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7546U -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7546U
CN206497546U CN201621391848.2U CN201621391848U CN206497546U CN 206497546 U CN206497546 U CN 206497546U CN 201621391848 U CN201621391848 U CN 201621391848U CN 206497546 U CN206497546 U CN 206497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istance
pins
electric capacity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18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3918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7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7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75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控制模块、光电烟感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光电烟感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均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所述消防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消防总线连接,智能建筑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无线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供电,所述光电烟感模块为消防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检测信号。本实用新型可同时用于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且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建筑烟雾探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家安全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比较分散、比较偏远、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的居民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门卫值班和保安巡逻等治安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住宅安全保障的需要。因此,智能建筑被提上了议程。
智能建筑对环境、安全等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及时探测室内外的烟雾,以便智能建筑云控软件对系统设备做出调整,需要及时探测室内的烟雾情况。由现有的感烟控制器是消防设备,连接的消防系统,楼宇智能系统无法采集到烟雾信号。而且现有的通信网络采用了有线网络,有网络的安装和使用成本高昂,并且在组网时需要做到强弱电隔离,接线方式需要严格符合相关标准,对应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布线十分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安装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控制模块、光电烟感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光电烟感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均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所述消防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消防总线连接,智能建筑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无线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供电,所述光电烟感模块为消防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检测信号;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带反馈绕组的变压器、整流电路、吸收缓冲电路、整流稳定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带反馈绕组的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Np、副边绕组Ns和反馈绕组Nf,所述原边绕组Np分别连接吸收缓冲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反馈绕组Nf连接整流稳定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副边绕组Ns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包括射频收发电路和无线放大电路,所述射频收发电路包括射频收发器U1,所述无线放大电路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2和均衡滤波器U3,所述射频收发电路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经无线放大电路放大后发送给所述智能建筑系统,所述无线放大电路与智能建筑系统通过天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消防电路,所述消防电路与消防系统通过消防二总线连接,所述消防电路包括编码通讯专用集成电路,通过编码通信芯片U6实现。
优选地,所述光电烟感模块包括红外检测电路,所述红外检测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所述编码通信芯片U6和所述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接入所述整流电路和吸收缓冲电路之间,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2、D3、D6和D7,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保险丝F1,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D6的负极分别通过所述保险丝 F1与火线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D7的负极连接零线,二极管D2和D3的负极均连接电感LD1的一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D5和CD6,所述电容CD5的一端连接电感LD1的一端,电感LD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D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6、 