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5384B - 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 Google Patents

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5384B
CN109655384B CN201910087764.1A CN201910087764A CN109655384B CN 109655384 B CN109655384 B CN 109655384B CN 201910087764 A CN201910087764 A CN 201910087764A CN 109655384 B CN109655384 B CN 109655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size
micro
particles
nano particles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77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5384A (zh
Inventor
王婷
赵静波
毛洪钧
王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k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k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k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k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877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5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5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5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5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5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涉及环境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获取PM2.5的粒径分布,按照PM2.5的粒径分布配制微纳米颗粒,使主要由微纳米颗粒组成的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与PM2.5的粒径分布一致。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更接近真实的PM2.5的颗粒分布,可以有效的模拟实际PM2.5的物理化学和毒理学行为。

Description

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气污染程度日益增加,严重威胁公众健康。近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雾霾天气频发,引起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 在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质量浓度占50%以上,数量浓度大于90%,是雾霾污染的主要贡献者。PM2.5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可以载带大量的有机化学组分通过呼吸进入支气管、肺泡甚至血液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但是,实际上,PM2.5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表面所载带的化学组分的毒性。PM2.5干重的10%~70%为有机物,其表面的有机化学组分极其复杂,已检测到的有机成分包括烷烃、烯烃、芳烃和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等烃类,还有少量的亚硝胺、酚类和有机酸等。
由于PM2.5成分复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PM2.5样品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在进行毒理或物理、化学行为分析时,直接采集大气中的PM2.5进行研究,会导致样品的代表性被质疑,及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差,此外,难以实现对PM2.5所载带某种单一组分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目前,有研究使用市售的粒径为2μm的二氧化硅颗粒作为去除有害毒性的PM2.5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但是实际上,PM2.5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各种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混合物,所以,选择单一粒径的二氧化硅颗粒无法真实的模拟实际PM2.5的物理化学行为。因此,亟需制备一种模型颗粒物,以实现模拟PM2.5的目的。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一种制备PM2.5的模型颗粒物方法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PM2.5的粒径分布,按照所述PM2.5的粒径分布配制微纳米颗粒,使主要由微纳米颗粒组成的所述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与PM2.5的粒径分布一致。
优选地,先去除PM2.5的有机碳,再验证所述模型颗粒物和PM2.5的粒径分布的一致性。
优选地,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热所述PM2.5至250℃~350℃以去除有机碳;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加热所述PM2.5至280℃~320℃以去除有机碳,更优选加热至300℃。
