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9832A - 车辆用室内镜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室内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9832A
CN109789832A CN201780057629.1A CN201780057629A CN109789832A CN 109789832 A CN109789832 A CN 109789832A CN 201780057629 A CN201780057629 A CN 201780057629A CN 109789832 A CN109789832 A CN 109789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amshaft
shell
room mirror
vehicle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76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9832B (zh
Inventor
中山令
北岛典仁
山本知明
松本祐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945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0750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945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1801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89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9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9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9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 B60R1/086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using a mirror angularly movable between a position of use and a non-glare position reflecting a dark field to the user, e.g. situated behind a transparent glass used as low-reflecting surface; Wedge-shaped 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insid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20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22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for viewing an area outside the vehicle, e.g.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 B60R1/23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for viewing an area outside the vehicle, e.g.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with a predetermined field of view
    • B60R1/26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for viewing an area outside the vehicle, e.g.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with a predetermined field of view to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B60R2001/1215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with information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室内镜具有壳体、反射镜、凸轮轴、固定部以及驱动部。利用自驱动部传递来的驱动力使凸轮轴旋转,利用凸轮的作用使凸轮轴相对于固定部移动,含有壳体、反射镜以及驱动部的可动部随之整体倾动。驱动部具有驱动源和齿轮系,所述齿轮系向凸轮轴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齿轮系含有配置于凸轮轴的第1齿轮和与第1齿轮弹性地啮合的第2齿轮。

Description

车辆用室内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用室内镜,该车辆用室内镜安装于车厢内,并且具有能够电动地调整倾斜角度的显示面。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辆确保后方的辨认性,规定必须设置后视镜。以往,作为安装于车厢内的后视镜(以下称为“室内镜”),已知能够改变显示面(例如镜面)的倾斜角度的防眩式室内镜。采用防眩式室内镜,能防止在后车的前照灯进行了反射时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受到妨碍。
