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9300A - 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 - Google Patents

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9300A
CN109679300A CN201811410627.9A CN201811410627A CN109679300A CN 109679300 A CN109679300 A CN 109679300A CN 201811410627 A CN201811410627 A CN 201811410627A CN 109679300 A CN109679300 A CN 109679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plastic polyester
type compound
ester
ester type
furandicarboxyl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106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9300B (zh
Inventor
孙藜源
刘小青
王静刚
张小琴
江艳华
张传芝
朱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14106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93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9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9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9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9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35Fiv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4Additiv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dditives of the same subgroup in C08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4Gas barrier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所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包括热塑性聚酯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其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热塑性聚酯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将所述热塑性聚酯和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共混,使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本发明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间,减小分子链间的空隙以及提高分子链的刚性,从而使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可用于制备薄膜、包装材料等制品,应用广泛。

Description

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
背景技术
热塑性聚酯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聚酯材料,拥有庞大的需求量。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例,2016年全球PET产量超过7670万吨,预计2020年达到11017万吨左右。PET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饮料瓶装材料等领域,拥有较好的力学、光学等性能。
但是,由于热塑性聚酯是由高分子链组成,在分子链密堆积、分子支链或末端基以及分子链的热运动作用下,都会使热塑性聚酯产生许多分子链间的空隙。而气体分子很容易溶解到热塑性聚酯中,并填充至这些空隙内,由一侧到另一侧进行扩散并逸出。因此,热塑性聚酯在应用中,有时也会出现阻隔性能不能满足食品、饮料等保鲜需求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热塑性聚酯阻隔性能不足问题,提供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所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减小分子链间的空隙以及提高分子链的刚性,从而使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可用于制备薄膜、包装材料等制品,应用广泛。
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所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包括热塑性聚酯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在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的含量为0.1%~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1)所示:
式中,R1、R2均为C数目为1~10的烷基及其异构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n为1时,R3为氢;
当n大于1小于9时,R3为羟基;
当n为9时,R1和/或R2的C数目≤4,R3为羟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包括单体或该单体的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体包括2,5呋喃二甲酸二醇酯、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2,5呋喃二甲酸二乙酯、2,5呋喃二甲酸二丙酯、2,5呋喃二甲酸二丁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乙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丁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丁酯、2,5呋喃二甲酸丁酯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异丙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异酯、2,5呋喃二甲酸丙酯异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异丁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异丁酯、2,5呋喃二甲酸异丙酯异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0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酯的特性黏度为0.50dL/g~1.20dL/g。
上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作为填料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间,用于提高热塑性聚酯的阻隔性能。其原理主要包括:第一、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间,减小了分子链间的空隙,从而减少了填充至空隙中的气体分子,而且还能起到封堵气体分子在热塑性聚酯中扩散的路径的作用;第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本身的阻隔性能优于热塑性聚酯,气体分子在热塑性聚酯中扩散的过程中,部分气体分子会溶解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中,填充至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分子链间的空隙内,并在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分子链间扩散,使得部分气体分子被阻隔在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中;第三、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呋喃环带有极性,使得呋喃基酯类化合物能够与气体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吸附于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上;第四、由于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呋喃环带有极性,使得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分子内的酯键的羰基与呋喃环之间发生分子内相互作用,所以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刚性更强,从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与邻近的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的官能团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的刚性增强,分子链的运动能力被减弱,从而抑制了气体分子在分子链间的扩散。因此,可以得到阻隔性能优异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
