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5524B - 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 - Google Patents

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5524B
CN109715524B CN201780057753.8A CN201780057753A CN109715524B CN 109715524 B CN109715524 B CN 109715524B CN 201780057753 A CN201780057753 A CN 201780057753A CN 109715524 B CN109715524 B CN 109715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wall
dispensing
opening
lid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77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5524A (zh
Inventor
坂东健司
中村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15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5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5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5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02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14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 B65D43/16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hinged for upward or downward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04Articles or materials enclosed in two or more containers disposed one within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8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thin flat articles in succ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Package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受到来自于外部的冲击,也可以保持内部的气密状态的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围绕容器开口(26)的环状的支承突起(27)位于盖机构(2)的凹面部(23),分配结构体(50)具有被固定于凹面部(23)的凸缘(51)、以及在凸缘(51)的内方向上方突出的中空的周壁(52)。在将分配结构体(50)配置于凹面部(23)的状态下,支承突起(27)位于周壁(52)内。

Description

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收容容器)。
背景技术
过去,湿纸巾等片材的分配容器是已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 中,公开了一种片材的分配容器,所述片材的分配容器配备有:容器本体、经由铰链部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容器本体的上表面的上盖、以及位于容器本体的上表面中的凹面部且由上盖进行开闭的容器开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29505号公报(P2003-529505A)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分配容器中,通过将位于上盖的内表面的环状的突起部嵌合到在容器本体的凹面部围绕容器开口地配置的槽部中,能够将上盖关闭,以使容器本体的内部成为气密性状态。
但是,在制品的搬运中或者使用中,因上盖或容器本体受到来自于外部的冲击,而存在着突起部稍稍从槽部脱离,外部气体会进入容器内的担忧。
本发明是过去的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的改进,涉及提供一种即使受到来自于外部的冲击,也可以保持内部的气密性状态的片材的分配容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第一个发明涉及片材的分配容器,具有横向方向及前后方向、以及与它们交叉的上下方向,并且,配备有盖机构,所述盖机构包含有容器本体、分配结构体、前后端缘和上盖,所述分配结构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上推式地取出片材的分配开口,所述上盖在所述后端缘侧经由铰链部被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将所述分配开口气密性地关闭。
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所述容器本体具有配置所述分配结构体的凹面部、以及在至少一部分中与所述分配开口连通的容器开口,围绕所述容器开口的环状的支承突起位于所述凹面部,所述分配结构体具有被固定于所述凹面部的凸缘、以及在所述凸缘的内方向上方突出的中空的周壁,在将所述分配结构体配置于所述凹面部的状态下,所述支承突起位于所述周壁内。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实施方式之一中,所述支承突起在被插入到所述周壁内的状态下,与所述周壁的内表面接触。
在这种分配容器中,通过支承突起的侧面与周壁的内侧部分的内表面或外侧部分的内表面面接触,提高由支承突起和周壁形成的下方密封部的密封功能。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之一中,所述支承突起在被插入到所述周壁内的状态下,与所述周壁的外侧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在这种分配容器中,由于通过支承突起的侧面与周壁的外侧部分的内表面面接触,在支承突起与周壁的内侧部分之间形成分离部分,因此,在该分离部分,周壁被推压于上盖而能够变形成凹状,可以进一步提高下方密封部的密封功能。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中,所述分配结构体的所述周壁具有顶面,在所述周壁内,在所述顶面与所述支承突起之间形成分离部。
在这种分配容器中,在向上盖的下方伸出的部分与周壁的平坦状的顶面接触的状态下,周壁变形成凹状而形成上方密封部,所述上方密封部将分配开口与上盖之间的空间气密性地密封。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中,所述周壁的顶面为平坦状。
在这种分配容器中,可以使上盖的向下方伸出的部分稳定地接触。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另一中,所述上盖具有从内表面部向下方延伸的环状肋,在将所述上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环状肋的前端部与所述周壁接触。
在这种分配容器中,通过环状肋的前端与周壁接触,可以提高上方密封部的密封功能。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中,所述环状肋具有内侧肋和围绕所述内侧肋的外侧肋,所述内侧肋向比所述外侧肋更下方伸出,在所述上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外侧肋与所述周壁的所述顶面接触,所述内侧肋位于所述周壁的内侧。
