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3288B - 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3288B
CN109773288B CN201811346743.9A CN201811346743A CN109773288B CN 109773288 B CN109773288 B CN 109773288B CN 201811346743 A CN201811346743 A CN 201811346743A CN 109773288 B CN109773288 B CN 109773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ing
machined
workpiece
electric discharge
discharge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67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3288A (zh
Inventor
西川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73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3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3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3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14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 B23H7/20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for programme-control, e.g. adap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6Control of the travel curve of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electrode and workpie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23H1/02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control, preventing short circuits or other abnormal dischar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14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 B23H7/18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for maintaining or controlling the desired spacing between electrode and workpie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2600/00Machining conditions
    • B23H2600/10Switching of machining conditions during mach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2600/00Machining conditions
    • B23H2600/10Switching of machining conditions during machining
    • B23H2600/12Switching from rough cutting to finish mach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该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中,所述线放电加工机(10)一边在工件(W)与线电极(14)之间的极间进行放电一边使工件(W)与线电极(14)相对移动,从而沿加工路径(R)进行工件(W)的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具有: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其获取工件(W)的加工面(Wf)的状态;以及加工路径设定部(32),其根据获取到的加工面(Wf)的状态来获取工件(W)的加工过度部位(Co),从而避开加工过度部位(Co)地设定使线电极(14)从加工开始点(S)接近加工面(Wf)时的临近点(A)。

Description

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线放电加工机一边在工件与线电极之间的极间进行放电一边使工件与线电极相对移动,从而沿加工路径进行工件的加工。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第3721366号公报中揭示有如下内容:在利用线放电加工机沿冲模的形状进行多次加工的情况下,变更各次加工开始时的临近位置,由此抑制因加工面的侵蚀而产生损伤。
发明内容
日本专利第3721366号公报的技术虽然做到了加工面不易产生损伤,但无法减小已经产生的损伤,从而无法获得高精度的加工面。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加工面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1形态为一种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所述线放电加工机一边在工件与线电极之间的极间进行放电一边使所述工件与所述线电极相对移动,从而沿加工路径进行所述工件的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具有:加工面状态获取部,其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面的状态;以及加工路径设定部,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过度部位,从而避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地设定使所述线电极从加工开始点接近所述加工面时的接近点。
本发明的第2形态为一种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线放电加工机一边在工件与线电极之间的极间进行放电一边使所述工件与所述线电极相对移动,从而沿加工路径进行所述工件的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具有:加工面状态获取步骤,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面的状态;以及加工路径设定步骤,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过度部位,从而避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地设定使所述线电极从加工开始点接近所述加工面时的接近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加工面。