另外,电子后视镜装置已被实用化,该电子后视镜装置内置有用于显示由摄像机拍摄到的车辆的后方视场的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从而能在各种各样的行驶环境下向驾驶员提供清晰的后方视场。这种电子后视镜装置包括使入射光的一部分反射并使一部分透过的单向镜(one-way mirror),在单向镜的背面侧配置有显示装置。在电子后视镜装置中也是,为了确保单向镜和显示装置的辨认性,构成为能够根据显示装置的接通/断开状态改变显示面的倾斜角度。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该技术将驾驶员的脸或视线所朝向的后视镜设为角度调整的对象,接受由驾驶员的声音发出的角度调整的指示,自动调整显示面的倾斜角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542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的进步,行驶声音几乎消失,车厢内的静音性极高。因此,设置于车厢内的室内镜也要求安静性。在自动改变显示面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在安静性的方面,应用具有电动机和齿轮系的驱动部是有利的。
在该情况下,例如壳体能转动地安装于与安装于车厢的支承部连接的固定部。另外,凸轮轴能旋转地安装于壳体的轴承,凸轮轴的凸轮与固定部抵接。电动机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系向凸轮轴传递而使凸轮轴和凸轮进行旋转,从而使凸轮轴的位置相对于固定部移动。含有对凸轮轴进行轴支承的壳体的可动部与凸轮轴的移动联动地整体相对于固定部转动。由此,改变显示面的倾斜角度。
另外,在组装齿轮系的情况下,为了能使啮合的两个齿轮自如地旋转而设有适度的齿隙。在齿轮系的最后级的齿轮(配置于凸轮轴的齿轮)和与该齿轮啮合的齿轮的组中,在改变显示面的倾斜角度时,随着凸轮轴的移动,负荷施加于上述齿轮,成为齿隙不均的状态。当电动机的驱动停止而解除负荷时,齿轮的啮合返回到正常的状态,因此届时产生碰撞声响。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电动地调整显示面的倾斜角度的车辆用室内镜,能够防止因设于齿轮系的齿隙而在倾斜角度改变时产生碰撞声响,安静性优异。
本公开的车辆用室内镜具有壳体、反射镜、凸轮轴、固定部以及驱动部。反射镜配置于在壳体的开口部存在的外表面。凸轮轴具有凸轮,并轴支承于壳体。固定部与凸轮抵接,并且轴支承于壳体。驱动部对凸轮轴施加用于使凸轮轴旋转的驱动力。在车辆用室内镜中,利用自驱动部传递来的驱动力使凸轮轴旋转,利用凸轮的作用使凸轮轴相对于固定部移动。含有壳体、反射镜以及驱动部的可动部随着该移动整体倾动。驱动部具有驱动源和齿轮系,所述齿轮系向凸轮轴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齿轮系含有配置于凸轮轴的第1齿轮和与第1齿轮弹性地啮合的第2齿轮。
采用本公开,能将设于齿轮系的齿隙抑制为最小程度,因此能够提供能防止因齿隙而在倾斜角度改变时产生碰撞声响,安静性优异的车辆用室内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后视镜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子后视镜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3A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电子后视镜中卸下壳体的单向镜和液晶显示器而开放前表面的状态的角度调整部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自壳体取出图3A所示的角度调整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电子后视镜中卸下了壳体的背面部分后的状态的电动机单元的安装形态的后视立体图。
图4B是表示自图4A进一步卸下背面方向的电动机支架后的状态的电动机单元的安装形态的后视立体图。
图5A是表示安装有图4B所示的电动机支架的状态的电动机单元的齿轮系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自图5A卸下电动机支架后的状态的电动机单元的齿轮系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安装有图5A所示的电动机支架的状态的电动机单元的齿轮系的后视图。
图6B是表示卸下图5B所示的电动机支架后的状态的电动机单元的齿轮系的后视图。
图7A是展开表示图6A所示的电动机单元的齿轮系的图。
图7B是图6A的7B-7B剖切线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图3B所示的角度调整部的背面方向的图。
图8B是表示图8A的凸轮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9A是表示凸轮轴在旋转前的状态的图。
图9B是表示凸轮轴自图9A的状态向前表面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图9C是表示凸轮轴进一步自图9B的状态向前表面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图10A是表示可动部在凸轮轴旋转前的状态的图。
图10B是表示可动部自图10A的状态向上方倾动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后视镜装置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电子后视镜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电子后视镜装置1例如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附近吊设于车厢的顶部,用于辨认后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进行说明。在后述的图中也是利用通用的正交坐标系(X,Y,Z)进行表示。电子后视镜装置1以X方向成为左右方向、Y方向成为前后方向、Z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于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后视镜装置1具有角度调整部10、单向镜21、液晶显示器22、壳体23、支承部24以及切换开关25等。电子后视镜装置1具有根据映在单向镜21的镜面上的反射图像辨认后方的第1使用状态(反射镜模式)以及根据液晶显示器22的显示图像辨认后方的第2使用状态(显示器模式)。