在这种分配容器中,通过外侧肋与周壁接触,形成上方密封部,并且,通过内侧肋位于周壁的内侧,可以防止周壁向内方倒伏而使得下方密封部的密封功能降低。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中,所述环状肋与所述上盖的所述前后端缘侧的部分相比,位于它们之间的两侧部分向下方伸出。
在这种容器中,在前后端缘侧,外侧肋与周壁接触而保持气密状态,另一方面,内侧肋不与周壁接触,容易打开上盖。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中,所述分配开口由位于所述后端缘侧并向所述横向方向及所述前后方向扩展的第一孔部和从所述横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孔部的大致中央部连续地向所述前端缘侧延伸的第二孔部形成,所述第一孔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第二孔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
在这种分配容器中,由于第一孔部具有比较大的开口面积,因此,在拉出最初的片材时,不会使分配开口的开口边缘破裂,可以容易地将指尖插入,并且,在取出第二张以后的片材的情况下,通过从宽度比较窄的第二孔部拉出,可以借助与开口边缘部接触时的摩擦阻力来抑制片材被连续地拉出。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中,所述分配结构体具有位于所述周壁的内方的内盖部和位于所述内盖部的内方的内侧翼片,所述内侧翼片除了位于所述第二孔部的开口边缘部的高刚性区域之外,比所述内盖部的刚性低,所述高刚性区域具有与所述内盖部同等的刚性。
在这种分配容器中,通过内侧翼片的刚性低并具有柔性,在从分配开口取出片材时,即使指尖接触,也不会感到刺激,另外,通过高刚性区域位于第二孔部的开口边缘部,能够提高对片材的摩擦阻力,可靠地一张张地拉出片材。
在根据第一个发明的分配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中,具有位于所述周壁的内方的内盖部,所述内盖部具有向上方隆起的拱顶状。
在这种分配容器中,在容器开口与分配开口之间形成内部空间,在拉出片材时,可以分别在容器开口和分配开口处给予片材摩擦阻力。
本申请第二个发明是一种包装体,所述包装体被收容在所述分配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根据第二个发明的包装体的实施方式之一中,所述包装体被收容在所述分配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内,配备有能够固定于支承面的内表面上的密封部。
在这种包装体中,通过经由密封部被粘贴到支承面的内表面上,包装体开口与容器开口紧密接触,可以抑制包含在片材中的挥发成分的挥发。
本申请的第三个发明涉及盖机构,所述盖机构具有横向方向及前后方向、以及与它们交叉的上下方向,包含有机构本体、分配结构体、前后端缘、以及上盖,所述分配结构体位于所述机构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上推式地取出片材的分配开口,所述上盖在所述后端缘侧经由铰链部被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容器本体,能够气密性地关闭所述分配开口。
根据第三个发明的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本体具有配置所述分配结构体的凹面部、以及在至少一部分中与所述分配开口连通的机构开口,围绕所述机构开口的环状的支承突起位于所述凹面部,所述分配结构体具有被固定于所述凹面部的凸缘、以及在所述凸缘的内方向上方突出的中空的周壁,在将所述分配结构体配置于所述凹面部的状态下,所述支承突起位于所述周壁内。
本申请的第四个发明为包装体,配备有能够固定于所述盖机构的所述机构本体上的密封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在将分配结构体配置于容器本体的凹面部的状态下,通过凹面部的支承突起位于中空的周壁内,支承周壁以防止其倒伏,可以利用由上盖和周壁构成的上方密封部以及由周壁和支承突起构成的下方密封部所形成的环状密封部来保持内部的气密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发明的必要结构,还包括可选择的及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上盖关闭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片材的分配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上盖打开的状态下的分配容器的立体图。
图3是分配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由单点划线VI包围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上盖的立体图。
图8是容器本体的凹面部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分配结构体的平面图。
图10(a)是从下方观察分配结构体的平面图。图10(b)是沿着图(a)中所示的X(b)线的剖视图。
图11(a)是在安装之前的由卡合爪和卡合孔形成的安装部的放大剖视图。图11(b)在安装之后的由卡合爪和卡合孔形成的安装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2(a)是包装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b)是包装体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a)是包装体内的片材的层叠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局部剖视图。图13(b)是包装体内的片材的层叠状态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片材通过包装体开口、容器开口及分配开口被取出的样子的图。
图15是图3中由单点划线XV包围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2中由单点划线XVI包围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另外的实施例的盖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参照图1-16,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以盖机构2、包含被层叠的片材9的包装体90及收容该包装体的分配容器(分配容器)10作为例子,基于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时,如下面所述。以下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发明的必要结构,也包括可选择的及优选的实施方式。片材9,除了浸渍了水或酒精等液体成分的湿纸巾之外,还包括擦拭地板或身体用的湿片材。
参照图1~5,分配容器10具有横向方向X和前后方向Z、以及与它们交叉的上下方向Y,包括:容器本体20,所述容器本体20收容以片材9被层叠的状态包装而成的包装体90;上盖30,所述上盖 30经由铰链部5被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容器本体20的上表面;以及底盖70,所述底盖70被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容器本体20的底部。通过卸下能够拆装的底盖70,容器本体20可以收容包装体90。另外,上盖 30的前端部被闩锁机构卡定于操作按钮80,通过推压操作按钮80,闩锁31的卡定被解除,变成向方向P旋转而打开的状态(参照图2)。
