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25A - 一种针织外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外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25A
CN1163325A CN 97109648 CN97109648A CN1163325A CN 1163325 A CN1163325 A CN 1163325A CN 97109648 CN97109648 CN 97109648 CN 97109648 A CN97109648 A CN 97109648A CN 1163325 A CN1163325 A CN 1163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knitting
yarn
ba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096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吉拉德
D·J·弗雷斯特
G·F·戴
M·F·普罗特
G·T·格雷格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s Liquidat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Motors Liquidat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s Liquidation Co filed Critical Motors Liquidation Co
Priority to CN 971096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针织外罩,尤其用于其内置有车辆安全气囊的车座,该外罩其上有至少一个编织在外罩横向上的强度较弱的线条,使得安全气囊在膨胀时获得最小的阻碍。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外罩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织物做的外罩,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部装璜用的针织外罩。
本发明用于采用机器纬编针织,所用的纬编针织机具有两个针床,其上的织针可以单独动作,例如主要用于织造双面针织物的“V”型横机。
近来发现用针织织造整片外罩来遮盖三维物体是可以实现的,这省去了将外罩的各部分缝合起来的需要。在美国专利US5308141的US5326150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座底座和/或后座的整片外罩的针织方法。
机动车尤其是汽车普遍设置了气囊减震器来保护乘客和驾驶员在碰撞中免于伤害。许多车辆现在配置侧撞气囊,这种气囊在备用状态时可以藏在车座的后部或底部。
对于普遍的车座,当气囊被启动和膨胀时,气囊从外罩各部分之间的缝迹线外将缝延线撑开从而逸出座的外罩。
具有三维针织的座的外罩完全是一个整体,从而造成气囊从外罩胀出之前会有短暂的时间延迟。而且,因为外罩材料是同一块织物,所以气囊从外套胀开而逸出的位置是完全不可预料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预料其裂开或胀破位置的针织外罩。
根据本发明,它提供了一种用于物体的整片织物的外罩,该外罩在其横向有织入织物的强度较弱的一道线条。
该外罩织物最好是纬编双面针织物,在其工艺反面有一反面线圈层。最好强度较弱的该线条包括至少一个部分,该部分至少一个横列的单面织物结构。
对于一个座的外罩来说,最好所形成的强度较弱的那道线条在其正面看不见,为此单面织物一个横列或数个横列在织物的正面线圈层编织。
另外可替换地该外罩上编织一个横列,该横列至少部分由一根比地纱强度弱的纱线编织,所述的地纱用来编织织物正反两面的线圈。
最好,所述的强度较弱的线条包括至少一个部分,该部分在其反面线圈层至少有一个横列,该横列至少部分由一根比地纱强度弱的纱线编织,所述的地纱编织出正反两面线圈层。
另外也可以采取,双面针织物的正面线圈层由一根强度弱的纱线编织,织物的正面和反面线圈由一根强度弱的纱线编织,织物的正面和反面线圈由双罗纹结构连接起来,所述的的双罗纹结构由强度较弱的纱线在正反两面线圈层的间隔线圈构成。
这样的外罩能用三维针织方法编织出来,且适用于机动车内部装璜,尤其适用于机动车座套。
本发明同时也是提供了一种编织整片织物外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针织织物至少有这样一个部分,该部分有至少一个横列是由比周围的普通组织结构强度弱的结构组成。
最好,所述的织物是纬编双面针织物,该纬编双面针织物在这样一种纬编针织机上织出,即该纬编针织机具有置于两个可单独动作的针床的织针。织物有一个由第一针床织出的正面线圈层和由第二针床织出的反面线圈层。织物主要由在两个针床上纺织出的双面针织结构组成,在一个预定的横列,该部分靠几种不同的方法使之强度变弱。