壳体23用于收纳单向镜21、液晶显示器22以及角度调整部10等。单向镜21配置于前表面方向(壳体23的开口部方向),液晶显示器22配置于单向镜21的背面方向(壳体23的内部方向)。
另外,前表面方向是图1所示的Y轴方向的负朝向,背面方向是Y轴方向的正朝向。即,单向镜21配置于壳体23的前表面,液晶显示器22配置为与单向镜21的背面相对。此外,在液晶显示器22的背面侧配置有角度调整部10。单向镜21和液晶显示器22根据使用状态与壳体23一体地倾动。另外,前表面是与X-Z平面平行且存在于壳体23的开口部的外表面,背面是与X-Z平面平行且存在于比前表面靠Y轴正方向的位置的面,是与前表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面。
单向镜21是使来自前表面方向(Y轴的负方向)的入射光反射,并且使来自背面方向(Y轴的正的方向)的入射光透过的光学构件。例如,作为单向镜21,能够应用反射率和透光率相等的半反射镜。
液晶显示器22具有液晶面板和背光灯(均省略图示)。液晶显示器22用于显示由后部摄像机(省略图示)拍摄到的车辆的后方视场的图像。液晶面板具有与单向镜21同样的外形或与显示区域一致的外形。后部摄像机配置在后部座椅的后方,经由后挡风玻璃拍摄车辆的后方视场。后部摄像机也可以内置于车辆的后部徽章(省略图示)、车顶的后端部(省略图示)等,从而安装在车外。后部摄像机与电子后视镜装置1(液晶显示器22)以能进行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
支承部24安装于前挡风玻璃的上端部或顶部的前端部,将电子后视镜装置1支承为转动自如。支承部24经由球窝接头24a与后述的固定部13连接。通过使壳体23以支承部24的球窝接头为中心进行转动,以与驾驶员的眼睛的位置(视点)一致的方式,具体而言是,以在第1使用状态下使驾驶员能对映在单向镜21上的后方视场的反射图像进行辨认的方式调整安装角度。
切换开关25是用于切换电子后视镜装置1的使用状态的开关。当切换开关25被操作时,电动机111(参照图4A和图4B)基于当下的使用状态进行正转或反转而向另一使用状态切换。例如利用设于凸轮轴12(参照图3A和图3B)的状态检测开关(省略图示)检测当下的使用状态。例如在第1使用状态的情况下,状态检测开关接通,在第2使用状态的情况下,状态检测开关断开。
另外,液晶显示器22可以与切换开关25的操作联动地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也可以基于状态检测开关的检测结果进行接通/断开控制。
在第1使用状态下,液晶显示器22为断开状态,驾驶员对映在单向镜21上的反射图像进行辨认。而在第2使用状态下,液晶显示器22为接通状态,驾驶员隔着单向镜21辨认液晶显示器22的显示图像。
角度调整部10根据使用状态改变显示面的倾斜角度。在第2使用状态下,壳体23整体比第1使用状态朝上地倾斜。由此,减少单向镜21上的反射图像的映像,确保液晶显示器22的辨认性。
图3A和图3B是表示角度调整部10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A表示将壳体23的单向镜21和液晶显示器22等卸下而开放前表面的状态,图3B表示自壳体23取出角度调整部10的状态。
如图3A和图3B所示,角度调整部10具有驱动部11、凸轮轴12以及固定部13。
如后述的图5A和图5B所示,驱动部11是具有电动机111和含有齿轮101~106的齿轮系(参照图5A和图5B)的电动机单元(以下称为“电动机单元11”)。电动机单元11向凸轮轴12传递电动机111的驱动力而使凸轮轴12旋转。电动机单元11的详细的结构见后述。
如图3A所示,凸轮轴12轴支承于壳体23的轴承23a。如图3B所示,凸轮轴12在轴向上的两处具有与固定部13抵接的凸轮121。在凸轮轴12的一端的附近配置有齿轮系的最后级的齿轮106(蜗轮)。另外,凸轮轴12如图8A和图8B所示,具有在第1使用状态下与固定部13的卡合片13b卡合的第1卡合部12b以及在第2使用状态下与固定部13的卡合片13c卡合的第2卡合部12c(参照图8A和图8B)。图8A是表示角度调整部10的背面方向的图,图8B是表示凸轮121的周边的放大图。
如图3B所示,固定部13经由球窝接头24a与支承部24连接。固定部13在上部两侧具有固定轴13a。固定轴13a轴支承于壳体23的轴承(省略图示)。另外,固定部13具有用于限制凸轮轴12的旋转运动的卡合片13b、13c(参照图8A、图8B、图10A以及图10B)。凸轮轴12的第1卡合部12b、第2卡合部12c以及固定部13的卡合片13b、13c构成对角度调整时的可动范围进行限制的止挡部。
在利用电动机111的驱动力使凸轮轴12旋转时,利用凸轮121的作用使凸轮轴12相对于固定部13向前表面方向(Y轴的负方向)或背面方向(Y轴的正方向)移动(参照图9A~图9C)。壳体23轴支承固定部13的固定轴13a,因此壳体23随着凸轮轴12的移动而以固定轴13a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含有壳体23、单向镜21、液晶显示器22以及驱动部11的可动部的倾斜角度,即显示面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参照图10A和图10B)。在图9A~图10B中分别表示在自第1使用状态向第2使用状态转移时,凸轮轴12向前表面方向移动的情形以及可动部向上方倾动的情形。
图4A和图4B是表示电动机单元11的安装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A表示只卸下了壳体23的背面方向部分的状态,图4B表示也卸下了背面方向的电动机支架112R的状态。
如图4A和图4B所示,电动机单元11安装于构成壳体23的一部分的内壳26。具体而言,如图7A所示,电动机111和含有齿轮101~106的齿轮系组装于电动机支架112F、112R。在该状态下,利用电动机支架112F、112R夹着内壳26的板面。另外,电动机单元11在3个部位F1~F3螺纹固定于电动机支架112F、112R。这样将电动机单元11固定于内壳26。