另外,上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仅作为填料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间,没有与热塑性聚酯发生酯交换反应,使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保持了热塑性聚酯优异的力学、光学等性能。同时,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作为可再生资源,环境友好,使用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提高热塑性聚酯的阻隔性能,不仅可以减少塑料行业对石油化工产品依赖,还可以减少石油基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节约石油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功效。
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热塑性聚酯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
将所述热塑性聚酯和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共混,使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混包括机械共混或溶液共混。
上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控制好,易于实施,且对环境友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品,所述制品包括如上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
上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品包括薄膜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农业地膜等,不仅具有非常好的气体阻隔性,还拥有较好的力学、光学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阻隔原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的呋喃基酯类化合物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的1H-NMR图谱;
图3为实施例2得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1H-NMR图谱。
图中:10、热塑性聚酯;20、空隙;30、呋喃基酯类化合物;40、气体分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提供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所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包括热塑性聚酯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
结合图1所示,热塑性聚酯10由高分子链交织而成的,在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的搭接处、分子支链或末端基以及分子链的热运动作用,都会使热塑性聚酯产生许多分子内或分子链间的空隙20。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分布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间的空隙20处,减小了分子链间的空隙20,从而可以减少填充至空隙中的气体分子40。而且,还能起到封堵气体分子40在热塑性聚酯中扩散的路径的作用。
其次,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本身的阻隔性能优于热塑性聚酯10,气体分子40在热塑性聚酯10中扩散的过程中,部分气体分子40会溶解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中,填充至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的分子链间的空隙内,并在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的分子链间扩散,使得部分气体分子被阻隔在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中。
再者,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的呋喃环带有极性,使得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能够与气体分子40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40吸附于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上。
还有,由于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的呋喃环带有极性,使得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的分子内的酯键的羰基与呋喃环之间发生分子内相互作用,所以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的刚性更强。从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30与邻近的热塑性聚酯10的分子链的官能团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热塑性聚酯10的分子链的刚性增强,分子链的运动能力被减弱,进而抑制了气体分子40在分子链间的扩散。
考虑到过高比例的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会引起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分子量迅速下降,优选的,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在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的含量为0.1%~20%。
具体的,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1)所示:
式中,R1、R2均为C数目为1~10的烷基及其异构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n为1时,R3为氢;
当n大于1小于9时,R3为羟基;
当n为9时,R1和/或R2的C数目≤4,R3为羟基。
考虑到小分子的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更容易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所以,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优选≤2000。而当n=9时,如果R1和R2的C数目同时大于4时,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会大于2000,因此,优选R1和R2的C数目不同时大于4。
具体的,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包括单体或该单体的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单体包括2,5呋喃二甲酸二醇酯、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2,5呋喃二甲酸二乙酯、2,5呋喃二甲酸二丙酯、2,5呋喃二甲酸二丁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乙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丁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丁酯、2,5呋喃二甲酸丁酯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异丙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异酯、2,5呋喃二甲酸丙酯异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异丁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异丁酯、2,5呋喃二甲酸异丙酯异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考虑到热塑性聚酯的特性黏度过低时无法使用,过高时又无法加工的情况,优选的,所述热塑性聚酯的特性黏度为0.50dL/g~1.20dL/g。所述特性黏度为在热塑性聚酯在常温下的特性黏度,具体可以为在30℃下的特性黏度。
其中,特性黏度为0.5dL/g的特性黏度可以加工成聚酯纤维等,特性黏度为0.7dL/g的热塑性聚酯可以加工成膜材料等,特性黏度为0.5dL/g的热塑性聚酯可以加工成车帘子线等。
具体的,所述热塑性聚酯的种类不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等。
具体的,所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还包括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同样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所述添加剂包括加工助剂、特性改性剂等已知的可增加复合物价值的任何其它添加剂,如:增塑剂、软化剂、颜料、抗氧化剂、稳定剂、抗增塑剂、填料、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染料、纳米颗粒、成核剂、抗静电剂、再加热剂等,但不包括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
本发明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仅作为填料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间,不仅可以减小分子链间的空隙以及提高分子链的刚性,得到阻隔性能优异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而且,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没有与热塑性聚酯发生酯交换反应,使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保持了热塑性聚酯优异的力学、光学等性能。
