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1979B -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41979B CN109841979B CN201811391046.5A CN201811391046A CN109841979B CN 109841979 B CN109841979 B CN 109841979B CN 201811391046 A CN201811391046 A CN 201811391046A CN 109841979 B CN109841979 B CN 1098419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coaxial cable
- pieces
- leg
- crimp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向印刷基板的安装设计的自由度高。压接端子(10)具有一组压接筒(1Bc、2Bc)和它们之间的一对脚部(1、1)。压接筒(1Bc、2Bc)能够隔着外部导体(Wb)压接电介质(Di)。各个脚部(1)包含延伸片(11)、脚片(12)以及停止片(13)。当将脚片(12)插入于开设有第一孔(1h)的印刷基板(1p)时,停止片(13)与印刷基板(1p)抵接,从而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与印刷基板(1p)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一安装高度。当将脚片(12)插入于开设有第二孔(2h)和第一槽(1SL)的印刷基板(2p)时,停止片(13)通过,延伸片(11)与印刷基板(2p)抵接,从而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局部导入到槽(1SL)内的第二安装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尤其涉及能够压接于同轴线缆的末端并且能够与印刷基板的一个面直接电连接并且直接机械连接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地,同轴线缆由圆形的中心导体、包覆中心导体的周围的氟系树脂等的电介质、包覆电介质的周围的编织线等的外部导体、以及包覆外部导体的具有绝缘性的护套构成。
通过将同轴线缆的末端直接电连接并且直接机械连接于印刷基板的一个面,能够将高频信号从同轴线缆传送给印刷基板。或者,能够将高频信号从印刷基板传送给同轴线缆。
在将同轴线缆的末端直接连接于印刷基板的情况下,首先,将电介质从其端面剥离使得中心导体从电介质突出规定的长度。接着,将由编织线构成的外部导体向护套的外周面翻转。
这样,在进行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线缆的末端,利用具有开口式压接筒的压接端子对该外部导体进行压接。将压接端子焊接于印刷基板的接地图案,将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焊接于印刷基板的信号图案。由此,同轴线缆的末端能够直接连接于印刷基板的一个面。
为了将上述的压接端子固定于同轴线缆的末端,需要沿着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将同轴线缆压入到压接端子中,使两者在规定的位置对准,然后对同轴线缆用端子的筒进行压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安装于使同轴线缆的末端稳定的位置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在该文献中,在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筒部与罩部之间具有朝向筒部的内侧突出的定位部。由此,压入到筒部中的同轴线缆通过其外部导体的折返部分与定位部抵接而自动地定位。此外,从罩部的左右两侧缘延伸设置有一对脚部,它们插入于印刷基板的安装孔中。在脚部设置有与印刷基板的上表面抵接的阶梯部,从而进行压接端子的定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23213号公报
关于专利文献1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存在以下的担忧:中心导体从编织线等的外部导体延伸出很多,从而在同轴线缆中传送的高频信号劣化。另外,同轴线缆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安装高度被从压接端子的罩部延伸出的具有规定的阶梯部的脚部规定,从而存在同轴线缆的安装设计的自由度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无需担心在同轴线缆中传送的高频信号劣化并且用户侧的同轴线缆的安装设计的自由度高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
作为能够固定于进行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本发明人员考虑到,通过针对与一个以上的压接筒一同配置的能够与印刷基板连接的一对脚部设置与印刷基板的开孔加工对应的多种基板抵接部,从而无需担心高频信号劣化并且能够改变同轴线缆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安装高度,基于此,发明了以下这样的新颖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
(1)一种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呈圆筒状,该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固定于进行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线缆的末端,所述同轴线缆具有配置于中心部的中心导体、包覆该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包覆该电介质的外部导体、以及包覆该外部导体的护套,所述末端处理以使所述中心导体从所述电介质的端面突出规定的长度并且使所述外部导体在所述电介质的外周露出的方式进行,在所述同轴线缆被配置为在轴向上与印刷基板的一个面平行的状态下,将所述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所述印刷基板连接,其中,所述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具有:一个以上的压接筒,其呈U字状打开,能够隔着所述外部导体而压接所述电介质;以及一对脚部,它们能够与所述印刷基板连接,一对所述脚部具有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该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能够与所述印刷基板的开孔加工对应地使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相对于所述印刷基板按照阶梯式的安装高度进行变更。
(2)根据(1)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一个以上的所述压接筒由配置于所述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轴向的两端部的一组压接筒构成,一对所述脚部配置于两个压接筒之间。
(3)根据(1)或(2)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所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包含:一对带状的脚片,它们是通过使一对所述脚部至少具有隔着被所述压接筒固定的所述同轴线缆的所述电介质的部分而平行地对置的部分而得到的,从而以与所述印刷基板垂直的方式与所述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轴向垂直地延伸;以及多种基板抵接部,它们设置于包含该脚片的所述脚部的基端部至前端部之间,与所述印刷基板的开孔加工对应。