图5A和图5B是表示电动机单元11的齿轮系的立体图。图6A和图6B是表示电动机单元11的齿轮系的后视图。图5A和图6A表示安装有电动机支架112F、112R的状态,图5B和图6B表示卸下了电动机支架112F、112R的状态。图7B是将沿着图6A的7B-7B剖切线的电动机单元11的齿轮系展开表示的图。图7A只表示图7B中电动机支架112F和内壳26的截面。
如图5A~图7B所示,电动机单元11具有电动机111、电动机支架112F、112R以及含有6个齿轮101~106的齿轮系等。
如图5B所示,齿轮101(蜗杆)安装于电动机轴108,与齿轮102啮合。齿轮102、103与齿轮101的旋转联动地旋转。齿轮103与齿轮104啮合。齿轮104、轴107以及齿轮105(凸轮蜗杆)与齿轮103的旋转联动地旋转。齿轮105与齿轮106(凸轮齿轮)啮合。由此,电动机111的驱动力经由电动机轴108和齿轮101向齿轮102、103传递,进一步向齿轮104、轴107以及齿轮105传递而向最终级的齿轮106传递。由此,配置有齿轮106的凸轮轴12旋转,显示面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
齿轮102、103是在产生了预定的负荷时切断驱动力的传递的所谓的离合器齿轮。具体而言,如图7B所示,齿轮102具有齿轮主体102a和盖体102b。齿轮主体102a在内周面具有圆环状的被夹持片102c。在立设于电动机支架112R的齿轮固定轴115贯穿有作为施力构件的压缩螺旋弹簧116,在该状态下依次安装齿轮103、102,在利用压缩螺旋弹簧116相互施力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此时,在齿轮103与被夹持片102c之间以及被夹持片102c与盖体102b之间分别配置有毛毡117。
在齿轮103未产生负荷的情况下,齿轮102、103利用摩擦力结合而一起旋转。而在凸轮轴12的旋转动作受到限制而对齿轮103施加负荷时,齿轮103无法旋转,只有齿轮102相对于齿轮103滑动旋转。也就是说,电动机111空转。由此,能够防止因负荷施加于电动机111而产生异常声响。
也就是说,在凸轮轴12的旋转动作受到限制时,齿轮系不再能够旋转,因此虽然是短时间,但也可能对电动机111施加负荷而使电动机轴108(参照图5B)移动,发出异常声响。另外,当负荷施加于电动机111时,对安装有图4B所示的电动机单元11的壳体23也施加有负荷,因此可能在壳体23发生应变而发出异常声响。在电子后视镜装置1中,在图5A所示的凸轮轴12的旋转动作受到限制而使齿轮系不再能够旋转后,电动机111进行空转。因而,负荷不会施加于电动机111,因此能够防止异常声响的产生。
图7B所示的齿轮104、轴107以及齿轮105由齿轮固定轴119和齿轮固定轴118从两侧进行支承。齿轮固定轴118、119分别立设于电动机支架112R、112E。齿轮固定轴118、119配置为齿轮固定轴118、119的顶端分别与开设于轴107的插入孔的底部紧密接触。由此,防止轴107的中心轴线偏离。另外,通过将轴顶端和孔底面设为圆锥状而形成为耐负荷的构造。因而,能够防止因负荷施加于齿轮系而产生异常声响。
电动机支架112E是固定齿轮105的轴的轴固定构件,安装于电动机支架112F。电动机支架112E是板簧等弹性体,配置为朝向齿轮106对齿轮105施力。由此,齿轮105与齿轮106弹性地啮合。
弹性地啮合是指,当在齿轮间施加有负荷时,利用至少一者的齿轮本身所具有的弹性或固定至少一者的齿轮的构件所具有的弹性来缓和负荷那样的啮合方式。例如,在齿轮系弹性地啮合的情况下,即使因旋转动作而对齿轮系施加有负荷,也能利用弹性体的变形来缓和负荷,因此齿轮系能够持续旋转。因而,即使在设计上不设置充分的齿隙,齿轮系的旋转也不会受到阻碍,另外也能防止因齿隙而产生碰撞声响。
也就是说,在齿轮105、106之间设有充分的齿隙的情况下,在改变显示面的倾斜角度时,随着凸轮轴的移动,负荷施加于齿轮105、106,从而成为齿隙不均的状态。当电动机的驱动停止而解除负荷时,齿轮的啮合返回到正常的状态,但此时产生碰撞声响。在电子后视镜装置1中,能将齿轮105、106的齿隙抑制为最小程度,因此能够防止上述这样的碰撞声响的产生。
如上所述,电动机单元11螺纹固定于电动机支架112F、112R。如图7B所示,在固定部位F2、F3,在电动机支架112R与内壳26之间夹设有作为弹性构件的O型密封圈113A、114A。另外,在电动机支架112F与内壳26之间夹设有O型密封圈113B、114B。在图6B所示的固定部位F1处也同样。另外,将电动机单元11固定于内壳26的部位不限定于3个部位,也可以为两个部位,也可以为4个部位。另外,弹性构件不限定于O型密封圈。也可以是弹簧垫圈、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垫圈或垫片等。
O型密封圈113A、113B、114A、114B作为缓冲器发挥功能,从而使电动机支架112R、112F与内壳26弹性地接触,因此即使在齿轮系产生负荷,也能吸收该负荷。即,O型密封圈113A、113B、114A、114B相对于齿轮106对齿轮105施力。这样,O型密封圈113A、113B、114A、114B与电动机支架112E同样也起到使齿轮105与齿轮106弹性地啮合的作用。由此,也能防止因齿隙而产生碰撞声响。另外,由于电动机单元11不是直接与内壳26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电动机111的振动向壳体23传递而放大驱动声音。因而,安静性进一步提高。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后视镜装置1(车辆用室内镜)具有壳体23、单向镜21(反射镜)、凸轮轴12、固定部13以及电动机单元11(驱动部)。单向镜21配置于壳体23的前表面。凸轮轴12具有凸轮121,并轴支承于壳体23。固定部13与凸轮121抵接,并且轴支承于壳体23。电动机单元11对凸轮轴12施加用于使凸轮轴12旋转的驱动力。
利用自电动机单元11传递的驱动力使凸轮轴12旋转,利用凸轮121的作用使凸轮轴12相对于固定部13移动,含有壳体23、单向镜21以及电动机单元11的可动部随之整体倾动。电动机单元11具有电动机111(驱动源)和齿轮系,该齿轮系向凸轮轴12传递电动机111的驱动力。齿轮系含有配置于凸轮轴12的齿轮106(第1齿轮)和与齿轮106啮合的齿轮105(第2齿轮),齿轮105与齿轮106弹性地啮合。
