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98A - 织物空心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织物空心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98A
CN1097698A CN93119021A CN93119021A CN1097698A CN 1097698 A CN1097698 A CN 1097698A CN 93119021 A CN93119021 A CN 93119021A CN 93119021 A CN93119021 A CN 93119021A CN 1097698 A CN1097698 A CN 1097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ollow body
width
commo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19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约翰·堡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1993/00216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1994004734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2Inflatable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Air Bag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本上能通过编织制造的织物空心体,在其 端部制造了四层或六层纤维。在中间有用区域的外 面,单独层朝向外变成共同层。在切去共同层的外边 缘区域之后,把空心体由里边向外翻出。

Description

本发明一般涉及织物空心体的制造(以下简称“空心体”),特别是汽车乘客用的空气囊,而且还涉及帆布背包、袋、座套、服装、尤其是裤子。
众所周知由单个材料部分,经剪切把织物空心体缝合在一起。
更由国际专利申请WO90/09295的公开,知道一薄层空气囊的编织。这种空气囊是由两层纤维构成,也就是顶层和底层,每一层是圆盘形。在它们的边缘可把两层编织在一起,这项工作可在有提花装置的编织机上进行。
这种型式的空气囊适于安装在方向盘上,然而却不适于安装在司机这边。在其一边的乘客与在另一边的仪器控制板之间,必须提供给具有很大体积的空气囊来填满这个很大的空间。这个同样应用于后座前面的空间。
本发明的织物空心体是具有创造性的,尤其是一种空心体形式的空气囊。这样的空气囊在吹胀之后,能填满相对地更大的空间。
尽管它有复杂的形状,还是应该能够作成空心体,同时尽可能避免了许多缝纫操作。由于缝纫所须的时间,对于需要的机器的投资和纱线的材料费,所以缝纫操作构成制作费用的重要一部分,而本发明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缝纫操作。本发明的织物空心体及其制造方法是具有创造性的,有了它,所有的或实际上所有的缝纫操作能够省去。
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达到了上述目的。(在下面的阐述中,也使用了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术语)
对比已知的层状空气囊,按照本发明通过把三角片编织进去能得到类似袋状的空气囊,也就是说,三角片材料部分的边缘,编织入上和底外层而且在两个外纤维层(外层)之间,其凸向内。所以,现在是四个纤维层位于相互的顶上。
两个三角片中至少有一个三角片,在它们的边缘(内边)编织在一起,指向空心体的中间。在这个地方省去了一次缝纫操作。为了制造空气囊,特别是其它的三角片内边缘也编织在一起。在上述情况中,省去了更多的缝纫操作。所以,人们得到多层纤维长度,其在三角片区域中,由四层组成,三层在二个三角片之间而两层在三角片之外。在两个三角片之间有两个共同的中间层。
权利要求10和11,其是独立权利要求,相对于权利要求1的一种改型。尤其是在空心体被制成后,适合于制造空气囊。按照权利要求10,由四层纤维制成,按照权利要求11,由六层纤维制成。在这两种情况中,制造空心体都不需要缝纫操作。
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经纱能相互交替地以左手或右手转。当使用无捻经纱时,它不再需要浆纱,而后也不需要再把它洗掉。这不但节省了费用而且也保护了环境。加之,在纤维中又得到张力补偿。
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使用不同颜色的经、纬纱,编织的疵点用视力能够看出。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在相继的制造操作期间,用带颜色的识别纱线取得了一种定向。