容器本体20呈中空的盒状,具有顶面壁21和周壁22,所述顶面壁形成从外周缘向着中心朝上方缓慢隆起的形状。容器本体20及底盖 70能够注射成形,例如,由聚丙烯或聚乙烯等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在容器本体20的周壁22的内表面,配置有用于提高其强度的加强肋 12。
参照图2、图8,在容器本体20的顶面壁21中,向下方凹入的凹面部23位于横向方向X的中央部。凹面部23具有支承后面描述的分配结构体(封装构件)50的支承面(内底面)24和包围支承面24并延伸至顶面壁21的内周壁面25。支承面24具有位于其中央的圆形的容器开口26和围着容器开口26向上方突出的环状的支承突起27。内周壁面25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Y上的尺寸)从中央部分向前方逐渐变小,在内周壁面25的前端部分的内面侧配置操作按钮80,所述操作按钮80配备有承接上盖30的闩锁的闩锁承接部(保持器)。
凹面部23具有比内周壁面25高度尺寸小的后端部分。后端部分呈阶梯状,向后方凹入的凹状部分28位于其横向方向X的中央部,在隔着凹状部分28在横向方向X上相对的对向内侧面形成凹状的轴承部23a,上盖30的轴部45的两端嵌插于轴承部23a。
参照图8、图11(a)、(b),在支承突起27的附近外侧配置有各个卡合爪40。各个卡合爪40具有相互分离的第一爪41及第二爪42,在第一爪41与第二爪42之间形成有分离部分43。卡合爪40的第一爪41和第二爪42由借助于外力能够相互弹性地接近或者接触的软质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卡合爪40的各个爪41、42具有头部41a、 42a和颈部41b、42b。
参照图2、3、9、10,在容器本体20的凹面部23配置有用于由上盖30气密性地盖住容器本体20的分配结构体50。分配结构体50 具有:上下表面50A、50B;位于外周的刚性的凸缘51;与凸缘51的内方相连的柔性的周壁52;与周壁52的内周相连的刚性的内盖部(外侧区域)53;以及与内盖部53的内周相连并划分出分配开口54的柔性的内侧翼片(内侧区域)55。在分配结构体50的下面,向下方呈环状延伸的下方突起56位于周壁52与内盖部53的外周缘部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结构体50由软质材料,例如软质聚乙烯、氨基甲酸乙酯、硅橡胶等成一体地成形,在片材9中浸渍有酒精成分的情况下,优选地,为了抑制包含在片材9中的酒精成分的挥发·蒸发或者由酒精成分引起的形成分配结构体50的材料的变质,由软质聚乙烯形成。分配结构体50由同质的材料形成,但是,通过调整厚度尺寸,具有柔性的部分和刚性比较高的部分。另外,也可以由异质的材料形成,例如,通过双模塑(双色成形),在一个模具内,对于具有柔性的部分使用弹性材料、对于具有刚性的部分使用热塑性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形。
分配开口54在平面视图中呈大致T字形或大致银杏叶形,具有:弯曲状的前端缘54a;在后方侧向横向方向X延伸的后端缘54b;在前后端缘54a、54b之间,具有随着趋向前方而逐渐相互接近地弯曲的形状的一对两侧缘54c。分配开口54还具有位于后方并向横向方向X 及前后方向Z扩大的第一孔部(手指插入部)57、和从横向方向X上的第一孔部57的中央部分连续地向前方延伸的第二孔部58。第二孔部58具有随着趋向前方而逐渐收缩的形状,从宽度最窄的部分进而延伸到前端缘54a的部分与宽度最窄的部分(最窄部分)相比,宽度稍稍变宽。通过最窄部分位于比其宽度宽的部分之间,在片材9通过最窄部分时,可以使两侧缘部54a易于在上下方向Y上挠曲,可以防止片材9勾挂在两侧缘部54a而难以拉出。即使分配开口54不是狭缝而是这样由比较大的开口形成的,也可以借助后面描述的密封部使内部的空间保持气密性。另外,分配开口54只要是第一孔部57与第二孔部58相互交叉,除了T字状之外,也可以是十字形或者放射状的。
参照图10(b),内盖部53的厚度尺寸D1比内侧翼片55的厚度尺寸D2大,可以说内盖部53比内侧翼片55厚度厚。另外,高刚性区域59位于内侧翼片55中的形成第二孔部58的开口边缘部分,所述高刚性区域59比内侧翼片55的其它部分厚度厚,具有与内盖部53 的厚度尺寸D1大致相同的厚度尺寸D3。另外,分配结构体50的内盖部53具有向上方隆起的拱顶状。
凸缘51具有与容器本体20的卡合爪40卡定的卡合孔51a。相对于分配开口54在周壁52的外侧配置四个卡合孔51a。各个卡合孔51a 具有位于上方侧的圆形的大直径部51b和位于下方侧的圆形的小直径部51c。在凸缘51的后端缘部的中央形成切口51e。
这里,分配容器10还具有盖机构2。盖机构2是在图1及图2中由假想线包围的区域,由包含上盖30、内周壁面25、围绕该内周壁面 25的支承面24、以及分配结构体50在内的机构本体3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构本体3是将分配容器10的一部分划分出来而形成的,但是,作为另外的实施例,如在图17中所示,也可以是被直接安装于包装体90的独立的盖体(盖)。在这样的另外的实施例中,为具有后面描述的开口结构、密闭结构及铰链结构的盖体,机构本体3具有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容器本体20的一部分形成的情况同样的技术结构,并且,可以起到由此获得的技术效果。
<密闭结构>
当参照图11(a)、(b)对于将分配结构体50安装于容器本体20 的凹面部23的方法进行说明时,首先,在横向方向X及前后方向Z 上,四个卡合孔51a的位置与四个卡合爪40的位置分别一致地将分配结构体50配置于凹面部23。由于卡合孔51a的小直径部51c的径向方向的尺寸N1比卡合爪40的前端部的第一爪41及第二爪42的外周面的径向方向的尺寸N2小,因此,当分配结构体50被向支承面24 推压时,在通过小直径孔51c时,第一爪41的头部41a和第二爪42 的头部42a与小直径孔51c的内周接触,由此,发生弹性变形而相互接近。
进而,通过使分配结构体50向下方移动并推压凹面部23,头部 41a、41b向大直径孔51b移动,位于大直径孔51b与小直径孔51c之间的阶梯51d与头部41a、42a的下端在上下方向Y上位于相对位置,卡合爪41从卡合孔51脱离这样的向下方的移动受到限制。另外,在卡合爪41被卡定于卡合孔51的状态下,支承突起27进入周壁52的内部空间,在周壁52的顶面52a与支承突起27之间形成分离部分29。这样,通过卡合爪40嵌插于卡合孔51a,在安装部,分配结构体50 被稳定地安装于容器本体20。
参照图7,上盖30为由前后端缘30a、30b和将前后端缘30a、30b 连起来的两侧缘30c构成外形的大致扁平矩形形状,闩锁31位于前端缘部的横向方向X上的中央部,向下方弯曲延伸的连接部32位于后端缘30b的横向方向X上的中央部。上盖30还具有:形成分配容器 1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外表面、与容器本体20的凹面部23相对的内表面、以及从内表面向凹面部23向下方延伸的环状肋33。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上盖30打开的状态是指上盖30相对于容器本体20 的顶面壁21竖起大约90度的状态,所谓上盖30关闭的状态是指上盖30从打开的状态朝着凹面部23向旋转方向P旋转,闩锁31被卡定于按钮构件80的状态。
环状肋33具有圆形的内侧肋34和位于围绕内侧肋34的外周缘的位置的圆形的外侧肋35。内侧肋34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Y的尺寸) 比外侧肋35的高度尺寸大。
参照图5,上盖30的外表面为从后方向前方逐渐呈倒锥度的流线形状,前方部分在其横向方向X上的中央部分向下方弯曲地凹陷。另外,由于在关闭盖的状态下,位于上盖30的前方的操作按钮80的上表面为向中央稍稍凹入的大致弓形,上盖30与操作按钮80形成连续的流线形状,因此,使用者用指尖接触上盖30及操作按钮80的外表面时的触感良好。另外,与这些外表面为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外观设计性优异。进而,考虑在更换婴幼儿等的尿布等时,母亲等使用者为了不弄醒婴幼儿,在比较暗的屋子内从分配容器10取出片材9,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通过用指尖描划触摸关闭状态的上盖30的外表面,可以通过触觉辨认出操作按钮80位于向前方呈倒锥度的到达目标。从而,这样,即使不能直接看到操作按钮80的情况下,也可以顺利地进行开闭操作。
