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3192U - 接触端子 - Google Patents
接触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03192U CN202103192U CN2011200099589U CN201120009958U CN202103192U CN 202103192 U CN202103192 U CN 202103192U CN 2011200099589 U CN2011200099589 U CN 2011200099589U CN 201120009958 U CN201120009958 U CN 201120009958U CN 202103192 U CN202103192 U CN 2021031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arm
- substrate
- elastic
- protru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端子,包括:一基板;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基板上方,所述接触部具有一弹性接触臂自所述基板后端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所述弹性接触臂前端设有一接触突起自所述弹性接触臂往上弯折延伸,所述接触突起相对所述基板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一预载件,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预载件向所述接触部凸伸,用以对所述接触部提供向下的预压力;至少一凸臂,设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基板之间,于所述接触突起受下压力使所述弹性接触臂向下运动时,所述凸臂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弹性接触臂和所述基板。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端子减短了弹性接触臂的力臂长度,能对接触部提供更大的正向接触力,保证接触端子与对接电子元件之间接触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端子,尤指一种电池连接器中使用的接触端子。
【背景技术】
电池连接器提供电子装置与电池之间相互连接,被广泛应用于需时常更换电源的便携式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中,以实现电性导通的目的。目前常用的电池连接器的接触端子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如专利号CN03155030.4公布的一种弹性端子,其包括一基板条,具有一个用于焊接到衬底上的平面接触区;一接触条,与所述基板条横向间隔开,两者之间限定一间隙,所述接触条具有一接触突起用于与匹配电子元件接触;至少一折板,从所述基板条的一侧边缘悬出横向经过所述间隙;以及至少一预载件,其从所述折板朝所述接触条侧向延伸出,所述接触条与所述预载件接触并施加一弹力于所述预载件。
在所述接触突起受到电子元件下压力而向下运动时,由于这种结构所述间隙内无支撑结构来支撑所述接触条,因而所述接触条其力臂较长,所述弹性端子无法提供足够的正向接触力,会导致所述弹性端子与下压电子元件之间接触性能不好,影响电子装置间信号传输。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接触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端子,其为所述接触部提供足够的正向接触力,保证所述接触端子与对接电子元件之间良好的接触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端子,包括:一基板;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基板上方,所述接触部具有一弹性接触臂自所述基板后端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所述弹性接触臂前端设有一接触突起自所述弹性接触臂往上弯折延伸,所述接触突起相对所述基板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一预载件,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预载件向所述接触部凸伸,用以对所述接触部提供向下的预压力;至少一凸臂,设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基板之间,于所述接触突起受下压力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向下运动时,所述凸臂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弹性接触臂和所述基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臂具有弹性。
进一步,所述凸臂数量为二,且所述二凸臂相对所述基板前后向的中心线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端子,由于所述接触突起相对所述基板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以及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增加了所述凸臂,在所述接触突起的自由端抵触到所述基板之前,所述凸臂的两端会先分别接触所述弹性接触臂及所述基板,且在所述接触突起下压的过程中,所述凸臂对所述弹性接触臂持续具有一向上的反作用力,这种结构可有效限制对接电子元件对所述接触部的下压行程,减短了所述弹性接触臂的力臂长度,能对所述接触部提供更大的正向接触力,保证所述接触端子与对接电子元件之间接触良好,整个接触端子工作状态更稳定,且这种结构能分散所述弹性接触臂的应力,使得所述弹性接触臂不容易产生疲乏,因而提高了所述接触端子的工作品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所述凸臂具有弹性,当所述弹性接触臂对所述凸臂的下压力撤销后,所述凸臂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可恢复至原始高度,能够延长所述接触端子的使用寿命;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对称设置所述二凸臂,使得所述弹性接触臂与所述凸臂及所述基板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增大正向接触力,以及维持所述弹性接触臂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基板 1 限位部 10 折板 11
通孔 12 顶壁 120 接触部 2
弹性接触臂 20 接触突起 21 预载件 4
勾部 5 凸臂 6 抵靠点 60
折叠区 7 间隙 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触端子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接触端子包括一基板1,一接触部2以及一预载件4,所述接触部2包括一弹性接触臂20、一接触突起21,所述弹性接触臂20自所述基板1后端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形成,所述接触突起21自所述弹性接触臂20末端向前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基板1上方,并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20,所述预载件4并为所述接触突起21提供向下的预压力。
