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8365A - 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8365A
CN109768365A CN201811643660.6A CN201811643660A CN109768365A CN 109768365 A CN109768365 A CN 109768365A CN 201811643660 A CN201811643660 A CN 201811643660A CN 109768365 A CN109768365 A CN 109768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plate
connection
mating surface
connecting portion
clamp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36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8365B (zh
Inventor
秦英
杨仲凯
游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36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8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8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8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8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8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设有第一配合面和用于安装零件的安装面,安装面与第一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第一配合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及用于与反射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至少有一个抵接部能够与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用于与反射板的第一厚度相匹配的第一夹持口,且第一配合面能够与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用于与反射板的第二厚度相匹配的第二夹持口。连接结构能够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进行匹配安装,通用性强,降低生产成本;如此,采用连接结构进行零件安装的反射板和天线,即使反射板的厚度发生变化,也能实现零件的安装,产品的通用性强,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阔,天线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反射板不仅是天线的辐射特性边界,也是天线的基本结构支撑件。根据天线的强度、成本等要求,需要选择不同厚度的反射板。由于天线中多数零件都是直接安装在反射板上,当反射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传统的连接结构无法适应不同厚度的反射板,从而导致需要制作多种不同的连接结构以适应反射板厚度的变化,进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能够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进行匹配安装,通用性强,降低生产成本;如此,采用所述连接结构进行零件安装的反射板,即使反射板的厚度发生变化,也能实现零件的安装,产品的通用性强;如此,采用所述反射板的天线,生产成本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设有第一配合面和用于安装零件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及用于与反射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至少有一个抵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厚度相匹配的第一夹持口,且所述第一配合面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二厚度相匹配的第二夹持口。
上述连接结构,使用时,将零件安装于连接本体的安装面上,将第一配合面朝向反射板,使得第一配合面上的第一连接部与反射板上的第三连接部配合,再利用第一夹持口或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的夹持,从而将连接结构固设于反射板上,进而将零件安装于反射板上。由于第一配合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至少有一个抵接部能够与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第一夹持口,当反射板的厚度较薄,即反射板为第一厚度时,利用第一夹持口对反射板的夹持,即可实现连接结构与反射板的配合安装;当反射板的厚度增加,即反射板为第二厚度时,也可以利用由第一配合面和第一连接部形成的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进行夹持,也可以实现连接结构与反射板的配合安装,从而使得连接结构能够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进行匹配安装,通用性强,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包括辅助连接件,所述辅助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相连接,所述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射板相连接。如此,进一步增加连接本体与反射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连接件设置为弹性连接条,所述弹性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相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座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一端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的一侧面贴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如此,利用第二配合面能够第一配合面形成第二夹持口,面接触的形成更加稳定、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抵接部均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的另一侧面贴合的抵接面,至少有一个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夹持口。如此,利用不同高度的抵接面能够第一配合面形成不同宽度的第一夹持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至少为两个,且至少有两个所述抵接部相对所述第一配合面的高度不同;其中,当至少有一个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夹持口时,其余所述抵接部伸入所述反射板的安装孔内或与所述反射板间隔设置。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反射板组件,包括反射板及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反射板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三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配合时,所述反射板与所述第一夹持口卡接配合或与所述第二夹持口卡接配合。
