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1394B - 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1394B
CN109771394B CN201910150627.8A CN201910150627A CN109771394B CN 109771394 B CN109771394 B CN 109771394B CN 201910150627 A CN201910150627 A CN 201910150627A CN 109771394 B CN109771394 B CN 109771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agent
ageratum
film coating
ethanol
triterpe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06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1394A (zh
Inventor
舒洁倩
梁盈军
袁娴
李子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ujiaoxing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1506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1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1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1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1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1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包括质量比为(1.8~2.2):1的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微乳和空白涂膜剂组分,所述微乳包含体积比为1:(0.75~0.95)的水相和油相,所述空白涂膜剂由聚维酮、聚乙烯醇、增塑剂和乙醇组成。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含山藿香三萜类的水相与油相混合搅拌制得微乳,再将微乳与空白涂膜剂搅拌混合均匀,制得山藿香消炎涂膜剂。本发明所述消炎涂膜剂制备工艺简单,经济实惠,含有山藿香和茶油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清热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外用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涂膜剂,是指有机溶剂溶解成膜材料并与药物混合而制成的一种外用制剂。用时涂于患处,溶剂挥发后形成薄膜以保护创面,同时逐渐释放所含药物。涂膜剂其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给药后可按一定速率释药,避免首过效应,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
唇形科植物山藿香是广东地产药材,俗称血见愁,习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痈肿,跌打损伤等,临床常将药物煎煮取汁敷洗患病部位,但存在着药液流失快,浪费多,不能持久发挥药效等问题,并且患者依从性差,携带使用不便。此外,山藿香消炎功效的物质基础,即山藿香总三萜,其水溶性和脂溶性较差,大大限制了其在医药行业与日化行业中的应用,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如何利用山藿香消炎功效物质制备消炎产品,解决其携带使用不便、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提取山藿香鲜品中具有消炎效果的有效成分(山藿香三萜类),将其微乳化处理,并与空白涂膜剂(载体材料)复合制备消炎涂膜剂。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包括质量比为(1.8~2.2):1的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微乳和空白涂膜剂,其中所述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微乳由体积比为1:(0.75~0.95)的水相和油相制成,所述水相为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或为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与水的混合物,所述水相中山藿香三萜类的浓度为7.0~8.2mg/mL,所述油相为体积比为(7~9):(1.5~2.5):(1~2):(0.3~0.8)的PEG-40(氢化蓖麻油)、魔芋葡甘露聚糖胶液、肉豆蔻酸异丙酯和茶油的混合液;
所述空白涂膜剂由聚维酮、聚乙烯醇、增塑剂和乙醇组成。
优选地,所述微乳和空白涂膜剂的质量比为2:1;所述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1:0.8。
优选地,所述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山藿香鲜品与碱性乙醇溶液按重量比1:(4~16)混合,然后在45~75℃超声0.5~1.5h,趁热抽滤,离心,取上清液,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得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
所述碱性乙醇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向体积分数为25~75%的乙醇溶液中按照0.5g/L的比例加入氢氧化钙。
所述碱性乙醇溶液的配制方法更优选为:向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中按照0.5g/L的比例加入氢氧化钙。
所述山藿香鲜品与碱性乙醇溶液的质量比为1:8。
所述超声温度为75℃,超声时间为1h;所述离心条件为:4000r/min离心10min。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或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更优选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方法为:将所述上清液与大孔吸附树脂按100mL:7g的比例在常温下混合搅拌24h,静置0.5~1h,过滤,除去溶液;向大孔吸附树脂中加入与所述上清液体积相同的50%乙醇溶液,45℃搅拌2h,过滤,再向大孔吸附树脂中重复加入与所述上清液相同体积的50%乙醇溶液,同样45℃搅拌2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得到含山藿香三萜类的提取物。
