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7134A - 冷却辊 - Google Patents

冷却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7134A
CN109747134A CN201811309718.3A CN201811309718A CN109747134A CN 109747134 A CN109747134 A CN 109747134A CN 201811309718 A CN201811309718 A CN 201811309718A CN 109747134 A CN109747134 A CN 109747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ant
chill roll
deflection mechanism
riser culverts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97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47134B (zh
Inventor
M·梅策
A·埃德费尔德
P·莱尔希
A·贾波利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ueckner Maschinenbau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rueckner Maschinenbau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ueckner Maschinenbau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rueckner Maschinenbau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9747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7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7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7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88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stream of extruded material, e.g. cooling
    • B29C48/911Cooling
    • B29C48/9135Cooling of flat articles, e.g.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supporting means
    • B29C48/914Cooling of flat articles, e.g.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supporting means cooling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 B29C33/0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29C33/04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in rolls calenders or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44Compression mean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3/46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52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22Means for cooling or heating forme or impression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4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by heat drying, by cooling, by applying powders
    • B41F23/0476Cooling
    • B41F23/0479Cooling using chill ro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02Heating or cooling of ink or ink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改善的冷却辊此外的特征在于,在贯穿冷却辊的冷却剂流通管路系统(KD)的不同管路部段之间设有多种不同的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这些流动偏转机构如此构成,使得冷却剂穿流历非直角的流动方向改变。

Description

冷却辊
技术领域
冷却辊可以用于不同技术领域中。冷却辊主要在塑料薄膜制造中 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技术
为此通常所谓的挤塑薄膜,亦即熔膜由宽口喷嘴转移给转动的冷 却辊。这样的冷却辊必须由内部冷却,以便将挤塑薄膜冷却到优化的 温度。附加地,熔膜的另一侧可以在某些塑料的情况下借助于水池中 的水冷却。
相应的冷却辊由现有技术已经已知。按照文献DE 197 05 796 C2 描述一种冷却辊,其包括双重壁系统,其带有外部辊体和位于其中的 内部辊体,其中在外部辊体的内面与内部辊体的外面之间形成间隔空 间。该间隔空间被冷却介质穿流,由此可以相应地冷却辊外罩。
冷却剂在此在一个端侧上供应给冷却辊,而又在对置的端侧上导 走。通常这通过径向上升管路实现,由此冷却剂沿径向方向输送给位 于在辊外罩之下的穿流空间。
通常冷却剂在此经由在轴头中的纵向孔输送给冷却辊,其中,冷 却剂随后经由提及的上升管路可以沿径向方向向外流。在对置的端侧 上,冷却剂可以经由设在那里的径向管路又流出到设在对置的轴头中 的出口管路。
在按照文献DE 197 05 796 C2的实施形式中,相比之下应用供应 和排流系统,其中供应管路贯穿整个冷却辊轴。在与流入侧远离的端 侧上,冷却介质于是可以经由径向延伸的上升管路向外流,以便随后 经由后面的穿流通道又朝冷却辊的入口侧的方向通过位于在辊外罩之 下的穿流通道回流。在穿流通道的端部上,冷却介质随后经由与辊体 的入口侧的端侧相邻的上升管路沿中间轴线的方向流动,以便经由沿 中间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排出管路从辊体流出。为此流出侧的轴端也构 成为双管式管路。轴端中的双管式管路为此例如包括由中间轴线贯穿 的位于内部的供应管路和同心环绕该供应管路的导回管路,冷却介质 又可以经由该导回管路流走。
由文献US 3 625 280已知一种冷却辊,其基本上类似于上述冷却 辊构成。与之不同地,然而上述冷却辊装置不是具有平行于中间轴线 延伸的冷却通道,而是具有螺旋形在双重壁系统中环绕设置的冷却通 道。
换言之,经由轴头将冷却剂供应给冷却辊,其中冷却剂随后可以 从该供给管路垂直地经由上升管路在冷却辊的端侧的区域中向外流, 直至冷却剂碰到垂直于径向延伸的上升管路延伸的端壁且由那里直接 偏转到在双重壁系统之间的间隔中,这发生在冷却剂穿流设在间隔空 间中的螺线形延伸的冷却通道之前。
在对置的端侧上,冷却剂于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构成方式又经由径 向排流管路与冷却辊的对置的端侧相邻地流出到在那里的辊颈内的中 间出口管。
与此很大程度上相似的结构也可由文献US 5 983 993 A得知,该 文献除了螺旋形冷却通道之外还描述通过隔壁分开的位于外部的穿流 空间,该穿流空间设有沿辊体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冷却通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实现一种相比之下还改善的冷却辊或冷却辊 装置。
该任务按照本发明根据在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特征解决。本发明 有利的构造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已经表明,通过冷却辊的按照本发明的构造方 案可以相比于常规冷却辊再次实现显著的改善。
通过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辊亦即可以产生具有相比于常规挤塑薄膜 显著更好的特征的熔膜、亦即所谓的挤塑薄膜。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冷却辊中已经证实,挤塑薄膜可以具有横向标 记。为什么这样的横向标记在挤塑薄膜中可能出现迄今还无法可靠地 阐明。