本发明更涉及使用有提花装置或相当的装置的编织机,来制造上述型式的织物空心体的方法。对于编织空心体的各个层,也就是,顶和底外层,顶和底三角片层,以及中间共同层,提供了一般在相互之上的四条一条头经纱。在三角片层的外边缘,经纱由边缘向外引导以代替上外层和上三角片层,在两侧边上,编织了一个上共同层,其把两个侧边结合在一起。同样应用于底三角片层和底外层,其在每一个侧边上变成一个共同底层。上和底三角片层至少一个三角片层,变成中间共同层。
按照空心体的进一步改进,由一个或两个三角片的内边缘来看中间共同层,可以(每一个)仅具有延伸在纤维的纵方向上的边缘条带的宽度。
按照本方法的进一步改进,顶和底共同层在两边可以朝外变成一个结合层。果然不错,该两个结合层后来被切去。然而,在制造过程中,它们保证一种稳定的结构,在固定之前,该结构也已经能够很好地被处理。
本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特别地涉及制造一种空气囊。按照上和底共同层(从上述可看出)的宽度,以这样方式改变,使在两层之间,有两个没有编织在一起的外层部分,在其中,通过外形线限定了空气囊的内部空间。在一个外层中,挖出了一个开孔,而后其作为发生器的嘴。该织物空心体被切下。通过在三角片内边缘之间(在纤维的纵方向上),切去中间共同层。然后,将单个的空心体由里边向外翻,特别是通过开孔把空心体由里边向外翻。在另一种情况中,在三角片上开孔,而由里向外翻能够在另一种更容易的方式中进行。
由编织得到的织物结构,可能属于一种最终的加工,特别是对于固定操作的加工来说。
在空气囊从里边向外边翻之前,上和底共同层,可在边缘条带的另外一边切到一定宽度,该宽度足以保证把它们固定在一起,所以,结果仍然保留的顶和底共同层的边缘条带,现在突进空心体的里边,也就是,在外边它们没有构成一种麻烦。在外边所有伸出的是中间共同层保留的边缘条带。然而,一种空气囊,总是能够安排在这样方式中,使得其两边缘条带在外边伸出,在空气囊使用时,不构成损害,也就是说,将不与乘客的脸接触。
为了减少切下物的量,在一定纤维长度上,几个空心体部分,尤其是对于空气囊来说,能够相互挨着排放,用这种方式将很少浪费。特别是,在纤维的横的方向上安排着几个,特别能够相挨着安排三个空心体。在纤维横的方向中,在顶部以及在底部,宽和狭的空心体部分可以交替。在纤维的纵方向上,可以安排狭和宽的空心体互相偏离。
以空气囊形式制造空心体的实施例,将在下面参照附图予以描述。
图1表示按照本发明吹胀的空气囊的透视图。
图2是由几层用以编织空气囊所组成的纤维长度的顶视图。
图3是沿着线Ⅲ-Ⅲ通过这个纤维的单个层的截面简化图。
图4是在两个单个层变成一个共同层的地方之一处,经线横向放大部分。
图5和图6是四个一条头经纱的侧视图,分别由顶部一条头经纱和两个顶部一条头经纱,每一条构成的梭口。
图7表示用于制造一个空气囊的多层纤维长度的横面图。
图8表示在边缘切去之后,同样的纤维长度的透视图。
图9表示按照图8一个空气囊切去纤维长度并且由里面向外翻的横面图。
图10表示一个非对称的,吹胀的空气囊的透视图。
图11是在下面的12图13中的ⅩⅣ-ⅩⅣ平面内的横面图,但是仅仅表示这个切割的平面。
图12和13分别表示互相挨着排列几个空心体的上和下纤维长度的顶视图。
图14表示能由四层或六层纤维制造的不同形状的空气囊的透视图。
图15表示四层纤维的横面图。
图16表示编织的还没吹胀的空气囊的透视图。
图17表示六层纤维的横面图。
图18表示所制作的还没吹胀的空气囊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生产空气囊的过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予以描述,然而,本发明的实质部分也能应用于生产其它的织物空心体,下面对此没有作详细的叙述。
图1表示对于挨着司机坐着的乘客,在其使用的位置上,一个吹胀的空气囊的透视图。它具有一个上边,在下面将把它称为顶外层14和一个相应的底外层15。在图1的左边图示的外壁,相应于下面描述的几块三角片4之一,其转向乘客的胸部,因此,在发生严重的事故时,乘客的头部将碰到上外层14。在底外层15上装有一个作为发生气嘴的开孔12,在所有的情况下,没有示出的气体发生器能够通过这个开孔,把气体送入空心体的里边。
所使用的编织机,最好装备有提花装置。其最好具有电子的单独纱线控制。每一根经纱单独地挂在综片上,从而,所有的经纱能分离地受到电子控制。
图2表示编织空气囊1的多层纤维长度13的顶视图。双向箭头K表示经线的方向。双向箭R表示记录器的长度。图3表示沿着图2线Ⅲ-Ⅲ的多层纤维的截面图。通过一个上外层14和一个底外层15,构成了侧壁。通过两块三角片4,把两层编织在一起。两块三角片有一块上三角片层17和一块底三角片18(参看图1)。在上外层14的左边和右边上,交叉编织出上三角片层17,在其两边构成了一个共同的上层20。同样地用于底三角片层18和底外层15上,在其两边构成了底共同层21。
所有四个三角片17和18,通过中间的共同层26,编织在一起。
在生产除了空气囊之外的空心体时,只把两块三角片中的一个,交织成一个共同的中间层,而留下的另一块,开孔通到里边是适宜的,为此,例如,两块左边的三角层17和18,没有结合在一起。
对于外边的上和底的共同层20和21,可编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结合层30,如图2和3左边所示。(更详细的这种连接,将进一步地给在图7的连接中)。以后,这些结合层将剪去一部分,然后,在生产期间是有利的,它们可以保持上、下底共同层20、21对齐,至少直到纺织结构固定下来为止。
