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1910U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01910U
CN202601910U CN2012201539472U CN201220153947U CN202601910U CN 202601910 U CN202601910 U CN 202601910U CN 2012201539472 U CN2012201539472 U CN 2012201539472U CN 201220153947 U CN201220153947 U CN 201220153947U CN 202601910 U CN202601910 U CN 202601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
extension
contact site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539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军
吴永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539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01910U/zh
Priority to US13/564,527 priority patent/US868477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01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019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8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meande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10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 H05K7/1053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having interior leads
    • H05K7/1061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having interior leads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5K7/1069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having interior leads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with spring contact 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收容孔内,每一端子具有一基部,至少一弹性臂自基部向上弯折延伸,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其中,接触部受力的第一阶段,弹性臂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继续受力至第二阶段时,弹性臂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借此使得端子所受的正向力在第一阶段快速提升,在第二阶段降低且维持该较低的正向力。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尤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背景技术
如大陆专利CN200520113907.5所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上设有多个容置槽,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容置槽内,每一端子包括一基部固定于收容孔内,自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臂部,臂部包括自基部顶缘向上弯折延伸的一第一C型弯曲部以及与第一C型弯曲部以相反方向向上弯折的一第二C型弯曲部,第一C型弯曲部和第二C型弯曲部之间具有一连接段,第二C型弯曲部斜向上延伸一延伸段,一接触部位于延伸段的末端,连接段的长度与延伸段的长度大致相等,且接触部始终保持于第一C型弯曲部的上方,在接触部被芯片模块压接过程中,接触部大体上直上直下的移动,端子的臂部左右位移不远。电连接器还包括一扣具,用于将芯片模块紧扣于绝缘本体上。
上述电连接器在芯片模块压接过程中,端子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随着端子向下变形,压缩力会逐渐增大,则端子受到的正向力也逐渐变大,正向力大致上呈线性上升。
由于端子制造公差以及端子组装至电连接器的组装公差相互的影响,使得多个端子的接触部的高低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造成芯片模块需要下压较多的行程来克服上述的公差,若对端子施以较小的下压行程,下压行程不足以使每一端子与芯片模块稳定接触,接触效果差。
另外,目前业界的电连接器中端子数目越来越多,扣具需施以较长的下压行程使端子与芯片模块能够紧密接触,但较长的下压行程造成较大的正向力,导致整个连接器中多个端子的总正向力很大,如此容易使得扣具在压制过程中造成损坏,且使用者在扣合扣具的过程中,也会需要很大的力量操作扣具,不易于操作,对连接器和扣具的耐久性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向力先快速提升,再维持较低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呈圆弧状,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呈圆弧状的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末端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末端具有一接触部,一连接段连接所述弯曲段和所述第一弹性臂,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二阶段,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
    进一步,所述连接段的长度远小于所述延伸段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段的半径。
    进一步,所述收容孔内设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一侧,在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持于所述挡止部。
    进一步,所述延伸段呈大致直线状,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延伸段接近直立,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延伸段接近水平。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接触部大致保持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内,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臂,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收容孔外,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一阶段,所述接触部大致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内,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二阶段,所述接触部移动至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外。
    进一步,所述收容孔内设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一侧,在所述第一阶段时,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持于所述挡止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延伸段末端。