参照图4-6,在将上盖30经由铰链部5向凹面部23侧旋转而将盖关闭的状态下,位于上盖30的内表面的外侧肋35与分配结构体50 的周壁52的顶面52a接触。这样,相互接触的外侧肋(环状肋)35 和周壁52成为一体,形成围绕分配开口54的上方密封部7。另外,由于上盖30的内周面形成与分配开口54相对的顶板部分,因此,借助上方密封部7和顶板部分在分配开口54的上方划分出具有气密性的空间S1,可以有效地防止包含在片材9中的液体蒸发。
另外,凹面部23的支承突起27位于分配结构体50的中空的周壁 52内。周壁52由于是中空的,因此变形容易,对于上盖30的运动的追随性优异,并且,支承突起27位于其内部,由此,周壁52不会完全倒伏,不会因周壁52完全倒伏而在上盖30与分配结构体50之间产生间隙,不会大幅地降低上方密封部7的密封效果。
另外,通过支承突起27的前端位于周壁52的顶面52a的内表面的下方,在周壁52的顶面52a与支承突起27的前端之间形成分离部分(分离空间)29。周壁52的顶面52a所在的上端,通过从上方被推压于与之接触的上盖30的外侧肋35上而能够变形。通过上方密封部 7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上盖30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外侧肋35使周壁 52的上端呈凹状地变形,变成内侧肋34被周壁52的顶面52a围绕的状态。
这样,通过周壁52的上端变形,上方密封部7的密封功能提高,例如,即使在上盖30受到来自于外部的冲击,从分配结构体50的周壁52对外侧肋35作用向其径向方向的内侧或者外侧位置偏移的力,也可以利用分离部分29将由外侧肋35将周壁52压入的力避开,由此,变得不易位置偏移,并且,由于外侧肋35以咬入的方式与周壁52的上端接触,因此,可以保持容器本体20内的气密状态。另外,由于通过支承突起27位于周壁52内,即使周壁52的顶面52a被外侧肋35 大幅地变形成凹状,支承突起27经由周壁52间接地与将其压入的外侧肋35接触,因此,不必担忧整个周壁52变形而降低密封功能。
这里,优选地,支承突起27不仅被插入到周壁52的内部空间,而且其侧面与周壁52的内侧部分的内表面52c或者外侧部分的内表面52d面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容器本体20内更加气密性地密封,可以有效地抑制空气从外部进入。进而,更优选地,如图6所示,支承突起27被插入于周壁52的内部空间,并且,与周壁52的外侧部分的内表面52d接触。在这种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支承突起27与周壁 52的内侧部分的内表面52c之间形成分离部分,因此,被外侧肋35 推压而变形的周壁52的前端可以向该分离部分挠曲,分配结构体50作为封装发挥更高的密封功能。
参照图6,这样,盖机构2具有由上方密封部7和下方密封部构成的环状密封部,上方密封部7通过分配结构体50的周壁52与上盖30的环状肋33接触而将内部空间S1气密性地密封,下方密封部通过支承突起27与周壁52的内侧部分的内表面52c或者外侧部分的内表面52d面接触而将内部空间S1气密性地密封。通过盖机构2具有两个密封部7、8,能够更可靠地将内部空间S1气密性地密封。
另外,环状肋33的内侧肋34位于周壁52的内方。环状肋33由双重的内外侧肋34、35形成,由此,与环状肋33由单一的肋形成的情况相比,由于位于上盖30与容器本体20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的流动复杂化,空气滞留在内部,向外部的流出延迟,因此,可以提高上方密封部7的密封功能。另外,通过内侧肋34位于周壁52的内侧并延伸到比其顶面52a靠下方处,可以防止周壁52向内方的倒伏。另外,环状肋33与上盖30的前后端缘30a、30b侧的部分相比,位于它们之间的两侧部分向下方伸出。通过周壁52具有这样的形状,在铰链部5 所在的后端缘30b侧与按钮构件80所在的前端缘30a侧,外侧肋35 与周壁52接触,保持气密状态。另外,在内侧肋的上下方向Y上的尺寸大的情况下,由于上盖30具有向前方呈倒锥度的形状,因此,存在着内侧肋34会与周壁52接触而难以打开上盖的担忧,但是,通过在前端缘30a侧使上下方向Y上的尺寸比较小,内侧肋34不与周壁 52接触,变得容易打开上盖30。另外,周壁5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从后端缘30b侧向前端缘30a侧逐渐变小,在关闭上盖30时,在最初外侧肋35接触周壁52的后端缘30b侧,外侧肋35与周壁52最强地接触,使其变形。
图12(a)、(b)分别表示包装体90的实施例的一个例子。参照图12(a),在本实施例中,包装体90具有:擦拭用的湿片材或湿薄纸等多个片材9、包裹片材9的包装片91、用于从包装片91取出片材 9的包装体开口92、以及关闭包装体开口92并粘贴到包装体90的上表面的封缄(图中未示出)。包装体90由不透液性的塑料制成,防止浸渍的内部的片材中的液体(水、酒精、药剂等)蒸发。
参照图12(b),在本实施例中,在包装体90的包装体开口92的开口边缘部,配置有涂布了粘接剂的密封部93。这样的包装体90通过将密封部93粘贴于支承面24的内表面,能够将容器开口26与包装体开口92在上下方向Y上重叠地配置。借助这样的配置方式,在包装体90包含浸渍了酒精成分等液体成分的多个片材9的情况下,同容器开口26与包装体开口92分离时相比,可以抑制片材9的干燥。
在图13(a)、(b)中示意地表示包装体90内的片材9的层叠状态的一个例子,但是,实际的片材在上下方向Y上相互接触地层叠。参照图13(a),一个片材9在横向方向X或者前后方向Z中的任一方向上弯折一次而形成双折的V字形,将双折的片材9在上下方向Y 上层叠。
参照图13(b),一个片材9也可以在横向方向X或者前后方向Z中的任一方向上弯折两次而形成三折的Z字形,将该三折的片材在上下方向Y上层叠。在图中所示的层叠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通过将最上面的片材9A从包装体开口92中拉起,可以将下一个片材9B的一部分拉起,依次地将一张一张的片材9拉出。这样,只要是具有片材9通过包装体开口92被从容器开口26以所谓的上推方式取出的层叠结构,除了图中所示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各种公知的层叠方式。另外,由于被弯折的端部位于接近分配开口54的位置时容易拉出,因此,优选地,片材9被向横向方向X弯折。
<开口结构>
参照图2、4、14,在从分配容器10取出片材9时,首先,在将包装体90的包装体开口92开封的状态下载置于底盖70的内表面,将底盖70安装于容器本体20。其次,在推压容器本体20的操作按钮80 而将上盖30打开的状态下,将拇指95和食指(或者中指)96插入分配开口54的第一孔部57中,抓住包装体90中位于最上方的片材9A,即,抓住从包装体开口92露出一部分的最上面的片材9A。
这时,由于第一孔部57呈向横向方向X及前后方向Z扩展的形状,具有操作者的拇指95和食指96等至少两个手指可以插入的大小,因此,不会强迫地扩大或者撕破形成分配开口54的开口边缘部的内侧翼片55,可以顺畅地将手指插入来取出片材9A。这样,由于第一孔部57具有所需要的大小的开口面积,因此,当就这样拉出片材9A时,存在着由开口边缘部产生的摩擦阻力不起作用,下一个片材9B会受到牵引而被全部拉出的担忧。
因此,操作者在从第一孔部57拉出最初的片材9A的一部分的同时,通过使之一边在宽度比第一孔部57窄的第二孔部58中滑动一边移动,片材9A被第二孔部58夹持。在这种状态下,当将最初的片材 9A拉起并取出时,借助于第二孔部58产生的摩擦阻力,形成下一个片材9B的一部分从第二孔部58露出的状态。由于片材9在上下方向 Y上交互重叠地配置,因此,之后可以依次从第二孔部58顺畅地取出。这样,第一孔部57是用于在拉出最初的片材9A时至少插入两个指尖 95、96的手指插入用的开口,在拉出包装体的第二个以下的片材9B时,不被使用。
参照图14,在分配结构体50被安装于容器本体20的状态下,包装体90的包装体开口92的一部分、容器开口26的一部分及分配开口 54的一部分位于在上下方向Y上(在分配容器10的平面视图中)相互重叠的位置。包装体90的包装体开口92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L1比容器本体20的容器开口26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L2大,容器开口26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L2比分配结构体50的分配开口54出的第二孔部58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L3大。