(4)根据(3)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在所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中,一对所述脚片隔着一对带状的延伸片而配置,一对所述延伸片从一对所述脚部的基端部朝相反的方向向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外周的外侧延伸,并且一对所述脚片具有一对停止片片,一对所述停止片从一对所述脚片的侧面的部分朝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基板抵接部包含所述停止片和所述延伸片,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一对所述脚片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一孔,在一对所述脚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一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停止片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一安装高度,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一对所述脚片插入并且能够供所述停止片通过的一对第二孔、以及除了所述中心导体之外能够将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从外周方向导入的矩形的槽,在一对所述脚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二孔中的状态下,一对所述延伸片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并且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被导入到所述槽内的第二安装高度。
(5)根据(3)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在所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中,一对所述脚片隔着一对带状的延伸片而配置,一对所述延伸片从一对所述脚部的基端部朝相反的方向向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外周的外侧延伸,并且一对所述脚片具有一对插入片,一对所述插入片在一对所述脚片的前端部设置为具有比该脚片延伸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所述基板抵接部包含所述延伸片和所述插入片的基端部处的所述脚片的侧端部,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插入片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一孔,在一对所述插入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一孔中的状态下,所述脚片的所述侧端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一安装高度,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使一对所述插入片通过并且能够供一对所述脚片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二孔、以及除了所述中心导体之外能够将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从外周方向导入的矩形的槽,在一对所述脚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二孔中的状态下,一对延伸片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并且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导入到所述槽内的第二安装高度。
(6)根据(3)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在所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中,一对所述脚片从一对所述脚部的基端部以沿着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外周的切线的方式对置配置,并且具有:一对第一插入片,它们在一对所述脚片的前端部设置为具有比该脚片延伸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以及一对第二插入片,它们从该第一插入片连续地进一步延伸,设置为具有比该第一插入片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所述基板抵接部包含所述第二插入片的基端部处的所述第一插入片的侧端部和所述第一插入片的基端部处的所述脚片的侧端部,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第二插入片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一孔,在一对所述第二插入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一孔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插入片的所述侧端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相离的第一安装高度,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第一插入片也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二孔,在一对所述第一插入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二孔中的状态下,所述脚片的所述侧端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二安装高度。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具有一个以上的压接筒,该压接筒能够压接使外部导体在电介质的外周露出的同轴线缆的电介质,因此能够使从编织线等的外部导体突出的中心导体较短,从而能够减轻在同轴线缆中传送的高频信号劣化的问题。
另外,能够与印刷基板连接的脚部具有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该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能够与印刷基板的开孔加工对应地使同轴线缆的末端相对于印刷基板按照阶梯式的安装高度进行变更。由此,能够提供同轴线缆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安装高度根据印刷基板的设计变更而改变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图,图1的(A)是示出将压接前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进行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线缆对置配置的立体图,图1的(B)是示出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的(A)和(B)分别是示出将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的过程的立体图,图3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3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图4的(A)~(E)分别是示出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图,图4的(A)是右侧视图,图4的(B)是主视图,图4的(C)是俯视图,图4的(D)是仰视图,图4的(E)是后视图。
