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3139A -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3139A
CN109703139A CN201910018563.6A CN201910018563A CN109703139A CN 109703139 A CN109703139 A CN 109703139A CN 201910018563 A CN201910018563 A CN 201910018563A CN 109703139 A CN109703139 A CN 109703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rdant
fire
flame
film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85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3139B (zh
Inventor
张�杰
张婷婷
陈祯
田新宇
任玮
霍晓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ngwei high tech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NGWEI HIGH-TECH SPECIAL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NGWEI HIGH-TECH SPECIAL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NGWEI HIGH-TECH SPECIAL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185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3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3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3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3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3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各层之间依次连接;所述外层采用阻燃聚烯烃膜;所述内层采用ePTFE膜、阻燃TPU膜、阻燃TPEE膜、阻燃PVC膜、阻燃聚烯烃膜、阻燃PU涂层、阻燃PVC涂层、PVDC涂层或PVDF涂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中间层由阻燃纤维织物与聚卤代烯烃膜组成;该面料具有优异的防危化品渗透性能,同时兼具良好的防毒性和阻燃性,而且重量轻薄。该面料整体厚度为1.0‑2.5mm,克重小于550g/m2,防芥子气穿透时间≥72h,防化学品渗透时间≥8h,续燃≤10s,阴燃≤10s,损毁长度≤100mm。该方法工艺简单易行。

Description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防护面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防护服在处理危化品事故时,是保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主要装备,其核心部件为化学防护面料。而且,危化品事故现象经常伴随着一些闪燃爆燃现象,因此对化学防护面料的阻燃性亦提出了要求。此外,近年来国内外暴恐袭击层出不穷,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而赋予化学防护面料防毒功能尤为必要。
传统化学防护面料是由橡胶材料在基布上涂覆形成,具有良好的防化性能。但是单一橡胶材料的防护功能有限,一般需要多种橡胶材料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致使橡胶防护服面料厚重,穿戴舒适性差。而且,事故处置中沾染的化学品极易渗入橡胶内部,致使材料出现“洗消不尽”的问题,对重复使用的作业人员易造成隐性伤害。
近年来,高分子膜类化学防护面料的开发日益得到关注。例如,申请号为201310405375.1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载锆化学防护材料,该材料以活性炭或分子筛等吸附材料为载体浸渍锆盐,仅具备对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不到30min的防护能力,而且没有提及材料的阻燃性及防毒性。申请号为201720194740.2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消防员化学防护服,其防护上衣面料由阻燃隔热层、防水层和舒适层所构成,但对于防护对象及防护能力没有涉及。
以上可见,目前国内外关于化学防护面料的研究开发尚未涉及阻燃防毒防化功能集成于一体的防护面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所述面料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各层之间依次连接;所述外层采用阻燃聚烯烃膜;所述内层采用ePTFE膜、阻燃TPU膜、阻燃TPEE膜、阻燃PVC膜、阻燃聚烯烃膜、阻燃PU涂层、阻燃PVC涂层、PVDC涂层或PVDF涂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中间层由阻燃纤维织物与聚卤代烯烃膜组成;
所述阻燃聚烯烃膜中的聚烯烃树脂是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丙烯均聚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聚烯烃塑性体或聚烯烃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卤代烯烃膜是聚偏二氯乙烯膜、聚氟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聚四氟乙烯膜或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膜;所述阻燃纤维织物包括阻燃织物一和阻燃织物二;
该面料整体厚度为1.0-2.5mm,克重小于550g/m2,防芥子气穿透时间≥72h,防化学品渗透时间≥8h,续燃≤10s,阴燃≤10s,损毁长度≤100mm。
本发明解决所述方法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外层的制备;
将聚烯烃树脂和聚烯烃阻燃剂以重量比100:5-30充分混合,得到混合原料;再将混合原料通过吹膜机或流延机挤出成型,挤出温度为160-220℃,挤出速度为5-30m/min,得到外层;