图4表示在经纱的截面图中,把两个单独层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层的已知方法中的几种可能的变化的一种。人们注意到,在左边经纱上组23和经纱底组24,其与纬纱25,构成一个上和底纤维层。图4的右边部分表示,这两个纤维层是如何编织在一起的。在上述情况中,在右边的纬纱在所有情况下都围绕着经纱23、24相结合,因此,在右边得到一个共同层。图4所示相应于图3中顶右和底右地方的延伸位置。
图5和图6表示一条在另一条之上的四条一条头经纱。通过织轴或通过编织机分经整理一条头经纱,可以导引经纱。上一条头经纱31,用以编织上外层14(图3)。构成了同样的梭口31′。位于一条头经纱31之下的其中一条头经纱32,用以编织上三角片层17,由上一条头经纱31与一条头经纱32一起构成其端部梭口31.2′。同样的情况,应用于位于它们之下的两条一条头经纱33和34,其用于编织底三角片层18,以及底外层15。通过两条一条头经纱31和32,编织了上边缘部分20,而通过一条头经纱33和34编织了底边缘部分21。通过两条一条头经纱32和33,编织了中间共同层26。在上述的连接中不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象上述情况,用提花装置编织中,已是公知的。
下面参照图7到图9将描述用于制造单个空心体-空气囊的制造方法。图7表示类似于图3的原始纤维的截面图,然而,在此上外层14比底外层15更狭窄。在两边缘有结合层30。在层20、21和30中,经纱变薄,也就是,每厘米机械宽度比纤维部分使用更少的经纱。
上述结构首先提供一个最终的加工,尤其是对固定来说。然后,两个上和两个底共同层20和21每一个切去边缘,对于边缘条带20′,21′留有的宽度足以保证把它们固定在一起。在一个外层,按照图8是上外层14,然后,为了作为发生器的嘴,制作了一个开孔12。借助切割装置,通过这个开孔,在中间共同层26中,切割出两个纵向切口35,由此,分开了中间共同层而只是在其两边留有边缘条带26′。然后,沿着切割边22切去上和底共同层20、21,在这样的方法中,在空气囊外形线6的外边,仅仅保留了边缘条带20′21′。
接着,通过沿着纤维的纵向方向作横向切割,把空心体分开。然后,通过开孔12用一个吸取器件,将单个空心体从里向外翻转。得到了如图9所示的截面部分。边缘条带20′和21′现在指向内,而两条边缘条带26′,起初向内延伸,现在指向外。
在所有描述的切割操作期间,被切割的纱线完全被保护起来,以防止熔缝对纱线的损害。以公知的方式通过使用辉光灯丝或通过使用激光束切割或通过使用超声波,上述要求可以作到。
图10表示吹胀的空气囊40的另一个实施例。比较图1、7、和8所示的空气囊,其表明空气囊被转向,结果,其上外层14现在位于底部。现在位于顶部的“底”三角片层18,比三角片层17更宽,还像表示在图7和8中的一样。
用具有厚度为235到940分特的合成纱线,编织成空气囊。对于空气囊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编织方法,事先要确定空气最好应该从什么地方跑掉,也就是,通过至少一块三角片4,而且在此如果一点也不可能,也就是,通过外层14和15,由于事实上当发生碰撞时,挨着司机坐的人的头部,被推靠到外层15上。对于此处,使用最可能的紧密编织1/1。而空气应该跑掉的最好区域可以是在图10中的46,近似包括整个一块三角片层,或者可以是图10中的48,仅仅是三角片层的一部分。在这些地方,使用了不紧密的编织,例如2/2,3/1或3/3。
通过以上描述的编织方法,能够制造不同形状的空气囊,这要取决于空气囊安装在车中的条件。对于挨着司机的座位,例如,挡风板的形状,仪表板的形状和门柱的位置是重要的。对于后面座位的靠背和前面座位的头部支撑必须考虑,还要考虑门柱的位置。
得到非对称空气囊的另外可能性,是用完全没有收缩的纱线,把它编织而成。把它开孔之后,在已加热的模子上把它由里面向外翻,使其收缩,而通过模子确定收缩的形状。
图11到13表示在纤维长度的纵向上,彼此挨着的几个两部分空心体,通过怎样的适宜安装,纤维能特别好的利用,从而尽可能少的切下物,也就是避免浪费。图12表示在纤维的纵向内(在图12中由顶部到底部),在纤维的上边几个上外侧14a是怎样安排的。如图11所示,这些属于上空心体部分27a。在纤维的中间部分,安排了上外层14b,其也在纵向,几个相互在其后并且偏离外层14a的纵向,以这种方式安排,使得外层14b的凸部定位在外层14a所占据的狭窄的部分所留出的空间处。参看下面(图13),具有底外侧15b的更大的空心体部分,被定位在纤维的中间部分。按照图12,这些空心体部分属于具有上外层14b的空心体部分。在空心体15b的两个外侧边都有狭窄空心体部分28a底外层15a(图11)。在外形线6处,上空心体部分转变成共同的上层20,而底空心体部分转变成共同的底层21。朝着层20和21之外转变成结合层30。
至于其它前面所描述的操作业已完成。以这样方式把空心体剪去一部分,使得在所有情况下,外形线6外边的边缘条带保留的宽度,足以保证把它们固定在一起。对于这种纤维的经纱,用提花装置完全能够控制。在上述例子中,上外层14a有两个对称的一半,对于上外层14b和底外层15a与15b是同样的有两个对称的一半。所以,两个一半的经纱能结合地受到控制。此外,上外层14a在左边和右边是相同的,因此,它们能作为整体联合地受到控制。同样适用于底外层15a。在此,不需要更详细地描述,因为,对用提花装置工作的人员来说是能理解的。