图5的(A)和(B)分别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5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5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图6的(A)~(E)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压接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状态,图6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6的(C)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6的(D)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6的(E)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图7的(A)和(B)分别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7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7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图8的(A)~(E)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压接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状态,图8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8的(C)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8的(D)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8的(E)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图9的(A)和(B)分别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9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9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标号说明
1、1,2、2,3、3:一对脚部;1Bc、2Bc:压接筒;1h、1h,3h、3h,5h、5h:一对第一孔;1SL、2SL:槽;1p~6p:印刷基板;2h、2h,4h、4h,6h、6h:一对第二孔;10、20、30:压接端子(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11、11,21、21:一对延伸片;12、12,22、22,31、31:一对脚片;13、13:一对停止片;23、32、33:插入片;Cb:同轴线缆;Di:电介质;Wb:外部导体;Wc:中心导体;Wi: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例如能够提供用户侧的同轴线缆的安装设计的自由度高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通过将同轴线缆以从印刷基板浮起的状态配置而能够应对确保印刷基板的安装区域(包含图案)这样的期望,或者通过将同轴线缆以从印刷基板下沉的状态配置而能够应对降低同轴线缆在印刷基板上的安装高度的期望等。
[第一实施方式]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的(A)和(B)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图,图1的(A)是将压接前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进行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线缆对置配置的立体图,图1的(B)是示出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的(A)和(B)分别是示出将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的过程的立体图,图3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3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图4的(A)~(E)分别是示出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图,图4的(A)是右侧视图,图4的(B)是主视图,图4的(C)是俯视图,图4的(D)是仰视图,图4的(E)是后视图。
图5的(A)和(B)分别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5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5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下,称作压接端子)10能够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同轴线缆Cb具有:圆形的中心导体Wc,其配置于中心部,由单线或者绞线构成;氟系树脂等的电介质Di,其覆盖中心导体Wc的周围;编织线等的外部导体Wb,其覆盖电介质Di的周围;以及具有绝缘性的护套Wi,其包覆并保护外部导体Wb。
参照图1的(A),同轴线缆Cb以使中心导体Wc从电介质Di的端面突出规定的长度、并且外部导体Wb在电介质Di的外周露出的方式被进行了末端处理。
压接端子10具有导电性,由圆筒状的外周的一部分被打开的形状的金属板构成。而且,压接端子10具有一组压接筒1Bc、2Bc以及配置于两个压接筒1Bc、2Bc之间的一对脚部1、1。
换言之,一组压接筒1Bc、2Bc配置于压接端子10的轴向10a的两端部。压接端子10的轴向10a与要固定的同轴线缆Cb的轴向相同。压接筒1Bc和压接筒2Bc呈U字状打开。在压接筒1Bc的两端部形成有筒片Bc1、Bc1。同样地,在压接筒2Bc的两端部形成有筒片Bc2、Bc2。
通过将同轴线缆Cb的末端导入到压接端子10的内部并且利用一对筒片Bc1、Bc1和一对筒片Bc2、Bc2隔着外部导体Wb压接电介质Di,从而将压接端子10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参照图1的(B)或者图2至图4的(A)~(E))。
参照图1的(A),由于一对脚部1、1配置于一组压接筒1Bc、2Bc之间,因此该一对脚部1、1配置于压接端子10的轴向10a的大致中央部。参照图1的(B)或者图2至图4的(A)~(E),一对脚部1、1能够与印刷基板1p或者印刷基板2p电连接。另外,一对脚部1、1具有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该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能够对应于印刷基板1p或者印刷基板2p的开孔加工而使同轴线缆Cb的末端相对于印刷基板1p或者印刷基板2p以阶梯式的安装高度进行变更。
上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包含:一对带状的脚片12、12,它们是通过使一对脚部1、1至少具有隔着被压接筒1Bc、2Bc固定的同轴线缆Cb的电介质Di的部分Dip(参照图1的(B)和图4的(E))而平行地对置的部分而得到的,以与印刷基板1p或者2p垂直的方式与压接端子10的轴向10a垂直地延伸;以及多种基板抵接部,它们设置于包含该脚片12、12的脚部1、1的基端部至前端部之间,与印刷基板1p或者2p的开孔加工形状(1h、2h)对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该基板抵接部包含一对停止片13、13和一对带状的延伸片11、11。
参照图1的(B)或者图2至图4的(A)~(E),一对脚片12、12隔着一对带状的延伸片11、11而配置,该延伸片11、11从压接端子10的圆筒状的外周部分处的一对脚部1、1的基端部朝相反的方向向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外周的外侧延伸。该延伸片11、11以与印刷基板1p或者2p平行的方式与压接端子10的轴向10a垂直地延伸,从而与脚片12、12分别连接。即,一对脚片12、12从延伸片11的末端呈大致直角地弯曲而远离同轴线缆Cb的末端,并且以与印刷基板1p或者2p垂直的方式延伸。此外,一对停止片13、13从一对脚片12、12的侧面的部分(中央附近部分)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一对停止片13、13设置为比设置于其附近的防脱凸部14突出。