同时,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作为可再生资源,环境友好,使用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提高热塑性聚酯的阻隔性能,不仅可以减少塑料行业对石油化工产品依赖,还可以减少石油基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节约石油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功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S1,提供热塑性聚酯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
S2,将所述热塑性聚酯和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共混,使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
步骤S1中,所述热塑性聚酯和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水分。
步骤S2中,所述共混包括机械共混或溶液共混。由于在共混时没有添加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在共混时所述热塑性聚酯与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不会发生酯交换反应,仅为简单的物理混合,使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
其中,所述机械共混包括使用球磨机、螺杆机、密炼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共混。优选的,采用螺杆机、密炼机将所述热塑性聚酯和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进行共混。在机械共混时,使所述热塑性聚酯处于熔融态,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均匀分散在热塑性聚酯基体中,再通过分子热运动使呋喃基酯类化合物进入热塑性聚酯并分布于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
所述溶液共混包括将所述热塑性聚酯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在挥发或真空加热去除溶剂后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所述溶剂包括三氯甲烷等。在溶液共混时,所述热塑性聚酯和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充分溶解于溶剂中,使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充分舒展,从而使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均匀的分散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
上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控制好,易于实施,且对环境友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品,所述制品包括如上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
具体的,所述制品包括薄膜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农业地膜等。
上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品不仅具有非常好的气体阻隔性,还拥有较好的力学、光学等性能。
以下,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所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做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气体阻隔性能的测试均使用蓝光的LabthinkVAC-V2气体阻隔仪。实验条件为,湿度50%RH,1atm,实验中使用的气体均为99.99%纯度气体。实验温度随实验需要而进行设定。样品为热压-淬冷制备的非晶透明薄膜,厚度约为140μm,具体实验厚度由测厚仪测五点取平均值获得。渗透测试的有效实验面积为38.5cm2
特性黏度,将样品溶解在苯酚/四氯乙烷混合溶液(w:w=1:1)中,配置成为浓度为0.125g/25mL的溶液。并在30℃条件下,使用直径为0.8mm的乌氏粘度计进行粘度的测量。
核磁HNMR.使用Bruke公司生产的500MHz BrukerAVIII400型号仪器,在25℃条件下测试得到1H和13C NMR,溶剂为氘代三氟乙酸(TFA-d3)。
实施例1:
(1)以重量份数计,取99.9份特性黏度为0.65dL/g对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0.1份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加入高速混合机,混合10分钟,后得到分散均匀的热塑性聚酯混合物,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成膜,薄膜厚度100μm。
经测试,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薄膜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7×10-10cm3·cm/cm2·s·cmHg和0.11×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1:
将特性黏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如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处理得到同样厚度的薄膜。经测试,其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8×10-10cm3·cm/cm2·s·cmHg和0.16×10-10cm3·cm/cm2·s·cmHg。
实施例2:
(1)以重量份数计,取98份特性黏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2份、使用核磁测得数均分子量为1100的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溶解于三氯甲烷溶液并进行充分混合,烘干,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成膜,薄膜厚度100μm。
其中,图2为该实施例中的呋喃基酯类化合物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的1H-NMR图谱,从图2可知,其中a为呋喃环上的H的质子峰,b为呋喃环酯键链接的亚甲基的质子峰,c为与端羟基连接的亚甲基的质子峰,使用核磁比较a、b、c峰面积,测得数均分子量为1100。
图3为该实施例得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1H-NMR图谱,从图3可知,A为苯环上的H的质子峰,B为苯环酯键链接的亚甲基的质子峰,4.43ppm为与端羟基连接的亚甲基的质子峰;呋喃环的a、b峰同样存在,且与图中的低聚物相比化学位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比较a、b、A、和B峰积分面积,可知呋喃聚酯类化合物在该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1.9%。
经测试,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薄膜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8×10-10cm3·cm/cm2·s·cmHg和0.14×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2:
将特性黏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如实施例2同样方法处理得到同样厚度薄膜。经测试,其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8×10-10cm3·cm/cm2·s·cmHg和0.16×10-10cm3·cm/cm2·s·cmHg。
实施例3:
(1)以重量份数计,取90份特性黏度为0.83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及10份、使用核磁测得数均分子量为1500的2,5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使用单螺杆熔融共混,转速200转/分钟、温度280℃直接挤出后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成膜,薄膜厚度100μm。
经测试,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薄膜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5×10-10cm3·cm/cm2·s·cmHg和0.11×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3:
将特性黏度为0.83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进行如实施例3同样方法处理得到同样厚度薄膜。经测试,其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8×10-10cm3·cm/cm2·s·cmHg和0.16×10-10cm3·cm/cm2·s·cmHg。
实施例4:
(1)以重量份数计,取95份特性黏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5份2,5呋喃二甲酸甲酯异丙酯,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进行密炼共混,转速50转/分钟,温度280℃,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成膜,薄膜厚度100μm。
