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9049B - 步行支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步行支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9049B
CN109789049B CN201680089664.7A CN201680089664A CN109789049B CN 109789049 B CN109789049 B CN 109789049B CN 201680089664 A CN201680089664 A CN 201680089664A CN 109789049 B CN109789049 B CN 109789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rame
axle
rear wheel
end portion
atta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6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9049A (zh
Inventor
桥本明秀
藤馆升
吉田雅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89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9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9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9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3/04Wheeled walking aids for disabled pers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3/02Crutches
    • A61H3/0277Shock absorbe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3/02Crutches
    • A61H3/0288Ferrules or tip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9/00Details
    • A45B2009/005Shafts
    • A45B2009/007Shafts of adjustable length, e.g. telescopic sh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3/02Crutches
    • A61H2003/0205Crutches with no pivoting movement during use, e.g. trip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3/02Crutches
    • A61H2003/0211Crutches with curved ground-engaging means, i.e. roc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3/04Wheeled walking aids for disabled persons
    • A61H2003/043Wheeled walking aids for disabled persons with a drive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3/04Wheeled walking aids for disabled persons
    • A61H2003/046Wheeled walking aids for disabled persons with braking means

Abstract

只要使用者抓握步行支援装置的把手并在腋下使步行支援装置行驶,就能够安全地支援步行。步行支援装置(60)在横向配置的基部框架(2)的行进侧安装有直径为D1的两个前轮(30、30),在另一侧安装有直径为D2(>D1)的一个后轮(50)。在基部框架(2)上高度调整自如地安装有具有操作者的把手(13)的操作框架(10)。在基部框架(2)上松弛地安装有将前轮(30)轴止动的第一车轴支承件(20),即使操作框架(10)倾动,也能够使前轮(30)相对于地面(62)保持接地状态。前轮(330)的车轴(28)位于比基部框架(2)的行进方向的前端(2a)靠行进方向侧的位置。在后轮(50)的上方隔开间隙(57)地设置有止动件(58),只要从把手(13)向下方进行按压,就能够使止动件(58)与后轮(50)抵接并对旋转进行限制,只要解除按压,就能够恢复间隙(57)并维持行驶。

Description