采用电子后视镜装置1,能将设于齿轮系的齿隙抑制为最小程度,因此能够防止因齿隙而在改变显示面的角度时产生碰撞声响。因而,电子后视镜装置1的安静性很优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后视镜装置1进一步具有限制可动部的倾动的止挡部。电动机单元11具有电动机111和齿轮系,该齿轮系向凸轮轴12传递电动机111的驱动力。齿轮系含有离合器齿轮(齿轮105、106),该离合器齿轮(齿轮105、106)根据在可动部产生的负荷,切断来自电动机111的驱动力的传递。也可以这样设置。
由此,当齿轮系不再能够旋转时,电动机111进行空转,因此能够防止因负荷施加于电动机111而产生异常声响。因而,电子后视镜装置1的安静性很优异。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本公开,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例如,本公开不仅能应用于电子后视镜装置,也能应用于防眩式室内镜。
齿轮系所含有的离合器齿轮的结构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只要是能够根据在可动部产生的负荷切断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递的结构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电动机支架112E和O型密封圈113A、113B、114A、114B双方的效果来使齿轮105与齿轮106弹性地啮合,但也可以应用任一者。在设有O型密封圈113A、113B、114A、114B时,电动机支架112E也可以是不是弹性体的坚硬的构件。在将电动机支架112E设为弹性体时,也可以不设置O型密封圈113A、113B、114A、114B。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应认为是非限制性的描述。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明,而不是由所述的说明表明,并且意图包含在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适于能够电动地调整显示面的倾斜角度的车辆用室内镜。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后视镜装置(室内镜);10、角度调整部;11、驱动部(电动机单元);101~106、齿轮;111、电动机;112F、112R、112E、电动机支架;113A、113B、114A、114B、O型密封圈;115、118、119、齿轮固定轴;116、压缩螺旋弹簧;117、毛毡;12、凸轮轴;121、凸轮;12b、12c、卡合部(止挡部);13、固定部;13b、13c、卡合片(止挡部);21、单向镜;22、液晶显示器(显示装置);23、壳体。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所述车辆用室内镜包括:
壳体,其具有开口部;
反射镜,其配置于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存在的外表面;
凸轮轴,其具有凸轮,并轴支承于所述壳体;
固定部,其与所述凸轮抵接,并且轴支承于所述壳体;以及
驱动部,其对所述凸轮轴施加用于使所述凸轮轴旋转的驱动力,
所述壳体、所述反射镜以及所述驱动部构成可动部,
利用自所述驱动部传递来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凸轮轴旋转,利用所述凸轮的作用使所述凸轮轴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从而使所述可动部整体随之倾动,
所述驱动部具有驱动源和齿轮系,所述齿轮系向所述凸轮轴传递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
所述齿轮系含有设于所述凸轮轴的第1齿轮和与所述第1齿轮弹性地啮合的第2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所述车辆用室内镜还包括轴固定构件,所述轴固定构件用于固定所述第2齿轮的轴,
所述轴固定构件由弹性体形成,将所述第2齿轮向所述第1齿轮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所述轴固定构件是板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所述车辆用室内镜还包括:
支架,其用于支承所述轴并且收纳所述驱动部,该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及
弹性构件,其介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所述车辆用室内镜还包括:
轴固定构件,其用于固定所述第2齿轮的轴;
支架,其用于支承所述轴并且收纳所述驱动部,该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及
弹性构件,其介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所述支架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弹性构件是O型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所述反射镜是具有外表面和所述外表面的反面侧的背面的单向镜,所述车辆用室内镜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配置为与所述单向镜的所述背面相对,用于显示来自车载摄像机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所述车辆用室内镜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用于限制所述可动部的倾动,
所述齿轮系还含有离合器齿轮,所述离合器齿轮根据在所述可动部产生的负荷,切断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所述止挡部是设于所述凸轮轴的卡合部和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卡合片,在所述凸轮轴进行了旋转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合片抵接,从而限制所述凸轮轴的旋转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用室内镜,其中,