本申请所述常温均为20~30℃。
所述常温下混合搅拌转速及45℃搅拌转速均为0.25~1转/秒。
所述静置时间为0.5h。
所述浓缩的方法为:将滤液加热并保持微沸,使水分、乙醇等液体挥发掉。
所述过滤的方法为:采用四层纱布垫布氏漏斗,抽滤。
优选地,所述魔芋葡甘露聚糖胶液的质量浓度为1%(将1g魔芋葡甘露聚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得100mL的粘性液体),作为乳化剂、稳定剂用。
优选地,所述聚维酮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8~2.4:1,所述增塑剂与空白涂膜剂的比例为(1~5)mL:100mL,所述乙醇占空白涂膜剂的体积百分数为75~95%。
所述聚维酮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优选为2.0~2.2:1,所述增塑剂与空白涂膜剂的比例优选为3mL:100mL,所述乙醇占空白涂膜剂的体积百分数优选为85~95%。
所述聚维酮为聚维酮K30,所述聚乙烯醇为聚乙烯醇-124,所述聚维酮K30与聚乙烯醇-124的质量比更优选为2.1:1,所述乙醇占空白涂膜剂的体积百分数更优选为90%。
所述乙醇为体积分数75%~95%的乙醇溶液,更优选为90%的乙醇溶液。
更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甘油。
上述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相与油相按体积比为1:(0.75~0.95)混合搅拌,制得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微乳;
(2)将微乳与空白涂膜剂按质量比为(1.8~2.2):1搅拌混合均匀,制得山藿香消炎涂膜剂。
优选地,步骤(1)所述搅拌温度为45℃~55℃,更优选为50℃;所述搅拌转速为0.25~1转/秒。
步骤(1)所述搅拌结束的标准为水相与油相混合后变澄明。
优选地,步骤(2)所述空白涂膜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聚维酮、聚乙烯醇和增塑剂加入乙醇中自然溶胀,即得空白涂膜剂。
优选地,步骤(2)所述溶胀温度为常温,所述溶胀的时间为0.5h。
优选地,步骤(2)所述搅拌温度为45℃~55℃,更优选为50℃;所述的搅拌时间为5~15min;所述搅拌转速为0.25~1转/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涂膜剂主用料均为天然材料(山藿香),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消肿消炎的功效。基于内病外治原理将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制成涂膜剂,经皮给药能够避免肝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可减少给药剂量和次数,且能产生持久、恒定、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降低副作用;且给药方便,具有很好的消炎效果。
(2)本发明所用的魔芋葡甘露聚糖,不仅可作为乳化剂、稳定剂,亦可协助涂膜剂成膜;茶油不仅作为油相,且本身具收敛止血、清热化湿、消炎功效。
(3)本发明采用氢化蓖麻油作为油相组成,解决了常规植物油易氧化、酸败影响药物制剂的长期稳定性的问题。
(3)本发明所述涂膜剂中的有机溶剂迅速挥发形成药膜,不易脱落,不需包扎,不污染衣服。
(4)本发明所述消炎涂膜剂与人体皮肤的PH值接近,气味自然,安全无毒,成膜性良好,用途广泛,可用于痤疮、痈肿、蚊叮虫咬、轻度烧烫伤、小面积皮肤创伤、外出血等。
(5)本发明所述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通过微乳化处理后,再与空白涂膜剂复合制备涂膜剂,赋予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提高了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经皮给药容易润湿皮肤,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能破坏角质层水性通道,增加角质层脂质双层流动性,使药物易于经皮吸收。
(6)本发明所述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简单,提取时间短、污染少、成本低,重复性好,适用于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6为应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提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所得的响应面图,其中图1为75%乙醇溶液中氢氧化钙的浓度、料液比共同对响应值产生的影响,图2为超声温度、料液比共同对响应值产生的影响,图3为超声时间、料液比共同对响应值产生的影响,图4为超声温度、75%乙醇溶液中氢氧化钙的浓度同对响应值产生的影响,图5为超声时间、75%乙醇溶液中氢氧化钙的浓度同对响应值产生的影响,图6为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同对响应值产生的影响。
图7为实施例3中三种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浓度不同的消炎涂膜剂对大鼠皮肤的累计渗透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SD大鼠、豚鼠均购买于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SD大鼠,体重(200±20)g,48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44002100016561),雌雄各半。
豚鼠,体重(250±30)g,134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44002100008022),雌雄各半。
实验前,所有SD大鼠、豚鼠均在实验环境(20~26℃,相对湿度40~70%,自由摄食及饮水)中适应3d,无异常变化方进行实验,实验期间单独分笼饲养。
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提取实验:
以料液比(山藿香鲜品与75%乙醇氢氧化钙溶液的比例)、75%乙醇溶液中氢氧化钙的浓度、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四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依据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进行实验。同时应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现对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预测。具体如下:分别取100g山藿香鲜品粉碎后,过20目筛;按照料液比(质量比1:4,1:8,1:16),用75%乙醇溶液(添加氢氧化钙不同浓度0.25g/L,0.50g/L,0.75g/L)超声(常温以25℃测定,50℃,75℃)浸提(超声时间0.5h,1h,1.5h),经6层纱布抽滤后离心(4000r/min,10min),得上清液(上清液统一浓缩至100mL)。以熊果酸作为对照成分,经HPLC测定得各工艺组合中山藿香总三萜类的质量含量,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分析得出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
提取得到的上清液采用色谱分析法测定其三萜类占被提取的山藿香鲜品的质量含量,测试条件为:色谱柱C18ODS(迪马C18钻石色谱柱5μm,4.6mm×250mm)反相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0.1%磷酸-乙腈-甲醇(体积比7:33:6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5nm,柱温:25℃;对照样品为1.0mg/mL的熊果酸甲醇溶液,其中熊果酸URSOLIC ACID(RG)产品编号为ASB-00021601-001,产地美国chromadex。
因素水平安排及结果,见表1。
表1山藿香提取工艺响应面设计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061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071
山藿香总三萜含量=0.32+0.042A+0.035B+0.078C+0.016D+0.023AB+0.00034A C+0.0014AD+0.0081BC+0.000049BD+0.0071CD+0.11A2+0.017B2+0.018C2+0.0074D2
方程中各项系数绝对值的大小能反映各自变量对测定指标的影响程度,系数的正负反映各因素自变量影响的方向。由方程可知,4个自变量影响提取效果的程度次序为:超声温度C>料液比A>75%乙醇溶液中氢氧化钙的浓度B>超声时间D。
依据回归方程绘制出来的响应面能反映其中自变量两两相交时共同对响应值产生的影响。如图1~6所示在一个三维空间曲面上直观显示了各变量间的交互作用。
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分析可知,得到山藿香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山藿香鲜品与75%碱性乙醇溶液(内加氢氧化钙0.5g/L)按1:8重量比,75℃超声提取1h;经测试,在该条件下提取得到的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中山藿香三萜类占被提取的山藿香鲜品的质量含量最高,为0.829%,即可从山藿香鲜品中提取0.829%质量含量的山藿香三萜类。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水相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1000g山藿香鲜品与8000g氢氧化钙乙醇溶液(浓度为75%,内加氢氧化钙0.5g/L)混合,然后经75℃超声1h,趁热抽滤,取滤液,然后4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
(2)将上清液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按100mL:7g的比例在常温下混合,搅拌24h,静置0.5h,过滤除去溶液,然后再向大孔吸附树脂中加入100mL的50%乙醇溶液,45℃搅拌2h,过滤,再向大孔吸附树脂中重复加入100mL的50%乙醇溶液,同样45℃搅拌2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加热保持微沸状态进行浓缩(无需浓缩至干),得到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并将其作为制备山藿香消炎涂膜剂中的水相,所述水相中山藿香三萜类的浓度为8.15mg/mL。
实施例1:
(1)将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水相(水相中山藿香三萜类浓度为8.15mg/mL),与油相按体积比为1:0.8混合,在50℃、1转/秒搅拌均匀,直至液体澄明,制得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微乳,其中油相为体积比为8:2:1.5:0.5的PEG-40(氢化蓖麻油)、质量浓度为1%的魔芋葡甘露聚糖胶液(1g魔芋葡甘露聚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得100mL的粘性液体即为质量浓度为1%的魔芋葡甘露聚糖胶液)、肉豆蔻酸异丙酯和茶油的混合液;
(2)将质量比为2:1的聚维酮K30和聚乙烯醇-124,以及用量为空白涂膜剂3mL/100mL的甘油加入到占空白涂膜剂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中,常温下自然溶胀0.5h,制得空白涂膜剂,所述乙醇为体积分数90%的乙醇溶液;
(3)将微乳与空白涂膜剂按质量比为2:1混合,在50℃、1转/秒下磁力搅拌均匀,制得山藿香消炎涂膜剂(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5g)。
制得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外观棕褐色、澄清、均一、无油滴、无分层现象、质地较黏,用于对豚鼠皮肤实验表明其粘附性良好,不易脱落,当整片揭起时,表面无残留。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步骤(2)中的聚维酮K30和聚乙烯醇-124的质量比改成2.1:1,将乙醇占空白涂膜剂体积分数改为90%,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山藿香消炎涂膜剂(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5g)