步行支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当腿、腰不方便的人在日常生活、康复生活中步行时能够支援其动作而使其安全地步行的步行支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供步行者如拐杖那样把持使用并与步行者一起前进且通过操作而如拐杖那样静止的用具,作为与步行者一起前进的结构,设置有车轮。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将车轮设为两轮,以便使用具稳定地前进。另外,为了如拐杖那样静止,如拐杖的着地部(日文:石突き) 那样将带有橡胶的突起按压于地面(专利文献1、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50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1057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4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所述以往的技术中,由于通常对两轮的车轴进行支承且在框架内进行支承,因此,在装置整体倾斜的情况下,车轮中的一方有时会抬起。
另外,不同于车轮,即使止动件进行作用以将止动件压靠于地面而静止,车轮的旋转也会被维持,因此,在作为拐杖发挥功能时,有时也会缺乏稳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使设为两轮的前轮的第一车轴位于比基部框架靠前端侧的位置,在位于后轮的上方的基部框架设置有止动件,因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即,本发明是一种步行支援装置,在横向配置的基部框架的行进侧具有前轮,在另一侧具有后轮,在所述基部框架形成有具有操作者的把持部的操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支援装置如以下那样构成:
(1)在所述基部框架的行进方向的前端部连续设置有所述操作框架的基端部;
(2)在所述基部框架的行进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第一车轴支承件,在所述车轴支承件的两端部安装有前轮,且将所述前轮安装成使所述前轮的车轴位于比所述基部框架的行进方向的前端靠行进方向侧的位置;
(3)将所述第一车轴轴承形成为能够使所述前轮的车轴相对于所述基部框架倾动;
(4)在所述基部框架的行进方向上的后端部形成有止动部;
(5)在所述止动部的附近经由弹性构件安装有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基端部,在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前端部安装有后轮;
(6)所述后轮配置在所述止动部的正下方且隔开预定间隙地配置;
(7)所述止动部形成为通过由使用者从所述把持部向下方进行按压,从而抵抗所述弹性构件并消除所述间隙,对所述后轮的上部进行按压而限制所述后轮的旋转。
另外,在所述步行支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支援装置如以下那样构成:
(1)第一车轴支承件构成为在两块第一车轴支承件片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孔,且在所述两贯通孔之间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筒状的弹性轴承;
(2)在所述贯通孔以及所述弹性轴承中插入前轮的车轴,将所述前轮的车轴相对于所述贯通孔松弛地插入。
另外,在所述步行支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支援装置如以下那样构成:
(1)在止动部的行进方向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基端部,将所述第二支承件的前端部配置在行进方向的相反侧;
(2)在所述基部框架上,分别在行进方向侧安装有较短的纵轴的上端部,在另一侧安装有较长的纵轴的上端部;
(3)将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基端部能够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两纵轴的下端部,且安装成使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朝向与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成为下降梯度;
(4)在所述两纵轴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沿从所述基部框架离开的方向对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进行施力;
(5)在后轮的车轴的长度方向上,将所述后轮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基部框架的宽度长。
