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6945U - 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6945U
CN204136945U CN201420490097.4U CN201420490097U CN204136945U CN 204136945 U CN204136945 U CN 204136945U CN 201420490097 U CN201420490097 U CN 201420490097U CN 204136945 U CN204136945 U CN 204136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t
looped
duct plate
plate
innermos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900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岩
王中玉
王海东
孙玉
杨丽
常鑫
胡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900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6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6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6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包括设于仪表板处的与空调风道相连通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多层嵌套于一起的环状风道板,各环状风道板的风道截面沿其风道向出风方向渐小,在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处设有加热装置,在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与仪表板间连接设有对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施加驱动力,以使该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沿其风道方向上下运动的伸缩驱动机构,在各相邻环状风道板之间设有使相邻环状风道板进行活动连接,并对相邻环状风道板间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支撑的连接机构。本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可在汽车起动时就具有较高的除霜风温,且可对挡风玻璃上的除霜区域进行调整,能达到很好的除霜效果。

Description

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除霜风道,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更好除霜效果的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背景技术
在冬季因室外气温较低往往会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结一层霜,为使得汽车能够尽快的可以使用,现有的汽车一般均在前挡风玻璃处设置有与汽车空调风道相通的除霜风道。传统的除霜风道由固定的风道口和固定出口格栅组成,且与除霜风道相通的空调系统也为采用发动机的冷却液作为热源。发动机启动后,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并流经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通过与暖风芯体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实现空调系统的制热功能。由于发动机冷态启动时,冷却液的温度是逐渐提高的,到达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冷却液温度一般需要二十分钟左右,因而在这段时间内空调系统的暖风风温较低,并不能做到很好的除霜效果。特别是在刚起动后的时刻,几乎会看不到什么除霜作用。而同时由于风道口为固定结构,从风道口吹出的暖风也只能吹到前挡风玻璃的B区,B区的霜层融化后才能逐渐的扩展到A区和A’区。但由于B区为前挡风玻璃上的非正视野区,因而也只能等到A区及A’区的霜层融化后汽车才能正常行驶,这无疑也大大影响了汽车的除霜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其可在汽车启动时就具有较高的除霜风温,且可对挡风玻璃上的除霜区域进行调整,能达到很好的除霜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包括设于仪表板处的与空调风道相连通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多层嵌套于一起的环状风道板,各环状风道板的风道截面沿其风道向出风方向渐小,在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处设有加热装置,在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与仪表板间连接设有对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施加驱动力,以使该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沿其风道方向上下运动的伸缩驱动机构,在各相邻环状风道板之间设有使相邻环状风道板进行活动连接,并对相邻环状风道板间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支撑的连接机构。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风道组件设置为由导向支撑机构活动支撑的多层环状风道板嵌套结构,各环状风道板的风道截面沿其风道出风方向渐小,并且在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上设置有伸缩驱动机构,在各相邻环状风道板之间设置的导向支撑机构也可为相邻环状风道板间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从而在进行挡风玻璃除霜时,可经由伸缩驱动机构带动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沿其风道方向向上运动,也即向风道出风方向运动,在相邻环状风道板间的导向支撑机构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的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可渐次的带动其它环状风道板也向上运动,直到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处为止,由于各环状风道板的风道截面沿其风道出风方向渐小,这样向上运动后的各环状风道板就使得风道组件整体长度变长且剩下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处的一个主要出风口,此时的风道组件的出风口正对于挡风玻璃上的正视野区A区和A’区,便可集中性的对该区域进行除霜。
