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1417A - 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1417A
CN109641417A CN201780051574.3A CN201780051574A CN109641417A CN 109641417 A CN109641417 A CN 109641417A CN 201780051574 A CN201780051574 A CN 201780051574A CN 109641417 A CN109641417 A CN 109641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ament
functional
substrate
lining layer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15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内正好
大屋秀信
小俣猛宪
新妻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641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1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1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discontinuous layer, i.e. formed of separate pieces of material
    • B32B3/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discontinuous layer, i.e. formed of separate pieces of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a face layer formed of separate pieces of material which are juxtaposed side-by-s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C08J7/0423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of inorganic material and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4Forming conductive coatings; Forming coatings having anti-stat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9D1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7/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rticle coa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1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K1/035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e.g. two or more polymers, polymer + filler, + reinforcement
    • H05K1/037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e.g. two or more polymers, polymer + filler, + reinforcement containing additives, e.g.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9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conductive, e.g. metallic pattern
    • H05K1/092Dispersed materials, e.g. conductive pastes or inks
    • H05K1/097Inks comprising nanoparticl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sintered at low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8Improvement of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and the metal
    • H05K3/386Improvement of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and the metal by the use of an organic polymeric bonding layer, e.g. adhesiv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J24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hydroxy and the carboxyl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1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K1/032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 H05K1/0326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containing O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04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 H05K2201/0108Transpar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37Materials
    • H05K2201/0145Polyester,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PE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1Treat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ffect, e.g. heating, cooling, roughening
    • H05K2203/1131Sintering, i.e. fusing of metal particles to achieve or impro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4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ink-jet printing or drawing by dispensing
    • H05K3/125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ink-jet printing or drawing by dispensing by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Secondary treatment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4Reinforcing the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245Reinforcing conductive patterns made by printing techniques or by othe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s, inks or powders; Reinforcing other conductive patterns by such techniques
    • H05K3/246Reinforcing conductive paste, ink or powder patterns by other methods, e.g. by plating

Abstract

提供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本发明涉及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本发明涉及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是在基材上形成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接着,在该底衬层上形成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Description