优选地,PM2.5各粒径段包括240~370nm粒径段,370~610nm粒径段, 610~950nm粒径段,950~1620nm粒径段和1620~2440nm粒径段;
使用粒径为300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240~370nm粒径段的PM2.5;使用粒径为500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370~610nm粒径段的PM2.5;使用粒径为700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610~950nm粒径段的PM2.5;使用粒径为1000 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950~1620nm粒径段的PM2.5;和,使用粒径为2000 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1620~2440nm粒径段的PM2.5
优选地,按照所述240~370nm粒径段,所述370~610nm粒径段,所述610~950nm粒径段,所述950~1620nm粒径段和所述1620~2440nm粒径段分别独立的占PM2.5的加权质量百分比配制微纳米颗粒。
优选地,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聚四氟乙烯颗粒、聚苯乙烯微球、甲基丙烯酯甲酯微球、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二氧化硅颗粒、二氧化钛颗粒和炭黑颗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二氧化硅,更优选为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优选地,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Ⅰ)采集PM2.5样品:将空白滤膜干燥,再在干燥环境中平衡后进行称量,至两次称量质量之差不大于0.05mg;使用PM2.5采样器采集大气中 PM2.5后将滤膜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平衡,至两次称量质量之差不大于0.05 mg;
(Ⅱ)在进行样品采集的同时测定所采PM2.5样品的粒径分布,测定粒径范围为6nm~10μm;选择与实测粒径段一致尺寸的微纳米颗粒,配制混合的微纳米颗粒溶液,并与PM2.5悬浮液浓度一致,制得PM2.5的模型颗粒物;
(Ⅲ)PM2.5样品提取:滤膜润湿后置于温度不高于25℃的溶剂中超声震荡,至少重复超声洗脱三次;过滤洗脱液后离心得到PM2.5样品,置于溶剂中重新悬浮;
(Ⅳ)在氮气保护下加热以去除PM2.5的有机碳,然后分别测定去除了有机碳的PM2.5和所制备的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以验证所制备模型颗粒物与实际PM2.5在物理性质上的一致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
优选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PM2.5的模型颗粒物中包括粒径为 300nm的微纳米颗粒10%~20%、粒径为500nm的微纳米颗粒13%~23%、粒径为700nm的微纳米颗粒20%~30%、粒径为1000nm的微纳米颗粒 20%~30%和粒径为2000nm的微纳米颗粒15%~25%;
更优选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PM2.5的模型颗粒物中包括粒径为 300nm的微纳米颗粒13%~17%、粒径为500nm的微纳米颗粒16%~20%、粒径为700nm的微纳米颗粒23%~25%、粒径为1000nm的微纳米颗粒 23%~28%和粒径为2000nm的微纳米颗粒18%~22%;
进一步优选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PM2.5的模型颗粒物中包括粒径为300nm的微纳米颗粒14%~16%、粒径为500nm的微纳米颗粒 17%~18%、粒径为700nm的微纳米颗粒24%~25%、粒径为1000nm的微纳米颗粒24%~25%和粒径为2000nm的微纳米颗粒19%~20%。
优选地,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聚四氟乙烯颗粒、聚苯乙烯微球、甲基丙烯酯甲酯微球、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二氧化硅颗粒、二氧化钛颗粒和炭黑颗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二氧化硅,更优选为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多粒径的微纳米颗粒混合制成PM2.5的模型颗粒物,克服了单一粒径的微纳米颗粒模拟PM2.5时,不能充分模拟不同粒径段的PM2.5的技术问题。由于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因此本申请采用相应微纳米级尺度的颗粒模拟PM2.5;PM2.5是多种粒径的细颗粒的混合物,因此本申请采用多种粒径的微纳米颗粒,按照粒径段在实际的PM2.5中的含量配制与具有实际的PM2.5粒径段相近似的粒径的微纳米颗粒,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含有多种粒径的微纳米颗粒,且各粒径的微纳米颗粒与其对应的粒径段的PM2.5在颗粒总量中的占比相近似,以致 PM2.5的模型颗粒物更接近实际的PM2.5中颗粒的粒径分布。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更接近真实的PM2.5的颗粒分布,有利于实验中对PM2.5的模拟,并且再现性好。