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815B -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815B
CN102529815B CN201010625341.XA CN201010625341A CN102529815B CN 102529815 B CN102529815 B CN 102529815B CN 201010625341 A CN201010625341 A CN 201010625341A CN 102529815 B CN102529815 B CN 102529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dioptre
vehicle
mirror
oblique forward
forward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53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815A (zh
Inventor
岸本雄也
松本善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29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8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0Front-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Periscope arrangements, i.e. optical devices using combinations of mirrors, lenses, prisms or the like ; Other mirror arrangements giving a view from above or under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使第二反射镜多余地转动,第二反射镜的调整容易且构造简单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具有:车门后视镜(14)的车门后视镜罩(41);配置在车门后视镜罩(41)的前表面且映现前方的第一反射镜(15);将来自第一反射镜(15)的光向乘员(驾驶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16),还具有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箭头E的方向)将第二反射镜(16)支承在前支柱(28)上,并对其转动方向进行限制。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的镜子支轴(101)向车辆(12)的内侧倾倒并倾斜所期望的角度且向车辆(12)的前方侧倾倒并倾斜所期望的角度。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辆的前轮的周围和车辆的前面的侧方进行视觉辨认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有使用镜子或摄像机的装置。在使用镜子的情况下,例如,在支承前玻璃的左右端的前支柱上以从驾驶员能够观察到的方式设置第一镜,使发送像(反射光)的第二镜与第一镜相对并将该第二镜以像(入射光)从前方或侧方进入的方式设置在从前支柱向下方延伸的副支柱上,由此减少侧方的死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收容车门后视镜主体的镜子壳体上具有:以从车门后视镜的下方映现车辆的侧方及前方的所期望的范围内的对象物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反射镜;以将第一反射镜的光向乘员反射的方式设置在前支柱的车室内侧面的第二反射镜;在收纳车门后视镜的状态下,映现对象物的收纳反射部(例如,参照本申请人先行申请的专利文献2)。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镜子配置构造中,存在不能对前车身和前车身附近的侧方或前轮附近进行视觉辨认的问题。
另外,第一镜是驾驶员能够直接观察的镜子,根据需要能够调整朝向(角度),但存在角度调整花费时间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第二反射镜是驾驶员能够直接观察的镜子,根据需要能够调整朝向(角度),但存在角度调整花费时间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55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愿2008-166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不会使第二反射镜多余地转动,第二反射镜的调整容易且构造简单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具有:在包含门的车身侧部上安装的车门后视镜的车门后视镜罩;收容保持在该车门后视镜罩中的车门后视镜主体;配置在车门后视镜罩的前表面且对从车身侧部的前方到侧方的所期望的范围进行映现的第一反射镜;将来自该第一反射镜的光向乘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其将第二反射镜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对所述门进行支承的前支柱的车室内侧面,并且对第二反射镜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具有支承第二反射镜并立设的镜子支轴,镜子支轴相对于铅直线在车宽方向上向车辆的内侧仅倾倒所期望的角度而倾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具有支承第二反射镜并立设的镜子支轴,镜子支轴相对于铅直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车辆的前方侧仅倾倒所期望的角度而倾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第二反射镜为大致四边形,大致水平地配置相对的上缘及下缘,并具有:第一推按指示部件,其对设置在上外角部的表面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指示,该上外角部与上缘连续并配置于车辆的外侧;第二推按指示部件,其对设置在下内角部的表面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指示,该下内角部与下缘连续并配置在车辆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具有:将第二反射镜支承在前支柱上的球窝接头;导向部,在所述导向部中贯通有球窝接头所包含的且延伸到第二反射镜的臂部并对该臂部进行引导。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前支柱具有收容第二反射镜的支柱壳体部,支柱壳体部在内部具有限制第二反射镜的转动角度的止挡部。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具有:车门后视镜的车门后视镜罩;收容保持在该车门后视镜罩中的车门后视镜主体;配置在车门后视镜罩的前表面且对从车身侧部的前方到侧方的所期望的范围进行映现的第一反射镜;将来自该第一反射镜的光向乘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还具有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其将第二反射镜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对门进行支承的前支柱的车室内侧面,并且对第二反射镜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在调整第二反射镜的朝向(角度)时,通过转动方向限制机构,第二反射镜只向特定的方向转动,抑制了第二反射镜的调整量的盈亏,也就是说,不会使第二反射镜多余地转动,第二反射镜的调整容易。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具有支承第二反射镜并立设的镜子支轴,镜子支轴相对于铅直线在车宽方向上向车辆的内侧仅倾倒所期望的角度而倾斜,由此,能够通过镜子支轴进行限制,限制第二反射镜的转动方向的构造变得简单。
