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23136A - 汽车空调及安装有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空调及安装有其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23136A
CN109823136A CN201811646401.9A CN201811646401A CN109823136A CN 109823136 A CN109823136 A CN 109823136A CN 201811646401 A CN201811646401 A CN 201811646401A CN 109823136 A CN109823136 A CN 109823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nergy storage
storage board
energy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64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23136B (zh
Inventor
陈俊
蔡俊卿
沈越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64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23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23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3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23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3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及安装有其的汽车,该汽车空调包括有出风通道的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箱体内的蒸发器和暖风芯体,出风通道的入口分别与蒸发器的出风侧和暖风芯体的出风侧连通,出风通道内设置有蓄能装置,蓄能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幅面上具有导风孔的蓄能板,驱动组件与蓄能板传动连接,在蒸发器或暖风芯体启动时,驱动组件将蓄能板转动为使得幅面与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一致,在蒸发器或暖风芯体关闭时,驱动组件将蓄能板转动为使得幅面与出风方向垂直。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在发动机启动时,能够有效将热能或冷能进行收集存储,在发动机停止时,将存储的热冷或冷能进行释放,从而有效保证了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汽车空调及安装有其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法规对整车油耗和排放要求的提高,发动机起停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传统能源的车辆上,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整车油耗及车辆的废气排放,进而有效保护环境。
现有技术中,当车辆等待红灯等情况时,整车控制器会关闭发动机及其附属的耗油设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是,由于发动机及其附属耗油设备停止工作,诸如空调、采暖等设备也停止了工作,尤其是用户对于空调、采暖等设备具有持续使用需求时,由于发动机的起停导致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从而导致用户的用车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包括具有出风通道的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蒸发器和暖风芯体,所述出风通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侧和所述暖风芯体的出风侧连通,所述出风通道内设置有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幅面上具有导风孔的蓄能板,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蓄能板传动连接,在所述蒸发器或所述暖风芯体启动时,所述驱动组件将所述蓄能板转动为使得所述幅面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一致,在所述蒸发器或所述暖风芯体关闭时,所述驱动组件将所述蓄能板转动为使得所述幅面与所述出风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蓄能板的内部为型腔结构,所述蓄能板的边缘设置有加注口,所述加注口与所述型腔结构连通,以便蓄能介质经所述加注口加注至所述型腔结构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导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导风孔均布在所述幅面上。
可选地,各所述导风孔均为矩形孔,任一所述导风孔内设置有多个翅片,各所述翅片沿任一所述导风孔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齿形传动件和连接件,所述齿轮套装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连接件套装在所述加注口的外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齿形传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齿形传动件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加注口能够卡接在所述安装孔内,以将所述蓄能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可选地,所连接件的另一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齿形传动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能够卡接在所述连接孔内,以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齿形传动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齿形传动件还包括有齿形部,所述齿形部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固接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侧壁上,所述蓄能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加注口分置在所述蓄能板的两侧,并且所述转轴与所述加注口同轴设置,所述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安装有汽车空调,该汽车空调为如上所述的汽车空调。