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30C - 用于在一框架构件中接纳一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一框架构件中接纳一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30C
CN1097330C CN95196705A CN95196705A CN1097330C CN 1097330 C CN1097330 C CN 1097330C CN 95196705 A CN95196705 A CN 95196705A CN 95196705 A CN95196705 A CN 95196705A CN 1097330 C CN1097330 C CN 10973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top board
unit
pitman arm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6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211A (zh
Inventor
詹姆斯·J·戴维
斯科特·S·迪斯特霍夫特
约翰·M·斯皮克勒
直木日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Original Assignee
Berg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349,18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5573413A/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349,18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5564936A/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468,39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5967810A/en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g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Berg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9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3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用于在框架构件中接纳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具有后横向元件和一对纵向元件,用于使媒体与头部脱离的装置包括顶板,通过在支点连接在框架上的连杆臂而可移动顶板,连杆臂有第一触点和第一距离与第二触点和第二距离,第一和第二触点位于支点同一侧;在第一触点,顶板与媒体移向头部时连杆臂被顶板接合,第一距离为第一触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在第二触点,媒体弹出时连杆臂接合顶板,第二距离为第二触点与支点间的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在插入和弹出时有不同的接合位置。插入时所用的第一触点与支点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触点与支点间的距离,其倍数为3∶1至6∶1。因此,可得到显著的机械效益,使插件以很小的阻力插入,又可得到大的弹出力。

Description

用于在一框架构件中接纳一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一框架构件中接纳一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存贮插件的接插件。
背景技术
存贮插件和其它卡式电子媒体通常都借助于与一启动杆相联的机械连接从计算机系统中弹出,该启动杆与一连杆臂相连,而此连杆臂移动一靠着插件的顶板。这种系统的缺点在于,不同的使用者可能在启动杆上作用不足以将插件弹出其距离约为4mm的力,以此距离,可以容易地用手将插件收回。总之,所作用的力的大小常常因人而异,以致插件被弹至框架外的距离可以像预料的那样通常是不均匀的。还有,这种机械系统可能会在计算机系统仍在存取插件时导致插件被弹出。此外,某些存贮插件可能包含敏感信息,而这种人工弹出系统对这种插件只能提供很少的保护或不能提供保护。
因此,需要有一种适用于由计算机系统或按另一种选择,由人工控制的电流致动装置启动的弹出系统。还需要有一种能使用于将存贮插件弹出的力最大化并同时允许存贮插件易于插入的系统。再有,需要有一种能够为存贮插件提供保护的系统。
发明概述