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基板1前端设有一限位部10与所述接触突起21的自由端配合并挡止所述接触突起21的自由端在所述基板1上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0为一斜坡,所述斜坡由所述基板1前端朝上方弯折形成,用以挡止所述接触突起21的自由端在所述基板1上滑动。所述基板1两侧垂直向上延伸有二折板11,所述二折板11对应位于所述接触突起21的两侧,且具有一定高度,可防止电子元件(未图示)过度下压而导致所述接触突起21的破坏。
所述基板1的中后部与所述弹性接触臂20之间形成有一间隙8,所述间隙8内设置有二凸臂6,所述凸臂6自所述基板1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因而具有一定弹性,所述二凸臂6关于所述基板1前后向中心线对称,且二者的自由端相向延伸,所述二凸臂6的自由端上分别具有一抵靠点60,所述接触突起21受下压力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20向下运动时,所述抵靠点60与所述弹性接触臂20相抵靠。
所述弹性接触臂20具有一水平面,用以提供SMT机台上的吸嘴吸附面。所述弹性接触臂20与所述基板1的连接处反复弯折形有成一折叠区7,以缓冲所述接触突起21传递至所述弹性接触臂20的压力。
所述接触突起21呈拱形,位于所述基板1前端的正上方,所述接触突起21上靠近所述弹性接触臂20的位置处开设有一通孔12,所述通孔12具有一顶壁120位于所述预载件4上方且低于所述接触突起21的最高点。
所述预载件4为自所述基板1上表面经刺破、弯折形成的一片状物,所述预载件4延伸进入所述通孔12,其末端向下弯折形成一勾部5与所述通孔12扣合,以对所述接触突起21施加预压力,且所述勾部5的上表面于所述接触突起21向下产生位移时可抵挡所述顶壁120。
参照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接触端子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所述二凸臂6在所述基板1上呈前后向设置。所述二凸臂6由所述基板1两侧部分的材料经冲压弯折形成,所述二凸臂6的自由端均朝所述基板1前端延伸,其自由端上具有所述抵靠点60,所述抵靠点60于所述接触突起21受下压力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20向下运动时与所述弹性接触臂20相抵靠,这种朝前端延伸的所述凸臂6能为所述弹性接触臂20提供较大的正向接触力,因而能保证接触端子与对接电子元件(未图示)的良好接触。当然,所述二凸臂6的自由端也可以朝所述基板1后端延伸(该结构未图示),由于这种结构的所述凸臂6其所述抵靠点60会位于所述弹性接触臂20后段的下方处,所述凸臂6的下压速度会慢于朝前端延伸时的情况,因而所述凸臂6不容易疲乏。
参照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接触端子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所述二凸臂6自所述弹性接触臂20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
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接触端子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所述预载件4自所述折板11延伸形成,所述预载件4从两侧向上并向中间弯折,其末端按压至所述接触突起21的自由端上表面,从而对所述接触突起21施加向下的预压力。所述凸臂6的数量为一,其位于所述基板1的前后向中心线上,自所述基板1上经刺破、弯折形成,所述凸臂6的自由端上具有所述抵靠点60,所述抵靠点60于所述接触突起21受下压力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20向下运动时与所述弹性接触臂20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端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接触突起21相对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20,且所述基板1与所述弹性接触臂20之间增加了所述凸臂6,所述凸臂6的两端在所述接触突起21受下压力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20向下运动时,同时接触所述弹性接触臂20及所述基板1,而且所述凸臂6在所述接触突起21下降过程中持续支撑所述弹性接触臂20,所述凸臂6上的所述抵靠点60的设置可达到减短所述弹性接触臂20的力臂长度的目的,因而可提供所述接触突起21更大的正向接触力,保证所述接触端子与对接电子元件(未图示)接触良好,且能分散所述弹性接触臂20的应力,使得所述弹性接触臂20不容易产生疲乏,减少所述折叠区7的进一步变形,并可降低此区域的应力、应变,使得此结构能在更低的应力状态下工作,整个接触端子的结构更加牢固,工作状态更稳定。
2.由于所述凸臂6具有弹性,当所述弹性接触臂20对所述凸臂6的下压力撤销后,所述凸臂6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可恢复至原始高度,能够延长所述接触端子的使用寿命。
3.由于所述接触部2与所述基板1之间对称设置所述二凸臂6,因而所述弹性接触臂20与所述凸臂6及所述基板1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增大正向接触力,以及维持所述弹性接触臂20的平衡。
4.由于所述预载件4凸设于所述基板1上表面位于所述基板1前方向的中心线上,此预载扣合位置并不占用所述弹性接触臂20的表面面积,使得后续装配制程时所述弹性接触臂20具有更大的吸附面积,因而提高了制程的稳定性。
5.由于所述预载件4其结构的改变,所述勾部5与所述通孔12的配合方式使得所述接触突起21的预载扣合过程只需要将所述接触突起21下压这一个动作即可完成,因而在实现良好预压的同时简化了制程。
6.所述折板11的设置可防止电子元件(未图示)过度下压,从而避免所述接触突起21的破坏。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基板上方,所述接触部具有一弹性接触臂自所述基板后端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所述弹性接触臂前端设有一接触突起自所述弹性接触臂往上弯折延伸,所述接触突起相对所述基板高于所述弹性接触臂;
一预载件,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预载件向所述接触部凸伸,用以对所述接触部提供向下的预压力;