另外,在所述步行支援装置中,由金属材料构成基部框架以及操作框架,将所述操作框架的把持部形成为大致水平,且将由弯曲板构成的止动件固定于所述基部框架的止动部的后轮侧的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将前轮设为两轮,并在比基部框架靠前端侧的位置安装其第一车轴,将后轮设为独轮,且在后轮的上方,在基部框架上设置有止动件,能够使止动件与后轮抵接,因此,使用者能够抓握操作框架并稳定地辅助自身的行走。而且,在使用时,通过较轻地进行按压,从而能够将止动件按压于后轮,由此具有能够可靠且稳定地停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步行支援装置的从后侧观察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步行支援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步行支援装置的图,(a)表示步行支援装置的主视图,(b)表示左侧视图,(c)表示后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步行支援装置的图,(a)表示步行支援装置的俯视图,(b)表示仰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步行支援装置的图,(a)是步行支援装置的前轮侧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后轮侧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步行支援装置的图,(a)是步行支援装置的后轮侧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后轮侧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中使用的第一车轴支承件的第一轴承片的图,(a)是俯视图,(b)是左侧视图,(c)是主视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中使用的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图,(a) 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主视图,(d)是仰视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使用状态下施加制动而停止后的状态下的左侧视图。
图10(a)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a)是后端部的立体图,(b)是止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将行进方向设为前侧,将与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设为后侧。
1.框架1
(1)框架1由基部框架2、操作框架10及加强件18构成。
(2)基部框架2由截面圆形的管材构成,在横向(大致水平方向) 上,接着后侧的水平部3,中间部4朝向前侧以下降梯度形成,进一步接着形成在前侧逐渐上升并凸向斜下前侧的弯曲部5,弯曲部5进一步在水平位置上稍向后侧返回地形成,接着弯曲部5,朝向上方形成立起部6,将立起部6的前端侧设为大致垂直地形成的垂直部7。因此,立起部6的上方的垂直部7相比基部框架2的前侧的端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稍靠后侧的位置(图2)。
另外,在垂直部7的上部且后侧的面安装有沿水平方向出没的卡定突部8,卡定突部8始终被安装在管内的弹簧(未图示)施力而突出,在抵抗弹簧而被按压时,被拉入成与垂直部7的侧面齐平。
另外,在水平部3的前侧的端部附近(或水平部3与中间部4的边界附近)与立起部6(或垂直部7的下侧)之间固定有倾斜的加强件18的下端部18b和上端部18a。
(3)操作框架10形成有垂直方向的连结部11和操作部12,该连结部11能够装嵌于基部框架2的垂直部7(即,具有直径比垂直部7 的外径大的内径),该操作部12是使连结部11的上端逐渐朝向后侧弯曲并朝向后侧呈直线状地朝向斜上方而成的(与水平方向约为30°左右)。在操作部12的上端部(自由端侧)通过用橡胶制的筒材进行包覆而形成把手13。把手13的材质采用具有操作者在抓握时不会滑动那样的摩擦和稍许的弹力的材料。
另外,在连结部11形成有上下隔开预定间隔地排列的调整通孔 14、14(该实施方式为五个),调整通孔14形成为能够插入基部框架 2的卡定突部8的大小。另外,在连结部11的下端部外周侧拧入筒状的保持筒15并使其从连结部11的下缘向下方突出地安装,该筒状的保持筒15装嵌于垂直部7的外周且能够将连结部11和垂直部7固定成不能移动。
(4)通过将操作框架10的连结部11装嵌于基部框架2的垂直部 7,将卡定突部8插入到与使用者的身体相匹配的最佳的位置的调整通孔14中,并将保持件15旋转紧固,从而构成框架1。此时,把手13 大致位于基部框架2的中间部4与水平部3之间(至少使把手的一部分落到(日文:かかる)水平部3)(图1、2)。
(5)另外,在立起部6的下端附近安装有使反射面朝向前侧的反射板17(图1、2)。
(6)此外,由于框架1能够分解为基部框架2和操作框架10,所以便于保管、搬运,但也可以将基部框架2和操作框架10形成为不能分解的一体而设为框架1(未图示)。
2.前轮30
(1)通过两块第一车轴轴承片21、21和它们所夹持的弹性轴承 26、27,构成承接前轮30的第一车轴支承件20(图5)。
(2)第一车轴轴承片21为三角形形状,且为在由彼此大致呈直角的短边、长边以及斜边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顶点附近具有贯通孔24、 24a、24b的板状的形状。在贯通孔24、24a、24b的周边,直径比贯通孔24、24a、24b大的角部22、22a、22b和与将贯通孔24、24a、 24b连结的三角形的边相应的部分形成宽度比贯通孔24、24a、24b大的边部23a、23b、23c,且在中央形成有剩余开口25。边部由与直角三角形的短边对应的边部23a、与长边对应的边部23b、与斜边对应的边部23c构成。