参照图1的(B),在印刷基板1p上开设有一对矩形的第一孔1h、1h。当在压接端子10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状态下使压接端子10朝向印刷基板1p移动时,一对脚片12、12能够插入到一对第一孔1h、1h中(参照图2)。
参照图2、图4的(A)、图5的(A)中的任意图,在一对脚片12插入于一对第一孔1h、1h中的状态下,停止片13与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与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一安装高度。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是指,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安装时的底部,是使同轴线缆Cb以在轴向上与印刷基板平行的方式与该印刷基板对置的一侧的部分。例如,图4的(D)示出了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侧。
通过将一对脚片12、12插入于印刷基板1p上开设的第一孔1h、1h中并焊接于印刷基板1p,同轴线缆Cb的外部导体Wb能够与印刷基板1p电连接并且机械连接。另外,通过将同轴线缆Cb的中心导体Wc弯折而焊接于印刷基板1p,从而中心导体Wc能够与印刷基板1p电连接。
另一方面,参照图3的(A),在印刷基板2p上开设有矩形的槽1SL和一对L字状的第二孔2h、2h。第二孔2h、2h具有能够使脚片12、12和停止片13通过的形状。当在压接端子10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状态下使压接端子10朝向印刷基板2p移动时,如图3的(B)所示,能够以停止片13通过了第二孔2h、2h的状态将一对脚片12、12插入到一对第二孔2h、2h中。另外,除了中心导体Wc之外,同轴线缆Cb的末端从其外周方向局部地导入到槽1SL内。
参照图3的(B),在将一对脚片12、12插入于一对第二孔2h、2h中的状态下,一对延伸片11、11与印刷基板2p的一个面抵接,中心导体Wc与印刷基板2p的一个面抵接,并且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导入到槽1SL内的第二安装高度(参照图5的(B))。
通过将一对脚片12、12插入于印刷基板2p上开设的第二孔2h、2h中并焊接于印刷基板2p,同轴线缆Cb的外部导体Wb能够与印刷基板2p电连接并且机械连接。另外,通过将同轴线缆Cb的中心导体Wc焊接于印刷基板2p,中心导体Wc能够与印刷基板2p电连接。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作用)
参照图1至图5的(A)、(B),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压接端子10在一对脚部1、1的两端部具有一组压接筒1Bc、2Bc,该一组压接筒1Bc、2Bc能够压接使外部导体Wb在电介质Di的外周露出的同轴线缆Cb的电介质Di。由此,压接端子10能够使从编织线等的外部导体Wb突出的中心导体Wc比较短,从而能够减轻在同轴线缆Cb中传送的高频信号劣化的问题。
另外,由于压接端子10具有能够与印刷基板连接的一对脚部1、1,一对脚部1、1具有能够与印刷基板的开孔加工对应地使同轴线缆的末端相对于印刷基板以阶梯式的安装高度变更的安装高度变更单元,因此同轴线缆Cb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安装高度能够根据印刷基板的设计变更而改变。
例如,参照图1的(B),当向开设有一对矩形的第一孔1h、1h的印刷基板1p安装压接端子10时,通过一对停止片13、13与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抵接,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与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一安装高度(参照图2或者图5的(A))。
在以上述第一安装高度实现了压接端子10的安装的状态下,具有能够确保印刷基板1p的安装区域(包含图案)这样的优点。
另一方面,参照图3的(A),当向开设有矩形的槽1SL和一对L字状的第二孔2h、2h的印刷基板2p安装压接端子10时,一对延伸片11、11与印刷基板2p的一个面抵接,并且同轴线缆Cb的末端从其外周方向局部地被导入到槽1SL内(参照图3的(B))。而且,中心导体Wc与印刷基板2p的一个面抵接,并且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导入到槽1SL内的第二安装高度(参照图5的(B))。同轴线缆Cb的末端成为在轴向上与印刷基板2p大致平行地局部埋入槽1SL内的状态,中心导体Wc能够在维持同轴线缆Cb的轴向的状态下与印刷基板2p接触。
在以上述第二安装高度实现了压接端子10的安装的状态下,具有能够降低同轴线缆Cb在印刷基板2p上的安装高度这样的优点。
这样,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0能够通过印刷基板的设计变更而实现第一安装高度和第二安装高度中的任意一方,因此同轴线缆的安装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的(A)~(E)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压接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状态,图6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6的(C)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6的(D)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6的(E)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图7的(A)和(B)分别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7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7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另外,被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的结构部件具有与其相同的作用,因此以下有时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下,称作压接端子)20能够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参照图6的(A),压接端子20具有导电性,由圆筒状的外周的一部分被打开的形状的金属板构成,具有一组压接筒1Bc、2Bc以及配置于两个压接筒1Bc、2Bc之间的一对脚部2、2。
通过将同轴线缆Cb的末端导入到压接前的压接端子20的内部并且利用一对筒片Bc1、Bc1和一对筒片Bc2、Bc2隔着外部导体Wb压接电介质Di,从而将压接端子20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参照图6的(A)~(E)或者图7的(A)和(B))。
参照图6的(A),一对脚部2、2配置于压接端子20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参照图6的(B)至图6的(E),一对脚部2、2能够与印刷基板3p或者印刷基板4p电连接。另外,一对脚部2、2具有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该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能够对应于印刷基板3p或者印刷基板4p的开孔加工而使同轴线缆Cb的末端相对于印刷基板3p或者印刷基板4p以阶梯式的安装高度进行变更。
上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包含:一对带状的脚片22、22,它们是通过使一对脚部2、2至少具有隔着被压接筒1Bc、2Bc固定的同轴线缆Cb的电介质Di的部分Dip(与图4的(E)所示Dip相同)而平行地对置的部分而得到,从而以与印刷基板3p或者4p垂直的方式与压接端子20的轴向20a垂直地延伸;以及多种基板抵接部,它们与印刷基板3p或者4p的开孔加工形状(3h、4h)对应,设置于包含该脚片22、22的脚部2、2的基端部至前端部之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该基板抵接部包含一对带状的延伸片21和一对插入片23、23的基端部处的脚片22、22的侧端部22e、22e。
