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3747A - 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3747A
CN109703747A CN201811647095.0A CN201811647095A CN109703747A CN 109703747 A CN109703747 A CN 109703747A CN 201811647095 A CN201811647095 A CN 201811647095A CN 109703747 A CN109703747 A CN 109703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sending module
interface
connection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70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银江
孔庆明
苏中滨
董守田
高萌
戴百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6470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37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3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3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机舱内装入固定支架Ⅰ(5)与固定支架Ⅱ,固定支架Ⅰ(5)的上端圆环Ⅰ(6)插入蓄电池Ⅰ(7),蓄电池Ⅰ(7)的外端设置圆柱形插座Ⅰ(8),圆柱形插座Ⅰ(8)的外表面设置均布一组控制盒Ⅰ(9),每个控制盒Ⅰ(9)的外部通过紧固带Ⅰ(17)紧固设置电机Ⅰ(10),电机Ⅰ(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11)连接支臂Ⅰ(12),支臂Ⅰ(12)的底端设置导线缠绕轴Ⅰ(13),导线缠绕轴Ⅰ(13)上缠绕导线,导线连接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本发明用于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

Description

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 。
背景技术
由于旋翼机结构与动力来源的独特性,使它具有很多优点,因此无人自转旋翼飞行在一些对悬停和垂直起降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替代无人直升机,在军用与民用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使用方便,接口丰富,可以安装不同的设备。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其组成包括: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所述的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两侧分别开有舱门2,所述的舱门2的下端紧固设置空心伸缩杆3,所述的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前端设置摄像头4,
所述的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机舱内装入固定支架Ⅰ5与固定支架Ⅱ,所述的固定支架Ⅰ5的上端圆环Ⅰ6插入蓄电池Ⅰ7,所述的蓄电池Ⅰ7的外端设置圆柱形插座Ⅰ8,所述的圆柱形插座Ⅰ8的外表面设置均布一组控制盒Ⅰ9,每个所述的控制盒Ⅰ9的外部通过紧固带Ⅰ17紧固设置电机Ⅰ10,所述的电机Ⅰ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11连接支臂Ⅰ12,所述的支臂Ⅰ12的底端设置导线缠绕轴Ⅰ13,所述的导线缠绕轴Ⅰ13上缠绕导线,所述的导线连接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所述的导线与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均配合空心伸缩杆3的内杆使用。
所述的固定支架Ⅱ5的上端圆环Ⅱ插入蓄电池Ⅱ15,所述的蓄电池Ⅱ15的外端设置圆柱形插座Ⅱ16,所述的圆柱形插座Ⅱ16的外表面设置均布一组控制盒Ⅱ,每个所述的控制盒Ⅱ的外部通过紧固带Ⅱ紧固设置电机Ⅱ,所述的电机Ⅱ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Ⅱ连接支臂Ⅱ,所述的支臂Ⅱ的底端设置导线缠绕轴Ⅱ,所述的导线缠绕轴Ⅱ上缠绕导线,所述的导线连接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所述的导线与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均配合空心伸缩杆3的内杆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摄像头4将信号传输至无线收发电路Ⅰ,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Ⅰ无线发送信号至无线收发电路Ⅱ,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Ⅱ通过信号转换电路将信号传输至显示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摄像头可以方便观察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的位置与前方障碍物情况。
2.本发明的舱内设置多样接口,每个接口均配备单独的控制箱,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设备,接口丰富,使用方便。
3.本发明两侧两个舱门均可以向外延伸接口来连接外接设备,进行高空作业或实验。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固定支架Ⅰ与连接口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2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逻辑信号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无线收发电路Ⅰ电路图。
附图6是本发明的电机电路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单片机U2电路图。
附图8是本发明的芯片U1电路图。
附图9是本发明的接口J1电路图。
附图10是本发明的蜂鸣器电路图。
附图11是本发明的RST电路图。
附图12是本发明的复位按键电路图。
附图13是本发明的芯片JTAG电路图。
附图14是本发明的指示灯电路图。
附图15是本发明的芯片U6电路图。
附图16是本发明的二极管D5-D12电路图。
附图17是本发明的芯片U4电路图。
附图18是本发明的芯片U3电路图。
附图19是本发明的电容C18-C19电路图。
附图20是本发明的开关S1-S2电路图。
附图21是本发明的电容C21-C25电路图。
附图22是本发明的接口J5电路图。
附图23是本发明的芯片U5电路图。
附图24是本发明的(a)电阻R30电路图,(b)电阻R31电路图,(c)电阻R32电路图,(d)电阻R33电路图,(e)电阻R34电路图。
附图25是本发明的电容C6-C7电路图。
附图26是本发明的电容C30-C31电路图。
附图27是本发明的电容C32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其组成包括: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所述的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两侧分别开有舱门2,所述的舱门2的下端紧固设置空心伸缩杆3,所述的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前端设置摄像头4,
所述的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机舱内装入固定支架Ⅰ5与固定支架Ⅱ,所述的固定支架Ⅰ5的上端圆环Ⅰ6插入蓄电池Ⅰ7,所述的蓄电池Ⅰ7的外端设置圆柱形插座Ⅰ8,所述的圆柱形插座Ⅰ8的外表面设置均布一组控制盒Ⅰ9,每个所述的控制盒Ⅰ9的外部通过紧固带Ⅰ17紧固设置电机Ⅰ10,所述的电机Ⅰ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11连接支臂Ⅰ12,所述的支臂Ⅰ12的底端设置导线缠绕轴Ⅰ13,所述的导线缠绕轴Ⅰ13上缠绕导线,所述的导线连接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所述的导线与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均配合空心伸缩杆3的内杆使用。
