a下侧切口槽凹部
5122b下侧锥部
5123下侧卡合阳部(第一卡合部)
5124下侧突出片
5124a径向外表面
5124b下侧引导凹部
5124c下侧突出片凸部
5125下侧凹部
5126下侧凸部
5128下侧环状肋
C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轴流风机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轴流风机的中心轴为中心且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以轴流风机的中心轴为中心且沿着圆弧的方向简称为“周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将图3中的上下方向设为轴流风机的上下方向,以此对各部分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进行说明。轴流风机的“上侧”是“吸气侧”,“下侧”是“排气侧”。另外,上述上下方向的定义不对轴流风机使用时的朝向以及位置关系作出限定。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轴向平行的截面称为“纵截面”。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平行”并非表示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包括大致平行。
<1.轴流风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机1的一例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轴流风机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轴流风机的纵向剖视图。轴流风机1以将上侧风机4与下侧风机5连结的方式构成。
上侧风机4具有上侧外壳41、上侧叶轮42、上侧马达43、上侧电路基板44。下侧风机5具有下侧外壳51、下侧叶轮52、下侧马达53、下侧电路基板54。
上侧外壳41以及下侧外壳51在轴向上连结而构成外壳2。关于上侧外壳41与下侧外壳51的连结结构,在后文中详细说明。外壳2在内部具有送风流路3。送风流路3在外壳2内部沿中心轴C延伸。送风流路3在上端具有吸气口31,在下端具有排气口32。
<1-1.上侧风机的结构>
上侧外壳41是树脂成型品,将上侧叶轮42、上侧马达43以及上侧电路基板收纳在内部。上侧外壳41具有上侧马达基座部411、上侧周壁412。
上侧马达基座部411具有基部4111、轴承保持部4112、上侧支承部4113。
基部4111配置于上侧马达43的轴向下侧,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在径向上扩展的圆板状。轴承保持部4112从基部4111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筒状。
上侧支承部4113从基部4111的径向外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将基部4111与上侧周壁412连结。上侧支承部4113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在送风流路3中流通的空气流过相邻的上侧支承部4113之间。
上侧周壁412配置于上侧叶轮42的径向外侧。上侧周壁412是沿轴向上下延伸的圆筒状。即,上侧周壁412从径向外侧覆盖上侧叶轮42以及上侧马达43。在上侧周壁412的径向内侧配置有送风流路3。在上侧周壁412的轴向上端配置有吸气口31。
上侧叶轮42配置于上侧外壳41的径向内侧且配置于上侧马达43的轴向上侧以及径向外侧。通过上侧马达43,使上侧叶轮42绕中心轴C旋转。上侧叶轮42具有上侧叶轮罩421、多个上侧叶片422。
上侧叶轮罩421固定于上侧马达43。上侧叶轮罩421是在轴向上侧具有盖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多个上侧叶片422在上侧叶轮罩421的外表面沿周向排列。
上侧马达43收纳于上侧外壳41。上侧马达43支承于上侧马达基座部411。上侧马达43使上侧叶轮42绕中心轴C旋转。上侧马达43具有上侧轴431、上侧轴承432、上侧定子433、上侧转子434。
上侧轴431沿中心轴C配置。上侧轴431是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且沿轴向上下延伸的柱状构件。上侧轴431通过上侧轴承432被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C旋转。
上侧轴承432至少沿轴向上下配置一对。上侧轴承432保持于轴承保持部4112的内侧。上侧轴承432例如由球轴承构成,不过,也可由套筒轴承等构成。轴向的上下一对上侧轴承432将上侧轴43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侧外壳41绕中心轴C旋转。
上侧定子433固定于轴承保持部4112的外周面。上侧定子433具有定子芯体4331、绝缘体4332、线圈4333。
定子芯体4331例如通过硅钢板等电磁钢板沿上下层叠的方式构成。绝缘体4332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绝缘体4332设置成将定子芯体4331的外表面围住。线圈4333由隔着绝缘体4332卷绕在定子芯体4331的周围的导线构成。
上侧转子434配置于上侧定子433的轴向上侧以及径向外侧。上侧转子434相对上侧定子433绕中心轴C旋转。上侧转子434具有转子轭部4341、磁体4342。
转子轭部4341是由磁性体构成且在轴向上侧具有盖的大致圆筒状构件。转子轭部4341固定于上侧轴431。磁体4342是圆筒状的,固定于转子轭部4341的内周面。磁体4342配置于上侧定子433的径向外侧。
上侧电路基板44配置于上侧叶轮42以及上侧马达43的轴向下侧,并且配置于上侧马达基座部411的基部4111的轴向上侧。上侧电路基板44例如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且在径向上扩展的圆板状。在上侧电路基板44电连接有线圈4333的引出线。在上侧回路基板44安装有用于将驱动电流供给至线圈4333的电子电路。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上侧风机4中,当驱动电流通过上侧电路基板44被供给至上侧马达43的线圈4333时,在定子芯体4331中产生径向的磁通。由定子芯体4331的磁通产生的磁场以及由磁体4342产生的磁场起作用,在上侧转子434的周向上产生扭矩。在该扭矩的作用下,上侧转子434以及上侧叶轮42以中心轴C为中心旋转。当上侧叶轮42旋转时,通过多个上侧叶片422产生气流。即,在上侧风机4中,能够产生将上侧作为吸气侧且将下侧作为排气侧的气流,从而进行送风。