    进一步,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弯曲段,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所述接触部大致保持在所述投影范围内,在所述第二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投影范围而向外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弯曲段均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段的半径。
    进一步,所述连接段的长度远小于所述延伸段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阶段呈接近直立的状态,在所述第二阶段呈接近水平的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端子,包括一基部;至少一弹性臂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受力的第一阶段,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继续受力至第二阶段时,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 
    进一步,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弹性臂,以及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弹性臂。
    进一步,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上,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接触部保持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整体呈压缩变形,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整体呈侧向弯曲变形。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延伸段末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弯曲段均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段的半径。
    进一步,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在所述第二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
    进一步,所述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阶段呈接近直立的状态,在所述第二阶段呈接近水平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接触部受力的第一阶段,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继续受力至第二阶段时,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使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端子受到的正向力快速提高,在所述下压行程较小时就可满足接触稳定,所述第二阶段中在所述下压行程持续増加的过程中,所述端子受到的正向力降低且保持该较低状态,则所述电连接器受到的总正向力较小且比较稳定,因此所述扣具受到的压力较小,不会有损坏的可能,且使用者易于操作,所述连接器和扣具的耐久性也可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阶段的剖视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阶段的剖视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所受的正向力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             上表面11            收容孔12
挡止部121             端子2                 基部20              第一弹性臂21
第一支点210           第二弹性臂22          弯曲段221           延伸段222
接触部2221            第二支点2222          连接段23            焊接部24            
芯片模块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端子2设于绝缘本体1内。
    绝缘本体1具有一上表面11,多个收容孔12自上表面11向下贯穿绝缘本体1,每一收容孔12内设有一挡止部121,在本实施例中,挡止部121即为收容孔12的内壁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挡止部121可以是自收容孔12内壁凸设的凸出部,且不限于某一种形状。
    端子2具有一竖直基部20固定于收容孔12内,自基部20的侧边中部以下的位置处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臂21,该弯折处形成一第一支点210,第一弹性臂21呈大致半圆形,开口朝右,其半径较大,再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臂22,第二弹性臂22的弯折方向与第一弹性臂21的弯折方向相反,第二弹性臂22位于挡止部121的左侧且与挡止部121对应,第二弹性臂22具有一弯曲段221和一延伸段222,弯曲段221呈圆弧状,开口朝左,其半径远小于第一弹性臂21的半径,在另一实施例中,弯曲部221的半径可与第一弹性臂21的半径相等,在其它实施例中,弯曲部221的半径可略大于第一弹性臂21的半径。延伸段222自弯曲段221末端向左倾斜且向上延伸超出上表面11,延伸段222大致呈直线状,与基部20所夹的锐角较小,接近直立状,其末端设有一接触部2221,接触部2221显露于收容孔12外,且接触部2221大致位于第一弹性臂21向上的投影范围内,一连接段23连接弯曲段221与第一弹性臂21,连接段23的长度远小于延伸段222的长度。端子2还具有一焊接部24自基部20向下延伸。
    如图2,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200至一电路板(未图示),接触部2221与芯片模块200电性接触,焊接部24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
    当芯片模块200向下压制接触部2221时,端子2的变形分为两个阶段。
    如图3,第一阶段,即芯片模块200压制接触部2221前期,芯片模块200压制接触部2221时具有一向下的分力和一向左的分力,由于延伸段222与基部20所夹的锐角较小,呈接近直立状态,所述向左的分力较小,所述向下的分力较大,所述向下的分力经过第二弹性臂22传导至第一弹性臂21,而由于第一弹性臂21弧形半径较大,第一弹性臂21可吸收所述向下的分力,第一弹性臂21在所述向下的分力的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压缩变形,带动连接段23向下位移,从而带动第二弹性臂22向下且向右的位移,在此过程中,所述向左的分力会作用于端子2,使得延伸段222向左运动,但由于所述向左的分力较小,延伸段222向左的位移也较小,整个第一阶段中接触部2221大致保持在第一弹性臂21向上的投影范围内,即接触部2221位于第一弹性臂21向上的投影范围内,但若因制造公差等原因使得接触部2221部分显露于所述投影范围外也属于涵盖范围。第一阶段中,由于所述向下的分力的作用,使整个第一弹性臂21和第二弹性臂22呈向下的运动,整个端子2以向下压缩变形为主,且所述向下的分力较大,使得第一阶段中端子2受到的正向力快速提高,当下压行程较小时就能达到芯片模块200与端子2接触良好的效果。