(3)将与两块第一车轴轴承片21、21的短边相应的边部23a配置在基部框架2的前侧的弯曲部5。以如下方式将第一车轴轴承片21、 21安装于基部框架2:以使贯通孔24a、24b成为弯曲部5的管的直径位置的方式进行配置,使第一车轴轴承片21、21的贯通孔24a位于沿水平方向贯通基部框架2的螺栓31的两端部,另外,使第一车轴轴承片21、21的贯通孔24b位于在其他位置沿水平方向贯通基部框架2 的螺栓31的两端部。此时,相当于斜边的边部23c大致水平地配置(图 2、图7(c))。
在此,贯通孔24a、24b的直径相对于螺栓31的轴而较大地形成,形成为螺栓31能够在贯通孔24a、24b内移动(图7(c)),即使在框架1(基部框架2、操作框架10)倾斜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为将第一车轴28保持为水平。此外,在此,为了发挥相同的作用,也可以将螺栓31、31松弛地安装于基部框架2(未图示)。
在边部23b与边部23c重叠的位置的贯通孔24中配置第一车轴 28。在第一车轴28的外周侧,在第一车轴支承片21与第一车轴支承片21之间安装有筒状(在中心轴空出孔的圆柱状)的弹性轴承26。另外,在第一车轴28的外周侧,在第一车轴支承片21、21的外侧也分别安装有筒状的弹性轴承27。在弹性轴承27的外侧,在第一车轴28安装垫圈29,并设为利用垫圈29、29来夹持弹性轴承27、第一车轴轴承片21、弹性轴承26、第一车轴轴承片21弹性轴承27的状态。
在此,弹性轴承26、27为大致同一截面形状,作为轴承而具有某一程度的硬度、强度,且优选为兼具能够吸收框架的倾斜的某一程度的柔性和回弹性的材质,例如采用酯类聚氨酯制,但也可以采用具有同样性质的其他材料。另外,弹性轴承26形成为轴向的长度比弹性轴承27长。
另外,在第一车轴28上,在两垫圈29、29的外侧安装有宽度L1、外径D1的前轮30、30(图4)。另外,垫圈29利用将前轮30保持在该位置的螺母安装成在该位置沿第一车轴28的轴向对位置进行保持。
另外,第一车轴轴承21、21的贯通孔24的内径形成为比第一车轴28的外径大,以便能够使第一车轴28旋转。此外,贯通孔24的内径也可以形成为比第一车轴28的外径大,以便能够相对于第一车轴轴承21而使第一车轴28进一步将轴偏移并较大地倾斜地移动(未图示)。
另外,弹性轴承26、27的内径形成为比第一车轴28的外径稍大, (比贯通孔24的内径小),并安装成能够相对于第一车轴轴承21而使第一车轴28将轴偏移并倾斜地移动。
(4)在上述内容中,第一车轴轴承片21和弹性轴承26、27在被垫圈29按压某一程度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但也可以进一步通过粘接等方法将第一车轴轴承片21、21与弹性轴承26、27的抵接面固定。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第一车轴轴承片21与基部框架2的安装通常被固定成不能移动,但也可以松弛地安装螺栓螺母而设定为使第一车轴轴承片21相对于基部框架2稍许移动。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基部框架2进一步较大地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使两个前轮 30、30接地,能够防止前轮30、30中的一方抬起。
(5)由于在使前轮的车轴28位于比基部框架2的前端2a靠前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图6(b)、图2)行驶较为稳定,因此,虽然需要包括第一车轴轴承片21在内的第一车轴支承件20,但只要能够安装于基部框架2且能够将前轮30的车轴28轴止动,则也可以将第一车轴支承件20的构造设为其他构造(未图示)。
另外,即使在操作框架10倾动(图3(a)(b))而基部框架2 进一步较大地倾斜的情况下,只要能够使两个前轮30、30可靠地接地并防止前轮30中的一方抬起,则也可以省略第一车轴轴承片21、21 而将前轮30的车轴28直接固定于基部框架2(未图示)。
3.后轮50以及止动件58
(1)第二车轴支承件40在大致水平的平板状的基板41的两侧和基板41的后方连续设置有大致垂直方向的第二轴承片45、45,且在基板41的前侧连续设置有前方覆盖构件48,从而一体地形成(图8)。在基板41形成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前贯通孔42、后贯通孔43。另外,在第二轴承片45、45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能够插通后轮的车轴51的轴贯通孔46。
另外,基板41为前缘41a宽度窄且后缘41b宽度宽的梯形形状,保持着后缘41b的宽度的间隔,第二轴承片45、45平行地朝向后侧延续。第二轴承片45、45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另外,以基板41的前缘41a的宽度、第二轴承片45的前侧的高度连续设置前方覆盖构件48,前方覆盖构件48朝向前方逐渐地缩窄宽度以及高度,前端部48a 形成为球面状(图8)。
(2)后轮50形成为具有直径为D2(<D1)、宽度为L2(>前轮 30的宽度L1)的接地面的宽的宽度。将后轮50的第二车轴51轴止动于第二轴承片45、45的轴贯通孔46、46,后轮50的上端50a从基板41的上表面41c向上方突出(图6(b))。
