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3822A - 线圈骨架及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骨架及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13822A CN109713822A CN201811214781.9A CN201811214781A CN109713822A CN 109713822 A CN109713822 A CN 109713822A CN 201811214781 A CN201811214781 A CN 201811214781A CN 109713822 A CN109713822 A CN 1097138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fixture
- terminal board
- line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41001061264 Astragalu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圈骨架及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在连接卷绕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和保持于线圈骨架的端子台上的端子引脚的线圈线中形成适当的松弛,且抑制线圈骨架的强度降低。通过将线圈骨架(1)组装到绕线用夹具(100),使绕线用夹具(100)的嵌合凸部(124)与形成于端子台(30)的侧面(34)的槽(35)嵌合,将绕线用夹具(100)的嵌合凸部(124)配置在线圈线(6)的从线圈(60)朝向端子引脚(21)的路径上。通过使线圈线(6)与嵌合凸部(124)的侧面接触,以比从线圈(60)到端子引脚(21)的最短路径长的路径引绕线圈线(6)。之后,通过从绕线用夹具(100)拆下线圈骨架(1),使嵌合凸部(124)从线圈线(6)的路径退避,以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保持端子引脚的端子台的线圈骨架及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步进电动机的定子的构造,有线圈线经由骨架卷绕在定子铁芯上,形成线圈的构造。在骨架上形成有端子台,线圈线从线圈引出并向端子台引绕,与保持于端子台的端子引脚连接。为了防止断线,在引绕于线圈和端子引脚之间的线圈线中形成松弛。目前,作为为了防止断线而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的方法,使用如下方法:预先在骨架上形成销等凸部,将线圈线挂在凸部上进行引绕,将线圈线的端部连接到端子引脚之后,将凸部折弯等并从骨架去除,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使用绕线机安装夹具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的方法。专利文献1的旋转机中,线圈被卷绕在环状的定子叠片上,在定子叠片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连接器部。在连接器部的根部形成有狭缝状的间隙。当将定子叠片放在绕线机安装夹具上时,绕线机安装夹具的一部分(板状的金属件)成为从狭缝状的间隙突出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从线圈向连接器部引绕线圈线时,线圈线在越过从间隙突出的板状的金属件的上端时,路径弯曲。当将线圈线连接到端子引脚之后从绕线机安装夹具拆下定子叠片时,由于板状的金属件从间隙引退,所以挂在板状的金属件上的部分松弛,在线圈线中产生松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08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使用绕线机安装夹具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所以不需要预先在卷绕线圈的零件上形成凸部,且不需要进行将凸部折弯等并去除的工序。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线圈线以在从间隙突出的绕线机安装夹具的一部分(板状的金属件)上越过的方式引绕。因此,在将绕组向端子引脚捆扎时,绕组有可能从端子的根部浮起,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形成松弛。因此,有可能无法形成适当的松弛。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定子叠片中,在连接器部的根部,遍及配置多个端子的整个范围形成有狭缝。因此,连接器部的强度有可能降低。尤其是在步进电动机中,通常,定子的线圈经由树脂制的线圈骨架卷绕在定子铁芯上,端子台形成于线圈骨架的突缘部。在树脂制线圈骨架中,当在端子台的根部遍及专利文献1所述的范围形成狭缝状间隙时,端子台和突缘之间的连接部的强度降低,有可能无法确保必要的强度。
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在连接卷绕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和保持于线圈骨架的端子台上的端子引脚的线圈线中形成适当的松弛,且抑制了线圈骨架的强度降低。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卷绕线圈线;突缘部,所述突缘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部;端子台,所述端子台经由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所述突缘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端子台具备嵌合部,所述嵌合部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组装夹具时,供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嵌合,所述嵌合部相对于所述端子台上的端子引脚的突出位置延伸到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位置。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保持端子引脚的端子台上形成有从与卷绕线圈的主体部相反侧(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嵌合夹具的一部分的嵌合部,该嵌合部相对于端子台上的端子引脚的突出位置延伸到卷绕有线圈的主体部侧(轴线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因此,通过将线圈骨架组装到夹具上,可以将夹具的一部分配置在线圈线的从线圈朝向端子引脚的路径上。因此,可以使线圈线与夹具的一部分接触而加长线圈线的路径。而且,通过在将线圈线连接到端子引脚之后将夹具拆下,能够使线圈线接触的夹具部分从嵌合部退避。