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1270A - 多孔板 - Google Patents

多孔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1270A
CN109661270A CN201680087433.2A CN201680087433A CN109661270A CN 109661270 A CN109661270 A CN 109661270A CN 201680087433 A CN201680087433 A CN 201680087433A CN 109661270 A CN109661270 A CN 109661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
hole
porous plate
peripheral wall
open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74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1270B (zh
Inventor
加藤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Publication of CN109661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1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1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1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4Labware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 B01L3/545Labware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for laboratory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2Identification, exchange or storage of information
    • B01L2300/021Identification, e.g. bar c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B01L2300/0829Multi-well plates; Microtitration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48Specific forms of parts of containers
    • B01L2300/0858Sid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6Surface properties and coatings
    • B01L2300/168Specific optical properties, e.g. reflective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2Well or multiwell pl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实验或检查的精度的多孔板。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板,其具备:沿着水平方向进行配置的顶部;在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顶部进行对置的底部;以及,通过从顶部朝向底部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孔,所述该多个孔在水平方向上以沿着多个行和多个列而成的矩阵的状态进行配置,各孔具有形成于顶部的开口、以及从所述开口的周缘向底部延伸的周壁。所述多孔板中,多个孔中的至少两个孔分别还含有标志且所述标志具有至少一个记号,所述标志配置在靠近开口处的周壁的开口侧周壁端部。

Description

多孔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多个凹陷形状的孔的多孔板。
背景技术
在化学、生物学等的实验或检查中,有时使用具备多个凹陷形状的孔的多孔板,多孔板的各孔实现试管、培养皿等的作用。特别地,为了在生物化学、医学等的分析试验中同时解析多个检体,频繁地使用多孔板。这样的多孔板也被称为微量滴定板、微孔板等。
典型地,多孔板的外形俯视形成为长方形,且多个孔以沿与外形的长边平行的多个行和与外形的短边平行的多个列的矩阵的状态进行配置。在沿多孔板的短边延伸的缘部(以下,称为“短边侧缘部”)标注有对多个行分别进行指示的多个记号,且在沿其长边延伸的缘部(以下,称为“长边侧缘部”)标注有对多个列分别进行指示的多个记号。
大多数情况下,多孔板为树脂制的注射成型品,制作多孔板时,使用以在孔的凹陷方向移动的方式开闭的金属模具。另外,容纳于多孔板的试样通过使用了吸光、荧光、或者发光的光谱的方法分析,为了进行这样的分析,由多孔板读写器等分析设备发出的光通过孔的底壁照射孔内的试样。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光通过孔的底壁时发生因测量误差而引起的光散射、光吸收等的干扰,要求制作不含遮挡光透过的有色要素的孔的底壁。因此,考虑到注射成型时金属模具在孔的凹陷方向上开闭以及防止分析时光散射、光吸收等干扰,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制作多孔板,而且在各孔的底壁或多孔板的顶面上的各孔的周边部分刻印用于识别配置有该孔的行和列的记号。
作为这样的多孔板的一例,可以列举:将96个孔以8个行及12个列的矩阵状态配置,定义为,将8个行分别通过“A”~“H”的英文字母识别,并且将12个列分别通过“1”~“12”的阿拉伯数字识别,从而,将这些“A”~“H”的英文字母标注于短边侧缘部,而且将这些“1”~“12”的阿拉伯数字标注于长边侧缘部。而且,在多孔板的一例中,也有时在各孔的底壁刻印用于识别配置有该孔的行和列的记号。也有时,在多孔板的顶面上的各孔的周边部分标注用于识别配置有该孔的行和列的记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145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508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一般而言,操作者预先做成规定了应容纳于多孔板的各孔的试样的表等,一边参照该表等,一边通过使用了微量吸管等的手工操作将试样容纳于各孔。在大规模的实验或检查中,有时使用称为分注机的装置将试样容纳于多孔板,但最初导入的样品是通过上述那样的手工操作容纳于多孔板。另外,即使在实验室规模的实验或检查中,也通过上述那样的手工操作将试样容纳于多孔板。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多孔板中,实验或检查的操作者想要将试样投入目标孔时,需要使视线临时移动至标注有记号的短边侧缘部及长边侧缘部的记号中的至少一者,然后再使视线移动至目标孔。