    如图4,第二阶段,即芯片模块200压制接触部2221后期,随着端子2被继续下压,接触部2221远离第一弹性臂21向上的投影范围向左运动,延伸段222也向左运动,其倾斜程度逐渐变大,与基部20所夹的角度逐渐变大,故所述向左的分力逐渐变大,所述向下的分力逐渐减小,故端子2所受的正向力减小,当所述向左的分力大于所述向下的分力时,第一弹性臂21和第二弹性臂22会绕第一支点210整体向左转动,呈弯曲变形,第二弹性臂22向左弯曲变形,带动连接段23向上位移,故第一弹性臂21也被拉伸而向左转动。由于所述向下的分力逐渐变小,第一弹性臂21和第二弹性臂22向下的变形也较小,且由于第一弹性臂21吸收所述向下的分力,故在第二阶段整个端子2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在此过程中,延伸段222被芯片模块200越压越低,最后接近水平状,所述向下的压力保持一平稳值,使得端子2所受的正向力保持较小且稳定的状态,扣具所受的压力也较小,操作者操作扣具时所需的力量也较小,故易于操作扣具。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第一阶段芯片模块200压制接触部2221时,由于延伸段222与芯片模块200下压方向所夹的角度较小,下压力所造成在平行於延伸段222方向上的分力较大,垂直於延伸段222方向上的分力较小。平行於延伸段222的较大分力造成延伸段222压缩,故延伸段222上整体呈現出的反作用力以压缩反作用力為主。第二阶段芯片模块200压制接触部2221时,由于延伸段222与芯片模块200下压方向所夹的角度较大,下压力所造成平行於延伸段222方向上的分力较小,垂直於延伸段222方向上的分力较大。垂直於延伸段222的较大分力造成延伸段222弯曲,故延伸段222上整体呈現出的反作用力以弯曲反作用力為主。由於细長形材料受压缩时的反作用力较大,受弯曲时的反作用力较小,因此在第一阶段时延伸段222以压缩反作用力為主的总反作用力较大,第二阶段时延伸段222以弯曲反作用力為主的总反作用力则可维持在较低水平。
    如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臂22在第一阶段中会抵持于挡止部121,防止第二弹性臂22在受压过度的状况下产生跪针,导致变形。在第二弹性臂22抵持于挡止部121的位置处形成一第二支点2222,当第二弹性臂22抵持于挡止部121时,端子2变形的支点由第一支点210变为第二支点2222,使得第二弹性臂22和第一弹性臂21的力臂减小,故在第一阶段,较短的力臂使得端子2受到的正向力快速的提升,以达到使用者需要。在第二阶段,第二弹性臂22离开挡止部121,端子2变形的支点由第二支点2222变回第一支点210,使得力臂较长,且由于第一弹性臂21是半径较大的弧形,弹性较好,故第一弹性臂21会吸收部分正向力,使得端子2受到的正向力保持较小。
    在其它实施例中,收容孔12内并未设置挡止部121,第一弹性臂21和第二弹性臂22在芯片模块200向下的压力作用下,在第一阶段,所述向下的分力远大于所述向左的分力,整个端子2呈压缩变形,在第二阶段,所述向左的分力大于所述向下的分力,整个端子2呈向左弯曲变形。
    如图5,芯片模块200压制端子2时,端子2的受力状况。在第一阶段,端子2受到的正向力快速提升,使得端子2能够很快的与芯片模块200保持良好接触,且所述正向力提升的最大值远大于端子2与芯片模块200稳定接触时所需的接触力(图示线a所示),可使电连接器100中每一端子2均与芯片模块200保持良好接触。由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时,端子2受到的正向力由最大向下降低至一稳定水平,第二阶段保持端子2的正向力较小,且很稳定,在此过程中,端子2与芯片模块200仍保持稳定的接触,同时,由于端子2所受的正向力最终保持较小,故扣具所受的压力较小,不会损坏扣具,且使用者在操作扣具时所需的力量也较小,易于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接触部2221受力的第一阶段,弹性臂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端子2受到的正向力快速提升,使得端子2能够很快的与芯片模块200保持良好接触,且所述正向力提升的最大值远大于端子2与芯片模块200稳定接触时所需的接触力,可使电连接器100中每一端子2均与芯片模块200保持良好接触。
    (2)第二阶段中,弹性臂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端子2受到的正向力降低且保持该较低状态,使得电连接器100受到的正向力较小且比较稳定,故扣具最终受到的压力较小,扣具不会因压力过大而损坏,且操作者使用较小的力量就可操作扣具,易于操作。
    (3)第二弹性臂22在第一阶段中抵持于挡止部121,使端子2变形的支点由第一支点210变为第二支点2222,使得第二弹性臂22和第一弹性臂21的力臂减小,故在第一阶段,较短的力臂使得端子2受到的正向力较大,可较快的提升正向力以达到使用者需要。且第二弹性臂22在第一阶段中会抵持于挡止部121,防止在快速下压端子2时,第二弹性臂22产生跪针,导致端子2变形。
    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
  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呈圆弧状,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呈圆弧状的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末端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末端具有一接触部,一连接段连接所述弯曲段和所述第一弹性臂,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二阶段,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长度远小于所述延伸段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段的半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内设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一侧,在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持于所述挡止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呈大致直线状,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延伸段接近直立,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延伸段接近水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接触部大致保持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内,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
7.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
  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臂,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收容孔外,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一阶段,所述接触部大致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内,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二阶段,所述接触部移动至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内设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一侧,在所述第一阶段时,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持于所述挡止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延伸段末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弯曲段,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所述接触部大致保持在所述投影范围内,在所述第二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投影范围而向外移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弯曲段均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段的半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长度远小于所述延伸段的长度。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阶段呈接近直立的状态,在所述第二阶段呈接近水平的状态。