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2提出了利用提供至基材上的油墨内部的流动,使该油墨所含有的功能性微粒堆积于该油墨的周缘部,形成具有与该油墨的提供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功能性细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57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1/05195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使功能性微粒堆积而形成的功能性细线易于从基材剥离,从密合性的观点出发,发现了进一步改善的余地。此外,对于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光学特性,也发现了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其它课题通过以下记载得以明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各发明来解决。
1.一种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
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底衬层含有交联剂。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性微粒为金属纳米粒子。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堆积物是来源于包含上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油墨的堆积物,
上述底衬层的表面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
〔接触角条件〕
在将上述水与上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上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将上述高沸点溶剂相对于上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
0.1≤B/A≤2···(a)
10°≤A≤50°···(b)
5°≤B≤30°···(c)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6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甘醇单丁基醚。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功能性细线上叠层金属而成。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材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功能性细线形成了规定的图案。
11.一种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形成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
接着,在该底衬层上形成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或12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底衬层含有交联剂。
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3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性微粒为金属纳米粒子。
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堆积物为来源于包含上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油墨的堆积物,
上述底衬层的表面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
〔接触角条件〕
在将上述水与上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上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将上述高沸点溶剂相对于上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
0.1≤B/A≤2···(a)
10°≤A≤50°···(b)
5°≤B≤30°···(c)
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6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甘醇单丁基醚。
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功能性细线上叠层金属。
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材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
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多个上述功能性细线来形成规定的图案。
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功能性细线时,利用提供至上述底衬层上的油墨内部的流动,使该油墨所含有的上述功能性微粒堆积于该油墨的边缘部,形成具有与该油墨的提供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上述功能性细线。
2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21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功能性细线时,在上述底衬层上利用作为线段提供的油墨内部的流动,使该油墨所含有的上述功能性微粒堆积于沿着该线段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缘部,形成具有与该油墨的赋予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一对上述功能性细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进行说明,接下来,对于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在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中说明的构成可以适当引用于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的构成。此外,对于在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中说明的构成可以适当引用于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构成。
(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本发明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在基材上具有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功能性细线。
上述底衬层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上述功能性细线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该功能性细线具有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线宽。
根据这样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能够获得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效果。此外,对于作为光学特性,特别是透射率的提高和雾度的降低是有效的。
<基材>
基材的材质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玻璃、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丙烯酸、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ABS、聚苯乙烯等)、金属(铜、镍、铝、铁等、或合金)、陶瓷等。这些例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多种贴合了的状态来使用。
