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3191U - 接触端子 - Google Patents

接触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03191U
CN202103191U CN2011200099574U CN201120009957U CN202103191U CN 202103191 U CN202103191 U CN 202103191U CN 2011200099574 U CN2011200099574 U CN 2011200099574U CN 201120009957 U CN201120009957 U CN 201120009957U CN 202103191 U CN202103191 U CN 202103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bstrate
contact protrusion
arm
preloa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099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099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03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03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031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端子,包括:一基板;一弹性接触臂,自所述基板后端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且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有一间隙;一接触突起,所述接触突起自所述弹性接触臂延伸形成于所述弹性接触臂前端,且位于所述基板前后向的中心线上方,所述接触突起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一预载件,自所述基板上表面向上凸伸,并提供所述接触突起向下的预压力,所述预载件位于所述基板前后向的中心线上。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端子由于预载扣合位置的改变,并不占用所述弹性接触臂的表面面积,使得后续装配制程时所述弹性接触臂具有更大的吸附面积,因而提高了制程的稳定性,且在实现良好预压的同时简化了制程。

Description

接触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端子,尤指一种电池连接器中使用的接触端子。
【背景技术】
电池连接器提供电子装置与电池之间相互连接,被广泛应用于需时常更换电源的便携式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中,以实现电性导通的目的。目前常用的电池连接器的接触端子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如专利号CN03155030.4公布的一种弹性端子,其包括一基板条,具有一个用于焊接到衬底上的平面接触区;一接触条,与所述基板条横向间隔开,两者之间限定一间隙,所述接触条具有一接触突起用于与匹配电子元件接触;至少一折板,从所述基板条的一侧边缘悬出横向经过所述间隙;以及至少一预载件,其从所述折板朝所述接触条侧向延伸出,所述接触条与所述预载件接触并施加一弹力于所述预载件。
这种弹性端子结构中,所述接触条大致呈水平状,用以提供SMT机台上的吸嘴吸附面,但由于所述预载件侧向延伸至所述接触条上方,占用了装配制程中去了吸嘴可使用的吸附面积,影响流水作业的效率;再者,具有这种预压结构的所述弹性端子的制造成型过程比较复杂,进行预压结合时需要完成至少两个动作,即预压所述接触突起与铆合所述预载件,会使得制程复杂化。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接触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端子,其在实现良好预压的同时可简化制程,提高制程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端子,包括:一基板;一弹性接触臂,自所述基板后端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且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有一间隙;一接触突起,所述接触突起自所述弹性接触臂延伸形成于所述弹性接触臂前端,且位于所述基板前后向的中心线上方,所述接触突起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一预载件,自所述基板上表面向上凸伸,并提供所述接触突起向下的预压力,所述预载件位于所述基板前后向的中心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凸臂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凸臂于所述接触突起受外力下压时同时接触所述弹性接触臂及所述基板。
进一步,所述基板上设有一限位部与所述接触突起的自由端配合并挡止所述接触突起的自由端在所述基板上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端子由于所述预载件凸设于所述基板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基板前后向的中心线上,为所述接触突起提供向下的预压力,此预载扣合位置的改变,并不占用所述弹性接触臂的表面面积,使得后续装配制程时所述弹性接触臂具有更大的吸附面积,因而提高了制程的稳定性,且由于所述预载件其结构的改变,使得所述接触突起能实现良好预压,所述接触突起的预载扣合过程只需要将所述接触突起下压这一个动作即可完成,因而在实现良好预压的同时简化了制程。
此外,由于所述间隙内增加了所述凸臂,所述凸臂在所述接触突起受外力下压时同时接触所述弹性接触臂及所述基板,所述凸臂上的所述抵靠点的设置可达到减短所述弹性接触臂的力臂长度的目的,因而可提供所述接触突起更大的正向接触力,保证所述接触突起与对接电子元件之间的接触更加可靠,使得整个接触端子工作状态更稳定。
所述限位部可阻止所述接触突起在所述基板上滑动,使得所述接触突起能承受更大不预期作用力而不产生损坏,提高了所述接触端子的工作品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基板        1         限位部    10       折板        11
通孔        12        顶壁      120      弹性接触臂  2
接触突起    3         预载件    4        勾部        40、41