(3)分别从第二轴承片45的基板41的下表面侧将螺栓53插入到前贯通孔42中并将螺栓54插入到后贯通孔43中,使各螺栓53、 54从基板41的上表面41a向上方突出,将各螺栓53、54的前端固定在基部框架2的下表面侧。此时,在水平方向上,后轮50的后端50b 被配置成位于基部框架2的后端附近。各螺栓53、54被固定在基部框架2的水平部3或水平部3与中间部4的边界附近(从水平部3开始逐渐向下方弯曲的稍微倾斜的附近。或者,加强件18的下端部18b 附近)。
各螺栓53、54的轴大致平行地配置,将后侧的螺栓54形成为比前侧的螺栓53长,第二车轴支承件40(基板41、第二轴承片45) 朝向后侧以下降梯度配置。另外,在基板41的上表面41a与基部框架 2之间,在前后螺栓53、54上分别装嵌有弹簧55、56。对于弹簧55、 56而言,也是将前侧的螺栓53的弹簧55形成得较短,将后侧的螺栓 54侧的弹簧56形成得较长,弹簧55、56始终向回弹的方向进行施力 (图6(a)(b))。
(4)在基部框架2的水平部3,利用橡胶材料等在表面具有某一程度的摩擦且具有缓冲性的筒状材料包覆后端部侧的整周,并设为止动件58。止动件58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上长度为L4、外径为 L3,且在外表面形成有格子状的凹凸图案(图6)。止动件58的长度L4与后轮50的直径D2为同等程度或比直径D2长,且形成为使后轮 50的车轴51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上位于止动件58的中间附近。另外,在止动件58的下表面与后轮50的上端50a之间形成有间隙57 (图6)。
另外,对于止动件58的直径L3(后轮5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而言,后轮50的宽度L2形成为比L3大,并形成为能够使止动件58 可靠地与后轮50抵接。
另外,在基部框架2的后端安装有后灯59。在以开关兼用的方式按压时,后灯59能够对“熄灭状态、闪烁状态、点亮状态”进行切换,在点亮状态以及闪烁状态下,例如发出红色的光。
4.步行支援装置60
如以上那样构成本发明的步行支援装置60(图1~图4)。
5.步行支援装置60的使用
(1)如上述那样,使用者通过将操作框架10的连结部11装嵌于基部框架2的垂直部7,将卡定突部8插入到与使用者的身体相匹配的最佳的位置的调整通孔14,并将保持件15旋转紧固而将基部框架2 和操作框架10固定,从而对步行支援装置60进行组装(图1、图2)。
(2)使用者抓握把手13,使车轮30、50相对于地面62接地,并将步行支援装置60放置在身体的腋下,一边使步行支援装置6行驶,一边向前进行步行。此时,即使在使用者的手腕晃动而使得操作框架 10(基部框架2)在行进方向上左右晃动的情况下(图3(a)、点划线图示的10、10),第一车轴支承件20也能够吸收晃动,将车轴28 保持为大致水平,将前轮30、30以及后轮50保持为接地状态,能够安全地行走。另外,即使在使用者的手腕晃动而使得操作框架10(基部框架2)在行进方向上向后晃动的情况下(图3(b)点划线图示的 10),也能够利用弹簧55、56进行吸收,将车轴28保持为大致水平,将前轮30、30以及后轮50保持为接地状态,且能够不用担心止动件 58工作地安全地行走。此外,该步行支援装置60能够进行道路等室外的使用或居住空间等室内的使用中的任一方。
(3)另外,此时,若使后灯59点亮或闪烁,则能够在使用者的后侧唤起注意,且能够利用反射板17唤起从前侧靠近的车辆(汽车、自行车)、其他步行者的注意,因此,能够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4)另外,在使用者想要阻止步行支援装置60的行驶的情况下,只要以将把手13向下方按压的方式施加力,就能够抵抗弹簧55、56 而使基部框架的后侧下降并消除间隙57,止动件58对后轮50的上端 50a进行压靠并使后轮50的旋转停止,能够使步行支援装置60安全地停止(图9)。
另外,使用者只要以将把手13向下方按压的方式将力解除,就能够利用弹簧55、56来确保后轮50的旋转。
6.步行支援装置60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部框架2,利用橡胶材料等在表面具有某一程度的摩擦且具有缓冲性的筒状材料包覆后端部侧的整周,并设为了止动件58,但只要能够按压在后轮50上并阻止后轮的旋转即可,材料、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利用不锈钢材等金属板,由具有与基部框架2(后端侧)的外形相应的内径的部分筒状的弯曲板来形成止动件58a(图10(b))。在该情况下,将止动件58a固定在基部框架 2的后端部侧下表面,并安装成能够对后轮50的上侧进行按压(图10(a))。另外,在立体图中示出了止动件58a的安装状态(图10(a)) 和上下反转后的状态(图10(b))。另外,若按这种方式构成,则会成为简单的形状,另外,更换也变得容易。
(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立起部6的下端附近设置有反射板17,但只要使反射面朝向前侧,则设置位置可以是任意的(未图示)。
另外,也可以代替使反射面朝向前侧的反射板17而安装使反射面朝向后侧的反射板17a,或进一步地与使反射面朝向前侧的反射板17 一起安装使反射面朝向后侧的反射板17a(图10(a))。在该情况下,在基部框架2的后端部侧,在与止动件58a相邻的前侧设置成使反射板位于比基部框架2的后端部侧靠上方的位置(图10(a))。另外,在安装有使反射面朝向后侧的反射板17a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后灯 59(未图示)。