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缓解了使用真实的PM2.5样品带来的由于PM2.5成分复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PM2.5样品存在巨大差异,导致的样品代表性差,实验重复性不佳的技术问题,可以有效的模拟实际PM2.5的物理化学和毒理学行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天津隧道中采集的PM2.5样品的粒径分布;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组成的模拟天津隧道 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天津市路边环境空气采集的PM2.5样品的粒径分布;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组成的模拟天津市路边环境空气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法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优选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百分数(%)或者份指的是相对于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或重量份。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所涉及的各组分或其优选组分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例如数值范围“6~22”表示本文中已经全部列出了“6~22”之间的全部实数,“6~22”只是这些数值组合的缩略表示。
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下限,和一个或多个上限。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各个反应或操作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不按照顺序进行。优选地,本文中的反应方法是顺序进行的。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用的专业与科学术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或材料也可应用于本发明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 PM2.5的粒径分布,按照所述PM2.5的粒径分布配制微纳米颗粒,使主要由微纳米颗粒组成的所述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与PM2.5的粒径分布一致。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细颗粒等。PM2.5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粒径分布是指某种粉尘中,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的个数、质量、体积或表面积所占的比例。
本发明采用多粒径的微纳米颗粒混合制成PM2.5的模型颗粒物,克服了单一粒径的微纳米颗粒模拟PM2.5时,不能充分模拟不同粒径段的PM2.5的技术问题。由于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因此本申请采用相应微纳米级尺度的颗粒模拟PM2.5;PM2.5是多种粒径的细颗粒的混合物,因此本申请采用多种粒径的微纳米颗粒,按照粒径段在实际的PM2.5中的含量配制与具有实际的PM2.5粒径段相近似的粒径的微纳米颗粒,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含有多种粒径的微纳米颗粒,且各粒径的微纳米颗粒与其对应的粒径段的PM2.5在颗粒总量中的占比相近似,以致 PM2.5的模型颗粒物更接近实际的PM2.5中颗粒的粒径分布。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更接近真实的PM2.5的颗粒分布,有利于实验中对PM2.5的模拟,并且再现性好。
实际的PM2.5载带的碳质组分主要分为元素碳和有机碳两部分,有机碳负载于元素碳核上,含有成百上千种复杂的有机环境污染物,包括多种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物质。元素碳是以单质状态存在的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先去除PM2.5的有机碳,再验证模型颗粒物和PM2.5的粒径分布的一致性,以去除PM2.5表面的有机化学组分对 PM2.5的粒径分布的检测的影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热所述PM2.5至 250℃~350℃以去除有机碳,得到主要为元素碳组分的PM2.5
其中惰性气体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选使用包括氮气的惰性气体。加热所述PM2.5的温度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50℃、260℃、270℃、280℃、290℃、300℃、310℃、320℃、 330℃、340℃或350℃;优选加热至280℃~320℃,更优选为300℃。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对有机碳组分的去除效率。
由于PM2.5中还含有一些含量较少的粒径段的细颗粒物,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型颗粒物主要模拟PM2.5中含量较高的主要的粒径段,经大量实验发现,PM2.5各粒径段主要包括了240~370nm粒径段,370~610 nm粒径段,610~950nm粒径段,950~1620nm粒径段和1620~2440nm粒径段。优选地,上述粒径段分别对应的中位值为315nm、482nm、760nm、 1227nm和1948nm,优选选择上述粒径段作为模型颗粒物模拟的粒径段。并且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选择粒径分别为300nm、500nm、700nm、 1000nm和2000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上述各粒径段。
