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4425A - 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 - Google Patents

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4425A
CN109784425A CN201811550851.8A CN201811550851A CN109784425A CN 109784425 A CN109784425 A CN 109784425A CN 201811550851 A CN201811550851 A CN 201811550851A CN 109784425 A CN109784425 A CN 109784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turn
over
transmission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08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胜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o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o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5508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4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4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4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包括:传送机构(3),用于传送所述卡片(6);翻面机构(4),用于使所述传送机构(3)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卡片(6)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调换位置;以及旋转机构(5),用于使所述传送机构(3)绕第二轴线转动,以将所述卡片(6)相对的两端调换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能够解决人为调整卡片姿势导致的制证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证卡类制证设备上面,卡片发行都由初始白卡开始,白卡一般都是以某一个预设姿势被传送出传动机构从而发出卡片。通常初始空白卡片多为人工手动存入到发卡槽内,但由于人为操作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将卡片存入到发卡槽内时可能会出现卡片方向错误,使得卡片实际姿势与预设姿势不符,最终导致卡片打印失败。
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方式通常采用人为干预,首先,电脑通过自动识别装置识别卡片姿势,若卡片姿势错误则报警,之后,人为将卡片取出以将卡片调整至正确的姿势并存入到发卡槽内。这种人为调整卡片姿势的方式比较落后,制证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该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和调整系统能够解决人为调整卡片姿势导致的制证效率低下、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包括: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卡片;翻面机构,用于使所述传送机构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卡片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调换位置;以及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传送机构绕第二轴线转动,以将所述卡片相对的两端调换位置。
可选地,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传送机构和所述翻面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以及底座,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以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可选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辊组和传送驱动单元,所述传送辊组支承在辊架上,所述传送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传送辊组转动;所述翻面机构包括翻转轴和翻转驱动单元,所述翻转轴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辊架固定连接,所述翻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
可选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传送传动结构,所述传送驱动单元通过所述传送传动结构与所述传送辊组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传送传动结构包括齿轮传动结构和带传动结构,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传送主动齿轮和传送从动齿轮,所述带传动结构包括传送主动轮、传送从动轮和第一传送带,所述传送驱动单元为第一电机,所述传送辊组包括成对的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传送主动轮固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传送从动轮固设于传送转轴,所述传送转轴支承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一传送带张紧在所述传送主动轮和所述传送从动轮上,所述传送主动齿轮固设于所述传送转轴,所述传送从动齿轮固设于所述主动辊的辊轴,所述传送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
可选地,成对的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设置为夹紧两者之间的卡片。
可选地,所述翻面机构还包括翻面传动结构,所述翻转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翻面传动结构与所述翻转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翻面传动结构构造为带传动结构,包括翻面主动轮、翻面从动轮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翻转驱动单元为第二电机,所述翻面主动轮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翻面从动轮固设于所述翻转轴,所述翻转轴支承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二传送带张紧在所述翻面主动轮和所述翻面从动轮上。
可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驱动单元和旋转传动结构,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旋转传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安装支架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可选地,所述旋转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旋转主动齿轮和旋转从动齿轮,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为第三电机,所述旋转主动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旋转从动齿轮与所述安装支架相对固定,并固设或套设于旋转轴,该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另一端支撑于所述底座,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共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卡片姿势调整系统,所述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包括:卡片姿势调整装置,该卡片姿势调整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卡片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传送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卡片位于所述传送机构中的传送位置,并发出对应的传送位置信号;卡片姿势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卡片的姿势,并发出对应的姿势信号;控制模块,所述卡片姿势检测模块、所述传送位置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传送位置信号和所述姿势信号,并根据所述传送位置信号发出对应的姿势检测指令或传送终止指令,且当所述卡片未处于预设姿势时根据所述姿势信号发出对应的姿势调整指令,所述姿势检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卡片姿势检测模块工作,所述传送终止指令用于控制所述传送机构终止工作,所述姿势调整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翻面机构从翻面初始位置到达翻面工作位置,和/或,控制所述旋转机构从旋转初始位置到达旋转工作位置。
