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0456A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0456A
CN109770456A CN201811353312.5A CN201811353312A CN109770456A CN 109770456 A CN109770456 A CN 109770456A CN 201811353312 A CN201811353312 A CN 201811353312A CN 109770456 A CN109770456 A CN 109770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mask
face
protruding portion
half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33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0456B (zh
Inventor
松本喜洋
冈野葵
仙石裕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ex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ex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ex Ltd filed Critical Alex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70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0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0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0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其他部件就能沿着面部的形状填补间隙且便携性高的口罩。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形成。口罩(10)具有:主体部(11)、挂耳部(12)和突出部(13)。主体部(11)覆盖面部的至少口和鼻孔。挂耳部(12)从主体部(11)的两端起与主体部(11)无缝地一体连接并朝向面部(24)的耳朵(26)侧延伸,具有能够挂在耳朵(26)的开口(25)。突出部(13)与主体部(11)无缝地一体连接并向面部(24)的眼睛侧突出而设置,能够向主体部(11)的面部(24)侧折回,并通过自身的弹性与面部(24)接触。

Description

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疾病的预防或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口罩的佩戴正在扩大。口罩主要由无纺布形成,通过覆盖面部的一部分来防止从口、鼻孔向体内侵入病原菌、异物。另一方面,由于口罩覆盖面部的一部分,因此来自口、鼻的呼气容易向上侧即眼睛侧逸出。因此,在同时使用眼镜的情况下,有由于在口罩和面部之间通过的呼气而造成眼镜容易模糊不清的问题。
在此,市售的口罩采用以下的手段减少呼气的通过。
在口罩上方的内侧设置海绵,填补与面部之间的间隙。
在口罩上方设置金属线或铁丝等,使口罩的上端与面部的形状相符合。
在口罩的上方设置突出的无纺布,通过向面部侧折回来填补间隙。
可是,上述的任何一种手段都由于如以下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充分地阻隔呼气。
预先确定了形状的海绵或者无纺布不符合每个不同的面部的形状。金属线或铁丝等只能维持大致的形状,不符合面部的细节形状。
除上述之外,安装了以往的口罩的海绵的口罩容易体积增大,便携性差。此外,在口罩上安装了各种部件的情况下,整体尺寸大型化,不仅难以收纳于功能性壳体中,而且需要海绵、金属线、铁丝、无纺布等的其他部件。其结果是,需要粘接或安装这样的口罩制造以外的工序,导致生产率变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528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其他部件就能沿着面部的形状填补间隙且便携性也高的口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口罩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形成,具有主体部、挂耳部以及突出部。覆盖面部的至少口和鼻孔的主体部与具有能够挂在耳朵的开口的挂耳部无缝地一体连接。此外,从主体部向眼睛侧突出的突出部与主体部无缝地一体连接。因此,突出部能够向主体部的面部侧折回。由此,从主体部突出的部分被折回的突出部填补形成在主体部与面部之间的间隙。并且,由于突出部是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形成,所以具有适当的弹性。因此,突出部通过向面部侧折回,从而通过自身的弹性以按压的状态与面部接触。此外,由于突出部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形成,具有柔软性。因此,突出部通过向面部侧折回,形状沿着面部的形状而柔软地变化。进而,由于不限于突出部,主体部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形成,因此与由无纺布形成的以往的口罩相比较,通气性高,本来向上侧逸出的呼气的流量小。由此,向主体部的上方的呼气的通过由于设置突出部和发泡聚氨酯的特性而大大减少。因此,能够沿着面部的形状填补间隙,减少呼气的通过,能够抑制佩戴于面部的眼镜的模糊不清。
此外,突出部与主体部无缝地一体形成。因此,不需要对主体部与面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塞住的部件或者用于沿着面部维持主体部的形状的部件。因此,能够简化结构,不会导致零件件数的增加、加工工时的增加。此外,也不会随着零件的追加而造成体积增大,折叠时的尺寸被小型化。因此,能够提升便携性。
在技术方案2加载的口罩中,突出部具有一对突出半部。该一对突出半部以将主体部的中心向面部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虚拟直线作为对称轴而左右对称地设置。由此,突出部分别设置在面部的中央处隆起的鼻子的左右两侧。因此,将主体部和面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塞住的突出部分别独立地与左右的面部接触。因此,突出部沿着面部的形状而变形,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填补间隙,能够减少呼气的通过。