即使在利用所述止挡部限制了所述可动部的倾动的状态下,所述驱动源也进行驱动并进行空转。
CN201780057629.1A 2016-09-30 2017-09-21 车辆用室内镜装置 Active CN109789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4579A JP6607503B2 (ja) 2016-09-30 2016-09-30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JP2016-194576 2016-09-30
JP2016-194579 2016-09-30
JP2016194576A JP6618016B2 (ja) 2016-09-30 2016-09-30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PCT/JP2017/034043 WO2018061963A1 (ja) 2016-09-30 2017-09-21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9832A true CN109789832A (zh) 2019-05-21
CN109789832B CN109789832B (zh) 2022-05-03

Family

ID=61762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7629.1A Active CN109789832B (zh) 2016-09-30 2017-09-21 车辆用室内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3394B2 (zh)
CN (1) CN109789832B (zh)
DE (1) DE112017004176B4 (zh)
WO (1) WO20180619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18400B1 (nl) * 2017-02-21 2018-09-17 Mci Mirror Controls Int Netherlands B V Verstelinstrument en werkwijz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7775A1 (de) * 1984-10-16 1986-04-24 Reitter & Schefenacker Kg, 7300 Esslingen Innenrueckblickspiegel fuer fahrzeuge, vorzugsweise fuer kraftfahrzeuge
US4787726A (en) * 1987-03-09 1988-11-29 Hendricks Richard M Remotely controlled vehicle mirror with slip clutch
JP2004243799A (ja) * 2003-02-10 2004-09-02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101722896A (zh) * 2008-10-10 2010-06-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后视镜托架
CN102596644A (zh) * 2009-11-10 2012-07-18 株式会社美姿把 镜面角度调节装置
CN202608667U (zh) * 2012-06-07 2012-12-19 厦门健秀镜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眩内后视镜
CN103568958A (zh) * 2013-10-30 2014-02-12 富卓汽车内饰(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内后视镜自动调节的控制方法
CN103874605A (zh) * 2011-12-09 2014-06-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影像显示后视镜及影像显示后视镜系统
US20160250973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Gentex Corporation Full display mirror with gear-driven toggle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7033Y2 (zh) * 1972-12-26 1979-07-02
US4202603A (en) * 1977-05-31 1980-05-13 Koito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Remotely controlled mirrors
DE102004022523A1 (de) 2004-05-05 2005-12-01 Donnelly Hohe Gmbh & Co. Kg Innenspiegel mit Antriebseinrichtung zur Verstellung eines Keilspiegelglases
JP2006008053A (ja) * 2004-06-29 2006-01-12 Favess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754294B2 (ja) 2005-08-02 2011-08-24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ミラーの鏡面角度調整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9241748A (ja) * 2008-03-31 2009-10-2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DE102011011334A1 (de) 2011-02-16 2011-12-29 Daimler Ag Vorrichtung zur Anordnung eines optischen Elements zur Umgebungserfassung in oder an einem 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7775A1 (de) * 1984-10-16 1986-04-24 Reitter & Schefenacker Kg, 7300 Esslingen Innenrueckblickspiegel fuer fahrzeuge, vorzugsweise fuer kraftfahrzeuge