第二步、中间层的制备;
(1)阻燃织物一的制备:采用阻燃涤纶纤维、阻燃腈纶纤维、阻燃维纶或阻燃锦纶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织造工艺得到阻燃织物一;
(2)阻燃织物二的制备:采用阻燃黏胶纤维、对位芳纶纤维、间位芳纶纤维、聚芳噁二唑纤维、聚酰亚胺纤维或玄武岩纤维中至少一种通过织造工艺得到阻燃织物二;
(3)将阻燃织物一、阻燃织物二和聚卤代烯烃膜以任意顺序从外至内排列后通过复合的方式得到中间层;
第三步、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的制备;
将第一步制备的混合原料通过流延的方式层压于第二步制备的中间层外侧,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或者将第一步制备的外层通过复合的方式层压于第二步制备的中间层外侧,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第四步、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备;
将内层通过复合、流延、压延或涂层方式层压于第三步得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的内侧,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具有一定的热封性、阻燃性及满足面料服用要求的内层和外层之间放置阻燃阻隔中间层,得到一种集成阻燃防毒防化功能的面料,解决了长期以来化学防护面料不阻燃的难题,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毒性和防危化品渗透性,重量轻薄,同时具有良好的闪燃、爆燃防护能力,适合应用于个体防护装备和集体防护装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2)制得的面料的续燃及阴燃时间均小于10s、损毁长度小于100mm;防毒(芥子气)穿透时间≥72h,防化学品渗透时间≥8h,该数值是目前国际上化学防护能力检测的极限值,亦代表了面料化学防护能力的最高等级,表明制备的化学防护面料具有最高防护等级,满足对危化品的优异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采用的防护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采用的防护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采用的防护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和实施例7所采用的防护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采用的防护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所采用的防护面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不限制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简称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各层之间依次连接;所述外层1采用阻燃聚烯烃膜,位于面料的最外层;所述内层3采用ePTFE膜、阻燃TPU膜、阻燃TPEE膜、阻燃PVC膜、阻燃聚烯烃膜、阻燃PU涂层、阻燃PVC涂层、PVDC涂层或PVDF涂层中的任意一种,位于面料的最内层,与人体接触;所述中间层2由阻燃纤维织物与聚卤代烯烃膜23组成;
所述阻燃聚烯烃膜中的聚烯烃树脂是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丙烯均聚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聚烯烃塑性体(POP)或聚烯烃弹性体(POE)中的至少一种;阻燃聚烯烃膜的厚度为50-200um;
所述聚卤代烯烃膜23是聚偏二氯乙烯(PVDC)膜、聚氟乙烯(PVF)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聚四氟乙烯(PTFE)膜或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膜;聚卤代烯烃膜的厚度为15-100um;
所述阻燃纤维织物的厚度为0.5-2mm,克重为70-210g/m2,经纬向强力为100-500g/m2;所述阻燃纤维织物包括阻燃织物一21和阻燃织物二22;阻燃织物一21的特点是纤维制成织物燃烧后有明显熔缩现象;阻燃织物二22的特点纤维制成织物燃烧后几乎无熔缩现象;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造方法(简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外层1的制备;
将聚烯烃树脂和聚烯烃阻燃剂以重量比100:5-30充分混合,得到混合原料;再将混合原料通过吹膜机或流延机挤出成型,挤出温度为160-220℃,挤出速度为5-30m/min,得到外层1;
所述聚烯烃阻燃剂是十溴二苯醚、聚磷酸铵或磷酸酯;
第二步、中间层2的制备;
(1)阻燃织物一21的制备:采用阻燃涤纶纤维、阻燃腈纶纤维、阻燃维纶或阻燃锦纶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织造工艺得到阻燃织物一21;
(2)阻燃织物二22的制备:采用阻燃黏胶纤维、对位芳纶纤维、间位芳纶纤维、聚芳噁二唑纤维、聚酰亚胺纤维或玄武岩纤维中至少一种通过织造工艺得到阻燃织物二22;
所述织造工艺为针刺、水刺、机织或网布的现有工艺;阻燃织物一21和阻燃织物二22的制备中所用纤维的长度均为38-51mm;
(3)将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和聚卤代烯烃膜23以任意顺序从外至内排列后通过复合的方式得到中间层2;
中间层2从外至内的排列方式是: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一21/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二22、阻燃织物二22/阻燃织物一21/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二22/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一21、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二22/阻燃织物一21;
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120g/m2,压力为5-40kgf,车速5-40m/min;所用胶黏剂为热熔胶、溶剂胶或胶膜中的任意一种;
第三步、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的制备;
