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2449A -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2449A
CN109722449A CN201711052103.2A CN201711052103A CN109722449A CN 109722449 A CN109722449 A CN 109722449A CN 201711052103 A CN201711052103 A CN 201711052103A CN 109722449 A CN109722449 A CN 109722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eet wormwood
bioconversion
parts
mycelium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21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述金
周代俊
黄俊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H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H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H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H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521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24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2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24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制备方法是将猴头菌接种至猴头菌培养基中,于20—27℃条件下培养30—40d,取出菌丝体并烘干,即得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每100份所述猴头菌培养基中包括50—70份基础培养基和30—50份青蒿;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麸350—490份,玉米粉100—140份,谷糠50—70份,水400—600份;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含脂肪酸类物质及甾酮类物质,所述脂肪酸类物质包括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所述甾酮类物质包括麦角甾‑7,22‑二烯‑3‑酮、豆甾‑4‑烯‑6α‑醇‑3‑酮、白花前胡丁素、莨菪亭、比克白芷素。该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作用明显优于猴头菌丝体或青蒿的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可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背景技术
猴头菌是一种猴头菌科蘑菇(真菌),在中药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已经超过2000年的历史了,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如erinacines,被认为具有神经再生,并且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猴头菌还有抗溃疡,抗炎,抗微生物,免疫调节,提高肝功能,抗衰老,降低血糖和血脂,提高抗缺氧能力,增加心脏输出、和改善备注循环等作用,包含猴头菌的医用制剂在中国广泛使用。
猴头菌丝体中的活性物质最重要的是多糖及糖蛋白,目前国内外对猴头多糖的研究表明,猴头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的形成,抗白细胞下降,降血糖、抗凝血、抗血栓、抗突变和抗衰老等。因此,猴头菌多糖备受人们关注,成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医药、食品科学等领域研究和开发应用的热点。《中国药典》记载了猴头菌丝体(参见2015年版一部的第1614-1615页)。
当前,从高等真菌及其培养物中进行筛选和发现活性成分,应用于抗肿瘤、抗病毒、和治疗糖尿病等,不仅成为国家重点研究新药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开发生物医药的热点。但是,目前并未见到中药作为猴头菌的培养基经过生物转化后的新型药用菌丝体(新材料)应用于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报道。
青蒿(学名:Artemisia carvifolia),别称:草蒿、香蒿苦蒿,是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青蒿全草入药,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劫疟等功能。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疟之功,全草含多种倍半萜内脂,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成分。其所含的青蒿素,系一种倍半萜内脂。抗菌实验证实,青蒿素对幽门螺旋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是指利用菌丝体(包括真菌)的代谢功能,使有机物分解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以适宜的培养基为营养,通过菌丝体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借鉴中医药组方思想,将单味中药、具有类似或协同作用的中药作为部分培养基进行菌丝体转化,不同菌株诱变“次生”代谢不同的生物活性成分,再实行“定向培养、双向转化”生物转化工艺,可获得不同生物活性物质原料,目的是增强功效或者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制备方法是将猴头菌接种至猴头菌培养基中,于20—27℃条件下培养30—40d,取出菌丝体并烘干,即得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每100份所述猴头菌培养基中包括50—70份基础培养基和30—50份青蒿;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麸350—490份,玉米粉100—140份,谷糠50—70份,水400—600份;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含脂肪酸类物质及甾酮类物质,所述脂肪酸类物质包括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所述甾酮类物质包括麦角甾-7,22-二烯-3-酮、豆甾-4-烯-6α-醇-3-酮、白花前胡丁素、莨菪亭、比克白芷素。