<1-2.下侧风机的结构>
下侧外壳51是树脂成型品,将下侧叶轮52、下侧马达53以及下侧电路基板54收纳在内部。下侧外壳51具有下侧马达基座部511、下侧周壁512。
下侧马达基座部511具有基部5111、轴承保持部5112、下侧支承部5113。
基部5111配置于下侧马达53的轴向上侧,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且在径向上扩展的圆板状。轴承保持部5112是从基部5111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且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筒状。
下侧支承部5113从基部5111的径向外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将基部5111与下侧周壁512连结。下侧支承部5113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在送风流路3中流通的空气流过相邻的下侧支承部5113之间。
下侧周壁512配置于下侧叶轮52的径向外侧。下侧周壁512是沿轴向上下延伸的圆筒状。即,下侧周壁512从径向外侧覆盖下侧叶轮52以及下侧马达53。在上下侧周壁512的径向内侧配置有送风流路3。在下侧周壁512的轴向下端配置有排气口32。
下侧叶轮52配置于下侧外壳51的径向内侧,并且配置于下侧马达53的轴向下侧以及径向外侧。通过下侧马达53,使下侧叶轮52绕中心轴C旋转。下侧叶轮52具有下侧叶轮罩521、多个下侧叶片522。
下侧叶轮罩521固定于下侧马达53。下侧叶轮罩521是在轴向下侧具有盖的大致圆筒状构件。多个下侧叶片522在下侧叶轮罩521的外表面沿周向排列。
下侧马达53收纳于下侧外壳51。下侧马达53支承于下侧马达基座部511。下侧马达53使下侧叶轮52绕中心轴C旋转。下侧马达53具有下侧轴531、下侧轴承532、下侧定子533、下侧转子534。
下侧轴531沿中心轴C配置。下侧轴531是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且沿轴向上下延伸的柱状构件。下侧轴531通过下侧轴承532被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C旋转。
下侧轴承532至少沿轴向上下配置一对。下侧轴承532保持于轴承保持部5112的内侧。下侧轴承532例如由球轴承构成,不过,也可由套筒轴承等构成。轴向的上下一对下侧轴承532将下侧轴53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下侧外壳51绕中心轴C旋转。
下侧定子533固定于轴承保持部5112的外周面。下侧定子533具有定子芯体5331、绝缘体5332、线圈5333。
定子芯体5331例如通过硅钢板等电磁钢板沿上下层叠的方式构成。绝缘体5332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绝缘体5332设置成将定子芯体5331的外表面围住。线圈5333由隔着绝缘体5332卷绕在定子芯体5331的周围的导线构成。
下侧转子534配置于下侧定子533的轴向下侧以及径向外侧。下侧转子534相对下侧定子533绕中心轴C旋转。下侧转子534具有转子轭部5341、磁体5342。
转子轭部5341是由磁性体构成且在轴向下侧具有盖的大致圆筒状构件。转子轭部5341固定于下侧轴531。磁体5342是圆筒状的,固定于转子轭部5341的内周面。磁体5342配置于下侧定子533的径向外侧。
下侧电路基板54配置于下侧叶轮52以及下侧马达53的轴向上侧,并且配置于下侧马达基座部511的基部5111的轴向下侧。下侧电路基板54例如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且在径向上扩展的圆板状。在下侧电路基板54电连接有线圈5333的引出线。在下侧电路基板54安装有用于将驱动电流供给至线圈5333的电子电路。
在具有上述机构的下侧风机5中,当驱动电流通过下侧电路基板54被供给至下侧马达53的线圈5333时,在定子芯体331中产生径向的磁通。由定子芯体5331的磁通产生的磁场以及由磁体5342产生的磁场起作用,在下侧转子534的周向上产生扭矩。在该扭矩的作用下,下侧转子534以及下侧叶轮52以中心轴C为中心旋转。当下侧叶轮52旋转时,通过多个下侧叶片522产生气流。即,在下侧风机5中,能够产生将上侧作为吸气侧且将下侧作为排气侧的气流,从而进行送风。
<2.上侧外壳的详细结构>
图4是上侧外壳41的立体图,示出了从轴向下侧观察上侧外壳41的状态。上侧外壳41的上侧周壁412分别具有一对上侧卡合爪4121、一对上侧切口槽4122、一对上侧卡合阳部(第三卡合部)4123、一对上侧突出片4124、一对上侧凹部4125、一对上侧凸部4126。此外,上侧周壁412具有上侧环状肋4128。
上侧卡合爪4121从上侧周壁412的轴向下表面4120向轴向下侧延伸,在下端部具有上侧卡合阴部(第二卡合部)4121a。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卡合阴部4121a由沿径向贯穿上侧卡合爪4121的贯穿孔构成。另外,上侧卡合阴部4121a不限定于贯穿孔,也可以在上侧卡合爪4121的径向内表面形成凹部的方式构成。上侧卡合爪4121的周向的宽度形成为随着朝向轴向下侧而变窄。
上侧切口槽4122通过在上侧卡合爪4121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4120向轴向上侧切开的方式形成。换言之,上侧切口槽4122是在轴向上凹陷的凹形状。上侧切口槽4122的周向两端敞开。由于形成上侧切口槽4122,上侧卡合爪4121容易在径向上挠曲。此外,上侧切口槽4122具有从上端部向径向内侧凹陷的上侧切口槽凹部4122a(参照图6)。
上侧切口槽凹部4122a具有上侧锥部4122b,上侧锥部4122b在轴向下部的内表面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轴向上侧倾斜(参照图6)。
上侧凹部4125在上侧切口槽4122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4120向轴向上侧凹陷。上侧凹部4125沿周向在两个部位排列配置而与各上侧切口槽4122在径向上相对。
一对上侧卡合爪4121、一对上侧切口槽4122以及一对上侧凹部4125分别配置成夹着中心轴C在径向上相对。