可选地,所述传送位置检测模块包括沿传送方向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两端的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当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卡片进入所述传送机构时,所述卡片到达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一传送位置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位置信号并发出所述姿势检测指令;之后,当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卡片时,所述卡片位于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之间的姿势调整位置,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二传送位置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信号,并在所述卡片未处于预设姿势时根据所述姿势信号发出对应的所述姿势调整指令;之后,当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卡片离开所述传送机构时,所述卡片到达第三传送位置,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发出第三传送位置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二位置信号并发出所述传送终止指令,且控制所述翻面机构回到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和/或控制所述旋转机构回到所述旋转初始位置。
可选地,所述卡片包括相对的正面和反面以及相对的头端和尾端,当所述卡片的正面朝上且头端在前时,位于所述预设姿势;所述卡片未处于所述预设姿势,包括:所述卡片处于所述反面朝上且所述头端在前的第一待调姿势;所述卡片处于所述反面朝上且所述尾端在前的第二待调姿势;和所述卡片处于所述正面朝上且所述尾端在前的第三待调姿势。
可选地,所述姿势调整指令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待调姿势信号的第一指令、对应于所述第二待调姿势信号的第二指令以及对应于第三待调姿势信号的第三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翻面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包括翻面指令和旋转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包括旋转指;所述翻面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翻面机构从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到达所述翻面工作位置;所述旋转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机构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到达所述旋转工作位置。
可选地,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接通电源之后所述翻面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运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系统还包括: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接通电源之后,当感应到所述翻面机构位于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时发出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接通电源之后,当感应到所述旋转机构位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时发出对应的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和所述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发出第一停止运动指令,且根据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发出第二停止运动指令,所述第一停止运动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翻面机构停止翻转所述传送机构,所述第二停止运动命令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机构停止转动所述传送机构。
可选地,所述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翻面机构的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所述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翻面机构工作时带动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转动,当所述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感应到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时,所述翻面机构到达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所述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发出所述第一复位信号。
可选地,所述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和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所述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工作时带动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转动,当所述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时,所述旋转机构到达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所述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发出所述第二复位信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制证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和/或,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用于身份证、居住证、会员卡、门禁卡等卡片状证件的制作,其中,卡片可以理解为是制作所需证件的空白卡。