根据参考附图加以说明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将容易地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线放电加工机以及控制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2A为表示对工件进行冲模加工的情况下的粗加工的加工路径的图,图2B为表示粗加工后的精加工的加工路径的图。
图3为表示工件的加工面上的加工过度部位和加工不足部位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线电极从加工开始点进行移动的加工距离与放电数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为说明加工路径设定部进行的临近点和加工路径的设定的图。
图6为说明加工路径设定部进行的临近点和加工路径的设定的图。
图7为说明加工路径设定部进行的接近点和离开点的设定的图。
图8为表示线电极从加工开始点进行移动的加工距离与加工速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为利用相机或接触式探针来获取工件的加工面的形状的情况下的系统图。
图10为说明加工路径设定部中的加工过度部位和加工不足部位的设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线放电加工机及控制装置的构成]
图1为表示线放电加工机10以及控制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的构成的概略图。线放电加工机10是对由线电极14和工件W形成的极间施加电压来产生放电、由此对工件W实施放电加工的一种机床。线电极14的材质例如为钨系、铜合金系、黄铜系等金属材料。另一方面,工件W的材质例如为铁系材料或超硬材料等。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对线电极14与工件W之间(以下称为极间)施加电压的加工电源16以及获取线电极14与工件W之间的电压(以下称为极间电压)的极间电压获取部18。
此外,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获取极间的放电数的放电数获取部20。放电数获取部20例如根据从加工电源16输出的电压的变化等来获取放电加工时极间产生的放电的次数作为放电数。进而,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通过使工件台22移动而使固定在工件台22上的工件W相对于线电极14作相对移动的X轴马达24、Y轴马达26。
控制装置12具有加工速度设定部28、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加工路径设定部32及XY轴马达控制部34。加工速度设定部28设定放电加工时使工件W相对于线电极14作相对移动的加工速度。加工速度根据极间电压来加以设定,极间电压越大,将加工速度设定得越快。再者,例如,在因线电极14与工件W的距离较长等原因使得极间的放电数较少的情况下,极间电压增大。
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从后文叙述的XY轴马达控制部34输入工件台22的位置信息,并从放电数获取部20输入极间的放电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根据工件台22的位置信息来获取线电极14与工件W的相对位置。此外,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获取线电极14与工件W的加工面Wf的距离。在粗加工后首次进行的精加工(以下称为第二加工)中,放电数越多,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判断工件W的加工面Wf相对于线电极14越近,放电数越少,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判断工件W的加工面Wf相对于线电极14越远。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根据放电数以及线电极14与工件W的相对位置来获取工件W的加工面Wf的状态。
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由NC程序预先规定的路径设定为加工路径R。加工路径设定部32设定接近点A1和离开点A2,所述接近点A1是第三加工之后的精加工中的使线电极14从加工开始点S接近工件W的加工面Wf时的工件W的加工面Wf上的位置,所述离开点A2是使线电极14离开工件W的加工面Wf而退回至加工开始点S时的工件W的加工面上的位置。通常,离开点A2设定在与接近点A1相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接近点A1与离开点A2合并记作临近点A。
XY轴马达控制部34根据加工路径设定部32中设定的加工路径R、加工速度设定部28中设定的加工速度来控制X轴马达24及Y轴马达26。
[关于加工路径]
图2A为表示对工件W进行冲模加工的情况下的粗加工的加工路径R的图。图2B为表示粗加工后的精加工的加工路径R的图。
在对工件W进行冲模加工的情况下,首先进行粗加工来切掉型芯C,其后进行多次精加工。进行粗加工时,将线电极14插通至工件W上预先形成的加工开始孔H内。将此时的线电极14的位置作为加工开始点S,使线电极14移动至工件W的加工路径R上的临近点A。以下,将加工开始点S与临近点A之间的路径称为临近路径Ra。其后,使线电极14在加工路径R上移动。当线电极14在加工路径R上环绕一周而返回至临近点A时,型芯C就从工件W上切割下来。其后,线电极14通过临近路径Ra返回至加工开始点S。由作业人员或者未图示的型芯回收机等将切割下来的型芯C去除,开始首次精加工即第二加工。在精加工中,线电极14基本上也是在与粗加工相同的加工路径R上移动,每当完成1次加工时便返回至加工开始点S。
[关于加工过度部位和加工不足部位]
图3为表示工件W的加工面Wf上的加工过度部位Co和加工不足部位Cu的示意图。放电加工有时会导致工件W的加工面Wf产生凹凸。尤其是在临近点A附近,加工面Wf的凹凸表现得较为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在1次加工中,线电极14在加工开始时和加工结束时2次接近临近点A附近,从而导致加工面Wf的切削过度,此外,由于线电极14的移动方向在临近点A的前后发生变化,因此线电极14无法跟随,从而导致加工面Wf的切削残留等。此外,在粗加工中切割型芯C时,在型芯C留下切割残留部分地掉落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加工面Wf的凸部分。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加工面Wf上产生的凹状的部位称为加工过度部位Co,将加工面Wf上产生的凸状的部位称为加工不足部位Cu。加工过度部位Co大多产生于加工方向上临近点A之前的区域内,加工不足部位Cu大多产生于加工方向上临近点A之后的区域内,加工过度部位Co与加工不足部位Cu邻接产生。但是,加工过度部位Co及加工不足部位Cu也会在远离临近点A的区域内产生,也存在加工过度部位Co与加工不足部位Cu不邻接的情况。
[关于加工过度部位和加工不足部位的获取]
图4为表示线电极14从加工开始点S进行移动的加工距离与放电数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所示的S、A及P1~P4表示加工开始点S、临近点A以及图2B所示的加工路径R上的点P1~P4的位置。图4展示的是加工方向上临近点A之前的区域内产生了加工过度部位Co、加工方向上临近点A之后的区域内产生了加工不足部位Cu的状态的曲线图。