为了满足上述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一框架构件中接纳一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所述框架构件具有一后横向元件和一对互相隔开的纵向元件,一头部装置设置在框架构件的后横向元件附近,以及用于使卡式电子媒体移出而与头部脱离接合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顶板,通过在一支点处连接在框架上的连杆臂而可移动所述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臂有一第一触点和第一距离与一第二触点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位于所述支点的同一侧;在所述第一触点,当使顶板与卡式电子媒体移向头部时,连杆臂被顶板接合,所述第一距离为当插入卡式电子媒体时第一触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二触点,当卡式电子媒体被弹出时,连杆臂接合顶板,所述第二距离为第二触点与支点间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本发明的接插件装置可以很容易地自动弹出并为存贮插件提供了保护。在此装置中,插件可以在受到微小的阻力时插入,但同时又可借助于一机械效益使弹出力最大。此效益是通过连杆臂与顶板连接的匹配而得到的,其中,顶板在插入时在第一接触位置压在连杆臂上。在弹出时,顶板占据另外的一个第二接触位置。在插入时所用的第一接触位置与连杆臂的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接触位置与连杆臂支点之间的距离,其因数为3∶1至6∶1。因此,实现了相当显著的机械效益。
本发明的接插件装置的另一特征为用于松开受约束的连杆臂的触发装置。在此装置中,有一纵向力作用在回转力传送装置上,该纵向力可以例如由经过一线路的电流的接通而产生,该线路包括一其尺寸随电流负载而变化的导线。回转装置由该导线移动,以将一销子从连杆臂上拔出,从而使连杆臂响应由一弹簧提供的纵向力而从其受约束的位置移出。
用于松开连杆臂的另一种装置利用了在一定时杆上的后缘,使连杆臂响应作用在定时杆上的纵向力而与顶板分离。
本接插件的另一特征为一封闭装置,它从框架的侧面元件伸出,为存贮插件提供保护。使封闭装置的启动与顶板的移动相协调,这样在插入插件以后,接插件不易于受到干预,以防取出插件。
此接插件可用于任何类型的卡式电子媒体,它不受限制地包括诸如任何1型、2型或3型PCMCIA插件的存贮插件,以及任何其它的能用在任何类型的计算机系统中,以完成类似功能的插件。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接插件装置的顶视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接插件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接插件装置沿III-III线的正视图;
图4是沿图1所示接插件装置的IV-IV线的正视图;
图5是一示意图,示出了本发明的接插件装置的连杆臂和顶板在存贮插件完全接合之前的关系;
图6是一示意图,示出了连杆臂和顶板在存贮插件处于完全接合的位置时的相对取向;
图7是本发明的接插件装置的触发机构的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2的VIII区中的范围的放大图;
图9是图1的IX区中的范围的放大图;
图10是图1的X区中的范围的放大图;
图11是图2的XI区中的范围的放大图;
图12a和12b是本发明的接插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顶视平面图;
图13和14是图12a和12b所示接插件装置在切去不同部分后的透视图;
图15分别是图12a和12b中的圆圈XV和XV′中的区域的详图;
图16是经过图15中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2b中的圆周XVII中的区域的详图;
图18是经过图17中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以及
图19是沿图17的XIX-XIX线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至图4,本发明的存贮插件接插件包括一总的用标号10示出的框架构件。此框架构件由一个金属的后横向元件12和两个塑料的纵向元件14和16组成。后横向元件有金属延伸部分18和20,它们从其上垂直地伸出,借助于分别用标号22和23代表的夹子和锁闩24和25与纵向元件相连。在纵向元件14和16上还有分别以标号26和28代表的ESD触点和分别以标号30和32代表的EMI触点。还有分别以标号34和36代表的穿过这两个纵向元件的前孔,它同位于头部上的后孔38和40一起将组件连接在一印刷线路板上。在两个纵向元件上还有侧槽42和43(图3与4),它们用于将存贮插件保持在这些元件之间,处于总的用标号44代表的贮存空间中。框架的一端是敞开的,限定出一总的用标号45表示的插入口。详细地参看图1,可以看出,在紧靠框架的后横向元件的下方还有一插件的顶板46。一连杆臂48在支点50处与框架构件的后横向元件相连,而插件的顶板就位于后横向元件的下方。可以看到,连杆臂沿一平行于顶板的平面的水平圆弧摆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元件从后横向元件向前延伸并相互隔开一基本上等于卡式电子媒体宽度的距离。