上侧卡合阳部4123形成为从上侧周壁412的径向外表面412a向径向外侧突出。
上侧突出片4124与上侧卡合阳部4123在轴向上相对且从轴向下表面4120向轴向下侧突出。上侧突出片4124具有上侧引导凹部4124b以及上侧突出片凸部4124c。上侧引导凹部4124b从径向外表面4124a向径向内侧凹陷,并且在轴向上延伸,其下端敞开。此外,上侧引导凹部4124b与上侧卡合阳部4123在轴向上相对。上侧突出片凸部4124c从上侧突出片4124的下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参照图6)。
上侧凸部4126在上侧突出片4124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4120向轴向下侧突出。上侧凸部4126沿周向在两个部位排列配置而与一个上侧突出片4124在径向上相对。
一对上侧卡合阳部4123、一对上侧突出片4124以及一对上侧凸部4126分别配置成夹着中心轴C在径向上相对。
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上侧卡合阳部4123在周向上等间隔地交替配置。即,在径向上相对的一对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上侧切口槽412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此外,在轴向上相对的一对上侧卡合阳部4123以及上侧突出片4124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上侧环状肋4128形成为环状,在上侧凹部4125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4120向轴向下侧突出且将中心轴C围住。
<3.下侧外壳的详细结构>
图5是下侧外壳51的立体图,示出了从轴向上侧观察下侧外壳51的状态。下侧外壳51的下侧周壁512分别具有一对下侧卡合爪5121、一对下侧切口槽5122、一对下侧卡合阳部(第一卡合部)5123、一对下侧突出片5124、一对下侧凹部5125、一对下侧凸部5126。此外,下侧周壁512具有下侧环状肋5128。
下侧卡合爪5121从下侧周壁512的轴向上表面5120向轴向上侧延伸,在上端部具有下侧卡合阴部(第四卡合部)5121a。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卡合阴部5121a由沿径向贯穿下侧卡合爪5121的贯穿孔构成。另外,下侧卡合阴部5121a不限定于贯穿孔,也可以在下侧卡合爪5121的径向内表面形成凹部的方式构成。下侧卡合爪5121的周向的宽度形成为随着朝向轴向上侧而变窄。
下侧切口槽5122通过在下侧卡合爪5121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上表面5120向轴向下侧切开的方式形成。换言之,下侧切口槽5122是在轴向上凹陷的凹形状。下侧切口槽5122的周向两端敞开。由于形成下侧切口槽5122,下侧卡合爪5121容易在径向上挠曲。此外,下侧切口槽5122具有从下端部向径向内侧凹陷的下侧切口槽凹部5122a(参照图6)。
下侧切口槽凹部5122a具有下侧锥部5122b,下侧锥部5122b在轴向上部的内表面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轴向下侧倾斜(参照图6)。
下侧凹部5125在下侧切口槽5122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上表面5120向轴向上侧凹陷。下侧凹部5125沿周向在两个部位排列配置而与一个下侧切口槽5122在径向上相对。
一对下侧卡合爪5121、一对下侧切口槽5122以及一对下侧凹部5125分别配置成夹着中心轴C在径向上相对。
下侧卡合阳部5123形成为从下侧周壁512的径向外表面512a向径向外侧突出。
下侧突出片5124与下侧卡合阳部5123在轴向上相对,并从轴向上表面5120向轴向上侧突出。下侧突出片5124具有下侧引导凹部5124b以及下侧突出片凸部5124c。下侧引导凹部5124b从径向外表面5124a向径向内侧凹陷,并且在轴向上延伸,其上端敞开。此外,下侧引导凹部5124b与下侧卡合阳部5123在轴向上相对。下侧突出片凸部5124c从下侧突出片5124的上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参照图6)。
下侧凸部5126在下侧突出片5124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上表面5120向轴向上侧突出。下侧凸部5126沿周向在两个部位排列配置而与各下侧突出片5124在径向上相对。
一对下侧卡合阳部5123、一对下侧突出片5124以及一对下侧凸部5126分别配置成夹着中心轴C在径向上相对。
下侧卡合爪5121以及下侧卡合阳部5123在周向上等间隔地交替配置。即,在径向上相对的一对下侧卡合爪5121以及下侧切口槽512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此外,在轴向上相对的一对下侧卡合阳部5123以及下侧突出片5124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下侧环状肋5128形成为环状,在下侧凹部5125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上表面5120向轴向下侧突出并将中心轴C围住。
<4.上侧外壳与下侧外壳的连结结构>
图6是将外壳2的一部分放大并示出的立体图。在连结上侧外壳41与下侧外壳51时,将上侧卡合爪4121的下端部插入下侧引导凹部5124b的上端部,将下侧卡合爪5121的上端部插入上侧引导凹部4124b的下端部。此时,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下侧卡合爪5121的周向的宽度形成为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变窄。由此,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下侧卡合爪5121分别容易插入下侧引导凹部5124b的上端部以及上侧引导凹部4124b的下端部。因此,外壳2的组装作业性提高。
接着,使上侧外壳41与下侧外壳51进一步靠近。此时,上侧引导凹部4124b和下侧引导凹部5124b分别将上侧卡合爪4121和下侧卡合爪5121引导至下侧卡合阴部5121a和上侧卡合阴部4121a。通过设置上侧引导凹部4124b以及下侧引导凹部5124b,外壳2的组装作业性提高。