经测试,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薄膜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6×10-10cm3·cm/cm2·s·cmHg和0.10×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4:
将特性黏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如实施例4同样方法处理得到同样厚度薄膜。经测试,其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8×10-10cm3·cm/cm2·s·cmHg和0.16×10-10cm3·cm/cm2·s·cmHg。
实施例5:
(1)以重量份数计,取92份特性黏度为1.1dL/g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以及8份数均分子量1800的2,5呋喃二甲酸-1,2丙二醇酯低聚物,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密炼共混,转速50转/分钟,温度180℃,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成膜,薄膜厚度100μm。
经测试,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薄膜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36×10-10cm3·cm/cm2·s·cmHg和0.2×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5:
将特性黏度为1.1dL/g的PBAT进行如实施例5同样方法处理得到同样厚度薄膜,经测试,其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76×10-10cm3·cm/cm2·s·cmHg和5.9×10- 10cm3·cm/cm2·s·cmHg。
实施例6:
(1)以重量份数计,取95份特性黏度为0.8dL/g的聚乳酸(PLA),以及5份2,5呋喃二二异丙酯,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进行密炼共混,转速50转/分钟,温度160℃,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成膜,薄膜厚度100μm。
经测试,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薄膜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16×10-10cm3·cm/cm2·s·cmHg和0.6×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6:
将特性黏度为0.8dL/g的PLA进行如实施例6同样方法处理得到同样厚度薄膜,经测试,其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25×10-10cm3·cm/cm2·s·cmHg和1×10-10cm3·cm/cm2·s·cmHg。
实施例7:
(1)以重量份数计,将95份特性黏度为0.9dL/g的PEN,以及5份2,5呋喃二异丙酯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在高速混合机进行搅拌,混合10分钟。单螺杆熔融共混,转速200转/分钟、温度310℃直接挤出后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成膜,薄膜厚度100μm。
经测试,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薄膜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19×10-10cm3·cm/cm2·s·cmHg和0.11×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7:
将特性黏度为0.85dL/g的PEN进行如实施例7同样方法处理得到同样厚度薄膜,经测试,其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37×10-10cm3·cm/cm2·s·cmHg和0.17×10- 10cm3·cm/cm2·s·cmHg。
实施例8:
(1)以重量份数计,取80份特性黏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20份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放入双螺杆熔融共混,转速300转/分钟,温度280℃,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成膜,薄膜厚度100μm。
经测试,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薄膜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7×10-10cm3·cm/cm2·s·cmHg和0.10×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8:
将特性黏度为0.68dL/g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如实施例8同样方法处理得到同样厚度薄膜,经测试,其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8×10-10cm3·cm/cm2·s·cmHg和0.16×10-10cm3·cm/cm2·s·cmHg。
实施例9:
(1)以重量份数计,取98份特性黏度为0.68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份2,5呋喃二甲酸甲酯、1份数均分子量为1800的2,5呋喃二甲酸二异丙醇酯低聚物,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双螺杆熔融共混,转速300转/分钟,温度280℃,,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成膜,薄膜厚度100μm。
经测试,热塑性聚酯复合物薄膜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5×10-10cm3·cm/cm2·s·cmHg和0.09×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9:
将特性黏度为0.68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如实施例9同样方法处理得到同样厚度薄膜,经测试,其对O2和CO2的气体渗透率分别为0.08×10-10cm3·cm/cm2·s·cmHg和0.16×10-10cm3·cm/cm2·s·cmHg。
对比例10:
(1)以重量份数计,取50份特性黏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50份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2)将以上配料放入双螺杆熔融共混,转速300转/分钟,温度280℃,再使用平板硫化仪热压、淬冷。由于分子量下降过大至特性粘度0.4dL/g,压制成的膜质脆易碎,不能完成阻隔性能的测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包括热塑性聚酯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在热塑性聚酯复合物中的含量为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1)所示:
式中,R1、R2均为C数目为1~10的烷基及其异构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n为1时,R3为氢;
当n大于1小于9时,R3为羟基;
当n为9时,R1和/或R2的C数目≤4,R3为羟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包括单体或该单体的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包括2,5呋喃二甲酸二醇酯、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2,5呋喃二甲酸二乙酯、2,5呋喃二甲酸二丙酯、2,5呋喃二甲酸二丁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乙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丁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丁酯、2,5呋喃二甲酸丁酯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异丙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异酯、2,5呋喃二甲酸丙酯异丙酯、2,5呋喃二甲酸甲酯异丁酯、2,5呋喃二甲酸乙酯异丁酯、2,5呋喃二甲酸异丙酯异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0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特性黏度为0.50dL/g~1.20dL/g。
8.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热塑性聚酯和呋喃基酯类化合物;
将所述热塑性聚酯和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共混,使所述呋喃基酯类化合物分布于所述热塑性聚酯的分子链之间,得到热塑性聚酯复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包括机械共混或溶液共混。
10.一种热塑性聚酯复合物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聚酯复合物。