在使用的过程中,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卡片,翻面机构能够使传送机构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将卡片翻面,旋转机构能够使传送机构绕第二轴线转动以将卡片的相对两端调换位置,也就是说,翻面机构和旋转机构通过调整传送机构的姿势来调整传送机构中的卡片的姿势,以使得卡片在传送过程中就能被调整为正确的姿势,而避免人工调整时需将卡片从发卡槽中取出并调整为正确姿势后再重新放入发卡槽这一步骤,通过翻面机构和旋转机构来调整卡片姿势省时省力,因此,本公开提供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能够提高制证效率;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卡片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具有能够检测卡片在传送结构中的传送位置并发出对应的传送位置信号的传送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卡片姿势并发出对应姿势信号的卡片姿势检测模块和根据传送位置信号和姿势信号控制卡片姿势调整装置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传送位置信号和姿势信号并发出对应的指令,使得卡片姿势调整装置能跟根据对应的指令工作,因此,卡片姿势调整系统能够使卡片的传送过程、姿势检测过程和姿势调整过程高度智能化;本公开提供的制证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和/或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因此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和/或卡片姿势调整系统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作赘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卡片姿势调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的右视图;
图4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卡片姿势调整装置中的传送机构和翻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卡片姿势调整装置中的传送机构和翻面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卡片姿势调整装置中的翻面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卡片姿势调整装置中的旋转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卡片姿势调整系统的框图;
图9是本公开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卡片姿势调整系统的框图;
图10是本公开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卡片姿势调整系统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安装支架,21-第一支承板,22-第二支承板,23-连接板,3-传送机构,311-主动辊,312-从动辊,32-辊架,321-第一侧板,322-第二侧板,33-第一电机,34-传送传动结构,341-传送主动齿轮,342-传送从动齿轮,343-传送主动轮,344-传送从动轮,345-第一传送带,346-传送转轴,4-翻面机构,41-第二电机,42-翻转轴,43-翻面传动结构,431-翻面主动轮,432-翻面从动轮,433-第二传送带,5-旋转机构,51-第三电机,52-旋转传动结构,521-旋转主动齿轮,522-旋转从动齿轮,53-旋转轴,6-卡片,7-传送位置检测模块,71-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2-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8-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81-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2-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9-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91-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2-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10-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1-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此外,下面的描述在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可以包括:传送机构3,用于传送所述卡片6;翻面机构4,用于使传送机构3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得卡片6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调换位置;以及旋转机构5,用于使传送机构3绕第二轴线转动,以将卡片6相对的两端调换位置,参考图1至图7所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用于身份证、居住证、会员卡、门禁卡等卡片状证件的制作,其中,卡片6可以理解为是制作所需证件的空白卡。在使用的过程中,传送机构3用于传送卡片6,翻面机构4能够使传送机构3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将卡片6翻面,旋转机构5能够使传送机构3绕第二轴线转动以将卡片6的相对两端调换位置,也就是说,翻面机构4和旋转机构5通过调整传送机构3的姿势来调整传送机构3中的卡片6的姿势,以使得卡片6在传送过程中就能被调整为正确的姿势,而避免人工调整时需将卡片从发卡槽中取出并调整为正确姿势后再重新放入发卡槽这一步骤,通过翻面机构4和旋转机构5来调整卡片姿势省时省力,因此,本公开提供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能够提高制证效率。
为了安装传送机构3、翻面机构4和旋转机构5并实现传送机构3的翻转和旋转,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可以包括:安装支架2,传送机构3和翻面机构4设置于安装支架2;以及底座1,安装支架2通过旋转机构5设置于底座1,以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参考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均与传送机构3的传送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相互垂直。通过使安装支架2绕所述第二轴线与底座1发生相对旋转,旋转机构5能够使设置于安装支架2的传送机构3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安装支架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板21和第二支承板22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承板21和第二支承板22之间的连接板23,参考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承板21、第二支承板22以及连接板23组成关于所述第二轴线对称的U形结构,使得安装支架2绕所述第二轴线相对于底座1旋转时能够保持重心的稳定。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传送结构3和翻面结构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传送机构3可以包括传送辊组和传送驱动单元,传送辊组支承在辊架32上,传送驱动单元驱动传送辊组转动;翻面机构4包括翻转轴42和翻转驱动单元,翻转轴4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翻转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辊架32固定连接,翻转轴4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参考图4至图6所示。辊架32可以支承在第一支承板21和第二支承板22之间以使得传送机构3在旋转和翻面的过程中保持稳定,辊架32可以包括靠近第一支承板21的第一侧板321和靠近第二支承板33的第二侧板322,传送辊组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一侧板321和第二侧板322之间,传送驱动单元驱动传送辊组转动从而将卡片6传送出去;翻转驱动单元可以驱动翻转轴42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由于翻转轴42的第二端与辊架32固定连接,当翻转轴42转动时,能够带动辊架32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以使得支承在辊架32上的传送辊组和位于传送辊组中的卡片6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从而使卡片6翻面。