所述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之强度变弱,即采用至少在第二针床上的织针上的线圈退出编织而所述的第一针床继续编织2~6个横列,接着两个针床上的织针双重新开始编织双面针织结构。
线圈可以被移圈到所述的第一针床。另外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即第二针床上的一些或全部织针脱圈,最好脱圈边用热熔线封边。
可替换地,所述部分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之强度变弱即所述第一针床的织针保持线圈而第二针床的一些或所有织针继续编织一根比地纱强度弱的纱线形成1~4个横列,此后两个针床织针继续编织双面针织结构。
在另外一个方法中,地纱仅仅在两个针床的被选择的织针上编织成圈,而一根比地纱强度弱的纱线在其余的织针上至少再编织一个横列,最好不超过四个横列,在此后,地纱在两个针床的所有织针上编织成圈。
在另外一个方法中,双面针织物的正面线圈层由至少一根地纱编织,反面线圈层由一根强度比第1地纱弱的较低强度地纱编织,所述部分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之强度变弱,即在两个针床上选择出来的织针上编织强度较弱的地纱形成至少一个横列,最好在间隔织针上编织两个横列。
在另外一种方法中,一根强度较低的纱线在第二针床织针上被编织至少一个横列,与此同时所述的一针床继续编织正面线圈,接着较弱的纱线被脱圈,最好由热熔性纱线封边,在此之生,两个针床上继续编织双面针织结构。
最好,所编织的双面针织结构有一由绳绒线编织的正面线圈层和一由涤纶纱编织的反面线圈层,所述的绳绒线可以是由申请文件EP-A-0627516中所公末开那种,绳绒线的纱支可以采用1500~3000分特。一般来说,所述的织物在横向采用每英时(2.54cm)8-16个纵行,在纵向为每英时(2.54cm)8-30个横列,绳绒线在织物里编织成圈。
涤纶纱线最好是空气变形涤纶纱,其采用的纱支为550~900或600~800或600~750或650~700分特。绳绒纱线可以由双股的加捻尼纶和/或涤纶线组成,例如,使用低熔点的尼纶线组成,或者,其绒毛可以相对于线移动。
绳绒纱线其支数可以在1500~3000分特。绳绒纱最好有可以移动的毛绒和/或可延伸的纱芯。
最好,空气变形涤纶纱为长丝,在未蒸汽回缩状态下,其纱支为680~750分特。
最好,所述的针织方法是这样的,即在回缩状态下,其所织出的织物为每厘米4~6个纵行。
该织物可以在具有一对相对的针床的平型针床针织机上织出,采用的机号可以是10~16,最好10~14,更好的是12机号。
机器可以是双系统或三系统或四系统针织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织针织外罩尤其是装饰用针织织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所使用的机器为具有两个相对的且可以单独动作的针床的针织机,并且每个针床上的针可以相互单独动作进入沿针床往复运动的工作的三角箱的三角跑道中去。
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装饰织物,其克重在回缩备用的状态下,大于500g/m2,最好500~900g/m2,与传统的针织产品相比较,传统的为300~350g/m2
最好,所述的装饰织物为在机号为10~18的机器上织出的,采用纱支为625~850分特的纬编装饰织物,所述的织物通常为双面针织结构,在其两面的线圈层之间有延展线将正反线圈层接起来。
所述的针织织物可以是一个用于三维物体上,形成一种装饰结构的三维的针织外罩。所述的织物可以使用两种或更多种不同颜色的地纱。
本发明也提供他一促获得安全气囊最小膨胀阻碍的方法,所述的气囊装在具有外罩的车辆内部装璜部件里,尤其是车辆的座垫里,其特征在于,装璜部件被一针织外罩覆盖,所述的针织外罩在其横向有一道织入织物的强度较弱的线条,它使得气囊从外罩膨胀时采到最小的阻力。最好,所述的强度较弱的部位从外罩的外面大体上看不见。
本发明在以下将以举例的方式并参照附图进行描述: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针织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针织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个针织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个针织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个针织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个针织图。
图7是车辆座垫的一个立体图。
为了能充分理解本发明,参照一个“V”型针床的横机,更详细的有关此种针织机的资料可以从“Dubied Knitting Manual”这种出版物上找到,由瑞士的Edouard Dubied et CieSA,Neu Chatel,于1996年出版“V”型针床横机已经为人们广泛了解,许多此种针织机现已经由电脑控制,近来已经有人提出在此种“V”型针床横机上织装饰织物(例如,见US5308141和US5326150)