凸片        42、43    间隙      5        凸臂        6
抵靠点      60        折叠区    7        让位槽      8
通槽        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触端子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接触端子包括一基板1,一弹性接触臂2、一接触突起3以及一预载件4,所述弹性接触臂2自所述基板1后端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形成,所述接触突起3自所述弹性接触臂2前端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基板1前后向的中心线上方,并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2,所述预载件4位于所述基板1前后向的中心线上,自所述基板1上表面向上凸伸,并为所述接触突起3提供向下的预压力。
参照图1至图3,所述基板1前端设有一限位部10与所述接触突起3的自由端配合并挡止所述接触突起3的自由端在所述基板1上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0为一斜坡,所述斜坡由所述基板1前端朝上方弯折形成,用以挡止所述接触突起3的自由端在所述基板1上滑动。所述基板1两侧垂直向上延伸有二折板11,所述二折板11对应位于所述接触突起3的两侧,且具有一定高度,可防止电子元件(未图示)过度下压而导致所述接触突起3的破坏。所述基板1的中后部与所述弹性接触臂2之间形成有一间隙5,所述间隙5内设置有二凸臂6,所述凸臂6自所述基板1朝所述弹性接触臂2凸伸,且于所述接触突起3受外力下压时抵接所述弹性接触臂2,所述凸臂6的自由端上具有一抵靠点60,于所述接触突起3受外力下压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2向下运动时,所述抵靠点60与所述弹性接触臂2相抵靠。当然,所述凸臂6也可以自所述弹性接触臂2或者所述折板11上延伸形成(未图示)。
所述弹性接触臂2具有一水平面,用以提供SMT机台上的吸嘴吸附面。所述弹性接触臂2与所述基板1的连接处反复弯折形有成一折叠区7,以缓冲所述接触突起3传递至所述弹性接触臂2的压力。
所述接触突起3呈拱形,位于所述基板1前端的正上方,所述接触突起3上靠近所述弹性接触臂2的位置处开设有一通孔12,所述通孔12具有一顶壁120位于所述预载件4上方且低于所述接触突起3的最高点,当然,所述通孔12也可开设于所述接触突起3上靠近所述接触突起3自由端的位置处。
所述预载件4为自所述基板1上表面经刺破、弯折形成的一片状物,所述预载件4延伸进入所述通孔12,其末端向下弯折形成一勾部40与所述通孔12扣合,以对所述接触突起3施加预压力,且所述勾部40的上表面于所述接触突起3向下产生位移时抵挡至所述顶壁120。
参照图4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接触端子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所述接触突起3呈拱形,位于所述基板1前端的正上方,所述接触突起3上靠近所述弹性接触臂2的位置处刺破形成有一凸片42,所述凸片42朝所述基板1前端延伸,所述接触突起3上于最高点处开设有一让位槽8对应位于所述预载件4上方,且所述让位槽8的尺寸略大于所述预载件4的尺寸。
所述预载件4同样为自所述基板1上表面经刺破、弯折形成的一片状物,其末端朝所述基板1后端方向弯折形成一勾部41,所述勾部41位于所述凸片42上方、所述让位槽8下方,并与所述凸片42相扣合形成预载。当所述接触突起3受过大的下压力往下运动时,所述勾部40进入所述让位槽8内,当所述接触突起3向下运动一端距离时,所述预载件4的顶端可穿过所述让位槽8对下压的电子元件(未图示)施加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防止所述接触突起3因过大下压力产生弹性疲乏。
参照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接触端子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所述预载件4为自所述基板1上表面经刺破、弯折形成的一片状物,所述片状物上开设有一通槽9,所述接触突起3上靠近所述弹性接触臂2的位置处刺破形成有一凸片43,所述凸片43弯折延伸进入所述通槽9并与之扣合形成预载。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限位部10为开设于所述基板1前端上表面的一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接触突起3的自由端相对应,可配合并挡止所述接触突起3的自由端在所述基板1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端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预载件4凸设于所述基板1上表面位于所述基板1前方向的中心线上,此预载扣合位置并不占用所述弹性接触臂2的表面面积,使得后续装配制程时所述弹性接触臂2具有更大的吸附面积,因而提高了制程的稳定性。
2.由于所述预载件4其结构的改变,所述凸片42、43与所述通孔12的扣合方式使得所述接触突起3能实现良好预压,而且所述接触突起3的预载扣合过程只需要将所述接触突起3下压这一个动作即可完成,因而在实现良好预压的同时简化了制程。
3.由于所述间隙5内增加了所述凸臂6,所述凸臂6在所述接触突起3受外力下压时同时接触所述弹性接触臂2及所述基板1,所述凸臂6上的所述抵靠点60的设置可达到减短所述弹性接触臂2的力臂长度的目的,因而可提供所述接触突起3更大的正向接触力,减少所述折叠区7的进一步变形,并可降低此区域的应力、应变,使得此结构能在更低的应力状态下工作,整个接触端子的结构更加牢固,工作状态更稳定。
4.当所述接触端子承受极大的外力作用下压时,所述限位部10可阻止所述接触突起3在所述基板1上滑动,因而可防止所述接触端子在工作过程中所述接触突起3与下压的电子元件(未图示)瞬间脱离产生“瞬断”现象,使得所述接触突起3能承受更大不预期作用力而不产生损坏,提高了所述接触端子的工作品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5.所述折板11的设置可防止电子元件(未图示)过度下压,从而避免所述接触突起3的破坏。
6.所述接触突起3上开设的所述让位槽8可使所述预载件4对下压的电子元件(未图示)进一步施加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防止所述接触突起3因过大下压力产生弹性疲乏。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弹性接触臂,自所述基板后端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且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有一间隙;