图14表示一个不同形状的空气囊的透视图,通过编织,把它剪下来并把它从里面翻到外边不需要缝纫操作而制成空气囊。它具有一个面对着保护人的前面,一个右侧壁52和一个相应的左侧壁60,一个上壁54和一个底壁56。这些壁在后面构成一个开孔58(图14上右),所谓“发生器嘴”,其以公知方式连接到气体发生器上。实线表示空气囊的外缘,点划线表示在纤维之间所编织的结合处,而且虚线,象通常那样,表示看不见的边。(上述情况也适用于图16和18)。在图14中垂直的点划线51表示编织的结合处以及外边缘。
图15表示适合制造上述空气囊的四层纤维长度的截面图。它具有一个相应于前壁50的宽度的底层A,在底层A之上有一个底的第二层B。上述情况相应于侧壁、顶壁和底壁部分,也就是一个由点划线划界的在右面的侧壁部分52B,也就是一个编织的边缘,以及顶壁54B部分和底壁56B部分。
由顶的第二层C,相应于更大部分的右侧壁52,也就是点划线直到后端开孔58所划界的部分52C。
一个顶层D具有所有层的最大的有用宽度。它构成了全部左侧壁60。在图15的右边层C和D被编织在一起。
层A和B编织在一起变成底外共同层A-B,层B和C编织在一起变成中间共同层B-C。而后,底外层A和顶层D在左边编织在一起变成一个外共同层(A-B-C-D)。在右边上共同层C-D和底共同层A-B也编织在一起变成一个外共同层A-B-C-D。编织层B-C和A-B,大部分可以由纬纱组成,因此,在不需要经纱的地方可以把经纱省去。然而,在大部分是边缘条带的地方要求其具有宽度足以保证把它们固定在一起,而且也包含经纱,也就是形成一种适宜的编织纤维。在切去共同层之后,还留有边缘条带。而切去的边缘,用垂直的虚线表示。通过层C-D切割出一个切割边62,使得在右边得到了一个开孔,也就是图14的开孔58。
图16表示切共同层之后的空气囊。边缘条带,也就是,在外边的实线和点划线表示的编织边缘之间,仍然向外伸出。一个更低的切割边缘64(图15)也表示在图16中,也就是,在所有情况下通过两划一点来表示。通过空气囊开孔58,空气囊能够由里边向外翻出,然后,吹胀之后,得到表示在图14中的形状。作为从里面往外翻的结果,表示在图16中顶部左侧壁60,而且其相应于D层,变成图14中的后部,而由部分52B和52C组成的侧壁52,然后出现在图14的右边。
按照图14所示的空气囊,也能由按照图17所示的6层纤维制成。纤维具有顶层F和底层A,其每一个具有前壁50的宽度一半左右为有用的部分。在它们的右边,它们分别与顶的第二层E和底的第二层B交织,分别构成顶和底外共同层E-F和A-B。顶的第三层D和底的第三层C,比其它层向右延伸的更远,并构成空气囊侧壁的一部分,如图14中52C所示。在图17的右边,它们相互编织,而且还编织成A-B和E-F层,构成一个共同的外层A到F。同时在此,层A-B和E-F的大部分,可以只由纬纱构成,沿着图示的垂直虚线,把右部分切去。也在这,D-C层的右端,开孔,结果构成空气囊中的开孔58。在它们的左边,将顶部的第二和第三层D、E和底部的第二和第三层B、C编织在一起,每一组分别构成一个共同层E-D和C-B。在它们的左边所有的六层编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共同层A到F。
图18表示切下之后的但是在从里面向外翻完成之前的编织好的空气囊。在它从里面向外面翻之后,得到稍微不同于图14所表示的形状。因此,前壁50,在它的中央有一个垂直的编织边缘。左边壁60同样垂直地分开,象表示在图14中只是对右边壁52分开那样。同时,在左边也有相应于54B和56B的部分。通过在图17中使用的同样的大写字母,来识别在图18中编织空气囊的各层。

Claims (14)

1、一种织物空心体(“空心体”),基本上能通过编织制造,尤其是使用提花装置或相当的装置,使用切割操作并且如果需要使用缝纫操作,其特征在于下列特点的结合:
(a)编织的空心体具有一个顶和一个底纤维层(外层14,15;14a,15a;14b,15b);
(b)此处它具有至少一块,特别是具有两块三角片(4),其安排在顶和底外层之间,
(c)每一块三角片有一个顶和一个底纤维层(三角片层17、18),
(d)顶和底三角片层分别与顶和底外层(14,15等)朝向外面编织在一起,
(e)两块三角片中至少一块三角片层也是在它们的边缘指向空心体的内边(里边)一起编织,以形成中间共同层(2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体,其特征在于:由该/每一块三角片(4)的内边构成的中间共同层(26),仅有在纤维纵方向上延伸的边缘条带(26′)的宽度(每一个)。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心体,用于制造织物空心体(“空心体”)的方法,使用带有提花装置或相当的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下列特点的结合:
(a)装有四条一条头经纱(31到34),
(b)外面两个一条头经纱(31、34)用于编织外层(14、15),
(c)另外两个一条头经纱(32、33)用于分别编织顶和底三角片(17、18)和中间共同层(26),
(d)在三角片层外边缘,控制经纱使其由边缘朝向外,代替上外层(14)和至少一个三角片层(17),编织成一个顶共同层(20),把外层(14)与上三角片层(17)结合在一起,