然后,上侧卡合阳部4123被插入并卡合至下侧卡合阴部5121a。此外,下侧卡合阳部5123被插入并卡合至上侧卡合阴部4121a。由此,上侧外壳41与下侧外壳51在轴向上固定在一起(参照图1)。
此时,由于形成上侧切口槽4122以及下侧切口槽5122,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下侧卡合爪5121容易在径向上挠曲。由此,能够使上侧卡合爪4121和下侧卡合爪5121容易沿上侧引导凹部4124b和下侧引导凹部5124b移动。因此,能够提高上侧外壳41以及下侧外壳51的刚度,并且能够提高外壳2的组装作业性。此外,能够使上侧卡合爪4121和下侧卡合爪5121向径向内侧施力而将上侧卡合阳部4123与下侧卡合阴部5121a进一步牢固地卡合。此外,能够将下侧卡合阳部5123与上侧卡合阴部4121a进一步牢固地卡合。此外,由于形成上侧切口槽4122以及下侧切口槽5122,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下侧卡合爪5121容易在径向上挠曲,能够降低在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下侧卡合爪5121处集中的应力。
此外,下侧突出片51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侧切口槽4122内。此外,上侧突出片41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下侧切口槽512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突出片5124与上侧切口槽4122嵌合,上侧突出片4124与下侧切口槽5122嵌合。由此,上侧外壳41与下侧外壳51能够在周向上牢固地固定(参照图1)。
此时,下侧突出片凸部5124c与上侧锥部4122b接触。此外,上侧突出片凸部4124c与下侧锥部5122b接触。由此,能够减少下侧突出片凸部5124c以及上侧锥部4122b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少上侧突出片凸部4124c以及下侧锥部5122b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减少接触面的松动。
此外,上侧凸部4126插入下侧凹部5125,上侧凸部412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下侧凹部5125内。下侧凸部5126插入上侧凹部4125,下侧凸部512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侧凹部4125内。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上侧外壳41以及下侧外壳51在周向上的定位,外壳2的组装作业性提高。
此外,下侧环状肋5128与上侧环状肋4128接触,上侧外壳41与下侧外壳51连结。由此,能够减少上侧外壳41以及下侧外壳51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接触面的平整度的精度。因此,能够减少接触面的松动。
此外,在轴向上相对的一对上侧卡合阳部4123以及上侧突出片4124、在径向上相对的一对下侧卡合爪5121以及下侧切口槽5122、在轴向上相对的一对下侧卡合阳部5123以及下侧突出片5124、在径向上相对的一对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上侧切口槽4122分别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多个,上侧外壳41与下侧外壳51在周向以及轴向上稳定地固定。
<5.其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受此限定,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追加各种改变加以实施。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够适当进行任意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送风流路3的上端设置有吸气口31,在下端设置有排气口32,不过,也可以在送风流路3的下端设置吸气口31,在上端设置排气口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将下侧卡合阳部(第一卡合部)5123设为阴型,将上侧卡合阴部(第二卡合部)4121a设为阳型,使两者彼此卡合。此外,也可将上侧卡合阳部(第三卡合部)4123设为阴型,将下侧卡合阴部(第四卡合部)5121a设为阳型,使两者彼此卡合。
此外,也可省略上侧外壳41的上侧卡合阳部4123以及上侧突出片4124,在多个部位设置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上侧切口槽4122,省略下侧外壳51的下侧卡合爪5121以及下侧切口槽5122,在多个部位设置下侧卡合阳部5123以及下侧突出片5124,将上侧外壳41与下侧外壳51连结。
同样地,也可省略上侧外壳41的上侧卡合爪4121以及上侧切口槽4122,在多个部位设置上侧卡合阳部4123以及上侧突出片4124,省略下侧外壳51的下侧卡合阳部5123以及下侧突出片5124,在多个部位设置下侧卡合爪5121以及下侧切口槽5122,将上侧外壳41与下侧外壳51连结。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用于轴流风机。
Claims (10)
1.一种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是通过将上侧外壳与下侧外壳连结而形成的,所述上侧外壳将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围住,并且配置于轴向上部,所述下侧外壳配置于轴向下部;
上侧马达,所述上侧马达收纳于所述上侧外壳,使上侧叶轮绕所述中心轴旋转;以及
下侧马达,所述下侧马达收纳于所述下侧外壳,使下侧叶轮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所述上侧外壳具有筒状的上侧周壁,所述上侧周壁从径向外侧覆盖所述上侧叶轮以及所述上侧马达,
所述下侧外壳具有筒状的下侧周壁,所述下侧周壁从径向外侧覆盖所述下侧叶轮以及所述下侧马达,
所述下侧周壁分别具有多个第一卡合部和多个下侧突出片,所述第一卡合部配置于径向外表面,所述下侧突出片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在轴向上相对且从轴向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