为了使传送驱动单元能够驱动传送辊组转动,传送机构3还包括传送传动结构34,传送驱动单元通过传送传动结构34与传送辊组传动连接,以驱动传送辊组转动,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传送传动结构3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传送传动结构34包括齿轮传动结构和摩擦传动式或啮合传动式带传动结构,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传送主动齿轮341和传送从动齿轮342,所述带传动结构包括传送主动轮343、传送从动轮344和第一传送带345,传送驱动单元可以为第一电机33,传送辊组包括成对的主动辊311和从动辊312;传送主动轮343固设于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传送从动轮344固设于传送转轴346,传送转轴346支承于安装支架2,第一传送带345张紧在传送主动轮343和传送从动轮344上,传送主动齿轮341固设于传送转轴346,传送从动齿轮342固设于主动辊311的辊轴;传送转轴346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其中,主动辊311和从动辊312的辊轴两端可以分别通过轴承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侧板321和第二侧板322;第一电机33可以设置于连接板23,当第一电机33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于第一电机33输出轴的传送主动轮343转动,张紧在传送主动轮343和传送从动轮344上的第一传送带345可以带动传送从动轮344转动,由于传送从动轮344和传送主动齿轮341均固设于传送转轴346,因此传送从动轮344的转动能够通过传送转轴346传递给传送主动齿轮341,由于传送主动齿轮341与传送从动齿轮342啮合,因此传送主动齿轮341的转动能够传递给传送从动齿轮342,而传送从动齿轮342固设于主动辊311的辊轴,则主动辊311可以随传送从动齿轮342一起转动,由此主动辊311能够带动从动辊312一起转动,从而使卡片6被传送;传送转轴346和翻转轴42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使得传送机构3翻转时能够以传送转轴346和翻转轴42为轴绕所述第一轴线进行翻转;传送转轴346可以通过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二支承板22和第二侧板322上,传送主动齿轮341和传送从动齿轮342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板22和第二侧板322之间,传送主动轮343和传送从动轮344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承板22远离第二侧板322一侧。此外,传送传动结构34也可以包括两组齿轮传动结构,传送主动齿轮341可以选用异形齿轮,异性齿轮的外圈可以与固设于第一电机33输出轴的齿轮啮合,异形齿轮的内圈可以与传送从动齿轮342啮合,以使得第一电机33能够驱动传送从动齿轮342转动。
为了使卡片6随传送机构3翻面和旋转时不会从传送机构3中脱出,成对的主动辊311和从动辊312设置为夹紧两者之间的卡片6,参考图1、图4和图5所示。此外,为了保证卡片6的传送过程平稳,传送辊组可以包括多对主动辊311和从动辊312。
为了使翻转驱动单元能够驱动翻转轴42转动,翻面机构4还可以包括翻面传动结构43,翻转驱动单元通过翻面传动结构43与翻转轴42传动连接,以驱动翻转轴42转动,参考图3至图6所示。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翻面传动结构4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翻面传动结构43构造为摩擦传动式或啮合传动式带传动结构,包括翻面主动轮431、翻面从动轮432和第二传送带433,翻转驱动单元为第二电机41,翻面主动轮431固设于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翻面从动轮432固设于翻转轴42,翻转轴42支承于安装支架2,第二传送带433张紧在翻面主动轮431和翻面从动轮432上,参考图3至图6所示。翻转轴42可以通过轴承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一支承板21,且翻转轴42的第二端可以固设于辊架32的第一侧板321,翻面主动轮431和翻面从动轮432设置于第一支承板21远离第一侧板321的一侧;第二电机41可以设置于连接板23,当第二电机41转动时,能够带动翻面主动轮431转动,张紧在翻面主动轮431和翻面从动轮432上的第二传送带433带动翻面从动轮432转动,由于翻面从动轮432固设于翻转轴42的第一端,且翻转轴42的第二端固设于第一侧板321,因此翻面从动轮432可以通过翻转轴42带动辊架32绕所述第一轴线翻转,以使得辊架32中的卡片6绕所述第一轴线翻转从而完成翻面。此外,翻面传动结构43也可以构造为齿轮传动结构,固设于第二电机41输出轴的齿轮可以与翻转轴42的第一端固设的齿轮啮合,从而将第二电机41的转动传递至翻转轴42。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5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旋转机构5可以包括旋转驱动单元和旋转传动结构52,安装支架2通过旋转传动结构52设置在底座1上,旋转驱动单元驱动安装支架2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参考图1和图7所示。通过旋转传动结构52的传动作用,可以将旋转驱动单元的旋转传递至安装支架2,以使得安装支架2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旋转传动结构5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旋转传动结构52包括相互啮合的旋转主动齿轮521和旋转从动齿轮522,旋转驱动单元为第三电机51,旋转主动齿轮521固设于第三电机51的输出轴,旋转从动齿轮522与安装支架2相对固定,并固设或套设于旋转轴53,该旋转轴53的一端与安装支架2连接,另一端支撑于底座1,旋转轴5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共线,参考图1、图3和图7所示。其中,旋转轴53可以只起到支承安装支架2的作用而不参与旋转传动结构2的传动,此时,旋转轴53的一端固设于底座1,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旋转从动齿轮522和安装支架2的连接板23连接;旋转轴53还可以既起到支承安装支架2的作用又参与旋转传动结构2的传动,此时,旋转轴53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底座1,另一端固设于旋转从动齿轮522和安装支架的连接板23;第三电机51可以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第三电机51能够带动旋转主动齿轮521旋转,从而带动与旋转主动齿轮521啮合的旋转从动齿轮522旋转,由于旋转从动齿轮522套设于旋转轴53,且旋转轴5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共线,因此旋转从动齿轮522能够带动安装支架2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从而使设置于安装支架2的传送机构3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卡片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所述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包括:卡片姿势调整装置,该卡片姿势调整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卡片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传送位置检测模块7,用于检测卡片6位于传送机构3中的传送位置,并发出对应的传送位置信号;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卡片6的姿势,并发出对应的姿势信号;控制模块11,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0、传送位置检测模块7以及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均与控制模块11通信连接,控制模块11用于接收所述传送位置信号和所述姿势信号,并根据所述传送位置信号发出对应的姿势检测指令或传送终止指令,且当卡片6未处于预设姿势时根据所述姿势信号发出对应的姿势调整指令,所述姿势检测指令用于控制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0工作,所述传送终止指令用于控制传送机构3终止工作,所述姿势调整指令用于控制翻面机构4从翻面初始位置到达翻面工作位置,和/或,控制旋转机构5从旋转初始位置到达旋转工作位置,参考图8所示。