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口罩中,在突出半部和突出半部之间形成了V字形状的切口。因此,在面部隆起的鼻子收纳于突出半部和突出半部之间,能够减少对突出部的变形带来的影响。由此,将主体部和面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塞住的突出部不受鼻子的影响而与左右的面部接触。因此,突出部沿着面部的形状变形,能够可靠地填补间隙,能够减少呼气的通过。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口罩通过将形成为相同形状的两张片状的半体在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进行接合而形成。因此,将半体接合而形成的口罩沿着经过主体部的中心的对称轴而折叠成片状。因此,能够大幅地减少未使用时的尺寸,能够进一步提升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的概要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II方向观看的概要图。
图3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进行展开,并从图1的箭头III方向观看的概要图。
图4是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进行展开,并折回突出部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佩戴在面部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佩戴在面部的状态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突出部的附近放大的概要图。
图8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变形例的使突出部的附近放大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口罩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10具有主体部11、挂耳部12以及突出部13。该口罩10整体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一体形成。即,口罩10在主体部11与挂耳部12之间、主体部11与突出部13之间分别没有形成接缝而成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和图3所示,口罩10通过将片状的半体21和半体22这两张重叠而形成。如图3所示,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分别形成为同样的形状。即,半体21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无缝地一体形成,划分为主体半部211、挂耳半部212和突出半部213。同样地,半体22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无缝地一体形成,划分为主体半部221、挂耳半部222和突出半部223。
并且,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在本体半部211、221的位于与挂耳半部212、222相反的端部侧的接合部23处,通过例如热熔等进行接合。主体部11形成为向面部的相反侧突出的弯曲状。将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接合的接合部23沿着该弯曲状的主体部11的周缘而设置。
口罩10在未使用时成为如图2所示那样将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重叠、并在接合部23接合了的片状。另一方面,在使用口罩10时,通过将重叠的挂耳半部212和挂耳半部222以互相剥离的方式向相反侧拉拽,如图3至图5所示,口罩10被展开成能够佩戴在面部的形状。通过对由像这样接合的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而形成的口罩10进行展开,从而形成主体部11、挂耳部12以及突出部13成为一体的口罩10。当然,在为了佩戴而没有展开时,口罩10如图2所示那样成为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在接合部23被折叠了的片状。
主体部11通过沿着半体21和半体22的弯曲状的周缘而接合,从而在作为口罩10展开时成为接合部23侧缓慢地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即,半体21的主体半部211和半体22的主体半部221通过接合并展开而构成口罩10的主体部11。由此,在将口罩10佩戴在面部时,如图5所示,主体部11覆盖面部24的口和鼻孔的周围,并且在主体部11和面部24之间形成适当的空间。此外,在将口罩10佩戴在面部24时,主体部11成为如图3所示那样接合部23在面部24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该接合部23与将主体部11的中心向面部24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虚拟直线几乎一致。将该主体部11的中心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虚拟直线成为作为口罩10的中心的对称轴L。口罩10以该对称轴L作为中心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挂耳部12从该主体部11的两端分别朝向耳朵侧延伸。即,半体21的挂耳半部212和半体22的挂耳半部222是通过将半体21和半体22接合并展开而构成从口罩10的主体部11的两端分别延伸的挂耳部12。挂耳部12在距离主体部11远的端部侧具有开口25。如图5所示,通过将使用者的耳朵26插入该开口25,挂耳部12能够被挂在使用者的耳朵26的后方。由此,口罩10被保持在使用者的面部24。形成口罩10的发泡聚氨酯具有适当的伸缩性、柔软性以及弹性。因此,在使用者的面部24上佩戴口罩10的情况下,口罩10利用包含主体部11的挂耳部12的伸缩,将挂耳部12被拉拽到耳朵26的后方,并且不使用例如橡皮筋等而利用自身的弹力保持在面部24。
