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1525A - 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1525A
CN109661525A CN201780054072.6A CN201780054072A CN109661525A CN 109661525 A CN109661525 A CN 109661525A CN 201780054072 A CN201780054072 A CN 201780054072A CN 109661525 A CN109661525 A CN 109661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axial
actuator
clutch mechanism
for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40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1525B (zh
Inventor
A.多尔
F.蒂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Embrayag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Embrayag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Embrayag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Embrayag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09661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1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1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1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3Actuato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8Serially-arranged clutches interconnecting two shafts only when all the clutches are engag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3/14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Actuating members directly connected to 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 F16D23/143Arrangements or detail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lease bearing and the diaphrag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400)之间的离合器机构(10),所述离合器机构(10)包括:‑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离合器支撑件(500),其设计成径向支撑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壳体(307),其容纳至少一个致动器(320,330),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设计成产生轴向行程,使得能够将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切换到接合状态或脱离状态,‑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105,205),其包括内端和上端,所述内端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320,330)相互作用,所述上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相互作用,‑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其用于使至少一个致动器(320,330)相对于离合器(100,200)偏移,并且其轴向尺寸至少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320,330)的轴向位置相对于相应的离合器(100,200)的轴向位置之间的差异来限定。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以及一种用于组装这种离合器机构的方法。

Description

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机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径向布置来布置的双离合器机构,如在汽车领域中所使用的那样。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现有技术
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的离合器机构是已知的,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使得连接到变速箱的传动轴旋转地联接到由发动机驱动旋转的驱动轴。已知离合器机构的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由至少一个致动器控制,优选地由离合器致动器控制。因此,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能够产生传递到相应的离合器的力,以便将其切换到接合状态或替代地脱离状态,在所述接合状态下,传动轴旋转地联接到驱动轴,在所述脱离状态下,传动轴不再与驱动轴旋转地联接。
以已知的方式,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的行程引起相应的离合器的摩擦元件的相对运动,最终实现驱动轴的摩擦联接或分离。因此,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的行程需要与相应的离合器的摩擦元件的所需行程相容,以使离合器能够在上述两种状态之间切换。这种机械相容性例如通过使用行程范围大于相应的离合器中的所需行程的致动器获得,以将离合器切换到一个或另一个状态。此外,需要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相对于相应的离合器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所述操作的最佳操作,并最终实现离合器机构的最佳操作。实际上,如果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定位在距离相应的离合器“太远”或“太近”的位置,则致动器将过快到达行程终点,即在相应的离合器中发生摩擦联接或分离之前。
在已知的离合器机构中,致动器相对于离合器的相对定位通过构成离合器机构的特定部件的仔细公差(careful tolerancing)来实现,所述特定部件特别是形成将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接到相应的离合器的结构链的部件。结果,形成结构链的部件更昂贵且制造更复杂。
另一种已知的解决方案是对每个离合器使用特定的摩擦元件,其中所述摩擦元件的某些尺寸一旦安装在离合器机构上就根据致动器的位置确定。该解决方案在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中也是最昂贵和最麻烦的,因为摩擦元件是制造成本昂贵的复杂部件。因此,设计几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元件以补偿在离合器机构中识别的制造缺陷并不是最佳的工业解决方案。