其中,控制模块11可以与传送机构3的传送驱动单元、翻面机构4的翻转驱动单元以及旋转机构5的旋转驱动单元通信连接,以向传送驱动单元发出所述传送终止指令、向翻转驱动单元和/旋转驱动单元发出所述姿势调整指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卡片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具有能够检测卡片6在传送结构3中传送位置并发出对应的传送位置信号的传送位置检测模块7、用于检测卡片6的姿势并发出对应姿势信号的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0和根据传送位置信号和姿势信号控制卡片姿势调整装置的控制模块11,控制模块11接收传送位置信号和姿势信号并发出对应的指令,使得卡片姿势调整装置能跟根据对应的指令工作,因此,卡片姿势调整系统能够使卡片6的传送过程、姿势检测过程和姿势调整过程高度智能化。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传送位置检测模块7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传送位置检测模块7可以包括沿传送方向设置于传送机构3两端的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和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当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检测到卡片6进入传送机构3时,卡片6到达第一位置,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发出第一传送位置信号,控制模块11接收所述第一位置信号并发出所述姿势检测指令;之后,当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检测不到卡片6时,卡片6位于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和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之间的姿势调整位置,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和/或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发出第二传送位置信号,控制模块11接收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信号,并在卡片6未处于预设姿势时根据所述姿势信号发出对应的所述姿势调整指令;之后,当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检测到卡片6离开传送机构3时,卡片6到达第三传送位置,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发出第三传送位置信号,控制模块11接收所述第二位置信号并发出所述传送终止指令,且控制翻面机构4回到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和/或控制旋转机构5回到所述旋转初始位置,参考图8所示。当卡片6到达第一位置时,控制模块11就能接收到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信号,从而向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0发出所述姿势检测指令,在卡片6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姿势调整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0能够检测到卡片6的姿势并发出所述姿势信号,控制模块11接收所述姿势信号并进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对卡片6的姿势进行检测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经过控制模块11对所述姿势信号的判断,若卡片6的姿势与所述预设姿势一致,则卡片6到达所述姿势调整位置时,控制模块11接收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信号,但不会发出所述姿势调整指令,卡片6会被直接传送出传送机构3;若卡片6的姿势与所述预设姿势不一致,则当卡片6到达所述姿势调整位置时,控制模块11发出所述姿势调整指令,以将卡片6调整为所述预设姿势,之后当卡片6到达离开传送机构3的第三位置时,控制模块11接收所述第三传送位置信号,并发出所述传送终止指令以使传送机构3的传送辊组不再转动,同时使得翻面机构4回到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和/或控制旋转机构5回到旋转初始位置,为下一张卡片的姿势调整做准备。
卡片6包括相对的正面和反面以及相对的头端和尾端,当卡片6的正面朝上且头端在前时,位于所述预设姿势;卡片6未处于所述预设姿势,包括:卡片6处于所述反面朝上且所述头端在前的第一待调姿势;卡片6处于所述反面朝上且所述尾端在前的第二待调姿势;和卡片6处于所述正面朝上且所述尾端在前的第三待调姿势。
为了将位于所述第一待调姿势或所述第二待调姿势或所述第三待调姿势的卡片6调整为所述预设姿势,所述姿势调整指令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待调姿势信号的第一指令、对应于所述第二待调姿势信号的第二指令以及对应于第三待调姿势信号的第三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翻面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包括翻面指令和旋转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包括旋转指令;所述翻面指令用于控制翻面机构4从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到达所述翻面工作位置;所述旋转指令用于控制旋转机构5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到达所述旋转工作位置。所述第一待调姿势需经过卡片6的翻面可到达所述预设姿势,控制模块11向翻面机构4的翻转驱动单元发出所述翻面指令;所述第二待调姿势需经过卡片6的翻面和旋转可到达所述预设姿势,控制模块11向翻面机构4的翻转驱动单元发出所述翻面指令并向旋转机构5的旋转驱动单元发出所述旋转指令;所述第三待调姿势需经过卡片6的旋转可到达所述预设姿势,控制模块11向旋转机构5发出所述旋转指令;翻转驱动单元接收所述翻面指令,使得翻转轴42从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到达所述翻面工作位置从而带动传送机构3的辊架32翻转,以对卡片6进行翻面,旋转驱动单元接收所述旋转指令,使得旋转从动齿轮522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到达所述旋转工作位置从而带动安装支架2旋转,以对传送机构3和卡片6进行旋转。
为了防止翻转和旋转过程中出现线束的干扰,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41和第三电机51可以为步进电机,使得传送机构3在翻转和旋转时不会被线束所干扰,也不需要外在的导电滑环等装置。
为了防止步进电机出现累积误差,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每次接通电源之后翻面机构4和旋转机构5运动,以进行初始化;所述卡片姿势调整系统还包括: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8,用于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接通电源之后,当感应到翻面机构4位于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时发出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9,用于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接通电源之后,当感应到旋转机构5位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时发出对应的第二复位信号;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8和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9均与控制模块11通信连接,控制模块1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发出第一停止运动指令,且根据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发出第二停止运动指令,所述第一停止运动命令用于控制翻面机构4停止翻转传送机构3,所述第二停止运动命令用于控制旋转机构4停止转动传送机构3,参考图9所示。