这样的横向标记特别是在应用缓慢运行的冷却辊的情况下在挤塑 薄膜上出现,例如在PET厚膜制造中。横向标记主要在PET厚膜制 造实现在膜拉伸设备中的情况下特别突出。缓慢运行的冷却辊理解为 这样的冷却辊,即该冷却辊例如以不超过每分钟三转的速度转动,特 别是例如以每分钟1至2转。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的调查已经得出:如果特别是如在本发明 的范围内所述那样改善至冷却辊的冷却剂入口和/或由冷却辊的冷却 剂出口,于是可以抑制或甚至避免这些横向标记。
本发明对此提出,在如下范围或区域中——其中产生冷却剂方向 改变——采取相应措施,以便避免传递给冷却辊外罩的湍流。
作为这些措施中之一在此可见在冷却剂入口的端部(或者在冷却 剂出口的开始)的过渡,在该过渡对于冷却剂流产生方向改变。
在此在现有技术中设有90°冷却剂方向改变。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现在提出,在由轴向定向的入口到通常准确地 径向延伸的上升管路(或者由回流管路到又轴向定向的出口)不进行 准确90°的流动方向改变,而是进行在大于90°并且小于180°角范 围内的流动方向改变。
这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和/或构成相应的偏转机构实现,使得冷却剂 流在供应管路——其通常贯穿轴头——的端部不是碰到与之垂直的 壁,而是碰到带有碰撞面的偏转机构,该碰撞面在例如100°至170° 的角范围内定向地延伸。优选的角范围位于在大约14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这可以例如通过在该区域中设 置相应的锥顶实现,该锥顶对于居中地贯穿辊装置的中间轴线同心地 设置。该锥顶于是优选可以在此具有带有80°顶角的锥顶,从而锥顶 相对于中间轴线成40°角,由此提及的流动偏转在朝向上升管的大约140°的角范围内实现。
接着上升管可以如通常那样或多或少地开始沿径向方向延伸,但 是优选也如此以这样一个角,使得流动方向改变在流动偏转机构的该 直接跟随的第二级中同样为非90°,而是大于90°,优选大于95° 或大于100°。
但是也可能的是,偏转机构是上升管的一部分,从而上升管在入 口管的过渡部不以与之成90°的角延伸,而是在优选140°左右的角 范围内(亦即一般在优选≥92°或者特别是≥95°与≤175°之间的角 中),从而上升管的壁的一部分用作偏转面。
但补充或备选地,也在如下情况下产生显著的改善,即相应的非 直角的流动改变在上升管的处于外部的端部上、亦即在上升管的远离 中间轴线的端部上实现。
通常冷却剂在上升管的端部同样碰到垂直于流动方向延伸的壁, 冷却剂由该壁随后可以流入辊装置的双重壁冷却室系统。
为了也在此按照本发明引起一种改善,也在该区域中设有流动偏 转机构,从而带有径向分量地向外穿流上升管路的冷却剂以一个角碰 到偏转机构和/或外冷却辊体的内面,其同样相对于流入方向非直角地 定向。优选地,该角也又为≥92°且特别是≥95°的值。而且在此相应的 偏转壁可以位于优选140°左右的角中。在该偏转机构之后,冷却剂 可以在执行另一流动方向改变之后于是流入相应的带有设在那里的冷 却通道的双壁室系统。
另一种改进通过如下方式产生,即,在流动偏转机构的区域中设 有平静腔,该平静腔优选沿冷却剂的流动方向看去直接设置和/或构成 在流动偏转机构之前。通过这样的平静腔冷却剂可以在其流动特性方 面平静,这导致流通的均匀化。这同样是有利的,以便避免关于冷却 滚轮表面的振动。
在出口侧上,可以设有主要沿径向或者带有主要径向分量延伸的 导回管路的相应构成和设置,亦即带有相应的由在辊外罩之下的冷却 通道到带有径向分量地延伸的导回管路以及由那里到轴向排流管路的 过渡,轴向排流管路优选构成在对置的轴头中,其中安置有供应管路。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但是也可以无供应管路和排流管路地构成轴头,从而仅仅在一个轴头上设有供应管路和将之同心包围的排流管路。在此 在下文中关于径向管路同样谈及上升管路,尤其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供应侧的上升管路但是也与回流侧的上升管路那样相同或至少相似地 构成。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此优选地实现各个冷却通道的螺旋形布置, 其中在此又优选采用递减的冷却通道。“递减的”冷却通道理解为这样 的冷却通道,其流通横截面从流入和流出侧至少在冷却通道的部分区 域中变小。自然在此已经应注意的是,本发明既不限于冷却通道的螺 旋形设置,也不限于所谓的“递减的”冷却通道。换言之,冷却通道 可以任意构成,以便引起相应的冷却效果。
同样在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附加地证实为有利的是,相邻的冷却 通道按逆流原理被冷却剂穿流。这可以通过在冷却辊的内部中相应的 附加的管路布置来实现。本发明但是也不限于逆流原理,因为并流原 理或任意“混合的”布置也是可能的,其中例如一个或多个也相邻的 通道可以按并流原理运行,而其他通道可以按逆流原理运行。
附图说明
在下借助实施例更详细解释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辊的空间视图,该冷却辊的四分之一 在敞开状态下示出;
图2示出对于图1的相应视图,用于阐明内冷却辊体的视图,该 内冷却辊体包括位于其上的分隔板条或分隔壁以及由此形成的冷却通 道(在省略外冷却辊体的情况下);
图3示出按照图1的实施例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4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纵剖视图中的放大的部分视图;
图4a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再次放大的细节图;
图4b示出带有稍微修改的中央流动偏转机构的稍微修改的实施 例的示意细节视图;
图4c示出流动方向偏转机构的扼要修改的视图;
图4d示出关于再次修改的流动方向偏转机构的另一示意地扼要 示出的实施例;
图5示出在入口区域中扼要部分剖视反映的视图,其中阐明锥形 或金字塔形的按照本发明的中央流动偏转机构;
图6示出垂直于中间轴线的示意的端侧的视图或剖视图,其中阐 明上升管路的成型和构造方案;
图6a示出入口侧的上升管路的外端部在到流通和间隔空间的过 渡处的扼要细节视图,冷却通道在该流通和间隔空间中开始;
图6b示出在由流通和间隔空间到跟随的出口侧的上升管路的过 渡处类似于图6a的细节图;
图6c示出以倾斜定向的偏转导流面形式的单独的外部流动偏转 机构的与图6a和6b不同地示出的构造方案;
图6d示出与图6c相应的视图,其中然而一同示出冷却剂在到第 一和第二流动偏转机构的过渡处的流动方向;
图7a示出间隔和流通空间的示意的扼要的展开图,其中省略外辊 体,以及示出冷却通道的开始处以及上升和回流管路的在该区域中结 束的外开口的视图;
图7b示出与图7a相应的视图,其中各个冷却通道然而具有附加 的隔壁且构成为双重通道;
图8a示出冷却通道的与图7a相似的视图,然而用于如下情况: 冷却通道按逆流原理以冷却介质穿流;
图8b示出与图7b相应的视图,设有隔壁的冷却通道,该冷却通 道同样以逆流原理被冷却剂穿流;
图9示出修改的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构成带有可按逆流原理运 行的冷却通道的冷却辊;
图10示出另一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辊的带有四分之一在剖切状态 下的空间视图,借助于该冷却辊相邻的冷却通道可按逆流原理运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根据图1至5的第一实施例。
在此示出冷却辊1,其带有两个沿居中地贯穿冷却辊1的中间轴 线3相互位错的端侧5,亦即端侧5a、5b,在所述端侧之间延伸有外 辊体和内辊体。
外辊体7与两个端侧5、亦即端侧5a和5b固定且密封连接。外 辊体7空心圆柱形地设计且具有外冷却面9,所述外冷却面于是向外 指向且由外部是可见的,以及所述外辊体还具有内冷却面10,所述内 冷却面朝向原本的穿流空间11,所述穿流空间——对此下文中还将详 细参考——可被冷却介质穿流。对此特别是也参照图4。
与外辊体7间隔地设有内辊体13,亦即所述内辊体带有相比于外 辊体7更小的外直径。内辊体13同样空心圆柱形地设计且具有外辊面 15,所述外辊面朝外辊体7的方向定向,所述内辊体还具有为此的内 辊面16,其朝向中间轴线3(其中在图4中示出带有外辊体和内辊体 的冷却辊的扼要的纵剖视图)。
而且内辊体13与端侧或端壁5a、5b固定且密封连接。由此于是 在内辊体13的外辊面15与外辊体7的内冷却面10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17,所述间隔空间也标记为穿流空间11且在运行中被冷却介质穿流。 在此已经应注意的是,冷却辊1的总体结构与中间轴线3同轴地构成, 从而内辊体13与中间轴线3同轴地且与包围其的外辊体7同轴地设 置,同样如下文还要探讨的辊尾端(Walzenstummel)那样。
在外辊体7与内辊体13之间还设有一系列分隔板条或分隔壁19, 它们相互间隔开距离地设置,由此形成多个分离的冷却通道21。
冷却通道21原则上可以基本上通过在两个端侧或端壁5a、5b的 彼此朝向的内侧5'(图4)之间的几乎全部路径沿与中间轴线3的平 行方向延伸,如这原则上由文献DE 19705 796C2已知。
