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1884U -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1884U
CN209641884U CN201920544249.7U CN201920544249U CN209641884U CN 209641884 U CN209641884 U CN 209641884U CN 201920544249 U CN201920544249 U CN 201920544249U CN 209641884 U CN209641884 U CN 209641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int
electric contact
connector
electricity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42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希锋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42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1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1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1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连接器包括:第一电触片,由导电材料制成且与其中一电子元器件电连接;第二电触片,由导电材料制成且具有弹性恢复力,第二电触片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触片的一端,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电连接另一电子元器件,第一电触片与第二电触片之间形成供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移动的作业区间,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于作业区间内移动预设距离,以弹性抵接另一电子元器件;导向结构,位于作业区间且连接第一电触片的另一端,导向结构用于引导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于作业区间内的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结构可以保证第二电触片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电连接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持类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越来越小巧。在有限的空间内无法使用常规的排线进行连接,越来越多的产品使用接触式弹片作为连接器,来电连接两PCB板或两电子元器件。目前流行的接触式弹片是U型结构,两面分别是固定端和弹性臂接触端。通过将其设置在两PCB板间或两电子元器件之间,其中,固定端与其中一电子元器件固定连接,另一电子元器件设置在弹性臂接触端并向其施加一个压力,弹性臂接触端受压朝固定端移动并产生弹性变形,且向该电子元器件产生反作用力,从而使得两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持续且可靠。
但是,U型结构的接触式弹片,弹性臂接触端在受压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偏位,从而使得电子元器件和弹性臂接触端之间的定位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旨在解决如何提高连接器和电子元器件之间连接准确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用于电连接两保持预设距离的电子元器件,其中,所述连接器位于两所述电子元器件之间,所述连接器包括:
第一电触片,由导电材料制成且与其中一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第二电触片,由导电材料制成且具有弹性恢复力,所述第二电触片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的一端,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电连接另一所述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一电触片与所述第二电触片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移动的作业区间,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于所述作业区间内移动预设距离,以弹性抵接另一所述电子元器件;以及
导向结构,位于所述作业区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的另一端,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于所述作业区间内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导向板,各导向板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两所述导向板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于所述作业区间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触片平铺设置,所述第二电触片上的一点距所述第一电触片的最大竖直距离为L,各所述导向板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L/2且小于L。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触片包括供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的电接臂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与所述电接臂的连接臂;所述电接臂上任意一点距所述第一电触片的距离从所述电接臂的连接端指向所述电接臂的自由端的方向呈逐渐增大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接臂的自由端朝所述作业区间内弯折并朝外形成供所述电子元器件抵接的拱部,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拱部的表面且用于提高所述电接臂导电性的辅助电触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包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且呈U型结构的回折段以及一端连接所述回折段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电触片平行设置的连接段,所述电接臂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且位于所述回折段与所述导向结构之间的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包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的侧板以及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且平行所述第一电触片的顶板,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电触片与所述顶板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结构设有两个,两所述保护结构镜像设置且所述连接段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折段与所述第一电触片一体成型,所述保护结构与所述第一电触片一体成型,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电触片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板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两相对设置的PCB板,所述连接器位于两所述PCB板之间,所述第一电触片的表面凸设有两间隔设置的电接头,所述第一电触片位于所述第二电触片与两所述电接头之间,其中一所述PCB板上开设有两插接孔,两所述电接头分别插接两所述插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第二PCB板抵接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并对其施加一个朝向作业区间的压力,以推动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于作业区间内移动。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并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下弹性抵接第二PCB板。在导向结构的作用下,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朝第一电触片平稳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第二PCB板和第二电触片的电接触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保证了第二电触片与第二PCB板之间电连接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B板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PCB板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第二PCB板与连接器的装配结构图;