具体的:使用粒径为300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240~370nm粒径段的 PM2.5,优选模拟中位值为315nm的PM2.5;使用粒径为500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370~610nm粒径段的PM2.5,优选模拟中位值为482nm的PM2.5;使用粒径为700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610~950nm粒径段的PM2.5,优选模拟中位值为760nm的PM2.5;使用粒径为1000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 950~1620nm粒径段的PM2.5,优选模拟中位值为1227nm的PM2.5;和,使用粒径为2000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1620~2440nm粒径段的PM2.5,优选模拟中位值为1948nm的PM2.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所述240~370nm粒径段,所述370~610 nm粒径段,所述610~950nm粒径段,所述950~1620nm粒径段和所述 1620~2440nm粒径段分别独立的占PM2.5的加权质量百分比配制微纳米颗粒。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但不限于为:聚四氟乙烯颗粒、聚苯乙烯微球、甲基丙烯酯甲酯微球、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二氧化硅颗粒、二氧化钛颗粒和炭黑颗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优选使用二氧化硅,更优选使用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具有形状均一性好,尺寸可控,组成单一的优点,并且二氧化硅表面易功能化,容易实现对PM2.5所载带单一组分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如下方法实施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效果更佳:
(Ⅰ)PM2.5样品采集
将空白石英滤膜放入550℃的马弗炉中烘2h,以降低滤膜中的有机组分对实验的影响。放入干燥器中平衡72h后进行称量,2次称量质量之差不大于0.05mg,用镊子夹取滤膜,使粗糙面朝上,于采样器滤膜夹上夹紧。使用中流量PM2.5采样器(青岛恒远TH-150AⅡ型)对环境空气中PM2.5进行采集,空气流量为100L/min。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夹取滤膜,尘面向内放入滤膜盒中,放入恒温恒湿天平室中平衡3天,以降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称重的影响。滤膜平衡后进行称量,2次称量质量之差不大于0.05 mg。
(Ⅱ)PM2.5样品测定
在进行样品采集的同时,使用荷电低压电子冲击仪(ELPI+,DEKATI) 测定所采PM2.5样品的粒径分布,测定粒径范围为6nm~10μm;选择与ELPI+实测粒径段一致尺寸的微纳米颗粒,按照测定所采PM2.5样品的粒径分布配制各粒径的微纳米颗粒,加灭菌的去离子水稀释至与PM2.5悬浮液浓度一致,制得PM2.5的模型颗粒物。
(Ⅲ)PM2.5样品提取
石英滤膜剪碎(2cm×1cm),加入少量70%乙醇润湿,浸入灭菌过的去离子水中超声振荡;加入冰块,保持超声水温不高于25℃;每次超声30 min;重复3次将石英膜上的颗粒物充分洗脱;使用镊子取出采样膜后真空冷冻干燥,称重;使用6层纱布过滤,12000rpm、4℃离心30min;用5mL 灭菌的去离子水重新悬浮,置于冰箱-20℃保存备用。
(Ⅳ)实际PM2.5与模型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对比验证
首先使用热重分析仪(TGA/DSC1,METTLER TOLEDO)将所采集的 PM2.5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300℃去除有机碳得到元素碳组分,然后使用高效多角度粒度分析仪(173Plus,Brookhaven)分别测定实际PM2.5和所制备的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以验证所制备模型颗粒物与实际PM2.5在物理性质上的一致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缓解了使用真实的 PM2.5样品带来的由于PM2.5成分复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PM2.5样品存在巨大差异,导致的样品代表性差,实验重复性不佳的技术问题,可以有效的模拟实际PM2.5的物理化学和毒理学行为。
在测试和验证结果基础上,对比发现,不同PM2.5样品的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其主要粒径段的PM2.5的100%加权比例结果相差不大,因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配比配制得到的模型颗粒物可以用于对实际 PM2.5进行模拟研究: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PM2.5的模型颗粒物中包括粒径为300nm的微纳米颗粒10%~2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11%、 12%、13%、14%、15%、16%、17%、18%、19%和20%;粒径为500nm 的微纳米颗粒13%~23%,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3%、14%、15%、16%、 17%、18%、19%、20%、21%、22%或23%;粒径为700nm的微纳米颗粒 20%~3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0%、21%、22%、23%、24%、25%、 26%、27%、28%、29%或30%;粒径为1000nm的微纳米颗粒20%~3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0%、21%、22%、23%、24%、25%、26%、27%、 28%、29%或30%;和,粒径为2000nm的微纳米颗粒15%~2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5%、16%、17%、18%、19%、20%、21%、22%、23%、 24%或25%;通过优化各粒径的微纳米颗粒物的配比,可以进一步优化模型颗粒物对实际的PM2.5的模拟效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PM2.5的模型颗粒物中包括粒径为300nm的微纳米颗粒13%~17%、粒径为500nm的微纳米颗粒16%~20%、粒径为700nm的微纳米颗粒23%~25%、粒径为1000nm 的微纳米颗粒23%~28%和粒径为2000nm的微纳米颗粒18%~22%。