一接触突起,所述接触突起自所述弹性接触臂延伸形成于所述弹性接触臂前端,且位于所述基板前后向的中心线上方,所述接触突起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
一预载件,自所述基板上表面向上凸伸,并提供所述接触突起向下的预压力,所述预载件位于所述基板前后向的中心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凸臂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凸臂于所述接触突起受外力下压时同时接触所述弹性接触臂及所述基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臂自所述基板向上凸伸,所述凸臂的自由端上具有一抵靠点,于所述接触突起受下压力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向下运动时,所述抵靠点与所述弹性接触臂相抵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突起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预载件末端弯折延伸进入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扣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一顶壁位于所述预载件上方且低于所述接触突起的最高点,所述预载件末端于所述接触突起向下产生位移时抵挡至所述顶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突起上设有一凸片朝所述预载件延伸,所述预载件的末端弯折至所述凸片上方并与所述凸片相扣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载件上开设有一通槽,所述接触突起上设有一凸片弯折延伸进入所述通槽并与所述通槽扣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突起上于最高点处开设有一让位槽与所述预载件配合,所述让位槽对应位于所述预载件上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一限位部与所述接触突起的自由端配合并挡止所述接触突起的自由端在所述基板上滑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板两侧垂直向上延伸有至少一折板,所述折板位于所述接触突起外侧。
CN2011200099574U 2011-01-12 2011-01-12 接触端子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03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99574U CN202103191U (zh) 2011-01-12 2011-01-12 接触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99574U CN202103191U (zh) 2011-01-12 2011-01-12 接触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03191U true CN202103191U (zh) 2012-01-04

Family

ID=4538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0995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03191U (zh) 2011-01-12 2011-01-12 接触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031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796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朴振雨 接触器
CN110148853A (zh) * 2014-08-22 2019-08-20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796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朴振雨 接触器
CN110148853A (zh) * 2014-08-22 2019-08-20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97097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2103191U (zh) 接触端子
CN107230851A (zh) 电连接器
CN201323260Y (zh) 卡连接器
CN202103192U (zh) 接触端子
CN203026687U (zh) 弹片
CN20139790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4857982U (zh) 手机弹片
CN20260191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3026686U (zh) 弹片
CN202042633U (zh) 导电端子
CN107453080B (zh) 一种预压高弹力弹片连接器
CN106961024B (zh) 一种大高度大正向力弹片连接器
CN101740914B (zh) 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的制备工艺
CN2938202Y (zh) 螺孔接触弹片的改良结构
CN203205623U (zh) 贴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
CN203503850U (zh) 薄型弹片
CN201112710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09713474B (zh) 电性连接弹片、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1285858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444072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6558747U (zh) 导电端子
CN201323277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5911456U (zh) 一种天线弹片及移动终端
CN201393350Y (zh) 滑盖式便携电子设备终端的滑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