根据本发明,编织外罩的方法,使用Stohl CMS型12机号织针的针织机。这种机器是“V”型针床横机,它是一种装有压脚帮助织物脱圈的机型。该种机器在操作时可以供入一根纱线,每一根纱线都与相应的一个三角箱配合。
三角箱沿着针床在每一方向上的移动中给所需的织针上垫纱。
参照图7,这里图示了一个装饰好了的座垫或软垫由标号1所示。座垫由被外罩罩住的芯2组成,该芯一般由被架子支撑的泡沫胶构成,有一个外罩由3所示,芯2做成型,以便具有翼4或其它在座上需要的形状。
此种座尤其应用于车辆中,但是也可以用于多种其它需要,当应用于机动车辆时,座架可以支撑一个气囊膨胀机构,该机构由侧向碰撞操纵。
在芯2外的是织物外罩5,它有一个主体部分并连同与其连成一体的翼部分6、7和侧面部分8罩住了该座。另外还有一个前部9。织物外罩沿着座的底部弯折,并按公知的方法固定,该座可以在其上设置有锯齿状部分10,来获得美丽的效果。
这种座结构在美国专利US5308141和US5326150有过描述。在这些专利中,描述了一种三维装饰用外罩,它是以单向工作的方式织出来的。在本发明中外罩5套在芯2的外表面。为了帮助或控制气囊沿着外罩的不同方向的胀裂,外罩上设置了一个强度较弱的线条部位,其位于相对于针织方向来说的横向。横向就是在织物上与织边垂直的方向。
参照图1,所示的是一个编织图,在其上所标识的101~107的每一路代表一路编织,每一路编织都是在三系统织机导纱器每通过一次使用不同的纱线,一个三系统织机有一个每次通过针床可携带多达三个导纱器的三角箱。在每一路,例如第101路,上边那行小点代表织机上后针床上的织针,下边那排小点代表织机前针床上的织针。在此使用的术语中,织物的正面由前针床织出,而织物的反面由后针床织针织出,线圈和前后针床之间的延展线代表纱线。
在图中,线A、线B外侧的区域X和Z代表一个根据欧洲专利申请EP-A-0627516,由绳绒纱线织出的双面针织结构。在线A和B之间的Y区域编织出横向的强度较弱的线条11。
当织机上的纱线导纱器从右往左第一次通过针床,在前针床所有的织针上编织绳绒纱21。在X、Y、Z区域之间没有区别。第一根对比纱线22在前针床的间隔织针上和后针床的所有织针上被编织(第102路),前后针床之间有延展线,第二根对比纱线23在前针床剩下的间隔织针上和后针床所的织针上被编织,在两针床之间有延展线将其连接(如103路所示)。这三路101-103形成重复单元(R1),前针床上对比纱线22、23之间的关系由织物正面花纹确定。在导纱器从左到右又一次通过针床时,Z区所有的织针退出工作,纱线21-23像以前一样的编织,形成第二个重复单元(R2)。
在三角箱又一次通过针床时,仅仅第一根对比纱线22的异纱器在从右往左时参加编织,在区域X和Z不参加工作,第一根对比纱线22仅仅在Y区域在后针床上编织(第107路),这在导纱器下一次由左往右通过针床时重复一次(第108路),这两个横列叫做“准备横列”,接着线圈从后针床称圈到前针床上(第109路),接着绳绒纱21在导纱器由右往左(第110路),由左往右(第111路)通过针床时,在间隔织针上进行编织。
在下一次通过针床时,三个导纱器从右往左移动,在第112-114路重复编织重复单元R2,最后,在下一次通过时,所有导纱器从左往右参加编织,在第115-117路编织重复单元R1,形成主提花织物的一部分。
因而,所述的强度较弱的线条形成于Y区域邻接于从后针床往前针床移圈的位置,紧接着的两路110、111编一横列的单面针织物。
在图2中,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本图及以下的图中所使用的标号与图1中所使用的相同。
三角箱从右往左及从左往右的前四次通过针床与图1中前四次通过针床完全相同,形成重复单元R1和R2及两个准备横列107、108路。
接着线圈在109路从后针床移到前针床上,另外也可采取这种方案,即这些线圈可以脱圈,尤其是当对比纱线22被热熔性纱线替代了的时候。
接着一根较弱的纱线24导入X区形成浮线和集圈,在相应的导纱器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通过针床时(第110、111路),在Y区域前针床的间隔织针上编织成圈。
接着重复单元R1和R2参照图1,按前面描述的方法编织。
前针床上较弱的纱线24编织沿着横向的单面织物横列,形成强度较弱的线条。
绳绒线21的粗细大约为2000分特的纱线。对比纱线22和23最好为大约900分特的涤纶纱线,而弱化的纱线24可以是一种双组分热熔性纤维,叫做格里纶或一种三组分纱线,由尼纶11,丙烯腈纤维和涤纶纤维组成。
参照图3,这里说明了另外一种形成强度变弱的横列的方法,导纱器从右到左和从左到右前两次通过针床编织出重复单元R1和R2
当纱线导纱器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通过针床时(第107和108路),一根较弱的纱线24被导入X区域形成浮线和集圈,直到进入区域Y,在后针床的所有织针上编织成圈。接着重复单元R2和R1按先前的样子编织出来。
因而,在此实施例中,较弱的纱线24于双面织物的反面线圈层编织出两个强度较弱的横列。
参照图4,这里所示的实施例非常类似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只是第107和第108路有所不同,较弱的纱线24在相应的导纱器两次通过针床,在后针床上间隔织针上编织,因而,仅仅在后针床上编织出一个弱化纱编织出的横列。