图4是图1的PCB板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图1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
400、PCB板装置;100、第一PCB板;200、第二PCB板;300、连接器;301、第一电触片;302、第二电触片;303、导向结构;304、保护结构;305、电插头;101、插接孔;12、连接臂;121、回折段;122、连接段;11、电接臂;308、拱部;307、辅助电触片;41、侧板;42、顶板;306、作业区间;33、导向槽;31、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300以及具有其的PCB板装置400。PCB板装置400还包括两保持预设距离设置的PCB板,连接器300位于两主板之间。具体地,两主板分别为平铺设置的第一PCB板100以及位于第一PCB板100上方的第二PCB板200。
请参阅图4至图5,连接器300包括:第一电触片301、第二电触片302以及导向结构303。第一电触片301平铺设置于第一PCB板100上且与第一PCB板100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触片301由导电材料制成,其中导电材料优选为铜。第二电触片302也由导电材料制成。第二电触片30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触片301的一端,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电连接第二PCB板200。可选地,第一电触片301与第二电触片302呈预设夹角设置,第一电触片301与第二电触片302之间形成供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进行弹性回缩的作业区间306。导向结构303位于作业区间306且连接第一电触片301的另一端。导向结构303用于引导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于作业区间306的移动,使第二电触片302在移动过程中能与第二PCB板200保持定位准确,避免两者的电接触位置发生偏移。
第二PCB板200抵接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并对其施加一个朝向作业区间306的压力,以推动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于作业区间306内移动预设距离。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并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下弹性抵接第二PCB板200。在导向结构303的作用下,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朝第一电触片301平稳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第二PCB板200和第二电触片302的电接触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保证了第二电触片302与第二PCB板200之间电连接位置的精准。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结构303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导向板31,各导向板31的一端均连接第一电触片301,两导向板31形成导向槽33,导向槽33用于引导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于作业区间306的移动。具体的,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位于两导向板31之间,受压后于导向槽33内移动,以使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与第二PCB板200之间的电连接位置不会发生偏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触片301平铺设置,第二电触片302上的一点距第一电触片301的最大竖直距离为L,各导向板31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L/2且小于L。合适长度的导向板31,能保持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受压时,能及时被导向定位,从而提高了第二电触片302的自由端与第二PCB板200之间的电连接位置的精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触片302包括电连接第二PCB板200的电接臂11以及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触片301与电接臂11的连接臂12。电接臂11上任意一点距第一电触片301的距离从电接臂11的连接端指向电接臂11的自由端的方向呈逐渐增大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电接臂11与第一电触片301之间呈外扩状设置,从而在第二PCB板200下压电接臂11时,电接臂11发生足够的弹性变形,以紧紧抵接第二PCB板200,保持电接臂11与第二PCB板200之间电接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接臂11的自由端朝作业区间306内弯折并朝外形成供电子元器件抵接的拱部308,朝第二PCB板200凸起设置的拱部308,可以使第二PCB板200与电接臂11之间保持足够的电接触面积,从而保证第二电触片302与第二PCB板200电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300还包括设置在拱部308的表面且用于提高电接臂11导电性的辅助电触片307。辅助电触片307位于拱部308与第二PCB板200之间,辅助电触片307的材料的导电性能高于第二电触片302的材料的导电性能,从而可以保证第二电触片302与第二PCB板200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臂12包括一端连接第一电触片301且呈U型结构的回折段121以及一端连接回折段121的另一端且与第一电触片301平行设置的连接段122,电接臂11连接连接段122的另一端。连接段122相对第一电触片301平行设置,可以降低连接器300的局部厚度,有利于连接器300的结构紧凑。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300还包括连接第一电触片301且位于回折段121与导向结构303之间的保护结构304,保护结构304包括一端连接第一电触片301的侧板41以及连接侧板41的另一端且平行第一电触片301的顶板42,连接段122位于第一电触片301与顶板4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段122会随电接臂11一起移动,保护结构304用于防止连接段122移动过量。具体地,在电接臂11受到背离第一电触片301方向的拉力时,顶板42可以限制连接段122的移动,从而避免由于电接臂11的过量拉伸,而导致的第二电触片302的弹性形变失效。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结构304设有两个,两保护结构304镜像设置且连接段122位于两侧板41之间。两保护结构304进一步避免电接臂11的过量拉伸。