将第一步制备的混合原料通过流延的方式层压于第二步制备的中间层2外侧,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或者将第一步制备的外层1通过复合的方式层压于第二步制备的中间层2外侧,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流延工艺为:模头温度165-235℃,车速15-40m/min;
第四步、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备;
将内层3通过复合、流延、压延或涂层方式层压于第三步得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的内侧,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
复合工艺适用于ePTFE膜、阻燃TPU膜、阻燃TPEE膜、阻燃PVC膜和阻燃聚烯烃膜,各膜厚度为25-200um;
流延工艺适用于阻燃聚烯烃膜和阻燃PVC膜,各膜厚度为50-200um;
压延工艺适用于阻燃PVC膜,膜厚度为50-200um,具体工艺为:四辊压延Ⅰ、Ⅱ、Ⅲ、Ⅳ辊的辊温分别为150-190℃、145-180℃、140-175℃、135-170℃,压力为5-40kgf;
涂层工艺适用于阻燃PU涂层、阻燃PVC涂层、PVDC涂层和PVDF涂层,其中阻燃PU涂层厚度为10-150um,阻燃PVC涂层厚度为80-200um,PVDC涂层和PVDF涂层厚度为5-30um,具体工艺为:压力为5-40kgf,焙烘温度90-170℃,焙烘时间1-10min,车速10-40m/min。
得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整体厚度为1.0-2.5mm,克重小于550g/m2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该面料在核生化个体防护装备和集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具体是:个体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装、隔绝式防毒服装、防护头套、防护手套或防护靴套等;集体防护装备包括一些核生化防护等级较高的应用场景如柔性掩蔽体、帐篷等。
实施例1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其结构如图1所示;
外层1由10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及6重量份聚烯烃阻燃剂共混吹膜而成,聚烯烃树脂由100重量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与50重量份聚烯烃塑性体树脂共混组成,阻燃剂为十溴二苯醚,挤出温度170℃,挤出速度5m/min,得到外层1。
中间层2由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和聚卤代烯烃膜23通过复合的方式制成,结构排列从外至内为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聚卤代烯烃膜23;其中阻燃织物一21由阻燃涤纶纤维与阻燃腈纶纤维的共混后水刺而成,阻燃织物二22由对位芳纶纤维与阻燃黏胶纤维的共混物针刺而成,聚卤代烯烃膜23为FEP膜;复合步骤为首先复合阻燃织物一21与阻燃织物二22,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g/m2,压力10kgf,车速15m/min,所用胶黏剂为热熔胶;再将阻燃织物二22的另一侧与FEP膜复合,复合工艺为:上胶量30g/m2,压力30kgf,车速6m/min,得到中间层2。
将外层1通过复合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一21的外侧,复合工艺为:上胶量70g/m2,压力20kgf,车速30m/min,所用胶黏剂为胶膜,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将ePTFE膜通过复合方式层压于聚卤代烯烃膜23的内侧,ePTFE膜的厚度为30um,复合工艺为:上胶量20g/m2,压力40kgf,车速35m/min,所述胶黏剂为溶液胶,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成品。
制得的面料防毒性≥72h,防化性≥8h,且续燃时间为8s、阴燃时间为3s,损毁长度为30mm,克重为550g/m2
实施例2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其结构如图2所示;
外层1由10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及28重量份聚烯烃阻燃剂共混吹膜而成,聚烯烃树脂为100重量份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与100重量份聚丙烯均聚树脂共混组成,阻燃剂为聚磷酸铵,挤出温度195℃,挤出速度25m/min,得到外层1。
中间层2由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和聚卤代烯烃膜23通过复合的方式制成,结构排列从外至内为阻燃织物二22/阻燃织物一21/聚卤代烯烃膜23;其中阻燃织物二22由对位芳纶纤维与间位芳纶纤维共混后制成网布,阻燃织物一21由阻燃维纶纤维与阻燃锦纶纤维的共混后制成机织物,聚卤代烯烃膜23为PVDF膜;复合步骤为首先复合阻燃织物二22与阻燃织物一21,复合工艺为:上胶量20g/m2,压力10kgf,车速35m/min,所用胶黏剂为热熔胶;再将阻燃织物一21的另一侧与PVDF膜复合,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20g/m2,压力40kgf,车速15m/min,所用胶黏剂为胶膜,得到中间层2。
将外层1通过复合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二22的外侧,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g/m2,压力30kgf,车速30m/min,所用胶黏剂为溶剂胶,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将阻燃PVC膜通过压延方式层压于聚卤代烯烃膜23的内侧,阻燃PVC膜的厚度为160um,压延工艺为:辊压延Ⅰ、Ⅱ、Ⅲ、Ⅳ辊的辊温分别为180℃、175℃、175℃、160℃,压力为30kgf,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成品。
制得的面料防毒性≥72h,防化性≥8h,且续燃时间为2s、阴燃时间为0s,损毁长度为18mm,克重为521g/m2
实施例3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其结构如图3所示;