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PM2.5的模型颗粒物中包括粒径为300nm的微纳米颗粒14%~16%、粒径为500nm的微纳米颗粒17%~18%、粒径为700nm的微纳米颗粒24%~25%、粒径为1000nm 的微纳米颗粒24%~25%和粒径为2000nm的微纳米颗粒19%~20%。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聚四氟乙烯颗粒、聚苯乙烯微球、甲基丙烯酯甲酯微球、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二氧化硅颗粒、二氧化钛颗粒和炭黑颗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选地,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二氧化硅,更优选为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天津市隧道空气PM2.5模型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PM2.5样品采集
本实施例于2017年8月1日~12日期间,在天津市五经路隧道入口处放置1台TH-150AII型智能中流量PM2.5采样器,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2.5进行24h采集,分为两个时段进行(6:30至19:30,19:30至次日6:30),共采集到23个样品。采集后的样品分装在对应的膜盒中,使用附有冰袋的容器运输,抵达实验室后,放入冰箱内4℃下冷藏。
2.PM2.5样品测定
隧道颗粒物的粒径分布采用ELPI+进行在线监测。ELPI+将6nm~10mm 颗粒分为14级,采样期间测得PM2.5各粒径段粒径分布见表1所示。平均粒径主要集中在315nm,482nm,760nm,1227nm和1948nm,分别占比 14.02%,16.31%,21.69%,21.27%和17.10%,主要粒径段的加权比例分别为15.51%,18.05%,23.99%,23.53%和18.92%。
表1隧道空气中PM2.5样品的粒径分布及模型配制方案
Figure BDA0001962320150000121
3.PM2.5样品提取
滤膜剪碎(2cm×1cm),加入少量70%乙醇润湿,浸入灭菌过的去离子水中超声振荡;加入冰块,保持超声水温不高于25℃;每次超声30min;重复3次将石英膜上的颗粒物充分洗脱;使用镊子取出采样膜后真空冷冻干燥,称重;使用6层纱布过滤,12000rpm、4℃离心30min;用5mL灭菌的去离子水重新悬浮,置于冰箱-20℃保存备用。
4.模型颗粒物的配制
采样期间测得PM2.5各粒径段平均粒径主要集中在315nm,482nm, 760nm,1227nm和1948nm。分别对应单分散SiO2微球的粒径300nm, 500nm,700nm,1000nm和2000nm。按照PM2.5的5个主要粒径段的加权比例,配制单分散SiO2微球,配制比例及吸取体积见表1。混合均匀后,加灭菌的去离子水至浓度与PM2.5悬浮液浓度一致,得到模拟天津隧道空气中PM2.5的模型颗粒物。
5.PM2.5实际样品与模型颗粒物粒径分布对比
使用热重分析仪(TGA/DSC1,METTLER TOLEDO)将所采集的PM2.5在N2保护下加热至300℃去除有机碳得到元素碳组分。使用粒度分布仪 (173Plus高效多角度粒度分析仪,Brookhaven)分别测定实际的PM2.5和所制备的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测定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如图所示,所配制模型颗粒物与实际PM2.5粒径分布结果高度一致,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模型颗粒物可用于对实际PM2.5进行模拟研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天津市路边环境空气PM2.5模型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PM2.5样品采集
本实施例于2017年11月22日~12月1日期间,在天津市泰达大街处放置1台TH-150AII型智能中流量PM2.5采样器,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2.5进行24h采集,每日采集1个样品(7:00至次日7:00),共采集到10个样品。采集后的样品分装在对应的膜盒中,使用附有冰袋的容器运输,抵达实验室后,放入冰箱内4℃下冷藏。
2.PM2.5样品测定
隧道颗粒物的粒径分布采用ELPI+进行在线监测。ELPI+将6nm~10mm 颗粒分为14级,采样期间测得PM2.5各粒径段粒径分布见表2所示。平均粒径主要集中在315nm,482nm,760nm,1227nm和1948nm,分别占比 14.02%,16.31%,21.69%,21.27%和17.10%,主要粒径段的加权比例分别为15.51%,18.05%,23.99%,23.53%和18.92%。
表2路边环境空气中PM2.5样品的粒径分布及模型配制方案
Figure BDA0001962320150000131
Figure BDA0001962320150000141
3.PM2.5样品提取
滤膜剪碎(2cm×1cm),加入少量70%乙醇润湿,浸入灭菌过的去离子水中超声振荡;加入冰块,保持超声水温不高于25℃;每次超声30min;重复3次将石英膜上的颗粒物充分洗脱;使用镊子取出采样膜后真空冷冻干燥,称重;使用6层纱布过滤,12000rpm、4℃离心30min;用5mL灭菌的去离子水重新悬浮,置于冰箱-20℃保存备用。
4.模型颗粒物的配制
采样期间测得PM2.5各粒径段平均粒径主要集中在315nm,482nm, 760nm,1227nm和1948nm。分别对应单分散SiO2微球的粒径300nm, 500nm,700nm,1000nm和2000nm。按照PM2.5的5个主要粒径段的加权比例,配制单分散SiO2微球,配制比例及吸取体积见表2。混合均匀后,加灭菌的去离子水至浓度与PM2.5悬浮液浓度一致,得到天津市路边环境空气PM2.5的模型颗粒物。
5.PM2.5实际样品与模型粒径分布对比
使用热重分析仪(TGA/DSC1,METTLER TOLEDO)将所采集的PM2.5在N2保护下加热至300℃去除有机碳得到元素碳组分。使用粒度分布仪 (173Plus高效多角度粒度分析仪,Brookhaven)分别测定实际的PM2.5和所制备的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测定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如图所示,所配制模型颗粒物与实际PM2.5粒径分布结果高度一致,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模型颗粒物可用于对实际PM2.5进行模拟研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PM2.5的粒径分布,按照所述PM2.5的粒径分布配制微纳米颗粒,使主要由微纳米颗粒组成的所述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与PM2.5的粒径分布一致;