参照图6的(A),一对脚片22、22隔着一对带状的延伸片21、21而配置,该延伸片21、21从压接端子20的圆筒状的外周部分处的一对脚部2、2的基端部朝相反的方向向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外周的外侧延伸。该延伸片21、21以与印刷基板3p或者4p平行的方式与压接端子20的轴向20a垂直地延伸,从而与脚片22、22分别连接。即,一对脚片22、22从延伸片21的末端呈大致直角地弯曲而远离同轴线缆Cb的末端,并且以与印刷基板3p或者4p垂直的方式延伸。一对插入片23、23在脚片22的前端部以比脚片22延伸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延伸。由此,在插入片23、23的基端部具有脚片22、22的侧端部22e、22e。
参照图6的(B),在印刷基板3p上开设有一对矩形的第一孔3h、3h。当在压接端子20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状态下使压接端子20朝向印刷基板3p移动时,仅一对脚片22、22的前端部的插入片23、23能够插入到一对第一孔3h、3h中(参照图6的(C))。即,第一孔3h具有阻止脚片22插入或使脚片22难以插入的形状。
参照图6的(C)或者图7的(A),在一对插入片23、23插入于一对第一孔3h、3h中的状态下,脚片22、22的侧端部22e、22e与印刷基板3p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与印刷基板3p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一安装高度。
通过将一对插入片23、23插入于印刷基板3p上开设的第一孔3h、3h中并焊接于印刷基板3p,同轴线缆Cb的外部导体Wb能够与印刷基板3p电连接并且机械连接。另外,通过将同轴线缆Cb的中心导体Wc弯折而焊接于印刷基板3p,从而中心导体Wc能够与印刷基板3p电连接。
另一方面,参照图6的(D),在印刷基板4p上开设有矩形的槽2SL和一对矩形的第二孔4h、4h。第二孔4h、4h具有能够使插入片23、23和脚片22、22通过的形状。当在压接端子20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状态下使压接端子20朝向印刷基板4p移动时,如图6的(E)所示,能够以插入片23通过了第二孔4h、4h的状态将一对脚片22、22插入到一对第二孔4h、4h中。另外,除了中心导体Wc之外,同轴线缆Cb的末端从其外周方向局部地导入到槽2SL内。
参照图6的(E)或者图7的(B),在将一对脚片22、22插入于一对第二孔4h、4h中的状态下,一对延伸片21、21与印刷基板4p的一个面抵接,中心导体Wc与印刷基板4p的一个面抵接,并且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导入到槽2SL内的第二安装高度。
通过将一对脚片22、22插入于印刷基板4p上开设的第二孔4h、4h中并焊接于印刷基板4p,同轴线缆Cb的外部导体Wb能够与印刷基板4p电连接并且机械连接。另外,通过将同轴线缆Cb的中心导体Wc焊接于印刷基板4p,中心导体Wc能够与印刷基板4p电连接。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作用)
参照图6的(A)~(E)或者图7的(A)和(B),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2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压接端子20在一对脚部2、2的两端部具有一组压接筒1Bc、2Bc,该一组压接筒1Bc、2Bc能够压接使外部导体Wb在电介质Di的外周露出的同轴线缆Cb的电介质Di。由此,压接端子20能够使从编织线等的外部导体Wb突出的中心导体Wc比较短,从而能够减轻在同轴线缆Cb中传送的高频信号劣化的问题。
另外,由于压接端子20具有能够与印刷基板连接的一对脚部2、2,一对脚部2、2具有能够与印刷基板的开孔加工对应地使同轴线缆的末端相对于印刷基板以阶梯式的安装高度进行变更的安装高度变更单元,因此同轴线缆Cb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安装高度能够根据印刷基板的设计变更而改变。
例如,参照图6的(B),当向开设有一对矩形的第一孔3h、3h的印刷基板3p安装压接端子20时,通过一对脚片22、22的侧端部22e、22e与印刷基板3p的一个面抵接,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与印刷基板3p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一安装高度(参照图6的(C)或者图7的(A))。
在以上述第一安装高度实现了压接端子20的安装的状态下,具有能够确保印刷基板3p的安装区域(包含图案)这样的优点。
另一方面,参照图6的(D),当向开设有矩形的槽2SL和一对矩形的第二孔4h、4h的印刷基板4p安装压接端子20时,一对延伸片21、21与印刷基板4p的一个面抵接,并且同轴线缆Cb的末端从其外周方向局部地被导入到槽2SL内(参照图6的(E))。而且,中心导体Wc与印刷基板4p的一个面抵接,并且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导入到槽2SL内的第二安装高度(参照图7的(B))。同轴线缆Cb的末端成为在轴向上与印刷基板4p大致平行地局部埋入槽2SL内的状态,中心导体Wc能够在维持同轴线缆Cb的轴向的状态下与印刷基板4p接触。
在以上述第二安装高度实现了压接端子20的安装的状态下,具有能够降低同轴线缆Cb在印刷基板4p上的安装高度这样的优点。
这样,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20能够通过印刷基板的设计变更而实现第一安装高度和第二安装高度中的任意一方,因此同轴线缆的安装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0相比,其成型的形状简单,因此也具有能够降低成型模具的制作费这样的优点。
[第三实施方式]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的(A)~(E)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压接于同轴线缆的末端的状态,图8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8的(C)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8的(D)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之前的状态,图8的(E)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
图9的(A)和(B)分别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9的(A)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一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图9的(B)示出将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第二安装高度与印刷基板连接后的状态图。
另外,被标注了与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的结构部件具有与其相同的作用,因此以下有时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以下,称作压接端子)30能够通过压接而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参照图8的(A),压接端子30具有导电性,由圆筒状的外周的一部分被打开的形状的金属板构成,具有一组压接筒1Bc、2Bc以及配置于两个压接筒1Bc、2Bc之间的一对脚部3、3。
通过将同轴线缆Cb的末端导入到压接前的压接端子30的内部并且利用一对筒片Bc1、Bc1和一对筒片Bc2、Bc2隔着外部导体Wb压接电介质Di,从而将压接端子30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参照图8的(A)~(E)或者图9的(A)和(B))。