(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操作框架10的操作部12构成为朝向斜上方的形状,但也可以将操作部12形成为大致水平。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地在操作部的前端侧(自由端侧)形成把手13(图2点划线图示的12、13)。
附图标记说明
1 框架
2 框架的基部框架
3 水平部(基部框架)
4 中间部(基部框架)
5 弯曲部(基部框架)
6 立起部(基部框架)
7 垂直部(基部框架)
8 卡定突部(基部框架)
10 框架的操作框架
11 连结部(操作框架)
12 操作部(操作框架)
13 把手(操作框架)
14 调整通孔(操作框架)
15 保持筒(操作框架)
17、17a 反射板
18 加强件(框架)
20 第一车轴支承件
21 第一车轴支承件的第一车轴轴承片
22、22a、22b 角部(第一车轴轴承片)
23a、23b、23c 边部(第一车轴轴承片)
24、24a、24b 贯通孔(第一车轴轴承片)
25 剩余开口(第一车轴轴承片)
26、27 第一车轴支承件的弹性轴承
28 第一车轴
29 第一车轴支承件的垫圈
30 前轮
31 螺栓
40 第二车轴支承件
41 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基板
42 前贯通孔(基板)
43 后贯通孔(基板)
45 第二车轴支承件的第二轴承片
46 轴贯通孔(第二轴承片)
48 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前方覆盖构件
50 后轮
50a 后轮的上端
50b 后轮的后端
51 第二车轴
53、54 螺栓
55、56 弹簧
58、58a 止动件
59 后灯
60 步行支援装置
62 地面。

Claims (3)

1.一种步行支援装置,在横向配置的基部框架的行进侧具有前轮,在另一侧具有后轮,在所述基部框架形成有具有操作者的把持部的操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支援装置如以下那样构成:
(1)在所述基部框架的行进方向的前端部的垂直部连续设置有所述操作框架的基端部;
(2)在所述基部框架的行进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第一车轴支承件,在所述车轴支承件的两端部安装有前轮,且将所述前轮安装成使所述前轮的车轴位于比所述基部框架的行进方向的前端靠行进方向侧的位置;
(3)将所述第一车轴支承件形成为能够使所述前轮的车轴相对于所述基部框架倾动;
(4)在所述基部框架的行进方向上的后端部形成有止动部;
(5)在所述止动部的附近,在所述基部框架的下表面侧,经由弹性构件安装有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基端部,在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前端部安装有后轮;
(6)所述后轮配置在所述止动部的正下方且隔开预定间隙地配置;
(7)所述止动部形成为通过由使用者从所述把持部向下方进行按压,从而抵抗所述弹性构件并消除所述间隙,对所述后轮的上部进行按压而限制所述后轮的旋转;
(8)在所述基部框架上,在行进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大致平行地配置两纵轴,在所述两纵轴安装有沿从所述基部框架离开的方向进行施力的弹簧而构成所述弹性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支援装置如以下那样构成:
(1)在止动部的行进方向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基端部,将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前端部配置在行进方向的相反侧;
(2)在所述基部框架上,分别在行进方向侧安装有较短的纵轴的上端部,在另一侧安装有较长的纵轴的上端部;
(3)将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的基端部能够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两纵轴的下端部,且安装成使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朝向与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成为下降梯度;
(4)在所述两纵轴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沿从所述基部框架离开的方向对所述第二车轴支承件进行施力;
(5)在后轮的车轴的长度方向上,将所述后轮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基部框架的宽度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金属材料构成基部框架以及操作框架,将所述操作框架的把持部形成为大致水平,且将由弯曲板构成的止动件固定于所述基部框架的止动部的后轮侧的面。
CN201680089664.7A 2016-09-29 2016-09-29 步行支援装置 Active CN109789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8884 WO2018061153A1 (ja) 2016-09-29 2016-09-29 歩行支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9049A CN109789049A (zh) 2019-05-21