制得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外观棕褐色、澄清、均一、无油滴、无分层现象、质地较黏,用于对豚鼠皮肤实验表明其粘附性良好,不易脱落,当整片揭起时,表面无残留。
对比例1
(1)将质量比为2:1的聚维酮K30和聚乙烯醇-124,以及用量为空白涂膜剂3mL/100mL的甘油加入到占空白涂膜剂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中,常温下自然溶胀0.5h,制得空白涂膜剂,所述乙醇为体积分数90%的乙醇溶液;
(2)将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水相(水相中山藿香三萜类的浓度为8.15mg/mL)与空白涂膜剂按质量比为0.9:1混合,在50℃、1转/秒下磁力搅拌均匀,制得未经乳化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0g)。
本实施例制得未经乳化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的透皮实验见实施例3。
对比例2
仅将实施例1步骤(2)中浓度为体积分数90%的乙醇溶液改为浓度为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山藿香消炎涂膜剂。
本对比例所制涂膜剂成膜时间大于5min,故不作考虑。
实施例3
山藿香消炎涂膜剂体外透皮实验
(1)制备离体鼠皮:用5%(w/v)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注射量:每100g大鼠注射1mL)麻醉大鼠后,将大鼠背部固定于鼠板,用电须刀仔细除去腹部毛发,处死,剪取鼠皮,剥离皮下脂肪层,置生理盐水中洗涤并浸泡,-15~-20℃保存待用,临用前自然解冻,并检查其完整性;
(2)取三种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浓度不同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高浓度Ⅰ组(每毫升相当15g生药,由实施例2制得)、中浓度Ⅱ组(每毫升相当10g生药)、低浓度Ⅲ组(每毫升相当5g生药)(中浓度Ⅱ组和低浓度Ⅲ组所用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将实施例2中的水相部分分别加去离子水稀释,使制得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每毫升分别相当于10g和5g生药);另将对比例1制得的未经乳化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作为对照组(Ⅳ组)(每毫升相当10g生药,无微乳作为药物载体);
(3)通过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RYJ-12B型)进行测试,实验控温37±0.5℃,磁力搅拌转速为120r/min,实验时透皮样品量为1mL/次,接受液取样量为1.0mL/次,取待测样品均匀涂布于鼠皮角质层上,恒速搅拌(120r/min),分别于以下时间点10min(0.167h)、0.5h、1h、1.5h、2h、2.5h、3h、3.5h、4h抽取接受液1.0mL,同时补加等量新鲜接受液;通过HPLC测定透皮接受液中山藿香三萜类化合物的浓度(即药物浓度)。
(4)计算累计渗透量及透皮速率常数J:①累计渗透量(Q):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01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02
其中Cn为第n个取样点的药物浓度(μg/mL);Ci为第i(i≤n-1)个取样点的药物浓度(μg/mL);S为有效透皮面积(cm2);
②透皮速率常数(J):以单位面积累计透过量(Q)对t进行回归得Higuchi方程,所得斜率K即为透皮速率常数J(μg·cm-2·h)。
测试结果见表2和图7,由表2和图7可知,三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高中低剂量组)较普通涂膜剂(对照组),累计渗透量和透皮速率都要多和快。
表2透皮速率常数(μg·cm-2·h)与Higuchi方程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11
实施例4
皮肤急性毒性实验
豚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8组,分别为完整皮肤高剂量组(Ⅰ),破损皮肤高剂量组(Ⅱ),完整皮肤空白组(Ⅲ)和破损皮肤空白组(Ⅳ),每组8只。于实验前一天除去豚鼠背部两侧被毛,去毛面积4cm×4cm。破损皮肤组以砂纸(砂纸预先用75%酒精喷洒挥干)摩擦除毛区皮肤至轻微渗血即造模完成。称重,立即给药(所述药为实施例2制得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每只豚鼠每次给药量2mL,空白组给予空白涂膜剂,所述空白涂膜剂由实施例2步骤(2)制得),药物持续接触皮肤1h后,以37℃无菌蒸馏水除净残留物,无菌纱布吸干水分,间隔6h再次给药1次,重复上述操作除净残留物后,于1h、24h、48h、72h至第7天的时间间隔肉眼观察并记录鼠的体重、肤发、眼、呼吸、中枢、四肢活动、二便等表现和死亡情况。第7天观察记录后做大体解剖学检查,若有异常还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期间动物死亡随时进行解剖学检查。
去除涂膜剂后,1h、24h、48h、72h至第7天,与完整皮肤空白组(Ⅲ)比较,其余各组鼠的体重、肤发、眼、呼吸、中枢、四肢活动、二便等均无明显变化,亦无中毒、死亡情况;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无明显异常改变。各组豚鼠体重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经皮微乳涂膜剂皮肤急性毒性实验(x±s,n=8)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21
实施例5
皮肤刺激性实验
(1)单次皮肤刺激性实验
采用同体自身对比法,随机分为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组和空白基质对照组,每组豚鼠10只,雌雄各半。给药前24h,将豚鼠背部两侧脱毛,去毛面积3cm×3cm。将受试药物(1mL/只,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组选用高剂量组浓度,即为实施例2制得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涂于豚鼠背部左侧脱毛区。涂药停留1h后,以37℃无菌蒸馏水除净残留物,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后,于1h、24h、48h和72h时间间隔肉眼观察并记录涂药部位有无水肿和红斑等现象,以“皮肤刺激性反应(或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及“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比较,具体如下:
表4皮肤刺激性反应(或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22
表5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31
(2)多次皮肤刺激性实验
方法同单次皮肤刺激性实验,区别在于:每天2次给药,首次药物接触皮肤1h后,以37℃无菌蒸馏水除净残留物,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间隔6h再次给药,连续给药7d后,去除药物的1h、24h、48h和72h时间间隔连续肉眼观察并记录涂药部位有无水肿和红斑等现象发生,评分标准亦同单次皮肤刺激性实验。
上述皮肤刺激实验结果见表6。
表6涂膜剂皮肤刺激性实验不同时间反应得分值t/h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32
实施例6
皮肤过敏性实验
豚鼠随机分3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组、空白基质组,2,4-二硝基氯苯为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
致敏接触:将受试药物(1mL/只,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组选用高剂量组浓度,即实施例2制得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涂于各组豚鼠的背部左侧脱毛区,阳性对照组涂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1%体积分数,0.2mL/只),使药物与皮肤持续接触6h。到第7d和第14d以同样方法重复致敏接触一次。
激发接触:于致敏接触实验末次涂药后(即第14d),将受试药物((1mL/只)涂于背部左侧脱毛区,阳性致敏物激发浓度为0.1%体积分数,使药物与皮肤持续接触6h后除净残留物,即刻肉眼观察,然后于24h、48h、72h再肉眼观察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根据反应不同程度,按以下公式计算致敏发生率,结果比照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评分标准见表7。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41
表7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42
结果显示涂膜剂组和空白组皮肤均无致敏性;2、4-二硝基氯苯阳性对照组为极度致敏性,见表8。
表8豚鼠皮肤致敏反应平均分值和致敏率的影响平均分值(致敏率%)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43
以上实施例4~6说明,在实验所用剂量范围内,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对动物皮肤无急性毒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
实施例7
抗菌实验
由于本产品呈混浊状,为利于观察与计数,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样品(即为实施例1步骤(1)中的水相,该水相中三萜类的浓度为8.15mg/mL)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设计实验以排除乙醇自身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1)取1.05g的MH肉汤固体加无菌蒸馏水定容成50mL。
(2)菌悬液的配制:直接取培养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准(相当于1.5×108细菌数/mL)的菌悬液。用MH肉汤将上述菌悬液进行1∶100稀释后备用。
(3)准确量取适量样品作为抗菌贮存液。
(4)取无菌试管(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汤(步骤(1)所制)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步骤(1)所制)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即步骤(3)的抗菌贮存液)0.4mL并混匀,然后吸取第1管混合液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第2管混合液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第13管中加入0.4mL的75%乙醇(0.4mL抗菌贮存液中乙醇浓度不高于75%,故以75%乙醇做对照,用于排出乙醇自身抑菌效果,根据结果来排除乙醇对实验的影响);然后在每管内加入步骤(2)制备好的菌悬液各1mL,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8h。
(5)结果判断与解释:在读取和报告所测试菌株的MIC前,应检查生长对照管的细菌生长情况,同时还应检查接种物的传代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MIC值是否处于质控范围,以肉眼观察,药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MIC。经实验,13号试管(75%乙醇)对两种细菌未表现出抑菌效果,因此该浓度乙醇不会干扰抑菌实验。
本申请所用大肠杆菌为GDMCC1.176ATCC8739(2018-06-1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GDMCC1.142ATCC6538(2018-10-11),均购买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表9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51
实施例8
消炎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
