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7565B - 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7565B
CN106207565B CN201510233253.8A CN201510233253A CN106207565B CN 106207565 B CN106207565 B CN 106207565B CN 201510233253 A CN201510233253 A CN 201510233253A CN 106207565 B CN106207565 B CN 106207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nnecting piece
main part
connection sheet
connection
connec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32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7565A (zh
Inventor
李镇旭
徐相民
朴泰星
李壮默
丘璜燮
金铉济
郑熙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643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88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7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7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5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制造过程及使用中因外力而导致的变形最小化,即使在较低高度下也能够实现较宽的可动范围、能够制造成超薄型的连接端子,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延长,且向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上部方向倾斜地形成,使得当沿竖直方向发生外力时,其端部能升降及前进、后退;及一对支撑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向上方凸出。

Description

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端子,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使制造过程及使用中因外力而导致的变形最小化,即使在较低高度下也能够实现较宽的可动范围而能够制造成超薄型的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连接端子用于在天线、电池等被连接体通过接触、脱离而断续电连接,特别是主要用于最近广泛普及并大众化的个人便携终端等。
这种个人便携终端意味着诸如PDA(Personal Digital Assitants,个人数字助理)、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智能手机 (SmartPhone)、平板电脑(Tablet PC)、及掌上电脑(Palm PC)等的能便携的个人终端(电子或通信设备),携带便利,提供多种功能。
最近,个人便携终端的使用者数量爆炸式增加,现在已经普及到大部分人持有便携终端的程度。
不同于初期个人便携终端只提供单纯通话所需的语音服务及音乐文件播放等功能,最近,已经开发成能够提供收听收音机、观看实时TV、高速数据通信及照相机功能的结构。
为了实现这种功能,在个人便携终端内部应加装有发送接收对方信号的天线装置及多种其它装置。
因此,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多种装置安装于个人便携终端内部所需的贴装面积增加,相反,个人便携终端却在轻量化、超薄化,因而用于贴装这些装置的空间呈减小趋势。
另外,以往用于接收及发送对方发送的信号的天线装置主要使用鞭形天线 (WHIPANTENNA)及螺旋形天线(HELICAL ANTENNA)的形态。
但是,这种凸出型天线装置存在设计不够美观,由于与其它物体的干涉等而容易破损的问题。
因此,最近主要使用能够以加装于个人便携终端内部的状态发送接收信号的内置天线(INTENNA)装置。
为了把这种天线装置及多种其它装置电气连结于个人便携终端的印刷电路板(PCB)而使用连接端子,为了实现个人便携终端的轻量化、超薄化,需要开发超薄型的连接端子。
对于以往连接端子,已在“手机用连接端子(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 10-2012-0022314号)”、“天线连接装置(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001673号)”及“接触构件及其制造方法(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3-062144号)”等中具体公开。
图1是显示以往普通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以往连接端子是把钢板剪裁成既定形状后折弯数回而制造,由在印刷电路板进行贴装的固定部10、从固定部10一端向相反方向折弯的弹性部20、从弹性部20上端弯曲地凸出的连接部30、及用于支撑个人便携终端的支撑部40构成。
因此,如果在凸出的连接部30与天线或电池等装置接触,那么,连接部 30下降,弹性部20的折弯部发挥弹簧作用,连接部30在保持弹力的同时,使装置与印刷电路板电连结。
但是,就这种以往连接端子而言,由于连接部30只能沿竖直方向移动,使装置与印刷电路板连结或分离,因而其厚度及高度以既定值以上形成,具备难以形成超薄型的问题。
另外,以连接部30的一端露出的状态形成,在制造工序中,在作业者的手套或袖子的线夹入连接部30的状态下,如果施加外力,则存在连接端子变形的问题。
特别是连接端子贴装于印刷电路板后,如果对连接端子施加外力,则连接端子将变形或破损,或使印刷电路及基板损伤,存在使制造的制品的不良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个人便携终端的后盖瞬间地施加冲击,使在支撑后盖的支撑部 40中发生塑性变形,或者连接部30因夹入变形的支撑部40而丧失弹力,存在使被连接体的连接不稳定或发生故障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2-0022314号(2012.03.12.)