(e)同样应用于底外层(15)和底三角片层(18),其(每一个)变成底共同层(21)。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经纱使其顶和底共同层(20、21),每一层朝外变成一个结合层(30)。(图7、14)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适当控制经纱,三角片层(17、18)的两个三角片层都变成一个中间共同层(26)。(图3、7、8)。
6、按照权利要求3到5中任何一项用以制造一个空气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顶和底共同层(20、21)的宽度(从顶上看),在纤维的纵方向中,变成在共同层(20、21)之间,留有没有编织在一起的外层部分,其具有适宜的空气囊外形线(6),
(b)在一个外层中,挖了一个开孔(12),
(c)织物空心体相互分开,
(d)通过在三角片的内边之间(4),切割中间共同层(20),
(e)特别地通过开孔(12),把单个空心体由里边向外翻。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编织得到的织物结构,属于一种最终的加工,特别是对于固定操作的加工来说。
8、按照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气囊从里边向外翻之前,顶和底共同层(20、21),在边缘条带(20′,21′)的另外一边切去后留有一定宽度足以保证把它们固定在一起(图2、8)。
9、按照权利要求3到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用于制造织物空心体,顶(27a,b)和底(28a,b)空心体部分及其外层(14a,b;15a,b)具有不同的宽度,为把切下之物减至最少,其特征在于:
(a)在纤维的横的方向上,相互挨着安排了几个,特别是三个空心体,
(b)在纤维横的方向上在顶和底交替安排宽(27a,28b)和窄(27b,28a)空心体部分,以及
(c)在纤维纵的方向上相互偏离地安排窄和宽的空心体部分。
10、一种织物空心体(“空心体”),基本上能通过编织制造,尤其使用提花装置或相应的装置,使用切割操作,其特征在于下列特点的结合:
(a)使用四层纤维构成空心体,
(b)它有一个底层(A),其具有相应于大约空心体前壁(50)的宽度的一个有用宽度(二纤维横向的宽度),
(c)以及由底(B)构成的第二层,其有用的宽度只复盖底层(A)宽度的一部分并且其相应于侧壁部分(52B),
(d)在它们的外面,“右”边这两层(A、B)编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底共同层(A-B)。
(e)一个顶层(D)有几乎相当纤维全部宽度的有用宽度,并构成一个侧壁(60),
(f)顶的第二层(C)比顶层(D)有更小的宽度,并构成侧壁的一部分(52C),
(g)在右边顶层(D)和顶的第二层(C),基本上伸出超过底层和底的第二层(A,B)同样的量,并在那构成侧壁(52,60)的后面部分,其导致开孔(58),
(h)在右面顶层和顶上(C,D)的第二层编织在一起构成顶共同层(C-D),
(i)在右面,顶和底共同层(C-D,A-B)编织在一起,构成向右伸出的外共同层(A-B-C-D),
(j)在它的里面,“左”边底的第二层(B)与顶的第二层(C)编织在一起,构成共同层(B-C),
(k)在它们的左边,底层,顶层和中间共同层(A,D,B-C)编织在一起构成向左伸出的外共同层(A-B-C-D)。
11、一种织物空心体(“空心体”),基本上能通过编织制造,尤其是使用提花装置或相当的装置,使用切割操作,其特征在于下列特点的结合:
(a)使用六层纤维构成空心体,
(b)一个顶和一个底层(F,A)具有空心体前壁(50)大约一半宽度的有用宽度(二纤维横向的宽度),
(c)一个顶的第二层和一个底的第二层(E,B),具有相应于两个侧壁前面部分(52B)的顶和底层大约同样的有用宽度,
(d)在它们的外边,“右”边顶层和顶的第二层编织在一起并且底层和底的第二层编织在一起,分别成为顶和底外共同层(E-F,A-B),
(e)在它们的“左”边顶的第二层和底的第二层与顶的第三层和底的第三层(D,C)分别编织在一起,
(f)顶的第三层和底的第三层具有几乎相应于全部纤维宽度的有用宽度,超过底层、底的第二层、顶层,以及顶的第二层(A,B,E,F)的有用宽度向右伸出,并作为构成侧壁(52,60)的后面部分(52C),
(g)在右边,这两层(C,D)编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中间共同层(C-D),并且中间共同层与层(E-F,A-B)编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共同外层(A到F),
(h)在左边,顶的第二和第三层(E,D)以及底的第二和第三层(B,C)每一组编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共同外层(E-D,C-B),并且与顶和底层(F,A)编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单一的共同外层(F到A)。
12、按照权利要求1,2,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空心体,其特征在于:在纤维宽度上S-转经丝和Z-转经丝相互交替着。
13、按照权利要求1,2,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空心体,其特征在于:经丝和纬线具有不同的颜色。