在如上述那样在多孔板的孔的底壁刻痕标志号的情况下,操作者为了确认记号,需要对孔从正上方进行视觉辨认。但是,在例如操作者在将多孔板设置于洁净工作台等的内部的状态下处理多孔板的情况下,操作者难以采用从正上方对孔进行视觉辨认的姿势来进行操作。因此,操作者通常采用从斜上方透视观察的姿势进行操作,由此操作者难以对孔底壁的记号进行视觉辨认。因此,操作者为了容易视觉辨认孔的底壁的记号,考虑倾斜设置多孔板,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试样从孔中溢出洒落的问题,存在密度不均衡状态的试样在孔内不均匀的问题,其结果,存在分析等操作难以进行的问题。另外,所刻印的记号的颜色为了与孔的底壁的颜色相同而形成为透明,因此非常难以识别这样的记号。在试样容纳于孔内的状态下,由于该试样的缘故而难以对孔底壁进行视觉辨认。
在如上所述地将记号标注于多孔板的顶面中的各孔的周边部分的情况下,记号在多孔板的顶面位于相邻的孔之间,因此,操作者难以判断该记号是指相邻孔中的哪一个。
其结果,操作者使用多孔板时,有可能会将应该投入不同于目标孔的试样的其它孔误认为是目标孔。特别是在多个孔以反复相同的图案的方式按照矩阵的状态规则地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孔误认的可能性变高。由于这样的孔误认,存在将错误的试样投入其它孔的问题,在将错误的试样等异物混入孔的情况下,实验或检查的精度降低。
鉴于这些情况,期望防止将错误的试样等异物混入孔内的试样,提高使用了多孔板的实验或检查的精度。另外,确认想要投入试样的目标孔耗费大量时间,因此还希望缩短这些用于确认的时间从而缩短操作时间。即,希望改善使用了多孔板的实验或检查的操作性(处理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多孔板,其具备:沿着水平方向进行配置的顶部;在与上述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上述顶部进行对置的底部;以及通过从上述顶部朝向上述底部凹陷的方式来形成的多个孔,多个上述孔在水平方向上以沿着多个行和多个列而成的矩阵的状态进行配置,各孔具有形成于上述顶部的开口、以及从所述开口的周缘向上述底部延伸的周壁;而且,在该多孔板中,多个上述孔中的至少两个孔分别还含有标志且该标志具有至少一个记号,所述标志配置于靠近上述开口处的上述周壁的开口侧周壁端部。
发明效果
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多孔板,能够改善实验或检查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俯视图。
图2是概略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立体图。
图3是从操作者的近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的概略性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从操作者的近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的概略性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操作者的近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的概略性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8是从操作者的远侧观察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的概略性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图8的C-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孔板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的图1~图9中,用箭头符号P表示使用多孔板的操作者的近侧,而且使用箭头符号D表示该操作者的远侧。即,各实施方式中,设定为,操作者相对于多孔板位于箭头符号P侧,而且以从斜上方观察多孔板的状态使用多孔板。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操作者也可以在相对于多孔板位于箭头符号P所示方向以外的方向的状态下使用多孔板。
而且,在各实施方式中,考虑以如下视觉辨认状态使用多孔板:操作者的眼睛相对于目标孔在近侧相距约10cm~约50cm,而且相对于目标孔的开口在上方相距约20cm~约60cm。在该视觉辨认状态下,操作者的视线的角度相对于水平方向为约45度~约72度。而且,在各实施方式中,操作者向目标孔投入试样时以如下视觉辨认状态使用多孔板:操作者的眼睛相对于目标孔在近侧相距约15cm~约30cm,而且相对于目标孔的开口在上方相距约30cm~约45cm。在该视觉辨认状态下,操作者的视线的角度为约50度~约60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这些视觉辨认状态以外的状态下使用多孔板。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进行说明。
[关于多孔板的概况]
首先,对多孔板的概况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多孔板具有:沿着水平方向进行配置的顶部1,在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称为“交叉方向”)上与顶部1进行对置的底部2,以及通过从顶部1向底部2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孔3。此外,作为箭头符号P示出的操作者的近侧的定义为朝向水平方向中的第一成分方向的一方侧;而且作为箭头符号D示出的操作者的远侧的定义为朝向第一成分方向的另一方侧。如图2所示,上述交叉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正交。
如图1及图2所示,各孔3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凹陷。另外,多个孔3被顶部1的外周缘区域1a包围。该外周缘区域1a包含具有至少一个记号的多个缘标志R。而且,如图2所示,多个孔3全部分别包含至少具有一个记号的孔标志S1。这样的多孔板优选使用塑料材料、玻璃材料、金属材料等制作而成。作为一个示例,塑料材料能够采用含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聚碳酸酯、聚酰胺、PMMA等的塑料材料。本实施方式中,多孔板实质上透明,而且全部的孔3的颜色实质上相同。
再如图1及图2所示,多孔板的外形、特别是顶部1的外形形成为俯视下大致四边形。该情况下,多孔板的外形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一对第一边、以及沿着水平方向中的相对于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对第二边。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多孔板的概况也可以如下所述。交叉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可以不大致正交而倾斜地交叉。各孔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在倾斜的方向上凹陷。顶部的外周缘区域也可不包含缘标志。对于多孔板能够使得顶部外周缘区域的局部或全部不进行设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位于最外周的孔中的局部或全部沿着多孔板的外周面进行配置,进而也能够不设置缘标志。多孔板可构成为:不是多个孔全部分别含有孔标志,而是多个孔中的至少两个含有孔标志。