将小鼠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阿司匹林8mg/mL水溶液)、山藿香消炎涂膜剂高、中、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所用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均分别同实施例3中的高、中、低剂量组所用的山藿香消炎涂膜剂),每组8只,雌雄各半,各组每隔30min于小鼠右耳涂药1次,每次1mL,共3次。末次给药60min后,分别对各组小鼠右耳涂二甲苯致肿胀,左耳作对照,30min后处死,剪下左右耳,在双耳相同部位以7mm打孔器等面积取下,然后分别称重,以左、右耳重量之差为肿胀程度,计算肿胀度,同时计算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
耳廓肿胀抑制率(%)=(模型组耳廓肿胀度-用药组耳廓肿胀度)/模型组耳廓肿胀度×100%。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清洁级(动物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44002100016561);所有小鼠均在实验环境(25~28℃,相对湿度50~70%,自由摄食及饮水)中适应3d,无异常变化方进行实验,实验期间单独分笼饲养。
表10山藿香涂膜剂对模型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x±s,n=8)
Figure BDA000198143189000016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山藿香涂膜剂(尤其高剂量组)对模型小鼠炎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比为(1.8~2.2):1的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微乳和空白涂膜剂,其中所述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微乳由体积比为1:(0.75~0.95)的水相和油相制成,所述水相为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或为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与水的混合物,所述水相含山藿香三萜类的浓度为7.0~8.2mg/mL,所述油相为体积比为(7~9):(1.5~2.5):(1~2):(0.3~0.8)的PEG-40、魔芋葡甘露聚糖胶液、肉豆蔻酸异丙酯和茶油的混合液;
所述空白涂膜剂由聚维酮、聚乙烯醇、增塑剂和乙醇组成;
所述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山藿香鲜品与碱性乙醇溶液按重量比1:(4~16)混合,然后经45~75℃超声0.5~1.5h,趁热抽滤,离心,取上清液,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得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
所述碱性乙醇溶液的配置方法为:向体积分数为25~75%的乙醇溶液中按照0.5g/L的比例加入氢氧化钙;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方法为:将上清液与大孔吸附树脂按100mL:7g的比例在常温下混合搅拌24h,静置0.5~1h,过滤,除去溶液;向大孔吸附树脂中加入与上清液体积相同的50%乙醇溶液,45℃搅拌2h,过滤,再向大孔吸附树脂中重复加入与上清液体积相同的50%乙醇溶液,同样45℃搅拌2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得到含山藿香三萜类的提取物;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或AB-8型大孔吸附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乳和空白涂膜剂的质量比为2:1;所述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维酮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8~2.4:1,所述增塑剂与空白涂膜剂的比例为(1~5)mL:100mL,所述乙醇占空白涂膜剂的体积百分数为75~95%,所述乙醇为体积分数75%~95%的乙醇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维酮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2.0~2.2:1,所述增塑剂与空白涂膜剂的比例为3mL:100mL,所述乙醇占空白涂膜剂的体积百分数为85~95%;所述乙醇为体积分数90%的乙醇溶液;所述增塑剂为甘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魔芋葡甘露聚糖胶液的质量浓度为1%。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相与油相按体积比为1:(0.75~0.95)混合搅拌,制得含山藿香三萜类提取物的微乳;
(2)将微乳与空白涂膜剂按质量比为(1.8~2.2):1搅拌混合均匀,制得山藿香消炎涂膜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空白涂膜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聚维酮、聚乙烯醇和增塑剂加入乙醇中自然溶胀,即得空白涂膜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所述搅拌温度为 45~55℃,所述搅拌转速为0.25~1转/秒;步骤(2)所述的搅拌时间为5~15min。
CN201910150627.8A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771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0627.8A CN109771394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0627.8A CN109771394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1394A CN109771394A (zh) 2019-05-21
CN109771394B true CN109771394B (zh) 2022-03-15

Family