由此,可以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另外,因为可以使线圈线与夹具的侧面接触而改变路径,所以能够抑制线圈线从端子台的表面浮起。而且,夹具的一部分与轴线方向平行地滑动而进行嵌合的嵌合部不需要大幅度地切掉端子台和突缘部的连接部。因此,能够抑制线圈骨架的强度降低。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嵌合部延伸到与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端子引脚引绕所述线圈线时的最短路径交叉的位置。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将夹具的一部分配置在从线圈朝向端子引脚的线圈线的最短路径上,所以能够使线圈线与夹具的一部分接触而使线圈线的路径比最短路径长。因此,能够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端子台具备相对于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所述突缘部倾斜的侧面,所述端子引脚从所述侧面突出,所述嵌合部是形成于所述侧面的槽。另外,理想的是,所述槽延伸到所述端子台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这样一来,能够将从线圈引出的线圈线沿着相对于突缘部倾斜的侧面向端子引脚引绕。因此,线圈线从端子引脚的根部浮起的可能性少。另外,在将夹具组装于线圈骨架时,能够同时使夹具的一部分嵌合于槽中,使夹具的一部分从端子台的侧面突出。因此,在线圈线上形成松弛的作业很容易。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端子台至少保持两根所述端子引脚,所述嵌合部在所述两根所述端子引脚之间穿过。例如,理想的是,所述嵌合部穿过朝向所述两根所述端子引脚中的一方的所述线圈线和朝向另一方的所述线圈线交叉的位置。这样一来,能够使与两根端子引脚各自连接的线圈线挂在相同的夹具部分,且能够将在两根端子引脚之间穿过的嵌合部用作用于配置共用的夹具部分的共用嵌合部。因此,因为不需要针对每一端子引脚设置嵌合部,所以能够抑制端子台的形状复杂化。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是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所述线圈骨架具备卷绕线圈线的主体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部的突缘部、以及经由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所述突缘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端子台,所述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如下步骤:第一步骤,在相对于所述线圈骨架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组装夹具时,使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与设于所述端子台的嵌合部嵌合,使所述夹具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端子台保持的端子引脚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从所述端子台的表面突出;第二步骤,将从卷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的线圈引出的所述线圈线穿过与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侧面接触的路径而引绕到所述端子引脚,并与所述端子引脚连接;第三步骤,通过从所述线圈骨架拆下所述夹具,使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从所述线圈线的路径退避,在所述线圈线中形成松弛。
这样,本发明通过将夹具组装到线圈骨架上,使夹具的一部分从端子台的表面突出。而且,通过使线圈线与夹具的侧面接触,在比从线圈到端子引脚的最短路径长的路径中引绕线圈线。而且,通过将线圈骨架从夹具拆下,使夹具从线圈线的路径退避,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这种方法可以使用用于将线圈骨架放在绕线机上的夹具并利用夹具的一部分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因此,不需要进行从线圈骨架拆卸凸部等的作业。因此,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的作业很容易。另外,在本发明中,线圈线不会挂在从嵌合部突出的夹具的上端,而是使线圈线与夹具的侧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线圈线从端子台的表面浮起。因此,能够形成适当的松弛。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嵌合部构成为使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嵌合。这样一来,在从与卷绕线圈的主体部相反侧(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组装夹具时,可以同时使夹具的一部分与嵌合部嵌合。因此,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的作业很容易。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夹具具备:配置于所述端子台的径向内侧的夹具本体、能够向从所述夹具本体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状态及收藏于所述夹具本体的收藏状态位移的可动部,所述嵌合部是在所述径向上贯通所述端子台的贯通部,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将所述可动部处于所述收藏状态的所述夹具组装于所述线圈骨架之后,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突出状态位移,并从所述贯通部突出,在所述第三步骤中,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收藏状态位移,在所述线圈线中形成松弛。这样一来,可以减小端子台上形成的嵌合部的尺寸。因此,能够抑制端子台的强度降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夹具组装到线圈骨架,可以使夹具的一部分从端子台的表面突出。而且,通过使线圈线与夹具的侧面接触,可以在比从线圈到端子引脚的最短路径长的路径中引绕线圈线。然后,通过将线圈骨架从夹具拆下,可以使夹具从线圈线的路径退避,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因此,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的作业很容易。另外,因为可以使线圈线与夹具的侧面接触而改变线圈线的路径,所以能够抑制线圈线从端子台的表面浮起。而且,因为不需要将端子台和突缘部的连接部较大地切口,所以能够抑制线圈骨架的强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的电动机的外观图。