参照图5,重复单元R1和R2象以前一样再一次编织出来,在第107路,弱纱24,此外是热熔性纱线,在区域X形成浮线和集圈,在区域Y后针床的所有织针上进行编织。在区域Y编织多个热熔性纱线横列。这里仅仅由第108路代表,至少两路,最好是四路或六路的热熔纱线被编织出来,接着导纱器器带着热熔性纱线往回运动通过X区域形成浮线和集圈,如第109路所示,热熔纱24在区域Y从后针床上脱套(第110路),重复单元R2和R1接着照以前的样子编织出来。
弱的热熔性纱线在后针床编织的线圈横列在由后针床形成的织物上又形成一个强度较弱的单面组织区域。
参照图6,强度较弱的线条在Y区域由弱纱24在重复单元R1之后织出,接着用弱纱在导纱器两次沿针床运动时编织出第104、105路,形成一个横列的标准双罗纹组织弱纱双罗纹横列构成了横向的强度变弱的线条。

Claims (27)

1.一种用物体(4)的整片的针织织物外罩(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5)有一个横向织入织物(3)的强度弱的线条(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罩(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3)为双面纬编针织物,该双面纬编织物在其工艺反面有一反面线圈层,在其工艺正面有一正面线圈层,所述的强度弱的线条(11)包括至少一个由一个横列织出的单面针织结构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面针织结构的一个或多个横列由正面线圈构成。
4.如权利要求1到3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外罩,其特征在于针织织物的横列至少有部分由比织出线圈层的地纱强度弱的纱线织出。
5.如权利要求3或从属于权利要求3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横列至少部分由比织出正面线圈层和反面线圈层的地纱强度弱的纱线织出的正面线圈组成。
6.如权利要求3或从属于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罩,其特征在于强度弱的线条包括至少一部分由至少一个反面线圈层的线圈横列组成,所述的反面线圈层的线圈横列至少部分由比织出正面和反面线圈的地纱强度弱的纱线编织出来。
7.根据权利要求4到6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列的强度变弱的线条的线圈由强度较低的纱线织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罩,其特征在于外罩织物是一种纬编双面针织物,该纬编双面针织物有一个作为工艺反面的反面线圈层、一个作为工艺正面的正面线圈层和至少一个一强度较弱的纱线织出的横列,织物的前后线圈层靠由强度较弱纱线织出的双罗纹结构联接,所述的双罗纹结构由前后线圈层的间隔线圈组成。
9.一种车辆装璜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外罩。
10.一种机动车车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外罩。
11.一种制造整片针织上罩(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织织物(3)这样来编织成,即织物(3)的至少一个横列的至少一个部分由一个比其周围针织织物的普通结构强度弱的较弱结构组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织方法,所述的织物是纬编双面针织物,该纬编双面针织物由具有可单独动作的两个针床的纬编针织机上的织针至少使用一根纱线织出,所述的织物具有由其中一个针床织出的正面线圈层和由另外一个针床织出的反面线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主要在两个针床编织成双面针织结构,所述的强度较弱的部分至少在正反面线圈层之一,在预定的横列由比双面针织结构强度弱的横列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定的横列,所述部分强度变弱是采用第二针床上的织针至少有一部分退出工作而实现,而所说的第一针床上的织针继续编织1~4个横列,在此之后两个织针又都重新参加工作继续编织双面针双面针织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预定横列所述的第二针床的至少部分织针上的线圈被转移到所述的第一针床的织针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预定的横列,所述的第二针床上的至少一部分织针上的线圈脱圈,脱圈边由热熔性纱线封边。
16.如权利要求12到1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着编织的1~4个横列,由比编织双面针织结构的地纱强度弱的纱线编织。