然而为了实现更好的冷却效果,冷却通道21优选螺旋形延伸,亦 即在外辊体7与内辊体13之间螺线形地延伸。为此分隔板条或分隔壁19螺线形地延伸地构成在间隔空间17中且与内辊体13的外辊面15 和外辊体7的内冷却面10固定且密封连接,如这特别是也从按照图2 省去外辊体7的空间视图所得出的那样。
如由所述各视图、特别是也由图3还可见的是,一个辊尾端23 突出于所述两个端侧5a和5b中的每个,亦即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是第 一辊尾端23a和设在对置的端侧5b上的辊尾端23b。
在图1至3中例如位于左侧的辊尾端23a同时也用作用于供应冷 却介质的供应管路25。为此辊尾端23a空心圆柱形或管形地构造,其 中供应管路25居中地被中间轴线3贯穿。
在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右侧的辊尾端23b还配设有排流管路27, 其同样与中间轴线3同轴地构成在空心圆柱形构成的辊尾端23中。由 此冷却介质可以流走。
由各视图也可见的是,所述两个沿中间轴线3相互对准设置的辊 尾端23a、23b是贯穿冷却辊1的轴体29的组成部分。辊尾端23a、 23b在此可以构成为与冷却辊1一件式地连接。但是也可能的是,辊 尾端23a、23b与辊体固定连接、必要时可松脱或不可松脱地连接。此 外也可能的是例如辊尾端23a、23b借助于螺纹连接安装在冷却辊1 上。在辊尾端在冷却辊的辊体上的紧固方面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法。
此外特别是由按照图4和5的横剖视图也可见的是,供应管路25 由其端部之前经由流通开口31过渡到连接或分支空间33(在此在轴 体29或辊尾端23a内),其中在供应管路25的端部上多个沿周边方向 相互位错设置的上升管路35、35a分支。由此随后——对此以下还将 详细讨论——冷却介质可以经由在辊尾端23a中的供应管路25流到设 置在供应管路25端部上的连接或分支空间33中和/或流到在多个上升 管路35开始处的供应开口37中,这些上升管路在其外端部上经由排 出开口139与穿流空间11亦即开始的冷却通道21连接。
提及的连接或分支空间33最后也可以称为前庭和/或平静腔或平 静区域33,其具有相比于供应管路25的前置于分支空间或平静腔33 的部段的流通横截面更大的流通横截面。在此平静腔33可以包括沿流 动方向前置的漏斗形扩展部33'(由此扩大流通横截面)和/或提及的 配设有较大管横截面且在此优选圆柱形构成的腔部段33"。包括该漏 斗形扩展部33'和/或圆柱形腔部段33"的平静腔33促成另一按照本发 明的改善。分支空间的该构造方案于是能实现:冷却剂可以在其流动 特性方面“平静”,这促成流通的均匀化。这同样是有利的,以便避免 关于冷却滚轮表面的振动。
为了改善在冷却辊上熔膜的质量,必要的是,由供应管路25到上 升管路35a和/或由相应的上升管路35a到穿流空间11或在那里开始 的冷却通道21的流通过渡满足确定的条件。这备选并且特别是补充地 也适用于排流侧,其原则上根据入口侧构成或可以根据入口侧构成。
最后通过供应管路25、随后的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a、流通和间 隔空间11、17连同出口侧的上升管路35b的在那里构成的冷却通道 21和排流管路27的总体结构形成一个在冷却辊内部中延伸的冷却剂 流通管路系统KD。该冷却剂流通管路系统KD具有在不同位置上相 比于现有技术偏离的按照本发明的流通过渡,在这些位置上冷却剂流 通管路系统KD引起对于在其中流通的冷却剂的流动方向改变。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现在如特别是由按照图4、4a、4b或5的放大 的细节图所得出的那样,在平静腔33的端部中或上、亦即在由供应管 路25到多个上升管路35、35a的过渡处设有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 具体而言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以偏转锥形或例如偏转金字塔42的形式。 备选地,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也可以曲线形/弯曲(流通有利地)或 (半)球形或例如滴形等设计。示例性地在对此没有限制性的情况下 根据按照图4c和4d的示意的横剖视图示出这点。特别是流动偏转机 构的尖端可以是倒圆或尖端的。换言之,环绕中间轴线3的环绕的面 可以具有凹形和/或凸形的导流面43或导流面部段43。关于中间轴线 流动偏转机构41可以构成为旋转对称或配设有多个沿周向方向位错 的偏转或导流面或导流面部段43,其能实现和/或支持冷却介质偏转到 后面的上升管路35、35a中。
上述偏转锥形42或偏转金字塔42于是具有至少一个环绕的导流 面43,其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纵剖面中形成相对于中间轴线3大约 40°(+/-5°或更小)的锐角。由此产生偏转锥形42或偏转金字塔42 的80°的总顶角。
这相反地意味着:冷却介质(其沿中间轴线3按照箭头方向45 沿中间轴线3的方向穿流供应管路25且经由在供应管路25端部上的 流通开口31流入平静腔或平静区域33中)随后以相对于流动方向按 照箭头表示以大约140°的角β倾斜的导流面或导流面部段43碰到流 动偏转机构41且根据在图4中的箭头方向Y'、Y"偏离或偏转。
无论如何由此避免:冷却介质或冷却介质的中央流矢量如在现有 技术中常见地垂直碰到偏转壁,以便随后例如准确地径向通过上升管 路35a朝冷却通道21偏转。
换言之,于是偏转机构41的导流面43相对于供应管路25(亦即 供应管25)的最后部段X(优选以平静腔33的形式)和/或供应管25 的端部的延伸方向X'和/或冷却剂流的流动方向X"非垂直而是倾斜或 成角度地定向。按照本发明,于是导流面43相对于供应管路25最后 部段X和/或供应管25的端部的延伸方向X'和/或冷却剂流的流动方向 X"以确定的角范围β倾斜地定向。
流动偏转机构41和/或相对于方向X、X'和/或X"的倾斜角β应 为至少92°、93°、94°、95°或至少100°,优选至少110°、120°、130°、 140°、150°、160°或至少170°。另一方面,该角β应≤178°、177°、176°、 175°或至少≤170°,特别是≤160°、150°、140°、130°、120°或110°。
紧接着这样的流动偏转机构41于是直接是(如果可能非常短的) 带有延伸方向Y'的管路部段Y,其产生用于冷却剂流的流动方向Y", 亦即主要平行于导流面43。
在使用这样的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的情况下于是可以将冷却介 质直接平行于倾斜角β流入相应倾斜的上升管路35、35a的相应供应 开口37中,从而换言之冷却介质相对于导流面43的定向不经历另外 的或附加的流动方向改变。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然而直接跟随第一流动偏转机构41地设有第 二流动偏转机构41'。对此也可以谈及两级流动偏转机构41和41'。
通过第二流动偏转机构41',冷却介质还经历另一角β'的另一流 动方向改变。
如果带有其供应开口37的上升管路35a相对于中间轴线3准确地 径向亦即以90°角定向,于是通过该第二流动偏转机构41'可以产生 例如130°的角度改变。在一方面上升管路35a的供应开口37或上升 管路35a的形成导流面43'的限制壁(流入的冷却剂流向该上升管路) 与在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上相应的导流面43之间的相应的偏转角β' 同样可以为至少92°。优选地,角β'应且可以采用以上也对于角β所 述的所有那些值。
换言之,在阐明的过渡位置(且这同样也适用于所有以下阐明的 过渡位置)处设有另一中央流动方向改变41',亦即在直接前置于第二 流动偏转机构41'的带有其延伸方向Y'和由此产生的冷却剂流动方向 Y"的冷却管路部段Y与例如以上升管路35a的入口侧的部段的形式的 开始的下一冷却剂管路部段Z之间。在上升管35a的入口侧的部段的 方向Z'与管路或流通部段Y的之前的定向Y'之间形成角β',该角位 于在所阐明的数量级中。由此冷却剂穿流历另一方向改变Y"。
但是与所述结构不同地,第二流动偏转机构41'也可以通过如下方 式形成,即设有物理上看去分离地构成的冷却剂偏转机构,如其例如 根据图4或4a以用于第一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的在那里所应用的锥 形或金字塔42形式所述和所示的那样。
换言之,在供应管路25与例如上升管35、35a之间阐明的位置上 的方向改变可以单级地以角β实现,或者例如也双级或多级地实现。 如果例如基于:冷却剂在供应管路25中按照箭头X"流动,于是冷却 剂流的方向改变也可以如所述在多个级或步骤中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即冷却介质在供应管路25的最后的冷却管路部段X中(其中优选构 成提及的平静腔33)例如经历带有角β(相比于偏转机构41)的第一 方向改变和在另一偏转机构上随后的第二偏转。冷却剂流的该另一偏 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产生,即,上升管路35、35a的流入方向以相对 于偏转方向41的另一角β'定向。完全同样也可以代替一级或多级偏 转机构设有弯曲的偏转机构,利用该偏转机构可实施期望的控制方向 改变。