例如通过使用玻璃等,从而可以提高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耐热性。此外,例如,通过使用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等,从而可以提高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耐热性和弯曲耐性。
例如由塑料或玻璃形成的基材,其中由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形成的基材作为基材的物性优异,另一方面,功能性细线原本不易密合,但根据本发明,即使对于这样的密合困难的基材,也可以借助底衬层而使功能性细线牢固地密合。此外,由于基材透明,因此可以更显著地发挥由本发明带来的光学特性的效果。
<底衬层>
底衬层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
作为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可以使用导入了疏水性基团的聚酯树脂。作为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可以使用例如,在由1种或2种以上的二羧酸与1种或2种以上的二醇形成的聚酯树脂中,使具有疏水性基团的1种或2种以上的改性基团键合或聚合而成的聚酯树脂。
二羧酸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脂肪族二羧酸、脂环式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等。
作为脂肪族二羧酸,可举出饱和脂肪族二羧酸等,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亚甲基二羧酸(Decamethylenedicarboxylic acid)等。
作为脂环式二羧酸,可举出例如,1,2-环己烷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1,4-十氢萘二羧酸、1,5-十氢萘二羧酸、2,6-十氢萘二羧酸、2,7-十氢萘二羧酸等。
作为芳香族二羧酸,可举出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此外,作为芳香族二羧酸,可以使用具有磺酸盐的基团的芳香族二羧酸。作为具有磺酸盐的基团的芳香族二羧酸,可举出例如,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5-磺酸钾间苯二甲酸、5-磺酸锂间苯二甲酸、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鏻盐等。
二醇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脂肪族二醇、脂环式二醇、具有芴骨架的二醇等。
作为脂肪族二醇,可举出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等。
作为脂环式二醇,可举出例如,1,2-环戊烷二甲醇、1,3-环戊烷二甲醇、双(羟基甲基)三环、[5.2.1.0]癸烷等5元环二醇、1,2-环己烷二醇、1,3-环己烷二醇、1,4-环己烷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2,2-双(4-羟基环己基)-丙烷等6元环二醇等。
作为具有芴骨架的二醇,可举出例如,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异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正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正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异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1-甲基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双(1-甲基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苯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苄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苄基苯基]芴、9,9-双[4-(3-羟基丙氧基)苯基]芴9,9-双[4-(4-羟基丁氧基)苯基]芴等。
改性基团所包含的疏水性基团只要是对于水、极性溶剂的亲和性低(疏水性高)的基团,就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聚氟烷基、聚氟醚烷基等有机氟化合物基;有机聚硅氧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亚甲硅基等有机硅化合物;例如碳原子数5以上20以下的长链烷基;等。改性基团可以使用主要由这样的疏水性基团构成的基团。改性基团优选为亲水基团少或没有亲水基团。
将改性基团导入聚酯树脂的方法不受限定,可以使用例如,将改性基团与聚酯树脂聚合的方法等。在使用聚合的方法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改性基团的存在下将聚酯树脂进行聚合,可以在将聚酯树脂聚合之后,将改性基团进行聚合。聚合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接枝聚合等。
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优选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由此,获得减小底衬层的雾度(浊度)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改善作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整体的光学特性。
在获得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时,作为改性基团,可以使用提高了疏水性的丙烯酸树脂(疏水性丙烯酸树脂)。
提高丙烯酸树脂的疏水性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增加侧链、反应基团间具有疏水性基团(例如长链烷基等)的丙烯酸单体的比例,减小具有亲水性基团(例如羧酸等)的丙烯酸单体的比例等方法。
作为丙烯酸单体,可举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丙烯酸铵、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改性基团使用的丙烯酸树脂可以进一步包含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磺酸钠、甲基丙烯酸钠、氯乙烯、1,1-二氯乙烯、乙烯基醚、乙酸乙烯酯等作为共聚成分。
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的改性率能够考虑改性基团的疏水性的程度等进行适当设定,作为一例,可以设为10%~70%。如果改性率为上述范围,则功能性细线的形成稳定化,防止该功能性细线的断线,进一步密合性也提高。另外,改性率(%)是将改性基团的重量相对于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的重量以百分率表示的值。
<交联剂>
底衬层优选含有交联剂。由此,底衬层与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进一步提高。此外,之后对于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进行详述,通过交联剂的使用,从而可以在底衬层上进一步稳定地形成线宽细的功能性细线。
底衬层所含有的交联剂只要是能够将构成底衬层的聚酯树脂进行交联的交联剂即可,可以举出例如,噁唑啉系、异氰酸酯系、碳二亚胺系、三聚氰胺系或环氧系的交联剂等,其中,噁唑啉系的交联剂是适合的。通过使用噁唑啉系的交联剂,从而底衬层与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显著地提高。
作为噁唑啉系交联剂,可以使用具有噁唑啉基的交联剂。
作为具有噁唑啉基的交联剂,可举出例如,包含具有噁唑啉基的单体的聚合物等。
作为具有噁唑啉基的单体,可举出例如,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5-甲基-2-噁唑啉等。
作为包含具有噁唑啉基的单体的聚合物(也称为树脂交联剂),可举出例如,具有噁唑啉基的丙烯酸树脂交联剂等。
作为具有噁唑啉基的丙烯酸树脂交联剂,可举出例如,在水或含有一定程度的有机溶剂的水中具有可溶性或分散性的丙烯酸树脂。作为那样的丙烯酸树脂,可举出例如,使上述具有噁唑啉基的单体与其它共聚成分共聚而成的丙烯酸树脂等。作为丙烯酸树脂的其它共聚成分,可以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酰胺等那样的单体成分等。
具有噁唑啉基的丙烯酸树脂交联剂除了上述单体以外,可以进一步包含具有聚环氧烷链的单体。
作为具有聚环氧烷链的单体,可举出例如,使聚环氧烷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羧基加成而成的酯等。这里,作为聚环氧烷链,可举出例如,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丁烷等。聚环氧烷链的重复单元可以处于例如3~100的范围。