CN109789049B true CN109789049B (zh) 2021-11-23

Family

ID=61760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664.7A Active CN109789049B (zh) 2016-09-29 2016-09-29 步行支援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6729B2 (zh)
EP (1) EP3520761B1 (zh)
CN (1) CN109789049B (zh)
WO (1) WO2018061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743774A (en) * 2015-12-03 2023-12-22 Mybrainwave Pty Ltd Walking aid and wheel assembly therefor
TWM574907U (zh) * 2018-09-28 2019-03-01 蔡木章 Brake structure
CN110151504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卢德华 肘臂支撑控制助行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34A (zh) * 1995-12-19 1997-07-16 土江公裕 转轮拐杖
JP2010246649A (ja) * 2009-04-13 2010-11-04 Takano Co Ltd 歩行補助具
CN201734912U (zh) * 2010-08-17 2011-02-09 许昌义 带重力制动轮的助行器
JP2011235051A (ja) * 2010-05-06 2011-11-24 Takashi Itagaki
CN104349764A (zh) * 2012-03-13 2015-02-11 英维康国际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助行器的手柄的高度调节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1964B2 (zh) 1974-02-20 1980-06-13
JPS5521964A (en) * 1978-08-07 1980-02-16 Yaesu Rehabili Co Ltd Walking instrument
SE430377B (sv) * 1978-12-06 1983-11-14 Ilon B E Anordning vid gangstod uppvisande ett hjulforsett underrede
JPH0755495B2 (ja) 1991-11-19 1995-06-14 佐藤工業株式会社 余剰ソイルセメントの再利用プラント
CN1052872C (zh) * 1992-09-22 2000-05-31 旭工业株式会社
JP2000000279A (ja) * 1998-06-16 2000-01-07 Iuchi Seieido Co Ltd 起立式歩行器
US6158453A (en) * 1999-06-25 2000-12-12 Nasco; Mike Wheel mounted cane with brake
TW481136U (en) * 2000-09-05 2002-03-21 Sz-Yu Lin Steering mechanism for skating scooter
US6494470B2 (en) * 2001-05-11 2002-12-17 Tai E. International Front wheels assembly for a scooter
US20030094191A1 (en) * 2001-11-21 2003-05-22 Mei-Yu Lin Walk assistance device
US6708705B2 (en) * 2001-12-19 2004-03-23 Mike Nasco, Sr. Braking cane
NO318777B1 (no) * 2003-09-30 2005-05-02 Access As En hoydejusterbar rullator med en bremse
WO2006047551A2 (en) * 2004-10-25 2006-05-04 Full Life Products, Llc Step-up device
JP4098800B2 (ja) * 2005-10-11 2008-06-11 栄作 斉藤
JP4105731B2 (ja) 2006-03-15 2008-06-25 栄作 斉藤
US7708120B2 (en) * 2007-08-17 2010-05-04 Eli Einbinder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brakes for walkers
US8020881B2 (en) * 2008-11-11 2011-09-20 Earl Stump Mobility assistance apparatus
CN201631541U (zh) * 2010-03-29 2010-11-17 吴学花 一种改进型医用床的刹车机构
CN202201023U (zh) * 2011-07-13 2012-04-25 安徽省舒城三乐童车有限责任公司 单侧单后轮婴儿推车的自动刹车装置