这些普遍结论同样也适用于所有以下探讨的流动偏转机构,这些 流动偏转机构分别可以如此实现,即在产生沿方向X"的冷却剂流的情 况下,相应的带有延伸方向X'的冷却剂管路部段X借助于流动偏转机 构过渡到带有延伸方向Y'的紧接着的冷却剂管路部段Y,由此冷却剂 沿流动方向Y"偏转。偏转角在此应大于或等于92°且小于或等于 178°。
在需要时,在其上可以优选直接这样连接第二流动方向偏转机构, 使得在产生沿方向Y"的冷却剂流的情况下,带有延伸方向Y'的冷却 剂管路部段Y借助于流动偏转机构过渡到带有延伸方向Z'的紧接着的 冷却剂管路部段Z,由此冷却剂沿流动方向Z"偏转。
如由附图也可见的是,虽然谈及连接、分支或平静腔33,但是其 物理上看去不必须形成分离的空间,而最终仅仅表示在由供应管路25 到上升管路35a的过渡处的区域。因此所提到的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 不必须设为分离的机构或措施。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最后可以通过由 供应管路25到相应的上升管路35a的过渡处的几何结构形成,特别是 当到上升管路35a的相应的供应开口35或上升管路35a的开始的管部 段35'和/或入口管路和上升管路的所属的壁面相互以相应的角β定向。 这示例性地在图4b中在供应管路25与单个上升管路35a之间增大的 过渡处示出。因为特别是在上升管35a的开始处的壁定向形成导流面 43',冷却剂流根据箭头表示45以角β碰到该导流面,由此确保在期 望的区域中的偏转。因此,提及的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可以不同地构 成和/或设置。
换言之,在按照图4b的变型中在此设置的单级的偏转机构41仅 仅通过上升管35a的入口的定向形成,从而该上升管路35的入口的一 部分包括或形成导流面43,其相应于按照图4或4a的实施例中的导 流面43,且在该按照图4或4a的实施例中是锥形的偏转机构41的一 部分。
但是即使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例如以提及的偏转锥形42或偏转 金字塔42的形式设置,上升管路35a的进入开口和开始的管部段35 不必须强制与中间轴线3成直角地延伸,亦即非强制准确地径向延伸。 而且在此上升管路35a的开始的管部段35'(图4a)仍然还可以与中 间轴线3倾斜延伸地定向,亦即带有如下分量,该分量沿径向方向且 沿中间轴线的方向延伸(如在图4a中放大地示出)。
在按照图4b的实施例中还可获悉的是,流动偏转机构41例如也 可以以偏转金字塔或偏转锥形42的形式是轴体29的集成的组成部分 和在此优选上升管路35a的开始的紧接着的部分。
根据图6和6a至6d现在阐明:在上升管路35a的外端部到(特 别是以冷却通道21的形式的)穿流空间11的过渡处如何设计或可以 如何设计。
在现有技术中这些上升管路35a径向且由此垂直地通入间隔空间 17且由此通入穿流空间11中时,现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规定,在此 涉及的上升管路35a经历弯曲和/或带有沿冷却辊1的周向方向的分量 和/或沿纵向的分量的弯曲和/或单级或多级弯角。
在此参照图6、6a和6b示出的所述外部的流动偏转机构同样构成 为两级且包括第一流动偏转机构141和直接跟随于此的第二流动偏转 机构141'。
外部的第一流动偏转机构141由管或管路弯管组成,也称为弯头。 该部段的弯曲角如此选择,使得在此产生至少一个带有角γ的流动方 向改变,该角又大于或等于92°且小于或等于178°。弯曲的外管壁 在此用作导流面143。
换言之,因此直接在外部的第一偏转机构141之后,上升管路35、 35a的部段Y和/或上升管路35、35a的延伸方向Y'和/或冷却剂流的 流动方向Y"(在上升管路35、35a的端部上,在此以另一平静腔33 的形式)以相对于直接在外部的第一偏转机构141之前上升管路35、 35a的部段X和/或上升管路35、35a的延伸方向X'和/或冷却剂流的 流动方向X"成角γ地倾斜。
提及的外部的第二偏转机构141'连接到该外部的第一偏转机构 141上,亦即如此,使得排出开口139在上升管路35a的端部上并由 此在这里同样设置的平静腔133的端部上与在间隔空间17或冷却通道 21中的另一流通走向非成直角地定向。换言之,于是冷却剂流X的流 出方向38从上升管路35a且由此从平静腔33不是准确径向地相对于 中间轴线3延伸,而是带有沿冷却辊的周向方向和/或纵向的分量。如 由按照图6和/或图6a的扼要的示意的视图可获悉的是,在上升管路 35a的最后的管部段X的流动方向38并由此定向与在该区域中在冷却 辊1的外罩上形成的切线44之间和/或对于外辊体7的内冷却面10的 走向并由此也对于间隔空间17的走向形成角γ',该角绝对不会是 90°。该角γ'应如角β或β'那样位于在至少大于92°且优选小于178° 的范围内。在此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其中构成有冷却通道21 ——的开始又形成随后的管路部段Z,其中冷却剂在第二偏转位置处 或直接在其之后流入,从而在直接在第二流动偏转机构141'之前的(亦 即在平静腔133的区域中上升管路35a的)管路部段Y与在偏转之后 设置的随后的流通部段Y之间形成所提出的数量级内的期望的角γ'。
而且在按照图6和6a的变型中,于是两个直接接连的外部的流动 偏转机构141和141'如此构成,使得对于所述两个流动偏转机构141 和141'中的每个避免直角的流动方向改变。
根据图6c和6d示出用于外部的第一流动偏转机构141的改型。 而且在此实现冷却剂流的两级方向改变,亦即在第一级中通过外部的 第一流动偏转机构141的定向(在使用导流面143的情况下,其以相 对于延伸方向X'并由此相对于冷却剂的流动方向X"成角γ地定向)。 由此冷却剂流以方向Y'偏向(图6d)。外部的流动偏转机构141'的第 二级在外部的第一流动偏转机构141的导流面143与流通和间隔空间 11、17连同冷却通道21的定向Z'之间形成。该过渡随后形成第二外 部的流动偏转机构141',其中冷却剂流碰到冷却辊的内冷却面10且通 过导流面143'经历带有角γ'的另一方向改变Z"(图6d)。导流面143' 在此通过冷却面10。在提及的至少两级的方向改变中于是角γ和另一 角γ'应位于在也对于角β或β'给出的值的范围内。在按照图6a和6b 的变型中还将设有单级的方向改变,亦即以角γ,该角同样又应在本 发明的范围内具有如对于β或β'给出的值。
在此相应的上升管路35a的最后的部段(亦即向外指向的管部段) 也可以在该实施例中同样以提及的平静腔133的形式构成,其成型和 功能类似于也表示为平静腔33的分支空间33。换言之,该最后的管 部段以平静腔133的形式可以包括漏斗形的过渡区域133'和/或例如圆 柱形的腔部段133",其相比于上升管路35a之前的流通横截面同样具 有增大的流通横截面。只要设有漏斗形的过渡部段133',于是该过渡 部段沿流动方向同样由上升管路35a开始以其发散的开口区域沿流动 方向定向。
提及的第一流动偏转机构141于是例如可以按照图6c以附加的机 构的形式实现或者按照图6和6a通过相应地应用管弯头形成。代替第 二流动偏转机构141',上升管路35a的端部总体上可以根据管弯头的 方式构成,由此冷却剂流连续偏转直至进入穿流空间11中和由此进入 间隔空间17中,亦即逐渐地而避免直角的方向改变。
换言之,于是冷却介质可以朝穿流空间11的方向且由此至少带有 切线分量地流入冷却通道21的进入开口中,由此实现冷却介质更低振 动地穿流冷却辊,这如所述积极地影响要冷却的塑料熔体、亦即挤塑 薄膜。
由该描述于是得知,可以设有分离的外部的流动偏转机构141(图 6c),其但是如根据图6和6a所述那样也可以通过在上升管35a与间 隔空间17之间的过渡的一部分形成。换言之,于是在此相互过渡的空 间的相应的面直接用作导流面。在所述实施例中,于是外辊体7的内 冷却面10优选地形成相应的导流面143',其在其作用上类似于导流面 43、43'或143。
出口侧的导回管路35b(图1和6b)在带有流入方向38的位于 外部的进入开口139(从而穿过冷却通道21的冷却剂在此在外部可以 流入导回管路35b中)之上以及在到贯穿第二辊尾端23b的排流管路 27(参见图3)的过渡上的相应构造方案和定向优选相应于或相同于 冷却辊1的入口侧的构型地构成。换言之,在此也优选地在外部至少 一个外部的流动偏转机构141和优选另一随后的第二流动偏转机构 141'在到导回管路35b的入口处,以及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优选连同 第二流动偏转机构41'在导回管路35b上的位于内部的排出开口137 与在排流管路27的位于内部的端部上的入口131之间的过渡上。在此, 通过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的最后的部段或冷却通道21的构成在那 里的端部(其形成最后的流通或管部段X)和进入开口139的定向或 导回管路35b的开始的管部段Y的壁或在此设置的平静腔133的相应 定向来形成流动偏转机构141,从而从穿流空间11或设置在那里的冷 却通道21流出的冷却液体以角γ偏转且相应地进入导回管路35b的进 入开口139中。偏转或平静腔133也可以在该情况下又一件式或至少 两件式地形成,亦即带有具有较大的流通横截面的例如圆柱形的平静 部段或平静区域133"和/或朝导回管路35b的方向紧接着的漏斗形扩展部段133'。而且这又最后用于流通流的平静,如根据其他平静腔所 阐明的那样,特别是以便进一步缓冲或甚至避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出 现的振动。在此涉及对于流动方向改变的非直角定向的附加的特征。 平静腔133的由冷却剂流施加的壁部段对此也用作用于偏转冷却剂流 的导流面143',这与在偏转机构41中的导流面43相似。