D7的正极和电容CD5、CD6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缓存电阻,所述缓存电阻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D1和RD2,所述电阻RD1的一端分别连接吸收缓存电路、原边绕组Np的1抽头和所述电感LD1的另一端,电阻RD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2的一端,电阻RD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整流稳定电路和交流地端,所述吸收缓冲电路包括电阻RD2、电容CD1和二极管D4,所述电阻RD2和电容CD1的一端均连接变压器原边绕组Np的1抽头,原边绕组Np的2抽头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D2和电容CD1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PWM振荡电路包括开关芯片UD1,开关芯片UD1的型号为CR6235,开关芯片UD1的5管脚连接原边绕组的2抽头,所述反馈绕组Nf分别连接整流稳定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整流稳定电路包括电容CD7和二极管D5,所述反馈绕组Nf的4抽头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电阻RD5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容CD7的一端和开关芯片UD1的1管脚,电容CD7的一端还连接电阻RD4的另一端,电容CD7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电阻RD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D6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和开关芯片UD1的3管脚,电阻RD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8的一端,电阻RD8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开关芯片UD1的2管脚通过电容CD8接地,4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D7和R3的一端,电阻RD7和R3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开关芯片UD1的 7、8管脚均接交流地端,5、6管脚连接原边绕组Np的2抽头。
优选地,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两级电压转换,第一级电压转换将副边绕组Ns的电压转化为Vcc,第二级电压转化将电压Vcc转化为3.3V电压。
优选地,所述射频收发器U1的型号为nRF224L01,所述无线收发芯片U2的型号为RFX2401C,所述均衡滤波器U3的型号为2450BM14A002。
优选地,所述射频收发电路还包括晶体振荡电路,所述晶体振荡电路连接射频收发器U1,所述晶体振荡电路包括晶振Y1,电阻R6和电容C14、C15,所述晶振Y1与电阻R6并联连接在射频收发器U1的9、10管脚之间,所述电阻R6的一端通过电容C14接地,另一端通过电容C15接地;射频收发器U1的1管脚与控制模块连接,7、15、18管脚接3.3V电压,14、17、20管脚接地,16管脚通过电阻R1接地,19管脚通过电容C5接地,11、12、13管脚连接所述无线放大电路。
优选地,所述均衡滤波器U3的3、4、5管脚连接所述射频收发电路,所述均衡滤波器U3的3、4、5管脚分别连接射频收发器U1的13、12、11管脚,均衡滤波器U3的2、6管脚接地,1管脚连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U2的4管脚,均衡滤波器U3 的5管脚还分别连接电容C13、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无线收发芯片U2的5管脚,无线收发芯片U2的1~3管脚接地,6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4、R5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3.3V电压,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无线收发芯片U2的7、8、9、11、12管脚均接地,10管脚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2、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接天线接口ANT,天线接口ANT处安装发射天线,无线收发芯片U2的14、16 管脚均接3.3V电压,14、17管脚均接地,14、17管脚还分别连接电容C1~C4的一端,电容C1~C4的另一端均连接3.3V电压。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器U5,型号为ATmega16,所述编码通信芯片U6型号为QA8401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使本实用新型可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楼宇系统,保证了建筑的安全,减少了设备的维护工作;
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智能建筑系统对烟感信号的采集,免去了复杂的布线工作,现场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发射模块采用射频收发电路和无线放大电路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无线发射功率、发射速度和传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PWM振荡电路采用恒压恒流均采用原边反馈控制,简化了电源结构,降低了故障率;
开关芯片UD1适用低的启动电流,低的工作电流,内置软启动电路,防止电源干扰;内置频率抖动以改善EMI特性,内置原边绕组电感补偿;具备欠压保护、过压保护及VDD电压保护;
电源模块设计了多级滤波结构及电感结构,有效降低了EMC干扰,为后级提供可靠的电源;采用了开关电源与电压转换电路的线性稳压结合方式产生 3.3V电压,保证该电源的纯净度;吸收缓冲电路吸收因为开关震荡而产生的反向电动势,保护开关芯片UD1;反馈端采用反向放电二极管D8,防止电路储能而造成的震荡;磁反馈开关电源设计,降低了电源的设计难度,减小了电源体积,同时也提高电源的稳定性;
消防电路和微控制器U5连接,实现无线编码,便于调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级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级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控制器的管脚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消防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烟感探测电路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射频收发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线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控制模块、光电烟感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光电烟感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均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所述消防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消防总线连接,智能建筑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无线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供电,所述光电烟感模块为消防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检测信号,控制模块负责对消防模块进行地址编码并采集烟感信号,控制模块将采集到的烟感信号进行运算后通过SPI接口连接无线发射模块,同时接受编码信号,控制消防地址,并掉电保存。
如图2、3A、3B所示,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带反馈绕组的变压器、整流电路、吸收缓冲电路、整流稳定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带反馈绕组的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Np、副边绕组Ns和反馈绕组Nf,所述原边绕组Np分别连接吸收缓冲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反馈绕组Nf连接整流稳定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副边绕组Ns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两级电压转换,第一级电压转换将副边绕组Ns的电压转化为Vcc,第二级电压转化将电压Vcc转化为3.3V电压。