另外,多孔板可以是实质上透明以外的情况,即多孔板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也能够将多孔板的后述的孔的底壁设为透明,且将孔的底壁以外的部分设为不透明。也能够将多孔板的孔的底壁设为透明,且将后述的孔的周壁设为可防止光的透射的颜色,例如,白色、黑色等。多孔板的外形,尤其是顶部的外形也能够形成为俯视下除大致四边形以外的形状。另外,也能够使多个孔中的一部分的颜色和多个孔中的另外一部分的颜色不同。
[关于孔的详情]
接下来,对孔3的详情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多孔板的多个孔3在水平方向上以沿着多个行和多个列而成的矩阵的状态进行配置。对于该矩阵的取向方向,多个行配置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L1(用点划线表示)上,而且多个列配置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L2(用点划线表示)上。
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孔3在水平方向上以具有n个行及m个列的矩阵状态配置,在各行配置有m个孔3,而且在各列配置有n个孔3。该情况下,多孔板具有(n×m)个孔3。此外,n及m分别为2以上的整数,特别地,可以为3以上的整数。例如,以矩阵状态配置的孔的数可设为6个、12个、24个、48个、96个、384个、1536个等。特别地,基于多个孔间误认的防止必要性的观点,优选以矩阵状态配置的孔的数为12个、24个、48个、96个、384个或1536个。而且,基于多个孔间误认的防止必要性的观点和能够将孔标志设为可视觉辨认的大小的观点,以行列状态配置的孔的数更优选为12个、24个、48个、96个或384个。各行通过可将n个行进行相互识别的方式赋予至少一个记号,而且各列也通过可将m个列相互识别的方式赋予至少一个记号。
作为一个示例,在图1及图2中,96个孔3以8个行且12个列的矩阵状态配置。8个行通过可识别它们的方式分别被赋予“A”~“H”记号,而且12个列通过可识别它们的方式分别被赋予“1”~“12”记号,“A”~“H”记号及“1”~“12”记号分别通过多个缘标志R示于多孔板上。
如图3及图4所示,各孔3具有:形成于顶部1的开口4;从该开口4的周缘向底部2延伸的周壁5;以及在交叉方向上与开口4对置的底壁6。周壁5形成为在开口4与底壁6之间延伸的筒形状。如图3所示,孔3的开口4形成为大致圆形状,而且周壁5形成为具有与开口4对应的大致圆形状的横截面。如图4所示,孔3的底壁6形成为大致平坦形状。
如图2~图4所示,孔标志S1配置于靠近孔3的开口4处的周壁5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若考虑到操作者容易视觉辨认孔标志S1的情况,则孔标志S1优选配置于以周壁5的中心轴线5a(用点划线表示)为基准在操作者的远侧位置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远侧区域7a。
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高度相对于孔3的高度的比值可以确定为:操作者能够以上述的视觉辨认状态从开口4观察配置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孔标志S1且能够确保配置孔标志S1的空间。特别地,在操作者能够以上述视觉辨认状态从开口4观察配置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孔标志S1的观点下,该比值可以为约0.5以下,特别优选为约0.4以下。在确保配置孔标志S1的空间的观点下,该比值可以为约0.1以上,特别优选为约0.2以上。孔标志S1配置于这样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高度方向的范围内。多孔板为透明、半透明或淡颜色的情况下,从操作者容易识别的观点出发,孔标志S1的颜色优选为比多孔板的颜色暗。例如,孔标志S1的颜色能够设为黑色、茶色、藏青色、紫色等。配置于全部的孔3的孔标志S1的颜色实质上相同。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孔的详情也可以如下所述。多个孔也能够以矩阵以外的状态进行配置。例如,能够使沿着多个列中的一部分配置的孔的数和沿着多个列中的另一部分配置的孔的数不同。对于与孔相关的矩阵的取向方向,若多个行的取向方向和多个列的取向方向相互大致正交,则也能够将多个行的取向方向设为第二方向以外的方向而且将多个列的取向方向设为第一方向以外的方向。
另外,也能够将孔的开口和周壁的横截面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除了大致圆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能够将孔的开口和周壁的横截面中的至少一者设为大致四边形等大致多边形。孔的底壁能够形成为除了大致平坦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孔的底壁也能够设为大致弯曲形状、大致挠曲形状、大致圆锥形状、大致棱锥形状等。也可以在孔的开口部以外的部分形成贯通孔,例如,可以在孔的底壁的整体或局部形成贯通孔,或者也可以将底壁形成为多孔状。在配置有多个孔的各行或各列中,能够交替配置设有孔标志的孔和未设置孔标志的孔。对于孔标志而言,只要是配置于开口侧周壁端部(以周壁的中心轴线为基准,该开口侧周壁端部位于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成分方向的一方侧)的一方侧区域,就能够配置于开口侧周壁端部的远侧区域之外。
另外,在多孔板为暗颜色的情况下,孔标志的颜色也能够设为比多孔板的颜色亮。该情况下,孔标志的颜色与多孔板的颜色的明暗差可以是操作者可识别孔标志的水平。例如,孔标志的颜色可设为白色、黄色等。也可使配置于多个孔中的一部分的孔标志颜色和配置于多个孔中的另一部分的孔标志颜色不同。
[关于缘标志的详情]
对缘标志R的详情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缘标志R使用颜料标注于多孔板的顶部1的外周缘区域1a。多个缘标志R中的一部分,为了识别配置有孔3的n个行的多个行识别缘标志r1,而且多个缘标志R中的另一部分为可识别配置有孔3的m个列的多个列识别缘标志r2。各行识别缘标志r1包含通过可将n个行进行相互识别的方式赋予的至少一个记号,而且各列识别缘标志r2包含通过可将m个行进行相互识别的方式赋予的至少一个记号。
作为一个示例,在图1及图2中,8个行识别缘标志r1通过可将8个行进行相互识别的方式分别含有“A”~“H”的英文字母的记号,而且,12个列识别缘标志r2通过可将12个行进行相互识别的方式分别含有“1”~“12”的阿拉伯数字的记号。
如图1所示,多个行识别缘标志r1分别配置于沿n个行延伸的多个直线L1上,而且多个列识别缘标志r2分别配置于沿m个列延伸的多个直线L2上。多个行识别缘标志r1相对于多个孔3位于第二方向的一方侧,而且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多个列识别缘标志r2相对于多个孔3位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且在第二方向上排列。