如对于入口侧所探讨的那样,特别是根据图6a,在此偏转机构141 也可以通过在内冷却面10与导回管路35b的开始或设置在那里的平静 腔133的定向之间的成角度的定向而形成。补充和/或备选地,弓形弯 曲部段也可以设置在穿流空间11到导回管路35、35b的过渡的定向或 者如根据图6b所述在由平静腔133到导回管路35b的随后的带有相 比于平静腔133更小的管横截面的部段的过渡的定向之间,如这也根 据供应侧所述的那样。
由于在入口以及在出口侧上原则上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上限定的 导回管路35b部分也称为上升管路35b。
而且在该偏转位置,于是可以——如根据图6b所示——设有两级 式流动偏转机构141、141',亦即产生提及的第一角度改变γ(在冷却 通道21的出口与平静腔133的入口之间作为回流管路35b的部分)且 产生提及的第二角度改变γ'(在平静腔133与在排流侧的回流管路35b 的开始处的开始的随后的管部段Y之间)。或者可以类似地如对于根 据图6c所示的开口侧的上升管路35a那样也设有两级式流动方向偏转 机构141和141'同时使用相对于碰到的冷却剂流倾斜延伸的导流面 143,由此产生第一角度改变γ。随后的第二角度改变γ'通过在回流管 路35b的下一部段中随后成角度的过渡或在此设置的弯头引起。角γ 和γ'同样又具有对于角β和β'提出的数量级。仅仅为了完整性在此提 及,对于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有提出的角度改变于是原则上不仅可以 设有单级或双级而且也设有多级的角度改变机构,例如还有如下这样 的,其伴随连续的角度改变,亦即以基于弓形或弯曲的流动偏转机构 或多或少弯曲延伸的流通过渡的形式。
同样,优选地在回流侧的上升管路35b与设置在第二轴端23b中 的排流管路27之间设有过渡。而且在此,在上升管路35b的最后的管 部段与到排流管路27的过渡之间又设有至少一个中央流动偏转机构 41,其中在上升管路35b的出口区域中的流动方向和/或上升管路35b 在到排流管路27的过渡上的开口(用于在此的冷却剂的出口)和/或 冷却剂在该区域中的流动方向相比于在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上的导 流面43以角β定向,导流面43也在此又优选地可以由中央偏转锥或 中央偏转金字塔42组成。如果流动偏转机构41、41'两级式构成,亦 即带有第一和随后的第二流动偏转机构,于是产生用于冷却剂流的两 级式方向改变,亦即带有第一角β和在第二步骤中的随后的第二角β'。
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a的数量和排流侧的回流管路35b的数量针 对冷却通道21的数量。在总共n个冷却通道的情况下设有n个上升 管路35a和n个导回管路35b。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于是在入口侧上 亦即在回流侧上各设有八个上升管路35a或35b,其中每个上升管路 与冷却通道21连接。由此该实施例包括至少八个冷却通道21。原则 上但是也可以考虑如下构成,其中例如设有仅仅四个冷却通道或相反 地例如也设有16个以及更多个冷却通道。同样可能的是对于冷却通道 数量的任意中间数值。在此仅仅涉及非限制性示例。
由按照图7a的冷却剂通道的展开的视图可获悉的是,每个流出开 口139在供应管路35a的端部上如何与配置的冷却通道21连接,其 中沿流动方向在相应的冷却通道21的端部上设有另一排出开口139, 由此冷却剂于是可以流入回流管路35b中。各个冷却通道21在此通过 提及的分隔壁19相互分开。在图7a中在此示出相邻的冷却通道,为 了更好的区分其中一个冷却通道带有横条而一个冷却通道没有横条。
由按照图7b的增大的展开的俯视图自然也可获悉的是,在图7a 的改型中,排出开口139——其下文中也仅称为开口139——在相应的 上升管路35a的外端部上(以及相应的进入开口或开口139)在导回 管路35b亦即导回侧的上升管路35b的外端部上分别与两个相互平行 延伸的冷却通道21连接。换言之,由此每个冷却通道21还具有中间 分隔壁19'。对此也可以谈及双重冷却通道21a、21b,它们分别配置 有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a和出口侧的上升管路35b(图7b)。
由按照图2、7a和7b的视图也可获悉的是,通过在相应的上升管 路35a、35b至间隔空间17的过渡上的漏斗形的扩展,相应的到间隔 空间17的开口139类似长孔地设计。由图7b也可获悉的是,中间隔 壁19'已经在端侧或端壁5a、5b之前结束,由此冷却剂可以无问题地 在上升管路与两个通过中间分隔壁19'相互分开的各个冷却通道21— —其属于冷却通道对——之间无问题地流入或流出。
根据图7a于是描述分离的单通道的冷却通道21,相比之下根据 图7b分别示出合并的双重冷却通道21a、21b,它们通过共同的供应 开口139流过且经由在出口侧上的导回开口139排空。在这两种情况 下应用所谓的并流原理,其中冷却通道都以相互平行的定向以相同方 向被冷却介质穿流,如通过流通箭头标明的那样。
但是同样可能的是实现逆流原理,其中沿逆流方向穿流相应两个 相邻的冷却通道。在此又可以设有如根据图7a的单通道的穿流通道或 者例如通过分隔壁19相互分离的双重冷却通道21a、21b。与之无关 地但是也在此可相应实现逆流原理,如根据图8a或图8b所示。
关于冷却通道21或21a、21b的逆流原理(与是否实现按照图8a 或8b的变型无关)然而要求将冷却介质不同地供应给冷却辊的涉及的 端侧的区域。导回管路于是也必须设置在冷却辊的两个端侧区域上。
这根据图9和10示出。为此需要的是,由供应管路25不仅在供 应管路侧经由上升管路35a将冷却介质进一步输送给冷却通道21,而 且冷却介质的一部分经由中间管路51运输给上升管路35a,其在冷却 辊1内设置在对置的端侧5b上。
同样,用作导回管路35b的管路的另半部不仅在冷却辊1的排流 侧上设置,而且半部也在冷却辊1的流入侧上在内部与端侧5a相邻地 设置。该上升管路35b随后同样经由优选平行于中间轴线3延伸的中 间管路53与集流室55连接,该集流室直接过渡到对置的辊尾端23b 中的排流管路27中。通入该集流室55中也有导回管路35b,其设置 在冷却辊1内导回侧的端侧5b上。
在阐明的实施例的范围内,部分谈及冷却介质、冷却液体或冷却 剂。对此总是涉及相应的冷却物质,其中这些术语作为同义词应用。
与是否实现并流原理(如在图7a和7b中所示)或逆流原理(如 在图8a和8b中所示)无关,在冷却效果的均匀性的进一步改善并由 此熔膜(挤塑薄膜)的特性的改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如果 冷却通道由其入口侧到其排流侧递减地设计,亦即在其长度上至少部 分设有沿流动方向渐缩的流通横截面。由此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的长 度上的流速变化。由此可以确保:冷却介质的变热超过螺旋形冷却通 道地通过较高的流速并由此通过较高的热传递进行平衡,且由此在冷 却通道21上的流入侧与冷却通道21上的排流侧之间的冷却功率保持 相同,且由此导致超过冷却辊的轴向长度地更均匀的冷却效果(相比 于同宽的螺旋形)。因为冷却介质由流入侧到排流侧强制地加热(因为 仅仅由此熔物的冷却是可能的),所以冷却效果的一致性和均匀性也还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使得以逆流原理穿流相邻的冷却通道21或例 如相邻的双重冷却通道21。
作为冷却剂可以考虑每种适合的冷却剂。冷却剂原则上必须仅仅 是可流动和/或可流通的。优选应用液体的冷却剂,其通常可以由水组 成或优选主要包括水。但是也可能的是应用基于油的冷却剂。最后也 可能的是蒸汽形或气态冷却剂。但是同样也可以应用如下冷却剂,与 该冷却剂是液体还是气态无关,该冷却剂设有确定的添加剂,例如乙 二醇。同样但是例如也可以应用乙二醇作为代替水或基于水的冷却剂。 完全一般地于是原则上对此不存在限制或约束。
根据本说明显示:整个系统的改善并由此还有带有改善的特性的 挤塑薄膜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即如果至少在由入口管到上升管的 过渡处、而且补充或备选地在由上升管到间隔空间并由此到入口区域 中的冷却通道的过渡处、和/或备选于此地在由间隔空间和由此冷却通 道到出口侧的回流管路的过渡的相应构造方案中、和/或备选于此地利用在上升管路与规定中间轴线的回路之间相应的过渡构成或设置相应 的单级或多级的流动偏转机构,由此可以确保:冷却介质不仅以准确 的90°碰到碰撞壁,而且通过相应的管或通道部段的非直角的布置在 带有或没有分离构成的流动偏转机构的情况下产生相应偏转,亦即带 有至少92°或优选带有至少93°、94°或95°的角度改变。该角度改变 在此应不大于178°,优选于是≤177°、176°或175°。
由所阐述的实施例也得知:如果流动方向改变分解为至少两级的 流动方向改变,于是例如按照本发明可以避免本身直角的流通过渡, 其中每级仅仅产生本身非直角的流动方向改变。按照本发明,这可以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变型中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沿方向X'定向的管路 部段X产生沿方向X"的冷却剂流,且在该管路部段上随后紧接着是 与之成角度定向的带有定向Y'的用于产生沿方向Y"的冷却剂流的管 路部段Y,紧接着管路部段Y又是对于沿方向Z'的随后的第三管路部 段的另一方向改变,从而在此冷却介质流由其之前的方向Y"再次偏转 到Z",且在此所述两个角度改变中的每个均本身非直角地进行。