图2是图1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3的线圈骨架和绕线用夹具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3的线圈骨架放在绕线用夹具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其它方式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图7是与图6的线圈骨架对应的绕线用夹具的立体图。
图8是将图6的线圈骨架放在图7的绕线用夹具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线圈骨架、2…供电部、3…端板、4…定子、5…转子、6、6A1、6A2、6B1、6B2…线圈线、7…端子罩、10…电动机、11…输出侧的端面、12…输出相反侧的端面、13…主体部、14、15…突缘部、17…凸部、20…端子部、21、21A、21B、21C…端子引脚、27…配线基板、28…连接器、30、10A…端子台、31、31A…输出侧端面、32…输出相反侧端面、34、34A…侧面、35…槽(嵌合部)、36…凹部、37…连接部、38端子台本体、40…电动机本体、42A…第一线圈骨架、42B…第二线圈骨架、43A、43B…内定子铁芯、44A、44B…外定子铁芯、45…极齿、47、48…环状部分、49…圆筒部分、50…旋转轴、58…凹部、59…永磁体、60…线圈、61、62…轴承、63…螺旋弹簧、65…端板、66、67、69…垫圈、70…铰链部、71…第一部件、72…第二部件、75…卡合板部、76…卡合凹部、100、100A…绕线用夹具、110…轴部、111…线圈骨架安装部、120…大径部、121…输出侧的端面、122…凹部、123…缺口面、124、124A、124B…嵌合凸部、125…台阶部、126…可动销(可动部)、126A…突出状态、126B…收藏状态、151…凸部、390…端子台凹部、391…导向销、392…贯通部(嵌合部)、L…轴线、L1…输出侧、L2…输出相反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线圈骨架及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
(电动机)
首先,参照图1、图2说明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线圈骨架1的电动机10的整体结构。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另外,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电动机10的轴线L沿Z方向延伸。轴线L方向的一侧为输出侧L1,电动机10的旋转轴50从电动机本体40向输出侧L1突出。另外,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为输出相反侧L2。输出侧L1为Z方向的一侧Z1,输出相反侧L2为Z方向的另一侧Z2。
图1是具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1的电动机10的外观图。图1(a)是从输出侧L1观察的电动机10的立体图,图1(b)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的电动机10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动机10的剖视图。电动机10具有电动机本体40、设于电动机本体40的侧面的供电部2、以及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于电动机本体40的输出侧L1的端面11的端板3。供电部2设于电动机本体40的X方向的一侧X1的侧面。在供电部2,安装有连接器28的配线基板27被保持在固定于电动机本体40的侧面的端子罩7上。
本方式的电动机10是步进电动机。如图1、图2所示,电动机本体40具有圆筒形状的定子4和配置于定子4的内周侧的转子5。定子4具有A相用定子和B相用定子在轴线L方向上重叠配置的构造。因此,在定子4中,卷绕有线圈60的两个线圈骨架1(第一线圈骨架42A和第二线圈骨架42B)在轴线L方向上重叠配置,且在该线圈骨架1上分别重叠配置有以下说明的定子铁芯。
在第一线圈骨架42A上,环状的内定子铁芯43A、及截面为U字形状的外定子铁芯44A重叠配置在轴线L方向的两侧,在第二线圈骨架42B上,环状的内定子铁芯43B、及截面为U字形状的外定子铁芯44B重叠配置在轴线L方向的两侧。在第一线圈骨架42A及第二线圈骨架42B的内周面,内定子铁芯43A、43B及外定子铁芯44A、44B的多个极齿45沿周向排列。这样,构成圆筒形状的定子4,在定子4的径向内侧,以同轴状配置有转子5。在本方式中,外定子铁芯44A、44B分别延伸到第一线圈骨架42A及第二线圈骨架42B的径向外侧,构成电动机壳体。
电动机本体40的输出侧L1的端面11由外定子铁芯44A的环状部分47构成。在定子4的输出相反侧L2,在外定子铁芯44B的环状部分48固定有端板65。电动机1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12由端板65构成。另外,电动机本体40的侧面由形成于外定子铁芯44A、44B的外侧的圆筒部分49构成。
转子5具备沿着轴线L延伸的旋转轴50和固定于旋转轴50的圆筒状的永磁体59。旋转轴50从电动机10的输出侧L1的端面11突出,永磁体59通过粘接剂等固接于旋转轴50的靠输出相反侧L2的位置。在定子4的内侧,永磁体59隔着规定间隔与定子4的极齿45对置。
在电动机10的输出侧L1,旋转轴50由保持于端板3的轴承62支承。在轴承62和永磁体59之间配置有供旋转轴50贯通的垫圈66。另外,在电动机10的输出相反侧L2,旋转轴50由保持于端板65的轴承61支承。轴承61形成从电动机本体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12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圆盘状的凸部17。在轴承61和永磁体59之间配置有供旋转轴50贯通的垫圈67。在形成于永磁体59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的凹部58的底部配置有垫圈69。转子5由配置于垫圈69和垫圈67之间的螺旋弹簧63向输出侧L1施力。
如图2所示,供电部2具有设于电动机本体40的端子部20和覆盖端子部20的端子罩7,在端子罩7上保持有保持连接器28的配线基板27。在本方式中,端子罩7具备固定在定子4上的第一部件71和从X方向的一侧X1覆盖在第一部件71上的第二部件72。第一部件71和第二部件72通过铰链部70连接。另外,第一部件71具备与电动机本体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12重叠的卡合板部75。卡合板部75形成有朝向输出侧L1开口的卡合凹部76,从电动机本体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12突出的凸部17嵌入卡合凹部76。