作为一个示例,在图1中,8个行识别缘标志r1分别配置于沿8个行延伸的8个直线L1上,而且12个列识别缘标志r2分别配置于沿12个列延伸的12个直线L2上。8个行识别缘标志r1位于第二方向的任意一方侧,尤其从操作者观察角度,对于96个孔3而言是位于左侧。8个行识别缘标志r1还从操作者的远侧朝向近侧配置为使这些记号以“A”、“B”、“C”、“D”、“E”、“F”、“G”、“H”的顺序排列。12个列识别缘标志r2位于第一方向的任意一方侧,尤其对于多个孔3而言是位于操作者的远侧。12个列识别缘标志r2还从操作者观察角度配置为从左侧朝向右侧将这些记号以“1”、“2”、“3”、“4”、“5”、“6”、“7”、“8”、“9”、“10”、“11”、“12”的顺序排列。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缘标志的详情也可以如下所述。对于在多孔板标注缘标志,也可以使用颜料将缘标志标注于至少一张片材构件,再将这样的至少一张片材构件粘贴于多孔板的顶部的外周缘区域,由此使缘标志设于外周缘区域。缘标志也可以通过使用激光打标以使顶部的外周缘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变色或脱色的状态来标注于顶部的外周缘区域。缘标志也可以为标注于多孔板的顶部的外周缘区域的刻痕标志。对于缘标志含有的记号,尤其是在多个孔未以矩阵的状态进行配置的情况下,该至少一个记号即使不是上述那样的可识别n个行或m个列的记号,也设为阿拉伯数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英文字母、希腊字母、汉语字母、阿拉伯字母等字母、图形等。
[关于孔标志的记号]
对孔标志S1的记号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设于各孔3的孔标志S1具有:对配置有该孔3的行进行识别的至少一个记号,以及对配置有该孔3的列进行识别的至少一个记号。设于全部的多个孔3的孔标志S1具有这种对应关系。
设于各孔3的孔标志S1中,对配置有该孔3的行进行识别的至少一个记号以及对配置有该孔3的列进行识别的至少一个记号在周壁5的周向上排列配置。在从操作者观察的情况下,识别行的至少一个记号位于左侧,且识别列的至少一个记号位于右侧。这样的孔标志S1含有的记号的数优选为一个以上且四个以下。对于孔标志S1的记号使用的字体的高度与宽度的关系,优选高度比宽度大,宽度相对于高度的比值在约1.4以上且约3以下的范围内。孔标志S1的记号的字体优选为哥特体。
作为一个示例,在图1及图2中,设于孔3的孔标志S1具有对配置有该孔3的行进行识别的“A”~“H”记号中的一个、以及对配置有该孔3的列进行识别的“1”~“12”记号中的一个。设于全部96个孔3的孔标志S1具有这种对应关系。例如,如图2及图3所示,在孔3位于通过“E”记号识别的行和通过“7”记号识别的列的情况下,该孔3的孔标志S1包含“E”记号和“7”记号。在此,孔标志S1标记为“E7”。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孔标志的记号也可以如下所述。也可以是:即使不是设于全部的多个孔的孔标志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记号,设于多个孔中的至少两个的孔标志也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记号。特别地,在多个孔未以矩阵的状态进行配置的情况下,设于孔的至少一个记号可以不是上述那样的可识别n个行及m个列的记号,可以是阿拉伯数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英文字母、希腊字母、朝鲜字母、阿拉伯字母等字母、图形等。
另外,也可以是:识别配置有孔的行的至少一个记号从操作者观察角度配置于右侧,且识别配置有孔的列的至少一个记号从操作者观察角度配置于左侧。对于孔标志,也可以是,识别配置有孔的行的至少一个记号和识别配置有孔的列的至少一个记号在周壁的周向之外的方向上排列配置。例如,也可以是,识别配置有孔的行的至少一个记号和识别配置有孔的列的至少一个记号在孔的高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而且,对于孔标志的记号使用的字体的高度与宽度的关系,也可以高度比宽度小。而且,也可以设定宽度相对于高度的比值在约1.4以上且约3以下的范围以外。孔标志含有的记号的字体也可以是哥特体以外,例如,可以是明朝体、楷书体、行楷体等。孔标志含有的记号的数也能够设为5个以上。
而且,在为了识别一个行而需要使用两个以上的记号的情况下,以及为了识别一个列而需要两个以上的记号的情况下,能够仅标记所需的两个以上的记号中的一个记号并且使所标记的一个记号的字体以表现两个以上的记号中剩余的记号的方式变化。例如,在需要将孔标志所处的列标记为“12”的情况下,能够仅标记“12”中的“2”,使所标记的“2”的字体变化成加粗字、加黑加粗字、合成字母、带下划线的字母等。该情况下,也能够使所标记的“2”的颜色变化。另外,也能够使所标记的“2”的大小变化。
[关于孔标志的设置构造]
对孔标志S1的设置构造进行说明。如图3及图4所示,孔标志S1使用颜料而形成,且沿着孔3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进行配置。具体而言,孔标志S1使用颜料标注于预先形成的孔3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
颜料可以是能够附着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的颜料。特别地,颜料的色素优选为除了水溶性之外的色素。作为一个示例,作为颜料的色素,能够使用可进行响应水分的颜色特性的变化的溶致变色色素等,该情况下,能够容易识别包含具有试样投入前的颜色特性的孔标志S1的孔3和包含具有因试样投入而发生了变化的色特性的孔标志S1的孔3。
另外,孔标志S1被由实质上透明的涂覆材料构成的涂覆要素8覆盖。特别地,涂覆材料优选为树脂材料。涂覆要素8通过将涂覆材料涂布于周壁5的开口侧端部7的内周面7b而形成于内周面7b上。
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对多孔板设置孔标志的设置构造也可以如下所述。孔标志只要是通过使用颜料来形成且沿着孔的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进行配置的,就能够标注于涂覆要素。也能够将涂覆要素设为有实质上透明的涂覆材料制作成的片材构件,将该涂覆要素粘贴于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例如,在涂覆要素是片材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将孔标志使用颜料标注于涂覆要素的粘贴面,将涂覆要素以使其粘贴面与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进行抵接的方式粘贴于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也能够将涂覆要素构成为:从顶部侧覆盖含有全部的孔的内部的多孔板的顶部侧区域的整体或局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该涂覆要素设为具有与多孔板的顶部侧区域整体或局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透明的树脂构件等。也能够使用3D打印来形成与孔标志一体的状态的孔;在该情况下,孔标志也可以不通过涂覆要素进行覆盖。具有孔标志的孔也可以通过将预先标志有孔标志的材料做成孔的形状而制作。