所述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8和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9能够分别感应到翻面机构4和旋转机构5到达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和所述旋转初始位置,并分别发出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使得控制模块11能够分别向第二电机41和第三电机51发出所述第一停止运动指令和所述第二停止运动指令,以分别控制翻面机构4和旋转机构5停在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和所述旋转初始位置,从而消除步进电机的累积误差。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8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8包括设置于翻面机构4的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和设置于安装支架2的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参考图3至图6所示,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与控制模块11通信连接,参考图10所示,翻面机构4工作时带动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转动,当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感应到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时,翻面机构4到达所述翻面初始位置,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发出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承板21,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可以设置于翻转轴42以随翻转轴42转动,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设置有用于容纳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的第一凹槽,当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随翻转轴42转动至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时,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能够感应到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9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9包括设置于安装支架2的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和设置于底座1的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参考图2、图3和图7所示,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与控制模块11通信连接,参考图10所示,旋转机构5工作时带动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转动,当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感应到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时,旋转机构5到达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发出所述第二复位信号。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可以设置于连接板23以随安装支架2转动,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设置有用于容纳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的第二凹槽,当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随安装支架2转动至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时,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能够感应到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此外,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也可以设置于旋转从动齿轮52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制证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和/或,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制证机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和/或卡片姿势调整系统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8)

1.一种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机构(3),用于传送卡片(6);
翻面机构(4),用于使所述传送机构(3)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卡片(6)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调换位置;以及
旋转机构(5),用于使所述传送机构(3)绕第二轴线转动,以将所述卡片(6)相对的两端调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包括:
安装支架(2),所述传送机构(3)和所述翻面机构(4)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2);以及
底座(1),所述安装支架(2)通过所述旋转机构(5)设置于所述底座(1),以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传送辊组和传送驱动单元,所述传送辊组支承在辊架(32)上,所述传送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传送辊组转动;
所述翻面机构(4)包括翻转轴(42)和翻转驱动单元,所述翻转轴(4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辊架(32)固定连接,所述翻转轴(4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3)还包括传送传动结构(34),所述传送驱动单元通过所述传送传动结构(34)与所述传送辊组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传动结构(34)包括齿轮传动结构和带传动结构,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传送主动齿轮(341)和传送从动齿轮(342),所述带传动结构包括传送主动轮(343)、传送从动轮(344)和第一传送带(345),所述传送驱动单元为第一电机(33),所述传送辊组包括成对的主动辊(311)和从动辊(312),
所述传送主动轮(343)固设于所述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所述传送从动轮(344)固设于传送转轴(346),所述传送转轴(346)支承于所述安装支架(2),所述第一传送带(345)张紧在所述传送主动轮(343)和所述传送从动轮(344)上,所述传送主动齿轮(341)固设于所述传送转轴(346),所述传送从动齿轮(342)固设于所述主动辊(311)的辊轴,
所述传送转轴(346)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对的所述主动辊(311)和所述从动辊(312)设置为夹紧两者之间的卡片(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面机构(4)还包括翻面传动结构(43),所述翻转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翻面传动结构(43)与所述翻转轴(42)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面传动结构(43)构造为带传动结构,包括翻面主动轮(431)、翻面从动轮(432)和第二传送带(433),所述翻转驱动单元为第二电机(41),