突出部13朝向佩戴时的主体部11的上方、即面部24的眼睛侧突出。如图3所示,如上述那样地构成口罩10的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分别具有突出半部213、223。由此,将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接合并展开的口罩10具有两个突出部13。具体而言,突出部13是以上述的对称轴L作为中心而左右对称地设置。即,突出部13具有面向面部24的左侧的突出半部213和面向面部24的右侧的突出半部223。在这些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之间形成有V字形状的切口27。即,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不连续,在相当于对称轴L的位置处被切断,并且形成有V字形状的切口27。口罩10由相同形状的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构成。因此,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以对称轴L作为中心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以下,设为在仅称为突出部13的情况下,指的是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这两者。
突出部13从主体部11向上方突出。因此,如图4~图6所示,在将口罩10佩戴在面部24时,突出部13通过在与主体部11的边界部附近折弯,从而能够向面部24侧折回。向面部24侧折回的突出部13由于发泡聚氨酯的弹性而作用了要恢复成原来的形状的反作用力。由此,折回的突出部13通过要恢复成原来的形状的反作用力与面部24接触。并且,突出部13通过反作用力而轻轻按压到面部24的脸颊的部分,在口罩10的上方塞住形成在面部24和主体部11之间的间隙。
接着,对突出部13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突出部的角度)
通过如上述那样由两张半体21和半体22构成口罩10,突出部13具有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该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之间通过切口27而被切断。由此,突出半部213在突出半部223侧具有端部31。此外,突出半部223在突出半部213侧具有端部32。切口27形成在该突出半部213的端部31和突出半部223的端部32之间。
如图7所示,该突出半部213的端部31与突出半部223的端部32所形成的角度设为角度A。该角度A优选大致设定在0°<A<180°的范围。但是,如果角度A变得过小,则在将突出部13向面部24侧折回时,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相干扰,变得难以折入。此外,如果角度A变得过小,则折回的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相互重叠,在与面部24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另外,例如图8所示,通过设计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的上端侧的形状,能够减少相互的干扰和互相重叠。此外,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的形状不限于图8所示的例子,只要是能够减少干扰的形状,则可以任意地设定。
另一方面,虽然角度A的上限能够设定到180°,但是如果角度A变得过大则在对突出部13进行折回时,在面部24的鼻子附近容易形成间隙。即,当角度A变得过大时,面部24的鼻子附近与突出部13的接触面积变小,在口罩10与面部24之间容易形成间隙。因此,角度A优选设定为A<140°左右。进而,通过角度A设定为A<90°左右,能够良好地确保鼻子与突出部13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实现在鼻子周边的口罩10与面部24的接触,能够减少呼气的逸出。
(突出部的高度比)
如图1所示,从主体部11的上端到下端的总长设为口罩高度h1,如图7所示,从突出部13的上端到下端的总长设为突出部高度h2。突出部13的下端与主体部11的上端一致。并且,突出部13的高度比H(%)由H=h2/h1×100算出。该高度比H优选设定为10%<H<50%的范围。当高度比H变成H≤10%时,向面部24侧折回的突出部13变得过小,突出部13变得向面部侧24难以折回。此外,当高度比H变成H≤10%时,折回的突出部13与面部24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在折回的突出部13与面部24之间作用的摩擦变小,折回的突出部13由于发泡聚氨酯的弹力容易恢复原样。
另一方面,当高度比H变成50%≤H时,向面部24侧折回的突出部13变得过大。因此,折回的突出部13与面部24的脸颊的大部分接触。由此,折回的突出部13由脸颊向主体部11侧按压必要以上,在主体部11与面部24之间容易产生间隙。此外,当突出部13变得过大时,折回的突出部13到达口的周围。因此,有可能使用者的不适感增加。进而,当突出部13变得过大时,折回的突出部13到达主体部11的下端,也有可能从下端露出。因此,不仅有损美观,而且作为口罩10的功能也可能导致降低。
由于上述原因,高度比H优选设定在10%<H<50%左右的范围。此外,通过高度比H设定在15%<H<40%的范围,能够减少由于突出部13变得过小或者突出部13变得过大而产生的问题。进而,通过高度比H设定在20%<H<35%的范围,能够兼顾减少由于折回而造成的呼气的逸出的效果和佩戴感的提高。但是,通过设计突出部13的顶端即折回的突出部13的顶端的形状,能够减少与口、脸颊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高度比H能够不限于上述的范围而设定。
(突出部的宽度比)
如图1所示,从半体21、22的接合部23到挂耳半部212、222的开口25的总宽度设为宽度w1,如图7所示,从突出部13的接合部23侧到相反侧的总宽度设为w2。此外,突出部13的宽度比W(%)由W=w 2/w 1×100算出。该宽度比W优选设定在15%<W<90%的范围。当宽度比W为W≤15%时,向面部24侧折回的突出部13变得过小,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对折回的突出部13与面部24之间进行塞住。另一方面,当宽度比W为90%≤W时,向面部24侧折回的突出部13变得过大。因此,折回的突出部13容易从挂耳部12的开口25露出。其结果是,不仅有损美观,而且作为口罩10的功能也可能导致降低。
基于以上的理由,宽度比W优选设定为15%<W<90%左右的范围。此外,通过宽度比W设定为20%<W<85%的范围,减少了由于突出部13变得过小或者突出部变得过大而产生的问题。而且,通过宽度比W设定为25%<W<80%的范围,能够兼顾减少由于折回造成的呼气的逸出的效果和佩戴感的提升。但是,与高度比H同样地,通过设计突出部13的顶端的形状,能够减少从开口25的露出。在这种情况下,宽度比W能够不限定于上述的范围而设定。