加工路径设定部32根据第二加工中线电极14在加工路径R上移动时的放电数来设定加工面Wf的加工过度部位Co和加工不足部位Cu。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放电数比预先决定的第1规定放电数多的部位设定为加工不足部位Cu。此外,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放电数比预先决定的第2规定放电数少的部位判定为加工过度部位Co。再者,第1规定放电数设定为比第2规定放电数多的数量。
[临近点的设定]
图5为说明加工路径设定部32进行的临近点A和加工路径R的设定的图。加工路径设定部32设定第2次精加工(以下称为第三加工)之后的临近点A。加工路径设定部32避开加工过度部位Co来设定临近点A。优选为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临近点A设定在加工不足部位Cu。
进而优选为,在加工过度部位Co与加工不足部位Cu邻接的情况下,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临近点A设定在加工过度部位Co与加工不足部位Cu的交界位置Pb、与加工不足部位Cu当中加工不足量最多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Pm之间。并且,相对于加工不足部位Cu的加工不足量而言加工过度部位Co的加工过度量越多,加工路径设定部32便将临近点A设定在离加工不足部位Cu中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Pm越近的位置。此外,相对于加工不足部位Cu的加工不足量而言加工过度部位Co的加工过度量越少,加工路径设定部32便将临近点A设定在离加工不足部位Cu中的交界位置Pb越近的位置。
再者,作为加工过度部位Co的加工过度量,可设定相对于预先规定的加工面而言最深的部位的深度,也可设定相对于加工面而言呈凹状的部分的体积。此外,加工不足部位Cu的加工不足量可设定相对于预先规定的加工面而言最高的部位的高度,也可设定相对于加工面而言呈凸状的部分的体积。再者,加工不足部位Cu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Pm设定在相对于预先规定的加工面而言呈凸状的顶点的高度最高的位置即可。
[作用效果]
在工件W的加工面Wf上产生了加工过度部位Co的情况下,若对加工过度部位Co实施精加工,则加工过度部位Co的深度就会加深,有精加工后的加工面Wf上留下凹状的损伤之虞。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加工之后的精加工中,加工路径设定部32避开加工过度部位Co地设定临近点A。如前文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大多产生于加工方向上临近点A之前的区域内,其原因在于,线电极14在加工开始时和加工结束时2次接近临近点A附近,从而导致加工面Wf的切削过度。通过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令加工路径设定部32避开加工过度部位Co地设定临近点A,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而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工路径设定部32是将临近点A设定在加工不足部位Cu。由此,能够促进加工不足部位Cu的切削,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工过度部位Co与加工不足部位Cu邻接的情况下,加工路径设定部32是将临近点A设定在加工过度部位Co与加工不足部位Cu的交界位置Pb、与加工不足部位Cu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Pm之间。由此,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并促进加工不足部位Cu的切削,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工过度部位Co与加工不足部位Cu邻接的情况下,相对于加工不足部位Cu的加工不足量而言加工过度部位Co的加工过度量越多,加工路径设定部32便将临近点A设定在离加工不足部位Cu中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Pm越近的位置。进而,相对于加工不足部位Cu的加工不足量而言加工过度部位Co的加工过度量越少,加工路径设定部32便将临近点A设定在离加工不足部位Cu中的交界位置Pb越近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并促进加工不足部位Cu的切削,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工路径设定部32是将极间的放电数比预先决定的第1规定放电数多的部位设定为加工不足部位Cu。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工路径设定部32是将放电数比预先决定的第2规定放电数少的部位判定为加工过度部位Co。由此,能够根据按工件W的加工面Wf相对于线电极14的距离而发生变化的放电数来设定加工过度部位Co和加工不足部位Cu。
〔第2实施方式〕
图6为说明加工路径设定部32进行的临近点A和加工路径R的设定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加工之后的精加工中,加工路径设定部32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设定临近点A,但将加工方向设为与预先决定的加工方向相反的方向。
如前文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大多产生于加工方向上临近点A之前的区域内,加工不足部位Cu大多产生于加工方向上临近点A之后的区域内。也就是说,临近点A之前的区域内切削过度,临近点A之后的区域内切削不足。通过在第三加工之后的精加工中将加工方向设定为相反的方向,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并促进加工不足部位Cu的切削,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第3实施方式〕
图7为说明加工路径设定部32进行的接近点A1和离开点A2的设定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离开点A2设定在不同于接近点A1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加工之后的精加工中,加工路径设定部32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临近点A的设定相同的方式设定接近点A1,但将离开点A2设定在加工方向上加工过度部位Co之前。
由此,在第三加工之后的精加工中,不会切削加工过度部位Co,因此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而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第4实施方式〕
图8为表示线电极14从加工开始点S进行移动的加工距离与加工速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所示的S、A及P1~P4表示加工开始点S、临近点A以及图2B所示的加工路径R上的点P1~P4。图8展示的是加工方向上临近点A之前的区域内产生了加工过度部位Co、加工方向上临近点A之后的区域内产生了加工不足部位Cu的状态的曲线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加工中,加工速度越慢,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判断工件W的加工面Wf相对于线电极14越近,加工速度越快,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判断工件W的加工面Wf相对于线电极14越远。