所述上侧周壁分别具有多个上侧卡合爪和多个上侧切口槽,所述上侧卡合爪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下侧延伸,在下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所述上侧切口槽是在所述上侧卡合爪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切开而形成的,
所述下侧突出片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上侧切口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周壁具有下侧凸部,所述下侧凸部在所述下侧突出片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
所述上侧周壁具有上侧凹部,所述上侧凹部在所述上侧切口槽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凹陷,
所述下侧凸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上侧凹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周壁具有环状的下侧环状肋,所述下侧环状肋在所述下侧凸部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并且将所述中心轴围住,
所述上侧周壁具有环状的上侧环状肋,所述上侧环状肋在所述上侧凹部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并且将所述中心轴围住,
所述下侧环状肋与所述上侧环状肋接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切口槽具有上侧切口槽凹部,所述上侧切口槽凹部从上端部向径向内侧凹陷,
所述下侧突出片具有下侧突出片凸部,所述下侧突出片凸部从上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
所述下侧突出片凸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上侧切口槽凹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切口槽凹部具有上侧锥部,所述上侧锥部在所述上侧切口槽凹部的轴向下部的内表面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轴向上侧倾斜,
所述下侧突出片凸部与所述上侧锥部接触。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突出片具有下侧引导凹部,所述下侧引导凹部从径向外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并且在轴向上延伸,所述下侧引导凹部的上端敞开,所述下侧引导凹部将所述上侧卡合爪引导至所述第一卡合部,
所述上侧卡合爪的周向的宽度形成为随着朝向轴向下侧而变窄。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轴向上相对的一对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下侧突出片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多个,
在径向上相对的一对所述上侧卡合爪以及所述上侧切口槽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多个。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周壁分别具有多个第三卡合部和多个上侧突出片,所述第三卡合部配置于径向外表面,所述上侧突出片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在轴向上相对,并且从轴向上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
所述下侧周壁分别具有多个下侧卡合爪和多个下侧切口槽,所述下侧卡合爪从轴向上表面向轴向上侧延伸,并且在上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的第四卡合部,所述下侧切口槽是在所述下侧卡合爪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下侧切开而成的,
所述上侧突出片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下侧切口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轴向上相对的一对所述第三卡合部以及所述上侧突出片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多个,
在径向上相对的一对所述下侧卡合爪以及所述下侧切口槽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多个。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周壁具有上侧凸部,所述上侧凸部在所述上侧突出片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
所述下侧周壁具有下侧凹部,所述下侧凹部在所述下侧切口槽的径向内侧从轴向上表面向轴向下侧凹陷,
所述上侧凸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下侧凹部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31227 | 2020-07-31 | ||
JP2020131227A JP7428099B2 (ja) | 2020-07-31 | 2020-07-31 | 軸流ファ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44530U true CN216044530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004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52859.XU Active CN216044530U (zh) | 2020-07-31 | 2021-07-29 | 轴流风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536275B2 (zh) |