随着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向上运动程度的不同,风道组件的整体长度,其上的出风口情况,及风道组件的出风口所对应的挡风玻璃上的区域也会不同,从而达到了除霜区域调整的目的。而且由于在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处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在发动机冷起动冷却液温度较低时,可先经由加热装置对风道出风进行升温,解决了冷却液温度低造成的风道出风风温低的问题,其与风道组件的调整相结合即可达到很好的除霜效果。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风道组件的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铰接于仪表板上,在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与仪表板间连接设有对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施加转动力,以使所述风道组件绕其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与仪表板间的铰接轴轴线进行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设置转动驱动机构可使风道组件进行摆动,从而使风道组件具有了扫风功能,可进一步提升风道组件的除霜效果。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伸缩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上的铰接座,设于仪表板上的驱动机构,以及连接设于所述铰接座和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之间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下使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沿其风道方向上下运动的连杆机构。设置连杆机构结构简单,便于在仪表板区域的布置。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一端固连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上的第一连杆,以及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铰接座之间的第二连杆。经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的上下运动,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组装及维护。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伸缩驱动机构为连接设于仪表板和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两端处的两个。使伸缩驱动机构设置为位于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两端的两个可使环状风道板的运动更加平稳顺利。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设于仪表板上的转动电机,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电机的驱动端和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之间的,以在转动电机的转动力下、使所述风道组件绕其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与仪表板间的铰接轴轴线进行转动的传动件。经由转动电机及传动件驱使风道组件转动结构上较为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设于相邻环状风道板中的内侧环状风道板外端面上的滑块,以及相对于所述滑块设置在相邻环状风道板中的外侧环状风道板内端面上的凸块,在所述凸块上沿风道组件的风道方向设有与所述滑块活动嵌装配合的导向滑槽。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网。电加热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也适于汽车上的使用。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可在汽车启动时就具有较高的除霜风温,且可对挡风玻璃上的除霜区域进行调整,能达到很好的除霜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道组件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B向的剖视图;
图5为环状风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5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环状风道板;2、第二环状风道板;3、第三环状风道板;4、电加热网;5、仪表板;6、铰接座;7、电机;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滑块;11、第一凸块;12、第一导向滑槽;13、第二滑块;14、第二导向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如图1至图4中所示,其包括设于仪表板5处的与图中未示出的空调风道相连通的风道组件,该风道组件包括多层嵌套于一起的环状风道板,且各环状风道板的风道截面沿其风道向出风方向渐小,也即各环状风道板均呈上小下大的类锥形结构。本实施中嵌套于一起的环状风道板设置为如图1中所示的三层,当然除了可为三层,其也可为如四层、五层等其它数量。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也将位于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成为第一环状风道板1,其它两层也由外到内依次称为第二环状风道板2和第三环状风道板3。
在第三环状风道板3处设有加热装置,本实施例中该加热装置可采用如图1中所示的安装在第三环状风道板3的风道口的电加热网4。在第三环状风道板3与仪表板5之间连接设有对第三环状风道3板施加驱动力,以使第三环状风道板3沿其风道方向上下运动的伸缩驱动机构。在第三环状风道板3和第二环状风道板2之间,以及在第二环状风道板2和第一环状风道板1之间设有使相邻环状风道板活动连接,并对相邻环状风道板间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支撑的连接机构。