从而,各个开口26、58、92在上下方向X上至少一部分连通,它们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宽度尺寸)L1-L3从下方向上方逐渐变小,各个尺寸L1-L3的大小的相关关系为:包装体90在横向方向 X上的尺寸L1≥容器开口26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L2≥分配开口54 的第二孔部58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L3。另外,各个开口26、58、 92除了图中所示的之外,还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各种公知的形状,各个开口26、58、92处的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L1-L3是指各种形状的各个开口26、58、92处的横向方向X上的最大尺寸。
这样,由于包装体开口92、容器开口26及分配开口54的第二孔部58的宽度尺寸L1-L3从下方向上方逐渐变小,因此,被从包装体开口92拉出的片材9因通过容器开口26、第二孔部58而逐渐变窄。从而,与各个开口92、26、58的边缘部滑动接触,随着趋向上方而逐渐受到大的摩擦阻力,可以有效地抑制片材9被连续拉出,可以发挥优异的分配效果。
为了利用在上下方向Y上至少一部分连通的各个开口92、26、58 产生的摩擦阻力分配片材9,各个开口92、26、58有必要在上下方向 Y上相互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分配结构体50独立于容器本体20地形成,在容器开口26与分配开口54之间形成空间S2,因此,能够利用在容器开口26的后面进一步借助分配开口54处的摩擦阻力可靠地分配片材9。另外,由于分配结构体50的内盖部53具有向上方隆起的拱顶状,因此,与其为平坦状的情况相比,在容器开口 26与分配开口54之间形成更大的空间S2,在分配开口54处可以更可靠地赋予摩擦阻力。
另外,在图12(b)所示的包装体90的情况下,密封部93位于包装体开口92的周缘,在容器本体20的支承面24的内表面粘贴了密封部93的状态下,将包装体90收容到容器本体20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装体开口92与容器开口26形成在上下方向Y上不相互分离地相连续的开口,因此,可以抑制因包装体开口92与容器开口26分离而造成片材9的酒精成分等液体成分蒸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宽度比容器开口26窄的第二孔部58位于容器开口26的上方来分配片材9。
进而,在支承面24由橡胶等软质材料形成,其内表面呈起伏的形状的情况下,不能稳定地粘贴位于包装体90的包装体开口92的边缘部的密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在容器本体20上直接形成利用由软质材料形成的开口边缘部划分出的狭窄部(分配开口),因此,可以由硬质材料形成位于包装体开口92的周缘处的密封部,并且,稳定地粘贴于平滑的支承面24的内表面。
在分配容器10的平面视图中,优选地,包装体开口92不在分配开口54的第一孔部57侧,而是位于第二孔部58侧,优选地,至少其一部分与第二孔部58在上下方向Y上重叠。通过包装体开口92位于第二孔部58侧,可以将第二个以后的片材9顺畅地从第二孔部58拉出。
另外,由于高刚性区域59位于第二孔部58的开口边缘部,具有所需要的强度,因此,即使多次使片材9与之滑动接触并拉出,也可以抑制其一部分变形或者破裂。另外,通过配置比厚度薄的内侧翼片 55厚度厚的高刚性区域59,可以对片材9给予比较高的摩擦阻力。
由于位于分配开口54的周缘部的内侧翼片55具有柔软性/挠曲性,内侧翼片55的刚性比内盖部53的刚性小,因此,在取出最初的片材9A时,可以防止手指95、96碰到刚性比较高的内表面部23而受到刺激。另外,通过刚性高的凸缘51位于分配结构体50的外周缘部,外周边缘部的变形受到抑制。
<铰链结构>
参照图2、7、16,在从盖体向下方弯曲伸出的连接部32,借助于从其下端的两侧伸出的一对轴部(旋转轴的两端)45和被各个轴部45 插入且位于凹面部23的后端部分的轴承部23a构成的铰链部(铰链结构)5,上盖30可以旋转而能够开闭开口26、54。在凹面部23与上盖30之间配置有向上下方向Y延伸的带状的弹簧构件36。弹簧构件 36是由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形成的弹性带状片,上盖30被弹簧构件 36向其打开方向进行弹性加载。弹簧构件36,为了提高强度而优选向其长度方向被折叠数折,并且,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36A和另一端36B,在两端36A、36B配置有贯通插入孔。
通过将上盖30的内表面中的位于连接部32上方的突起37贯通插入于一端36A的贯通插入孔中,弹簧构件36被安装于上盖30,通过将从凹面部23的支承面24向上方突出的突起38贯通插入于另一端 36B的贯通插入孔中,弹簧构件36被安装于容器本体20,由此,弹簧构件36处于蓄能状态。另外,由于弹簧构件36的另一端36B在分配结构体50的凸缘51与凹面部23的支承面24之间被夹持,因此,被更稳定地安装于容器本体20,即使反复进行上盖30的开关操作,也不会从容器本体20脱落。另外,借助于覆盖上盖30的突起37所处的部分的罩构件39,弹簧构件36的一端36A被更稳定地固定于上盖 30。另外,对于弹簧构件36,也可以代替图中所示的例子,而使用螺旋弹簧等惯用的弹簧材料。
例如,在过去的分配容器中,采用铰链结构,所述铰链结构以上盖能够旋转地被从上盖的两侧缘向外方突起的一对轴部和与之相对的轴承部支承的方式构成。在这种铰链结构中,由于从位于分配容器的横向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弹簧构件到轴承部的分开距离比较大,因此,盖本身及容器本体会受到弹簧构件的反弹力的影响。从而,在将分配容器长时间放置于具有比较高的室温的室内的情况下,不能抵抗弹簧构件的反弹力,上盖的一部分会热变形,其结果是,存在着在旋转时与分配容器滑动接触而开闭变得困难,或者,轴部会从轴承部脱落而不能开闭的担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凹面部23的后端部分中的横向方向X 上的中央的凹状部分28,配置有在两侧具有轴部45的连接部32的下端部。从而,由于轴部45之间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分离尺寸) L5比上盖30在横向方向X上的尺寸L4小,弹簧构件36与轴部45 的分离距离变得比较小,因此,盖本身不会受到弹簧构件36的反弹力的影响而热变形,因而,即使将分配容器10长时间放置在温度比较高的室内,铰链功能也不会丧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中,通过反复进行上盖30的开闭操作,向前方呈凸状地弯曲的弹簧构件36因老化(软化)而逐渐向后方弯折,其一部分会被夹入到连接部32的下端与凹面部23之间的间隙49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面24的凹状部分28,设置有用于限制弹簧构件36向后方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机构98。移动限制机构98由在凹状部分28中位于比突起38靠后方侧的突起形成。由于在弹簧构件 36的后方设置有移动限制机构98,因此,即使弹簧构件36因老化变形而向后方弯曲,其向后方的移动也受到限制,不会使得该弹簧构件的一部分进入到连接部32的下端与凹面部23之间的间隙49中。
进而,由于上盖30的两侧缘部没有被固定于容器本体20,因此,在打开的状态下,从上端缘30a延伸至下端缘30b的整个盖本体位于比容器本体20的后表面(背面)靠后方处。从而,由于容器本体20 的凹面部23不露出于外部,在上盖30与容器本体20之间不形成阶梯,因此,在外观上可以赋予流畅的印象。另外,由于容器本体20的凹面部23的后表面具有稍稍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分,上盖30与容器本体 20之间的间隙被突出部分覆盖,因此,即使在上盖30关闭的状态下,分配容器10在外观上也可以赋予流畅的印象。