作为丙烯酸树脂交联剂的具体例,可举出例如,2-异丙烯基-2-噁唑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等。
交联剂的添加量例如,相对于底衬层的总重量可以为3重量%~12重量%的范围。通过使添加量为3重量%以上,从而可以充分地发挥交联的效果,适当地提高底衬层与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此外,通过使添加量为12重量%以下,从而防止底衬层被噁唑啉基和/或聚环氧烷链过度地亲水化,可以适当地保持油墨的润湿性,可以稳定地形成功能性细线。特别是,可以将使用了后述咖啡渍(coffee-stain)现象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良好地稳定化,可以使所得的功能性细线的线宽变细。
<功能性细线>
功能性细线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也称为层叠体或集合体)形成。
作为功能性微粒,可以使用粒子状的功能性材料。功能性材料只要是用于对基材赋予特定的功能的材料,就不受特别限定。所谓赋予特定的功能是指例如,使用导电性材料对基材赋予导电性、使用绝缘性材料对基材赋予绝缘性等。作为功能性材料,根据所要求的功能,可以使用例如导电性材料、绝缘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光学材料(例如滤光器材料)、电介质材料、磁性材料等。功能性材料优选为与构成赋予该功能性材料的基材的表面的材料不同的材料。
作为功能性微粒,可以特别优选使用导电性微粒(导电性材料)。
导电性微粒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优选例示例如,Au、Pt、Ag、Cu、Ni、Cr、Rh、Pd、Zn、Co、Mo、Ru、W、Os、Ir、Fe、Mn、Ge、Sn、Ga、In等金属微粒,其中,如果使用Au、Ag、Cu那样的金属微粒,则可以形成电阻低,且耐腐蚀的细线。从成本和稳定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为包含Ag的金属微粒。这些金属微粒优选为金属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优选为1~1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3~50nm的范围。平均粒径为体积平均粒径,可以通过马尔文(Malvem)公司制造的Zetasizer 1000HS进行测定。
此外,导电性微粒可以为碳微粒。作为碳微粒,可举出例如,石墨微粒、碳纳米管、富勒烯等。
此外,导电性微粒可以为导电性聚合物。作为导电性聚合物,可举出例如,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等。作为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可举出例如,聚噻吩类、聚吡咯类、聚吲哚类、聚咔唑类、聚苯胺类、聚乙炔类、聚呋喃类、聚对亚苯基类、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类、聚对亚苯基硫化物、聚薁类、聚异硫茚类、聚氮化硫(polythiazyl)类等链状导电性聚合物等。
通过使功能性细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从而良好地发挥由该功能性细线带来的功能。此外,通过使功能性细线的线宽为10μm以下,从而可以降低该功能性细线的可视性,可以提高透射率。特别是在线宽为10μm以下的情况下,即使构成该细线的材料(功能性微粒等)本身不透明时,也发挥视觉上显示为透明的效果。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透明”,不仅包括材料本身为透明的情况,而且还包含视觉上显示为透明的情况。
此外,即使是功能性细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这样的微细的功能性细线,也可以借助上述底衬层而密合性高地稳定地保持于基材。此外,具备有底衬层的基材发挥可以在该底衬层上稳定地形成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微细的功能性细线的效果。
(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在基材上形成底衬层,接着,在该底衬层上形成功能性细线。
上述底衬层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上述功能性细线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该功能性细线具有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线宽。
根据这样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获得所得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效果。此外,对于作为光学特性,特别是透射率的提高和雾度的降低是有效的。此外,具备有上述底衬层的基材发挥可以在该底衬层上稳定地形成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微细的功能性细线的效果。
功能性细线的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湿法工艺来进行:从包含赋予至底衬层上的上述功能性微粒的液体(也称为油墨)中,使该功能性微粒堆积于该底衬层上。此时,液体可以适当除去。液体可以与堆积的进行并行地被除去,也可以在堆积结束之后被除去。作为这样的工艺,可以优选使用例如印刷法等。
作为印刷法,可举出例如,凹版胶印刷法、网版印刷法、喷墨法等。
作为喷墨法,例如,通过使用能够喷出与通常的液滴相比小的小液滴的超级喷墨,使油墨的提供宽度成为1μm以上10μm以下,从而可以直接形成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此外,可以利用咖啡渍现象,利用提供至底衬层上的油墨内部的流动使该油墨所含有的功能性微粒堆积于该油墨的边缘部,形成具有与该油墨的提供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功能性细线。由此,不论油墨的提供宽度如何,都可以形成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因此可以通用性高地使用通常的喷墨法、分配器法、上述各种印刷法等湿法工艺。
<使用了咖啡渍现象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以下,参照图1对于使用了咖啡渍现象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A所示那样,准备基材1。
对于基材1,可以根据需要实施表面处理。特别是作为适于由塑料形成的基材的表面处理,可以例示电晕放电处理等。通过电晕放电处理,可以将基材1的表面进行亲水化,可以提高用于形成底衬层的涂布液的涂布性。
接着,如图1B所示那样,在基材1上形成底衬层2。
底衬层2的形成方法不受特别限定,优选通过例如涂布法等来形成。涂布法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使用例如线棒等进行涂布的方法等。在使用涂布法的情况下,可以制备溶剂中含有用于形成底衬层2的成分的涂布液,将其涂布于基材1上,然后使溶剂干燥,形成底衬层2。作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水、有机溶剂等,水是特别适合的。
在底衬层2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实施用于进行交联反应的处理。
另外,可以在基材1与底衬层2之间设置未图示的中间层。
接着,如图1C所示那样,在底衬层2上,提供包含功能性微粒的油墨3。
接着,如图1D所示那样,可以利用提供至底衬层2上的油墨3内部的流动,使油墨3所含有的功能性微粒堆积于油墨3的边缘部,形成具有与油墨3的提供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功能性细线4。
即,伴随着油墨3的干燥,以补充由于油墨3在边缘部蒸发而损失的液体的方式形成从中央部向边缘部的流动。通过该流动,功能性微粒被输送至边缘部来堆积。该流动可能是由于伴随干燥的油墨3的接触线的固定化、以及油墨3在中央部与边缘部的蒸发量之差导致的。因此,优选以促进该流动的方式,设定导电性材料的浓度、油墨3与底衬层2的接触角、油墨3的液量、油墨3的配置密度、或温度、湿度、气压等的环境因素等的条件。
这里通过以线段方式提供油墨3,从而在沿着该线段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缘部各自形成了功能性细线4、4。这样,可以形成由一对功能性细线4、4形成的平行线5。由此,可以提高形成功能性细线时的生产性。
<油墨>
作为油墨,可以使用液体中包含上述功能性微粒的油墨。液体可以使水、有机溶剂等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来构成。