端子部20具备从形成于外定子铁芯44A、44B的圆筒部分49的缺口41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突出的端子台30和从端子台30向X方向的一侧X1突出的多个端子引脚21。端子台30是分别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42A的X方向的一侧X1、及第二线圈骨架42B的X方向的一侧X1的厚壁部分,这两个厚壁部分(端子台30)在Z方向(轴线L方向)上重叠。端子引脚21从每个端子台30朝向X方向上的一侧X1突出。
(线圈骨架)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1的立体图。图3(a)是从输出侧L1观察的立体图,图3(b)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的立体图。图3所示的线圈骨架1的姿势是用作电动机10具备的两个线圈骨架1中、位于输出侧L1的第一线圈骨架42A时的姿势。第一线圈骨架42A和第二线圈骨架42B除在轴线L方向上是反方向之外,结构相同。
线圈骨架1具备筒状的主体部13、设于主体部13的输出侧L1的端部的突缘部14及设于主体部13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突缘部15、以及设于突缘部15的外周端部的端子台30。线圈骨架1为树脂制,主体部13、突缘部14、15及端子台30被一体成型,构成线圈骨架1。主体部13以轴线L为中心以筒状延伸。突缘部14、15是从主体部13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板,与轴线L垂直。线圈线6卷绕于主体部13,在突缘部14、15之间构成环状的线圈60。
端子台30作为整体形成在Y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是轴线L方向的厚度比突缘部15厚的厚壁部分。端子台30的长边方向(Y方向)与突缘部15的径向正交。端子台30具备朝向输出侧L1的输出侧端面31及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输出相反侧端面32、朝向径向外侧(X方向的一侧X1)的侧面34。侧面34是在轴线L方向上延伸的面,与输出侧端面31及输出相反侧端面32正交。端子引脚21从侧面34朝向径向外侧垂直地突出。在本方式中,端子台30保持三个端子引脚21。三个端子引脚21在Y方向上以恒定节距排列,且相互平行。
端子台30的输出侧端面31位于与突缘部15的输出侧L1的面相同的面上。另外,端子台30的输出相反侧端面32处于从突缘部15向与主体部13相反侧(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位置。如图3(b)所示,在输出相反侧端面32形成有两个槽35。两个槽35在相邻的端子引脚21之间各形成一个,且在输出相反侧L2开口。另外,两个槽35在端子台30的侧面34朝向径向外侧开口。槽35是将侧面34从输出相反侧L2的边缘朝向输出侧L1切口的形状,延伸到比端子引脚21靠输出侧L1的位置。这两个槽35用作供后述的绕线用夹具100的一部分嵌合的嵌合部。此外,在端子台30的Y方向的另一侧Y2的端部,形成有供覆盖端子部20的端子罩7卡合的凹部36。
(绕线用夹具)
图4是将图3的线圈骨架1和绕线用夹具100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将图3的线圈骨架1放在绕线用夹具100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a)是立体图,图5(b)是俯视图。在线圈骨架1放在绕线用夹具100上的状态下,利用绕线机(省略图示)卷绕线圈线6,形成线圈60。形成线圈60之后,从线圈60引出的线圈线6的端部向端子台30引绕并与端子引脚21连接。然后,具备线圈60的线圈骨架1从绕线用夹具100分离。
如图4所示,绕线用夹具100具备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轴部110和形成于轴部110的靠输出侧L1的位置的大径部120。轴部110的输出侧L1的端部从大径部120向输出侧L1突出,构成线圈骨架安装部111。在大径部120的输出侧L1的端面121,在径向上相反侧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凹部122。在本方式中,凹部122形成于线圈骨架安装部111的Y方向的一侧Y1及另一侧Y2的两个部位。另外,在大径部120形成有将X方向的一侧X1的端部切掉的缺口面123,在缺口面123,在两个部位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肋条状的嵌合凸部124。
绕线用夹具100的缺口面123是与X方向垂直的平面,是与轴线L平行的面。嵌合凸部124是从缺口面123垂直立起的凸部,从缺口面123的输出侧L1的边缘向输出相反侧L2延伸。两个部位的嵌合凸部124均沿轴线L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地形成。嵌合凸部124的输出侧L1的侧面的Y方向的两侧的角部被倒角。
在线圈骨架1放在绕线用夹具100上时,绕线用夹具100从输出相反侧L2(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组装于线圈骨架1。如图5(a)、图5(b)所示,设于绕线用夹具100的输出侧L1的端部的线圈骨架安装部111插入线圈骨架1的主体部13的内周侧,线圈骨架1被安装于线圈骨架安装部111的外周侧。此时,形成于线圈骨架1的突缘部15的两个部位的凸部151嵌合在绕线用夹具100的形成于大径部120的凹部122。通过突缘部15从输出侧L1与大径部120的端面121抵接,线圈骨架1在轴线L方向上相对于绕线用夹具100被定位。
线圈骨架1的端子台30配置在形成于大径部120的缺口面123的径向外侧。在线圈骨架1放在绕线用夹具100上时,缺口面123被插入端子台30的径向内侧。此时,设于缺口面123的两个嵌合凸部124分别从输出相反侧L2(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插入端子台30的槽35。即,在绕线用夹具100组装于线圈骨架1时,端子台30的槽35作为供绕线用夹具100的嵌合凸部124(夹具的一部分)从输出相反侧L2(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嵌合的嵌合部起作用。
嵌合凸部124从缺口面123的突出高度比端子台30的径向厚度大。因此,如图5(a)所示,当嵌合凸部124嵌合于槽35时,形成嵌合凸部124的前端从端子台30的侧面34突出的状态。另外,设于端子台30的槽35延伸到比端子引脚21的突出位置靠输出侧L1的位置。而且,绕线用夹具100的嵌合凸部124被插入到槽35的最靠输出侧L1的端部。因此,形成在比端子引脚21靠输出侧L1的位置,嵌合凸部124从侧面34突出的状态。
(线圈线的松弛形成)
在电动机10的制造工序中,将从线圈60引出的线圈线6与端子引脚21连接时,使线圈线6与嵌合凸部124的侧面接触并将其引绕到端子引脚21的根部,捆扎固定于端子引脚21。在此,在假定了从卷绕有线圈60的主体部13向端子引脚21的突出位置引绕线圈线6时的最短路径的情况下,端子台30的槽35与线圈线6的最短路径交叉,延伸到比线圈线6的最短路径靠输出侧L1的位置。其结果是,嵌合凸部124在与线圈线6的最短路径交叉的位置从端子台30的表面突出。因此,通过使线圈线6与嵌合凸部124的侧面接触,可以使线圈线6的路径比最短路径长。