所述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接入所述整流电路和吸收缓冲电路之间,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2、D3、D6和D7,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保险丝F1,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D6的负极分别通过所述保险丝F1与火线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D7的负极连接零线,二极管D2和D3的负极均连接电感LD1的一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D5和CD6,所述电容CD5的一端连接电感LD1的一端,电感LD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D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 D6、D7的正极和电容CD5、CD6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缓存电阻,所述缓存电阻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D1和RD2,所述电阻RD1的一端分别连接吸收缓存电路、原边绕组Np的1抽头和所述电感LD1的另一端,电阻RD1 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2的一端,电阻RD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整流稳定电路和交流地端,所述吸收缓冲电路包括电阻RD2、电容CD1和二极管D4,所述电阻RD2 和电容CD1的一端均连接变压器原边绕组Np的1抽头,原边绕组Np的2抽头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D2和电容CD1的另一端。
所述PWM振荡电路包括开关芯片UD1,开关芯片UD1的型号为CR6235,开关芯片UD1的5管脚连接原边绕组的2抽头,所述反馈绕组Nf分别连接整流稳定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整流稳定电路包括电容CD7和二极管D5,所述反馈绕组Nf的4抽头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电阻RD5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容CD7的一端和开关芯片UD1的1管脚,电容CD7的一端还连接电阻RD4的另一端,电容CD7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电阻RD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D6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和开关芯片UD1的3管脚,电阻RD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8的一端,电阻RD8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开关芯片UD1的2管脚通过电容CD8接地,4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D7和R3的一端,电阻RD7和R3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开关芯片UD1的7、8管脚均接交流地端,5、6管脚连接原边绕组Np的2抽头。
本实用新型的PWM振荡电路采用恒压恒流均采用原边反馈控制,简化了电源结构,降低了故障率;
所述开关芯片UD1适用低的启动电流,低的工作电流,内置软启动电路,防止电源干扰;内置频率抖动以改善EMI特性,内置原边绕组电感补偿;具备欠压保护、过压保护及VDD电压保护;
所述开关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为:首先电源通过保险丝F1、整流电路以及滤波电容CD5、CD6和电感LD1,电感LD1为阻止后级震荡电路对前段电源的影响。所述缓存电阻可让系统实现软启动,当电压达到所述开关芯片UD1的启动电压后启动,实现软启动。所述RCD吸收缓冲电路吸收开关芯片UD1的PWM震荡关闭引起的负向感应电压,保护开关芯片UD1。所述整流稳定电路为UD1提供工作电压。所述分压电路为开关芯片UD1内部的分压电路提供反馈电压,与开关芯片UD1内部的2.0V基准电压比较,调节震荡频率。反向放电二极管D8,防止电路储能而造成的震荡。电路在开关芯片UD1的工作下,产生震荡,主绕组震荡,副绕组产生电压。
所述第一级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副边绕组Ns的8抽头,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D1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电感 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D2、CD3和电阻RD3的一端和短路点DT1的一端,短路点DT1的另一端输出电压Vcc,所述电容CD2、CD3和电阻RD3的另一端接短路点DT2 的一端,短路点DT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级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4和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包括 C9~C12,所述电容C11、C9的一端分别连接电压Vcc和稳压芯片U4的3管脚,稳压芯片U4的3、4管脚均连接电容C10、C12的一端并输出3.3V电压,所述电容C9~C12 的另一端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模块采用了开关电源与电压转换电路的线性稳压结合方式产生3.3V电压,保证该电源的纯净度。同时电源模块设计了多级滤波结构及电感结构,有效降低了EMC干扰,为后级提供可靠的电源。
优选地,所述电感LD1的值为1mH,电容CD1~CD8、C9~C12的分别为100pF、 10V/470μF、25V/470μF、16V/1000μF、400V/4.7μF、400V/4.7μF、400V/4.7μF、 0.1μF、100μF/16V、100μF/16V、100nF、100nF,电阻RD1~RD8、R3的电阻值分别为750KΩ、270KΩ、510Ω、750KΩ、6.9KΩ、0-2KΩ、4.7Ω、2.4KΩ、4.7Ω,二极管D1、D4、D5、D8分别为SB360、UF4007、FR104、4148,开关芯片UD1为 CR6235,稳压芯片U4为AMS117-3.3。
如图4所示,微控制器U5的型号为ATmega16,所述微控制器具有高数据吞吐率,可以减缓系统在功耗和处理速度之间的矛盾。其中30~37管脚为端口A,是A/D转换器的输入端;40~44、1~3管脚为端口B,19~26管脚为端口C,9~16 管脚为端口D,端口B,C,D均为8位双向I/O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 27管脚是端口A与A/D转换器的电源。29管脚为A/D模拟基准输入端。