外层1由10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及27重量份聚烯烃阻燃剂共混而成,聚烯烃树脂为100重量份聚烯烃弹性体与50重量份聚丙烯共聚树脂共混组成,阻燃剂为聚磷酸铵,挤出温度195℃,挤出速度20m/min,得到外层1。
中间层2由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和聚卤代烯烃膜23通过复合的方式制成,结构排列从外至内为阻燃织物一21/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二22;其中阻燃织物一21由阻燃涤纶纤维制成机织布,聚卤代烯烃膜23为PTFE膜,阻燃织物二22由聚芳噁二唑纤维与阻燃黏胶纤维共混后制成针刺毡;复合步骤为首先复合阻燃织物一21与聚卤代烯烃膜23,复合工艺为:上胶量50g/m2,压力40kgf,车速15m/min,所用胶黏剂为热熔胶;再将聚卤代烯烃膜23的另一侧与阻燃织物二22复合,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0g/m2,压力10kgf,车速10m/min,所用胶黏剂为溶剂胶,得到中间层2。
将外层1的共混物通过流延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一21的外侧,流延工艺为:模头温度195℃,车速20/min,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将阻燃PU通过涂层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二22的内侧,阻燃PU的厚度为15um,压力为40kgf,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2min,车速35m/min,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成品。
制得的面料防毒性≥72h,防化性≥8h,且续燃时间为5s、阴燃时间为2s,损毁长度为23mm,克重为459g/m2
实施例4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其结构如图4所示;
外层1由10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及17重量份聚烯烃阻燃剂共混吹膜而成,聚烯烃树脂为20重量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与100重量份聚丙烯均聚树脂共混组成,阻燃剂为磷酸酯,挤出温度210℃,挤出速度10m/min,得到外层1。
中间层2由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和聚卤代烯烃膜23通过复合的方式制成,结构排列从外至内为阻燃织物二22/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一21;其中阻燃织物二22由聚酰亚胺纤维制成水刺毡,聚卤代烯烃膜23为PVF膜,阻燃织物一21由阻燃腈纶纤维制成水刺毡;复合步骤为首先复合阻燃织物二22与聚卤代烯烃膜23,复合工艺为:上胶量70g/m2,压力30kgf,车速10m/min,所用胶黏剂为胶膜;再将聚卤代烯烃膜23的另一侧与阻燃织物一21复合,复合工艺为:上胶量20g/m2,压力20kgf,车速15m/min,所用胶黏剂为热熔胶,得到中间层2。
将外层1通过复合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二22的外侧,复合工艺为:上胶量40g/m2,压力为15kgf,车速20/min,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将PVDC通过涂层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一21的内侧,PVDC厚度为5um,压力为10kgf,焙烘温度90℃,焙烘时间10min,车速10m/min,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成品。
制得的面料防毒性≥72h,防化性≥8h,且续燃时间为7s、阴燃时间为1s,损毁长度为25mm,克重为505g/m2
实施例5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其结构如图5所示;
外层1由10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及7重量份聚烯烃阻燃剂共混吹膜而成,聚烯烃树脂为100重量份聚丙烯均聚树脂与100重量份聚丙烯共聚树脂共混组成,阻燃剂为十溴二苯醚,挤出温度215℃,挤出速度30m/min,得到外层1。
中间层2由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和聚卤代烯烃膜23通过复合的方式制成,结构排列从外至内为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其中聚卤代烯烃膜23为PVDC膜,阻燃织物一21由阻燃涤纶纤维制成针刺毡,阻燃织物二22由聚芳噁二唑纤维制成水刺毡;复合步骤为首先复合聚卤代烯烃膜23与阻燃织物一21,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m2,压力40kgf,车速5m/min,所用胶黏剂为溶剂胶;再将阻燃织物一21的另一侧与阻燃织物二22复合,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g/m2,压力25kgf,车速20m/min,所用胶黏剂为热熔胶,得到中间层2。
将外层1通过复合方式层压于聚卤代烯烃膜23的外侧,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20g/m2,压力为5kgf,车速10/min,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将阻燃TPU膜通过复合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二22的内侧,阻燃TPU厚度为180um,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g/m2,压力10kgf,车速20m/min,所述胶黏剂为热熔胶,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成品。
制得的面料防毒性≥72h,防化性≥8h,且续燃时间为4s、阴燃时间为3s,损毁长度为29mm,克重为540g/m2
实施例6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其结构如图6所示;
外层1由10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及20重量份聚烯烃阻燃剂共混吹膜而成,聚烯烃树脂为100重量份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与50重量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共混组成,阻燃剂为磷酸酯,挤出温度170℃,挤出速度8m/min,得到外层1。