在嵌合凸部124的输出侧L1的前端,嵌合凸部124的侧面的角部被倒角。即,在嵌合凸部124,朝向输出侧L1的侧面、朝向Y方向的一侧Y1的侧面及朝向Y方向的另一侧Y2的侧面相连的角部被倒角。因此,从线圈60引绕到端子引脚21的线圈线6与在嵌合凸部124被倒角的侧面接触。因此,线圈线6损伤、断线的风险很小。
在本方式中,从线圈60引出有四根线圈线6。从线圈60引出的所有线圈线6每两个分别挂在两个部位的嵌合凸部124,并引绕在端子引脚21上。在图5(a)、图5(b)中,分别用符号6A1、6A2、6B1、6B2表示四根线圈线6。另外,分别用符号124A、124B表示两个部位的嵌合凸部124,分别用符号21A、21B、21C表示三条端子引脚21。
线圈线6A1、6A2以朝向两根端子引脚21A、21B交叉的状态引绕。两个槽35的一方以在线圈线6A1、6A2交叉的位置穿过的方式形成。线圈线6A1、6A2以朝向从槽35突出的嵌合凸部124A延伸,从周向的一侧及另一侧与嵌合凸部124A接触并交叉的状态引绕。线圈线6A1、6A2的端部捆扎固定在位于嵌合凸部124A的周向两侧的两根端子引脚21A、21B。
同样,线圈线6B1、6B2以朝向两根端子引脚21B、21C交叉的状态引绕。两个槽35中的另一方以在线圈线6B1、6B2交叉的位置穿过的方式形成。线圈线6B1、6B2以朝向从槽35突出的嵌合凸部124B延伸,从周向的一侧及另一侧与嵌合凸部124B接触并交叉的状态引绕。线圈线6B1、6B2的端部捆扎固定在位于嵌合凸部124B的周向两侧的两根端子引脚21B、21C。
完成四根线圈线6A1、6A2、6B1、6B2向端子引脚21A、21B、21C的连接之后,将绕线用夹具100从线圈骨架1分离。与组装时相反,从线圈骨架1向输出相反侧L2拆下绕线用夹具100。此时,嵌合凸部124被从端子台30的槽35抽出,从自端子台30的表面突出的位置退避。由此,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
如上所述,在本方式中,在进行电动机10的制造时,作为线圈骨架1上的线圈线6的松弛形成方法,进行以下(1)~(3)的步骤。
(1)在第一步骤中,相对于线圈骨架1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输出相反侧L2)组装绕线用夹具100,但此时,将绕线用夹具100的嵌合凸部124从输出相反侧L2嵌合在设于线圈骨架1的端子台30的嵌合部即槽35。由此,形成使嵌合凸部124的输出侧L1的前端相对于被端子台30保持的端子引脚21在轴线L方向的一侧(输出侧L1)的位置从端子台30的侧面34突出的状态。
(2)在第二步骤中,将线圈骨架1连绕线用夹具100一起放在绕线机上,利用绕线机的喷嘴将线圈线6卷绕于线圈骨架1的主体部13。而且,将从卷绕于主体部13的线圈60引出的线圈线6经由与嵌合凸部124的侧面接触的路径引绕到端子引脚21,并捆扎连接于端子引脚21。
(3)在第三步骤中,通过从线圈骨架1拆下绕线用夹具100,使绕线用夹具100的嵌合凸部124从线圈线6的路径退避。由此,比最短路径长的线圈线6被配置于端子引脚21和线圈60之间,形成线圈线6具有松弛的状态。
(本方式的主要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方式的线圈骨架1在保持端子引脚21的端子台30上形成有可以从与卷绕线圈60的主体部13相反侧(即输出相反侧L2)嵌合绕线用夹具100的一部分即嵌合凸部124的槽35(嵌合部)。而且,槽35相对于端子台30上的端子引脚21的突出位置延伸到主体部13所在的一侧(即输出侧L1)。因此,通过将线圈骨架1组装到绕线用夹具100,可以将嵌合凸部124配置在从线圈60朝向端子引脚21的线圈线6的路径上。因此,可以使线圈线6与嵌合凸部124接触而加长线圈线6的路径。而且,在将线圈线6捆扎固定于端子引脚21后,将绕线用夹具100从线圈骨架1拆下,由此,能够使嵌合凸部124从端子台30的槽35退避。其结果是,能够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即,由于能够仅通过进行向绕线用夹具100的组装和从绕线用夹具100拆卸即可形成松弛,所以松弛的形成很容易。另外,在本方式中,使线圈线6与嵌合凸部124的侧面接触而改变路径,因此,能够抑制线圈线6从端子台30的表面浮起。进而,端子台30的槽35不需要设定为将端子台30和突缘部15的连接部大幅切掉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端子台30的强度降低。
在本方式中,在端子台30上形成的槽35越过与从主体部13向端子引脚21引绕线圈线6时的最短路径交叉的位置,延伸到比交差位置靠主体部13侧(即输出侧L1)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嵌合凸部124配置在从线圈60朝向端子引脚21的线圈线6的最短路径上,因此可以使线圈线6与嵌合凸部124接触而使线圈线6的路径比最短路径长。因此,可以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
本方式的端子台30具备相对于突缘部15倾斜的侧面34,端子引脚21从该侧面34突出,并且,在侧面34形成有槽35。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将从线圈60引出的线圈线6从突缘部15的表面引绕到侧面34,并沿着侧面34引绕到端子引脚21的根部。因此,线圈线6从端子引脚21的根部浮起的可能性很少。另外,因为侧面34向沿着轴线L的方向延伸,所以在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输出相反侧L2)组装绕线用夹具100时,可以同时将嵌合凸部124插入槽35。因此,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的作业很容易。
在本方式中,在端子台30上保持有三根端子引脚21。三根端子引脚21沿Y方向排列,在Y方向上相邻的端子引脚21之间各形成有一个槽35。因此,可以使每一个嵌合凸部124在Y方向上相邻的端子引脚21之间突出。这样一来,能够使两根线圈线6与相同的嵌合凸部124接触并形成松弛。即,可以将在两根端子引脚21之间穿过的槽35用作用于配置共用的嵌合凸部124的共用的槽35。由此,不需要针对每个端子引脚21设置槽35,所以能够抑制端子台30的形状复杂化。
此外,端子引脚的根数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或四根以上。另外,槽35的个数及配置可以根据端子引脚21的根数及线圈线6的根数适当设定。另外,也可以针对每一端子引脚21设置槽35,并针对每一端子引脚21配置嵌合凸部124。与本方式同样,在设置用于配置共用的嵌合凸部124的共用的槽35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将三根以上的线圈线6挂在一个部位的嵌合凸部124上。
本方式的线圈线6的松弛形成方法中,通过将绕线用夹具100组装到线圈骨架1上,使嵌合凸部124从端子台30的表面突出。而且,通过使线圈线6与嵌合凸部124的侧面接触,在比从线圈60到端子引脚21的最短路径长的路径中引绕线圈线6。然后,通过从绕线用夹具100拆下线圈骨架1,使嵌合凸部124从线圈线6的路径退避,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这种方法是使用用于将线圈骨架1放在绕线机上的绕线用夹具100并利用该绕线用夹具100的一部分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的方法,因此,不需要进行从线圈骨架1拆下凸部等的作业,仅通过向绕线用夹具100的安装作业和从绕线用夹具100的拆卸作业即可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因此,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的作业很容易。另外,由于不是将线圈线6挂在从槽35突出的嵌合凸部124的上端,而是使线圈线6与嵌合凸部124的侧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线圈线6从端子台30的表面浮起。因此,能够形成适当的松弛。