以上,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具备:沿着水平方向进行配置的顶部1,在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顶部1进行对置的底部2,以及通过从顶部1向底部2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孔3。多个孔3通过在水平方向上沿多个行和多个列的矩阵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各孔3具有形成于顶部1的开口4以及从该开口4的周缘向底部2延伸的周壁5,多个孔3中的至少两个孔分别还包含至少具有一个记号的孔标志S1,该孔标志S1配置于周壁5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
因此,在具有以反复相同的图案的方式以矩阵的状态规则地进行配置的多个孔3的多孔板中,在实验或检查的操作者想要向目标孔3投入预定的试样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视觉辨认且掌握配置于目标孔3本身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孔标志S1。而且,操作者能够以保持视线朝向位于目标孔3本身的孔标志S1而准确地识别目标孔3和其它孔3的状态,将预定的试样可靠地投入目标的孔3。另外,即使在孔3内容纳有试样的状态下,孔3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在多数情况下与试样的液面相比也处于上方的位置;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对配置于孔3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孔标志S1进行视觉辨认。其结果,能够防止错误的试样等异物混入孔3内的试样。而且,即使在使通过多孔板读写器等分析设备发出的光通过孔3的底壁6照射孔3内的试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孔标志S1对这些光进行干扰。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了多孔板的实验或检查的精度。从而能够缩短确认目标孔3的时间,由此能够缩短使用了多孔板的实验或检查的操作时间。基于此能够改善使用了多孔板的实验或检查的操作性。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在以能够识别多个行和多个列中的每一个的方式规定了与多个行和多个列中的每一个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记号的情况下,分别设于多个孔3中的至少两个孔的孔标志S1具有:对配置有该孔3的行进行识别的至少一个记号,以及对配置有该孔3的列进行识别的至少一个记号。因此,通过具有对配置有孔3的行进行识别的至少一个记号以及对配置有孔3的列进行识别的至少一个记号的孔标志S1,操作者能够在保持视线朝向目标孔3而准确地识别出目标孔3和其它孔3的状态下将预定的试样投入目标孔3。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孔标志S1配置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一方侧区域、尤其是远侧区域7a,并且该一方侧区域在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位于以周壁5的中心轴线5a为基准靠近水平方向中的一成分方向的一方的位置。因此,在操作者相对于多孔板从水平方向中的一成分方向的另一方侧、尤其是操作者的近侧使用多孔板的情况下,配置有孔标志S1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一方侧区域、尤其是远侧区域7a容易进入操作者的视线。其结果,操作者能够在保持视线稳定地朝向目标孔3而正确地识别出目标孔3和其它孔3的状态下将预定的试样投入目标孔3。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孔标志S1通过使用颜料而形成,且沿着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进行配置,因此,能够容易识别孔标志S1。而且,孔标志S1由实质上透明的涂覆要素进行覆盖,因此,能够在保持操作者可对孔标志S1进行视觉辨认的状态下,防止与向孔3投入的试样接触,而且能够防止形成孔标志S1的颜料因脱落而混入孔3内的试样。由此,能够防止形成孔标志S1的颜料等异物混入孔3内的试样,能够提高使用了多孔板的实验或检查的精度。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孔板进行说明。就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而言,多孔板的概况、孔的详情、缘标志的详情以及孔标志的记号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标志的设置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不同。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标志的设置构造进行说明。
[关于孔标志的设置构造]
参照图5,对孔标志S2的设置构造进行说明。使用激光打标,以使多孔板的孔3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的至少一部分变色或脱色的状态,将孔标志S2标注于多孔板的周壁5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
在该激光打标中,使用因照射激光束而产生热使预先形成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产生与孔标志S2的形状对应的化学变化,随着该化学变化,内周面7b的至少一部分的颜色与孔标志S2的形状对应地变化,其结果,将孔标志S2标注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如此标注有孔标志S2的多孔板可使用可进行激光打标的塑料材料、金属材料等进行制作。例如,可进行激光打标的塑料材料优选为:含有ABS树脂、聚碳酸酯、聚酰胺、PMMA等的塑料材料,或者加入了激光添加剂的塑料材料。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将利用激光打标预先标注了孔标志的材料做成孔的形状来制造具有孔标志的孔。
以上,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除了基于孔标志S1的设置构造的作用及效果外,还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而且,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使用激光打标以使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的至少一部分变色或脱色的状态,将孔标志S2标注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因此,孔标志S2是通过激光打标使多孔板的塑料材料的一部分发生化学变化而得到的标志,因此,难以产生因标注孔标志S2而引起的异物。由此,能够防止形成孔标志S2的材料等异物混入孔3内的试样,能够提高使用了多孔板的实验或检查的精度。