加工路径设定部32根据第二加工中线电极14在加工路径R上移动时的加工速度来设定加工面Wf的加工过度部位Co和加工不足部位Cu。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加工速度比预先决定的第1规定速度慢的部位设定为加工不足部位Cu。此外,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加工速度比预先决定的第2规定速度快的部位设定为加工过度部位Co。再者,第1规定速度设定为比第2规定速度慢的速度。
如前文所述,在加工速度设定部28中,极间电压越小加工速度设定得越慢,极间电压越大加工速度设定得越快。在第二加工中,线电极14与工件W的距离较长时极间的放电数减少,极间电压增大。也就是说,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中在加工路径设定部32中是根据极间的放电数来设定加工过度部位Co和加工不足部位Cu,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加工速度来设定加工过度部位Co和加工不足部位Cu。
〔第5实施方式〕
图9为利用相机36或接触式探针38来获取工件W的加工面Wf的形状的情况下的系统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中,在粗加工后根据相机36拍摄工件W的加工面Wf而得的图像信息或者使接触式探针38接触加工面Wf时的接触式探针38的位置信息,来获取加工面Wf的形状。
图10为说明加工路径设定部32中的加工过度部位Co和加工不足部位Cu的设定方法的图。图10中,以实线表示的线表示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中的加工面Wf的状态,以虚线表示的线表示由NC程序规定的加工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工路径设定部32中对由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获取到的加工面Wf的状态与由NC程序规定的加工形状进行比较来设定加工过度部位Co及加工不足部位Cu。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加工面Wf当中相较于由NC程序规定的加工形状而言处于内侧的部分设定为加工过度部位Co,将相较于由NC程序规定的加工形状而言处于外侧的部分设定为加工不足部位Cu。
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第二加工之后的临近点A设定在加工不足部位Cu。在第1实施方式中,是在进行第二加工时在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中获取加工面Wf的状态,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粗加工后获取加工面Wf的状态。由于可以从第二加工起避开加工过度部位Co地设定临近点A,因此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而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从实施方式获得的技术思想〕
以下记载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掌握的技术思想。
一种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所述线放电加工机(10)一边在工件(W)与线电极(14)之间的极间进行放电一边使所述工件(W)与所述线电极(14)相对移动,从而沿加工路径(R)进行所述工件(W)的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具有: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其获取所述工件(W)的加工面(Wf)的状态;以及加工路径设定部(32),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Wf)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W)的加工过度部位(Co),从而避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地设定使所述线电极(14)从加工开始点(S)接近所述加工面(Wf)时的接近点(A、A1)。由此,通过加工路径设定部(32)避开加工过度部位(Co)来设定接近点(A、A1),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而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使所述线电极(14)离开所述加工面(Wf)而退回至所述加工开始点(S)时的离开点(A2)设定在加工方向上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的近前。由此,不会切削加工过度部位(Co),因此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而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Wf)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W)的加工不足部位(Cu),将所述接近点(A、A1)设定在所述加工不足部位(Cu)。由此,能够促进加工不足部位(Cu)的切削,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在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Cu)邻接的情况下,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所述接近点(A、A1)设定在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Cu)的交界位置(Pb)、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Cu)当中加工不足量最多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Pm)之间。由此,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并促进加工不足部位(Cu)的切削,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相对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Cu)的加工不足量而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的加工过度量越多,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便将所述接近点(A、A1)设定在离所述加工不足部位(Cu)当中加工不足量最多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Pm)越近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Cu)的加工不足量而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的加工过度量越少,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便将所述接近点(A、A1)设定在离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Cu)的交界位置(Pb)越近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并促进加工不足部位(Cu)的切削,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加工方向设定为与预先决定的所述加工方向相反的方向。