在本方式中,绕线用夹具100的嵌合凸部124从输出相反侧L2嵌合于端子台30的槽35,因此,在相对于线圈骨架1组装绕线用夹具100时,能够同时使嵌合凸部124嵌合于槽35。因此,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的作业很容易。
(变形例)
在上述方式中,用于改变线圈线6的路径的绕线用夹具100侧的部位(嵌合凸部124)的方式是肋条状的突起,端子台30侧的嵌合部是槽35,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式。即,只要是在相对于线圈骨架1组装绕线用夹具100时,使绕线用夹具100的一部分从端子台30的表面突出的方式即可。例如,在端子台30上,可以代替槽35,设置供绕线用夹具100的一部分从输出相反侧嵌合的凹部或贯通部。另外,可以代替肋条状的嵌合凸部124而设置销。
(线圈骨架及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的另一方式)
使用绕线用夹具的一部分在线圈线中形成松弛的方法可以使用图3~5所示的方式以外的线圈骨架及绕线用夹具来实施。以下,参照图6~图8说明用于其它方式的线圈骨架及绕线用夹具。图6是另一方式的线圈骨架1A的立体图。图6(a)是从输出侧L1观察的立体图,图6(b)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的立体图。图6的线圈骨架1A具备筒状的主体部13、设于主体部13的输出侧L1的端部的突缘部14、及设于主体部13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的突缘部15、设于突缘部15的外周端部的端子台30A。与上述方式同样,在主体部13卷绕有线圈线6,在突缘部14、15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线圈60。
端子台30A具备与突缘部15的外周缘相连接的连接部37和从连接部37的Y方向的一侧Y1的部分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端子台本体38。连接部37是轴线L方向的厚度比突缘部15厚的厚壁部分,沿Y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端子引脚21被保持于端子台本体38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在图6的方式中,端子台30A保持两根端子引脚21。两根端子引脚21在端子台本体38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的Y方向的两端各保持一根。
连接部37具备与突缘部15的输出侧L1的面形成相同的面的输出侧端面31A。另外,在端子台30A,在从连接部37到端子台本体38的范围内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X方向的一侧X1)的侧面34A。在侧面34A的Y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凹下的端子台凹部390。端子台凹部390延伸到输出侧端面31A。在端子台凹部390的底面,在与输出侧端面31A相连的边缘部分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一个导向销391。从线圈60引出并连接到两根端子引脚21的两根线圈线6分别在从输出侧端面31A朝向侧面34A时,挂在导向销391上并转换方向(参照图8)。
在端子台凹部390的底面形成有沿线圈骨架1A的径向贯通端子台本体38的贯通部392。贯通部392在端子台凹部390的轴线L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于在Y方向上分离的两个部位。贯通部392形成于自从导向销391朝向端子引脚21的直线状的最短路径上偏离的位置。在图6的方式中,贯通部392形成于相对于从导向销391朝向端子引脚21的直线状的最短路径在Y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如后述,贯通部392作为能够嵌合可动销126的嵌合部起作用。
图7是与图6的线圈骨架1A对应的绕线用夹具100A的立体图。图7(a)表示使可动销126突出的突出状态126A,图7(b)表示收藏可动销126的收藏状态126B。绕线用夹具100A具备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轴部110和位于轴部110的靠输出侧L1的位置的大径部120。轴部110的输出侧L1的端部从大径部120向输出侧L1突出,构成线圈骨架安装部111。在大径部120形成有将X方向的一侧X1的端部切掉的缺口面123。在缺口面123的Y方向的一侧Y1的区域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台阶部125。
当将绕线用夹具100A组装于线圈骨架1A时,台阶部125配置于端子台本体38的径向内侧。从台阶部125的表面突出有两个可动销126(可动部)。可动销126在从台阶部125的表面垂直突出的突出状态126A(参照图7(a))和被收藏于大径部120的收藏状态126B(参照图7(b))位移。
图8是将图6的线圈骨架1A放在图7的绕线用夹具100A上的状态的立体图。使用了图6的线圈骨架1A及图7的绕线用夹具100A的线圈线6的松弛形成方法进行以下的(1)~(3)的步骤。
(1)在第一步骤中,相对于线圈骨架1A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输出相反侧L2)组装绕线用夹具100A,此时,使可动销126处于收藏状态126B,在该状态下,将台阶部125配置在端子台本体38的径向内侧。接着,以可动销126和端子台本体38的贯通部392在径向上重叠的方式进行线圈骨架1A和绕线用夹具100A的定位,当定位完成时,使可动销126位移到突出状态126A。由此,如图8所示,形成可动销126分别从两个部位的贯通部392突出的状态。即,可动销126嵌合在贯通部392,形成可动销126从端子台30A突出的状态。
(2)在第二步骤中,在线圈骨架1A被放在绕线用夹具100A上的状态下,通过绕线机的喷嘴将线圈线6卷绕于线圈骨架1A的主体部13。然后,将从卷绕于主体部13的线圈60引出的线圈线6穿过与可动销126的侧面接触的路径引绕到端子引脚21,并捆扎连接于端子引脚21。由此,线圈线6在比从导向销391到端子引脚21的最短路径长的路径中引绕。
(3)在第三步骤中,通过从线圈骨架1A拆下绕线用夹具100A,使可动销126从线圈线6的路径退避。此时,首先,使可动销126从突出状态126A向收藏状态126B位移,之后,将绕线用夹具100A向输出相反侧L2抽出,并从线圈骨架1A拆下。由此,比最短路径长的线圈线6被配置在导向销391和端子引脚21之间,形成线圈线6具有松弛的状态。