上述反射板组件,使用时,将零件安装于连接本体的安装面上,将第一配合面朝向反射板,使得第一配合面上的第一连接部与反射板上的第三连接部配合,再利用第一夹持口或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的夹持,从而将连接结构固设于反射板上,进而将零件安装于反射板上。由于第一配合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至少有一个抵接部能够与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第一夹持口,当反射板的厚度较薄,即反射板为第一厚度时,利用第一夹持口对反射板的夹持,即可实现连接结构与反射板的配合安装;当反射板的厚度增加,即反射板为第二厚度时,也可以利用由第一配合面和第一连接部形成的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进行夹持,也可以实现连接结构与反射板的配合安装,从而使得连接结构能够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进行匹配安装,通用性强,降低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为连接座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一端的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为用于与所述连接座卡接配合的卡接槽,且所述连接座能够沿所述卡接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如此,实现推卡式的安装结构,方便、快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板还设有用于供所述连接凸起穿过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卡接槽相连通。如此,方便安装。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的反射板组件。
上述天线,使用时,将零件安装于连接本体的安装面上,将第一配合面朝向反射板,使得第一配合面上的第一连接部与反射板上的第三连接部配合,再利用第一夹持口或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的夹持,从而将连接结构固设于反射板上,进而将零件安装于反射板上。由于第一配合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至少有一个抵接部能够与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第一夹持口,当反射板的厚度较薄,即反射板为第一厚度时,利用第一夹持口对反射板的夹持,即可实现连接结构与反射板的配合安装;当反射板的厚度增加,即反射板为第二厚度时,也可以利用由第一配合面和第一连接部形成的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进行夹持,也可以实现连接结构与反射板的配合安装,从而使得连接结构能够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进行匹配安装,通用性强,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结构与一个反射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反射板组件的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连接结构与另一个反射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的连接结构与另一个反射板装配后的仰视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反射板组件的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连接结构,110、连接本体,111、第一配合面,112、安装面,120、抵接部,121、抵接面,130、第一连接部,131、连接座,132、连接凸起,1321、第二配合面,140、弹性连接条,141、第二连接部,200、反射板,210、卡接槽,220、安装槽,230、连接孔,240、安装孔,300、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100,包括连接本体110,连接本体110设有第一配合面111和用于安装零件300的安装面112,安装面112与第一配合面111相对间隔设置,第一配合面111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120及用于与反射板20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0;其中,至少有一个抵接部120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用于与反射板200的第一厚度相匹配的第一夹持口;或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用于与反射板200的第二厚度相匹配的第二夹持口。
上述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00,使用时,将零件300安装于连接本体110的安装面112上,将第一配合面111朝向反射板200,使得第一配合面111上的第一连接部130与反射板200上的第三连接部配合,再利用第一夹持口或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200的夹持,从而将连接结构100固设于反射板200上,进而将零件300安装于反射板200上。由于第一配合面111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120,至少有一个抵接部120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第一夹持口,当反射板200的厚度较薄,即反射板200为第一厚度时,利用第一夹持口对反射板200的夹持,即可实现连接结构100与反射板200的配合安装;当反射板200的厚度增加,即反射板200为第二厚度时,也可以利用由第一配合面111和第一连接部130形成的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200进行夹持,也可以实现连接结构100与反射板200的配合安装,从而使得连接结构100能够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200进行匹配安装,通用性强,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00还包括辅助连接件,辅助连接件的一端与连接本体110相连接,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反射板200相连接。如此,利用辅助连接件进一步将连接本体110和反射板200进行连接,使得连接本体110能够更加稳定的固设于反射板200上,从而保证零件300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反射板200上。
辅助连接件可以是从连接本体110伸出的连接支脚,也可以是加设的连接条、连接带或卡接条,只需满足能够为连接本体110安装至反射板200上提供额外的辅助力即可。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连接件设置为弹性连接条140,弹性连接条140的一端与连接本体110相连接,弹性连接条14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反射板20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41。如此,可以利用弹性连接条140的第二连接部141与反射板200的连接配合进一步的将连接本体110与反射板200进行连接,而且还可以利用弹性连接条140的弹性变形力,使得连接本体110能够更加稳定的固设于反射板200上。
如图1、图3、图5及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41设置为凸起,反射板200上设有能够与凸起插接配合的连接孔230,如此,能够利用弹性连接条140将连接本体110和反射板200实现进一步的连接。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连接孔230的开设位置,使得弹性连接条140发生弹性变形,利用弹性连接条140的弹性复位力将连接本体110进一步压接于反射板200上,例如,将连接孔230的位置靠近第一连接部130设置,使得弹性连接条140拱起,从而使得连接本体110与反射板200连接的更加紧密。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连接部130包括连接座131和设置于连接座131的一端的连接凸起132,连接凸起132设有用于与反射板200的一侧面贴合的第二配合面1321,第二配合面1321与第一配合面111相对间隔设置。如此,连接座131穿过反射板200后再利用连接凸起132的第二配合面1321与反射板200的一侧面贴合,进而再与抵接部120形成第一夹持口或与第一配合面111形成第二夹持口,从而能够实现与反射板200的配合连接;同时,利用第二配合面1321与发射板的一侧面的贴合,面接触的形式也使得连接配合的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每个抵接部120均设有用于与反射板200的另一侧面贴合的抵接面121,至少有一个抵接面121与第二配合面1321配合形成第一夹持口。如此,至少有一个抵接面121能够与第二配合面1321配合形成第一夹持口,即使反射板200的厚度发生变化,也能利用不同的抵接面121与反射板200的另一侧面相贴合,结合第二配合面1321与反射板200的一侧面的贴合,从而实现对反射板200的夹持安装。抵接部120可以设置为抵接柱或抵接块,只需能够与连接凸起132配合对反射板200进行安装即可。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抵接部120至少为两个,且至少有两个抵接部120相对第一配合面111的高度不同;其中,当至少有一个抵接部120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第一夹持口时,其余抵接部120伸入反射板200的安装孔240内或与反射板200间隔设置。