JP (2) | JP7428099B2 (zh) |
CN (1) | CN216044530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28099B2 (ja) * | 2020-07-31 | 2024-02-06 |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03910A (en) * | 1969-03-14 | 1971-09-07 | Amp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means having operating means for connecting multiconductor cable means |
GB1565326A (en) * | 1977-02-24 | 1980-04-16 | Idec Izumi Corp | Mounting device for compact apparatus |
US4634204A (en) * | 1985-12-24 | 1987-01-06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assist device |
US6450829B1 (en) * | 2000-12-15 | 2002-09-17 | Tyco Electronics Canada, Ltd. | Snap-on plug coaxial connector |
TW569663B (en) * | 2003-05-16 | 2004-01-01 |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 Serial-connected heat dissipating fan module |
US8475126B2 (en) * | 2004-05-18 | 2013-07-02 | Nidec Corporation | Housing assembly for use in fan unit and fan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
TWI285707B (en) * | 2005-06-30 | 2007-08-2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Composite fan and frame thereof |
TWI290979B (en) * | 2005-11-22 | 2007-12-11 |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 A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fan wires |
TWM333037U (en) * | 2007-10-26 | 2008-05-2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Series fan and frame set thereof |
TW200936889A (en) * | 2008-02-26 | 2009-09-01 | Nidec Corp | Axial flow fan unit |
TWI390116B (zh) * | 2008-02-26 | 2013-03-21 | Nidec Corp | A shaft fan unit connected in series and a frame of an axial fan unit connected in series |
US8251641B2 (en) * | 2008-03-31 | 2012-08-28 | Adda Corporation | Stack of fan case |
US8177486B2 (en) * | 2008-07-23 | 2012-05-15 | Adda Corp. | Fan frame |
CN101929475A (zh) * | 2009-06-26 | 2010-12-29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风扇组合 |
CN102022386B (zh) * | 2009-09-21 | 2014-10-0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风扇固定装置 |
TWI422746B (zh) * | 2010-11-16 | 2014-01-11 |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 串聯式扇框模組 |
TWI498483B (zh) * | 2010-12-31 | 2015-09-01 |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 串接式風扇 |
US8876461B2 (en) * | 2011-11-18 | 2014-11-04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 Series fan assembling structure |
JP5945912B2 (ja) * | 2012-02-09 | 2016-07-05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ファン |
US8985939B2 (en) * | 2012-05-17 | 2015-03-24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 Serial fan frame assembly structure |
US9057387B2 (en) * | 2012-06-22 | 2015-06-16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 Series fan assembly structure |
TWI542789B (zh) * | 2013-07-17 | 2016-07-21 |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串聯式風扇 |
US9651051B2 (en) * | 2013-09-24 | 2017-05-16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 Series fan structure with multistage frame body |