特别地参看图6,可以看出,当插入一存贮插件时,顶板将被向后推至一总的用标号51示出的后面位置并在一总的用标号52示出的第一触点处与连杆臂接合,该触点与一总的用标号53示出的连杆臂的终端相邻。此第一触点由一销钉衬套式结构形成,其中,如在下文中将联系图7与8更详细地揭示的那样,连杆臂是固定在顶板上的。应当指出,从此第一触点到连杆臂的支点有一距离d1。还可以看出,当弹出存贮插件时,连杆臂将在一总的用标号54标示的第二触点与顶板接合。应当指出,从此第二触点到连杆臂的支点有一距离d2。比值d1∶d2最好为3∶1至6∶1。连杆臂有一侧向的伸出部分56,从其上伸出一推翼58。在后横向元件上有一中心开口60,突起的推翼58穿过此开口向下延伸,与插件顶板上的下凹表面62接合。可以注意到,在位于连杆臂上的突起部分58与位于顶板上的下凹表面62之间有一距离d3。在顶板上有插件接合突起64和66。还有一纵向的连杆臂弹簧68和纵向的顶板弹簧70和72,它们倾向于将这些元件向前拉,但是如以后要说明的那样受到约束。接插件头一般用标号74标出并包括一横杆76、前销78、后销80和相对的侧腿82和84。
具体地参看图5,此图示出了插件未完全插入和连杆臂处于一般用标号85示出的向前位置的打开位置,可以发现,与靠近连杆臂支点相比,由于有从所作用的力远离连杆臂支点得到的效益,因此,对附着在连杆臂上的弹簧加载所需要的力比较小。在插件完全插入该机构以及机构被锁住以前,这种小插入力是合乎要求的。一旦机构被锁住,则在从头部弹出插件时,最好将机械效益从连杆臂的端部转移到连杆臂的推翼上。换句话说,所要达到的是触点或插件弹出力的作用点是靠近支点的某个点,而不是靠近连杆臂的端部。再仔细地参看图6,它示出了在插件完全插入、机构被锁住并且准备弹出插件时,连杆臂与顶板的相对位置,可以看出,从插件最初插入机构到机构被闭锁时为止,在连杆臂的推翼与顶板之间都保持有一间隙。此时,不产生机械效益的转移。顶板先于连杆臂被松开,但它并不移动,这是因为,它靠在插件上,而附着在顶板上的弹簧又不够强有力,不足以使插件与头部的销钉区域脱开。因此,在松开连杆臂以前,顶板基本上是静止的,即使它已经被松开。连杆臂在其向前和向后位置之间(以及在框架的后横向构件与连杆臂的向后位置之间)的角位移最好为5°至20°。一旦连杆臂被松开,就通过位于连杆臂端部上的弹簧将连杆臂朝顶板驱动,连杆臂上的推翼与顶板上的下凹表面之间的间隙立即消失,并将由位于连杆臂端部上的弹簧作用的力传给连杆臂上的推翼。此推翼进一步将力传至顶板上。由于这个力的作用点相当靠近连杆臂支点,因此有高的机械效益。此效益产生足够大的力,以克服将插件驱除头部的销钉区域时所需要的总脱开力。由连杆臂产生的高水平力只需要存在一段短的时间,例如刚刚足够使插件脱离。因此,连杆臂只需要摆动一个短距离。如果此高水平力继续作用,则它可能不仅仅将插件驱离销钉区域,而且还将其完全地驱出整个机构,而这并不是所希望的局面。因此,理所当然地要求连杆臂作短的摆动。一旦连杆臂完成摆动,插件就基本上不受约束,并可通过克服作用在沿纵向元件的侧槽移动的插件上的摩擦力实现进一步的穿过贮存空间的移动。此移动为附着在顶板上的弹簧的作用。一旦连杆臂完成摆动,这些弹簧就起主要作用并以有控制的方式继续穿过贮存空间将插件向外推。其结果是,使插件的背面部分完全地弹出插入口区域,这样可以容易地用人手将插件取出,但又不致弹出太远,以致使插件掉在机构外面。
参看图7和8,其中较详细地示出了锁住机构和触发机构。可以看到,连杆臂48有一个小孔86,它位于销钉导入凹槽87和用于与纵向的连杆臂弹簧(在图7与8中未示出)接合的钩88的上方。将连杆臂叠置在一套筒90的上方,该套筒与顶板上的孔92和93接合。顶板还设有一用于与其纵向弹簧(在图7与8中未示出)接合的钩94和其功能将在以后描述的定时杆松开臂96。一柱塞形销钉98与套筒90和连杆臂上的孔86接合,此销钉有一直径大于其杆身的头部180和一孔102。此柱塞形销钉本身以其孔102与偏压弹簧104上的偏压弹簧前端103接合。该偏压弹簧在其相对端焊在顶板的突出部分101上。摇臂106有一后安全碰锁接合臂107和两个向前延伸部分109,该延伸部分响应向后的纵向压力向下转动,以接合柱塞形销钉的头部,所述的纵向压力通过位于定时杆112上的一个触点110作用在触点108上。向后的纵向压力通过记忆导线114作用在定时杆上。与此同时,作用在摇臂上的触点108上的压力传递一个力,使后安全碰锁接合臂107靠着后安全碰锁111转动。作用在安全碰锁臂上的力使锁闩105与位于框架的纵向元件16上的突耳115(图8)脱开。顶板上的摇臂偏压表面在插件插入时起作用,以后还要对此进行说明。当记忆导线114沿向后的纵向拉曳定时杆时,可以看出,柱塞形销钉的头部将穿过定时杆上的后开口116。“记忆导线”一词的意思是用一种合金或其它材料制成的导线,它显示出能响应用一电流供电而改变其纵向尺寸的特性。合适的记忆导线材料可以从Dynalloy公司得到,该公司的地址为18662 MacArthur Boulevard,Suite #103。Irvine California 92715,商标为FLEXINOL。此开口116与狭槽118相连,狭槽的宽度小于柱塞形销钉头部的直径。该狭槽还与一前开口120相连,此前开口的宽度也大于柱塞形销钉头部的宽度。在操作时,当用电流给记忆导线通电时,它将沿一向后的方向在定时杆上作用一个力,而定时杆本身又在摇臂上作用一个力,使其靠着柱塞形销钉的头部向下转动并穿过定时杆的后开口。在与套筒和顶板脱开以后,连杆臂沿向前的方向摆动,在其第二触点处与顶板接合。除去由顶板弹簧70和72(图1)作用的纵向力之外,此时产生的力使顶板将位于贮存空间中的任何插件弹出。定时杆上的锁住表面122与一定时杆锁124接合,使定时杆保持在向后的位置上,这将在以后充分说明。连杆臂向前移动,直至它由连杆臂挡块125挡住(图1与9)为止。