在此特别意外的是,通过这些技术措施最后可以明显改善由此制 造的塑料薄膜的质量,因为熔膜(挤塑薄膜)主要由于这些技术措施 而具有显著更好的特性。

Claims (18)

1.冷却辊,具有以下特征:
-带有外辊体(13),其具有外辊冷却面(9)和与之对置的内冷却面(10);
-带有内辊体(13),其具有外辊面(15)和优选与之对置的内辊面(16);
-在外辊体(7)与设置在外辊体(7)内部的内辊体(13)之间设有形成穿流空间(11)的间隔空间(17);
-在间隔空间(17)中,在外辊体(7)的内冷却面(10)与内辊体(13)的外辊面(15)之间构成分隔板条或分隔壁(19),由此在间隔空间(17)中形成侧面相互位错的冷却通道(21),所述冷却通道平行于中间轴线(3)或者螺旋形地绕中间轴线(3)延伸地设置;
-在冷却辊(1)的两个对置的端侧(5;5a、5b)上分别设有一个辊尾端(23;23a、23b);
-所述两个辊尾端(23;23a、23b)之一配设有用于冷却剂的中间的且沿中间轴线(3)的方向延伸的供应管路(25);
-排流管路(27)沿中间轴线(3)的方向延伸地设置在对置的辊尾端(23b)上或设置在也容纳供应管路(25)的辊尾端(23a)中;
-在供应管路(25)与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之间以及在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与排流管路(27)之间分别设有上升管路(35;35a、35b),使得在供应管路(25)、随后的多个上升管路(35;35a)、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与安置在其中的冷却通道(21)以及随后的上升管路(35;35b)和与之连接的排流管路(27)之间形成一个冷却剂流通管路系统(KD),其特征在于以下另外的特征,
-在所述冷却剂流通管路系统(KD)中设有至少一个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亦即:
a)在供应管路(25)与多个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a)之间或在由供应管路(25)到多个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a)的过渡处;和/或
b)在多个排流侧的上升管路(35;35b)与排流管路(27)之间或在多个排流侧的上升管路(35;35b)与排流管路(27)之间的过渡处;和/或
c)在多个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a)与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之间或者在入口侧的多个上升管路(35;35a)与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之间的过渡处;和/或
d)在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与多个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b)之间或在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与多个出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b)之间的过渡处;
-所述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构成为使得冷却剂流通管路系统(KD)在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的范围内经过方向改变,和/或穿流该冷却剂流通管路系统(KD)的冷却剂流在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的区域内经历以角β、β'、γ或γ'的方向改变,其中,角β、β'、γ或γ'≥92°且≤17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如下特征:
a)在供应管路(25)与多个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a)之间或在由供应管路(25)到多个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a)的过渡处;和/或
b)在多个排流侧的上升管路(35;35b)与排流管路(27)之间或在多个排流侧的上升管路(35;35b)与排流管路(27)之间的过渡处;和/或
c)在多个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a)与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之间或者在入口侧的多个上升管路(35;35a)与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之间的过渡处;和/或
d)在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与多个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b)之间或在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与多个出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b)之间的过渡处:
在产生带有角β或γ的流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分别设有一个单级流动偏转机构(41、141);或者设有至少一个双级的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由此在至少两个步骤中可产生带有角β和β'或γ和γ'的第一流动方向改变和随后的第二流动方向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具有一个或多个导流面(43、43';143、143')和/或弯曲的管路部段,使得带有延伸方向(X')的相应冷却剂管路部段(X)以角β、β'、γ或γ'过渡到带有延伸方向(Y')的冷却剂管路部段(Y),亦即围成角β、β'、γ或γ',其中,带有延伸方向(X')的相应冷却剂管路部段(X)直接在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之前并且产生沿流动方向(X")的冷却剂流,带有延伸方向(Y')的冷却剂管路部段(Y)直接跟随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并且产生沿流动方向(Y")的冷却剂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角β、β'、γ和/或γ'具有如下值,该值:
a)≥93°、94°、95°或至少≥100°,优选≥110°、120°、130°、140°、150°、160°或≥170°;并且
b)≤177°、176°、175°或至少≤170°,优选≤160°、150°、140°、130°、120°或≤11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在供应管路(25)与入口侧的多个上升管路(35;35a)之间设有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和/或在多个排流侧的回流管路(35;35b)与排流管路(27)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中央流动偏转机构(41),所述中央流动偏转机构优选包括偏转锥或偏转金字塔体(42),所述中央流动偏转机构相对于贯穿偏转锥或偏转金字塔体(42)的中间轴线(3)对称地定向,由此形成用于偏转冷却剂流的导流面(43),该冷却剂流以角β相对于冷却剂的流入方向(45;X")定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在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a)与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之间和/或在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与排流侧的回流管路(35;35b)之间设置的流动偏转机构(141、141')包括各至少一个外部的流动偏转机构(141、141'),其中,所述各至少一个外部的流动偏转机构(141、141'):
a)优选以弯头或弯曲部段的形式构成,且形成上升管路(35;35a)的一部分或回流管路(35;35b)的一部分;或