本发明旨在解决至少大多数上述问题并提供其他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离合器机构,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降低这种离合器机构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简化这种离合器机构的制造并优化其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使用设计成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离合器机构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离合器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一个离合器支撑件,其设置成径向支撑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壳体,其容纳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设计成产生轴向行程,使得能够将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切换到接合状态或脱离状态;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其包括内端和上端,所述内端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相互作用,所述上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相互作用;和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其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相对于所述离合器偏移,并且其轴向尺寸至少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的轴向位置相对于相应的离合器的轴向位置之间的差异来限定。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通过在致动器和相应的离合器之间定位预定尺寸的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来便于离合器机构的组装。这种巧妙的布置使得可以调整所安装的离合器机构的轴向间隙,以使致动器中可用的轴向行程与相应的离合器的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相容。为此目的,轴向偏移元件具有预定的轴向尺寸,并且这种调整可以通过在组装期间首先对离合器机构进行特定数量的尺寸测量后简单地将所述离合器机构与正确尺寸的轴向偏移元件配对来执行。
轴向偏移元件的轴向尺寸可以特别地包括所述轴向偏移元件的厚度。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有助于降低这种离合器机构的制造成本,因为离合器的某些部件,例如壳体和力传递部件,可能被制造成具有不太严格的尺寸公差,一旦离合器机构组装好,是轴向偏移元件来弥补并调整不同的实际尺寸间隙值。这种调整可以通过简单地确定轴向偏移元件的至少轴向尺寸来进行。换句话说,尺寸公差要求专门地应用于轴向偏移元件,从而通过优化离合器机构的大规模工业生产而有助于降低成本并简化这种离合器机构的制造。
由于随后调整了致动器和相关的离合器的轴向行程值,而间隙值已被轴向偏移元件抵消,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有助于减少在脱离离合器之一时离合器机构的响应时间。实际上,致动器的所有轴向行程都是“有用的”,因为致动器进行轴向平移运动并且致动器的运动被传递到相应的离合器以改变其状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有助于改善离合器机构的性能。
致动器优选地是柱形的并且围绕旋转轴线O与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同轴地安装。
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布置成将轴向力传递到相应的离合器。这通常是弯曲刚性的环形折叠金属板。
以下术语在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和权利要求中使用而没有限制,以便于其理解:
-根据相对于由传动系统的主旋转轴线O确定的轴向取向的方向的“前”和“后”,“后”指的是在图的右侧在变速器侧的部分,“前”指的是在图的左侧在发动机侧的部分,和
-在与所述轴向方向正交的径向方向上相对于轴线O的“内/内部”或“外/外部”,“内部”指的是相对于轴线O的近侧部分,“外部”指的是相对于轴线O的远侧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可以有利地包括下面提出的改进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单独地或组合地应用: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的轴向尺寸还根据相应的力传递部件的轴向尺寸来确定,所述力传递部件的轴向尺寸之一由所述力传递部件的内端和外端之间的轴向距离限定,
-其中,离合器机构通过多个轴向偏移器件来调整,所述多个轴向偏移器件端对端地布置或插入相应的离合器的第一摩擦元件和第二摩擦元件之间,对于每个离合器,共同考虑的并且与相应的致动器相关联的所有轴向偏移器件的轴向尺寸等于与在离合器处于脱离状态并且致动器处于脱离的端部轴向状态时离合器和相应的致动器之间的剩余轴向间隙。脱离状态是第一摩擦元件与第二摩擦元件分离而没有发生任何阻力矩的风险的理想位置。此外,脱离和轴向状态例如对应于致动器向后抵靠壳体的位置。在该位置的致动器的后端和壳体的液压室的底部之间可以留有安全轴向间隙,例如以补偿磨损或热量的影响,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附接到相应的力传递部件。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呈环形盘的形式,其中内径使得其能够围绕离合器支撑件插入,并且其外径足够大以使相应的致动器在所述环形盘的表面上施加轴向力,
-所述至少一个偏移元件安装在力传递部件上,优选地安置在能够围绕轴线O轴向对中的凹槽中。替代地,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也可以胶合或附接到力传递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包括用于附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的器件,诸如,例如卡接部(hitching pin),
-卡接部可以直接形成在相应的力传递部件上,
-卡接部可以通过冲压力传递部件制成,
-卡接部可以是围绕环形轴向偏移元件成角度地分布的材料的突出部分,
-卡接部可以直接形成在轴向偏移元件上,
-卡接部可以围绕轴向偏移元件成角度地分布,
-卡接部可以附接到轴向偏移元件,
-卡接部可以插入形成在相应的力传递部件中的孔中,
-卡接部可以卡接到相应的力传递部件的内周边,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可以具有用于附接到第一或第二解耦轴承的器件,诸如,例如卡接部,
-卡接部可以直接形成在第一或第二解耦轴承上,
-卡接部可以插入形成在相应的解耦轴承上的槽口中,
-卡接部可以卡接到相应的解耦轴承的外周边,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优选地由硬质材料制成,并且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和相应的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之间的中间轴向位置,以便于其在离合器机构的组装期间的插入,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和相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之间的中间轴向位置。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定位在相应的力传递部件的内端处,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是环形盘,
-致动系统包括分别布置在第一致动器和/或第二致动器的一端处的第一解耦轴承和/或第二解耦轴承,轴向偏移元件布置在相应的力传递部件的内端和相应的所述解耦轴承之间。尽管可能旋转的所述力传递部件与不能旋转的所述致动器之间存在旋转速度差,第一和第二解耦轴承使得轴向力能够从致动器传递到相应的力传递部件。这些解耦轴承优选为轴向轴承,诸如,例如球轴承。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径向地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的内端处。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布置成面向相应的致动器,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的第一面轴向抵靠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的面支承,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的第二面抵靠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的面支承。通常,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的第一面可以是其后部面,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的由所述元件所抵靠支承的面优选地可以是所述致动器的前部面,解耦轴承可以插入在两个支承面之间。轴向偏移元件的第二面是与第一面相对的面,通常是前部面,