详细地参看图9至11,封闭机构的操作如下。此封闭机构包括一凸轮126,它有一伸入插座的贮存区的横向突起128。该凸轮还具有一垂直的突出部分130,它穿过定时杆上的一个第二狭槽132突出。此狭槽包括一斜的部分134,它向外和向前延伸,并以其后侧与一上垂直部分136相连,以其前侧与一下垂直部分138相连。还可以看出,定时杆与定时杆偏压弹簧140相连。应当注意到,在定时杆上还有另一个狭槽142,其功能为提供一个用于记忆导线终端140的间隙,该终端压接在记忆导线上并固定在定时杆的下侧上。记忆导线在定时杆下方沿纵向延伸并附着在另一终端146上,该终端固定在框架上。还可以看出,在封闭机构中的凸轮和有关的元件是放在一塑料盖148中的。在图9至图11所示的位置,凸轮的横向突起伸入贮存空间,防止插入贮存空间中的存贮插件被取出。也就是说,横向突起伸入贮存空间足够远,这样不可能容易地用手抓住存贮插件并以此方式将其取出。但是,应当知道,当存贮插件被弹出时,需要取出此横向突起。
弹出循环中的第一步是系统发出信号,向记忆导线传送一电信号。应当知道,可以用一筒形螺旋管线圈代替记忆导线。该信号将使定时杆朝摇臂移动。定时杆上的触点推靠摇臂上的触点。当力继续作用时,摇臂将转动。此转动产生下列作用:(1)转动将作用力传到摇臂上的两个向前的延伸部分上;(2)摇臂的向前延伸部分推动柱塞形销钉的头部,从而将其向下拉;(3)销钉的向下移动使连杆臂松开。在定时杆的移动循环中,连杆臂、顶板和柱塞形销钉都在移动。此时,顶板与连杆臂脱开并可彼此独立地移动。取出插件所必需的机械效益也已从连杆臂端部的附近移至支点附近。然后,连杆臂和顶板继续向前运动。连杆臂的移动会由顶板上的连杆臂挡块停止。顶板将具有一长于连杆臂的弹出距离。销钉由摇杆臂向下拉动,而此向下的运动还迫使柱塞形销钉头部的顶面落在定时杆的底面的下方。柱塞形销钉与顶板一起运行,而且,在此时,顶板可以自由移动,并将插件推出狭槽区域。柱塞形销钉的顶面位于定时杆的下方。当顶板向前移动时,柱塞形销钉将在退回位置,即在销钉头部位于定时杆下方时行经弹出循环长度的大部分。位于定时杆狭槽118的端部的开口120允许销钉由于柱塞式销钉偏压弹簧的移动而突然向上回复至其原来的上部位置。由于销钉走到一个在定时杆下方的退回位置,在弹出循环中,销钉与连杆臂不发生干涉。通过停住连杆臂并允许顶板在弹出循环中再向前运行一段距离,可以保证,当销钉突然向上回复至其原来的上部位置时,它将总是在连杆臂的前方。这一运动保证机构已经再次触发其本身。定时杆可继续推动摇臂,直至电信号停止。一旦信号停止,就不会有力作用在定时杆上。在此状态下,唯一作用在定时杆上的力将是定时杆偏压弹簧。此偏压弹簧沿与插件弹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将定时杆推回到其初始位置。一旦电信号停止并且定时杆力图返回其初始位置,定时杆锁将接合定时杆并借助于偏压弹簧使定时杆保持在应有的位置上。由偏压弹簧作用在定时杆上的恒定张力也将继续存在。在插件弹出循环结束时,各关键零件处于下列状态:(1)连杆臂停止并被锁住,靠在盖板的挡块上;(2)顶板借助于第二弹出弹簧将其自身尽可能远地推向前方,以使其位置处于连杆臂的前方;(3)柱塞形销钉由于其偏压弹簧的作用而处于其上部位置并处于连杆臂的前方;以及(4)定时杆由定时杆锁锁定在应有的位置上。
当将插件插入机构时,插件将要结合的第一元件是顶板,这是因为,它在弹出循环中向前移动最大的距离。因此,当插件推靠顶板时,它将在与顶板一起运行的柱塞形销钉处于上部位置时开始对附着在顶板上的第二弹出弹簧加载。继续对插件加压,最终会迫使柱塞形销钉进入导入凹槽87中,然后又进入连杆臂的孔86中。可以注意到,当在连杆臂上作用有压力时,一旦销钉已经与孔接合,就产生连杆臂与顶板的机械连接。由于连杆臂与顶板连接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相互合作地移动,在整个插件插入的循环中,都保持这一间隙。由于保持这一间隙,插入插件所需要的力仍然比较小。插件的继续插入使主弹出弹簧受载,但利用连杆臂的整个长度作为机械效益。插件的插入将继续到插件完全与头部的销钉区域配合为止。一旦插件完全就座,就可以停止插入插件的力,并使插件停留在应有的位置上。此时,由主弹出弹簧和第二弹出弹簧作用在插件上的力的大小只与加载弹簧时所需的力一样大。该力的总水平不足以大到能克服头部与插件插座接触系统的配合力和摩擦力;因此,系统仍处于静止状态。为了产生足以用主弹出弹簧弹出插件的力,需要有从连杆臂端部移至推翼区的机械效益。在系统处于半稳定状态的同时,在插件上作用有某一水平的弹出力。此外,在引入振动时,可以显著地改变系统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系统不过早地脱开,采用了安全锁105。如果出于某种原因而向系统引入某些作用力,以使它们能在已经处于应有位置的插件上施加弹出力,则安全锁就接合并保证系统仍处于锁定状态。刚好在插件完全插入之前,要进行许多其它的动作。一个动作是,当插件接近完全插入时,顶板上的定时杆锁松开臂将推动定时杆锁,将其推向旁边并松开定时杆。然后,定时杆偏压弹簧就作用在定时杆上并将其拉回至其初始位置。这个动作本身又将插件锁凸轮推出,使之进入插件狭槽区域,从而在机构中将插件锁在应有的位置上。另一个动作涉及柱塞形销钉弹簧和摇臂的定位和移动。一旦柱塞形销钉向上移回其原来的位置,柱塞形销钉头部的底面就位于定时杆顶面的上方。当插件接近最后的插入时,摇臂的前伸出部分109必须位于柱塞形销钉头部的顶上。这个位置的保证是由于在伸出部分的正面的导入部分和这样的事实,即,顶板上的摇臂偏压表面在最后插入之前迫使摇臂转动到合适的位置。一旦已经下压柱塞形销钉并松开连杆臂,如果摇臂停留在向下的位置,就会产生这个动作。