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的最外层的第一环状风道板1为铰接于仪表板5上,在第一环状风道板1与仪表板5间还连接设有可对第一环状风道板1施加转动力,以使风道组件绕第一环状风道板1与仪表板5间的铰接轴轴线进行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图中未示出的设于仪表板5上的转动电机,以及传动连接于转动电机的驱动端和第一环状风道板1之间的,以在转动电机的转动力下、使风道组件绕第一环状风道板1与仪表板5间的铰接轴轴线进行转动的传动件。
第一环状风道板1可设计为其上的铰接轴固连,风道组件为经由铰接轴转动设于仪表板5上,此时传动件可为固连在第一环状风道板1的铰接轴与转动电机的驱动端之间的连接轴,当然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也可直接与第一环状风道板的铰接轴连接。除上述形式外,传动件还可设计为图中未示出的固连于第一环状风道板1一端的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驱动电机驱动端上的齿轮相啮合,亦可实现驱使风道组件绕第一环状风道板1与仪表板5间的铰接轴轴线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伸缩驱动机构包括设于第三环状风道板3的一侧外端面上的铰接座6,设于仪表板5上的驱动机构,以及连接设于铰接座6和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之间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下使第三环状风道板3沿其风道方向上下运动的连杆机构。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为设置在仪表板5上的电机7,而连杆机构则包括固连在电机8的驱动端上的第一连杆8和铰接在第一连杆8的另一端与铰接座6之间的第二连杆9。当电机7转动时,经由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的传动,从而可实现第三环状风道板3的上下运动。当然驱动机构除了可为电机7之外,其也可为设置在仪表板5上的气缸或液压缸,而连接机构则可为连接在气缸或液压缸的驱动端和铰接座6之间的驱动杆。
本实施例中伸缩驱动机构可如图2中所示为设置在第三环状风道板3两端的两个,这样可保证第三环状风道板3能够在电机7驱动下平稳顺利的运动。当然伸缩驱动机构也可只设置为一个,且为保证第三环状风道板3的运动平顺,此时伸缩驱动机构可为连接设置在第三环状风道板3的中部。而连接机构的结构可如图5至图8中所示,图5中为将各环状风道板分离开来,以便于对连接机构的相关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设于相邻环状风道板中的内侧环状风道板外端面上的滑块,滑块结构以图5中的设置在第三环状风道板3上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中所示,滑块10为设置在第三环状风道板3的外侧端面一端处的方形块,且滑块10相对于铰接座6而设置在第三环状风道板3的靠下一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机构还包括相对于滑块10设置在相邻环状风道板中的外侧环状风道板内端面上的凸块,在凸块上沿风道组件的风道方向设有与滑块10活动嵌装配合的导向滑槽。
凸块及其上的导向滑槽可以图5中的设置在第一环状风道板1或第二环状风道板2上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中所示,此时凸块为设置在第二环状风道板2内侧端面一端处的第二凸块13,而导向滑槽则为设置在第二凸块上的第二导向滑槽14。而在第一环状风道板1上则如图8中所示,此时凸块为设置在第一环状风道板1内侧端面一端处的第一凸块11,导向滑槽为设置在第一凸块11上的第一导向滑槽12。当然为保证各相邻环状风道板之间能够稳定的嵌套在一起,连接机构在第一环状风道板1和第二环状风道板2之间,以及在第二环状风道板2和第三环状风道板3之间均设置有多个。
本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在使用时,一般情况下风道组件长度不需调整,各环状风道组件嵌套在一起,经由空调风道送来的风可从第三环状风道板3所围构成的风口,以及第三环状风道板3与第二环状风道板2之间和第二环状风道板2和第一环状风道板1之间的间隙所形成的风口处排出。
当需要调整风道组件长度,以针对于挡风玻璃上的特点区域进行吹风时,则电机7启动,在电机7的驱动下,经由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而带动第三环状风道板3向上运动,此时第三环状风道板3外侧端面上的滑块10也开始在第二环状风道板2内侧端面上的第二导向滑槽14中向上运动,当第三环状风道板3上的滑块10运动到第二环状风道板2上的第二导向滑槽14的顶端时,第三环状风道板3便可经由滑块10和第二凸块13而带动第二环状风道板2也向上运动。当第三环状风道板3开始带动第二环状风道板2向上运动时,第二环状风道板2外侧端面上的滑块也开始在第一环状风道板1内侧端面上的第一导向滑槽12中向上运动,直到第二环状风道板2上的滑块运动到第一环状风道板1上的导向滑槽12的顶端时,由于第一凸块11的阻挡作用,第二环状风道板2和第三环状风道板3便停止向上运动。
当然除了上述的使第二环状风道板2和第三环状风道板3达到停止的情况,在电机7的驱动下,第三环状风道板3和第二环状风道板2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向上运动到任意程度。而在风道组件长度调节完毕后,如果需要还可使转动电机启动,此时风道组件便可在转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来回的转动,也即进行摆动以实现扫风。在风道组件摆动时,第三环状风道板3上的铰接座6可通过其与第二连杆9之间的铰接,以及第二连杆9和第一连杆8之间的铰接,从而避免伸缩驱动机构可能产生的干涉。
本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在发动机冷起动,发动机中的冷却液温度较低时,为避免空调风道送风温度较低而影响除霜效果,可先使电加热网4通电以对风道组件中吹出的风进行升温,以保证除霜效果。而随着发动机运转,当冷却液的温度达到要求时,便可切断电加热网4的电源。这样在电加热网4和伸缩驱动机构及转动驱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进而在汽车启动后便可立即得到很好的除霜能力,以缩短除霜等待时间,提升了汽车的驾乘性能。

Claims (8)