再次参照图3-5,操作按钮80具有基座81和弹簧部82,基座 81具有向中央凹入的上表面(手指接触面),弹簧部82呈从基座81 向下方延伸的框架状。在弹簧部82的后方配置有轴部(安装轴)83,所述轴部83嵌插到位于凹面部23的前方部分的轴承孔23b中。另外,在基座81的后方配置有被卡定突起84,从开盖状态旋转上盖30,将位于前端缘30a的闩锁31卡定于操作按钮80的被卡定突起84。在上盖30关闭而由闩锁机构锁定的状态下,通过反抗弹簧部82的加载而按压操作按钮80,闩锁31从被卡定突起84脱离,上盖30旋转,变成打开的状态。
操作按钮80以轴部83为中心旋转,由于在弹簧部82位于轴部 83的下方的情况下,在压缩弹簧部82时,有必要对弹簧部82施加向下方的力和向横向方向X移动的力,因此,有必要用比较强的力进行推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82不配置在轴部83的下方,而位于在前后方向Z上相对向的位置,由此,可以使推压力直接作用于弹簧部82,因此,可以用比较小的力进行开闭操作。
参照图2、15,底盖70具有从底面竖起的外周壁71、从外周壁 71向上方伸出的内周壁72、位于内外周壁71、72之间且被容器本体 20的下端插入的槽73、以及从内周壁72的四个角进一步向上方延伸的支承凸部74。支承凸部74呈具有平坦的顶面的截面大致为梯形的形状,由于可以通过与容器本体20的角部的内表面滑动来进行对位,将底盖70安装于容器本体20,因此,支承凸部74起到作为插入导向件的作用。
另外,包装体90可以在被底盖70的支承凸部74支承的状态下收容到分配容器10中。例如,在如图12(b)所示的具有以围绕包装体开口92的方式配置的密封部93的包装体90的情况下,以粘贴于容器本体20的支承面24的内表面的状态来收容,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包装体90被载置于支承凸部74,可以更稳定地收容到容器本体 20中。另外,支承凸部74通过具有平坦的顶面,可以在分配容器内稳定地支承包装体90。
向外方突出的薄板状的操作肋75位于底盖70的角部(四角)的外表面(外周壁71的外表面)。在分配容器10的组装状态下,由于在底盖70的内周壁72的整个外周面与容器本体20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容器本体20内是气密性的,因此,借助于与外部大气的气压差,底盖70不容易脱落。另外,使用者即使用手指抓住弯曲状的外周壁 71的外表面将底盖70向从容器本体20分离开的方向拉拽,手指尖也会滑动,不能很好地对力进行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操作肋75 位于底盖70的角部的外表面,因此,通过把持操作肋75或者将指尖勾住操作肋75,拉拽底盖70,可以容易地从容器本体20上卸下。
另外,也可以在支承凸部74及/或与之相接的容器本体20的周壁 22的内表面上涂布润滑剂,或者实施磨砂加工等,实施降低摩擦的加工,以便能够容易地将容器本体20和底盖70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在拉拽操作肋75时,底盖70变得更容易地被从容器本体20上卸下,并且,在制造工艺中,在将多个容器本体20层叠的状态下,变得易于一个个地分离。另外,为了操作方便,操作肋75被分别配置在底盖 70的四角,但是,只要至少配置在角部就可以。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结构体50与容器本体20分别独立地形成,但是,也可以通过双色成形而成一体地形成。但是,通过独立地形成分配结构体50,可以将弹簧构件36的另一端36B抑制在与支承面24 之间,并且,即使在由于老化而一部分断裂、变形,开口结构、密闭结构变得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更换新的分配结构体50而使之起作用。
<其它实施方式>
图17是其它实施方式的盖机构2的立体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盖机构2的基本结构与图1-图16所示的盖机构2的基本结构相同,对于相同的结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机构2具有横向方向X和前后方向Z、以及与它们交叉的上下方向Y,包括通过密封部93直接安装于包装体90 的上表面的机构本体3。机构本体3包括分配结构体50、前后端缘30a、 30b、以及上盖30,所述分配结构体50被配置于该机构本体3的顶面壁21的凹面部23,具有能够将片材9上推式地取出的分配开口54,所述上盖30在后端缘30b侧经由铰链部5被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机构本体3,能够气密性地关闭分配开口54。
在这种实施例中,借助于由分配结构体50的周壁52及上盖30 形成的上方密封部7和由周壁52及支承突起27形成的下方密封部所构成的环状密封部,可以将上盖30与分配开口54之间的空间气密性地密封。另外,由于在容器开口26与分配开口54之间形成空间,分配开口54具有由第一孔部57和第二孔部58构成的开口结构,因此,可以发挥优异的分配效果。
下面,对于本发明中的片材9进行一些补充,片材9以擦拭对象物的污渍或者使对象物附着浸渍的液体作为目的,可以适宜地自由选择并使用片材的材料及被浸渍的液体,例如,在以水为主的液体成分的情况下,作为片材的材料,可以适当地使用能够含有并保持水的以纤维素系纤维为主的纤维无纺织物,例如,人造丝、纸浆、棉的单体或者以规定的比例将包含这些材料的纤维配合起来而成的射流喷网纤维无纺织物、气流成网纤维无纺织物。
另外,作为被浸渍到片材9中的液体成分,作为基础试剂可以使用水、酒精类或者油脂成分,作为基础试剂的辅助成分,可以使用用于保持制品的品质的防腐剂、用于去除污渍的活性剂或溶剂成分、用于给予杀菌·抗菌作用的杀菌·抗菌成分、用于给予皮肤良好效果的保湿剂或药效成分、香料、用于使液体成分稳定的螯合剂或缓冲剂、可溶化剂等。另外,在作为片材9的液体成分的基础试剂而使用水的情况下,因水的表面张力而使片材9变成彼此相互粘连在一起的状态,因此,在拉出时,有必要由分配开口54施加恰当的摩擦阻力。另一方面,在作为片材9的基础试剂而使用酒精成分的情况下,片材彼此之间可以比较容易地分离,考虑到其挥发性,有必要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保管,需要在本发明中的环状密封部这样的将内部气密性地密封用的结构。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容器10,片材9的基础试剂是水或者酒精成分中的任一种,都可以作为其分配·收容容器使用。
对于分别构成盖机构2、包装体90及分配容器10的构件,只要是没有特别声明,除了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材料之外,还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在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公知的材料。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及“第二”等用语,只简单地用于区别同样的部件、位置等。
附图标记说明
2 盖机构
3 机构本体
5 铰链部
9、9A、9B 片材
10 分配容器
20 容器本体
21 顶面壁
23 凹面部
24 支承面
26 容器开口
27 支承突起
30 上盖
30a 上盖的前端缘
30b 上盖的后端缘
32 连接部
33 环状肋
34 内侧肋
35 外侧肋
50 分配结构体
51 凸缘
52 周壁
52c 周壁的内侧部分的内表面
52d 周壁的外侧部分的内表面
53 内盖部
54 分配开口
55 内侧翼片
57 第一孔部
58 第二孔部
59 高刚性区域
X 横向方向
Y 上下方向
Z 前后方向

Claims (13)