-轴向偏移元件抵靠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的径向跨度的后部面定位,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轴向地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和相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之间的中间轴向位置。在该实施例中,轴向偏移元件不定位在致动器上而是定位在离合器上。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径向地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的外端处。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径向地布置成面向相应的离合器,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的第一面轴向抵靠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的面支承,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的第二面抵靠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的面支承。通常,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的第一面可以是其前部面,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的由所述元件所抵靠支承的面可以优选地是所述离合器的后部面。轴向偏移元件的第二面是与第一面相对的面,通常是后部面,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抵靠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的轴向跨度的前部面定位,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轴向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和所述壳体之间,
-离合器机构包括:
ο支撑轴承,其布置在离合器支撑件的一端处,和
ο轴向阻挡元件,其布置成相对于壳体轴向阻挡离合器支撑件,所述轴向阻挡元件轴向地布置在离合器支撑件的另一端处。因此,离合器机构由搁置在支撑轴承上的输出盘支架径向支撑。轴向阻挡元件定位在壳体和与离合器机构相互作用的变速器之间,
-轴向阻挡元件在与支撑轴承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致动器轴向偏移。换句话说,致动器位于第一侧上(优选地朝向前部)的支撑轴承和第二侧上(优选地朝向后部)的轴向阻挡元件之间的中间位置,
-轴向阻挡元件由安置在离合器支撑件中的周向凹槽中的阻挡环形成。阻挡环通常是开口环或弹性挡圈。一旦离合器机构组装完毕,阻挡环就会抵靠壳体的后部面支承,所述壳体的后部面然后形成轴向肩部,
-周向凹槽的轴向尺寸等于或大于阻挡环的轴向尺寸。优选地,轴向尺寸应表示周向凹槽的宽度和阻挡环的厚度,
-优选地,周向凹槽的宽度等于或大于阻挡环的厚度,以便于将阻挡环插入所述周向凹槽中,
-在每个离合器的脱离状态下,相应的致动器的端部轴向位置由在相应的解耦轴承的一端和壳体的后部面之间测量的第一轴向尺寸限定,
-当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时,每个离合器的轴向位置由在相应的力传递部件的内端和离合器支撑件的抵靠轴向阻挡元件支承的支承面之间测量的第二轴向尺寸确定,
-壳体包括径向尺寸大于轴向阻挡元件的径向尺寸的孔,以便能够将轴向阻挡元件插入周向凹槽中,孔的一个面形成轴向肩部,轴向阻挡元件的一个面抵靠所述轴向肩部支承,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安置在离合器支撑件中的周向凹槽中。这种有利的布置显著地使得单个偏移元件能够用于同时调整包括多个离合器的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其中所有离合器必须使用给定的轴向调整来设定,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是设定环,
-离合器支撑件借助于支撑轴承通过输入盘支架的内端支撑至少一个离合器。优选地,支撑轴承是倾斜轴承,以能够同时传递径向力和轴向力,
-离合器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轴向阻挡元件,所述至少一个轴向阻挡元件布置成相对于离合器支撑件轴向地阻挡壳体,
-离合器支撑件径向地布置在致动系统的壳体内,
-离合器机构优选为双离合器,
-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优选为湿式离合器,
-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还优选为多盘离合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何一个的离合器机构,并且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借助于至少一个输出盘支架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的至少一个输出轴,
-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旋转地联接到输入法兰,所述输入法兰旋转地联接到由至少一个曲轴旋转驱动的输入轴。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传动系统中,离合器机构是湿式双离合器,其中:
-第一离合器借助于第一输出盘支架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的第一输出轴,
-第二离合器借助于第二输出盘支架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的第二输出轴,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交替地旋转联接到输入法兰,所述输入法兰旋转地联接到由所述至少一个曲轴旋转驱动的输入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何一个的离合器机构的组装方法,所述组装方法包括至少应用于一个离合器的以下步骤:
-在离合器处于脱离状态并且相应的致动器切换到脱离的端部轴向状态时,测量离合器和相应的致动器之间的剩余轴向间隙,
-在离合器和相应的致动器之间插入偏移元件,至少一个偏移元件的轴向尺寸至少等于相应的测量的剩余间隙。
提供了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包括根据其潜在组合的集合在此阐述的不同的可选特征。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的示意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在下面的描述中以及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提供的若干示例性实施例中阐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图2A是没有致动系统的离合器机构的轴向剖视图,
-图2B是致动系统的轴向细节,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轴向偏移元件的附接器件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轴向偏移元件的附接器件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轴向偏移元件的附接器件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轴向偏移元件的附接器件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轴向偏移元件的附接器件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轴向偏移元件的附接器件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当然,本发明的特征、变体和不同实施例可以以不同的组合彼此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征、变体和不同实施例不是不相容或相互排斥的。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与其他所描述的特征分开地仅包括下面描述特征的选集的变型也是可能的,其中特征的这种选集足以提供技术优势或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区分开。