PM2.5各粒径段包括240~370 nm粒径段,370~610 nm粒径段,610~950 nm粒径段,950~1620 nm粒径段和1620~2440 nm粒径段;
使用粒径为300 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240~370 nm粒径段的PM2.5;使用粒径为500 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370~610 nm粒径段的PM2.5;使用粒径为700 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610~950nm粒径段的PM2.5;使用粒径为1000 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950~1620 nm粒径段的PM2.5;和,使用粒径为2000 nm的微纳米颗粒模拟1620~2440 nm粒径段的PM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去除PM2.5的有机碳,再验证所述模型颗粒物和PM2.5的粒径分布的一致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热所述PM2.5至250 ℃~350 ℃以去除有机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所述PM2.5至280 ℃~320 ℃以去除有机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所述PM2.5至300 ℃以去除有机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240~370 nm 粒径段,所述370~610 nm粒径段,所述610~950 nm粒径段,所述950~1620 nm粒径段和所述1620~2440 nm粒径段分别独立的占PM2.5的加权质量百分比配制微纳米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聚四氟乙烯颗粒、聚苯乙烯微球、甲基丙烯酯甲酯微球、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二氧化硅颗粒、二氧化钛颗粒和炭黑颗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二氧化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Ⅰ)采集PM2.5样品:将空白滤膜干燥,再在干燥环境中平衡后进行称量,至两次称量质量之差不大于0.05 mg;使用PM2.5采样器采集大气中PM2.5后将滤膜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平衡,至两次称量质量之差不大于0.05 mg;
(Ⅱ)在进行样品采集的同时测定所采PM2.5样品的粒径分布,测定粒径范围为6 nm~10μm;选择与实测粒径段一致尺寸的微纳米颗粒,配制混合的微纳米颗粒溶液,并与PM2.5悬浮液浓度一致,制得PM2.5的模型颗粒物;
(Ⅲ)PM2.5样品提取:滤膜润湿后置于温度不高于25 ℃的溶剂中超声震荡,至少重复超声洗脱三次;过滤洗脱液后离心得到PM2.5样品,置于溶剂中重新悬浮;
(Ⅳ)在氮气保护下加热以去除PM2.5的有机碳,然后分别测定去除了有机碳的PM2.5和所制备的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以验证所制备模型颗粒物与实际PM2.5在物理性质上的一致性。
12.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型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PM2.5的模型颗粒物中包括粒径为300 nm的微纳米颗粒10%~20%、粒径为500 nm的微纳米颗粒13%~23%、粒径为700 nm的微纳米颗粒20%~30%、粒径为1000 nm的微纳米颗粒20%~30%和粒径为2000 nm的微纳米颗粒15%~2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型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PM2.5的模型颗粒物中包括粒径为300 nm的微纳米颗粒13%~17%、粒径为500 nm的微纳米颗粒16%~20%、粒径为700 nm的微纳米颗粒23%~25%、粒径为1000 nm的微纳米颗粒23%~28%和粒径为2000 nm的微纳米颗粒18%~2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型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PM2.5的模型颗粒物中包括粒径为300 nm的微纳米颗粒14%~16%、粒径为500 nm的微纳米颗粒17%~18%、粒径为700 nm的微纳米颗粒24%~25%、粒径为1000 nm的微纳米颗粒24%~25%和粒径为2000 nm的微纳米颗粒19%~20%。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模型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颗粒包括聚四氟乙烯颗粒、聚苯乙烯微球、甲基丙烯酯甲酯微球、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二氧化硅颗粒、二氧化钛颗粒和炭黑颗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CN201910087764.1A 2019-01-29 2019-01-29 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Active CN109655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7764.1A CN109655384B (zh) 2019-01-29 2019-01-29 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7764.1A CN109655384B (zh) 2019-01-29 2019-01-29 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5384A CN109655384A (zh) 2019-04-19