中间层2由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和聚卤代烯烃膜23通过复合的方式制成,结构排列从外至内为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二22/阻燃织物一21;其中聚卤代烯烃膜23为FEP膜,阻燃织物二22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网布,阻燃织物一21由阻燃腈纶纤维制成针刺毡;复合步骤为首先复合聚卤代烯烃膜23与阻燃织物二22,复合工艺为:上胶量40g/m2,压力20kgf,车速15m/min,所用胶黏剂为胶膜;再将阻燃织物二22的另一侧与阻燃织物一21复合,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g/m2,压力20kgf,车速15m/min,所用胶黏剂为溶液胶,得到中间层2。
将外层1通过复合方式层压于聚卤代烯烃膜23的外侧,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g/m2,压力为40kgf,车速37/min,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将PVDF通过涂层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一21的内侧,PVDF厚度为27um,压力为20kgf,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5min,车速35m/min,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成品。
制得的面料防毒性≥72h,防化性≥8h,且续燃时间为8s、阴燃时间为2s,损毁长度为32mm,克重为480g/m2
实施例7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其结构如图4所示;
外层1由10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及10重量份聚烯烃阻燃剂共混而成,聚烯烃树脂为50重量份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与100重量份聚烯烃塑性体共混组成,阻燃剂为十溴二苯醚,挤出温度175℃,挤出速度35m/min,得到外层1。
中间层2由阻燃织物一21、阻燃织物二22和聚卤代烯烃膜23通过复合的方式制成,结构排列从外至内为阻燃织物二22/聚卤代烯烃膜23/阻燃织物一21;其中阻燃织物二22由对位芳纶纤维与聚芳噁二唑纤维共混后制成水刺毡,聚卤代烯烃膜23为PTFE膜,阻燃织物一21由阻燃锦纶纤维制成针刺毡;复合步骤为首先复合阻燃织物二22与聚卤代烯烃膜23,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00g/m2,压力30kgf,车速10m/min,所用胶黏剂为胶膜;再将聚卤代烯烃膜23的另一侧与阻燃织物一21复合,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g/m2,压力20kgf,车速15m/min,所用胶黏剂为热熔胶,得到中间层2。
将外层1的共混物通过流延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二22的外侧,外层1阻燃聚烯烃膜的厚度为180um,流延工艺为:模头温度175℃,车速35m/min,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将外层1的共混原料通过流延方式层压于阻燃织物一21的内侧,外层1阻燃聚烯烃膜的厚度为30um,流延工艺为:模头温度175℃,车速35m/min,得到阻燃防毒防化成品面料。
制得的面料防毒性≥72h,防化性≥8h,且续燃时间为4s、阴燃时间为1s,损毁长度为25mm,克重为530g/m2
表1实施例检测结果
测试方法:
防毒性(防芥子气穿透时间),采用GJB 535-1988《隔绝式防毒衣材料对芥子气(液-气)防毒时间的测定方法》测定。
防化性(防化学品渗透时间),采用GBT 23462-2009《防护服装化学物质渗透试验方法》测定,该方法也即从EN 14325-2004《Protective clothing against chemicals-Test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materials,seams,joins and assemblages》标准中衍生而出。
阻燃性,采用GBT 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测试。
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各层之间依次连接;所述外层采用阻燃聚烯烃膜;所述内层采用ePTFE膜、阻燃TPU膜、阻燃TPEE膜、阻燃PVC膜、阻燃聚烯烃膜、阻燃PU涂层、阻燃PVC涂层、PVDC涂层或PVDF涂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中间层由阻燃纤维织物与聚卤代烯烃膜组成;
所述阻燃聚烯烃膜中的聚烯烃树脂是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丙烯均聚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聚烯烃塑性体或聚烯烃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卤代烯烃膜是聚偏二氯乙烯膜、聚氟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聚四氟乙烯膜或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膜;所述阻燃纤维织物包括阻燃织物一和阻燃织物二;
该面料整体厚度为1.0-2.5mm,克重小于550g/m2,防芥子气穿透时间≥72h,防化学品渗透时间≥8h,续燃≤10s,阴燃≤10s,损毁长度≤1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聚卤代烯烃膜的厚度为15-10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纤维织物的厚度为0.5-2mm,克重为70-210g/m2,经纬向强力为100-500g/m2;阻燃织物一和阻燃织物二中的纤维长度均为38-5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其特征在于阻燃聚烯烃膜的厚度为50-200um。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外层的制备;
将聚烯烃树脂和聚烯烃阻燃剂以重量比100:5-30充分混合,得到混合原料;再将混合原料通过吹膜机或流延机挤出成型,挤出温度为160-220℃,挤出速度为5-30m/min,得到外层;