CN201811410627.9A 2018-11-24 2018-11-24 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 Active CN1096793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0627.9A CN109679300B (zh) 2018-11-24 2018-11-24 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0627.9A CN109679300B (zh) 2018-11-24 2018-11-24 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9300A true CN109679300A (zh) 2019-04-26
CN109679300B CN109679300B (zh) 2021-11-30

Family

ID=66185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10627.9A Active CN109679300B (zh) 2018-11-24 2018-11-24 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93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8973A (zh) * 2021-03-03 2022-09-0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促进聚乳酸快速结晶的生物基助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20838A (ja) * 2013-12-24 2015-07-02 花王株式会社 多孔性シート
WO2017189552A1 (en) * 2016-04-25 2017-11-0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article
CN107619585A (zh) * 2016-07-14 2018-01-2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生物基聚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聚乳酸树脂的用途
CN107921693A (zh) * 2015-06-11 2018-04-17 纳幕尔杜邦公司 通过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物增强的阻隔性能
CN107922781A (zh) * 2015-09-04 2018-04-17 奥里格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基于呋喃的聚酯的聚合物共混物
CN107964221A (zh) * 2017-11-30 2018-04-2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84487A (zh) * 2017-12-14 2018-05-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核剂及其快速结晶的塑料
CN108659209A (zh) * 2018-04-20 2018-10-16 浙江大学 一种2,5-呋喃二甲酸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20838A (ja) * 2013-12-24 2015-07-02 花王株式会社 多孔性シート
CN107921693A (zh) * 2015-06-11 2018-04-17 纳幕尔杜邦公司 通过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物增强的阻隔性能
CN107922781A (zh) * 2015-09-04 2018-04-17 奥里格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基于呋喃的聚酯的聚合物共混物
WO2017189552A1 (en) * 2016-04-25 2017-11-0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article
CN107619585A (zh) * 2016-07-14 2018-01-2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生物基聚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聚乳酸树脂的用途
CN107964221A (zh) * 2017-11-30 2018-04-2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84487A (zh) * 2017-12-14 2018-05-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核剂及其快速结晶的塑料
CN108659209A (zh) * 2018-04-20 2018-10-16 浙江大学 一种2,5-呋喃二甲酸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GGANG WANG,等: "Synthesis of bio-based poly(ethylene 2,5-furandicarboxylate) copolyesters: Higher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better transparency, and good barrier properties",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 *
王鹏,等: "呋喃基聚酯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进展", 《高分子通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8973A (zh) * 2021-03-03 2022-09-0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促进聚乳酸快速结晶的生物基助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9300B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6160B (zh) 全生物降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325328A1 (en) Polyester Composit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CN104781310B (zh) 一种热塑性木质素缩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6629B (zh) 一种可降解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70880A (zh) 一种生物降解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品
Liu et al. Stereocomplex-type polylactide with remarkably enhanced melt-processability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via incorporating multifunctional carbon black
CN101348606A (zh) 完全可降解聚碳酸亚丙酯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3578A (zh) 石墨烯‑弹性聚酯原位聚合复合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4072954B (zh) 一种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704A (zh) 乙醇胺活化钠基蒙脱土/聚合物复合生物降解吹膜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08976737A (zh) 一种木质素作颜料的生物降解色母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4573965B (zh) 一种高阻隔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89383A (zh) 一种芳纶云母纳米绝缘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9300A (zh) 热塑性聚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品
CN108587090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抗静电聚乳酸无纺布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7516B (zh) 一种高阻隔高透光可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0981B (zh) 一种支链型可降解亲水聚酯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oughened and antibacterial Poly (lactide acid)(PLA) with preserved strength by elemental sulfur-based bio-renewable dynamically crosslinked elastomers
CN111187495A (zh) 一种高韧高耐热透明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964298A (zh) 一种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84043A (zh) 一种高阻隔可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80813B (zh) 一种高色牢度降解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13402868A (zh) 一种超支化聚酯改性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87364B (zh) 一种可染聚烯烃纤维
CN105368021A (zh) 一种聚乳酸-淀粉共混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