消防电路的编码通信芯片U6的模拟量输出信号输入端口C,端口C传送到微控制器U5使其产生相应动作。U5的4管脚为RESET端,RESET端外接放电电路,实现掉电复位功能,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30、R28,二极管D18和电容24,所述电阻R30的一端连接微控制器U5德管脚,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8的正极和电容C24、电阻R28的一端,二极管D18的负极和电阻R28的另一端均接 Vcc电压,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器U5的7、8管脚外接晶振电路,为 U5提供时钟振荡频率,36、37管脚,外接发光二极管,具有指示作用。所述晶振电路包括晶振Y2、电阻R21和电容C20、C21,所述微控制器U5的7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21、晶振Y2和电容C20的一端,8管脚分别连接晶振Y2、电阻R21 的另一端和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0、C21的另一端均接地。微控制器U5的 37管脚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5的负极,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3.3V电压,36管脚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6的负极,二极管D16的正极接3.3V电压。微控制器U5的6、18、 28、39管脚接地,5、17、38管脚接电源Vcc,27管脚连接电感L4的一端,L4 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电容C17的一端,电源C17的另一端接地,29管脚通过电容C16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容C16、C17、C20、C21、C24的值分别为0.1μF、0.1μF、20pF、 20pF、0.1μF,电阻R21、R22、R24、R28、R30的值分别为1MΩ、1KΩ、1KΩ、 10KΩ、3.3KΩ,二极管D15、D16为发光二极管D-LED,二极管D18为IN4148。
如图5所示,所述消防电路采用编码通信芯片U6,型号为QA840119,所述编码通信芯片U6通过消防二总线连接消防系统,消防系统通过S+、S-接线端子连接,由整流桥堆DZ1实现极性变换,整流桥堆DZ1型号为RS206。整流桥堆 DZ1的V-端接地,V+端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和电阻R14、R19、R23 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W1对电路起保护作用。电阻R19的一端还连接三极管T5 的集电极,三极管T5是由两个9013三极管串联组成,三极管T5的基极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接地,三极管T5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4的正极,二极管D14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8、电阻R17的一端和三极管T7、T6的集电极,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7 的另一端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和三极管T7的基极,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接地,三极管T7与T6串联连接,三极管T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19、电阻R27的一端,三极管T8的发射极和编码通信芯片U6的K0~K2、Vcc、AVcc、REF管脚,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器U5通过编码通信芯片U6的A1~A8管脚进行地址编码,编码通信芯片U6 的ACND管脚接地,VC管脚通过电容C22接地,PDB管脚与CTR管脚连接,R1、R0管脚之间连接电阻R18,VDD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16的一端和CTR管脚,T1、 B1管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13、D12的正极,二极管D12、D13的负极均连接电阻 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三极管T2的基极,电阻 R9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7的一端,发射极接地,电阻 R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0、R14 的一端,二极管D11的正极还连接整流桥堆DZ1的V+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基极连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5、R27和R28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W5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5的负极连接三极管T8的基极,三极管T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6的发射极,三极管T8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发射极接地。
信号电压从编码通信芯片U6的ADI端输入,三极管T5、T6、T7组成供电电路,三极管Q1、Q2、T8组成的电路为二总线编码检测电路,便于编码通信芯片 U6对消防传输信号进行编码检测。编码通信芯片U6的CTR端输出的串行数据经由三极管T3、T4构成的返回码传输电路进行电流叠加,供发码端取样检测。电阻R18的阻值影响解码速度及功耗的大小,本实用新型将电阻R18选为25KΩ,保证编码速度达到1US,功耗为1MA。
优选地,所述电阻R7~R11、R14、R16~R20、R23、R25~R27、R29的电阻值分别为15KΩ、15KΩ、120KΩ、330Ω、15KΩ、200Ω、15KΩ、330KΩ、470KΩ、470KΩ、33KΩ、300KΩ、100KΩ、51KΩ、120KΩ、100KΩ,电容C18、C19、C22的电容值分别为100μF、100μF、1μF。
如图6所示,所述光电烟感模块包括红外检测电路,所述红外检测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所述编码通信芯片U6和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包括红外发射二极管JIR-1,红外发射二极管JIR-1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9、D10的负极和电阻R103的一端、三极管T10的发射极,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三极管T6的集电极,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电源Vcc,二极管JIR-1的负极连接电阻R102的一端,电阻R10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9的集电极,三极管T9的基极连接电阻R101的一端,电阻R101的另一端连接编码通信芯片U6的CTR管脚,三极管T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红外发射电路的红外反射二极管JIR-1,发射红外光,通过CTR 的信号控制发射频率,三极管T9起放大作用;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LT1,红外接收二极管LT1的正极接滤波电路J1和电阻R104的一端,电阻R104的另一端接地,红外接收二极管LT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02电阻R106、 R107的一端,电阻R10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5的一端和滤波电路J1,电阻R10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T10的集电极和电容C101的一端,电容C101 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8、电容C103的一端和二极管D17的正极,电阻R107、电容C101、C102的另一端均接地,二极管D17的负极接电源Vcc。红外接收二极管LT1接收到信号后,通过滤波电路J1滤波和放大电路对信号放大后,得到采集电压信号,经ADI端输入到编码通信芯片U6和微控制器U5。
优选地,电阻R101~R108的值分别为1MΩ、150Ω、68KΩ、3.9MΩ、43KΩ、 2KΩ、1MΩ、48KΩ,电容C101~C103的值分别为224F、684F、0.1μF。