参照图8的(A),一对脚部3、3配置于压接端子30的轴向的大至中央部。参照图8的(B)至(E),一对脚部3、3能够与印刷基板5p或者印刷基板6p电连接。另外,一对脚部3、3具有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该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能够对应于印刷基板5p或者印刷基板6p的开孔加工而使同轴线缆Cb的末端相对于印刷基板5p或者印刷基板6p以阶梯式的安装高度进行变更。
上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包含:一对带状的脚片31、31,它们是通过使一对脚部3、3至少具有隔着被压接筒1Bc、2Bc固定的同轴线缆Cb的电介质Di的部分Dip而平行地对置的部分而得到的,以与印刷基板5p或者6p垂直的方式与压接端子30的轴向30a垂直地延伸;以及多种基板抵接部,它们与印刷基板5p或者6p的开孔加工形状(5h、6h)对应,设置于该脚片31、31的前端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该基板抵接部包含一对第二插入片33、33的基端部处的一对第一插入片32、32的侧端部32e、32e以及一对第一插入片32、32的基端部处的一对脚片31、31的侧端部31e、31e。
参照图8的(A),一对脚片31、31从压接端子30的圆筒状的外周的部分处的一对脚部3、3的基端部以沿着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外周的切线的方式对置配置。换言之,一对脚片31、31以与印刷基板5p或者6p垂直的方式从一对脚部3、3的基端部延伸。而且,一对第一插入片32、32在脚片31的前端部以具有比脚片31延伸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的方式延伸。一对第二插入片33、33从第一插入片32连续地进一步延伸,具有比第一插入片32延伸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由此,具有一对第二插入片33、33的基端部处的一对第一插入片32、32的侧端部32e、32e,并且具有一对第一插入片32、32的基端部处的一对脚片31、31的侧端部31e、31e。
参照图8的(B),在印刷基板5p上开设有一对矩形的第一孔5h、5h。当在压接端子30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状态下使压接端子30朝向印刷基板5p移动时,仅一对脚片31、31的前端部的第二插入片33、33能够插入到一对第一孔5h、5h中(参照图8的(C))。即,第一孔5h具有阻止第一插入片32插入或使第一插入片32很难插入的形状。
参照图8的(C)或者图9的(A),在一对第二插入片33、33插入于一对第一孔5h、5h中的状态下,第一插入片32、32的侧端部32e、32e与印刷基板5p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与印刷基板5p的一个面相离的第一安装高度。
通过将一对第三插入片33、33插入于印刷基板5p上开设的第一孔5h、5h中并焊接于印刷基板5p,同轴线缆Cb的外部导体Wb能够与印刷基板5p电连接并且机械连接。另外,通过将同轴线缆Cb的中心导体Wc弯折而焊接于印刷基板5p,中心导体Wc能够与印刷基板5p电连接。
另一方面,参照图8的(D),在印刷基板6p上开设有一对矩形的第二孔6h、6h。第二孔6h、6h具有能够使第二插入片33、33和第一插入片32、32通过的形状。当在压接端子30固定于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状态下使压接端子30朝向印刷基板6p移动时,如图8的(E)所示,能够在第二插入片33通过了第二孔6h、6h的状态下将一对第一插入片32、32插入于一对第二孔6h、6h中。
参照图8的(E)或者图9的(B),在将一对第一插入片32、32插入于一对第二孔6h、6h中的状态下,脚片31、31的侧端部31e、31e与印刷基板6p的一个面抵接,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与印刷基板6p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二安装高度。
通过将一对第二插入片32、32插入于印刷基板6p上开设的第二孔6h、6h中并焊接于印刷基板6p,同轴线缆Cb的外部导体Wb能够与印刷基板6p电连接并且机械连接。另外,通过将同轴线缆Cb的中心导体Wc弯折而焊接于印刷基板6p,中心导体Wc能够与印刷基板6p电连接。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作用)
参照图8的(A)~(E)或者图9的(A)和(B),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3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压接端子30在一对脚部3、3的两端部具有一组压接筒1Bc、2Bc,该一组压接筒1Bc、2Bc能够压接使外部导体Wb在电介质Di的外周露出的同轴线缆Cb的电介质Di。由此,压接端子30能够使从编织线等的外部导体Wb突出的中心导体Wc比较短,从而能够减轻在同轴线缆Cb中传送的高频信号劣化的问题。
另外,由于压接端子30具有能够与印刷基板连接的一对脚部3、3,一对脚部3、3具有能够与印刷基板的开孔加工对应地使同轴线缆的末端相对于印刷基板以阶梯式的安装高度进行变更的安装高度变更单元,因此同轴线缆Cb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安装高度能够根据印刷基板的设计变更而改变。
例如,参照图8的(B),当向开设有一对矩形的第一孔5h、5h的印刷基板5p安装压接端子30时,通过一对第一插入片32、32的侧端部32e、32e与印刷基板5p的一个面抵接,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与印刷基板5p的一个面相离的第一安装高度(参照图8的(C)或者图9的(A))。
在以上述第一安装高度实现了压接端子30的安装的状态下,具有能够确保印刷基板5p的安装区域(包含图案)这样的优点。
另一方面,参照图8的(D),当向开设有一对矩形的第二孔6h、6h的印刷基板6p安装压接端子30时,通过一对脚片31、31的侧端部31e、31e与印刷基板6p的一个面抵接,能够规定使得同轴线缆Cb的末端的底部与印刷基板6p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二安装高度(参照图8(E)或者图9(B))。
在压接端子30的安装实现了上述第二安装高度的状态下,具有能够降低同轴线缆Cb在印刷基板6p上的安装高度这样的优点。
这样,第三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30能够通过印刷基板的设计变更而实现第一安装高度和第二安装高度中的任意一方,因此同轴线缆的安装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3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20相比,其成型的形状更简单,因此也具有能够降低成型模具的制作费这样的优点。
Claims (6)
1.一种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呈圆筒状,
该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固定于进行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线缆的末端,所述同轴线缆具有配置于中心部的中心导体、包覆该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包覆该电介质的外部导体、以及包覆该外部导体的护套,
所述末端处理以使所述中心导体从所述电介质的端面突出规定的长度并且使所述外部导体在所述电介质的外周露出的方式进行,
在所述同轴线缆被配置为在轴向上与印刷基板的一个面平行的状态下,将所述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与所述印刷基板连接,其中,
所述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具有:
一个以上的压接筒,其呈U字状打开,能够隔着所述外部导体而压接所述电介质;以及
一对脚部,它们能够与所述印刷基板连接,