这样,在图6~图8所示的方式中,也可以使用用于将线圈骨架1A放在绕线机上的绕线用夹具100A,利用该绕线用夹具100A的一部分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因此,与上述方式同样,不需要进行从线圈骨架1A拆卸凸部等的作业,仅通过将线圈骨架1A安装到绕线用夹具100A的作业和从绕线用夹具100A拆下的作业即可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因此,在线圈线6中形成松弛的作业很容易。另外,由于使线圈6与从贯通部392突出的可动销126的侧面接触,所以能够抑制线圈线6从端子台30A的表面浮起。因此,能够形成适当的松弛。另外,因为只要在端子台30A上形成用于使可动销126穿过的贯通部392即可,所以,不需要大幅度地切掉端子台30A。因此,能够抑制端子台30A的强度降低。
Claims (9)
1.一种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卷绕线圈线;
突缘部,所述突缘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部;
端子台,所述端子台经由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所述突缘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所述端子台具备嵌合部,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组装夹具时,所述嵌合部供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嵌合,
所述嵌合部相对于所述端子台上的端子引脚的突出位置延伸到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延伸到与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端子引脚引绕所述线圈线时的最短路径交叉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具备相对于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所述突缘部倾斜的侧面,
所述端子引脚从所述侧面突出,
所述嵌合部是形成于所述侧面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延伸到所述端子台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至少保持两根所述端子引脚,
所述嵌合部在所述两根所述端子引脚之间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穿过朝向所述两根所述端子引脚中的一方的所述线圈线和朝向另一方的所述线圈线交叉的位置。
7.一种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是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所述线圈骨架具备卷绕线圈线的主体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部的突缘部、以及经由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所述突缘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端子台,
所述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在相对于所述线圈骨架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组装夹具时,使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与设于所述端子台的嵌合部嵌合,使所述夹具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端子台所保持的端子引脚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从所述端子台的表面突出;
第二步骤,将从卷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的线圈引出的所述线圈线穿过与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侧面接触的路径而引绕到所述端子引脚,并与所述端子引脚连接;
第三步骤,通过从所述线圈骨架拆下所述夹具,使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从所述线圈线的路径退避,在所述线圈线中形成松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构成为使所述夹具的一部分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具备:配置于所述端子台的径向内侧的夹具本体、能够向从所述夹具本体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状态及收藏于所述夹具本体的收藏状态位移的可动部,
所述嵌合部是在所述径向上贯通所述端子台的贯通部,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将所述可动部处于所述收藏状态的所述夹具组装于所述线圈骨架之后,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突出状态位移,并从所述贯通部突出,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收藏状态位移,在所述线圈线中形成松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07001 | 2017-10-26 | ||
JP2017207001A JP2019080452A (ja) | 2017-10-26 | 2017-10-26 | コイルボビンおよびコイル線のたるみ形成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13822A true CN109713822A (zh) | 2019-05-03 |
Family
ID=66254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14781.9A Withdrawn CN109713822A (zh) | 2017-10-26 | 2018-10-18 | 线圈骨架及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080452A (zh) |
CN (1) | CN10971382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88477A (zh) * | 2020-12-16 | 2021-04-20 |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