(专利文献2)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001673号(2010.12.09.)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3-062144号(2013.04.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低高度下也能实现较宽的可动范围而能生产为超薄型的连接端子。
另外,提供一种使在制造工序或贴装工序中因外力导致的变形最小化的连接端子。
另外,提供一种能够使在使用中因被连接体的加压或外部冲击而发生的应力分散的连接端子。
另外,提供一种提高弹性支撑力、使被连接体的连接稳定化、寿命得到提高的连接端子。
本发明一种实施形态的连接端子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延长,且向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上部方向倾斜地形成,使得当沿竖直方向发生外力时,其端部能升降及前进、后退;及一对支撑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的两侧面分别向上方凸出。
优选所述支撑部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两端贯通而限制所述连接部的前进、后退及升降移动的卡定槽。
而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槽以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为中心,偏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方向形成,且形成为随着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方向高度降低的倾斜面。
所述主体部可以包括:固定片,其固定于基板;及弹性片,其在所述固定片的一端弯曲地延长,其端部连结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弹性片在其中心形成有第一应力分散孔,以便在沿竖直方向发生外力时分散应力。
所述第一应力分散孔可以形成为上小下大形状,所述弹性片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应力分散孔的上部中心向下方延长的第一应力分散凸起,以便能够防止应力集中在所述第一应力分散孔的上部两端。
所述连接部可以包括:延长片,其从所述弹性片水平延长;第一连接片,其从所述延长片的端部向所述主体部的上方倾斜地延长;及第二连接片,其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端部向下方倾斜地延长。
所述连接部还可以包括连接凸起,其横跨所述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而凸出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片可以在其中心形成有四边形状的第二应力分散孔,以便沿竖直方向发生外力时分散应力,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二应力分散孔的上部中心向下方延长的第二应力分散凸起,以便能够防止应力集中在所述第二应力分散孔的上部两端。
所述连接部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器,其结合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端部,以便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前进、后退及升降移动。
优选所述支撑部包括:一对侧面保护板,其结合于所述主体部侧面;及前面保护板,其从各个侧面保护板的一端竖直折弯,以便包围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前方,从而在沿水平方向发生外力时能够防止变形,在各个所述侧面保护板上形成有所述卡定槽,并设置成所述第一限位器的两端贯通相互对置配置的所述卡定槽。
在所述固定片上,且在所述连接部下部,可以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展开槽,还包括第二限位器,其在所述第二应力分散孔下部向上方凸出形成,且其一端沿长度方向与所述展开槽一侧相邻地结合于所述固定片,在发生竖直方向外力时,贯通所述第二应力分散孔而与所述第一连接片接触,从而限制所述连接部的升降。
优选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还可以包括支撑片,其从所述第二限位器的另一端向所述展开槽的另一侧方向延长,所述支撑片的末端为自由端。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向上方倾斜地形成连接部,当被连接体连接于连接部时,连接部实现能够升降及前进、后退的较宽的可动范围,从而具有能够减小连接端子的高度的效果。
另外,支撑部形成为包围连接部的端部,即使在连接端子的上部或侧面发生非正常外力,连接部也受到支撑保护,从而具有能够使连接部变形或破损最小化的效果。
因此,使制造工序或贴装工序中因外力导致的变形最小化,减小不良率,具有能够提高生产率的效果。
另外,当在使用过程中,外部冲击或被连接体的加压等竖直方向的力施加于连接部时,使提供弹力的弹性片及第二连接片的应力分散,防止超过弹性界限而塑性变形或破损,从而具有能够提高连接端子的寿命的效果。
另外,把限制连接部升降的第二限位器的一端形成自由端,从而易于修改第二限位器的位置、高度及形状,在连接端子的上部发生非正常外力时,使负载分散,具有能够防止在连接端子发生变形或破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以往普通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仰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剖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动作的图。
符号说明
100-主体部,110-固定片,111-展开槽,120-弹性片,121-第一应力分散孔,122-第一应力分散凸起,200-连接部,210-延长片,220-第一连接片,230-第二连接片,231-第二应力分散孔,232-第二应力分散凸起, 240-连接凸起,250-第一限位器,300-支撑部,310-侧面保护板,311-卡定槽,320-前面保护板,400-第二限位器,410-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局限或限定于实施例。作为参考,在本说明中,相同的符号指称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在这种规则下,可以引用在其它附图中记载的内容进行说明,判断认为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言而喻的或重复的内容可以省略。
图2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00、连接部200及支撑部300,根据连接部200向上方倾斜地形成,使得连接部200 的端部能够升降及前进、后退,从而实现较宽的可动范围,减小连接端子的高度。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00提高竖直方向抵抗力,使得在连接部 200沿水平方向发生外力时,限制连接部200的水平方向移动,防止发生变形,同时,当沿竖直方向发生非正常外力时,能够防止连接部200的变形。
另外,其特征在于,分散因被连接体连接等而施加于主体部100及连接部 200的负载。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侧视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主体部100贴装于基板,用于向连接部 200提供弹力,包括固定片110和从固定片110的一端弯曲地延长并连结于连接部200的弹性片120。