TWM456800U (zh) * 2012-12-14 2013-07-11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推車多重剎車結構
US8998223B2 (en) * 2013-03-15 2015-04-07 Flying Eagle Technology Inc. Braking system, rollator and transport chair with the same
JP6202519B2 (ja) * 2013-05-30 2017-09-27 学校法人明星学苑 ロック付きキャスターならびに該キャスターを適用した歩行器及び椅子
KR101389311B1 (ko) * 2013-06-26 2014-04-25 박이순 보행 훈련 장치
JP6803676B2 (ja) * 2015-03-30 2020-12-23 旭工業株式会社 歩行支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34A (zh) * 1995-12-19 1997-07-16 土江公裕 转轮拐杖
JP2010246649A (ja) * 2009-04-13 2010-11-04 Takano Co Ltd 歩行補助具
JP2011235051A (ja) * 2010-05-06 2011-11-24 Takashi Itagaki
CN201734912U (zh) * 2010-08-17 2011-02-09 许昌义 带重力制动轮的助行器
CN104349764A (zh) * 2012-03-13 2015-02-11 英维康国际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助行器的手柄的高度调节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61153A1 (ja) 2018-04-05
CN109789049A (zh) 2019-05-21
US20190224065A1 (en) 2019-07-25
US10716729B2 (en) 2020-07-21
EP3520761B1 (en) 2021-11-03
EP3520761A1 (en) 2019-08-07
EP3520761A4 (en) 2020-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9049B (zh) 步行支援装置
ATE281138T1 (de) Transportfahrzeuge und verfahren
NL1033702C2 (nl) Immobilisatie-inrichting voor een voertuigwiel en werkwijze voor het immobiliseren van een voertuigwiel.
ATE463370T1 (de) Seitlich neigbares fahrzeug
ES2789124T3 (es) Andador rollator con accionamiento eléctrico
US8720915B2 (en)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a user with an injured leg
US8020881B2 (en) Mobility assistance apparatus
US3666035A (en) Sports vehicle steered by inclination of driver{40 s body
MX2010007545A (es) Dispositivo de transportacion personal para soportar el pie del usuario.
US6944910B2 (en) Caster wheel assembly with anti-flutter control
JP6803676B2 (ja) 歩行支援装置
CA2489971A1 (en) A foot-propelled, wheeled hobby or sport device
KR950000127A (ko) 휠체어
KR101342962B1 (ko) 접이형 보행보조 기구
CN113117309A (zh) 轮式移动装置
US20030012630A1 (en) Device to assist the changing of a vehicle wheel
US20120224940A1 (en) Automobile Wheel Changing Tool
JP2007244535A (ja)
JP2007007168A (ja) 車椅子又は手押し台車
FR3002436A1 (fr) Dispositif d aide au deplacement d une personne
US20170341673A1 (en) Chassis with high movement suspension
FR2640216A1 (fr) Chariot roulant, notamment pour convoyeur
JP2017024447A (ja) 一輪運搬車の補助輪取付構造
FR2680593A1 (fr) Dispositif pour simuler des derapages avec un vehicule a traction avant.
KR0122552Y1 (ko) 주차(駐車)의 안전용 받침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