1.一种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包括设于仪表板处的与空调风道相连通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多层嵌套于一起的环状风道板,各环状风道板的风道截面沿其风道向出风方向渐小,在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处设有加热装置,在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与仪表板间连接设有对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施加驱动力,以使该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沿其风道方向上下运动的伸缩驱动机构,在各相邻环状风道板之间设有使相邻环状风道板进行活动连接,并对相邻环状风道板间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支撑的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的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铰接于仪表板上,在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与仪表板间连接设有对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施加转动力,以使所述风道组件绕其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与仪表板间的铰接轴轴线进行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上的铰接座,设于仪表板上的驱动机构,以及连接设于所述铰接座和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之间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下使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沿其风道方向上下运动的连杆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一端固连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上的第一连杆,以及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铰接座之间的第二连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机构为连接设于仪表板和最内层的环状风道板两端处的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可调除霜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设于仪表板上的转动电机,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电机的驱动端和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之间的,以在转动电机的转动力下、使所述风道组件绕其最外层的环状风道板与仪表板间的铰接轴轴线进行转动的传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除霜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设于相邻环状风道板中的内侧环状风道板外端面上的滑块,以及相对于所述滑块设置在相邻环状风道板中的外侧环状风道板内端面上的凸块,在所述凸块上沿风道组件的风道方向设有与所述滑块活动嵌装配合的导向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除霜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网。
CN201420490097.4U 2014-08-28 2014-08-28 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Active CN204136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0097.4U CN204136945U (zh) 2014-08-28 2014-08-28 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0097.4U CN204136945U (zh) 2014-08-28 2014-08-28 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6945U true CN204136945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13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90097.4U Active CN204136945U (zh) 2014-08-28 2014-08-28 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69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6061A (zh) 风口装置及风管机
KR101416416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난방 시스템
CN204452004U (zh) 一种进气格栅进气量控制系统
CN10294405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3273899A (zh) 一种可转动式车辆前格栅及具有该前格栅的车辆
CN203052876U (zh) 一种汽车空调
CN204340977U (zh) 汽车除霜口装置及汽车
CN102865657B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02470345U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门出风模式控制机构
WO2017140224A1 (zh) 扫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118444A (zh) 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
WO2019041936A1 (zh)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CN204136945U (zh) 汽车可调除霜风道
CN104842750A (zh) 一种汽车空气循环器
CN20340485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3185390B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口滑盖装置及出风口滑盖装置控制方法
CN103148302B (zh) 一种轿厢吊顶直侧吹风相互转换的导风管结构
CN206724319U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板运动机构
CN206919343U (zh) 防凝露引流器
DE102011014890A1 (de) Kraftfahrzeug
CN207345422U (zh) 内置式汽车空调hvac总成
CN203100105U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门齿轮槽型双控运动机构
JP2009243756A (ja) 熱交換器の除霜装置
CN204987395U (zh) 车用空调导风机构
CN104359210A (zh) 空调器的出风换向运动机构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