固定片110形成为平板形态,通过锡焊等方法,其一面固定于基板,此时,可以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固定槽,使得能够提高固定片110与基板的结合力。
另外,优选在向连接部200提供弹力的弹性片120上,在其中心形成具有上小下大的形状的第一应力分散孔121。这是因为,当被连接体对连接部200 加压,弹性片120变形时,使在弹性片120中心集中的应力分散到弹性体的两侧,从而能够防止弹性片120的变形或破损。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后视图。
如图4所示,优选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弹性片120还包括第一应力分散凸起122,其从第一应力分散孔121的上部中心向下方延长,第一应力分散凸起 122的上部两侧倒角成圆形。
这是因为,在弹性片120动作时,防止应力集中在第一应力分散孔121 的上部两侧,从而能够防止弹性片120在第一应力分散孔121的上部两侧发生撕破等损伤。
连接部200作为与被连接体接触而使得被连接体连接于基板的部分,包括延长片210、第一连接片220及第二连接片230。
延长片210从弹性片120的端部与主体部100平行地水平延长,第一连接片220从延长片210的端部向主体部100的另一端上部方向倾斜地延长,第二连接片230与第一连接片220平行地从第一连接片220的端部向主体部100 一端下部方向倾斜地延长。
此时,优选第一连接片220与第二连接片230弯曲地折弯连结,使得其连结部位在向上方凸出的同时具有弹力。
因此,第一连接片220与第二连接片230的连结部位可以容易地与被连接体接触。
另外,优选连接部200在第一连接片220与第二连接片230的凸出的连结部位,横跨第一连接片220与第二连接片230的上面,凸出形成有与被连接体接触的连接凸起240。
因此,随着被连接体的下降,凸出的连接凸起240首先与被连接体接触,使被连接体连接,从而具有能够提高被连接体的连接率的效果。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主视图。
如图5所示,优选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片230上,在其中心形成有四边形状的第二应力分散孔231,使得在沿竖直方向施加外力时,能够分散应力,还包括第二应力分散凸起232,其从第二应力分散孔231的中心向下方延长,使得能够分散第二应力分散孔231的上部两端的应力。
因此,正如在所述第一应力分散孔121及第一应力分散凸起122中说明的一样,第二应力分散凸起232在第一连接片220与第二连接片230的凸出的连结部位变形时,使集中在中心的应力分散,从而能够防止弹力丧失,能够防止在第二应力分散孔231的上部两侧发生撕破等损伤。
另外,连接部200还包括第一限位器250,其在第二连接片230的端部形成得比第二连接片230的宽度宽,使得能够限制第二连接片230的升降及前进、后退移动,后面将对其动作进行叙述。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支撑部300用于防止连接端子因竖直方向上的意外冲击而变形,优选包括:一对侧面保护板310,其结合于主体部100 的侧面;前面保护板320,其从各个侧面保护板310的端部竖直折弯,包围第二连接片230的前方。
这是因为,当发生连接端子平面方向的意外冲击或沿第二连接片230前面或侧面方向发生外力时,能够防止在连接部200发生变形或破损。
此时,优选在各个侧面保护板310上,还包括供第一限位器250的两端贯通的卡定槽311,使得能够引导第二连接片230的升降及前进、后退移动,设置成第一限位器250的两端分别贯通在固定片110两侧面对置地设置的一对侧面保护板310的卡定槽311。
因此,随着第一限位器250在卡定槽311内移动,具有能够限制第二连接片230的升降及前进、后退移动的效果。
此时,优选卡定槽311以连接凸起240的中心为基准,偏向弹性片120方向形成,形成有随着朝向弹性片120方向其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面,其理由将在后面叙述。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仰视图,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剖面图。
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固定片110中,在连接部200 的下部,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四边形状的展开槽111,优选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还包括限制连接部200下降移动的第二限位器400。
此时,展开槽111在固定片110的中心,沿长度方向以四边形状形成,第二限位器400位于第二应力分散孔231下部,并与展开槽111的一侧相邻,在固定片110的平面向上方凸出形成。
因此,当连接部200下降时,第二限位器400贯通第二应力分散孔231 并与第一连接片220的底面接触,于是能够限制连接部200的下降。
另外,在第二限位器400的另一端还包括支撑片410,其向展开槽111的另一侧方向延长,当连接部200下降时,与固定片110的平面或基板接触,支撑竖直方向负载。
优选第二限位器400截面形成三角形状,支撑片410的末端形成自由端。
因此,当在连接端子沿竖直方向发生非正常外力时,由自由端形成的支撑片410在向展开槽111另一侧方向移动的同时使外力分散,从而具有能够防止连接部200及第二限位器400变形的效果。
另外,第二限位器400不限制于固定片110的长度,作为一侧结合于固定片110的结构,具有可以容易地修改其位置、高度及其形状等的效果。
参照附图,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动作关系进行说明。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动作的图。
如图8及图9所示,就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端子而言,如果被连接体对连接凸起240加压,那么,第一连接片220与第二连接片230借助于沿着形成于侧面保护板310上的卡定槽311移动的第一限位器250,被向弹性片120 方向引导而下降。
即,第一次下降是沿斜线方向移动并下降,直至第一限位器250与固定片 110的平面接触为止。
此时,连接部200在第一次下降后,如果第二连接片230与固定片110的平面接触,则在第一限位器250,即第二连接片230的端部沿着固定片110的平面向固定片110一端方向滑动的同时,可以追加实现连接部200的第二次下降。
就这种连接部200的第二次下降而言,弯曲地折弯的第一连接片220与第二连接片230在弯曲的同时,使沿竖直方向接入连接部200的负载分散,与此同时,第一连接片220及第二连接片230实现第二次下降。
在第二次下降时,结合于第二连接片230端部的第一限位器250,通过所述卡定槽311的倾斜面而不会过度上升,而是下降,从而第二连接片230能够沿着固定片的平面滑动。
如上所述,随着第二连接片的下降,在固定片110的平面上凸出设置的第二限位器400贯通形成于第二连接片230上的第二应力分散孔231,连接于第一连接片220的底面,从而限制第一连接片220及第二连接片230的下降,完成被连接体的连接。
另外,被连接体的解除按相反顺序进行,在连接部200的升降及前进、后退移动受到第一限位器250及卡定槽311限制的同时,解除被连接体的连接。
如上所述,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相应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便会理解,在不超出以下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多样地修改及变更本发明。