17.如权利要求12部分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预定的横列,所述部分强度变弱是采用在第一针床上的织针保持线圈,而第二针床上的所有织针继续编织一根较弱的纱线二到六个横列,在此之后,两个针床上的织针又都编织双面针织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7部分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所述的强度变弱的部分,强度较弱的纱线在第二针床上选择出来的一些针上编织,而在强度较弱部分以外的织物,较弱的纱线在第二针床上的被选择出来的间隔的织针上形成浮线和集圈。
19.如权利要述18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所述的强度变弱的部分,较弱的纱线由强度变弱部分的整个横向长度上的第二针床上的所有织针编织,而在强度变弱部分以外,变弱的纱线在间隔的,在第二针床上选择出来织针形成集圈和浮线。
20.如权利要述19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变弱的纱线仅仅编织一个横列,具体地变弱的纱线是在沿一个方向通过针床时纱线被间隔织针编织而在回程通过针床时由另外一些织针编织。
21.如权利要述12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预定的横列上,所述部分强度变弱是采取仅在两个针床上选择出来的织针上编织地纱,而比地纱强度弱的纱线被其余织针至少再编织一个横列,在此以后,地纱在两个针床所有织针上编织成圈。
22.如权利要述21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强度变弱部分,强度变弱的纱线在第二针床所有织针上参加编织。
23.如权利要述12所述的针织方法,针织外罩由至少两个地纱织出,正面线圈层由第一地纱织出,反面线圈层由一变弱的地纱编织,其特征在于,在预定横列所述部分强度变弱是靠在第一和第二针床选择出来的织针上编织强度较弱的地纱形成至少一个横列线圈,在此之后所述的第一针床继续仅仅以喂入第二针床的较弱的纱线编织。
24.如权利要述12所述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预定的横列,所述部分强度变弱是采取在第二针床上的织针编织一根低强度纱线而形成至少一个横列,与此同时,所述的第一针床继续编织相应的地纱,接着较弱纱线脱圈,在两个针床上继续编织双面针织结构。
25.一种在针织外罩上形成一强度产弱的区域的方法,所述的区域包括多个隔开的强度弱的线条,该强度弱的线条由如权利要求11到24的任何之一所述的针织方法编织成。
26.一种获得藏在车辆内部装璜部件内的机动车气囊膨胀最小阻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装璜部件由针织外罩罩住,所述的针织外罩具有一用如权利要求11到24任何之一所述的针织方法制造的强度较弱的线条。
27.一种获得藏在车辆座垫内的车辆气囊膨胀最小阻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座垫被由权利要求11到24任一所述的针织方法织出的一种三维针织外罩罩住。
CN 97109648 1996-03-12 1997-03-12 一种针织外罩 Pending CN1163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109648 CN1163325A (zh) 1996-03-12 1997-03-12 一种针织外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15851 1996-03-12
CN 97109648 CN1163325A (zh) 1996-03-12 1997-03-12 一种针织外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25A true CN1163325A (zh) 1997-10-29

Family

ID=5171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09648 Pending CN1163325A (zh) 1996-03-12 1997-03-12 一种针织外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2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3450A (zh) * 2014-11-20 2015-02-25 舒能(苏州)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植绒软轴
CN107187359A (zh) * 2017-07-14 2017-09-22 李双双 一种汽车椅套的加工方法
CN110106612A (zh) * 2019-05-28 2019-08-09 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撕裂纬编间隔织物
CN110295452A (zh) * 2019-06-19 2019-10-01 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可撕裂间隔织物