由此,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并促进加工不足部位(Cu)的切削,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根据所述极间的放电数来获取所述加工面(Wf)的状态,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所述极间的放电数比所述第1规定放电数多的部位设定为加工不足部位(Cu)。由此,能够根据按工件(W)的加工面(Wf)相对于线电极(14)的距离而发生变化的放电数来设定加工不足部位(Cu)。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根据加工速度来获取所述加工面(Wf)的状态,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所述加工速度比第1规定速度慢的部位设定为加工不足部位(Cu)。由此,能够根据按工件(W)的加工面(Wf)相对于线电极(14)的距离而发生变化的加工速度来设定加工不足部位(Cu)。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根据相机(36)拍摄到的图像信息或者使接触式探针(38)接触所述加工面(Wf)时的所述接触式探针(38)的位置信息来获取所述加工面(Wf)的形状,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Wf)的形状与预先规定的所述加工面(Wf)的加工形状进行比较来设定加工不足部位(Cu)。由此,能在粗加工后获取加工面(Wf)的状态而设定加工不足部位(Cu)。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根据所述极间的放电数来获取所述加工面(Wf)的状态,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所述极间的放电数比第2规定放电数少的部位设定为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由此,能够根据按工件(W)的加工面(Wf)相对于线电极(14)的距离而发生变化的放电数来设定加工过度部位(Co)。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根据加工速度来获取所述加工面(Wf)的状态,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所述加工速度比第2规定速度快的部位设定为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由此,能够根据按工件(W)的加工面(Wf)相对于线电极(14)的距离而发生变化的加工速度来设定加工过度部位(Co)。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12),也可为,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30)根据相机(36)拍摄到的图像信息或者使接触式探针(38)接触所述加工面(Wf)时的所述接触式探针(38)的位置信息来获取所述加工面(Wf)的形状,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32)将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Wf)的形状与预先规定的所述加工面(Wf)的加工形状进行比较来设定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由此,能在粗加工后获取加工面(Wf)的状态而设定加工过度部位(Co)。
一种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方法,所述线放电加工机(10)一边在工件(W)与线电极(14)之间的极间进行放电一边使所述工件(W)与所述线电极(14)相对移动,从而沿加工路径(R)进行所述工件(W)的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方法具有:加工面状态获取步骤,获取所述工件(W)的加工面(Wf)的状态;以及加工路径设定步骤,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Wf)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W)的加工过度部位(Co),从而避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地设定使所述线电极(14)从加工开始点(S)接近所述加工面(Wf)时的接近点(A、A1)。由此,通过加工路径设定部(32)避开加工过度部位(Co)地设定接近点(A、A1),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而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方法,也可为,所述加工路径设定步骤中,将使所述线电极(14)离开所述加工面(Wf)而退回至所述加工开始点(S)时的离开点(A2)设定在加工方向上所述加工过度部位(Co)的近前。由此,不会切削加工过度部位(Co),因此能够抑制加工过度部位(Co)的切削而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根据上文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方法,也可为,所述加工路径设定步骤中,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Wf)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W)的加工不足部位(Cu),将所述接近点(A、A1)设定在所述加工不足部位(Cu)。由此,能够促进加工不足部位(Cu)的切削,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加工面(Wf)进行加工。

Claims (12)

1.一种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所述线放电加工机一边在工件与线电极之间的极间进行放电一边使所述工件与所述线电极相对移动,从而沿加工路径进行所述工件的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加工面状态获取部,其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面的状态;以及
加工路径设定部,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过度部位,从而避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地设定使所述线电极从加工开始点接近所述加工面时的接近点,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不足部位,将所述接近点设定在所述加工不足部位,