有机溶剂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1,2-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丙二醇等的醇类、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乙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三甘醇单甲基醚、双丙甘醇单甲基醚、双丙甘醇单乙基醚等的醚类等。
此外,油墨中,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等各种添加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硅系表面活性剂等。所谓硅系表面活性剂,是指将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或末端进行了聚醚改性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在市场上销售有信越化学工业制造的“KF-351A、KF-642”、毕克化学(BYK)制造的“BYK347、BYK348”等。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形成线状液体24的液体的总量,优选为1重量%以下。
油墨中的功能性微粒的浓度不受特别限定,在使用了上述咖啡渍现象的情况下,可以调整为例如0.01wt%以上1.0wt%以下。
如上述那样,功能性细线即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可以是来源于油墨的堆积物。在该情况下,油墨优选包含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高沸点溶剂优选为例如二甘醇单丁基醚等。由此,特别是可以降低使用咖啡渍现象来形成的功能性细线的线宽。
此外,通过将构成底衬层的聚酯树脂利用上述交联剂进行交联,从而高沸点溶剂相对于底衬层的接触角变高。其结果是,干燥初期的由水和高沸点溶剂形成的油墨相对于底衬层的接触角,与干燥后期的将高沸点溶剂作为主体的油墨相对于底衬层的接触角之差变小。由此,防止伴随着干燥的进行接触角变化,防止伴随着干燥的进行油墨周缘部移动。因此,可以显著地降低由堆积于周缘部的功能性微粒形成的功能性细线的线宽。
此外,在油墨包含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情况下,底衬层的表面优选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由此,特别是可以降低使用咖啡渍现象来形成的功能性细线的线宽。
〔接触角条件〕
在将水与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高沸点溶剂相对于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
0.1≤B/A≤2···(a)
10°≤A≤50°···(b)
5°≤B≤30°···(c)
这里,所谓高沸点溶剂是指用于导电性细线的形成的油墨所含有的、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在油墨含有2种以上的高沸点溶剂的情况下,作为上述接触角条件下的高沸点溶剂,将与油墨所含有的高沸点溶剂相同的2种以上的高沸点溶剂以相同的重量比进行配合来使用。例如,在使用包含15重量%高沸点溶剂α、10重量%高沸点溶剂β的油墨的情况下,将上述接触角条件的接触角A的测定所使用的“将水与上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的组成设为水∶高沸点溶剂α∶高沸点溶剂β=80∶12∶8的重量比,将上述接触角条件的接触角B的测定所使用的“高沸点溶剂”的组成设为高沸点溶剂α∶高沸点溶剂β=60∶40的重量比。接触角的测定将滴加3μL的液滴,滴加后1秒后的值设为测定值。
通过满足上述接触角条件,从而干燥初期的油墨相对于底衬层的接触角,与干燥后期的油墨相对于底衬层的接触角之差变小。进一步,干燥过程中的接触角的值对于使功能性微粒堆积于油墨周缘部而言是适合的。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能性细线的线宽。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金属叠层>
优选在功能性细线上叠层金属。
金属可以作为金属膜叠层在功能性细线上。金属膜优选通过非电解镀、电解镀来形成。通过选择导电性作为赋予至功能性细线的功能,从而可以利用功能性细线的导电性,在该功能性细线上选择性地形成金属膜。
构成金属膜的金属优选与构成功能性细线的材料(功能性微粒)不同。例如,可以将功能性细线由银(例如银纳米微粒)来构成,将金属膜由铜、镍或铬等来构成。
可以使镀覆金属不同并实施多次镀覆。由此,可以在功能性细线上形成多个金属膜。
例如,通过在功能性细线上形成由铜形成的第1金属膜、由镍或铬形成的第2金属膜,从而可以获得由铜带来的导电性提高的效果、以及由镍或铬带来的耐气候性提高的效果。此外,通过将铜等那样的强色调的金属用镍或铬进行被覆,从而消除强色调而成为中性颜色,也获得了功能性细线变得不易被辨认出来的效果。
此外,在通过镀覆将金属进行叠层的情况下,确认到金属主要沿高度方向被叠层。因此,可以抑制伴随着镀覆功能性细线变粗。由此,由功能性细线和叠层金属的复合体形成的细线的线宽可以适当地维持充分的细度(也取决于镀覆条件,但优选为10μm以下)。其结果是,也可以良好地维持光学特性。此外,即使在镀覆后,也可以良好地维持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
<两面形成>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于在基材的一面形成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形成功能性细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基材的两面形成底衬层,在两面的各底衬层上形成功能性细线。
<使用了咖啡渍现象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的其它例>
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咖啡渍现象的一例,主要示出了通过以线段方式提供油墨,从而在沿着该线段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缘部各自形成线状的功能性细线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
根据油墨的提供形状,可以形成所期望的各种形状的功能性细线。例如,也可以通过以圆形状提供油墨,从而在该油墨的周缘部(圆周部)形成圆状(环状)的功能性细线。油墨的提供形状除了圆形状以外,可以自由地设定成多边形状、波浪线状、折线状等,获得与这些形状相应的功能性细线。
咖啡渍现象不限定于遍及油墨的周缘部的整周来堆积功能性微粒的情况。例如,可以仅在油墨的周缘部中的一部分的周围选择性地堆积功能性微粒。
使功能性微粒堆积的部位能够通过控制例如油墨内部的流动来选择。在油墨干燥时,例如在油墨内部形成局部的温度差,使油墨的周缘部中的一部分的周围处的油墨蒸发量增大,从而可以在该一部分的周围选择性地堆积功能性微粒。如果使用该方法,则能够使沿着例如线状的油墨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边缘部处的油墨蒸发量增大,从1根线状的油墨形成1根功能性细线。
<功能性细线图案>
优选通过多个功能性细线来形成规定的图案(功能性细线图案)。通过将多个功能性细线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例如,条纹状、网眼状等各种具有规则性的图案。此外,图案可以不具有规则性,也可以将多个功能性细线随机地形成(配置),形成随机图案。
<用途>
功能性细线、功能性细线图案、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用途不受特别限定,根据被赋予的功能,可以用于各种用途。
例如,赋予了导电性作为功能性细线的功能的导电性细线可以作为构成电路的电气配线等使用。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可以适合用作绝缘层,因此可以在该底衬层上形成多个独立了的电气配线。
此外,例如,可以将由多个导电性细线形成的功能性细线图案(导电性细线集合体)作为一个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体或面状的透明电极)来使用。
这样,可以将导电性细线、导电性细线图案、带导电性细线的基材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所具备的各种器件。
此外,功能性细线、功能性细线图案的透明性优异,进一步也容易对于基材和基底层赋予透明性,因此可以用于要求透明性的各种器件。
例如,作为带导电性细线图案的基材的用途,可以举出液晶、等离子体、有机电致发光、场致发射等各种方式的显示器用透明电极、或触摸面板、便携电话、电子纸、各种太阳能电池、各种电致发光调光元件等所使用的透明电极等。特别优选将带导电性细线图案的基材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那样的电子设备的触摸面板传感器来使用。在作为触摸面板传感器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透明导电膜作为位置检测用电极(X电极和Y电极)来使用。