CN110872738A (zh) * 2018-08-31 2020-03-10 贝卡特德思丽创新有限公司 针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3450A (zh) * 2014-11-20 2015-02-25 舒能(苏州)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植绒软轴
CN107187359A (zh) * 2017-07-14 2017-09-22 李双双 一种汽车椅套的加工方法
CN110872738A (zh) * 2018-08-31 2020-03-10 贝卡特德思丽创新有限公司 针织方法
CN110106612A (zh) * 2019-05-28 2019-08-09 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撕裂纬编间隔织物
CN110295452A (zh) * 2019-06-19 2019-10-01 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可撕裂间隔织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23840A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weave-knit material
CA2120643C (en) Upholstery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75642A (zh) 一种针织外罩
US5682771A (en) Knitted cover
KR100540376B1 (ko) 인타샤 패턴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그 편성 프로그램생성장치
CN101307527B (zh) 多层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纱线喂入装置
US2012006708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ubular knitted article
CN1170054A (zh) 一种针织外罩
JPH04241154A (ja) 柄入りニット製品とその製造のための方法並びに経編機
JP2001123361A (ja) ダブルラッシェル機による柄入り立体成形物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163325A (zh) 一种针织外罩
KR20090009711A (ko) 세로 올이 풀리지 않는 직물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9652915B (zh) 经编无缝无底提花双面网孔织物的织造方法
Hong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3D shaped knitted fabrics for technical purposes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160097A (zh) 针织套
US5619869A (en) Warp knitted textile fabric with pattern of pleated fabric sections
US4520636A (en) Woven-like warp knit fabric with tension control for top effect yarn
CN211771873U (zh) 一种e28贾卡双针床经编网布
CN109468744B (zh) 一种经编纬编复合针织系统及其针织方法
US4395889A (en) Woven-like warp knit fabric with tension control for top effect yarn
CN1265045C (zh) 毛圈针织布及其制作方法和缝纫方法
CN101983265B (zh) 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AT502591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textiler flächen mit funktionsfäden
US2991640A (en) Warp knitted pile fabric with multiple laid-in weft bind
CN116536843A (zh) 一种沿纵向和横向延伸的经编间隔针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pplicant after: Lier Corp.

Applicant before: General Motors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GENERAL AUTOMOBILE INC TO: LEER CO.,LTD.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