Claims (7)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体部;
连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延长,且向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上部方向倾斜地形成,使得当沿竖直方向发生外力时,其端部能升降及前进、后退;及
一对支撑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的两侧面分别向上方凸出,且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两端贯通而限制所述连接部的前进、后退及升降移动的卡定槽,所述卡定槽以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为中心,偏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方向形成,且形成为随着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方向高度降低的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包括:
固定片,其固定于基板;及
弹性片,其在所述固定片的一端弯曲地延长,其端部连结于所述连接部,
所述弹性片在其中心形成有主体部应力分散孔,以便在沿竖直方向发生外力时分散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
延长片,其从所述弹性片水平延长;
第一连接片,其从所述延长片的端部向所述主体部的上方倾斜地延长;及
第二连接片,其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端部向下方倾斜地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连接凸起,其横跨所述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而凸出形成。
5.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体部;
连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延长,且向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上部方向倾斜地形成,使得当沿竖直方向发生外力时,其端部能升降及前进、后退;及
一对支撑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的两侧面分别向上方凸出,且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两端贯通而限制所述连接部的前进、后退及升降移动的卡定槽,所述卡定槽以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为中心,偏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方向形成,且形成为随着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方向高度降低的倾斜面,
所述主体部包括:
固定片,其固定于基板;及
弹性片,其在所述固定片的一端弯曲地延长,其端部连结于所述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包括:
延长片,其从所述弹性片水平延长;
第一连接片,其从所述延长片的端部向所述主体部的上方倾斜地延长;及
第二连接片,其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端部向下方倾斜地延长,
所述第二连接片在其中心形成有四边形状的连接部应力分散孔,以便沿竖直方向发生外力时分散应力,
在所述固定片上,且在所述连接部下部,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展开槽,
还包括限位器,其在所述连接部应力分散孔下部向上方凸出形成,且其一端沿长度方向与所述展开槽一侧相邻地结合于所述固定片,在发生竖直方向外力时,贯通所述连接部应力分散孔而与所述第一连接片接触,从而限制所述连接部的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连接凸起,其横跨所述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而凸出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片,其从所述限位器的另一端向所述展开槽的另一侧方向延长,
所述支撑片的末端为自由端。
CN201510233253.8A 2014-08-22 2015-05-08 连接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07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4350.6A CN110148853A (zh) 2014-08-22 2015-05-08 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09671 2014-08-22
KR1020140109671A KR101697139B1 (ko) 2014-08-22 2014-08-22 접속단자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4350.6A Division CN110148853A (zh) 2014-08-22 2015-05-08 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7565A CN106207565A (zh) 2016-12-07
CN106207565B true CN106207565B (zh) 2019-08-09

Family

ID=555353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4350.6A Pending CN110148853A (zh) 2014-08-22 2015-05-08 连接端子
CN20151023325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07565B (zh) 2014-08-22 2015-05-08 连接端子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4350.6A Pending CN110148853A (zh) 2014-08-22 2015-05-08 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97139B1 (zh)
CN (2) CN11014885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1312B (zh) * 2017-09-21 2020-08-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结构、发声组件、移动终端、电子装置和电路板组件
KR102113701B1 (ko) * 2019-01-25 2020-05-20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커넥팅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접속 구조
CN114590216A (zh) * 2021-09-17 2022-06-07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前保下延伸件总成合格率的结构及安装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8208Y (zh) * 2005-10-12 2006-11-15 洪进富 封闭式弹片