特别地,如果没有技术原因阻止这种情况,则所描述的所有变型和所有实施例可以彼此组合。
在附图中,几个图所共有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10的传动系统1,其具有主旋转轴线O。
离合器机构10优选为湿式双离合器,并且还优选地处于径向位置,第一离合器100定位在第二离合器200的外部。
替代地,离合器机构10可以布置在轴向位置,第一离合器100轴向朝向后部布置,第二离合器200轴向朝向前部布置。
替代地,离合器机构10可以是干式双离合器,具有轴向或径向布置。
在下面的段落中,所描述的离合器机构10是具有径向配置的湿式双离合器,但是所描述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独立地应用于另一种类型的离合器,如上所述。
通常,离合器机构10布置成使得输入轴(未示出)能够分别借助于第一离合器100或第二离合器200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传动轴A1或者替代地联接到第二传动轴A2。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输入轴由发动机的至少一个曲轴(例如内燃机)驱动旋转,并且第一和第二传动轴A1、A2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400,例如,例如,适用于机动车辆的类型的变速箱。
优选地,第一传动轴A1和第二传动轴A2是同轴的。更具体地,第二传动轴A2是第一传动轴A1可以插入其中的中空柱体。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有利地是多盘离合器。每个多盘离合器首先具有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201,诸如,例如法兰,其被约束为与输入轴一起旋转,其次具有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202,诸如,例如摩擦盘,其被约束为与传动轴A1、A2中的至少一个一起旋转。
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201可包括被约束为与输入轴一起旋转的摩擦盘,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202可包括被限制为与传动轴A1、A2中的至少一个一起旋转的法兰。
当第一离合器100切换到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的接合位置时,第一传动轴A1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轴并且由其驱动旋转。替代地,当第一离合器100切换到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与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脱离旋转的脱离位置时,第一传动轴A1与输入轴脱离旋转。
类似地,当第二离合器200切换到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201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202的接合位置时,第二传动轴A2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轴并且由其驱动旋转。替代地,当第二离合器200切换到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201与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202脱离旋转的脱离位置时,第二传动轴A2与输入轴脱离旋转。
当然,每个离合器100、200可以处于接合状态或脱离状态。
在图1所示的离合器机构10中,第一离合器100布置成接合变速器400的奇数挡位,第二离合器200布置成接合变速器400的偶数挡位和倒挡。替代地,由所述第一离合器100和所述第二离合器200处理的挡位可以相应地颠倒。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布置成根据每个离合器100和200的相应状态并且借助于输入法兰109交替地将输入动力(扭矩和转速)从输入轴传递到两个传动轴A1、A2中的一个。
离合器100和200设计成永远不会同时处于相同的接合状态。相反,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可以同时切换到脱离位置。
离合器机构10包括输入元件,所述输入元件一方面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轴并且另一方面旋转地联接到输入法兰109,以便将在发动机中产生的动力(扭矩和旋转速度)传递到离合器机构10的离合器100、200中的一个。优选地,离合器机构10的输入元件包括输入毂130,优选地绕轴线O旋转。在其下伸长部处,输入毂130旋转地和/或轴向地连接到输入轴,这可能借助于阻尼装置(未示出),诸如,例如双质量飞轮。
在其外伸长部处,输入毂130联接到输入法兰109,更具体地,在朝向所述输入法兰109的前部定位的下端处联接。优选地,输入法兰109和输入毂130刚性地彼此连接,例如通过焊接和/或通过铆接附接。
在其上端上,输入法兰109借助于输入盘支架106旋转地连接到第一离合器100,输入盘支架106旋转地连接到输入法兰109,优选地通过与例如花键的形状配合实现。
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和200由致动系统300控制,所述致动系统布置成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离合器。
致动系统包括:
-第一致动器320,设计用于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离合器100,
-第二致动器330,设计用于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切换第二离合器200,
-壳体307,容纳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330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和330是液压缸。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330可各自具有环形活塞,每个环形活塞与轴线O同轴并执行轴向运动以设定相应的离合器。在这种情况下,致动系统300还包括用于每个致动器320、330的液压流体供应通道。优选地,液压流体是加压流体,例如油。
第一致动器320首先通过第一解耦轴承140然后通过第一力传递部件105连接到第一离合器100。第一解耦轴承140布置成将由第一致动器320产生的轴向力传递到第一力传递部件105。
第一力传递部件105布置成通过其上伸长部将轴向力传递到第一离合器100,所述上伸长部轴向向前延伸以将第一摩擦元件101一方面压靠在第二摩擦元件102上,另一方面压靠在输入法兰109的外反作用器件103上。当第一摩擦元件101与第二摩擦元件102分离时,第一离合器100处于脱离状态。相反,当第一摩擦元件101压靠在第二摩擦元件102上时,第一离合器100处于接合状态。
外反作用器件103刚性连接到输入法兰109。优选地,外反作用器件103与输入法兰109成一体。替代地,外反作用器件103通过任何附接器件刚性连接到输入法兰109,诸如,例如铆接或焊接。
外反作用器件103成形为与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01,102匹配,以便当第一致动器320向前施加轴向力以切换第一离合器100到接合位置时,能够实现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101,102的摩擦连接。相反,当第一力传递部件105被下面描述的弹性复位器件向后按压时,第一摩擦元件101与第二摩擦元件102分离,从而使得所述摩擦元件能够分离并因此使第一离合器100能够切换到脱离状态。
外反作用器件103特别具有与输入盘支架106的相应的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
第一离合器100设计成借助于形成所述第一离合器100的输出元件的第一输出盘支架110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传动轴A1。更具体地,第一输出盘支架110一侧其上端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二摩擦元件102,另一侧在其下端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一输出毂120。