如此,利用不同高度的抵接部120与第一连接部130形成不同宽度的第一夹持口,从而能够对不同厚度的反射板200进行夹持,进而能够将连接结构100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200实现装配,增强了零件300安装的便利性。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120设置为两个,两个抵接部120相对第一配合面111的高度不同,两个高度不同的抵接部120均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两个宽度不同的第一夹持口,即两个高度不同的抵接部120的抵接面121均能够与连接凸起132的第二配合面1321配合形成两个宽度不同的第一夹持口,其中,高度较高的抵接部120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宽度较小的第一夹持口(宽度为H1),而高度较低的抵接部120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宽度较大的第一夹持口(宽度为H2)。当反射板200的厚度较薄时,利用宽度较小的第一夹持口对反射板200进行夹持安装,而高度较低的抵接部120与反射板200间隔设置;当反射板200的厚度较厚时,利用宽度较大的第一夹持口对反射板200进行夹持安装,而在反射板200上对应开设安装孔240,使得高度较高的抵接部120插入安装孔240内避免造成安装干涉。如图1及图4所示,再利用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配合面1321配合形成的第二夹持口(宽度为H3),从而能够对三种不同厚度的反射板200实现配合安装。当利用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200进行夹持安装时,所有抵接部120均伸入对应的安装孔24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120设置为三个,三个抵接部120相对第一配合面111的高度均不同,三个高度不同的抵接部120均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三个宽度不同的第一夹持口,即三个高度不同的抵接部120的抵接面121均能够与连接凸起132的第二配合面1321配合形成三个宽度不同的第一夹持口,三个不同宽度的第一夹持口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200的配合与上一实施例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如此,再利用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配合面1321配合形成的第二夹持口,从而能够对四种不同厚度的反射板200实现配合安装。
每个高度的抵接部120均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高度一致的抵接部120可以关于连接座131对称设置,如此,使得受力更加均衡,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2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反射板组件,包括反射板2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00,反射板200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30相配合的第三连接部;当第一连接部130与第三连接部配合时,反射板200与第一夹持口卡接配合或与第二夹持口卡接配合。
上述实施例的反射板组件,使用时,将零件300安装于连接本体110的安装面112上,将第一配合面111朝向反射板200,使得第一配合面111上的第一连接部130与反射板200上的第三连接部配合,再利用第一夹持口或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200的夹持,从而将连接结构100固设于反射板200上,进而将零件300安装于反射板200上。由于第一配合面111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120,至少有一个抵接部120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第一夹持口,当反射板200的厚度较薄,即反射板200为第一厚度时,利用第一夹持口对反射板200的夹持,即可实现连接结构100与反射板200的配合安装;当反射板200的厚度增加,即反射板200为第二厚度时,也可以利用由第一配合面111和第一连接部130形成的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200进行夹持,也可以实现连接结构100与反射板200的配合安装,从而使得连接结构100能够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200进行匹配安装,通用性强,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30设置为连接座131及设置于连接座131的一端的连接凸起132,第三连接部设置为用于与连接座131卡接配合的卡接槽210,且连接座131能够沿卡接槽21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如此,能够利用连接座131与卡接槽210的卡接配合以及反射板200的两个侧面与第一夹持口的夹持面或第二夹持口的夹持面的夹持配合,使得连接结构100与反射板200实现稳固的配合安装;再利用连接座131沿卡接槽210的长度方向的往复移动,可以将连接本体110沿卡接槽210的长度方向推动,利用推卡式的结构将零件300安装至预设的位置,简单、方便;同时,用于供抵接部120伸入的安装孔240也相应设置为长条形,便于抵接部120随连接本体110的推动而移动。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更进一步地,反射板200还设有用于供连接凸起132穿过的安装槽220,安装槽220与卡接槽210相连通。如此,利用安装槽220方便连接凸起132穿过反射板200,方便安装,同时还可以在安装槽220的内壁上设置导向部,例如导向斜面,从而能够更加方便连接凸起132的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反射板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天线,使用时,将零件300安装于连接本体110的安装面112上,将第一配合面111朝向反射板200,使得第一配合面111上的第一连接部130与反射板200上的第三连接部配合,再利用第一夹持口或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200的夹持,从而将连接结构100固设于反射板200上,进而将零件300安装于反射板200上。由于第一配合面111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120,至少有一个抵接部120能够与第一连接部130配合形成第一夹持口,当反射板200的厚度较薄,即反射板200为第一厚度时,利用第一夹持口对反射板200的夹持,即可实现连接结构100与反射板200的配合安装;当反射板200的厚度增加,即反射板200为第二厚度时,也可以利用由第一配合面111和第一连接部130形成的第二夹持口对反射板200进行夹持,也可以实现连接结构100与反射板200的配合安装,从而使得连接结构100能够与不同厚度的反射板200进行匹配安装,通用性强,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设有第一配合面和用于安装零件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部及用于与反射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其中,至少有一个抵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厚度相匹配的第一夹持口,且所述第一配合面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二厚度相匹配的第二夹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连接件,所述辅助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相连接,所述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射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件设置为弹性连接条,所述弹性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相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座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一端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的一侧面贴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抵接部均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的另一侧面贴合的抵接面,至少有一个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夹持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至少为两个,且至少有两个所述抵接部相对所述第一配合面的高度不同;其中,当至少有一个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夹持口时,其余所述抵接部伸入所述反射板的安装孔内或与所述反射板间隔设置。