在以上说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10中,从主体部11向面部24的眼睛侧突出的突出部13能够向主体部11的面部24侧折回。由此,折回的突出部13对形成在主体部11与面部24之间的间隙进行填补。并且,突出部13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形成,因此具有适当的弹性。因此,通过突出部13向面部24侧折回,从而由于自身的弹性而以轻轻按压的状态与面部24接触。此外,突出部13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形成,因此具有柔软性。因此,通过突出部13向面部24侧折回,形状沿着面部24的形状而柔软地变化。而且,并不限于突出部13,主体部11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形成,因此与由无纺布形成的以往的口罩相比较,通气性高,本来向上侧的呼气的流量小。由此,向主体部11的上方的呼气的通过由于设置突出部13和发泡聚氨酯的特性而大大减少。因此,能够沿着面部24的形状填补间隙,减少呼气的通过,能够抑制佩戴于面部24的眼镜的模糊不清。
此外,突出部13与主体部11无缝地一体形成。因此,不需要对主体部11与面部24之间的间隙进行塞住的部件或者用于沿着面部24维持主体部11的形状的部件。因此,能简化结构,不会导致零件件数的增加、加工工时的增加。此外,也不会随着零件的追加而造成体积增大,折叠时的尺寸被小型化。因此,能够提升便携性。
在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0中,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以对称轴L作为中心左右对称地设置。由此,突出部13分别设置在面部24的中央处隆起的鼻子的左右两侧。因此,对主体部11和面部24之间的间隙进行塞住的突出部13分别独立地与左右的面部24接触。因此,突出部13能够沿着面部24的形状而变形来填补间隙,能够减少呼气的通过。
在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0中,在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之间处形成了V字形状的切口27。因此,在面部24隆起的鼻子收纳于突出半部213和突出半部223之间,能减小对突出部13的变形带来的影响。由此,对主体部11和面部24之间的间隙进行塞住的突出部13不受鼻子的影响而与左右的面部24接触。因此,突出部13沿着面部24的形状而变形,能够更可靠地填补间隙,能够减少呼气的通过。
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0是通过将形成为相同形状的两张片状的半体21和半体22在主体部11的中心进行接合而形成的。因此,将半体21和半体22接合而形成的口罩10在未使用时沿着经过主体部11的中心的对称轴L而折叠成片状。因此,能够大幅地减少未使用时的尺寸,能够进一步提升便携性。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
例如,突出部13的形状不限于如图1~图3所示的梯形形状。突出部13的形状可以是如图8所示那样切口27侧的上端被倒角的形状。另外,突出部13也可以是例如半圆形形状、三角形形状、长方形形状、或者其他多角形形状,还可以是将这些多个图形组合的形状。即,突出部13能够向面部24侧折回,只要是通过在面部24保持而能够减少向上方的呼气的逸出的形状,则可以任意地设定。
虽然本公开依据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可理解为本公开不限于该实施例、结构。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而且,各种组合、形式、进而在其中包括仅一个要素、更多或者更少的其他组合、形式也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和构思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口罩;11:主体部;12:挂耳部;13:突出部;21、22;半体;24:面部;27:切口;213、223:突出半部。

Claims (4)

1.一种口罩,其由多孔性的发泡聚氨酯形成,具有:
主体部,其覆盖面部的至少口和鼻孔;
挂耳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起与所述主体部无缝地一体连接并朝向面部的耳朵侧延伸,具有能够挂在耳朵的开口;以及
突出部,其与所述主体部无缝地一体连接并向面部的眼睛侧突出地设置,能够向所述主体部的面部侧折回,并通过自身的弹性与面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突出部具有一对突出半部,所述一对突出半部以将所述主体部的中心向面部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虚拟直线作为对称轴而左右对称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其中,
在所述突出半部和所述突出半部之间形成了V字形状的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口罩通过将形成为相同形状的两张片状的半体在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进行接合而形成,能够沿着所述对称轴折叠成片状。
CN201811353312.5A 2017-11-15 2018-11-14 口罩 Active CN109770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997 2017-11-15
JP2017219997A JP7121965B2 (ja) 2017-11-15 2017-11-15 マス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0456A true CN109770456A (zh) 2019-05-21
CN109770456B CN109770456B (zh) 2022-07-22

Family

ID=66496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3312.5A Active CN109770456B (zh) 2017-11-15 2018-11-14 口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21965B2 (zh)
CN (1) CN10977045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4352A (zh) * 2019-09-20 2019-12-24 东莞泰康泡绵有限公司 一种泡绵口罩及其制备工艺