CN201285982Y (zh) * 2008-09-09 2009-08-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
CN202103192U (zh) * 2011-01-12 2012-01-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接触端子
CN102938512A (zh) * 2012-10-29 2013-02-20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抗冲击式双通路连接器
CN203339362U (zh) * 2013-05-27 2013-12-11 竣腾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3972675A (zh) * 2014-04-09 2014-08-06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天线连接器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6177A (en) * 1993-02-09 1994-04-26 Molex Incorporate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tion system for input-output electrical connector
TW354197U (en) * 1997-09-04 1999-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Battery connector
JP2899585B1 (ja) * 1998-03-18 1999-06-02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端子構造
US6276941B1 (en) * 2000-02-22 2001-08-2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TWM321614U (en) * 2007-03-19 2007-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CN201392928Y (zh) * 2009-04-07 2010-01-27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弹片及具有该电池弹片的电子装置
CN201639002U (zh) * 2009-12-23 2010-11-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KR101001673B1 (ko) 2010-04-05 2010-12-15 박진우 안테나 접속장치
KR101139489B1 (ko) 2010-09-02 2012-05-02 에더트로닉스코리아 (주) 휴대폰용 접속단자
CN202103191U (zh) * 2011-01-12 2012-01-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接触端子
JP5799697B2 (ja) 2011-09-13 2015-10-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2759059U (zh) * 2012-08-08 2013-02-27 陈惟诚 具有双止高限位段的表面安装金属弹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8208Y (zh) * 2005-10-12 2006-11-15 洪进富 封闭式弹片
CN201285982Y (zh) * 2008-09-09 2009-08-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
CN202103192U (zh) * 2011-01-12 2012-01-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接触端子
CN102938512A (zh) * 2012-10-29 2013-02-20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抗冲击式双通路连接器
CN203339362U (zh) * 2013-05-27 2013-12-11 竣腾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3972675A (zh) * 2014-04-09 2014-08-06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天线连接器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8853A (zh) 2019-08-20
CN106207565A (zh) 2016-12-07
KR101697139B1 (ko) 2017-01-17
KR20160023366A (ko) 2016-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119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80338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terminal with cutout receiving deprressed contact arm
KR101001673B1 (ko) 안테나 접속장치
CN106207565B (zh) 连接端子
US7180001B1 (en) Foldable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assembly
US20110053389A1 (en) Ground connecto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361498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9543681B2 (en) Terminal for an antenna connector
US20150311605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63540B2 (en) Connector
US6431901B1 (en) I/O connector having an internal horizontal PCB
CN201029127Y (zh) 电连接器
JP5571121B2 (ja) 低背型雄コネクタ
KR101572971B1 (ko) 클립형 표면 실장 접속단자
CN108511935A (zh) 双面接触弹片
CN208674449U (zh) 防溃端子、卡座及移动设备
US6224388B1 (en) In-board connector
CN105098479B (zh) 连接端子
CN202178417U (zh) 一种手机和pcb板组件及其sim卡连接器
CN207765649U (zh) 一种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CN109088143B (zh) 一种nfc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US6325637B1 (en) Card reader
CN103367963A (zh) 接触器
JP2008234997A (ja) 接続構造体,配線板接続体,配線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5430891B (zh) 柔性线路板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