7.一种反射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反射板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三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配合时,所述反射板与所述第一夹持口卡接配合或与所述第二夹持口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为连接座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一端的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为用于与所述连接座卡接配合的卡接槽,且所述连接座能够沿所述卡接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还设有用于供所述连接凸起穿过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卡接槽相连通。
10.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板组件。
CN201811643660.6A 2018-12-29 2018-12-29 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 Active CN109768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3660.6A CN109768365B (zh) 2018-12-29 2018-12-29 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3660.6A CN109768365B (zh) 2018-12-29 2018-12-29 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8365A true CN109768365A (zh) 2019-05-17
CN109768365B CN109768365B (zh) 2021-08-24

Family

ID=6645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3660.6A Active CN109768365B (zh) 2018-12-29 2018-12-29 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83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8882A (zh) * 2019-12-18 2020-04-2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支撑件和天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7379B2 (ja) * 2003-08-22 2008-04-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N104736861A (zh) * 2012-09-21 2015-06-24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支撑件的插入件、实施所述插入件的安排以及包括所述安排的机动车辆
CN204905442U (zh) * 2015-04-27 2015-12-23 安弗施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卡扣、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
CN207217740U (zh) * 2017-09-30 2018-04-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天线衬垫
CN109066501A (zh) * 2018-08-06 2018-12-21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新型固线扣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7379B2 (ja) * 2003-08-22 2008-04-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N104736861A (zh) * 2012-09-21 2015-06-24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支撑件的插入件、实施所述插入件的安排以及包括所述安排的机动车辆
CN204905442U (zh) * 2015-04-27 2015-12-23 安弗施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卡扣、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
CN207217740U (zh) * 2017-09-30 2018-04-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天线衬垫
CN109066501A (zh) * 2018-08-06 2018-12-21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新型固线扣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8882A (zh) * 2019-12-18 2020-04-2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支撑件和天线
CN111048882B (zh) * 2019-12-18 2022-03-04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支撑件和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8365B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8516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137778A (zh) 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
CN109768365A (zh) 天线、反射板组件及其连接结构
CN102186324B (zh) 用于配合电路板和内插器组件的内插器框架组件
CN209104220U (zh) 电池模组
CN207353518U (zh) 一种侧压弹片及移动终端
CN209641884U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CN109546043A (zh) 一种圆柱电芯pack结构
CN203948886U (zh) 连接器及通信装置
CN104089154B (zh) 连接器及通信装置
CN107689499A (zh) 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288842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11867209U (zh) 一种斜压固定结构及定位夹具
CN208385678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弹片和夹片的结构
CN201804754U (zh) 电源开关装置
CN207925702U (zh)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CN214380884U (zh) 一种卡托及移动终端
CN202103191U (zh) 接触端子
CN21393823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5g基站射频原件
CN109363508A (zh) 辅助安装结构及供水装置
CN217387874U (zh) 一种批量组装锁定结构的绝缘母线夹
CN209126189U (zh) 一种基于五金手机中框对塑胶装饰圈装配的治具
CN214463654U (zh) 一种角码连接件
CN210494774U (zh) 一种注射泵固定组件
CN214380990U (zh) 一种卡托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5

Address after: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