如图7、8所示,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包括射频收发电路和无线放大电路,所述射频收发电路包括射频收发器U1,所述无线放大电路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2和均衡滤波器U3,所述射频收发电路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经无线放大电路放大后发送给所述智能建筑系统,所述无线放大电路与智能建筑系统通过天线连接。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智能建筑系统对干干信号的采集,免去了复杂的布线工作,现场安装方便,另外无线发射模块采用射频收发电路和无线放大电路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无线发射功率、发射速度和传输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所述射频收发电路还包括晶体振荡电路,所述晶体振荡电路连接射频收发器U1,所述晶体振荡电路包括晶振Y1,电阻R6和电容C14、C15,所述晶振Y1与电阻R6并联连接在射频收发器U1的9、10管脚之间,所述电阻 R6的一端通过电容C14接地,另一端通过电容C15接地;射频收发器U1的1管脚与控制模块连接,7、15、18管脚接3.3V电压,7管脚还分别连接电容C6、C7的一端,电容C6、C7的另一端接地,14、17、20管脚接地,16管脚通过电阻R1接地,19管脚通过电容C5接地,11、12、13管脚连接所述无线放大电路。
如图8所示,所述均衡滤波器U3的3、4、5管脚连接所述射频收发电路,所述均衡滤波器U3的3、4、5管脚分别连接射频收发器U1的13、12、11管脚,均衡滤波器U3的2、6管脚接地,1管脚连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U2的4管脚,均衡滤波器U3的5管脚还分别连接电容C13、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无线收发芯片U2的5管脚,无线收发芯片U2的 1~3管脚接地,6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4、R5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3.3V 电压,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无线收发芯片U2的7、8、9、11、12管脚均接地,10管脚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2、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接天线接口ANT,天线接口ANT处安装发射天线,无线收发芯片U2的14、16管脚均接3.3V电压,14、17管脚均接地,14、17管脚还分别连接电容C1~C4的一端,电容C1~C4的另一端均连接3.3V电压。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器U5,型号为ATmega16。所述射频收发器U1的型号为nRF224L01,所述无线收发芯片U2的型号为RFX2401C,所述均衡滤波器U3的型号为2450BM14A002。
优选地,所述电容C1~C8、C13~C15的电容值分别为100μF、10nF、220pF、 2.2μF、33nF、10nF、1nF、2.2pF、2.2nF、22pF、22pF,电阻R1、R2、R4~R6 的值分别为22KΩ、10KΩ、10KΩ、22KΩ、1MΩ,电感L2、L3的值分别为3.9nH、 1nH,晶振Y1为16MHz。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控制模块、光电烟感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光电烟感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均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所述消防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消防总线连接,智能建筑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无线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供电,所述光电烟感模块为消防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检测信号;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带反馈绕组的变压器、整流电路、吸收缓冲电路、整流稳定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带反馈绕组的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Np、副边绕组Ns和反馈绕组Nf,所述原边绕组Np分别连接吸收缓冲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反馈绕组Nf连接整流稳定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副边绕组Ns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包括射频收发电路和无线放大电路,所述射频收发电路包括射频收发器U1,所述无线放大电路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2和均衡滤波器U3,所述射频收发电路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经无线放大电路放大后发送给所述智能建筑系统,所述无线放大电路与智能建筑系统通过天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消防电路,所述消防电路与消防系统通过消防二总线连接,所述消防电路包括编码通讯专用集成电路,通过编码通信芯片U6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光电烟感模块包括红外检测电路,所述红外检测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所述编码通信芯片U6和所述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接入所述整流电路和吸收缓冲电路之间,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2、D3、D6和D7,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保险丝F1,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D6的负极分别通过所述保险丝F1与火线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D7的负极连接零线,二极管D2和D3的负极均连接电感LD1的一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D5和CD6,所述电容CD5的一端连接电感LD1的一端,电感LD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D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6、D7的正极和电容CD5、CD6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缓存电阻,所述缓存电阻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D1和RD2,所述电阻RD1的一端分别连接吸收缓存电路、原边绕组Np的1抽头和所述电感LD1的另一端,电阻RD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2的一端,电阻RD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整流稳定电路和交流地端,所述吸收缓冲电路包括电阻RD2、电容CD1和二极管D4,所述电阻RD2和电容CD1的一端均连接变压器原边绕组Np的1抽头,原边绕组Np的2抽头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D2和电容CD1