8、优选地,每100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棕榈酸含量不少于3.37g、亚油酸含量不少于12.92g、油酸含量不少于4.19g、硬脂酸含量不得少于1.22g;每1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麦角甾-7,22-二烯-3-酮含量不少于1.13mg、豆甾-4-烯-6α-醇-3-酮含量不少于2.42mg、莨菪亭含量不少于0.76mg、白花前胡丁素不少于0.56mg、比克白芷素不少于0.52mg。
优选地,每100份所述猴头菌培养基中包括60份基础培养基和40份青蒿。
优选地,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麸420份,玉米粉120份,谷糠60份,水500份。
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实则是猴头菌科真菌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m(Bull.ex Fr.)Pers.的菌丝体与其附生含有青蒿成份的固体培养基的干燥混合物。
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提取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将上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进行醇提后,在40—60℃条件下,于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5%的乙醇中浸泡3—5h,优选4h,且优选为浸泡1次,所述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5%的乙醇的重量为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重量的18—24倍,优选为21倍,得提取液;
(2)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在40—60℃,优选50℃条件下回收乙醇后冷冻干燥,即得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提取物。该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提取物可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猴头菌是一种药用真菌,能很好地吸收培养基中营养,彻底转化培养基,产生新的活性物质及代谢物,为此,本发明将中药青蒿加入到猴头菌的基础培养基中,作为猴头菌的培养基成分之一,并对中药材青蒿掺入猴头菌的培养基的比率进行调配,最终选择中药材青蒿最佳掺入的比率为40%。青蒿占40%比率时,菌丝体生长情况较好,总青蒿素含量较高。
猴头菌对青蒿进行中药菌丝体转化,得到新的菌丝体。本发明对所得的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进行提取,得到的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筛选试验,醚提样品以MIC以及抑菌圈直径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体外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由强到弱为: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青蒿药材>猴头菌丝体≈猴头菌丝体+青蒿,该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明显优于猴头菌丝体或青蒿的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而且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MIC值远小于单独青蒿药材和单独猴头菌丝体的MIC值,抑菌圈直径大于单独青蒿药材和单独猴头菌丝体的抑菌圈直径,这说明猴头菌中丰富的酶系通过结构修饰或降解作用,把青蒿中的活性成分转化成活性更强的成分,或增强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如青蒿素)的产量,或把非活性成分转化成活性成分,活性成分相互促进达到增强抗幽门螺旋杆菌功效的目的。因此,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可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
本发明低温乙醇浸泡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在40—60℃下乙醇浸泡,无高温破坏,既能溶解有效成分但又不破坏有效成分;40—60℃减压浓缩,不会破坏有效成分,特别是活性酶类物质;为了不影响有关活性物质,本发明优选采用50℃条件下减压浓缩,再冷冻干燥。
总之,本发明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是将猴头菌接入上述培养基经生物转化所得的产物,通过生物转化次生代谢大量脂肪酸类物质及甾酮类物质。该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是将猴头菌丝体经乙醇提后再减压浓缩,最后冷冻干燥而制备出来的。该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作用明显优于猴头菌丝体或青蒿的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可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部分片段抗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图;