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空调,包括具有出风通道的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箱体内的蒸发器和暖风芯体,出风通道的入口分别与蒸发器的出风侧和暖风芯体的出风侧连通,出风通道内设置有蓄能装置,蓄能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幅面上具有导风孔的蓄能板,驱动组件与蓄能板传动连接,在蒸发器或暖风芯体启动时,驱动组件将蓄能板转动为使得幅面与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一致,在蒸发器或暖风芯体关闭时,驱动组件将蓄能板转动为使得幅面与出风方向垂直。具体地,上述蓄能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出风通道内,并且蓄能板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能够转动,当汽车处于起动状态时,蒸发器或暖风芯体处于工作状态,此时驱动组件驱动蓄能板转动,使得蓄能板的幅面与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一致,暖风或冷风经过蓄能板时,暖风或冷风与蓄能板发生热交换,使得蓄能板将热能或冷能存储,当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时,驱动组件驱动蓄能板转动,使得蓄能板的幅面与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垂直,此时汽车空调的风机自出风通道的进口处向出风通道内吹入空气,被吹入的空气经过蓄能板的导气孔进入到汽车的驾驶室内,当空气经过导气孔时,蓄能板内的热能或冷能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通过的空气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实现为驾驶室制热或制冷。
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在发动机启动时,能够有效将热能或冷能进行收集存储,在发动机停止时,将存储的热冷或冷能进行释放,从而有效保证了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空调的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
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汽车空调中驱动组件和蓄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驱动组件和蓄能板的结构分解图(电机未示出)。
附图标记
1为箱体,11为出风通道;
2为驱动组件,21为电机,22为齿形传动件,221为齿形部,222为连接部,2221为插接端,23为转动座,24为齿轮,25为连接件,251为连接孔;
3为蓄能板,31为导风孔,32为翅片,33为加注口,34为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包括具有出风通道11的箱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箱体1内的蒸发器(图中未示出)和暖风芯体(图中未示出),出风通道11的入口分别与蒸发器的出风侧和暖风芯体的出风侧连通,出风通道11内设置有蓄能装置,蓄能装置包括驱动组件2以及幅面上具有导风孔31的蓄能板3,驱动组件2与蓄能板3传动连接,在蒸发器或暖风芯体启动时,驱动组件2使得蓄能板3转动,以将幅面与出风通道11的出风方向一致,在蒸发器或暖风芯体关闭时,驱动组件2使得蓄能板3转动,以将幅面与出风方向垂直。具体地,上述蓄能板3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出风通道11内,并且蓄能板3在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能够转动,当汽车处于起动状态时,蒸发器或暖风芯体处于工作状态,此时驱动组件2驱动蓄能板3转动,使得蓄能板3的幅面与出风通道11的出风方向一致,暖风或冷风经过蓄能板3时,暖风或冷风与蓄能板3发生热交换,使得蓄能板3将热能或冷能存储,当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时,驱动组件2驱动蓄能板3转动,使得蓄能板3的幅面与出风通道11的出风方向垂直,此时汽车空调的风机(图中未示出)自出风通道11的进口处向出风通道11内吹入空气,被吹入的空气经过蓄能板3的导气孔进入到汽车的驾驶室内,当空气经过导气孔时,蓄能板3内的热能或冷能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通过的空气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实现为驾驶室制热或制冷。
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在发动机启动时,能够有效将热能或冷能进行收集存储,在发动机停止时,将存储的热冷或冷能进行释放,从而有效保证了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蓄能板3处于蓄能状态时,即发动机处于起动状态,蒸发器或暖风芯体处于工作状态,此时蓄能板3的幅面与出风通道11的出风方向一致,此时,蓄能板3一方面通过热交换实现能量的存储,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出风通道11内的热风或冷风进行导向的作用,从而避免蓄能板3对热风或冷风的阻挡,保证热风或冷风的有效供给。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蓄能板3的形状与出风通道1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并且蓄能板3的尺寸略小于出风通道11的截面尺寸,该种结构能够有效增大蓄能板3的面积,从而增大蓄能板3的能量存储量,当蓄能板3进行能量释放时,能够有效增加能量释放的时间,从而有效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在蓄能板3进行能量释放时,空调的风机与汽车的蓄电池进行电连接,风机处于持续工作的状态,从而保证蓄能板3的能量能过有效进入到驾驶室内,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当汽车启动用户需要制冷时,蒸发器工作,蒸发器的出风侧的冷风经过出风通道11进入到驾驶室内,在冷风经过蓄能板3时,蓄能板3进行冷能的存储,当汽车启动用户需要制热时,暖风芯体启动,暖风芯体的出风侧将热风吹入出风通道11,从而进入驾驶室内,当热风经过蓄能板3时,蓄能板3进行热能的存储。