实施例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制作
(1)基材的制备
在厚度1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的一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来制成基材。
(2)聚酯树脂A的制备(合成)
对于由下述组成比形成的聚酯树脂a,将聚硅氧烷以改性率20%进行聚合来制备出被疏水性改性(硅氧烷改性)了的聚酯树脂A。
〔聚酯树脂a〕
·对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30mol%
·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14mol%
·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2mol%
·乙二醇(二醇成分):34mol%
·双酚A(二醇成分):20mol%
(3)涂布液的制备
将上述聚酯树脂A利用纯水调整成固体成分浓度5重量%而制备出涂布液。
(4)底衬层的形成
在上述基材的实施了电晕放电处理的面上,以使湿润膜厚成为3μm(干燥膜厚为0.15μm)的方式利用线棒涂布上述涂布液,然后在100℃使其干燥3分钟来形成底衬层。底衬层的组成如表1所示。
(5)油墨的制备
制备出由下述组成形成的油墨。
〔油墨组成〕
·银纳米粒子的水分散液1(银纳米粒子:40重量%):1.75重量%
·二甘醇单丁基醚:20重量%
·纯水:余量
上述接触角条件如表1所示。这里,高沸点溶剂为二甘醇单丁基醚。
(6)功能性细线图案的形成
使用上述油墨,在基材上形成了由多个功能性细线形成的功能性细线图案(网眼图案)。
具体而言,首先,使用安装有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制造的喷墨头“512LHX”(标准液滴容量42pL)的XY遥控设备(武藏高科技(engineering)制造的“SHOTMASTER300”),以及喷墨控制系统(柯尼卡美能达制造的“IJCS-1”),以使喷嘴列方向间间距成为282μm,扫描方向间间距成为45μm的方式,在设置于基材的一面上的底衬层上将上述油墨作为液滴依次喷出,在底衬层上使对在扫描方向上连续地提供的液滴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多个第1线状的油墨3(图2(a))。另外,一边印刷一边将载置有基材的平台以70℃进行加热,在使这些线状的油墨3干燥的过程中,在边缘部(沿着长度方向的两边缘部)堆积固体成分,从而由1根线状油墨3形成了由包含功能性微粒的2根(一对)功能性细线4、4构成的第1平行线5。
然后,将基材90°旋转,在与第1平行线5正交的方向上,利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涂布由上述油墨形成的多个第2线状的油墨3,使其干燥,形成了第2平行线5。这样,形成了由网眼图案形成的功能性细线图案。
(5)烘烤处理
将形成有功能性细线图案的基材放入130℃的烘箱中,进行10分钟烘烤处理。
如上所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将聚酯树脂A替换为如下制备出的聚酯树脂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聚酯树脂B的制备>
对于由下述组成比形成的聚酯树脂b,将由下述组成比形成的丙烯酸成分以改性率50%进行聚合而制备出被疏水性改性(丙烯酸改性)了的聚酯树脂B。
〔聚酯树脂b〕
·对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30mol%
·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14mol%
·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2mol%
·乙二醇(二醇成分):34mol%
·双酚A(二醇成分):20mol%
〔丙烯酸成分〕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mol%
·甲基丙烯酸甲酯:40mol%
·苯乙烯:10mol%
·丙烯酸丁酯:30mol%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在涂布液中以下述配方配合了碳二亚胺系交联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涂布液的配方>
·改性聚酯树脂B:5重量%
·碳二亚胺系交联剂(日清纺化学(chemical)公司制造的聚碳化二亚胺(carbodilite)SV-02:固体成分浓度40重量%):1重量%
·纯水:余量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中,代替涂布液的碳二亚胺系交联剂以下述配方配合了噁唑啉系交联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涂布液的配方>
·改性聚酯树脂B:5重量%
·噁唑啉系交联剂(日本触媒公司制造的epocros WS-700:固体成分浓度25重量%):1.6重量%
·纯水:余量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将聚酯树脂A替换为如下制备出的聚酯树脂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聚酯树脂C的制备>
对于由下述组成比形成的聚酯树脂c,将由下述组成比形成的丙烯酸成分以改性率30%进行聚合而制备出被疏水性改性(丙烯酸改性)了的聚酯树脂C。
〔聚酯树脂c〕
·对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30mol%
·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14mol%
·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2mol%
·乙二醇(二醇成分):34mol%
·双酚A(二醇成分):20mol%
〔丙烯酸成分〕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mol%
·甲基丙烯酸甲酯:40mol%
·苯乙烯:10mol%
·丙烯酸丁酯:30mol%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将聚酯树脂A替换为如下制备出的聚酯树脂D,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聚酯树脂D的制备>
对于由下述组成比形成的聚酯树脂d,将聚硅氧烷以改性率40%进行聚合而制备出被疏水性改性(硅氧烷改性)了的改性聚酯树脂D。
〔聚酯树脂d〕
·对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30mol%
·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14mol%
·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2mol%
·乙二醇(二醇成分):34mol%
·双酚A(二醇成分):20mol%
(实施例7)
在实施例4中,将基材替换为厚度100μm的聚碳酸酯(PC)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实施例8)
在实施例4中,将基材替换为厚度0.8mm的无碱玻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实施例9)
在实施例4中,将基材替换为厚度100μm的环烯烃聚合物(COP)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将聚酯树脂A替换为如下制备出的聚酯树脂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聚酯树脂E的制备>
制备出由下述组成比形成的聚酯树脂E(未疏水性改性)。
〔聚酯树脂E〕
·对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30mol%
·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14mol%
·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羧酸成分):2mol%
·乙二醇(二醇成分):34mol%
·双酚A(二醇成分):20mol%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省略底衬层的形成,在基材上直接进行了图案形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比较例3)
在实施例7中,省略底衬层的形成,在基材上直接进行了图案形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制作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
2.评价方法
(1)导电性细线的线宽的测定方法
使用光学显微镜来测定功能性细线的线宽。线宽设为在任意的10点测定得到的线宽的平均值。
功能性细线的线宽可以作为评价咖啡渍现象的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即,功能性细线的线宽越细,越促进功能性微粒对油墨周缘部的选择性堆积,可以评价为咖啡渍现象已被稳定化。