CN111227371A (zh) * 2020-03-18 2020-06-05 东莞市慧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耳带式多层复合口罩及其生产方法
CN111631459A (zh) * 2020-07-01 2020-09-08 胡冠中 一种多功能舒适型口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2404A1 (ja) * 2020-03-10 2021-09-1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マスク
JP7301019B2 (ja) * 2020-03-10 2023-06-3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マスク
JP2021147746A (ja) * 2020-03-17 2021-09-27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マスク
US11116999B1 (en) 2020-06-17 2021-09-14 Frank Novosel Shape-retaining filtering mask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5838B1 (en) * 2002-06-14 2003-09-09 De-Sheng Tsai Mask
JP2007054381A (ja) * 2005-08-25 2007-03-08 Kurashiki Seni Kako Kk 立体形マスク
TW200914079A (en) * 2007-09-20 2009-04-01 Yu-Lan Wu Mask structure (V)
CN201360572Y (zh) * 2008-12-30 2009-12-16 孙国庆 一种前凸半球形防护口罩
JP2011092559A (ja) * 2009-10-30 2011-05-12 Inoac Corp マスク
US20110220109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Chun-Liang Chiu Mouth mask
CN102686283A (zh) * 2009-06-12 2012-09-19 株式会社重松制作所 带有鼻部衬垫的口罩
CN105795551A (zh) * 2015-12-07 2016-07-2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口罩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5838B1 (en) * 2002-06-14 2003-09-09 De-Sheng Tsai Mask
JP2007054381A (ja) * 2005-08-25 2007-03-08 Kurashiki Seni Kako Kk 立体形マスク
TW200914079A (en) * 2007-09-20 2009-04-01 Yu-Lan Wu Mask structure (V)
CN201360572Y (zh) * 2008-12-30 2009-12-16 孙国庆 一种前凸半球形防护口罩
CN102686283A (zh) * 2009-06-12 2012-09-19 株式会社重松制作所 带有鼻部衬垫的口罩
JP2011092559A (ja) * 2009-10-30 2011-05-12 Inoac Corp マスク
US20110220109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Chun-Liang Chiu Mouth mask
CN105795551A (zh) * 2015-12-07 2016-07-2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口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4352A (zh) * 2019-09-20 2019-12-24 东莞泰康泡绵有限公司 一种泡绵口罩及其制备工艺
CN111227371A (zh) * 2020-03-18 2020-06-05 东莞市慧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耳带式多层复合口罩及其生产方法
CN111631459A (zh) * 2020-07-01 2020-09-08 胡冠中 一种多功能舒适型口罩
WO2022001329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胡冠中 一种多功能舒适型口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90134A (ja) 2019-06-13
CN109770456B (zh) 2022-07-22
JP7121965B2 (ja)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0456A (zh) 口罩
CN102686283B (zh) 带有鼻部衬垫的口罩
JP3117500U (ja) マスク
JP4570536B2 (ja) 立体型マスク
JP2007260110A (ja) マスク
KR102594720B1 (ko) 마스크
CN207341253U (zh) 卫生口罩及卫生口罩用过滤片
JP4864376B2 (ja) マスク
KR101933874B1 (ko) 방진 마스크
JP2015223302A5 (zh)
JP3229128U (ja) フラット型三次元マスク
KR101532331B1 (ko) 폴더형 방진 마스크
JP4684001B2 (ja) 立体型マスク
JP2021107605A (ja) マスクセット及びマスク用サポート部材
JP2022024957A (ja) マスク用サポート部材
CN107692372A (zh) 平板支撑的三维口罩及其制作方法
JP3163625U (ja) マスク
KR101803506B1 (ko) 폴더형 방진 마스크
CN111616436A (zh) 口罩
JP2014176590A (ja) プロペラ型プリーツによる使い捨て立体密着マスク
CN206576333U (zh) 平板支撑的三维口罩
JP3116946U (ja) マスク
JP3161944U (ja) マスク
KR20150145520A (ko) 코마스크
JP4570538B2 (ja) 立体型マス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32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