b)具有或包括相对于冷却剂的流入方向(X")以角γ'倾斜的导流面(1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管路(35;35a)和/或回流管路(35;35b)的朝向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的端部区域描述在如下角范围内的部分弧,该角范围≥2°、3°、4°、5°或10°,特别是≥20°、30°、40°、50°、60°、70°和/或78°、77°、76°,且特别是≤80°、70°、60°、50°、40°、30°,且特别是≤2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21)构成为双重冷却通道(21),所述双重冷却通道分别在入口侧与为其配置的上升管路(35;35a)连接并且在排流侧与为其配置的导回管路(35;35b)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与各一个上升管路和/或导回管路(35;35a、35b)连接的冷却通道(21)构成为双重冷却通道(21;21a、21b),所述双重冷却通道优选除了流入和排流区域在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中通过分隔壁(19')相互分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设在流通和间隔空间(11、17)中的冷却通道(21)与上升管路(35;35a)和/或导回管路(35;35b)连接,使得分别相邻的通道(21)可按逆流原理被冷却剂穿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冷却通道(21)或两个相邻的双重冷却通道(21;21a、21b)可按逆流原理被穿流,为此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35a)在冷却辊(1)的其中一个端侧(5;5a)上的半部和入口侧的上升管路(35)在冷却辊(1)的对置的端侧(5b)上的另半部带有径向分量地延伸,其中与供应管路(25)远离的上升管路(35;35a)经由中间管路(51)与连接和/或分支空间(33)在入口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排流侧的导回管路(35;35b)在其中一个端侧(5;5a)上的半部和排流侧的导回管路(35;35b)在对置的端侧(5;5b)上的另半部在冷却辊(1)内部中带有径向分量地延伸,其中,与排流管路(27)远离的排流侧的导回管路(35;35b)经由在冷却辊(1)内部中延伸的中间管路(53)与相应的连接和/或集流空间(33)特别是在排流侧在排流管路(27)之前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通道(21)超过其总长度地或者至少在部分长度上沿穿流方向递减地构造,亦即配设有渐缩的流通横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流动偏转机构在所述冷却剂流通管路系统(KD)中构成为两个或更多个级或步骤,亦即带有两个或更多个直接接连的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的区域中并且优选在多个或所有流动偏转机构(41、41';141、141')中分别设有平静腔(33;133),所述平静腔的流通横截面大于之前和/或随后的管路部段(X;Y)的流通横截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静腔(33;133)包括:
-漏斗形的平静腔部段(133');或
-圆柱形的平静腔部段(133”);或
-漏斗形的平静腔部段(133')连同沿流动方向后置的圆柱形的平静腔部段(133')。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1)构成为使得其冷却通道(21)可被冷却剂按逆流原理或按并流原理穿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1)构成为使得冷却辊(1)可被液态和/或气态冷却剂穿流,所述冷却剂优选掺入有添加剂。
CN201811309718.3A 2017-11-06 2018-11-06 冷却辊 Active CN109747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25836.1A DE102017125836A1 (de) 2017-11-06 2017-11-06 Kühlwalze
DE102017125836.1 2017-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7134A true CN109747134A (zh) 2019-05-14
CN109747134B CN109747134B (zh) 2022-02-01

Family

ID=64172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9718.3A Active CN109747134B (zh) 2017-11-06 2018-11-06 冷却辊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479982B1 (zh)
CN (1) CN109747134B (zh)
DE (1) DE102017125836A1 (zh)
HU (1) HUE049653T2 (zh)
PL (1) PL3479982T3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8988A (zh) * 2021-04-07 2021-08-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可改善轴向温度与热变形均匀分布的高效换热冷却辊
CN113619263A (zh) * 2021-09-23 2021-11-09 嘉兴百思蓝德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吊牌用数字彩色无水胶印用冷却辊装置
CN115289882A (zh) * 2022-08-10 2022-11-04 山东兴源热电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70269B2 (en) * 2018-12-05 2020-12-22 Xerox Corporation Modular radial impeller drum for printing devices
NL2023575B1 (en) * 2019-07-26 2021-02-18 Xeikon Mfg Nv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ooling
CN113135015B (zh) * 2021-05-19 2021-09-24 龙游运申制版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印纹的凹版印辊及制作方法
CN115097661B (zh) * 2022-06-10 2024-04-09 盐城市益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切割生产线用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51691A (zh) * 2022-06-28 2022-08-05 陈芳绚子 一种高质高产的单张纸转移表面处理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9234A (ja) * 1995-10-18 1997-04-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発泡シート成形装置
US20070015648A1 (en) * 2003-05-15 2007-01-18 Gugliemo Biagiotti Variable crown roller for devices for processing continuous web material and device comprising said roller
CN202462754U (zh) * 2012-02-11 2012-10-03 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具有双向螺旋冷却水流道的流延膜冷却辊
US2014026499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Altria Client Services Inc. Methods and machines for making oral products
CN204658914U (zh) * 2015-06-01 2015-09-23 嘉善恒宇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挤出流延薄膜机组的冷却机构
CN105829061A (zh) * 2013-12-20 2016-08-0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膜厚不均膜的制造装置和膜厚不均膜的制造方法
CN106393536A (zh) * 2016-06-08 2017-02-15 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流延辊
CN206568413U (zh) * 2017-03-07 2017-10-20 湖北德威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延膜生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975C (de) * 1906-10-13 1908-02-28 Driesens Franz J J Trockenzylinder für papier-und stoffbahnen