所述翻面主动轮(431)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所述翻面从动轮(432)固设于所述翻转轴(42),所述翻转轴(42)支承于所述安装支架(2),所述第二传送带(433)张紧在所述翻面主动轮(431)和所述翻面从动轮(432)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5)包括旋转驱动单元和旋转传动结构(52),所述安装支架(2)通过所述旋转传动结构(5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安装支架(2)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动结构(52)包括相互啮合的旋转主动齿轮(521)和旋转从动齿轮(522),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为第三电机(51),所述旋转主动齿轮(521)固设于所述第三电机(51)的输出轴,所述旋转从动齿轮(522)与所述安装支架(2)相对固定,并固设或套设于旋转轴(53),该旋转轴(5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2)连接,另一端支撑于所述底座(1),所述旋转轴(5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共线。
11.一种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包括:
卡片姿势调整装置,该卡片姿势调整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卡片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
传送位置检测模块(7),用于检测卡片(6)位于所述传送机构(3)中的传送位置,并发出对应的传送位置信号;
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所述卡片(6)的姿势,并发出对应的姿势信号;
控制模块(11),所述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0)、所述传送位置检测模块(7)以及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模块(11)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1)用于接收所述传送位置信号和所述姿势信号,并根据所述传送位置信号发出对应的姿势检测指令或传送终止指令,且当所述卡片(6)未处于预设姿势时根据所述姿势信号发出对应的姿势调整指令,
所述姿势检测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卡片姿势检测模块(10)工作,所述传送终止指令用于控制所述传送机构(3)终止工作,所述姿势调整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翻面机构(4)从翻面初始位置到达翻面工作位置,和/或,控制所述旋转机构(5)从旋转初始位置到达旋转工作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位置检测模块(7)包括沿传送方向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3)两端的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和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
当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检测到所述卡片(6)进入所述传送机构(3)时,所述卡片(6)到达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发出第一传送位置信号,所述控制模块(11)接收所述第一位置信号并发出所述姿势检测指令;
之后,当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检测不到所述卡片(6)时,所述卡片(6)位于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和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之间的姿势调整位置,所述第一传送位置传感器(71)和/或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发出第二传送位置信号,所述控制模块(11)接收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信号,并在所述卡片(6)未处于预设姿势时根据所述姿势信号发出对应的所述姿势调整指令;
之后,当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检测到所述卡片(6)离开所述传送机构(3)时,所述卡片(6)到达第三传送位置,所述第二传送位置传感器(72)发出第三传送位置信号,所述控制模块(11)接收所述第二位置信号并发出所述传送终止指令,且控制所述翻面机构(4)回到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和/或控制所述旋转机构(5)回到所述旋转初始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6)包括相对的正面和反面以及相对的头端和尾端,当所述卡片(6)的正面朝上且头端在前时,位于所述预设姿势;
所述卡片(6)未处于所述预设姿势,包括:
所述卡片(6)处于所述反面朝上且所述头端在前的第一待调姿势;
所述卡片(6)处于所述反面朝上且所述尾端在前的第二待调姿势;和
所述卡片(6)处于所述正面朝上且所述尾端在前的第三待调姿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姿势调整指令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待调姿势信号的第一指令、对应于所述第二待调姿势信号的第二指令以及对应于第三待调姿势信号的第三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包括翻面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包括翻面指令和旋转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包括旋转指令;
所述翻面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翻面机构(4)从所述翻面初始位置到达所述翻面工作位置;
所述旋转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机构(5)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到达所述旋转工作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接通电源之后所述翻面机构(4)和所述旋转机构(5)运动;
所述卡片姿势调整系统还包括:
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8),用于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接通电源之后,当感应到所述翻面机构(4)位于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时发出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
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9),用于在所述卡片姿势调整装置接通电源之后,当感应到所述旋转机构(5)位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时发出对应的第二复位信号;
所述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8)和所述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9)均与所述控制模块(11)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发出第一停止运动指令,且根据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发出第二停止运动指令,所述第一停止运动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翻面机构(4)停止翻转所述传送机构(3),所述第二停止运动命令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机构(4)停止转动所述传送机构(3)。