封闭机构按下述方式由定时杆和触发机构动作。图10和11示出了当插件完全插入机构中并被固定时凸轮的位置。可以注意到,凸轮的垂直突起放在位于定时杆上的凸轮槽中。这个凸轮槽在插件弹出循环开始时将锁紧凸轮移至插件的旁边。插件弹出循环如下进行:(1)通过记忆导线的收缩使定时杆移向机构的后面;(2)由于凸轮必须在弹出插件以前脱开,定时杆向后移动的大约第一个三分之二要严格地用于移动插件锁紧凸轮,使其至少有一部分离开插件槽区域;以及(3)定时杆移动的最后的大约三分之一松开触发机构和连杆臂。一旦松开连杆臂,连杆臂和顶板都朝机构的插件出口区移出并弹出插件。顶板和连杆臂都将停留在此位置上,直至将插件重新插入机构中。为了保证插件锁紧凸轮停留在收回位置上,以便不阻碍其它插件的插入,在定时杆沿其整个向后的距离移动时,将接合定时杆锁124。此动作防止定时杆向后朝机构前方产生任何移动,从而防止了插件锁紧凸轮过早地移入插件槽区域。定时杆在插件插入时从定时杆锁脱开。此后,附着在定时杆上的偏压弹簧使定时杆返回机构的前方,从而将插件锁紧凸轮推出,使之进入插件槽区域。要如此定位和定时定时杆从定时杆锁上的脱开,以使它刚好在插件完全插入时发生。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发生插件锁紧凸轮过早进入插件槽区域。定时杆上的第二定时杆槽的垂直部分可防止凸轮在凸轮槽中移动。
本发明的插座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示于图12a至19中,其中,框架总的用标号210代表,此框架包括一后横向元件212、具有金属的延伸部分218和220的纵向元件214和216。插件插入口总的用标号245示出。此装置还包括一顶板246和一安装在支点250上的连杆臂248。连杆臂有一侧向伸出部分256,从其上伸出一推翼258。在后横向元件上有一中心开口260,推翼的突起部分258穿过此开口向下伸出,与插件顶板上的下凹表面262接合。总的用标号274标出的头部包括向后延伸的销280和向前延伸的销(未示出)。该装置还包括一附着在记忆导线314上的定时杆312。定时杆包括一纵向的基础段316。还设有记忆导线终端344和346。定时杆位于在定时杆导轨450上的一个凹座中。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一样,用一定时杆偏压弹簧451控制定时杆,所述弹簧与安装翼片452和454接合。如上所述,主弹出弹簧455与安装翼片456接合。还设有一用于定时杆的推翼458,它允许用人工操纵定时杆,以便用人工操纵该系统。在此装置中还包括一安全锁闩462、一在顶板上的安全锁闩窗463和一安全锁闩松开翼464,此松开翼防止插件可能由于由冲击或振动而所引起的条件恶化而过早地弹出。还具有一定时杆锁住弹簧466,它的一端与定时杆上的凹口467接合,另一端埋在导轨壁中。还设有一导轨盖470,它在取下后可将凸轮326露出,该凸轮如同在上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控制一侧面的插件锁紧突起328。还设有一微型控制开关472,以实现弹出插件的要求。定时杆包括一纵向的基础段474、一垂直段476和一上纵向段478,垂直段的前端从基础段向上延伸,上纵向段从垂直段向后延伸至后缘480。一垂直的连杆臂翼482从连杆臂向下伸出。在顶板上还有一隆起的凸台区484,它可与连杆臂上的窗口486接合。还设有弹出弹簧488和490,它们分别在其前端固定在顶板的安装翼492和494上并在安装翼496和498处固定在框架的纵向元件上。至于那些未详细描述的特征,此另一实施例基本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2a至19所示本发明的插座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操作说明如下。顶板弹簧在其处于自由状态时受轻微的拉力。使顶板朝着插件槽中的开口处于其后面的位置。定时杆通过与定时杆上的凹口接合的定时杆锁保持在一中间位置。在此自由状态,插件锁紧凸轮处于其后退位置,安全锁闩位于定时杆的凸轮翼的顶上。由于定时杆被锁住,记忆导线还有一定的松弛量。
在操作插座的第一插件插入阶段,插件被插入并碰上顶板。插件的继续插入开始对顶板弹簧加载,即拉伸顶板弹簧。插件的继续插入迫使顶板的隆起的凸台区在连杆臂的下方滑动,并移入连杆臂上的窗口。最终,在连杆臂的窗后所形成的区域和顶板的隆起的凸台区彼此相互压靠。插件的进一步插入使顶板和连杆臂彼此相互合作地移动。与此同时,连杆臂的向前运动开始对主弹出弹簧加载。直到此时为止,被锁在应有位置上的定时杆并没有移动。插件锁紧突起也仍然没有移动。
在第二插件插入阶段,操作者继续插入插件,并且顶板与连杆臂继续一起向前移动。此时,插件非常接近于完全插入。插件的继续插入使连杆臂翼松开定时杆锁,定时杆锁又松开定时杆。一旦被松开,定时杆偏压弹簧就作用在定时杆上,将定时杆朝导轨的前方推进。定时杆的这一运动也迫使插件锁突起移出,进入插件槽区域并位于插件后缘的后方。定时杆的向前移动也使记忆导线恢复至拉紧状态。
插件插入的最后部分使安全锁闩锁入在顶板上的安全锁闩窗内。此时,插件完全配合头部,并将机构锁紧。主顶板弹簧与第二顶板弹簧也都全部被拉紧并准备用于松开。