14、按照权利要求1,2,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空心体,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条经丝和至少一条纬丝上,每个记录器具有不同于纤维剩余部分的颜色。
CN93119021A 1993-07-21 1993-09-16 织物空心体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976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P4324487.4 1993-07-21
DE4324487A DE4324487B4 (de) 1993-07-21 1993-07-21 Textiler Hohlkörp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EP9302161 1993-08-13
PCT/EP1993/002161 WO1994004734A1 (de) 1992-08-14 1993-08-13 Textiler hohlkörp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98A true CN1097698A (zh) 1995-01-25

Family

ID=6493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19021A Pending CN1097698A (zh) 1993-07-21 1993-09-16 织物空心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98A (zh)
DE (1) DE4324487B4 (zh)
MX (1) MX9306755A (zh)
TR (1) TR27671A (zh)
ZA (1) ZA9363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0639A (zh) * 2015-09-28 2017-08-25 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免缝纫防钻绒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2680867A (zh) * 2020-12-11 2021-04-2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9601B2 (ja) 1996-10-03 2000-07-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側部用エアバッグ
DE19706674C1 (de) 1997-02-20 1998-11-12 Autoliv Dev Airbaganordnung mit einem eine Aufnahmetasche für den Gasgenerator aufweisenden Luftsack
DE19861345B4 (de) * 1998-02-23 2007-03-08 Bst Safety Textile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Airbags
DE19859767B4 (de) * 1998-12-23 2005-09-2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 mit Abströmöffnung
DE19910823C1 (de) * 1999-03-11 2000-09-28 Autoliv Dev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ssackes mit dreidimensionaler Form
DE19935932A1 (de) * 1999-07-30 2001-02-01 Trw Repa Gmbh Gassack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6296276B1 (en) * 1999-09-01 2001-10-02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as bag
DE20206888U1 (de) 2002-04-30 2002-09-05 Trw Repa Gmbh Gassack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88534C (de) * 1930-08-14 1933-11-20 Stefan Mangold Polster, Kissen, Matratze, Schwimmkoerper, Waermeflasche o. dgl.
GB1507152A (en) * 1975-03-14 1978-04-12 Toray Industries Fabric material for producing woven air bags utilized for protecting riders in vehicles