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面初始化检测模块(8)包括设置于所述翻面机构(4)的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2)的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所述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与所述控制模块(11)通信连接,所述翻面机构(4)工作时带动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转动,当所述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感应到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感应片(81)时,所述翻面机构(4)到达所述翻面初始位置,所述翻面初始位置传感器(82)发出所述第一复位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初始化检测模块(9)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2)的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和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所述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与所述控制模块(11)通信连接,所述旋转机构(5)工作时带动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转动,当所述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感应到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感应片(91)时,所述旋转机构(5)到达所述旋转初始位置,所述旋转初始位置传感器(92)发出所述第二复位信号。
18.一种制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和/或,包括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片姿势调整系统。
CN201811550851.8A 2018-12-18 2018-12-18 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 Pending CN109784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0851.8A CN109784425A (zh) 2018-12-18 2018-12-18 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0851.8A CN109784425A (zh) 2018-12-18 2018-12-18 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4425A true CN109784425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9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0851.8A Pending CN109784425A (zh) 2018-12-18 2018-12-18 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8442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9405A (zh) * 2019-12-30 2020-05-05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装置及具有该传送装置的制证装置
CN112257802A (zh) * 2020-10-30 2021-01-2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智能识别的证卡制备方法及系统
CN113044614A (zh) * 2019-12-27 2021-06-29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证机及其运输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53521A (ja) * 2011-01-28 2012-08-1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シート搬送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203044357U (zh) * 2013-02-07 2013-07-10 向泽亮 一种卡片外观质量检测设备
CN104108587A (zh) * 2013-04-18 2014-10-2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片转向传送机构及转向传送方法
CN104108619A (zh) * 2013-04-18 2014-10-2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片翻转传送机构及卡片翻转方法
CN205003695U (zh) * 2015-07-27 2016-01-27 珠海市金邦达保密卡有限公司 卡片排序设备
CN105417263A (zh) * 2015-11-27 2016-03-23 深圳市速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片翻转装置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53521A (ja) * 2011-01-28 2012-08-1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シート搬送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203044357U (zh) * 2013-02-07 2013-07-10 向泽亮 一种卡片外观质量检测设备
CN104108587A (zh) * 2013-04-18 2014-10-2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片转向传送机构及转向传送方法
CN104108619A (zh) * 2013-04-18 2014-10-2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片翻转传送机构及卡片翻转方法
CN205003695U (zh) * 2015-07-27 2016-01-27 珠海市金邦达保密卡有限公司 卡片排序设备
CN105417263A (zh) * 2015-11-27 2016-03-23 深圳市速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片翻转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614A (zh) * 2019-12-27 2021-06-29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证机及其运输设备
CN111099405A (zh) * 2019-12-30 2020-05-05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装置及具有该传送装置的制证装置
CN112257802A (zh) * 2020-10-30 2021-01-2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智能识别的证卡制备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4425A (zh) 卡片姿势调整装置及调整系统、制证机
CN105600536A (zh) 新型卡片翻转器
CN205550733U (zh) 四轴360度点胶刷胶机
CN102666081A (zh) 用于传送折叠盒的传送装置
CN104108619A (zh) 一种卡片翻转传送机构及卡片翻转方法
JP2016003122A (ja) ターンテーブル
CN107904796A (zh) 一种上机头和底线机构能自由旋转的模板缝纫机
TWM541266U (zh) 旋轉式光明燈定位系統
CN109607151A (zh) 一种换箱装置
CN106516745B (zh) 玻璃旋转输送装置及用于玻璃合片或分片输送装置
JP6892441B2 (ja) 品物を移送するための移送システム
CN211138512U (zh) 一种玻璃瓶热转印装置
CN104827784A (zh) 一种智能卡片翻卡模块
CN205253464U (zh) 一种三篮转向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六篮联动涂覆机
CN214358915U (zh) 一种用于移印机的调距模组
CN209697339U (zh) 一种双打胶头的自动打胶机
CN104555377B (zh) 平底箱体调整输送装置
CN208530867U (zh) 一种侧臂式多自由度无人机连续弹射装置
CN209601473U (zh) 适用于卧式瓶体整理后的简易分拣装置
JP5731173B2 (ja) シート挿着装置
JPS60102315A (ja) 反転装置
CN107424308A (zh) 一种高效率智能售货机
CN205972877U (zh) 具有缓冲过渡单元的传送装置
CN109434977A (zh) 一种高端的包装牛皮纸的工艺设备
CN110304408A (zh) 新型斜轮分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