[第三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孔板进行说明。就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而言,多孔板的概况、孔的详情、缘标志的详情以及孔标志的记号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标志的设置构造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孔板不同。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标志的设置构造进行说明。
[关于孔标志的设置构造]
参照图6及图7,对孔标志S3的设置构造进行说明。孔标志S3形成为标注于多孔板的孔3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的刻痕标志。孔标志S3以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凹陷的方式形成。孔标志S3通过利用激光打标机切削预先形成的孔3的一部分而形成。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对多孔板设置孔标志的设置构造也可以如下所述。孔标志可以形成为从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突出。在通过注射成型制作多孔板的情况下,孔标志可以通过设于制作多孔板的金属模具的嵌块与孔一同形成。也可以使用3D打印形成与孔标志一体的状态的孔。具有孔标志的孔也可以通过将预先形成有孔标志的刻痕标志的材料做成孔的形状来制作。
以上,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除了基于孔标志S1的设置构造的作用及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而且,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孔标志S3形成为标注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的刻痕标志。因此,由刻痕标志构成的孔标志S3由多孔板的材料构成,因此,难以产生因标注孔标志S3而引起的异物。由此,能够防止形成孔标志S3的材料等异物混入孔3内的试样,能够提高使用了多孔板的实验或检查的精度。
[第四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孔板进行说明。就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而言,多孔板的概况、孔的详情、缘标志的详情以及孔标志的记号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标志的设置构造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孔板不同。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的孔标志的设置构造进行说明。
[关于孔标志的设置构造]
参照图8及图9,对孔标志S4的设置构造进行说明。孔标志S4与多孔板的孔3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外周面7c相邻。而且,为了操作者能够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内周面7b侧视觉辨认与外周面7c相邻的孔标志S4,该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孔标志S4的配置区域实质上透明。
此外,孔标志S4的配置区域,可以是相对于孔标志S4的配置位置的周壁5的内周侧、且至少为周壁5的周向上的孔标志S4的占有范围。具体而言,在图8及图9中,孔标志S4使用颜料标注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外周面7c。而且,优选开口侧周壁端部7整体、尤其是孔3整体实质上透明。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孔标志的设置构造也可以如下所述。可以通过将标注有孔标志的其它构件以抵接或相邻的方式配置于多孔板的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外周面,由此使孔标志设于开口侧周壁端部。也可以使用激光打标以使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变色或脱色的状态将孔标志标注于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外周面。孔标志也可以形成为标注于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外周面的刻痕标志。也可以通过将预先标注有孔标志的材料做成孔的形状来制作具有孔标志的孔。也可以使用3D打印机形成与孔标志一体的状态的孔。
以上,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除了基于孔标志S1的设置构造的作用及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板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而且,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孔标志S4与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外周面7c相邻,开口侧周壁端部7的孔标志S4的配置区域实质上透明。因此,向孔3投入的试样和孔标志S4实质上被透明的开口侧周壁端部7隔开;由此,能够在保持操作者可以对孔标志S4进行视觉辨认的状态下,防止向孔3投入的试样与孔标志S4相互接触。而且,例如,即使在使用颜料标注孔标志S4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形成孔标志S4的颜料因脱落而混入孔3内。由此,能够防止形成孔标志S4的材料等异物混入孔3内的试样,能够提高使用了多孔板的实验或检查的精度。
在此之前,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基于其技术性思想可以进行变形及变更。
实施例
[实施例1]
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实施例1中,使用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构成的两个多孔板进行操作,确认了其操作性。详细而言,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作各多孔板,再在各多孔板以8个行且12个列的矩阵状态配置96个孔,将设于96个孔的每一个的孔标志构成为具有:对配置有该孔的行进行识别的“A”~“H”记号中的一个,以及对配置有该孔的列进行识别的“1”~“12”记号中的一个。
另外,孔标志配置于以周壁的中心轴线为基准位于操作者的远侧的、开口侧周壁端部的远侧区域。对于孔标志的各记号,将高度设为2.5mm,将宽度设为1.5mm,将颜色设为黑色,将字体设为哥特体的Helvetica(ヘルベチカ)。而且,在实施例1的多孔板中,使用颜料在片材构件的粘贴面标注孔标志,将该片材构件以使其粘贴面抵接于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的方式粘贴于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