第一输出盘支架110的外径向周边具有轴向伸长部107,所述轴向伸长部设置有齿部,所述齿部设计成与每个第二摩擦元件102上的匹配齿部配合,并且更具体地,与每个第二摩擦元件102的内径向周边配合。因此,第一输出盘支架110通过与第一离合器100的第二摩擦元件102啮合而旋转地联接。
在其下径向端处,第一输出盘支架110连接到第一输出毂120,优选地通过焊接或通过铆接附接在一起。
第一输出毂120的径向内侧具有轴向花键,所述轴向花键布置成与位于第一传动轴A1上的匹配花键配合,以产生旋转联接。
径向轴承117介于第一输出毂120和输入毂130之间,以承受来自输入毂130和/或输入法兰109的径向力,而不管输入轴和第一传动轴A1可能以怎样的不同旋转速度转动。
类似地,离合器机构10的第一离合器200具有与第一离合器100类似的设计。
第二致动器330首先通过第二解耦轴承240然后通过第二力传递部件205连接到第二离合器200。第二解耦轴承240布置成将由第二致动器330产生的轴向力传递到第二力传递部件205。
第二力传递部件205轴向地位于输入盘支架106和第一力传递部件105之间。
第二力传递部件205布置成通过其上伸长部将轴向力传递到第二离合器,所述上伸长部轴向向前延伸通过形成在输入盘支架106中的开口108,以将第一摩擦元件201一方面压靠在第二离合摩擦元件202上,另一方面压靠在内反作用器件203上。当第一摩擦元件201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离时,第二离合器200处于脱离状态。相反,当第一摩擦元件201压靠在第二摩擦元件202上时,第二离合器200处于接合状态。
内反作用器件203刚性连接到轴向伸长部分206,所述轴向伸长部分206朝向前方定向,刚性连接到输入盘支架106并使用任何手段(例如焊接或铆接)附接到输入盘支架106。替代地,内反作用器件203和输入盘支架106彼此形成一体。外反作用器件203成形为与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201、202匹配,以便当第二致动器330向前施加轴向力以将第二离合器切换到接合位置时能够实现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201、202的摩擦联接。相反,当第二力传递部件205被下面描述的弹性复位器件向后按压时,第一摩擦元件201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离,从而使得所述摩擦元件201、202能够分离,从而使得能够将第二离合器200切换到脱离状态。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外反作用器件203可以是环,其具有在外周边上的齿部和轴向向后延伸的中心轴承槽。
第二离合器200设计成借助于形成所述第二离合器200的输出元件的第二输出盘支架210旋转地联接到第二传动轴A2。更具体地,第二输出盘支架210一方面在其上端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二摩擦元件202,另一方面在其下端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二输出毂220。
第二输出盘支架210的外径向周边具有轴向伸长部207,所述轴向伸长部设置有齿部,所述齿部设计成与每个第二摩擦元件202上的匹配齿部配合,并且更具体地,与每个第二摩擦元件202的内径向周边配合。因此,第二输出盘支架210通过与第二离合器200的第二摩擦元件202啮合而旋转地联接。
在其下径向端处,第二输出盘支架210连接到第二输出毂220,优选地通过焊接或通过铆接附接在一起。此外,轴向轴承116介于第一输出盘支架110和第二输出盘支架210之间,以在两个输出盘支架110、210之间传递轴向力,当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设置为不同的状态时,两个输出盘支架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转动。
第二输出毂220的径向内侧具有轴向花键,所述轴向花键布置成与位于第二传动轴A2上的匹配花键配合,以产生旋转联接。
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分别包括弹性复位器件,以自动地向后推动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330。更具体地,弹性复位器件分别向后轴向地推动第一和第二力传递部件105、205,以便于分别通过向后推动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330使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的第一摩擦元件101、201与第二摩擦元件102、202分离。
优选地,弹性复位器件由弹性垫圈形成,例如OnduflexTM波形垫圈。弹性复位垫圈轴向地插入在每个离合器100、200的摩擦元件101、201、102、202之间。所述垫圈优选地径向地布置在第一摩擦元件101、201内,每个弹性复位垫圈轴向地抵靠第二摩擦元件102、202的前径向面以及抵靠另一个第二轴向相邻的摩擦元件102、202的后径向面支承。
输入盘支架106还包括内部区段111,所述内部区段在第二离合器200下方朝向离合器机构10的内部径向延伸。更具体地,内部区段111包括在第二离合器200下方向前延伸的轴向跨度,以及在第二离合器200和跟部118之间径向延伸的径向跨度。跟部118形成径向肩部,所述径向肩部向内定向并抵靠支撑轴承113支承,所述支撑轴承布置成支撑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的径向载荷。
径向地,滚子轴承113刚性连接到离合器支撑件500的外部面。轴向地,支撑轴承113的位置在前部由轴向止挡505确定,支撑轴承113抵靠所述轴向止挡支承以防止所述支撑轴承113相对于离合器支撑件500的任何相对向前运动。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轴向止挡505是安置在离合器支撑件500的周边凹槽中的阻挡环。替代地,轴向止挡505可以与离合器支撑件500成一体并形成向后定向的轴向肩部,支撑轴承113抵靠所述轴向肩部支承。
更一般地,支撑轴承113径向地布置在离合器支撑件500和输入盘支架106的内部区段111之间。轴向地,支撑轴承113在与由第一或第二致动器320、330施加的轴向力相反的侧部上被止挡。
有利地,支撑轴承113是球轴承,优选地具有倾斜接触,以能够同时传递轴向力和径向力。当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330将相应的离合器100、200切换到接合或脱离状态时,轴向力借助于相应的力传递部件105、205传递到传动轴A1、A2。在离合器支撑件500中,轴向力被定位在支撑轴承113的前部的轴向止挡505吸收。
离合器支撑件500是传动轴A1、A2安置在其中的柱体。所述离合器支撑件在第二输出盘支架210和变速器400之间轴向延伸。径向地,离合器支撑件500在传动轴A1、A2中的一个与致动系统300的壳体307之间延伸。通常,离合器支撑件500布置成首先承受由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所施加的径向力,然后径向支撑致动系统300。
壳体307通过安置在离合器支撑件500的周边凹槽520中的阻挡环600轴向向后阻挡。阻挡环600因此能够精确地限定致动系统在离合器支撑件500上的相对位置。阻挡环可以是开口环或弹性挡圈。阻挡环600径向地延伸超过离合器支撑件500的周边凹槽和外部面。轴向地,周边凹槽520的宽度大于阻挡环的轴向尺寸,以便于将阻挡环插入所述周边凹槽520中。因此,致动系统的壳体307被压到离合器支撑件500上,直到所述壳体307的后部面305轴向抵靠阻挡环600的前部面支承,阻挡环600的后部面抵靠周边凹槽的后部面支承。
致动系统300的壳体307借助于至少一个附接螺钉800刚性连接到变速器400,所述至少一个附接螺钉穿过壳体307的外径向跨度以与变速器400的前部面404中的螺纹孔配合。有利地,附接螺钉800围绕轴线O以规则角度分布。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附接螺钉800径向地定位在致动器320、330和第二离合器200之间。替代地,附接螺钉可以径向地定位超过第一离合器100,以便在离合器机构10组装在变速器400上期间便于对附接螺钉的接近和操纵,并简化所述离合器机构10的设计。
为了优化离合器的操作,更具体地说,使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330的轴向行程分别与在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中从接合状态切换到脱离状态所需的轴向行程相容,在阻挡环600和离合器100、200之间的元件的轴向尺寸链需要匹配。巧妙的是,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本发明提出使用第一和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10、720,它们分别一方面轴向地定位在第一解耦轴承140和第一力传递部件105之间,并且另一方面在第二解耦轴承240和第二力传递部件205之间。