第二步、中间层的制备;
(1)阻燃织物一的制备:采用阻燃涤纶纤维、阻燃腈纶纤维、阻燃维纶或阻燃锦纶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织造工艺得到阻燃织物一;
(2)阻燃织物二的制备:采用阻燃黏胶纤维、对位芳纶纤维、间位芳纶纤维、聚芳噁二唑纤维、聚酰亚胺纤维或玄武岩纤维中至少一种通过织造工艺得到阻燃织物二;
(3)将阻燃织物一、阻燃织物二和聚卤代烯烃膜以任意顺序从外至内排列后通过复合的方式得到中间层;
第三步、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的制备;
将第一步制备的混合原料通过流延的方式层压于第二步制备的中间层外侧,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或者将第一步制备的外层通过复合的方式层压于第二步制备的中间层外侧,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
第四步、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备;
将内层通过复合、流延、压延或涂层方式层压于第三步得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半成品的内侧,得到阻燃防毒防化面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聚烯烃阻燃剂是十溴二苯醚、聚磷酸铵或磷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织造工艺为针刺、水刺、机织或网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工艺为:上胶量15-120g/m2,压力为5-40kgf,车速5-40m/min;所用胶黏剂为热熔胶、溶剂胶或胶膜中的任意一种;
流延工艺为:模头温度165-235℃,车速15-40m/min;
压延工艺为:四辊压延Ⅰ、Ⅱ、Ⅲ、Ⅳ辊的辊温分别为150-190℃、145-180℃、140-175℃、135-170℃,压力为5-40kgf;
涂层工艺为:压力为5-40kgf,焙烘温度90-170℃,焙烘时间1-10min,车速10-40m/min。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复合工艺适用于ePTFE膜、阻燃TPU膜、阻燃TPEE膜、阻燃PVC膜和阻燃聚烯烃膜,各膜厚度为25-200um;
流延工艺适用于阻燃聚烯烃膜和阻燃PVC膜,各膜厚度为50-200um;
压延工艺适用于阻燃PVC膜,膜厚度为50-200um;
涂层工艺适用于阻燃PU涂层、阻燃PVC涂层、PVDC涂层和PVDF涂层,其中阻燃PU涂层厚度为10-150um,阻燃PVC涂层厚度为80-200um,PVDC涂层和PVDF涂层厚度为5-30um。
10.一种1-4任一所述的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在核生化个体防护装备和集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具体是:个体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装、隔绝式防毒服装、防护头套、防护手套或防护靴套;集体防护装备包括柔性掩蔽体或帐篷。
CN201910018563.6A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703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8563.6A CN109703139B (zh)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8563.6A CN109703139B (zh)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3139A true CN109703139A (zh) 2019-05-03
CN109703139B CN109703139B (zh) 2021-05-28

Family

ID=6625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8563.6A Active CN109703139B (zh)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313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9317A (zh) * 2020-03-30 2020-07-14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阻燃防毒耐高温聚丙烯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62329A (zh) * 2019-10-15 2021-04-16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抗菌塑料面料
CN113478932A (zh) * 2021-06-07 2021-10-08 南通大学 一种疏水阻燃高阻隔生化防护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87779A (zh) * 2021-09-16 2021-12-14 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危化学品防护材料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30764Y (zh) * 2006-07-06 2007-08-08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消防员防生化服装阻燃防生化面料
CN201345911Y (zh) * 2008-11-25 2009-11-18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一种化学品防护面料
CN106827735A (zh) * 2017-02-06 2017-06-13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毒阻燃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制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30764Y (zh) * 2006-07-06 2007-08-08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消防员防生化服装阻燃防生化面料
CN201345911Y (zh) * 2008-11-25 2009-11-18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一种化学品防护面料