另外,在根据驾驶员的体形差导致的眼点的不同而使第二反射镜进行应对的情况下,通过镜子支轴限制转动的方向,调整第二反射镜的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具有支承第二反射镜并立设的镜子支轴,镜子支轴相对于铅直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车辆的前方侧仅倾倒所期望的角度而倾斜,由此,能够通过镜子支轴进行限制,限制第二反射镜的转动方向的构造变得简单。
另外,在根据驾驶员的体形差导致的眼点的不同而使第二反射镜进行应对的情况下,通过镜子支轴限制转动的方向,调整第二反射镜的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第二反射镜为大致四边形,大致水平地配置相对的上缘及下缘,并具有:第一推按指示部件,其对设置在上外角部的表面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指示,该上外角部与上缘连续并配置于车辆的外侧;第二推按指示部件,其对设置在下内角部的表面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指示,该下内角部与下缘连续并配置在车辆的内侧,由此,在调整第二反射镜的朝向时,能够将第二反射镜的推压位置容易分辨地指示给乘员,具有转动方向、角度的调整变得更容易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具有:将第二反射镜支承在前支柱上的球窝接头;导向部,其中贯通有球窝接头所包含的且延伸到第二反射镜的臂部并对该臂部进行引导,由此,通过导向部确定第二反射镜的轨道,能够更精确地限制转动方向。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前支柱具有收容第二反射镜的支柱壳体部,支柱壳体部在内部具有限制第二反射镜的转动角度的止挡部,由此,在限制第二反射镜的转动的轨道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限制转动角度,不会使第二反射镜多余地转动,转动角度的调整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所具有的车门后视镜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箭头3的向视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对实施例1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第二反射镜的角度调整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3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4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5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2...车辆,14...车门后视镜,15...第一反射镜,16...第二反射镜,25...门(左前门),28...前支柱,38...车门后视镜主体,41...车门后视镜罩,43...车门后视镜罩的前表面(前侧部),55...车室内侧,93C...支柱壳体部,95...车身侧部面,97...转动方向限制机构,101...镜子支轴,102...第二反射镜的上缘,103...第二反射镜的下缘,121...球窝接头,122...臂部,123...导向部,133...内部,136...止挡部,144...第二反射镜的上外角部,145...下内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能够观察车辆12的左前的侧方,将映现到设置于车室13外的车门后视镜14上的第一反射镜15的像映现到车室13内的第二反射镜16中。以下具体说明。
车辆12具有:前车身21;车室13;支承副驾驶席23、驾驶席24、左前门25、前玻璃26、前玻璃26的左右端的前支柱28;与前支柱28相连并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副支柱31;由副支柱31和前支柱28支承的副窗玻璃32;配置在副支柱31和前支柱28之间的仪表板33;和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
车门后视镜14具有:在车室13外、安装于左前门25的前上部35上的支承部36;反射光并映现后方(箭头a1的方向)的像的车门后视镜主体38;支承车门后视镜主体38的车门后视镜罩41。
支承部36以自由转动即折叠的方式支承车门后视镜罩41。
车门后视镜罩41为树脂制并成形为箱状,并具有:朝向车辆12的前方(箭头a3的方向)的前侧部43;与前侧部43相连的内侧部44;和外侧部45。在前侧部43的下部47一体地形成有第一反射镜15。
第一反射镜15是凸面镜,凸面的半径和凸面的朝向被设定成将车辆12的左前的侧方(参照图5)如图5所示映现到第二反射镜16中。
第二反射镜16是平面镜。
前支柱28形成有从中途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副支柱31,并具有:钢制的前支柱主体91;安装在前支柱主体91上的树脂制的前支柱内饰部件92,在前支柱内饰部件92上一体地成形有第二反射镜16的支柱壳体部93。
下面,通过图1~图4以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为主体进行说明。
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具有:安装于包含门(左前门25)在内的车身侧部95上的车门后视镜14的车门后视镜罩41;收容保持在车门后视镜罩41中的车门后视镜主体38;配置在车门后视镜罩41的前表面(前侧部43)并对从车身侧部95的前方(图5的前视觉辨认限位置52)到侧方(图5的侧方视觉辨认限位置51)的所期望的范围进行映现的第一反射镜15;将来自第一反射镜15的光向乘员(驾驶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16,还具有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其能转动(箭头E的方向)地将第二反射镜16支承在对车门(左前门25)进行支承的前支柱28的车室内侧面55上,并且限制转动方向。
此外,车室内侧面55详细地说是前支柱内饰部件92的车室内侧面。
如图3、图4所示,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具有支承第二反射镜16并立设的镜子支轴101,镜子支轴101相对于铅直线V在车宽方向(X轴方向)上向车辆12的内侧仅倾倒所期望的角度α而倾斜。
如图3、图4所示,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具有支承第二反射镜16并立设的镜子支轴101,镜子支轴101相对于铅直线V在车辆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向车辆12的前方侧仅倾倒所期望的角度β而倾斜。