每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的整体形状是环形盘。每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的轴向尺寸根据以下因素来确定:在离合器机构10的组装操作期间进行的测量、加工公差以及壳体307在离合器支撑件500上的组装,特别是第一和第二力传递部件105、205以及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参考图2a和2b更详细地描述用于确定补偿件710、720的轴向尺寸的方法。
第一轴向偏移元件710与第一解耦轴承140相对地径向地定位。所述元件安置在孔126中,所述孔形成在第一力传递部件105的后部面125中,更具体地说,在其径向内端中。
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20与第二解耦轴承240相对地径向地定位。所述元件安置在孔226中,所述孔形成在第二力传递部件205的后部面225中,更具体地说,在其径向内端中。
第一和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的整体形状是环形盘。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20的内径略大于离合器支撑件500的外径,以便于其插入。
在变型中,第一和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10、720通过附接器件730(例如卡接部)保持在相应的力传递部件105、205上。
根据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20的附接器件730包括围绕轴向偏移元件成角度地分布的卡接部730a。在该示例中,卡接部是围绕环形盘以120°间隔开的材料的突出部分。卡接部730a插入形成在第一力传递部件105的后部面中的孔126中,从而能够绕轴线O轴向对中。
根据图4所示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20的附接器件730由通过冲压力传递部件105形成的卡接部730b形成。卡接部730b是在力传递部件105的孔126中形成的材料的突出部分。以120°分布的卡接部730b抵靠轴向偏移元件720的外周边支承,从而能够绕轴线O轴向对中。
根据图5所示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20的附接器件730包括附接到轴向偏移元件的卡接部730c。在该示例中,卡接部730c被卡接到力传递部件105的内周边。
根据图6所示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20的附接器件730包括直接形成在轴向偏移元件上的卡接部730d。在该示例中,卡接部730d是在环形盘的内侧上以120°间隔开的材料的突出部分。卡接部730d卡接到力传递部件105的内周。
根据图7所示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20的附接器件730包括直接形成在轴向偏移元件上的卡接部730e。在该示例中,卡接部730e是在轴向偏移元件的环形面之一上形成的材料的突出部分。轴向偏移元件720可以由塑料制成。然后将卡接部730e插入形成在力传递部件105中的孔中。
根据图8所示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第二轴向偏移元件720的附接器件730包括直接形成在轴向偏移元件上的卡接部730f。在该示例中,卡接部730f是在环形盘的外侧上以120°间隔开的材料的突出部分。卡接部730f卡接到第一解耦轴承140的外周边。在变型中,卡接部可以插入形成在解耦轴承上的槽口中。
下面参考图2A和2B描述用于确定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的正确轴向尺寸的手段。
在图2A所示的第一步骤期间,向前的轴向力施加到第一力传递部件105和第二力传递部件205,以便分别将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切换到接合状态,第一摩擦元件101、201一方面压靠在第二摩擦元件102、202上,另一方面压靠在内和外反作用器件203、103上。该状态是第一和第二力传递部件105、205的最远“向前”轴向位置。在该位置,分开一方面周边凹槽520的后部面521与孔126、226的距离X1、X2被测量,所述周边凹槽520容纳轴向阻挡致动系统300(未示出)的阻挡环600,所述孔126,226定位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力传递部件105、205的后部面上。
在图2B所示的第二步骤期间,一旦所述致动系统300已经组装在离合器机构10上,致动系统的第一致动器320和第二致动器330就各自切换到相应的位置,使得相应的离合器100、200能够切换到相应的脱离状态。这些位置可以是例如每个致动器320、330的最小轴向向后延伸。优选地,在每个致动器320、330的后端和壳体307的液压室的底部之间保持安全余量。有利地,对应于相应的离合器100、200的接合状态的每个致动器320、330的位置通过在解耦轴承140、240的每个外环分别与壳体307的前部面315、316之间实现的机械止挡物理性地确定。当致动系统300安装在离合器机构10的离合器支撑件100上时,在这些相应的位置中,一方面由每个解耦轴承140、240的轴向端141、241界定而另一方面由壳体307的后部面305界定的距离Y1、Y2被测量,所述后部面抵靠阻挡环600支承。
最后,对于每组致动器320、330和相应的离合器100、200,使用以下公式来定义每个相应的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的轴向尺寸e1,e2
其中Δ1和Δ2分别对应于当每个离合器100、200从接合状态切换到脱离转态时针对每个离合器所需的轴向间隙,并且L是阻挡环600的轴向尺寸。
有利地,尺寸e1和e2是每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的厚度。
本发明自然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许多调整,因此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不同特征、形式、变体和实施例可以以不同的组合彼此相关联,其中所述特征、形式、变体和实施例不是不相容或相互排斥的。特别地,上述所有变型和实施例可以彼此组合。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400)之间的离合器机构(10),所述离合器机构(10)包括:
-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
-离合器支撑件(500),其设计成径向支撑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
-壳体(307),其容纳至少一个致动器(320,330),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设计成产生轴向行程,使得能够将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切换到接合状态或脱离状态,
-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105,205),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105,205)包括内端和上端,所述内端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320,330)相互作用,所述上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相互作用,