JPH0692218B2 (ja) * 1987-12-11 1994-11-16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用バッ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EP0458838B1 (en) * 1989-02-16 1996-05-08 Airbags International Limited Air bag
US5098125A (en) * 1990-06-08 1992-03-24 Stern & Stern Industries, Inc. Tube, airba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GB9028173D0 (en) * 1990-12-28 1991-02-13 Airbags Int Ltd Air bag
DE4226954A1 (de) * 1992-08-14 1994-02-17 Johann Berger Textiler Hohlkörp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0639A (zh) * 2015-09-28 2017-08-25 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免缝纫防钻绒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2680867A (zh) * 2020-12-11 2021-04-2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0867B (zh) * 2020-12-11 2022-05-1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4324487B4 (de) 2006-03-30
MX9306755A (es) 1995-01-31
TR27671A (tr) 1995-06-16
ZA936312B (en) 1994-03-23
DE4324487A1 (de) 1995-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31434A (en) Manufacture of an air bag fabric
CN1097698A (zh) 织物空心体及其制造方法
CA2634864C (en) Airba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for an airbag
US8118324B2 (en) Inflatable airba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6328334B1 (en) Side airbag
US7770607B2 (en) Double weft/warp airbag fabric and related airbag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US20070200329A1 (en) Woven air bag with integrally woven 3-D tethers
EP3590773B1 (en) Woven fabric for non-coated airbag and airbag
DE112013006035B4 (de) Gewebe für Airbag
CN1535335B (zh) 气囊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0616501A (zh) 间隔纺织物的应用、内饰件以及间隔针织物
CN1399692A (zh) 特别适用于制造人体支撑结构的机织织物
CN1440244A (zh) 花纹围巾及其生产方法和织机
US6918410B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wovens
JPH0593341A (ja) 帯状のカバー布
CA2142446A1 (en) Hollow textile body and process for making it
US5733620A (en) Roof for vehicles, particularly for convertibles
JPH06184856A (ja) 低通気性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244466A (ja) 乗り物用ルーフ
JP4439182B2 (ja) 製織織物の製造方法
CN102973067A (zh) 一种六层提缎巾被类产品及其织造方法
KR101053182B1 (ko) 슬릿 직물의 제직방법
JP2014008863A (ja) 車両用内装材
CN1321207A (zh) 带状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63325A (zh) 一种针织外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