第二反射镜16是已经描述过的平面镜,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并大致水平地配置相对的上缘102及下缘103,大致垂直地配置相对的内缘104及外缘105。
如图3、图4所示,详细地说,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相对于铅直线V,镜子支轴101向两个方向倾斜,换言之,向车室13的中央侧倾斜,并且,向车辆12的前方倾斜,在支柱壳体部93的顶部107上安装镜子支轴101的上端108,在支柱壳体部93的底部111上安装镜子支轴101的下端112,在镜子支轴101的上端108附近自由转动地嵌合有第一转动臂部件114,在镜子支轴101的下端112附近自由转动地嵌合有第二转动臂部件115,在第一转动臂部件114、第二转动臂部件115上安装有镜子支架116,在镜子支轴101上形成有限制下降的止挡部件117。
下面,参照图5说明实施例1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的作用。
这里的条件是,在车辆12的左前的侧方并且在下方换言之在左前轮(未图示)附近配置第一对象物53、第二对象物54。驾驶员分成体型标准的人、体型比标准小的人、体型比标准大的人。
图5(a)是通过映现到第二反射镜16中的像表示与标准的图像相比映现范围广的状态。
图5(b)是通过映现到第二反射镜16中的像表示映现成标准的图像、推荐范围的状态。
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的作用为,在坐在驾驶席24的座席上的驾驶员朝向左前方观察第二反射镜16时,来自死角的第一对象物53、第二对象物54的反射光到达眼睛,能够通过第二反射镜16对死角进行视觉辨认。
具体地,来自第一对象物53、第二对象物54的反射光通过第一反射镜15成为反射光,第一反射镜15的反射光到达第二反射镜16,通过第二反射镜16使反射光进入眼睛,如图5(a)和图5(b)所示,能够观察死角内的情况,能够对死角进行视觉辨认。
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的作用为,在标准的人设定成图5(b)的标准图像之后,在比标准小的人坐在座席上如图5(a)所示进行观察时,若开始改变第二反射镜16的朝向,则由于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大致自动地引导第二反射镜16的方向,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第二反射镜16的调整。
具体地,如图3~图5所示,由于第二反射镜16通过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的镜子支轴101预先设定第二反射镜16的轨道,所以,若通过由两点点划线表示的手指F推压第二反射镜16的内缘104,则第二反射镜16朝向恒定的方向(箭头c1的方向)转动。因此,不会使第二反射镜16进行多余地转动,第二反射镜16的调整容易。
对于体型比标准大的人,观察到与体型比标准小的人观察的图像相反的图像,也就是说,观察的范围比图5(b)的范围小,因此,进行比标准小的人进行的调整相反的调整即可。也就是说,若推压外缘105,则只朝向恒定的方向(箭头c2的方向)转动。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6说明实施例2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B。图6(a)是第二反射镜16的立体图,图6(b)是沿图6(a)的b-b线的剖视图的放大图,图6(c)是转动角度限制板的立体图。关于与上述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B的特征是具有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B。
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B具有:将第二反射镜16支承在前支柱28上的球窝接头121;导向部123,其中贯通有球窝接头121所包含的且延伸到第二反射镜16的臂部122并对该臂部进行引导。
导向部123开设在转动角度限制板125上,且为贯通的槽,并形成为圆弧状。
详细地说,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B的结构为,在前支柱28的钢制的前支柱主体91上安装基座部127,在基座部127的中央安装球窝接头121(由接头部128和臂部122构成)的接头部128,在臂部122的一端上安装镜子支架116,配置在球窝接头121附近的突起部131形成在基座部127上,在突起部131上安装转动角度限制板125,在转动角度限制板125上开设有导向部123。132表示球窝接头121的转动支点部。
此外,导向部123是贯通的槽,但也可以是贯通的槽以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导轨,将臂部122安装于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动部件上。
实施例2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B能够发挥与实施例1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相同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能够限制转动方向。
【实施例3】
接下来,参照图7说明实施例3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C。图7(a)是第二反射镜16的立体图,图7(b)是沿图7(a)的b-b线的剖视图。关于与上述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C的特征是具有支柱壳体部93C。
支柱壳体部93C在内部133具有使第二反射镜16的转动角度δ与第二反射镜16的背面135抵接并由此进行限制的止挡部136。
止挡部136由如下部件构成:在使第二反射镜16朝向车室13侧转动时,使其停在内极限位置Gu的内侧转动限制部137;在使第二反射镜16朝向车辆12的外侧转动时,使其停在外极限位置Gs的外侧转动限制部138。
此外,止挡部136形成在支柱壳体部93C上,但也可以形成在支柱壳体部93C以外的部位。
实施例3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C,用手指F推压第二反射镜16的内缘104使其转动,第二反射镜16到达转动角度δ的内极限位置Gu时,第二反射镜16的背面135与止挡部136的内侧转动限制部137抵接,从而第二反射镜16停在极限位置。
这样,在限制第二反射镜16的转动轨道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限制转动角度δ,不会使第二反射镜16多余地转动,转动角度δ的调整变得容易。
【实施例4】
下面,参照图8说明实施例4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D。图8(a)是第二反射镜16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箭头b的向视图。关于与上述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D的特征是具有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D。
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D具有镜子支轴101D,镜子支轴101D具有与实施例1的镜子支轴101同样的倾斜程度,上端108D安装在前支柱28的前支柱内饰部件92上,下端112D安装在仪表板33上。而且,第一转动臂部件114、第二转动臂部件115嵌合在镜子支轴101D上,将第二反射镜16支承在与实施例1的第二反射镜16相同的位置(X轴、Y轴的坐标)。