14.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部;
  至少一弹性臂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受力的第一阶段,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继续受力至第二阶段时,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弹性臂,以及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弹性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上,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接触部保持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整体呈压缩变形,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整体呈侧向弯曲变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延伸段末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弯曲段均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段的半径。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在所述第二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阶段呈接近直立的状态,在所述第二阶段呈接近水平的状态。
CN2012201539472U 2012-04-13 2012-04-13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1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539472U CN202601910U (zh) 2012-04-13 2012-04-13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US13/564,527 US8684775B2 (en) 2012-04-13 2012-08-01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539472U CN202601910U (zh) 2012-04-13 2012-04-13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01910U true CN202601910U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1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53947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1910U (zh) 2012-04-13 2012-04-13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684775B2 (zh)
CN (1) CN202601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444A (zh) * 2018-07-10 2019-08-30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高度减少的基板配合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3068B (zh) * 2012-08-02 2017-05-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N107492728A (zh) * 2017-01-12 2017-12-1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103646B (zh) * 2017-06-21 2021-05-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6783B2 (ja) * 1999-02-18 2002-05-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
JP3477640B2 (ja) * 2000-08-10 2003-12-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M250411U (en) * 2003-07-04 2004-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and grid array socket
US6955572B1 (en) * 2004-07-22 2005-10-1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LGA contact with extended arm for IC connector
CN201041855Y (zh) * 2007-03-20 2008-03-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端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444A (zh) * 2018-07-10 2019-08-30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高度减少的基板配合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84775B2 (en) 2014-04-01
US20130273779A1 (en)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89923Y (zh) 接触端子和电连接器
CN20260191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107134688B (zh) 电连接器
CN1992450A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用于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
CN201549634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139790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287205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503130U (zh) 电连接器
CN2842779Y (zh) 电连接器
CN284036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101197473A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
CN203026686U (zh) 弹片
CN201112757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101087047B (zh) 电连接器
CN2779652Y (zh) 电连接器
CN2641846Y (zh) 导电片及使用这种导电片的电连接器
CN201029137Y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
CN205211988U (zh) 弹簧夹和电连接器
CN2785175Y (zh) 电连接器
CN201112710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00355152C (zh) 电连接器
CN202103219U (zh) 电连接器
CN201142410Y (zh) 一种端子及使用这种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919571Y (zh) 一种压接型导线连接装置
CN201285858Y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