US4787726A (en) * 1987-03-09 1988-11-29 Hendricks Richard M Remotely controlled vehicle mirror with slip clutch
JP2004243799A (ja) * 2003-02-10 2004-09-02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101722896A (zh) * 2008-10-10 2010-06-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后视镜托架
CN102596644A (zh) * 2009-11-10 2012-07-18 株式会社美姿把 镜面角度调节装置
CN103874605A (zh) * 2011-12-09 2014-06-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影像显示后视镜及影像显示后视镜系统
CN202608667U (zh) * 2012-06-07 2012-12-19 厦门健秀镜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眩内后视镜
CN103568958A (zh) * 2013-10-30 2014-02-12 富卓汽车内饰(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内后视镜自动调节的控制方法
US20160250973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Gentex Corporation Full display mirror with gear-driven toggle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02359A1 (en) 2019-07-04
WO2018061963A1 (ja) 2018-04-05
CN109789832B (zh) 2022-05-03
US10913394B2 (en) 2021-02-09
DE112017004176T5 (de) 2019-05-09
DE112017004176B4 (de)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8781B2 (en) Combiner storage device, head-up display device
JP6107047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4656254A (zh) 平视显示器装置
JP6435159B2 (ja) 角度調整機構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0088680B2 (en) Head-up displa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7065176B (zh) 平视显示器装置
US9897905B2 (en) Head-up display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on a combiner capable of being self-returned to an original position
WO2016137891A1 (en) Full display mirror with gear-driven toggle mechanism
JP7347142B2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2019133039A (ja) 車載用表示装置
CN109789832A (zh) 车辆用室内镜
JP2016151588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880212B2 (ja) コンバイナ収納装置、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WO2019054163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4015070A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6618016B2 (ja)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JP6607503B2 (ja)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CN111487842A (zh) 一种车载后排投影显示系统
CN102529815B (zh)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JP7419756B2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7250496B2 (ja) 駆動装置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9172147A (ja) リアビューミラー装置、車載表示装置、車載表示システム
JP7465196B2 (ja)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2019064513A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2022072950A (ja)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