请参阅图4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折段121与第一电触片301一体成型,保护结构304与第一电触片301一体成型,导向结构303与第一电触片301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第一电触片301、第二触电片、导向结构303以及保护结构304有利于连接器300的批量生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触片301的表面凸设有两间隔设置的电接头,第一电触片301位于第二电触片302与两电接头之间,第一PCB板100上开设有两插接孔101,两电接头分别插接两插接孔101。通过两电接头与两插接孔101的配合,可以使第一电触片301与第一PCB板100电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用于电连接两保持预设距离的电子元器件,其中,所述连接器位于两所述电子元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第一电触片,由导电材料制成且与其中一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第二电触片,由导电材料制成且具有弹性恢复力,所述第二电触片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的一端,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电连接另一所述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一电触片与所述第二电触片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移动的作业区间,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于所述作业区间内移动预设距离,以弹性抵接另一所述电子元器件;以及
导向结构,位于所述作业区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的另一端,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于所述作业区间内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导向板,各导向板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两所述导向板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电触片的自由端于所述作业区间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触片平铺设置,所述第二电触片上的一点距所述第一电触片的最大竖直距离为L,各所述导向板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L/2且小于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触片包括供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的电接臂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与所述电接臂的连接臂;所述电接臂上任意一点距所述第一电触片的距离从所述电接臂的连接端指向所述电接臂的自由端的方向呈逐渐增大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臂的自由端朝所述作业区间内弯折并朝外形成供所述电子元器件抵接的拱部,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拱部的表面且用于提高所述电接臂导电性的辅助电触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且呈U型结构的回折段以及一端连接所述回折段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电触片平行设置的连接段,所述电接臂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且位于所述回折段与所述导向结构之间的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包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触片的侧板以及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且平行所述第一电触片的顶板,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电触片与所述顶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设有两个,两所述保护结构镜像设置且所述连接段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折段与所述第一电触片一体成型,所述保护结构与所述第一电触片一体成型,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电触片一体成型。
10.一种PCB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两相对设置的PCB板,所述连接器位于两所述PCB板之间,所述第一电触片的表面凸设有两间隔设置的电接头,所述第一电触片位于所述第二电触片与两所述电接头之间,其中一所述PCB板上开设有两插接孔,两所述电接头分别插接两所述插接孔。
CN201920544249.7U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Active CN209641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4249.7U CN209641884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4249.7U CN209641884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1884U true CN209641884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7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4249.7U Active CN209641884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18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1794A (zh) * 2020-05-15 2020-08-04 深圳市安保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管路连接结构及呼吸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1794A (zh) * 2020-05-15 2020-08-04 深圳市安保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管路连接结构及呼吸机
CN111481794B (zh) * 2020-05-15 2024-05-28 深圳市安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管路连接结构及呼吸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21768U (zh) 电连接器
EP2991174A1 (en) Usb type c connector
CN202282472U (zh) 电连接器
US8506321B2 (en) Connector
CN209641884U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CN107591629B (zh) 一种连接器的固定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04156172U (zh) 电连接器
CN204190022U (zh) 电连接器
CN105932455B (zh) 一种导电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5429185U (zh) 弹片结构
JP5465579B2 (ja) 圧着端子
CN203800240U (zh) 微型射频连接器
CN207338717U (zh) 导电端子
CN209500543U (zh) 颈部按摩器
CN204243256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285837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6451872U (zh) 一种电连接器以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眼底相机
CN209298394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19833087U (zh)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CN204190075U (zh) 卡连接器
CN20424334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5863455U (zh) 一种导电端子及使用该导电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WO2020171204A1 (ja) 変換コネクタおよび基板接続構造
CN204761704U (zh) 一种接触性好和安装效率高的精密手机喇叭弹片
CN216120875U (zh) 一种弹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