进一步理解的是,请参考图4,蓄能板3的内部为型腔结构,蓄能板3的边缘设置有加注口33,加注口33与型腔结构连通,以便蓄能介质经加注口33加注至型腔结构的内部。由于蓄能板3为型腔结构,蓄能介质经过加注口33被注入到型腔结构内,蓄能介质充满型腔结构的内部,当冷风或热风与蓄能板3的表面接触时,冷能或热能通过热交换将冷能或热能传递到蓄能介质内,蓄能介质将冷能或热能进行存储,当蓄能板3需要进行能量释放时,空气经过导风孔31时,蓄能介质通过蓄能板3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经过的空气被制冷或加热,进而实现能量的释放。该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能量的快速存储和释放,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蓄能介质可以为蓄冷介质也可以为蓄热介质,根据具体的车型及使用工况进行加注。同时,加注口33为单向阀结构,即能够通过外部将蓄能介质加注到型腔结构的内部,型腔结构内部的蓄能介质无法通过加注口33溢出,从而避免蓄能介质外溢,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4,导风孔31的数量为多个,各导风孔31均布在幅面上。通过在蓄能板3上设置多个导风孔31,能够有效增大蓄能板3的外表面积,从而能够提高热能或冷能的存储速率,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蓄能板3能量释放的速率,进而有效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导风孔31等间隔设置在蓄能板3的幅面上,同时各导风孔31不与型腔结构的内部贯通,通过该结构一方面能够增大蓄能板3的外表面积,提高蓄能板3的换热速率,另一方面在进行能量释放时能够提高空气与蓄能板3热交换的均匀性,保证能量释放后空气冷热均匀,使得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得到保证。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4,各导风孔31均为矩形孔,任一导风孔31内设置有多个翅片32,各翅片32沿任一导风孔3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在每一个导风孔31内等间隔设置多个翅片32,通过设置翅片32能够进一步提高蓄能板3的外表面积,从而使得蓄能板3的热交换速度到的有效提高,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的舒适性及使用的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导风孔31沿蓄能板3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各导风孔31的长度方向与蓄能板3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增大导风孔31的尺寸,从而提高蓄能板3的外表面积,同时,该结构能够有效增加翅片32的数量,使得蓄能板3的外表面积进一步增大,从而有效提高蓄能板3的热交换速率。另外,上述各翅片32均为铜片,通过使用铜片作为翅片32能够使得蓄能介质迅速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蓄能板3的热交换速率。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21、齿轮24、齿形传动件22和连接件25,齿轮24套装在电机21的转轴34上,连接件25套装在加注口33的外侧,连接件25与齿形传动件22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齿形传动件22与齿轮24啮合连接。当进行驱动蓄能板3转动时,电机21启动,从而带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通过传动连接将动力传递到齿形传动件22上,由于齿形传动件22、连接件25和加注口33依次连接,齿形转动件转动,从而带动蓄能板3绕加注口33的轴线转动,该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控制蓄能板3的转动,从而满足蓄能板3的储能及能量释放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电机21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汽车的蓄电池进行电连接,通过整车控制器实现对伺服电机的通电或断电操作,通过使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蓄能板3转动的动力源,能够实现蓄能板3转动角度的精确控制,从而有效保证蓄能过程不影响车辆的正常制冷或制暖的效果,同时有效保证能量释放时蓄能板3将存储的能量快速释放,保证释放的效果。另外,上述连接件25为隔热件,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避免蓄能板3的能量通过连接件25进行热传导,从而保证蓄能的效果,进而保证为驾驶室内制冷或制热的能力,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4,连接件25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加注口33能够卡接在安装孔内,以将蓄能板3与连接件25连接。当连接件25与蓄能板3连接时,直接将安装孔套装在加注口33的外侧,两者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固定,该种方式结构简单,固定强度高,避免长时间使用出现连接处松动或脱落等现象,从而保证蓄能板3角度旋转的精度,进而提高蓄能板3储能或释放能量的效果,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加注口33的外表面为多边形结构,安装孔的形状与加注口33的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当安装孔套装在加注口33的外侧时,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对加注口33周向的限位,由于蓄能板3的转动轴线与加注口33的轴线重合,从而实现对蓄能板3周向的限位,避免蓄能板3转动造成的连接处松动等现象,保证使用寿命,降低维护的成本。