实施例4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D能够发挥与实施例1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相同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不会使第二反射镜16多余地转动,第二反射镜16的调整容易。
而且,实施例4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D,将镜子支轴101D的一端(上端108D)安装在前支柱内饰部件92上,将另一端(下端112D)安装在仪表板33上,由此,省略了支柱壳体部93(参照图1)。因此,具有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D的构造变得简单的优点。
【实施例5】
其次,参照图9说明实施例5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E。关于与上述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E的特征是具有第二反射镜16E。
第二反射镜16E是在第二反射镜16上安装有第一推按指示部件141、第二推按指示部件142的部件。
第二反射镜16E为,将实施例1的第二反射镜16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并将第二反射镜16的相对的上缘102及下缘103配置成大致水平,并具有:第一推按指示部件141(由点形式表示),其对设在第二反射镜16的上外角部144的表面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指示,所述第二反射镜16的上外角部144与上缘102连续并配置在车辆12的外侧;第二推按指示部件142(由点形式表示),其对设在下内角部145的表面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指示,所述下内角部145与下缘103连续并配置在车辆12的内侧。
第一推按指示部件141、第二推按指示部件142都为树脂制的薄膜或薄片,并通过粘结剂接合。而且,被着色。例如,采用红色。通过着色,手指接触的位置容易分辨。
实施例5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E能够发挥与实施例1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相同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不会使第二反射镜16多余地转动,第二反射镜16的调整容易。
而且,实施例5的车辆1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1E能够通过推压第一推按指示部件141或第二推按指示部件142减小转动方向限制机构97的转动的阻力。即,在调整第二反射镜16的朝向时,能够将第二反射镜16的推压位置容易分辨地指示给乘员,具有转动方向、角度的调整变得更容易的优点。
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也可以适当组合实施例1~实施例5。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适用于通过镜子对车辆的左前轮附近进行视觉辨认的装置。

Claims (4)

1.一种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具有:在包含门的车身侧部上安装的车门后视镜的车门后视镜罩;收容保持在该车门后视镜罩中的车门后视镜主体;配置在所述车门后视镜罩的前表面且对从所述车身侧部的前方到侧方的所期望的范围进行映现的第一反射镜;在车身左右方向上的驾驶席的相反侧且与驾驶席相比位于前方,将来自该第一反射镜的光向乘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其将所述第二反射镜转动地支承在对所述门进行支承的前支柱的车室内侧面,并且对所述第二反射镜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制,
所述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具有支承所述第二反射镜并立设的镜子支轴,所述第二反射镜以仅能够沿以所述镜子支轴为中心的转动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所述镜子支轴支承,所述镜子支轴相对于铅直线以使得与该镜子支轴的下端相比、该镜子支轴的上端在车宽方向上向车辆的内侧仅倾倒所期望的角度的方式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方向限制机构具有支承所述第二反射镜并立设的镜子支轴,所述镜子支轴相对于铅直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车辆的前方侧仅倾倒所期望的角度而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镜为大致四边形,大致水平地配置相对的上缘及下缘,并具有:第一推按指示部件,其对设置在上外角部的表面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指示,该上外角部与所述上缘连续并配置于车辆的外侧;第二推按指示部件,其对设置在下内角部的表面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指示,该下内角部与所述下缘连续并配置在车辆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柱具有收容所述第二反射镜的支柱壳体部,所述支柱壳体部在内部具有限制所述第二反射镜的转动角度的止挡部。
CN201010625341.XA 2009-06-24 2010-06-24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9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0247 2009-06-24
JP2009150247A JP4852126B2 (ja) 2009-06-24 2009-06-24 車両の前側方視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815A CN102529815A (zh) 2012-07-04
CN102529815B true CN102529815B (zh) 2015-03-18

Family

ID=426973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08972A Pending CN101927731A (zh) 2009-06-24 2010-05-13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CN20101062534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9815B (zh) 2009-06-24 2010-06-24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08972A Pending CN101927731A (zh) 2009-06-24 2010-05-13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266840B1 (zh)
JP (1) JP4852126B2 (zh)