对于实施例1的操作,在上述的两个多孔板中的一方(下称“一方多孔板”)的全部孔容纳作为试样的水,将这样容纳于全部孔的水使用微量吸管转移至两个多孔板中的另一方(下称“另一方多孔板”)的全部孔。此外,初始状态下容纳有水的一方多孔板的孔与从该孔转移水的另一方多孔板的孔,设定为在各多孔板上位于相同的行且相同的列。然后,在实施例1的操作中,测量出该操作时间和将水转移至错误的孔的操作错误的次数。进行三次这样的操作,计算出这三次操作的平均操作时间及平均操作错误次数。
[比较例1]
对比较例1进行说明。在比较例1中,除了不设置孔标志这一点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两个多孔板进行操作,并确认其操作性。而且,在比较例1中,进行三次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计算出这三次操作的平均操作时间及平均操作错误次数。
将通过这样的实施例1及比较例1得到的平均操作时间及平均操作错误次数示于下列表1中。
表1
平均操作时间(秒) 平均操作错误次数(次)
实施例1 283 0
比较例1 341 0.67
如表1所示,相对于比较例1的平均操作时间为341秒,实施例1的平均操作时间为283秒。即,实施例1的操作时间相对于比较例1的操作时间缩短了约17%。因此,根据实施例1与比较例1的对比结果,可确认能够改善操作效率。进一步地,如表1所示,相对于比较例1的平均操作错误次数为0.67次,实施例1的平均操作错误次数为0次。因此,根据实施例1与比较例1的对比结果,可确认能够提高操作精度。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顶部;
2:底部;
3:孔;
4:开口;
5:周壁;
5a:中心轴线;
7:开口侧周壁端部;
7a:远侧区域(一方侧区域);
7b:内周面;
7c:外周面;
8:涂覆要素;
R:缘标志;
r1:行识别缘标志;
r2:列识别缘标志;
S1、S2、S3、S4:孔标志;
L1、L2:直线;
P、D:箭头符号。

Claims (8)

1.一种多孔板,其具备:
沿着水平方向进行配置的顶部;
在与所述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顶部进行对置的底部;以及
以从所述顶部朝向所述底部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孔,
所述多个孔在水平方向上以沿着多个行和多个列而成的矩阵的状态进行配置,
各孔具有形成于所述顶部的开口、以及从所述开口的周缘向所述底部延伸的周壁,
所述多个孔中的至少两个孔分别还含有标志,且所述标志具有至少一个记号,
所述标志配置于所述周壁的开口侧周壁端部,且所述开口侧周壁端部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板,其中,
在以能够对所述多个行中的各行和所述多个列中的各列进行识别的方式确定了与所述多个行中的各行和所述多个列中的各列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记号的情况下,分别设于所述至少两个孔中的各孔的所述标志具有:
对配置有该孔的行进行识别的至少一个记号,以及配置有该孔的至少一个记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板,其中,
所述标志配置于所述开口侧周壁端部的一方侧区域,
所述一方侧区域,以所述周壁的中心轴线为基准,在靠近所述水平方向的一个成分方向的一方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板,其中,
所述标志通过使用颜料来形成,并且沿着所述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进行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板,其中,
所述标志由透明的涂覆要素进行覆盖。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板,其中,
通过使用激光打标,以使所述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变色或脱色的状态,将所述标志标注于所述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板,其中,
所述标志是标注于所述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内周面的刻痕标志。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板,其中,
所述标志与所述开口侧周壁端部的外周面相邻,
所述开口侧周壁端部上的所述标志的配置区域透明。
CN201680087433.2A 2016-07-15 2016-11-11 多孔板 Active CN109661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0573 2016-07-15
JP2016140573A JP6044916B1 (ja) 2016-07-15 2016-07-15 マルチウェルプレート
PCT/JP2016/083522 WO2018012002A1 (ja) 2016-07-15 2016-11-11 マルチウェルプレ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1270A true CN109661270A (zh) 2019-04-19
CN109661270B CN109661270B (zh) 2021-12-28

Family

ID=57543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7433.2A Active CN109661270B (zh) 2016-07-15 2016-11-11 多孔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7377B2 (zh)
EP (1) EP3485972B1 (zh)
JP (1) JP6044916B1 (zh)
CN (1) CN109661270B (zh)
SG (1) SG11201900177YA (zh)
WO (1) WO201801200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11509U1 (de) * 2002-07-13 2003-12-24 Evotec Oai Ag Probenträger
CN202621192U (zh) * 2012-05-14 2012-12-26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吸量管
CN205133583U (zh) * 2015-10-29 2016-04-06 杭州爱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核酸提取多孔板盒及配套使用的多联磁棒套和盖板
CN105505745A (zh) * 2016-01-15 2016-04-20 北京酷搏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板及具有其的多孔板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399Y2 (zh) * 1988-08-05 1993-04-08