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PWM振荡电路包括开关芯片UD1,开关芯片UD1的型号为CR6235,开关芯片UD1的5管脚连接原边绕组的2抽头,所述反馈绕组Nf分别连接整流稳定电路和PWM振荡电路,所述整流稳定电路包括电容CD7和二极管D5,所述反馈绕组Nf的4抽头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电阻RD5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容CD7的一端和开关芯片UD1的1管脚,电容CD7的一端还连接电阻RD4的另一端,电容CD7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电阻RD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D6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和开关芯片UD1的3管脚,电阻RD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8的一端,电阻RD8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开关芯片UD1的2管脚通过电容CD8接地,4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D7和R3的一端,电阻RD7和R3的另一端接交流地端,开关芯片UD1的7、8管脚均接交流地端,5、6管脚连接原边绕组Np的2抽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两级电压转换,第一级电压转换将副边绕组Ns的电压转化为Vcc,第二级电压转化将电压Vcc转化为3.3V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射频收发器U1的型号为nRF224L01,所述无线收发芯片U2的型号为RFX2401C,所述均衡滤波器U3的型号为2450BM14A0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射频收发电路还包括晶体振荡电路,所述晶体振荡电路连接射频收发器U1,所述晶体振荡电路包括晶振Y1,电阻R6和电容C14、C15,所述晶振Y1与电阻R6并联连接在射频收发器U1的9、10管脚之间,所述电阻R6的一端通过电容C14接地,另一端通过电容C15接地;射频收发器U1的1管脚与控制模块连接,7、15、18管脚接3.3V电压,14、17、20管脚接地,16管脚通过电阻R1接地,19管脚通过电容C5接地,11、12、13管脚连接所述无线放大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均衡滤波器U3的3、4、5管脚连接所述射频收发电路,所述均衡滤波器U3的3、4、5管脚分别连接射频收发器U1的13、12、11管脚,均衡滤波器U3的2、6管脚接地,1管脚连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U2的4管脚,均衡滤波器U3的5管脚还分别连接电容C13、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无线收发芯片U2的5管脚,无线收发芯片U2的1~3管脚接地,6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4、R5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3.3V电压,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无线收发芯片U2的7、8、9、11、12管脚均接地,10管脚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2、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接天线接口ANT,天线接口ANT处安装发射天线,无线收发芯片U2的14、16管脚均接3.3V电压,14、17管脚均接地,14、17管脚还分别连接电容C1~C4的一端,电容C1~C4的另一端均连接3.3V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器U5,型号为ATmega16,所述编码通信芯片U6型号为QA840119。
CN201621391848.2U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97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1848.2U CN206497546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1848.2U CN206497546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7546U true CN206497546U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0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184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97546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75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0593A (zh) * 2016-12-16 2017-03-22 李宁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0593A (zh) * 2016-12-16 2017-03-22 李宁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87728U (zh) 一种基于物联云的多功能智慧社区能耗管理系统
CN105809882B (zh) 一种防撞墩无线监测报警系统的数据采集报警装置
CN205158552U (zh) 新型输电防盗系统
CN206075103U (zh) 一种机房设备安全监控系统
CN203191797U (zh) 一种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CN208806907U (zh) 一种隐藏式监控设施
CN104979895A (zh) 一种智能数字化双电源切换系统
CN206497546U (zh)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CN205261739U (zh)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5608773U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安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应急救援平台系统
CN106530593A (zh) 一种同时连接消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的无线烟感控制器
CN202276363U (zh)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装置
CN205564006U (zh) 一种防干扰远程抄表系统
CN206498328U (zh) 一种利用磁反馈反激开关电源的智能无线烟感控制器
CN206147918U (zh) 一种新型防盗监控报警集中管理装置
CN206497556U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智能烟感控制器
CN213879816U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通讯模块
CN211472228U (zh) 一种城市轨道列车状态安全警示装置
CN203786221U (zh) 一种具有两路rs485接口的能效数据采集终端
CN206725002U (zh) 一种渔光互补光伏汇流箱
CN208453001U (zh) 电力机车供风系统智能监测报警提示记录装置
CN208580484U (zh) 物联网智能安防预警系统
CN202889376U (zh) 多功能可用于安防的电力猫
CN106200495A (zh) 多点数据采集器
CN206524848U (zh) 一种逆变器使用电力线结合无线网络桥接的通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