所述的固定支架Ⅱ5的上端圆环Ⅱ插入蓄电池Ⅱ15,所述的蓄电池Ⅱ15的外端设置圆柱形插座Ⅱ16,所述的圆柱形插座Ⅱ16的外表面设置均布一组控制盒Ⅱ,每个所述的控制盒Ⅱ的外部通过紧固带Ⅱ紧固设置电机Ⅱ,所述的电机Ⅱ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Ⅱ连接支臂Ⅱ,所述的支臂Ⅱ的底端设置导线缠绕轴Ⅱ,所述的导线缠绕轴Ⅱ上缠绕导线,所述的导线连接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所述的导线与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均配合空心伸缩杆3的内杆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摄像头4将信号传输至无线收发电路Ⅰ,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Ⅰ无线发送信号至无线收发电路Ⅱ,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Ⅱ通过信号转换电路将信号传输至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Ⅰ与无线收发电路Ⅱ结构相同,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Ⅰ包括无线发送模块U5,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号端连接接口JI2的3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2号端连接接口JI2的4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3号端连接接口JI2的5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4号端连接接口JI2的6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5号端连接接口JI2的7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6号端连接接口JI2的8号端,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7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8号端、无线发送模块U5的15号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与工作电压VCC,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8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4号端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9号端连接晶振CY4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0号端连接晶振CY4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1号端连接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与电感L6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5的一端与无线发送模块U5的12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3号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电感L5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9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0的一端与接口J9的1号端,所述的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接口J9的2号端接地;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6号端串联电阻R17后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7号端与无线发送模块U5的20号端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9号端串联电容C15后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U1的P2.7/A15端连接电阻RN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N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N的基极b,所述的三极管QN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N的集电极c连接电机Ⅰ(10)或电机Ⅱ后连接工作电压VCC。
进一步的,每个控制箱内均装入一个单片机U2,所述的单片机U2的3号端连接晶振X1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4号端连接晶振X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2的5号端连接晶振X2的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6号端连接晶振X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2的10号端连接芯片U5的1号端与2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2的11号端连接芯片U5的6号端与7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2的18号端连接芯片U5的8号端与9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2的19号端连接芯片U5的13号端与14号端,
所述的单片机U2的11号端连接电阻R31的一端,
所述的单片机U2的12号端连接电阻R34的一端,
所述的单片机U2的18号端连接电阻R32的一端,
所述的单片机U2的19号端连接电阻R33的一端,
所述的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一端、二极管D9的一端、电阻R27的一端与接口J5的3号端,
所述的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一端、二极管D10的一端、电阻R29的一端与接口J5的5号端,
所述的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4的一端、二极管D11的一端、电阻R28的一端与接口J5的7号端,
所述的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6的一端、二极管D12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与接口J5的9号端,
所述的二极管D6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另一端、二极管D14的另一端、二极管D1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二极管D1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9的另一端、二极管D10的另一端、二极管D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8的一端后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
所述的二极管D5的另一端连接接口J5的1号端与二极管D8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5号端,所述的电阻R28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2号端,所述的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0号端,所述的芯片U5的3号端串联电阻R26后接口J5的1号端;,
所述的接口J5的2号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5的4号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5的6号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5的8号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5的10号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6的3号端,所述的芯片U6的1号端连接芯片U6的2号端与单片机U2的12号端,
所述的芯片U6的4号端连接工作电压+5V,所述的芯片U6的11号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U2的26号端连接LCD的13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28号端连接LCD的14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42号端连接LCD的16号端,
所述的LCD的1号端接地,所述的LCD的2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LCD的8号端连接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的一端、反馈环FB4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接口J2的20号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c,所述的三极管Q2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2的基极b串联电在R15后连接单片机U2的46号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反馈环FB4的另一端连接反馈环FB3的一端与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的反馈环FB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与开关SFKEY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开关SFKEY的另一端后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7的1号端,所述的芯片U7的2号端接地,所述的芯片U7的1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U2的16号端连接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17号端连接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15号端连接电阻R19的一端,