JP3063248B2 (ja) * 1991-07-17 2000-07-1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広角ズームレンズ
JPH08114596A (ja) * 1994-10-14 1996-05-0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マイクロプレート
JP3063248U (ja) * 1999-02-17 1999-10-29 有限会社エーエム技研 96穴マイクロプレ―ト用シ―ル
JP2004150807A (ja) * 2002-10-28 2004-05-27 Olympus Corp 識別子付き粒子凝集判定用容器
US9200245B2 (en) * 2003-06-26 2015-12-01 Seng Enterprises Ltd. Multiwell plate
EP2539073B1 (en) 2010-02-22 2014-12-17 4titude Ltd. Multiwell strips
WO2013030940A1 (ja) * 2011-08-29 2013-03-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培養シート、培養器材、及び製造方法
JPWO2013030940A1 (ja) * 2011-08-29 2015-03-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培養シート、培養器材、及び製造方法
US9802196B2 (en) * 2013-03-13 2017-10-31 Alphagem Bio Inc. Ergonomic numbered connector to hold tubes with improved cap
US10478379B2 (en) 2014-07-17 2019-11-19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Biological sample containment system and lab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11509U1 (de) * 2002-07-13 2003-12-24 Evotec Oai Ag Probenträger
CN202621192U (zh) * 2012-05-14 2012-12-26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吸量管
CN205133583U (zh) * 2015-10-29 2016-04-06 杭州爱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核酸提取多孔板盒及配套使用的多联磁棒套和盖板
CN105505745A (zh) * 2016-01-15 2016-04-20 北京酷搏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板及具有其的多孔板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4916B1 (ja) 2016-12-14
US10967377B2 (en) 2021-04-06
SG11201900177YA (en) 2019-02-27
WO2018012002A1 (ja) 2018-01-18
EP3485972B1 (en) 2021-02-24
EP3485972A1 (en) 2019-05-22
US20190329243A1 (en) 2019-10-31
CN109661270B (zh) 2021-12-28
JP2018009936A (ja) 2018-01-18
EP3485972A4 (en) 202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035111T2 (de) Mikrofluidische systeme mit indizierungskomponenten
DE60016415T2 (de) Genetisches versuchssystem
DE69920016T2 (de) Reaktifhandhabungssystem, sowie gestaltbarer phiolträger dazu
EP2713166B1 (de) Laborautomat und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Behandlung von Laborproben
EP3617712A1 (en) Sample rack
CN107597217B (zh) 一种结果可视化的纸基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US20180221877A1 (en) Microfluidic device and sample analysis method
EP3094404B1 (de)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eines transparenten objektträgers mit kennzeichnung
US20200102129A1 (en) Tissue container,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ing such a tissue container with data
JP2010536332A (ja) ピペット操作可能な物質を送達する装置
EP3544736B1 (de) Probenständer und probenträgersystem
US9040002B2 (en) Microtiter plate mask
JP2007185110A (ja) 細胞培養容器
DE102016111991A1 (de) Behandlungsgerät zum Behandeln von histologischen oder zytologischen Proben
DE19826153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Nachweis einer in einer Probe ggf. enthaltenen Nukleotidsequenz
DE19739119A1 (de) Mikrotiterplatte
CN109661270A (zh) 多孔板
US6884615B2 (en) Microplate
AU20092398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sample card punching
EP2848310A1 (de) Träger für Kapillaren
DE10137864B4 (de) Substanzträger mit Markierung
JP2020079759A (ja) 医療検査用カセットを収容するためのトレ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医療検査用カセットへの検査情報の印刷方法
EP1397201B2 (de) Reaktionsgefäss zur herstellung von proben
US20210278322A1 (en) Digital Dispense System
DE20211509U1 (de) Probenträ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