CN109655384B true CN109655384B (zh) 2020-10-20

Family

ID=66120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7764.1A Active CN109655384B (zh) 2019-01-29 2019-01-29 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553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3494B (zh) * 2022-06-24 2023-03-21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能源计量数据中心) 纳米碳球的应用及pm2.5质量浓度测定仪的校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2543A (zh) * 2015-01-04 2015-04-08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pm2.5环境模拟装置
CN104568546A (zh) * 2015-01-23 2015-04-29 上海大学 一种制备大气颗粒物空白样品的方法
CN106248463A (zh) * 2016-10-14 2016-12-21 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校准pm2.5切割器的标准物质及其制备和定值方法
CN106478856A (zh) * 2016-10-14 2017-03-08 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校准pm10切割器的标准物质及其制备和定值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8545C (zh) * 2004-06-24 2006-08-09 华东理工大学 可用于纳米标准颗粒的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US7859664B2 (en) * 2007-09-13 2010-12-28 Brightwell Technologies Inc. Plurality of sample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target sample therefrom
US8102528B2 (en) * 2007-09-13 2012-01-24 Brightwell Technologies Inc. Particle standard and method of calibrating or validating an optical particle analyzer
CN102488555A (zh) * 2011-11-24 2012-06-13 北京大学 一种模拟粉尘气溶胶人体暴露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04215570B (zh) * 2014-09-05 2017-04-19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雾霾环境模拟实验装置
CN104568540B (zh) * 2014-12-24 2017-12-2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宽粒度分布的标准颗粒固态样品的制备方法
CN105115863A (zh) * 2015-09-14 2015-12-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人工气候室雾霾环境模拟装置及其雾霾环境模拟方法
CN106248462A (zh) * 2016-10-14 2016-12-21 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校准粒度测定仪的宽分布颗粒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6508B (zh) * 2018-05-18 2024-03-0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模拟大气粉尘粒径分布特征的试验粉尘发生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2543A (zh) * 2015-01-04 2015-04-08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pm2.5环境模拟装置
CN104568546A (zh) * 2015-01-23 2015-04-29 上海大学 一种制备大气颗粒物空白样品的方法
CN106248463A (zh) * 2016-10-14 2016-12-21 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校准pm2.5切割器的标准物质及其制备和定值方法
CN106478856A (zh) * 2016-10-14 2017-03-08 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校准pm10切割器的标准物质及其制备和定值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mbient PM10 extracts inhibit phagocytosis of defined inert model particles by alveolar macrophages;Christian Monn et al.;《Inhalation Toxicology》;20021231(第14期);摘要,第369页第1段至第385页最后一段 *
Size-dependent hydroxyl radicals generation induced by SiO2 ultra-fine particles: The role of surface iron;Shang Yu et al.;《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20090731;第52卷(第7期);第1033-1041页 *