当使用者希望弹出插件时,在附着在定时杆上的记忆导线中通以电流。记忆导线收缩,以致向后拉动定时杆。此运动完成许多功能,这些功能按照其相对的动作顺序排列于下:(1)定时杆将插件锁突起拉出插件槽区域;(2)定时杆上的安全锁闩松开翼464将安全锁闩顶出顶板的窗口;(3)定时杆的后缘480连入位于顶板与连杆臂之间的空间并迫使这两个零件分开;以及(4)一旦连杆臂与顶板脱开,主弹出弹簧作用在连杆臂上,而连杆臂本身又将翼258处的弹出力作用在位于顶板的中央区域中的凹座262上。此主弹出力从头部的插座销区域推动插件,并且连杆臂继续向后移,直至它硅上连杆臂挡块325。顶板及其弹簧继续将插件移向插件槽开口,直至顶板回到上述的自由状态位置。一旦作用在记忆导线上的电流被切断,导线就处于冷却阶段,而定时杆偏压力作用在记忆导线上,将其朝原来的中间长度拉回。但是,并不允许定时杆全部移回至导轨的后方,这是因为,它将通过定时杆锁紧弹簧466被锁紧在中间位置上。这种定位是必需的,这是因为,必须在插件被取出后防止插件锁出来,进入插件槽中,而这种情况在允许定时杆全部移回至导轨后方时将会发生。此时,所有零件都返回上述的自由状态位置。
应当知道,所描述的存贮插件插座适用于由计算机系统致动,或是按另一种选择,由人工控制的电流驱动装置致动。还应当知道,此插座使用于弹出存贮插件的力最大并同时允许存贮插件易于插入。还应当进一步知道,此插座提供了一种保证存贮插件安全的有效装置。
尽管联系各种形式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可以采用其它类似的实施例,或是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各种改进和补充以实现本发明的同样的功能,但同时并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应只限于任何单个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广度与范围上按照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予以解释。

Claims (4)

1.一种用于在一框架构件中接纳一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所述框架构件具有一后横向元件和一对互相隔开的纵向元件,一头部装置设置在框架构件的后横向元件附近,以及用于使卡式电子媒体移出而与头部脱离接合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顶板,通过在一支点处连接在框架上的连杆臂而可移动所述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臂有一第一触点和第一距离与一第二触点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位于所述支点的同一侧;在所述第一触点,当使顶板与卡式电子媒体移向头部时,连杆臂被顶板接合,所述第一距离为当插入卡式电子媒体时第一触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二触点,当卡式电子媒体被弹出时,连杆臂接合顶板,所述第二距离为第二触点与支点间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元件从上述的后横向元件向前延伸并相互隔开一基本上等于上述卡式电子媒体的宽度的距离,上述的纵向元件限定出一贮存空间,上述框架的一端限定出一插入口,用于将卡式电子媒体插入贮存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插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与插入口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接插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可移动地装在框架上并可以操作,以朝头部滑动而使卡式电子媒体与头部接合,和离开头部以弹出卡式电子媒体。
CN95196705A 1994-12-07 1995-12-04 用于在一框架构件中接纳一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973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4873494A 1994-12-07 1994-12-07
US08/349,185 US5573413A (en) 1994-12-07 1994-12-07 Eject activation mechanism for a memory c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US08/349,186 1994-12-07
US08/349,185 1994-12-07
US08/349,186 US5564936A (en) 1994-12-07 1994-12-07 Card security mechanism for a memory c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US08/348,734 1994-12-07
US08/468,398 1995-06-26
US08/468,398 US5967810A (en) 1994-12-07 1995-06-26 Eject activation mechanism for a memory c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211A CN1169211A (zh) 1997-12-31