CN112768198A (zh) * | 2020-12-24 | 2021-05-07 | 江金北(北京)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互感器绕组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029073A (ja) | 2019-08-09 | 2021-02-25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コイル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52122A (ja) * | 2006-03-17 | 2007-09-27 | Mitsubishi Material Cmi Kk | モータ |
JP2008263691A (ja) * | 2007-04-11 | 2008-10-30 | Minebea Co Ltd | 小径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そのボビン、及びその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
JP2009254096A (ja) * | 2008-04-04 | 2009-10-29 | Tamagawa Seiki Co Ltd | レゾルバの浮線防止構造 |
CN102035282A (zh) * | 2009-09-24 | 2011-04-2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线圈卷绕体和电动机 |
CN107112843A (zh) * | 2015-01-27 | 2017-08-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线圈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2017
- 2017-10-26 JP JP2017207001A patent/JP2019080452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10-18 CN CN201811214781.9A patent/CN10971382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52122A (ja) * | 2006-03-17 | 2007-09-27 | Mitsubishi Material Cmi Kk | モータ |
JP2008263691A (ja) * | 2007-04-11 | 2008-10-30 | Minebea Co Ltd | 小径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そのボビン、及びその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
JP2009254096A (ja) * | 2008-04-04 | 2009-10-29 | Tamagawa Seiki Co Ltd | レゾルバの浮線防止構造 |
CN102035282A (zh) * | 2009-09-24 | 2011-04-2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线圈卷绕体和电动机 |
CN107112843A (zh) * | 2015-01-27 | 2017-08-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线圈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88477A (zh) * | 2020-12-16 | 2021-04-20 |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
CN112768198A (zh) * | 2020-12-24 | 2021-05-07 | 江金北(北京)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互感器绕组结构 |
CN112768198B (zh) * | 2020-12-24 | 2022-04-05 | 江金北(北京)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互感器绕组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80452A (ja) | 2019-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13822A (zh) | 线圈骨架及线圈线的松弛形成方法 | |
US9472988B2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05911850U (zh) | 转子以及马达 | |
DE112011100325T5 (de) | Sammelschieneneinheit und Motor | |
US20100127591A1 (en) | Electric motor windings | |
CN109202822A (zh) | 电动工具 | |
DE60321814D1 (de) | Stator für eine dreh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 |
JP2011182512A (ja) |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 |
JP2012075215A (ja) | ステータ | |
CN108258854B (zh) | 马达 | |
EP1793468A3 (en) | Mot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washing machine using the same | |
CN109962536A (zh) | 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 | |
CN108039785B (zh) | 电机转子及电机 | |
CN106130209A (zh) | 一种电机的内齿外定子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JP7000650B2 (ja) | モータ | |
CN206283342U (zh) | 磁铁压入式电机转子 | |
CN210744860U (zh) | 一种永磁电机内转子的分层斜极结构 | |
US20180205277A1 (en) | Stator coil, method for producing stator,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JP2016046867A (ja) |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 |
TW202143603A (zh) | 無刷馬達定子 | |
CN103944315B (zh) | 旋转电机系统 | |
KR101518996B1 (ko) | 세탁기의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세탁기 | |
JP2012222962A (ja) | 回転電機固定子 | |
CN204835863U (zh) | 骨架绕线工装 | |
CN104685768A (zh) | 单转子式电动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