一对所述脚部具有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该安装高度变更单元能够与所述印刷基板的开孔加工对应地使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相对于所述印刷基板的安装高度改变,以使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相对于根据设计而具有第一开孔加工形状或第二开孔加工形状的所述印刷基板具有第一安装高度或第二安装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
一个以上的所述压接筒由配置于所述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轴向的两端部的一组压接筒构成,
一对所述脚部配置于所述一组压接筒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
所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包含:一对带状的脚片,它们是通过使一对所述脚部至少具有隔着被所述压接筒固定的所述同轴线缆的所述电介质的部分而平行地对置的部分而得到的,从而以与所述印刷基板垂直的方式与所述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的轴向垂直地延伸;以及多种基板抵接部,它们设置于包含该脚片的所述脚部的基端部至前端部之间,与所述印刷基板的开孔加工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
在所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中,
一对所述脚片隔着一对带状的延伸片而配置,一对所述延伸片从一对所述脚部的基端部朝相反的方向向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外周的外侧延伸,并且一对所述脚片具有一对停止片,一对所述停止片从一对所述脚片的侧面的部分朝相反的方向延伸,
所述基板抵接部包含所述停止片和所述延伸片,
作为所述第一开孔加工形状,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一对所述脚片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一孔,在一对所述脚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一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停止片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一安装高度,
作为所述第二开孔加工形状,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一对所述脚片插入并且能够供所述停止片通过的一对第二孔、以及除了所述中心导体之外能够将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从外周方向导入的矩形的槽,在一对所述脚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二孔中的状态下,一对所述延伸片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并且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被导入到所述槽内的第二安装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
在所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中,
一对所述脚片隔着一对带状的延伸片而配置,一对所述延伸片从一对所述脚部的基端部朝相反的方向向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外周的外侧延伸,并且一对所述脚片具有一对插入片,一对所述插入片在一对所述脚片的前端部设置为具有比该脚片延伸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
所述基板抵接部包含:所述延伸片;以及所述插入片的基端部处的所述脚片的侧端部,
作为所述第一开孔加工形状,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插入片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一孔,在一对所述插入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一孔中的状态下,所述脚片的所述侧端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一安装高度,
作为所述第二开孔加工形状,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使一对所述插入片通过并且能够供一对所述脚片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二孔、以及除了所述中心导体之外能够将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从外周方向导入的矩形的槽,在一对所述脚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二孔中的状态下,一对延伸片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并且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导入到所述槽内的第二安装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其中,
在所述安装高度变更单元中,
一对所述脚片从一对所述脚部的基端部以沿着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外周的切线的方式对置配置,并且在一对所述脚片的前端部具有:一对第一插入片,它们设置为具有比该脚片延伸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以及一对第二插入片,它们从该第一插入片连续地进一步延伸,设置为具有比该第一插入片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
所述基板抵接部包含所述第二插入片的基端部处的所述第一插入片的侧端部和所述第一插入片的基端部处的所述脚片的侧端部,
作为所述第一开孔加工形状,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第二插入片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一孔,在一对所述第二插入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一孔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插入片的所述侧端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相离的第一安装高度,
作为所述第二开孔加工形状,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有能够供所述第一插入片也插入的一对矩形的第二孔,在一对所述第一插入片插入于一对所述第二孔中的状态下,所述脚片的所述侧端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从而规定了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末端的底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第二安装高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25794 | 2017-11-24 | ||
JP2017225794A JP6946157B2 (ja) | 2017-11-24 | 2017-11-24 | 同軸ケーブル用圧着端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41979A CN109841979A (zh) | 2019-06-04 |
CN109841979B true CN109841979B (zh) | 2020-08-04 |
Family
ID=6688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91046.5A Active CN109841979B (zh) | 2017-11-24 | 2018-11-21 |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46157B2 (zh) |