在所述加工过度部位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邻接的情况下,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将所述接近点设定在所述加工过度部位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的交界位置、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当中加工不足量最多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将使所述线电极离开所述加工面而退回至所述加工开始点时的离开点设定在加工方向上所述加工过度部位的近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的加工不足量而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的加工过度量越多,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便将所述接近点设定在离所述加工不足部位当中加工不足量最多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越近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的加工不足量而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的加工过度量越少,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便将所述接近点设定在离所述加工过度部位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的交界位置越近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将加工方向设定为与预先决定的加工方向相反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根据所述极间的放电数来获取所述加工面的状态,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将所述极间的放电数比第1规定放电数多的部位设定为加工不足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根据加工速度来获取所述加工面的状态,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将所述加工速度比第1规定速度慢的部位设定为加工不足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根据相机拍摄到的图像信息或者使接触式探针接触所述加工面时的所述接触式探针的位置信息来获取所述加工面的形状,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将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的形状与预先规定的所述加工面的加工形状进行比较来设定加工不足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根据所述极间的放电数来获取所述加工面的状态,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将所述极间的放电数比第2规定放电数少的部位设定为所述加工过度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根据加工速度来获取所述加工面的状态,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将所述加工速度比第2规定速度快的部位设定为所述加工过度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面状态获取部根据相机拍摄到的图像信息或者使接触式探针接触所述加工面时的所述接触式探针的位置信息来获取所述加工面的形状,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部将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的形状与预先规定的所述加工面的加工形状进行比较来设定所述加工过度部位。
11.一种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线放电加工机一边在工件与线电极之间的极间进行放电一边使所述工件与所述线电极相对移动,从而沿加工路径进行所述工件的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加工面状态获取步骤,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面的状态;以及
加工路径设定步骤,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过度部位,从而避开所述加工过度部位地设定使所述线电极从加工开始点接近所述加工面时的接近点,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步骤中,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加工面的状态来获取所述工件的加工不足部位,并将所述接近点设定在所述加工不足部位,
在所述加工过度部位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邻接的情况下,在所述加工路径设定步骤中,将所述接近点设定在所述加工过度部位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的交界位置、与所述加工不足部位当中加工不足量最多的最大加工不足位置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路径设定步骤中,将使所述线电极离开所述加工面而退回至所述加工开始点时的离开点设定在加工方向上所述加工过度部位的近前。
CN201811346743.9A 2017-11-14 2018-11-13 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773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104 2017-11-14
JP2017219104A JP6616383B2 (ja) 2017-11-14 2017-11-14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3288A CN109773288A (zh) 2019-05-21
CN109773288B true CN109773288B (zh) 2021-02-02

Family

ID=6427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46743.9A Active CN109773288B (zh) 2017-11-14 2018-11-13 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2745B2 (zh)
EP (1) EP3482860B1 (zh)
JP (1) JP6616383B2 (zh)
KR (1) KR20190054989A (zh)
CN (1) CN109773288B (zh)
TW (1) TWI6965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99611A (ja) * 2019-06-12 2020-12-1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および工作機械の制御方法