其特征在于,离合器机构(10)包括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320,330)相对于所述离合器(100,200)偏移,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的轴向尺寸至少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320,330)的轴向位置相对于相应的离合器(100,200)的轴向位置之间的差异来限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的轴向尺寸还根据相应的力传递部件(105,205)的至少一个轴向尺寸来确定,所述力传递部件的轴向尺寸之一由所述力传递部件(105,205)的内端和外端之间的轴向距离限定。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离合器(100,200),一起考虑的并且与相应的致动器(320,330)相关联的所有轴向偏移元件(710,720)的轴向尺寸等于在离合器(100,200)切换到脱离状态并且致动器(320,330)切换到脱离的端部轴向状态时离合器(100,200)和相应的致动器(320,330)之间的剩余轴向间隙。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附接到相应的力传递部件(105,20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320,330)和相应的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之间的中间轴向位置。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致动系统(300)包括分别布置在第一致动器(320)和/或第二致动器(330)的一端处的第一解耦轴承(140)和/或第二解耦轴承(240),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布置在相应的力传递部件(105,205)的内端和相应的所述解耦轴承(140,240)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径向地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105,205)的内端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轴向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105,205)和所述壳体(307)之间。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10)包括:
-支撑轴承(113),其布置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件(500)的一端处,
-轴向阻挡元件(600),其布置成相对于所述壳体(307)轴向阻挡所述离合器支撑件(500),所述轴向阻挡元件(600)轴向地布置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件(500)的另一端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阻挡元件(600)由安置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件(500)中的周向凹槽(520)中的阻挡环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离合器(100,200)的脱离状态下,相应的致动器(320,330)的端部轴向位置由在相应的解耦轴承(140,240)的一端和所述壳体(307)的后部面(305)之间测量的第一轴向尺寸(Y1,Y2)限定。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当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时,每个离合器(100,200)的轴向位置由在相应的力传递部件(105,205)的内端和离合器支撑件(500)的支承面之间测量的第二轴向尺寸(X1,X2)确定,所述支承面抵靠所述至少一个轴向阻挡元件(600)支承。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7)包括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阻挡元件(600)的径向尺寸的孔,以便能够将所述至少一个轴向阻挡元件插入所述周向凹槽(520)中,所述孔的一个面形成轴向肩部,所述至少一个轴向阻挡元件(600)的一个面抵靠所述轴向肩部支承。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包括用于附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105,205)的器件(730),所述器件通过卡接部(730a,730b,730c,730d,730e)形成。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偏移元件(710,720)具有用于附接到第一解耦轴承(140)或第二解耦轴承(240)的器件(730),所述器件通过卡接部(730f)形成。
16.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借助于至少一个输出盘支架(110,210)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400)的至少一个输出轴(A1,A2),
-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旋转地联接到输入法兰(109),所述输入法兰(109)旋转地联接到由至少一个曲轴驱动旋转的输入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离合器机构(10)是湿式双离合器,其中:
-第一离合器(100)借助于第一输出盘支架(110)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400)的第一输出轴(A1),
-第二离合器(200)借助于第二输出盘支架(210)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400)的第二输出轴(A2),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交替地旋转联接到输入法兰(109),所述输入法兰(109)旋转地联接到由所述至少一个曲轴旋转驱动的输入轴。
18.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至少一个离合器(100,200)执行的以下步骤:
-在离合器(100,200)处于脱离状态并且相应的致动器(320,330)处于脱离的端部轴向状态时,测量离合器(100,200)和相应的致动器(320,330)之间的剩余轴向间隙,
-在离合器(100,200)和相应的致动器(320,330)之间插入偏移元件(710,720),至少一个偏移元件(710,720)的轴向尺寸至少等于相应的测得的剩余间隙。
CN201780054072.6A 2016-08-04 2017-08-03 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Active CN109661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657579A FR3054865B1 (fr) 2016-08-04 2016-08-04 Mecanisme d'embrayage et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comprenant un tel mecanisme d'embrayage
FR1657579 2016-08-04
PCT/FR2017/052187 WO2018024997A1 (fr) 2016-08-04 2017-08-03 Mecanisme d'embrayage et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comprenant un tel mecanisme d'embray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1525A true CN109661525A (zh) 2019-04-19
CN109661525B CN109661525B (zh) 2021-02-09

Family

ID=57209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4072.6A Active CN109661525B (zh) 2016-08-04 2017-08-03 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2650280B1 (zh)
CN (1) CN109661525B (zh)
FR (1) FR3054865B1 (zh)
WO (1) WO201802499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8104A (zh) * 2018-11-21 2019-01-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轴向间隙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544400A (zh) * 2019-05-14 2021-10-2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设备、混动模块以及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2572B1 (fr) * 2018-06-14 2021-01-15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rret axial entre deux pieces