图2为已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1)取农副产品麦麸490g、玉米粉140g、谷糠70g,以及中药材青蒿粗粉(青蒿)300g,混匀,加入500g水拌匀,即得猴头菌的培养基。再装瓶、灭菌,接入猴头菌,在27℃条件下转化培养40天,取出菌丝体,烘干,即得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含脂肪酸类物质及甾酮类物质,所述脂肪酸类物质包括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所述甾酮类物质包括麦角甾-7,22-二烯-3-酮、豆甾-4-烯-6α-醇-3-酮、白花前胡丁素、莨菪亭、比克白芷素;每100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棕榈酸含量不少于3.37g、亚油酸含量不少于12.92g、油酸含量不少于4.19g、硬脂酸含量不得少于1.22g;每1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麦角甾-7,22-二烯-3-酮含量不少于1.13mg、豆甾-4-烯-6α-醇-3-酮含量不少于2.42mg、莨菪亭含量不少于0.76mg、白花前胡丁素不少于0.56mg、比克白芷素不少于0.52mg。
(2)取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75%乙醇40℃浸泡1次,浸泡3小时,75%乙醇的重量为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重量的18倍,得到提取液;
(3)将提取后获得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在50℃条件下回收乙醇,再冷冻干燥,即得提取物。
实施例2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农副产品麦麸420g、玉米粉120g、谷糠60g,以及中药材青蒿粗粉(青蒿)400g,混匀,加入500g水拌匀,即得猴头菌的培养基;再装瓶、灭菌,接入猴头菌,在20℃条件下转化培养40天,取出菌丝体,烘干,即得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含脂肪酸类物质及甾酮类物质,所述脂肪酸类物质包括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所述甾酮类物质包括麦角甾-7,22-二烯-3-酮、豆甾-4-烯-6α-醇-3-酮、白花前胡丁素、莨菪亭、比克白芷素;每100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棕榈酸含量不少于3.37g、亚油酸含量不少于12.92g、油酸含量不少于4.19g、硬脂酸含量不得少于1.22g;每1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麦角甾-7,22-二烯-3-酮含量不少于1.13mg、豆甾-4-烯-6α-醇-3-酮含量不少于2.42mg、莨菪亭含量不少于0.76mg、白花前胡丁素不少于0.56mg、比克白芷素不少于0.52mg。
(2)取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75%乙醇50℃浸泡1次,浸泡4小时,75%乙醇的重量为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重量的21倍,得到提取液;
(3)将提取后获得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在50℃条件下回收乙醇,再冷冻干燥,即得提取物。
实施例3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农副产品麦麸350g、玉米粉100g、谷糠50g,以及中药材青蒿粗粉(青蒿)500g,混匀,加入500g水拌匀,即得猴头菌的培养基;再装瓶、灭菌,接入猴头菌,在25℃条件下转化培养30天,取出菌丝体,烘干,即得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含脂肪酸类物质及甾酮类物质,所述脂肪酸类物质包括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所述甾酮类物质包括麦角甾-7,22-二烯-3-酮、豆甾-4-烯-6α-醇-3-酮、白花前胡丁素、莨菪亭、比克白芷素;每100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棕榈酸含量不少于3.37g、亚油酸含量不少于12.92g、油酸含量不少于4.19g、硬脂酸含量不得少于1.22g;每1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麦角甾-7,22-二烯-3-酮含量不少于1.13mg、豆甾-4-烯-6α-醇-3-酮含量不少于2.42mg、莨菪亭含量不少于0.76mg、白花前胡丁素不少于0.56mg、比克白芷素不少于0.52mg。
(2)取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75%乙醇60℃浸泡1次,浸泡5小时,75%乙醇的重量为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重量的24倍,得到提取液;
(3)将提取后获得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在50℃条件下回收乙醇,再冷冻干燥,即得提取物。
实施例4青蒿掺入比例试验
基础培养基投料以干料计,比率固定为:麦麸70%、玉米粉20%、谷糠10%(不包括水)。本发明把中药材青蒿作为培养基成分之一,中药材青蒿掺入的比率分别占猴头菌培养基总量的30%、40%、50%,设计实验方案,总投料5000g,分别按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所述的步骤配制培养基,加水500g混匀、灭菌、接种、培养,平行对照,培养条件完全一致,培养过程中观察菌丝体生长状况、生长周期、污染情况、生长速度,挖瓶后烘干称重计算收率,检测样品中的纤维素酶、麦角甾醇含量(考察转化是否彻底)、青蒿素含量,干燥后的样品分别标注为HQ-1、HQ-2、HQ-3。试验结果统计如下表1所示:
表1青蒿参入比例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示:青蒿占50%时污染率高、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纤维素酶麦角甾醇含量较低,生物转化不彻底;而青蒿占30%时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周期短,但青蒿素含量低;青蒿占40%比率时最为合适,菌丝体生长情况较好,兼顾各优势,为最佳比率。
实施例5体外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筛选试验
1.实验材料与仪器
①试验菌种
幽门螺旋杆菌,由湖南中医药大学食品科学系实验室提供。
②样品编码
HTJ表示猴头菌丝体,QH表示青蒿中药材,HTJ+QH表示60%的猴头菌丝体+40%青蒿中药材,HQ-1、HQ-2、HQ-3分别表示猴头菌的培养基中青蒿掺入比例为30%、40%、50%的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上述样品平行操作进行如下处理:取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样品,75%乙醇50℃浸泡1次,浸泡4小时,75%乙醇的重量为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重量的21倍,得到提取液;减压浓缩,在50℃条件下回收乙醇,再冷冻干燥,即得6种提取物,分别编号为HTJ,QH,HTJ+QH,HQ-3,HQ-4,HQ-5。