另外,在比较例1~3中,功能性微粒在线状的油墨的提供宽度整体范围内分散,功能性细线的线宽超过了10μm。因此,对于比较例1~3,评价为“不良(N.G.)”。
(2)透射率的测定方法
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造的“NDH7000”),测定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总透射率,设为透射率。
(3)雾度的测定方法
使用上述雾度计,测定出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雾度值。
另外,雾度值按照“塑料-透明材料的雾度的求出方法(JIS K 7136)”,通过下式算出。
雾度值(浊度)=散射光/总透过光×100(%)
(4)密合性的评价方法
在基材中的形成有功能性细线的面上,粘贴米其邦(Nichiban)公司制造的“玻璃纸胶带(Cellotape)(注册商标)”,沿垂直方向快速地剥离。观察剥离后的玻璃纸胶带表面、和功能性细线图案的残存率,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评价密合性。
〔评价基准〕
AA:导电性细线完全未产生剥离,玻璃纸胶带也没有转印。
A:在剥离了的玻璃纸胶带的一部分观察到从导电性细线转印的现象,但未观察到导电性细线剥离。
B:剥离了的玻璃纸胶带的整面观察到从导电性细线转印的现象,但未观察到导电性细线剥离。
C:稍微产生了导电性细线的剥离。
D:大幅产生了导电性细线的剥离。
将以上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评价>
可知:通过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从而可以将该基材上(底衬层上)所形成的细线的线宽降低直至1μm以上10μm以下的范围,并且获得该细线的密合性优异,进一步形成有细线的基材的透射率高,透明性也高(雾度低)的效果。即,可知:可以改善基材上所形成的细线的稳定性、形成有细线的基材的光学特性等。
此外,例如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对比可知,通过使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从而获得雾度值进一步降低等效果。
此外,例如由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对比可知,通过使底衬层包含交联剂,从而获得线宽进一步降低等效果。
此外,例如由实施例3与实施例4的对比可知,通过使交联剂为噁唑啉,从而获得线宽进一步降低,透射率进一步提高,密合性进一步提高等效果。
此外,例如由实施例1、2与实施例5、6的对比可知,通过满足特定的接触角条件,从而获得线宽进一步降低等效果。
此外,例如由实施例7~9与比较例3的对比可知,通过本发明,即使对于原本难以获得密合性的基材,也发挥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等效果。
3.金属在功能性细线上的叠层
(实施例10)
对于实施例4中形成的功能性细线,依次实施下述电解镀铜和下述电解镀镍,在该导电性细线上依次形成了镀铜层和镀镍层。
〔电解镀铜〕
在以将硫酸铜五水盐60g、硫酸19g、1N盐酸2g、光泽赋予剂(Meltex公司制造的“ST901C”)5g用离子交换水调配成1000ml的配方制备而成的镀铜浴中,对于浸渍的导电性细线图案进行供电,进行了电解镀铜。阳极使用了镀覆用铜板。
〔电解镀镍〕
在以将硫酸镍240g、氯化镍45g、硼酸30g用离子交换水调配成1000ml的配方制备而成的镀镍浴中,对于浸渍的导电性细线图案(上述电解镀铜后的导电性细线图案)进行供电,进行了电解镀镍。阳极使用了镀覆用镍板。
<评价>
通过使用电解电镀来进行金属的叠层,从而可以在功能性细线上选择性地叠层金属。
确认到:通过金属的叠层,从而由功能性细线和叠层金属的复合体形成的细线的导电性显著地提高。
此时,由于金属主要沿高度方向被叠层,因此伴随镀覆的功能性细线的变粗被抑制了。由此,由功能性细线和叠层金属的复合体形成的细线的线宽适当地维持了充分的细度(也取决于镀覆条件,但优选为10μm以下)。其结果是也良好地维持了光学特性。此外,也良好地维持了密合性。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材
2:底衬层
3:油墨
4:功能性细线
5:平行线。

Claims (22)

1.一种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衬层含有交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微粒为金属纳米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物是来源于包含所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油墨的堆积物,
所述底衬层的表面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
〔接触角条件〕
在将上述水与所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将所述高沸点溶剂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
0.1≤B/A≤2···(a)
10°≤A≤50°···(b)
5°≤B≤30°···(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甘醇单丁基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能性细线上叠层金属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性细线形成了规定的图案。
11.一种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形成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
接着,在该底衬层上形成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衬层含有交联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微粒为金属纳米粒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物为来源于包含所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油墨的堆积物,
所述底衬层的表面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
〔接触角条件〕
在将上述水与所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所述高沸点溶剂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
0.1≤B/A≤2···(a)
10°≤A≤50°···(b)
5°≤B≤30°···(c)。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甘醇单丁基醚。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能性细线上叠层金属。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多个所述功能性细线来形成规定的图案。
21.根据权利要求11~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功能性细线时,利用提供至所述底衬层上的油墨内部的流动,使该油墨所含有的所述功能性微粒堆积于该油墨的边缘部,形成具有与该油墨的提供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所述功能性细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功能性细线时,在所述底衬层上利用作为线段提供的油墨内部的流动,使该油墨所含有的所述功能性微粒堆积于沿着该线段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缘部,形成具有与该油墨的赋予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一对所述功能性细线。
CN201780051574.3A 2016-08-31 2017-08-07 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96414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0371 2016-08-31
JP2016-170371 2016-08-31
PCT/JP2017/028604 WO2018043046A1 (ja) 2016-08-31 2017-08-07 機能性細線付き基材及び機能性細線の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1417A true CN109641417A (zh) 2019-04-16

Family