1.一种片材的分配容器,具有横向方向及前后方向、以及与它们交叉的上下方向,并且,配备有盖机构,所述盖机构包含有容器本体、分配结构体和上盖,所述分配结构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上推式地取出片材的分配开口,所述上盖具有前端缘和后端缘,所述上盖在所述后端缘侧经由铰链部被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将所述分配开口气密性地关闭,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本体具有配置所述分配结构体的凹面部、以及在至少一部分中与所述分配开口连通的容器开口,
围绕所述容器开口的环状的支承突起位于所述凹面部,
所述分配结构体具有被固定于所述凹面部的凸缘、以及在所述凸缘的内方向上方突出的中空的周壁,
在将所述分配结构体配置于所述凹面部的状态下,所述支承突起位于所述周壁内,
所述上盖具有从内表面部向下方延伸的环状肋,在将所述上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环状肋的前端部与所述周壁接触,
所述分配结构体的所述周壁具有顶面,在所述周壁内,在所述顶面与所述支承突起之间形成有分离部分,
所述分离部分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环状肋与所述支承突起之间,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环状肋的一部分与所述支承突起位于重叠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突起在被插入到所述周壁内的状态下,与所述周壁的内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突起在被插入到所述周壁内的状态下,与所述周壁的外侧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的所述顶面为平坦状。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肋具有内侧肋和围绕所述内侧肋的外侧肋,所述内侧肋向比所述外侧肋更下方伸出,在所述上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外侧肋与所述周壁的所述顶面接触,所述内侧肋位于所述周壁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肋,与所述上盖的所述前端缘侧及所述后端缘侧的部分相比,位于它们之间的两侧部分向下方伸出。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开口由位于所述后端缘侧并向所述横向方向及所述前后方向扩展的第一孔部和从所述横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孔部的大致中央部连续地向所述前端缘侧延伸的第二孔部形成,所述第一孔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第二孔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体具有位于所述周壁的内方的内盖部和位于所述内盖部的内方的内侧翼片,所述内侧翼片除了位于所述第二孔部的开口边缘部的高刚性区域之外,比所述内盖部的刚性低,所述高刚性区域具有与所述内盖部同等的刚性。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体具有位于所述周壁的内方的内盖部,所述内盖部具有向上方隆起的拱顶状。
10.一种包装体,所述包装体被收容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被收容在所述分配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内,配备有能够固定于支承面的内表面上的密封部。
12.一种盖机构,具有横向方向及前后方向、以及与它们交叉的上下方向,包含有机构本体、分配结构体、以及上盖,所述分配结构体位于所述机构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上推式地取出片材的分配开口,所述上盖具有前端缘和后端缘,所述上盖在所述后端缘侧经由铰链部被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容器本体,能够气密性地关闭所述分配开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构本体具有配置所述分配结构体的凹面部、以及在至少一部分中与所述分配开口连通的机构开口,
围绕所述机构开口的环状的支承突起位于所述凹面部,
所述分配结构体具有被固定于所述凹面部的凸缘、以及在所述凸缘的内方向上方突出的中空的周壁,
在将所述分配结构体配置于所述凹面部的状态下,所述支承突起位于所述周壁内,
所述上盖具有从内表面部向下方延伸的环状肋,在将所述上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环状肋的前端部与所述周壁接触,
所述分配结构体的所述周壁具有顶面,在所述周壁内,在所述顶面与所述支承突起之间形成有分离部分,
所述分离部分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环状肋与所述支承突起之间,在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环状肋的一部分与所述支承突起位于重叠的位置。
13.一种包装体,配备有能够固定于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机构的所述机构本体上的密封部。
CN201780057753.8A 2016-11-11 2017-08-21 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 Active CN109715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0361 2016-11-11
JP2016220361A JP6822823B2 (ja) 2016-11-11 2016-11-11 蓋機構、包装体及び分与容器
PCT/JP2017/029809 WO2018087980A1 (ja) 2016-11-11 2017-08-21 蓋機構、包装体及び分与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5524A CN109715524A (zh) 2019-05-03
CN109715524B true CN109715524B (zh) 2021-07-06

Family

ID=62110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7753.8A Active CN109715524B (zh) 2016-11-11 2017-08-21 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822823B2 (zh)
KR (1) KR102446738B1 (zh)
CN (1) CN109715524B (zh)
TW (1) TWI732929B (zh)
WO (1) WO20180879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68898B1 (ko) * 2018-07-31 2019-04-15 (주) 우수컨버팅 물티슈용 인출 브라켓
JP2020040676A (ja) * 2018-09-06 2020-03-19 明星産商株式会社 フェイスパックパッケージ
JP7176688B2 (ja) * 2018-10-24 2022-11-22 ニプロ株式会社 薬液含浸シート
JP7266494B2 (ja) * 2019-08-13 2023-04-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クーラーボックス
KR200494136Y1 (ko) * 2019-11-08 2021-08-11 변용필 티슈용기 마개
JP7014833B2 (ja) * 2020-02-14 2022-02-0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家庭用薄葉紙収納容器