US9651054B2 (en) * | 2014-02-11 | 2017-05-16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 Series fan frame body structur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US9416794B2 (en) * | 2014-02-18 | 2016-08-16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hina) Co., Ltd. | Method of assembling a serial fan |
JP6728948B2 (ja) * | 2016-05-09 | 2020-07-22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ファンモータ |
CN107781225B (zh) | 2016-08-24 | 2020-11-17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串接式风扇结构 |
US10563659B2 (en) * | 2016-12-06 | 2020-02-18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 Series fan structure |
JP7119635B2 (ja) * | 2018-06-22 | 2022-08-17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 |
JP2020197160A (ja) * | 2019-05-31 | 2020-12-10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JP7428099B2 (ja) * | 2020-07-31 | 2024-02-06 |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 |
-
2020
- 2020-07-31 JP JP2020131227A patent/JP7428099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29 US US17/388,102 patent/US11536275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7-29 CN CN202121752859.XU patent/CN216044530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2-01 US US18/072,762 patent/US11898563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16 JP JP2024004242A patent/JP2024050626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027307A (ja) | 2022-02-10 |
US20230085818A1 (en) | 2023-03-23 |
JP2024050626A (ja) | 2024-04-10 |
US11898563B2 (en) | 2024-02-13 |
JP7428099B2 (ja) | 2024-02-06 |
US20220034325A1 (en) | 2022-02-03 |
US11536275B2 (en) | 2022-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72501B2 (en) | Counter-rotating axial-flow fax | |
JPWO2016194697A1 (ja) |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 |
JP7327045B2 (ja) | 送風機 | |
JP2024050626A (ja) | 軸流ファン | |
CN109391085B (zh) | 马达 | |
EP3760877B1 (en) | Electric blowe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nd hand dryer | |
EP3760878B1 (en) | Electric blowe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nd hand dryer | |
CN111279583A (zh) | 马达、送风机、电动吸尘器以及干手装置 | |
CN112152365B (zh) | 马达 | |
US20190128280A1 (en) | Centrifugal fan | |
EP3761488A1 (en) | Motor, electric blowe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nd hand dryer | |
CN109578300B (zh) | 离心风扇 | |
US11867197B2 (en) | Fan motor | |
CN216649375U (zh) | 马达、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US20230213036A1 (en) | Blower device | |
JP2020088982A (ja) |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 |
US20240060498A1 (en) | Centrifugal blower | |
JP2023095173A (ja) | 送風装置 | |
JP2023095177A (ja) | 送風装置 | |
JP7548027B2 (ja) | モータおよび軸流ファン | |
JP2005073397A (ja) | 電動機および電動送風機 | |
US20240110568A1 (en) | Pump device | |
JP2023095175A (ja) | 送風装置 | |
JP2023142506A (ja) | 遠心ファン | |
KR20230045136A (ko) | 모터 조립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