ID=6130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1574.3A Pending CN109641417A (zh) 2016-08-31 2017-08-07 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1687B2 (zh)
EP (1) EP3508340A4 (zh)
JP (1) JP6958557B2 (zh)
CN (1) CN109641417A (zh)
WO (1) WO20180430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3860B2 (ja) * 2018-04-04 2022-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機能性細線付き基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と基材のセット
CN116670983A (zh) * 2020-11-30 2023-08-29 霓达株式会社 旋转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836A (zh) * 2015-12-17 2018-08-0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体的制造方法及透明导电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5343B2 (ja) 2003-09-25 2009-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膜形成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8028164A (ja) * 2006-07-21 2008-02-07 Asahi Glass Co Ltd 透明導電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透明導電膜を用いた電磁遮蔽体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2106424B1 (en) * 2006-12-28 2016-11-09 Nuplex Resins B.V. Film form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modified nanoparticles and modified nanoparticles for use in film forming compositions
CN101683022B (zh) * 2007-05-09 2012-07-04 东丽株式会社 导电性基板、等离子显示器用电磁波屏蔽基板以及导电性基板的制造方法
JP2010026000A (ja) * 2008-07-15 2010-02-04 Oji Paper Co Ltd 光拡散体
WO2011051952A2 (en) 2009-11-02 2011-05-05 Yissum Research Development Company Of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Lt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atings for optoelectronic and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40333996A1 (en) * 2012-01-25 2014-11-13 Konica Minolta, Inc. Optical film
JP5489305B2 (ja) * 2012-06-27 2014-05-14 石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及び導電膜形成方法
CN104584142B (zh) * 2012-08-20 2018-04-0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包含导电性材料的平行线图案、平行线图案形成方法、带透明导电膜的基材、器件以及电子设备
JP6331457B2 (ja) * 2014-02-20 2018-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塗膜形成方法、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材、デバイス及び電子機器
WO2016143715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体及び透明導電体の製造方法
GB201604818D0 (en) * 2016-03-22 2016-05-04 Xtpl Sp Z O O Method for forming structures upon a substrat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836A (zh) * 2015-12-17 2018-08-0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体的制造方法及透明导电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43046A1 (ja) 2018-03-08
EP3508340A4 (en) 2019-09-04
JP6958557B2 (ja) 2021-11-02
JPWO2018043046A1 (ja) 2019-06-24
EP3508340A1 (en) 2019-07-10
US11001687B2 (en) 2021-05-11
US20190194409A1 (en)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Multifunctional and water‐resistant MXene‐decorated polyester textiles with outstand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nd joule heating performances
JP6183518B2 (ja) 金属ナノワイヤー含有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塗布液
KR101344682B1 (ko) 도전성 필름
CN103380466B (zh) 制造透明导电层的方法和由该方法制造的透明导电层
CN104640808B (zh) 包含石墨烯的组合物
CN105377449B (zh) 涂膜形成方法、带透明导电膜的基材、器件和电子设备
WO2016086796A1 (zh) 一种石墨烯分散剂及其应用
US20140079932A1 (en) Nano-graphene and nano-graphene oxide
US20110088931A1 (en) Multilayer Coatings and Coated Articles
CN105934802B (zh) 导电性图案、带导电性图案的基材、带导电性图案的基材的制造方法、在表面具有导电性图案的结构体及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JP2010160989A (ja) 導電性被膜の製造方法
US9777171B1 (en) Graphene compositions
CN107230514A (zh) 柔性导电膜
CN105960684B (zh) 导电层合体、导电层合体的制造方法、触摸面板及触摸开关
CN109641417A (zh) 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CN106413917B (zh) 图案形成方法、带透明导电膜的基材、器件及电子机器
US9540498B1 (en) Method of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graphene containing composition
US20170040089A1 (en) Methods of preparing conductors, conductors prepared therefrom, and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the same
TW200948849A (en) Redispersible functional particles
TWI726222B (zh) 積層體、使用其之印刷配線板、可撓性印刷配線板及成形品
CN108369836A (zh) 透明导电体的制造方法及透明导电体
WO2016143715A1 (ja) 透明導電体及び透明導電体の製造方法
WO2011111798A1 (ja) 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基板、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板、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JP7172712B2 (ja) 導電体及び導電体の製造方法
KR20090113487A (ko) 전도성 고분자를 이용한 유기전극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