CN (2) CN1019277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1112A (en) * 2013-10-05 2015-06-17 Gavin Whitfield Roadmirror copilot vehicular visual safety device
JP7363322B2 (ja) * 2019-10-04 2023-10-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ミラー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6005749A1 (fr) * 1985-04-01 1986-10-09 Mario Di Pietro Dispositif de miroir retrovis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GB2271751A (en) * 1992-10-23 1994-04-27 Edwards Julia Louise Front view mirror
JP2005199844A (ja) * 2004-01-15 2005-07-28 Honda Motor Co Ltd 運転支援装置
JP2006231998A (ja) * 2005-02-23 2006-09-07 Honda Motor Co Ltd フロントピラー死角の視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7939A (en) * 1979-05-04 1980-11-18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Molded motor
JPS6127744A (ja) * 1984-07-19 1986-02-07 Toou Zensenjiyouki:Kk 洗車方法
JPH02105039A (ja) * 1988-10-14 1990-04-17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液中微粒子測定装置
US6183096B1 (en) * 1994-11-14 2001-02-06 Joseph R. Galicia Rear view mirror for a vehicle
JPH092154A (ja) * 1995-06-19 1997-01-07 Asmo Co Ltd バックミラー
AU2004210715B2 (en) * 2003-02-13 2009-01-08 Craig Hart Macdougall Forward view apparatus for motor vehicles
JP2004255915A (ja) 2003-02-24 2004-09-1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廻りミラー配置構造
JP2009173246A (ja) * 2008-01-28 2009-08-0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前側方視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6005749A1 (fr) * 1985-04-01 1986-10-09 Mario Di Pietro Dispositif de miroir retrovis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GB2271751A (en) * 1992-10-23 1994-04-27 Edwards Julia Louise Front view mirror
JP2005199844A (ja) * 2004-01-15 2005-07-28 Honda Motor Co Ltd 運転支援装置
JP2006231998A (ja) * 2005-02-23 2006-09-07 Honda Motor Co Ltd フロントピラー死角の視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05916A (ja) 2011-01-13
CN102529815A (zh) 2012-07-04
CN101927731A (zh) 2010-12-29
EP2266840A1 (en) 2010-12-29
EP2266840B1 (en) 2012-06-06
JP4852126B2 (ja)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77058B1 (en) Combiner positioning system for head-up display
CN106740116B (zh) 一种一体式的抬头显示装置
US5457575A (en) Retracting head up display with fine adjustment of combiner
JP5997489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US8434812B2 (en) Vehicle visor having mirror assembly
US20140022620A1 (en) Mirror assembly with formed reflective element substrate
US9835861B2 (en) System having an adjust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switching the adjustment device for a head-up display device
CN206615076U (zh) 一种分体式抬头显示装置
CN108459457B (zh) 影像系统及其影像调节方法
GB2591874A (en) Vehicle arrangement, vehicl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splay
JP6697750B2 (ja) 車両用表示システム、電子ミラー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移動体
CN102529815B (zh)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EP1440850A2 (en) Movable personal computer using system in a motor vehicle
FR3048394A1 (fr) Ecran orientable a deux axes motorises pour planche de bord automobile
JP6061525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US7131682B2 (en) Vehicle sun visors having mirrors
CN109001910B (zh) 平视显示器及汽车
JP2009222882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04283134A (ja) レンズレス非回折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201833955U (zh) 机动车前后视一体镜
CN101927729B (zh)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KR101721064B1 (ko) 헤드 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913394B2 (en) Vehicular rearview mirror device
CN111487842A (zh) 一种车载后排投影显示系统
CN216848344U (zh) 平视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