CN (1) | CN1098419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788958A1 (en) | 2019-09-09 | 2021-03-10 | Heraeus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 Electrical contact betwee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polymer coated wires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substrates using wire bonding |
CN117939800B (zh) * | 2024-03-07 | 2024-08-20 | 深圳市特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同轴线与pcb固定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8961A (en) * | 1983-10-03 | 1986-07-08 | Amp Incorporated | Coaxial jack connector |
US6817899B1 (en) * | 2003-04-09 | 2004-11-16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Angled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
CN102598415A (zh) * | 2009-10-28 | 2012-07-1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 |
CN102668269A (zh) * | 2009-11-06 | 2012-09-1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基板用同轴连接器、一对连锁端子和制造基板用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3296494A (zh) * | 2012-02-29 | 2013-09-1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同轴连接器 |
CN104303377A (zh) * | 2012-04-05 | 2015-01-21 | 胡贝尔舒纳公司 | 印刷电路板同轴连接器 |
CN104882682A (zh) * | 2015-05-06 | 2015-09-02 | 上海康威特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Pcb与线缆连接锁焊端子及连接方法 |
-
2017
- 2017-11-24 JP JP2017225794A patent/JP6946157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1-21 CN CN201811391046.5A patent/CN1098419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8961A (en) * | 1983-10-03 | 1986-07-08 | Amp Incorporated | Coaxial jack connector |
US6817899B1 (en) * | 2003-04-09 | 2004-11-16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Angled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
CN102598415A (zh) * | 2009-10-28 | 2012-07-1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 |
CN102668269A (zh) * | 2009-11-06 | 2012-09-1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基板用同轴连接器、一对连锁端子和制造基板用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3296494A (zh) * | 2012-02-29 | 2013-09-1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同轴连接器 |
CN104303377A (zh) * | 2012-04-05 | 2015-01-21 | 胡贝尔舒纳公司 | 印刷电路板同轴连接器 |
CN104882682A (zh) * | 2015-05-06 | 2015-09-02 | 上海康威特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Pcb与线缆连接锁焊端子及连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96506A (ja) | 2019-06-20 |
CN109841979A (zh) | 2019-06-04 |
JP6946157B2 (ja) | 2021-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47885B2 (ja) |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で構成される同軸コネクタ | |
US7833054B2 (en) | Connector | |
KR100968327B1 (ko) | 다극동축커넥터 | |
US20130115810A1 (en) | Coaxial connector plug | |
US20090269972A1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conductive wires neatly arranged therein | |
US20040203286A1 (en) | Coaxial cable shielding terminal | |
KR20120049219A (ko) | 동축 커넥터 및 그 조립방법 | |
EP2843767B1 (en) | Coaxial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terminal thereof | |
US11404828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0620316A (zh) | 屏蔽连接器和具有端子的屏蔽电缆 | |
KR20150018372A (ko) | 동축형 전기 커넥터 | |
CN109841979B (zh) | 同轴线缆用压接端子 | |
CN107809021A (zh) | 电连接器 | |
US6572407B1 (en) | Low profile cable end connector | |
US686355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
JP2014127398A (ja) |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JP2017004703A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JP2005317298A (ja) | 同軸ケーブル用端子と、この同軸ケーブル用端子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 |
JP7048091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JP5798840B2 (ja) | 接続端子 | |
JP2005174553A (ja) | 同軸ケーブルの圧接構造 | |
JP5473758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8075272B (zh) | 压接连接型触头和同轴连接器 | |
JP2001015187A (ja) |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 |
US7008273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