CN1097330C true CN1097330C (zh) 2002-12-25

Family

ID=27502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670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7330C (zh) 1994-12-07 1995-12-04 用于在一框架构件中接纳一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0797853B1 (zh)
JP (2) JP3830965B2 (zh)
CN (1) CN1097330C (zh)
DE (1) DE69530110T2 (zh)
WO (1) WO19960182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6182B2 (ja) 1996-10-02 2007-02-28 バーグ・テクノロジ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エジェクト装置
JP2000123918A (ja) * 1998-10-19 2000-04-28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電気コネクタ
GB0112417D0 (en) * 2001-05-22 2001-07-11 Jackmark Engineering Ltd Apparatus for hold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block
TW200623552A (en) * 2004-12-29 2006-07-01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Card connector
US9063705B2 (en) 2013-11-11 2015-06-23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Latch mechanism for securing an electronic module
CN104124571B (zh) * 2014-07-22 2016-04-2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子母机的弹出机构以及应用该弹出机构的母机和子母机
IT201800001887A1 (it) 2018-01-25 2019-07-25 Actuator Solutions GmbH Meccanismo di rilascio di scheda SIM con attuatore SM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1455A (en) * 1982-01-15 1985-02-26 Honeywell Inc. Locking and extraction mechanism for rack mounted components
US4838804A (en) * 1987-03-27 1989-06-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echanism for connecting IC card and external device
US4778401A (en) * 1987-05-28 1988-10-18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Extraction-insertion card guide mechanism
US5179871A (en) * 1988-02-29 1993-01-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System for unloading a memory cartridge
JPH0541509Y2 (zh) * 1988-03-03 1993-10-20
JPH0517826Y2 (zh) * 1988-07-29 1993-05-12
JPH0737159Y2 (ja) * 1990-04-26 1995-08-2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
US5161989A (en) * 1990-11-30 1992-11-10 Itt Corporation Ejector equipped card connector
JP2659030B2 (ja) * 1991-09-12 1997-09-30 デュポン・シンガポール・ピーティーイー・リミテッド コネクタ装置
US5389001A (en) * 1992-08-10 1995-02-1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ard ejecting mechanism
US5275573A (en) * 1992-11-16 1994-01-0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eject mechanism
JP3657016B2 (ja) * 1993-05-13 2005-06-08 バーグ・テクノロジ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コネクタ装置