③主要仪器见表2
表2
④实验试剂见表3
表3
2.实验方法
①培养基液的制备
称取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26.4g用双蒸水溶解,121℃高压灭菌15min,冷却至56℃加入P-62无菌脱纤维羊血48mL。5种抗生素混合液5mL(注:每100mL培养基加1ml抗生素混合液),充分混匀。
②幽门螺杆菌的培养
将培养基液倾注培养皿(每皿约18mL)。待琼脂凝固后,取条件下脱脂牛奶保藏的幽门螺杆菌,用无菌接种环划线轻轻接种于血平板表面,放入三气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72h。
③阳性对照组
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克拉霉素阳性对照组。(未做阴性对照组)。阿莫西林1粒(0.25g/粒)用无菌蒸馏水10mL溶解,其中加少量的无水碳酸钠,80℃加热20min溶解。甲硝唑1粒(0.2g/粒)用无菌蒸馏水10mL 80℃加热20min溶解。克拉霉素1粒(0.125g/粒)无菌蒸馏水10mL 80℃加热20min溶解。
④阴性对照组
将直径6mm的无菌纸片于无菌小瓶中(10片/瓶),加入0.5mL无菌蒸馏水,37℃干燥,备用。
⑤药敏纸片的制备
将以上5种样品,采用巴氏灭菌法,在60℃恒温1h除菌。将直径6mm的无菌纸片于无菌小瓶中(10片/瓶),加入0.5mL药液,37℃干燥,备用。
⑥琼脂扩散法
取1.0×108/mL对数生长期菌悬液0.1mL,用无菌T形玻璃棒均匀涂布血琼脂培养皿表面。用无菌镊子分别挟取含有不同药片,贴在已接种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并轻压纸片,每药做5次,37℃微需氧环境(85%N2、10%CO2,5%O2)培养72h,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如表4。
⑦二倍稀释法
a.药物平板的制备
取无菌试管8支,除第一支外每支试管加入灭菌水2ml,在第一管中加入HQ-4浓缩液4ml,然后吸取2ml至第二管,混匀后再吸取2ml至第三管,如此连续稀释至第八管。用灭菌移液管移取4ml不同浓度的药液和5ml培养基液,充分混匀,趁热铺板,保存备用。
b.MIC值的测定
用接种环挑取各供试菌的单个菌落划线于药物平板上,同时以不加药物、只加菌液于琼脂平板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作为阳性对照,加无菌水于药物平板上作阴性对照。然后将平板倒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72h,取出观察结果,以不长菌的提取物最小浓度作为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见表5。
3.实验结果
表4琼脂扩散法抑菌圈直径
表5二倍稀释法MIC值测量结果表
实施例6、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部位筛选
(一)HQ生物转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制备
取HQ-4样品,加乙酸乙酯溶解,过滤,滤液55℃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气味,得稠浸膏,采用硅胶柱色谱(硅胶100-200目,3.2Kg,Φ15cm×100cm,平行两根柱)分离,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0:50)和甲醇梯度洗脱,最终将HQ生物转化物乙酸乙酯部位划分为17个片段,记为Fr.A-Fr.Q。
研究发现,所得Fr.A-Fr.F片段含大量脂肪酸,故采用GC-MS分析Fr.A-Fr.F片段的脂肪酸成分组成。本实验通过对样品处理方法和GC-MS条件进行系统考察,最终确定:
(1)样品采用甲酯化法处理:取样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50mL锥形瓶中,加2%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mL,置65℃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加14%三氟化硼甲醇溶液2mL,在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加正庚烷4mL,继续在水浴中加热回流5分钟,放冷,加饱和氯化钠溶液l0mL,振摇,静置使分层,取上层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4mL,上层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作为供试品溶液。
(2)GC-MS分析条件: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30m×0.32mm ID×0.25um);柱程序升温法:初始温度为150℃,以5℃/min速率升温至200℃,保持2min,再以3℃/min速率升至280℃,保持8min。进样口和检测口温度为28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0mL/min。结果见表6。
表6Fr.A-Fr.F样品脂肪酸成分分析
(3)检测分析
通过上述对层析洗脱所得Fr.A-Fr.F片段得知含大量脂肪酸,再按上述检测方法,对该种三批原材料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进行检测,得知脂肪酸类成份含量如下:
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脂肪酸类成份检测结果(单位:g/100g)
批号 棕榈酸 亚油酸 油酸 硬脂酸
170501 3.76 14.37 4.65 1.36
170502 3.65 14.40 4.72 1.41
170503 3.80 14.30 4.60 1.32
平均 3.74 14.36 4.66 1.36
平均90% 3.37 12.92 4.19 1.22
(二)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部位初筛(见图1)
本实验首先对幽门螺杆菌的菌种活化、扩增等方法进行优化改良,采用液体培养基对菌种活化,与固体培养基相比,提高了复苏效率及成功率,并对部分片段抗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初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r.E片段样品抗幽门螺杆菌活性较好,其余样品有待进一步分析。具体活性评价结果如表7:
表7分离样品部位与抑菌活性
(三)、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1)实验中确定的活性片段Fr.E,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反复分离,并结合重结晶法,现已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HSQC、HMBC、NOESY、HRESIMS等波谱数据,以及文献数据对比,现已鉴定出5个化合物,结构式见图2。
(2)检测分析
通过上述实验鉴定出5个化合物,对麦角甾-7,22-二烯-3-酮、豆甾-4-烯-6α-醇-3-酮及莨菪亭等5种进行含量检测,即对该种三批原材料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进行检测,得知成份含量如表8:
表8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甾酮类成份检测结果(单位:mg/g)

Claims (7)

1.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制备方法是将猴头菌接种至猴头菌培养基中,于20—27℃条件下培养30—40d,取出菌丝体并烘干,即得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每100份所述猴头菌培养基中包括50—70份基础培养基和30—50份青蒿;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麸350—490份,玉米粉100—140份,谷糠50—70份,水400—600份;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含脂肪酸类物质及甾酮类物质,所述脂肪酸类物质包括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所述甾酮类物质包括麦角甾-7,22-二烯-3-酮、豆甾-4-烯-6α-醇-3-酮、白花前胡丁素、莨菪亭、比克白芷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其特征在于,每100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棕榈酸含量不少于3.37g、亚油酸含量不少于12.92g、油酸含量不少于4.19g、硬脂酸含量不得少于1.22g;每1g所述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中麦角甾-7,22-二烯-3-酮含量不少于1.13mg、豆甾-4-烯-6α-醇-3-酮含量不少于2.42mg、莨菪亭含量不少于0.76mg、白花前胡丁素不少于0.56mg、比克白芷素不少于0.52m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其特征在于,每100份所述猴头菌培养基中包括60份基础培养基和40份青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麦麸420份,玉米粉120份,谷糠60份,水500份。
5.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将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进行醇提后,在40—60℃条件下,于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5%的乙醇中浸泡3—5h,所述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5%的乙醇的重量为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重量的18—24倍,得提取液;
(2)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在40—60℃条件下回收乙醇后冷冻干燥,即得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提取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5%的乙醇的重量为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重量的21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提取物在制备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中的用途。
CN201711052103.2A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Pending CN1097224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2103.2A CN109722449A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2103.2A CN109722449A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2449A true CN109722449A (zh) 2019-05-07

Family

ID=66294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2103.2A Pending CN109722449A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24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2725A (zh) * 2021-07-15 2021-10-01 深圳听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青蒿提取物的蛹虫草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83999A (zh) * 2022-06-09 2022-09-02 四川大学 一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新用途、验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1365A (zh) * 2011-04-06 2012-10-17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猴头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小分子及其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CN103230418A (zh) * 2013-01-15 2013-08-07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幽门螺旋杆菌生物药用菌丝体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04739889A (zh) * 2015-02-13 2015-07-01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双向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