The distribution of PM10 and PM2.5 carbonaceous aerosol in Baotou, China;Haijun Zhou et al.;《Atmospheric Research》;20161231(第178-179期);引言第1段,第2.2节第1段 *
刘梦娇 等.北京大气PM2.5与惰性SiO2的生物毒性比较.《环境科学》.2015,第36卷(第11期), *
北京大气PM2.5与惰性SiO2的生物毒性比较;刘梦娇 等;《环境科学》;20151130;第36卷(第11期);摘要,引言,第1-4节 *
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和影响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邵龙义 等;《地球科学》;20180531;第43卷(第5期);第1694页右栏第2段 *
大气颗粒物致机体损伤的OH自由基机制;李怡 等;《生态毒理学报》;20070630;第2卷(第2期);第142-149页 *
民用燃料燃烧排放PM2.5和PM10中碳组分排放因子对比;孙少飞 等;《中国环境科学》;20141231;第34卷(第11期);引言以及第2751页右栏第2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5384A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 et al. A device for sampl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articulate mercury in ambient air
Bein et al. Compositional variance in extracted particulate matter using different filter extraction techniques
CN103226128B (zh) 一种解析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二次有机碳来源的方法
CN109187287B (zh) 基于稳定元素粒径分布信息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
Ma et al. Mixing state and light absorption enhancement of black carbon aerosols in summertime Nanjing, China
CN102980992B (zh) 测量树枝吸附的可入肺颗粒物数值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03215A (zh) 评价污染或超标土壤中重金属和类金属解吸速率的方法
CN109655384B (zh) 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CN103954525A (zh) 一种测定植物叶片滞留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质量的方法
CN110083985A (zh) 一种土壤镉镍复合的小麦富集量的预测方法
Chan et al. Characterisation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PM10 aerosol samples collected with a high volume cascade impactor in Brisbane (Australia)
Van Vaeck et al. Aerosol collection by cascade impaction and filtration: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ampling systems on the measured organic pollutant levels
CN113702518A (zh) 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大气沉降的监测方法
CN110736791A (zh) 一种雾霾相关多环芳烃毒性评价方法
CN107843640A (zh) 金银花中20种元素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Delany et al. The organic component of wind-erosion-generated soil-derived aerosol
Temime-Roussel et al. Evaluation of an annular denuder for atmospheric PAH partitioning studies—2: evaluation of mass and number particle losses
Wu et al. Ambient air particulate dry deposition, concentrations and metallic elements at Taichung Harbor near Taiwan Strait
CN106802265A (zh) 一种适用于烟尘低浓度测试的空白试验方法
Gao et al. Enrichment and transfer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through dust aerosol generation from soil to the air
CN115980249A (zh) 一种虎耳草药材质量检测方法
CN110879264B (zh) 一种高寒草地n2o排放速率及来源贡献率的测定方法
Heller-Zeisler et al. Examination of a procedur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simulated filter-based air particulate matter reference material
CN114002339A (zh) 一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及设备
Li et al. Lead expos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ion evalu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dust in primary school campuses of Baoji city in northwest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