具体理解的是,请继续参考图4,所连接件25的另一端开设有连接孔251,齿形传动件22包括连接部222,连接部222上形成有插接端2221,插接端2221能够卡接在连接孔251内,以将连接件25与齿形传动件22连接。在连接件25与插接端2221连接时,将插接端2221直接插入连接孔251内,两者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固定,该种方式结构简单,固定强度高,避免长时间使用出现连接处松动或脱落等现象,从而保证蓄能板3角度旋转的精度,进而提高蓄能板3储能或释放能量的效果,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连接端的外表面为多边形结构,连接孔251的形状与连接端的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当连接孔251套装在连接端的外侧时,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对连接件25周向的限位,由于蓄能板3的转动轴线、加注口33和连接件25三者的轴线重合,从而实现对蓄能板3周向的限位,避免蓄能板3转动造成的连接处松动等现象,保证使用寿命,降低维护的成本。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齿形传动件22还包括有齿形部221,齿形部221与齿轮24啮合连接。当需要对蓄能板3进行转动时,电机21启动,齿轮24在电机21的带动下转动,齿形部221与齿轮24啮合传动,从而使得齿形部221转动,连接部222随齿形部221共同转动,并且连接部222将带动连接件25以及蓄能板3转动,从而实现对蓄能板3转动的控制。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传动的准确性,实现蓄能板3的转动角度的精确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齿形部221为扇形结构,与齿轮24啮合传动的齿开设在扇形结构在弧形外表面,当齿轮24啮合在扇形结构的一端时,蓄能板3处于一种姿态(如蓄能时的姿态),当齿轮24啮合在扇形结构的另一端时,蓄能板3处于另一种姿态(如能量释放时的姿态),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蓄能板3转换角度的精确控制,保证能量储存及释放的效果,同时,能够降低齿形传动件22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驱动组件2还包括转动座23,转动座23固接于出风通道11的侧壁上,蓄能板3上设置有转轴34,转轴34与加注口33分置在蓄能板3的两侧,并且转轴34与加注口33同轴设置,转轴34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转动座23上。通过设置转动座23与转轴34能够提高蓄能板3的固定强度,使得蓄能板3的稳定性得到增强,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的蓄能板3偏置,从而影响蓄能及能量释放的效果。
另外,上述转动座23为隔热件,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避免蓄能板3的能量通过转动座23进行热传导,从而保证蓄能的效果,进而保证为驾驶室内制冷或制热的能力,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上安装有汽车空调,该汽车空调为如上所述的汽车空调,该汽车的其它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比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空调,包括具有出风通道的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蒸发器和暖风芯体,所述出风通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侧和所述暖风芯体的出风侧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内设置有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幅面上具有导风孔的蓄能板,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蓄能板传动连接,在所述蒸发器或所述暖风芯体启动时,所述驱动组件将所述蓄能板转动为使得所述幅面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一致,在所述蒸发器或所述暖风芯体关闭时,所述驱动组件将所述蓄能板转动为使得所述幅面与所述出风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板的内部为型腔结构,所述蓄能板的边缘设置有加注口,所述加注口与所述型腔结构连通,以便蓄能介质经所述加注口加注至所述型腔结构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导风孔均布在所述幅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风孔均为矩形孔,任一所述导风孔内设置有多个翅片,各所述翅片沿任一所述导风孔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齿形传动件和连接件,所述齿轮套装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连接件套装在所述加注口的外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齿形传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齿形传动件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加注口能够卡接在所述安装孔内,以将所述蓄能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连接件的另一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齿形传动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能够卡接在所述连接孔内,以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齿形传动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传动件还包括有齿形部,所述齿形部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固接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侧壁上,所述蓄能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加注口分置在所述蓄能板的两侧,并且所述转轴与所述加注口同轴设置,所述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上安装有汽车空调,所述汽车空调为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汽车空调。