CN106827735A (zh) * 2017-02-06 2017-06-13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毒阻燃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制品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心远: "《新合纤染整》", 31 October 1997, 中国纺织出版社 *
郭腊梅: "《纺织品整理学》", 31 December 2005, 中国纺织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2329A (zh) * 2019-10-15 2021-04-16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抗菌塑料面料
CN111409317A (zh) * 2020-03-30 2020-07-14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阻燃防毒耐高温聚丙烯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09317B (zh) * 2020-03-30 2022-06-14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阻燃防毒耐高温聚丙烯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78932A (zh) * 2021-06-07 2021-10-08 南通大学 一种疏水阻燃高阻隔生化防护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87779A (zh) * 2021-09-16 2021-12-14 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危化学品防护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3139B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3139A (zh) 一种阻燃防毒防化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45911Y (zh) 一种化学品防护面料
EP2457724B1 (en) Waterproof moisture-permeable sheet with fire protection performance and fire-protecting clothing using same
WO2005110551A1 (en) Sheet structure for combination flash flame and chemical splash protection garment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JP5221345B2 (ja) 改善されたバリア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らから製造される物品
RU2357865C2 (ru) Синтетическая изоляция с микропористой мембраной
JPH02217238A (ja) 耐火性並びに耐水性を有する複合布帛とこれで構成された衣服並びにシート
CN106827735A (zh) 一种防毒阻燃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制品
WO2020034957A1 (zh) 一种高强阻燃弹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070835A1 (en) Multi-layered flame retardant and chemical resistant composi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207331171U (zh) 一种表层拒水里层吸水的双层阻燃面料
AU2016200447A1 (en) Insulating garment for firefighter bunker gear
WO2002075071A1 (en) A membrane, in particular a waterproofing membrane,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membrane, in particular a waterproofing membrane
KR101614873B1 (ko) 소방복 및 화학보호복의 특수복용 원단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특수복
CN110641103A (zh) 防火布料及采用所述防火布料的避火服
CN108778727A (zh) 特殊服装用多功能面料
CN215243426U (zh) 一种防水透气的保护膜
CN205884723U (zh) 一种防电弧服
RU2492055C1 (ru) Теплоотражающий огнестойкий слоистый резинотканевый защитный материал с барьерным слоем
KR101710894B1 (ko) 산업용 특수복 원단 및 이에 의한 산업용 특수복
CN111152525A (zh) 一种防火防水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11852B (zh) 一种防渗复合塑料编织布的制作方法
CN113713284A (zh) 一种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CN218749678U (zh) 复合透气膜
CN214927710U (zh) 一种具有阻燃效果的军用篷布罩用布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43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floor 11, building 2, yard 26, Chengto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ngwei high tech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0601, Building 4, Subject Business Center, 9 Shoubei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W HI-TECH SPECIAL TEXTI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