所述的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另一端后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单片机U2的30号端连接芯片U1的11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31号端连接芯片U1的12号端,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端串联电容C9后连接3号端,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端连接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6号端连接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4号端串联电容C10后连接5号端,所述的芯片U1的15号端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16号端连接电容C13的一端与工作电压+5VI,所述的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13号端连接接口J1的7号端,所述的芯片U1的14号端连接接口J1的2号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U2的7号端连接接口J3的15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39号端连接接口J3的13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37号端连接接口J3的9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38号端连接接口J3的5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40号端连接接口J3的3号端,
所述的接口J3的1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接口J3的5号端连接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3的7号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3的9号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后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接口J3的11号端连接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3的17号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3的19号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接口J3的1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接口J3的4号端连接接口J3的6号端、接口J3的8号端、接口J3的10号端、接口J3的12号端、接口J3的14号端、接口J3的16号端、接口J3的18号端、接口J3的20号端后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2的45号端连接电阻R14后连接三极管Q1基极b,所述的三极管Q1发射极e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集电极c连接二极管D4的一端与喇叭BP1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4的另一端连接喇叭BP1的另一端与工作电压+5VI。
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电压+5VI连接电容C29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与芯片U4的3号端,所述的芯片U4的1号端连接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与电感CZ5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8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电容C26的另一端、芯片U4的2号端后接地,
所述的电感CZ5的另一端连接接口J100的1号端与射频D13的一端,所述的射频D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接口J100的2号端接地;
所述的工作电压+5VI还连接电阻CZ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CZ1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5V与二极管D15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1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与芯片U3的3号端,所述的芯片U4的2号端连接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与工作电压VCC,所述的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芯片U3的1号端后接地;
所述的工作电压VCC连接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与电容C25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后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U2的32号端连接电容C19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U2的33号端连接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8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工作电压VCC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2的33号端与开关S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2的32号端与开关S2的一端,所述的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S2的另一端后接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其组成包括: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两侧分别开有舱门(2),所述的舱门(2)的下端紧固设置空心伸缩杆(3),所述的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前端设置摄像头(4),
所述的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机本体(1)的机舱内装入固定支架Ⅰ(5)与固定支架Ⅱ,所述的固定支架Ⅰ(5)的上端圆环Ⅰ(6)插入蓄电池Ⅰ(7),所述的蓄电池Ⅰ(7)的外端设置圆柱形插座Ⅰ(8),所述的圆柱形插座Ⅰ(8)的外表面设置均布一组控制盒Ⅰ(9),每个所述的控制盒Ⅰ(9)的外部通过紧固带Ⅰ(17)紧固设置电机Ⅰ(10),所述的电机Ⅰ(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11)连接支臂Ⅰ(12),所述的支臂Ⅰ(12)的底端设置导线缠绕轴Ⅰ(13),所述的导线缠绕轴Ⅰ(13)上缠绕导线,所述的导线连接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所述的导线与USB接口(14)或圆形接口或梯形接口均配合空心伸缩杆(3)的内杆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摄像头(4)将信号传输至无线收发电路Ⅰ,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Ⅰ无线发送信号至无线收发电路Ⅱ,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Ⅱ通过信号转换电路将信号传输至显示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Ⅰ与无线收发电路Ⅱ结构相同,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Ⅰ包括无线发送模块U5,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号端连接接口JI2的3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2号端连接接口JI2的4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3号端连接接口JI2的5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4号端连接接口JI2的6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5号端连接接口JI2的7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6号端连接接口JI2的8号端,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7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8号端、无线发送