FR3082573B1 (fr) * 2018-06-14 2020-07-10 Valeo Embrayages Embrayage multidisque
FR3097018B1 (fr) * 2019-06-07 2023-03-24 Valeo Embrayages Procédé d’assemblage d’un module d’embrayage d’un véhicule et module d’embrayage assemblé à partir de la mise en œuvre d’un tel procédé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494A (zh) * 2000-02-15 2004-08-11 ¬��Ħ��Ƭ����������Ϲ�˾ 转矩传递装置
CN1607339A (zh) * 2003-09-30 2005-04-20 博格华纳公司 用于双离合器传动的液压油管理系统
DE102010052384A1 (de) * 2009-11-24 2011-05-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momentübertagungseinrichtung
CN102112763A (zh) * 2008-07-14 2011-06-29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
DE102012201519A1 (de) * 2011-02-16 2012-08-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02014209618A1 (de) * 2013-06-17 2014-12-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radiale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DE102014212406A1 (de) * 2014-06-27 2015-12-3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asse Lamellendoppelkupplung
CN106382332A (zh) * 2015-07-24 2017-02-08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减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01524A1 (de) * 2011-02-16 2012-08-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494A (zh) * 2000-02-15 2004-08-11 ¬��Ħ��Ƭ����������Ϲ�˾ 转矩传递装置
CN1607339A (zh) * 2003-09-30 2005-04-20 博格华纳公司 用于双离合器传动的液压油管理系统
CN102112763A (zh) * 2008-07-14 2011-06-29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
DE102010052384A1 (de) * 2009-11-24 2011-05-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momentübertagungseinrichtung
DE102012201519A1 (de) * 2011-02-16 2012-08-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02014209618A1 (de) * 2013-06-17 2014-12-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radiale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DE102014212406A1 (de) * 2014-06-27 2015-12-3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asse Lamellendoppelkupplung
CN106382332A (zh) * 2015-07-24 2017-02-08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减振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8104A (zh) * 2018-11-21 2019-01-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轴向间隙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9238104B (zh) * 2018-11-21 2020-05-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轴向间隙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544400A (zh) * 2019-05-14 2021-10-2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设备、混动模块以及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054865B1 (fr) 2020-01-31
CN109661525B (zh) 2021-02-09
FR3054865A1 (fr) 2018-02-09
KR102650280B1 (ko) 2024-03-21
KR20190035841A (ko) 2019-04-03
WO2018024997A1 (fr) 2018-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1525A (zh) 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KR102320710B1 (ko) 습식 이중 클러치용 유압식 제어 시스템
US11198357B2 (en) Hybrid module and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JP6851384B2 (ja) 自動車用のクラッチ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パワートレーン
US20090223769A1 (en) Double clutch system
US10926622B2 (en) Drive module and driv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90308496A1 (en) Hybrid module and driv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KR20150101402A (ko) 스프링 어셈블리, 클러치, 및 클러치 제조 방법
KR102327765B1 (ko) 클러치 메커니즘 및 이러한 메커니즘을 트랜스미션 체인에 조립하는 방법
JP2004347109A (ja) ドライブトレイン
WO2012048211A2 (en) Dual clutch device
CN112219037B (zh) 组装的盘支架和包括该组装的盘支架的湿式离合器机构
CN109983245B (zh) 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径向组装
US20170184191A1 (en) Transmission
US11125278B2 (en) Dual clutch unit with electric drive
KR20180064487A (ko) 자용차용 클러치 장치
CN111712647A (zh) 用于湿式离合器的盘保持器、包括这种盘保持器的湿式离合器机构和用于制造这种盘保持器的方法
JP6573906B2 (ja) 摩擦クラッチ装置
CN111556818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器
CN110892167B (zh) 包括由组装装置连接的两个组件的离合器机构
CN113007235A (zh) 扭矩传递装置
US9200682B2 (en) Synchronization unit for a positive dual clutch
KR20170135767A (ko) 트랜스미션 체인 상의 클러치 메카니즘의 축방향 전부하 장치
CN112334348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装置
KR101689839B1 (ko) 휠 베어링 및 이를 사용한 휠 베어링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