CN201811646401.9A 2018-12-29 2018-12-29 汽车空调及安装有其的汽车 Active CN109823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6401.9A CN109823136B (zh) 2018-12-29 2018-12-29 汽车空调及安装有其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6401.9A CN109823136B (zh) 2018-12-29 2018-12-29 汽车空调及安装有其的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3136A true CN109823136A (zh) 2019-05-31
CN109823136B CN109823136B (zh) 2020-10-30

Family

ID=66860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6401.9A Active CN109823136B (zh) 2018-12-29 2018-12-29 汽车空调及安装有其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2313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9824A (zh) * 2003-08-08 2005-02-16 步世荣 各种机动车辆的空调装置
CN1695976A (zh) * 2004-05-14 2005-11-16 通用汽车公司 用于混合车辆的协调的再生和发动机减速制动
JP2009154805A (ja) * 2007-12-27 2009-07-16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1493296A (zh) * 2009-02-27 2009-07-29 赵耀华 一种具有层列微槽微热管群的新型平板热管
CN101907378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CN103968595A (zh) * 2014-05-15 2014-08-06 上海理工大学 吸收式汽车空调
US20150027145A1 (en) * 2013-07-24 2015-01-29 Honda Motor Co., Ltd. Cooling storage evaporator system for vehicle climate control
CN107471952A (zh) * 2016-11-04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储能空调、储能空调控制方法和汽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9824A (zh) * 2003-08-08 2005-02-16 步世荣 各种机动车辆的空调装置
CN1695976A (zh) * 2004-05-14 2005-11-16 通用汽车公司 用于混合车辆的协调的再生和发动机减速制动
JP2009154805A (ja) * 2007-12-27 2009-07-16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1493296A (zh) * 2009-02-27 2009-07-29 赵耀华 一种具有层列微槽微热管群的新型平板热管
CN101907378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US20150027145A1 (en) * 2013-07-24 2015-01-29 Honda Motor Co., Ltd. Cooling storage evaporator system for vehicle climate control
CN103968595A (zh) * 2014-05-15 2014-08-06 上海理工大学 吸收式汽车空调
CN107471952A (zh) * 2016-11-04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储能空调、储能空调控制方法和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3136B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2425B2 (en)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module for vehicle
KR102217070B1 (ko) 그릴 셔터 액추에이터
WO2019062553A1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汽车
KR101416416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난방 시스템
KR20150023384A (ko) 조절 디바이스, 공기 입구 및 자동차
CN108944392A (zh) 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混动汽车
CN109823136A (zh) 汽车空调及安装有其的汽车
CN215819221U (zh) 一种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的电永磁调控器
CN202048638U (zh) 车载半导体空调装置
WO2016202195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CN104764091A (zh) 空气调节箱、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
CN207631251U (zh) 一种轨道车辆加热系统
EP3307574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CN213920661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冷却系统
CN212519722U (zh) 一种智慧教室高清电教中控系统
CN203500069U (zh) 送风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
WO2016202198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CN211808939U (zh) 一种纯电动车驾驶室加热结构
CN208226297U (zh) 一种激光模组散热装置
CN209724728U (zh) 一种汽车空调鼓风机
CN207311042U (zh) 一种空调主机分配箱结构
CN108944504B (zh) 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KR20170048764A (ko) 냉각수 순환 펌프
CN110884324A (zh) 一种纯电动车驾驶室的加热控制方法
CN204136945U (zh) 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