JP7372070B2 (ja) * 2019-07-31 2023-10-3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14211208B (zh) * 2021-12-27 2024-02-27 安徽金寨将军磁业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铁氧体磁瓦合金模具圆弧面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0854B2 (ja) * 1977-07-15 1985-03-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ワイヤカツト放電加工法
JPS5621733A (en) * 1979-07-26 1981-0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ctrospark machining for cutting off wire
JPH04189421A (ja) * 1990-11-20 1992-07-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イヤ放電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WO2003037558A1 (ja) * 2001-11-01 2005-0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WO2003045614A1 (fr) 2001-11-27 2003-06-0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eil d'etincelage a fil electrode
JP3721366B2 (ja) * 2003-03-12 2005-11-3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加工用プログラム作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該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する記録媒体及び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機
JP2005066738A (ja) * 2003-08-22 2005-03-17 Fanuc Ltd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機の加工制御方法
JP6140228B2 (ja) 2015-08-27 2017-05-3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加工条件を調整しながら加工を行う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43432A1 (en) 2019-05-16
EP3482860B1 (en) 2023-01-11
EP3482860A1 (en) 2019-05-15
JP6616383B2 (ja) 2019-12-04
CN109773288A (zh) 2019-05-21
TW202017681A (zh) 2020-05-16
TWI696511B (zh) 2020-06-21
KR20190054989A (ko) 2019-05-22
US10792745B2 (en) 2020-10-06
JP2019089159A (ja)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3288B (zh) 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CN103252545B (zh) 进行变形消除加工的电火花线切割机
EP3184225A1 (en) Wire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e
Dwivedi et al. Improvement in the surface integrity of AISI D3 tool steel using rotary tool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process
CN108941804B (zh) 一种用于生产金属部件,特别是涡轮机的叶片部件的方法
JPH0553565B2 (zh)
US8999136B2 (en)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a wear of an electrode
KR102020191B1 (ko) 와이어 방전 가공기의 제어 장치, 및 와이어 방전 가공기의 제어 방법
CN106001810A (zh) 中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切割方法
US20240139843A1 (en) Method and electrode for machining components by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US2022041029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chemically treating components
US1133838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 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a component
JP2000167716A (ja) 電食装置における加工電極の引戻し運動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KR20160002023A (ko) Cnc 세혈 방전 가공기의 정밀 홈 가공 방법
JP6153780B2 (ja) 放電加工方法
CN109434229A (zh) 一种异形孔电火花一体化加工电极及加工方法
CN114871520B (zh) 一种粗、精加工同步进行的电火花线切割装置及方法
CN113199220B (zh) 一种模仁加工方法
CN111715956B (zh)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方法
US11623290B2 (en) Method of machining gas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s
TR2024001988A2 (tr) Bi̇r elektroki̇myasal si̇stem
JP2001009639A (ja) 形彫放電加工方法
CN117506039A (zh) 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Muttamar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for Accurate Dimension in 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Jana ACCURACY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USE OF ELECTRONIC DISCHARGE MACHINING INSTEAD OF CONVENTIONAL MACHI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