至少一凸臂,设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基板之间,于所述接触突起受下压力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向下运动时,所述凸臂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弹性接触臂和所述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臂自所述基板向上凸伸,且所述凸臂的自由端于所述接触突起受下压力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向下运动时与所述弹性接触臂相抵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臂自所述弹性接触臂向下凸伸,且所述凸臂的自由端于所述接触突起受下压力带使所述弹性接触臂向下运动时与所述基板相抵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臂具有弹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臂数量为二,且所述二凸臂相对所述基部前后向的中心线对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凸臂相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臂呈前后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载件自所述基板上表面向上凸伸,并位于所述基板前后向的中心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突起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预载件末端弯折延伸进入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扣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板两侧垂直向上延伸有至少一折板,所述折板位于所述接触突起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099589U CN202103192U (zh) | 2011-01-12 | 2011-01-12 | 接触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099589U CN202103192U (zh) | 2011-01-12 | 2011-01-12 | 接触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03192U true CN202103192U (zh) | 2012-01-04 |
Family
ID=45389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0995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03192U (zh) | 2011-01-12 | 2011-01-12 | 接触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0319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7565A (zh) * | 2014-08-22 | 2016-12-07 |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端子 |
WO2020133363A1 (zh) * | 2018-12-29 | 2020-07-02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扬声器 |
CN111509407A (zh) * | 2020-04-10 | 2020-08-07 | 湖南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模块端子 |
-
2011
- 2011-01-12 CN CN2011200099589U patent/CN20210319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7565A (zh) * | 2014-08-22 | 2016-12-07 |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端子 |
CN106207565B (zh) * | 2014-08-22 | 2019-08-09 |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端子 |
WO2020133363A1 (zh) * | 2018-12-29 | 2020-07-02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扬声器 |
CN111509407A (zh) * | 2020-04-10 | 2020-08-07 | 湖南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模块端子 |
CN111509407B (zh) * | 2020-04-10 | 2021-06-18 | 湖南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模块端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0959464Y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2103192U (zh) | 接触端子 | |
CN203435232U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印刷线路板 | |
CN10723085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811045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23260Y (zh) | 卡连接器 | |
CN201323274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2103191U (zh) | 接触端子 | |
CN204464553U (zh) | 一种新型天线弹片以及包括所述天线弹片的天线组件 | |
CN101212093A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109755776A (zh) | 一种弹片及电子设备 | |
CN201383057Y (zh) | 一种新型的lcd框架成型结构 | |
CN204304006U (zh) | 手机天线接触弹片 | |
CN205429185U (zh) | 弹片结构 | |
CN203026686U (zh) | 弹片 | |
CN218425302U (zh) | 一种用于电路板针脚的折角治具 | |
CN203026688U (zh) | 弹片 | |
CN2641846Y (zh) | 导电片及使用这种导电片的电连接器 | |
CN202601854U (zh) | 一种超低天线接触弹片 | |
CN101740914B (zh) | 一种泛用型连接端子的制备工艺 | |
CN202178417U (zh) | 一种手机和pcb板组件及其sim卡连接器 | |
CN203205623U (zh) | 贴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超薄型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0941463Y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9389245U (zh) | 一种弹片及电子设备 | |
CN203574183U (zh) | 一种usb插座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