JP7204699B2 (ja) * 2020-03-12 2023-01-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収容容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56128U (en) * 1998-09-14 1999-04-11 Yonyu Plastics Co Ltd Structure for can cap
JP2004299768A (ja) * 2003-03-31 2004-10-28 Daio Paper Corp 湿潤シート用容器
CN101190107A (zh) * 2006-11-30 2008-06-04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湿巾收纳容器及湿巾收纳容器的捆包结构
CN102216175A (zh) * 2008-11-14 2011-10-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开闭自如容器
US20120048858A1 (en) * 2010-08-30 2012-03-01 Timothy James Peters Dispenser With a Wide Lid-Activation Button Having a Stabilizing Rib
JP5830193B1 (ja) * 2015-06-30 2015-12-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収納容器
TW201612076A (en) * 2014-09-17 2016-04-01 Uni Charm Corp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structure, and dispensing vessel in which said structure is use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40852A1 (fr) * 1976-02-13 1977-09-09 Huret Jacques Guide-chaine de derailleur avant pour bicyclette
JPH08143072A (ja) * 1994-11-22 1996-06-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用容器の取出口構造
US6523690B1 (en) 2000-03-30 2003-02-2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Wet wipe container with flexible orifice
JP4338342B2 (ja) 2001-12-07 2009-10-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蓋付き容器
US20050011906A1 (en) * 2003-07-15 2005-01-2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Storing and dispensing container for product
US7806292B2 (en) * 2006-02-28 2010-10-05 Joseph S Kanfer Towelette dispenser
JP5258522B2 (ja) * 2008-11-14 2013-08-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包装体の収納容器
WO2016043188A1 (ja) * 2014-09-17 2016-03-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蓋部開閉構造とその構造を使用した分与容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56128U (en) * 1998-09-14 1999-04-11 Yonyu Plastics Co Ltd Structure for can cap
JP2004299768A (ja) * 2003-03-31 2004-10-28 Daio Paper Corp 湿潤シート用容器
CN101190107A (zh) * 2006-11-30 2008-06-04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湿巾收纳容器及湿巾收纳容器的捆包结构
CN102216175A (zh) * 2008-11-14 2011-10-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开闭自如容器
US20120048858A1 (en) * 2010-08-30 2012-03-01 Timothy James Peters Dispenser With a Wide Lid-Activation Button Having a Stabilizing Rib
TW201612076A (en) * 2014-09-17 2016-04-01 Uni Charm Corp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structure, and dispensing vessel in which said structure is used
JP5830193B1 (ja) * 2015-06-30 2015-12-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収納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46738B1 (ko) 2022-09-23
JP2018076109A (ja) 2018-05-17
JP6822823B2 (ja) 2021-01-27
TWI732929B (zh) 2021-07-11
KR20190082285A (ko) 2019-07-09
WO2018087980A1 (ja) 2018-05-17
TW201817659A (zh) 2018-05-16
CN109715524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5524B (zh) 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
CN109715515B (zh) 盖机构、包装体及分配容器
EP3018067B1 (en) Lid body for wet wipe packaging body and wet wipes packaging body
US10548436B2 (en) Tissue wipe container
EP3438018B1 (en) Container for accommodating hygienic thin paper
EP2351696A1 (en) Openable and closable container
US11261020B2 (en) Container for housing household tissue paper
EP3318506B1 (en) Dispensing container
JP2007176545A (ja) ウエットシート収容容器
JP2022183545A (ja)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容器
JP2022183546A (ja)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容器
JP2022183543A (ja)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容器
JP2022183544A (ja)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容器
JP2017030865A (ja)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の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