CN106010982A (zh) * 2016-06-13 2016-10-12 张岩 一种麦角甾醇猴头菌液体深层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1365A (zh) * 2011-04-06 2012-10-17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猴头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小分子及其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CN103230418A (zh) * 2013-01-15 2013-08-07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幽门螺旋杆菌生物药用菌丝体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04739889A (zh) * 2015-02-13 2015-07-01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双向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
CN106010982A (zh) * 2016-06-13 2016-10-12 张岩 一种麦角甾醇猴头菌液体深层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立: "《猴头菇与胃健康》", 30 November 2014,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2725A (zh) * 2021-07-15 2021-10-01 深圳听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青蒿提取物的蛹虫草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62725B (zh) * 2021-07-15 2023-08-04 深圳听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青蒿提取物的蛹虫草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83999A (zh) * 2022-06-09 2022-09-02 四川大学 一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新用途、验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dr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ripe pumpkin fruits (Cucurbita pepo L.) cultivated in Egyptian habitats
CN101095710B (zh) 一种发酵改善三七主要功效成份的方法
CN103027953A (zh) 一种含有番石榴二醛总杂源萜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16058A (zh) 利用灵芝-当归双向发酵以提高其药效技术
CN106064993A (zh) 一种猴头菌的培养基、生物转化菌丝体、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及其用途
CN104211633B (zh) 异吲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7223983A (zh) 鸡腿菇固态转化山药的发酵物及其应用
CN109722449A (zh) 一种青蒿生物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和用途
CN110684672A (zh) 一种抗氧化蝉花菌丝体的发酵方法
CN105875182A (zh) 一种高虫草素含量北虫草的生产方法
CN104164370B (zh) 一株猴头菌及其应用
Lu et al. Optimisation of the conversion and extraction of arctigenin from fructus arctii into arctiin using fungi
CN108865904A (zh) 一种中国被毛孢扩大培养基及其培养的中国被毛孢和培养方法
CN101580805A (zh) 布雷菲德菌素a产生菌及发酵法生产布雷菲德菌素a
CN104998022A (zh) 一种龙血树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其药物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06107019A (zh) 一种黄花蒿固态发酵的方法
JP2008212137A (ja) 生物転換法を利用したペリヌスリンテウス菌糸体の液体培養による人参からの新規のジンセノサイド製造方法
CN106176564B (zh) 利用人参内生真菌制备人参白茯苓发酵液的方法
CN104739889B (zh) 一种生物双向转化菌丝体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CN101492356A (zh) 利用褐多孔菌的发酵液分离制备化合物2,4-二羟基-5-甲基-苯乙酮的方法
CN108165499A (zh) 一种猴头菌的培养基、山药生物转化菌丝体、山药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及其用途
CN105596397B (zh) 一种发酵白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593267B (zh) 紫红曲霉及其在制备1‑脱氧野尻霉素中的应用
CN103316184A (zh) 一种中药萃取物的制备方法
Shao et 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ethanol extracts of Phellinus baumii (higher Basidiomycetes) obtained by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