模块U5的15号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与工作电压VCC,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8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4号端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9号端连接晶振CY4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0号端连接晶振CY4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1号端连接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与电感L6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5的一端与无线发送模块U5的12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3号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电感L5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9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0的一端与接口J9的1号端,所述的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接口J9的2号端接地;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6号端串联电阻R17后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7号端与无线发送模块U5的20号端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9号端串联电容C15后接地。
CN201811647095.0A 2018-12-29 2018-12-29 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 Pending CN109703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7095.0A CN109703747A (zh) 2018-12-29 2018-12-29 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7095.0A CN109703747A (zh) 2018-12-29 2018-12-29 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3747A true CN109703747A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60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7095.0A Pending CN109703747A (zh) 2018-12-29 2018-12-29 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374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68556A1 (en) * 2010-09-09 2012-07-05 Groen Brothers Aviation Pre-landing, rotor-spin-up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051373A (zh) * 2012-12-24 2013-04-17 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旋翼无人机的空中应急通信系统
CN105818971A (zh) * 2016-03-30 2016-08-03 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无人自转旋翼机
CN205524948U (zh) * 2016-03-30 2016-08-31 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无人自转旋翼机
CN206141828U (zh) * 2016-10-12 2017-05-03 张梓宸 无人自转旋翼直升飞机
CN206476119U (zh) * 2017-02-15 2017-09-08 江西中轻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旋翼植保无人机
CN108327905A (zh) * 2018-04-09 2018-07-27 贵州理工学院 一种煤矿用设备状态自动点检无人机
CN108682106A (zh) * 2018-05-16 2018-10-19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公交车用烟雾报警器
CN208217015U (zh) * 2018-03-30 2018-12-11 浙江极客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的接口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68556A1 (en) * 2010-09-09 2012-07-05 Groen Brothers Aviation Pre-landing, rotor-spin-up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051373A (zh) * 2012-12-24 2013-04-17 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旋翼无人机的空中应急通信系统
CN105818971A (zh) * 2016-03-30 2016-08-03 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无人自转旋翼机
CN205524948U (zh) * 2016-03-30 2016-08-31 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无人自转旋翼机
CN206141828U (zh) * 2016-10-12 2017-05-03 张梓宸 无人自转旋翼直升飞机
CN206476119U (zh) * 2017-02-15 2017-09-08 江西中轻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旋翼植保无人机
CN208217015U (zh) * 2018-03-30 2018-12-11 浙江极客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的接口结构
CN108327905A (zh) * 2018-04-09 2018-07-27 贵州理工学院 一种煤矿用设备状态自动点检无人机
CN108682106A (zh) * 2018-05-16 2018-10-19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公交车用烟雾报警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宗海: "《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第10卷》", 30 July 20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975B (zh) 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电网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监测方法
CN204002270U (zh) 基于风光互补供电的智能窗控制系统
CN109703747A (zh) 小型油动无人自转旋翼飞行装置
CN209181836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设备
CN206411267U (zh)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无人机测距装置
CN207161257U (zh) 一种多功能能量采集装置
CN107590980B (zh) 一种基于Zigbee自组网的嵌入式井盖下水道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CN105242623A (zh) 一种振动式自供能地面监控系统
CN203858472U (zh) 一种用于防烟帘的控制系统
CN109842679A (zh) 4g网络弱信号场景下的电能数据远程采集系统
CN105444348A (zh) 商用空调无线通信系统用集中控制器
CN109691851A (zh) 一种便于展开的智能家居窗帘
CN205423062U (zh) 一种风电机组远程状态监控系统
CN206516071U (zh) 一种大型综合停车场管理系统
CN107909786A (zh) M‑bus输入微功率无线输出并线转换器
CN104500973B (zh) 车载液化天然气气瓶液位显示仪
CN208716482U (zh) 一种胶带复卷机
CN103569884B (zh) 一种北斗定位塔式起重机安全记录装置
CN208384878U (zh) 智能汽车教学平台
CN203167005U (zh) 物联网田间数据采集系统
CN206497546U (zh)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CN109828604A (zh) 无人机中心管理控制装置
CN110130681A (zh) 一种物联网公共交通信息候车亭
CN105971032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加筋土挡墙内部应力监测系统
CN209181806U (zh) 一种环境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