US2576036A (en) * 1944-09-21 1951-11-20 Scott Paper Co Yankee drier
US3625280A (en) 1968-10-31 1971-12-07 Hunt Co Rodney Industrial roll
DE2450241C2 (de) * 1974-10-23 1983-09-15 Vepa AG, 4125 Riehen, Basel Beheizte Walze zum Wärmebehandeln von z.B. Chemiefasern
DE2504471A1 (de) * 1975-02-04 1976-08-05 Wilhelm Reckermann Heiz- bzw. kuehlzylinder zum heizen, kuehlen oder walzen sowie auch zum leiten verschiedenster materialien aus kunststoff, aluminium, papier oder textilien mit doppelmantel und zwangsumlauf des heizbzw. kuehlmediums
CH674166A5 (zh) * 1986-12-22 1990-05-15 Lauener Eng Ag
AUPN811396A0 (en) * 1996-02-16 1996-03-07 Bhp Steel (Jla) Pty Limited Roll cooling structure for twin roll continuous caster
US5983993A (en) 1996-08-30 1999-11-16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High production chill roll
DE19936077A1 (de) * 1999-07-30 2001-04-26 Kelzenberg & Co Gmbh & Co Kg Temperierwalze
JP5606772B2 (ja) * 2010-04-13 2014-10-15 株式会社Ihi カレンダ装置
CN205112347U (zh) * 2015-10-14 2016-03-30 重庆天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冷却辊筒
ITUA20161465A1 (it) * 2016-03-08 2017-09-08 Gtk Timek Group Sa Rullo termico/aspirante o soffiant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9234A (ja) * 1995-10-18 1997-04-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発泡シート成形装置
US20070015648A1 (en) * 2003-05-15 2007-01-18 Gugliemo Biagiotti Variable crown roller for devices for processing continuous web material and device comprising said roller
CN202462754U (zh) * 2012-02-11 2012-10-03 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具有双向螺旋冷却水流道的流延膜冷却辊
US2014026499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Altria Client Services Inc. Methods and machines for making oral products
CN105829061A (zh) * 2013-12-20 2016-08-0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膜厚不均膜的制造装置和膜厚不均膜的制造方法
CN204658914U (zh) * 2015-06-01 2015-09-23 嘉善恒宇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挤出流延薄膜机组的冷却机构
CN106393536A (zh) * 2016-06-08 2017-02-15 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流延辊
CN206568413U (zh) * 2017-03-07 2017-10-20 湖北德威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延膜生产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8988A (zh) * 2021-04-07 2021-08-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可改善轴向温度与热变形均匀分布的高效换热冷却辊
CN113619263A (zh) * 2021-09-23 2021-11-09 嘉兴百思蓝德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吊牌用数字彩色无水胶印用冷却辊装置
CN115289882A (zh) * 2022-08-10 2022-11-04 山东兴源热电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9982B1 (de) 2020-04-22
PL3479982T3 (pl) 2020-10-05
DE102017125836A1 (de) 2019-05-09
HUE049653T2 (hu) 2020-10-28
EP3479982A1 (de) 2019-05-08
CN109747134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7134A (zh) 冷却辊
CN102538562B (zh) 一种组合式单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BR122019021562B1 (pt) rotor para uso em uma bomba centrífuga
CN106287993A (zh) 空气净化器及其风道结构
CN105020870B (zh) 空调及其换新风装置、诱导风喷嘴
CN105240320B (zh)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补气结构及压缩机
TW201242841A (en) Pre-nozzle for a drive system of a watercraft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CN102012185A (zh) 具有分流器的热交换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1294771B (zh) 在气流中产生涡旋
CN106141134A (zh) 用于冷却离心铸造设备的水冷装置
CN104374138B (zh) 风冷冰箱
CN207515574U (zh) 套管强化换热单元组件及旋流式高效套管式换热器
CN208493306U (zh) 稠厚器
CN100494859C (zh) 复杂流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及其减阻强化传热方法
CN207085742U (zh) 一种乳化沥青搅拌冷却设备
CN107939350A (zh) 选择性流入控制器和包含其的完井管柱
CN205838584U (zh) 切向逆流式换热的二氧化硅水解炉
CN106931790B (zh) 顶吹喷枪
CN208690011U (zh) 一种用于线缆冷却的水循环系统
CN207913616U (zh) 一种涂料搅拌冷却装置
CN101294231B (zh) 用于将气体注入到容器中的装置
US2046576A (en) Apparatus for spinning cuprammonium silk according to the stretch spinning process
CN109569349A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射流的防爆稀释扩压器
CN107101511A (zh) 高效开式冷却塔
CN209354359U (zh) 一种消音器和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man Sigsdorf

Patentee after: BRuCKNER MASCHINENBAU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Sigsdorf

Patentee before: BRu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Co.K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