US5451168A (en) * 1993-10-01 1995-09-19 Berg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apparatus for memory cards having a one-piece integrated frame
US5492480A (en) * 1994-10-31 1996-02-20 Fusselman; David L. Memory card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resilient eject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08114A (ja) 2006-04-20
JPH10510392A (ja) 1998-10-06
CN1169211A (zh) 1997-12-31
DE69530110T2 (de) 2003-12-11
JP3830965B2 (ja) 2006-10-11
EP0797853A4 (en) 1998-02-25
WO1996018224A1 (en) 1996-06-13
EP0797853A1 (en) 1997-10-01
DE69530110D1 (de) 2003-04-30
EP0797853B1 (en) 2003-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67810A (en) Eject activation mechanism for a memory c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US5597316A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eject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use
US5890920A (en) Card security mechanism for a memory c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US5573413A (en) Eject activation mechanism for a memory c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CN1097330C (zh) 用于在一框架构件中接纳一卡式电子媒体的接插件装置
US5564936A (en) Card security mechanism for a memory c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CN110537795A (zh) 一种触碰自动弹出抽屉的弹出装置和控制方法
JP2003237568A (ja) 電車用側引戸装置
US4635149A (en) Loading and ejecting mechanism in a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6375406B1 (e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parts
US3945040A (en) Push-push locking and release mechanism for tape cartridge players
US4615187A (en) Needle selection device on a knitting machine, particularly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US7072139B2 (en) Cartridge locking mechanism for magnetic tape apparatus
US4633348A (en) Ejection mechanism for tape player
US4620246A (en) Cassette ejection mechanism of a cassette tape recorder
JPS61214168A (ja) デイ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GB2045509A (en) Interlock mechanism for tape player
JP3740817B2 (ja) 打込機
JPS6325540Y2 (zh)
JP2563146B2 (ja) 引戸式自動扉の施錠・解錠装置
WO1992006244A1 (en) Device for catching and fixing reciprocating body
JP2004095194A (ja)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の挿抜機構
NL8103831A (nl) Magneetbandcassetteapparaat.
KR890005701Y1 (ko) 디스크 카아트리지용 기록 재생 장치
JP2920282B2 (ja) 遊底式機関砲の安全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