ID=6648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0627.8A Active CN109771394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139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0134A (zh) * 2009-06-30 2009-12-02 沈阳药科大学 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地榆总三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4131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湖州展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山藿香定的提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33602A (zh) * 2016-03-25 2017-10-01 Ultra-Microrigin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製備皿培式牛樟芝中抗癌成分三萜類化合物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0134A (zh) * 2009-06-30 2009-12-02 沈阳药科大学 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地榆总三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4131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湖州展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山藿香定的提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ew triterpenoid from Teucrium viscidum;Xincai Hao;《Molecules》;20130121;第18卷(第1期);1262-1269 *
响应面法优选山藿香涂膜剂成膜工艺条件;舒洁倩等;《中医药导报》;20200130;第26卷(第2期);13-15 *
山藿香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抗菌效果研究;舒洁倩等;《广东化工》;20190715;第46卷(第13期);68-6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1394A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6358B (zh) 止痒祛疤涂膜剂
CN104523473B (zh) 一种抗痤疮微乳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0381A (zh) 青蒿素类成分或其组合物在皮肤护理中的新应用
CN113081928A (zh) 一种植物抑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44054B (zh) 一种抗菌促愈合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Al-Hatamleh et al. Applications of alginate-based nanomaterials in enhanc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bee products
CN106309987B (zh) 组合物、含有该组合物的花露水及其应用
CN109481527A (zh) 一种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833431A (zh) 一种抑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1394B (zh) 一种山藿香消炎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4924A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药膏的制备方法
Ashraf et al. Acute toxicity studies of glucuronoxylan polysaccharides from seeds of quince (cydonia oblonga)
CN109820945A (zh) 促进皮肤创伤愈合及毛发生长的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95819B (zh) 一种纳米金刚石改性液体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2943B (zh) 一种防治动物疥螨病的复方中药透皮喷雾剂及制备方法
CN105943666A (zh) 一种用于婴幼儿敏感肌肤护理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7029B (zh) 一种芦荟抗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69839A (zh) 一种大麻二酚cbd及其纳米乳在荨麻疹或/和鼻炎制剂中的应用
CN108785374A (zh) 清香桂皮肤抑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2882B (zh) 一种光学活性原料组合物组方治疗痔疮的外用药及制备工艺
Serafini et al. Recent patents on medicinal plants/natural products as a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wounds and burns healing
CN111557956A (zh) 灵芝孢子油在治疗皮肤烧烫伤方面的用途
CN103735494B (zh) 治疗蚊虫叮咬的外用止痒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7650A (zh) 鲜横根费菜汁在制备治疗皮肤瘙痒药物中的应用
CN115300576B (zh) 一种治疗脚气脚癣的复方中药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2

Address after: 215217 No. 1801, pangjin Road, Jiangling street,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ngjin industrial square complex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Suzhou wujiaoxing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492 Daguanzho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