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1233A - 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31233A CN109631233A CN201811430533.8A CN201811430533A CN109631233A CN 109631233 A CN109631233 A CN 109631233A CN 201811430533 A CN201811430533 A CN 201811430533A CN 109631233 A CN109631233 A CN 1096312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value
- heat pump
- temperature difference
- bra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1—Tim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包括步骤: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获取所述热泵机组内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其中,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当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时,启动除霜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泵除霜判断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机组进入除霜模式,从而提高除霜的准确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机组运行效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除霜判断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热泵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分液不均而导致翅片式换热器出现上下结霜不均或部分结霜的现象,如果用以往的除霜方式很容易出现误除霜或不除霜,除霜准确率不高,从而影响了机组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热泵除霜方式除霜准确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判断机组进入除霜模式,从而提高除霜的准确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机组运行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获取所述热泵机组内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其中,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当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时,启动除霜模式。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具体为: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为目标分路温度值与实际分路温度值之差;其中,所述实际分路温度值为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的平均值,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或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的获得,具体为:
判断所述回气温度值与所述盘管温度值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是,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若否,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盘管温度值的获得,具体为: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双盘管中温度较小的盘管的温度值;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单盘管的温度值。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热泵机组为双系统热泵机组时,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及所述第二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所述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具体为: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以及,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除霜判断系统,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热泵除霜判定方法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获取所述热泵机组内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其中,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当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时,启动除霜模式。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为目标分路温度值与实际分路温度值之差;其中,所述实际分路温度值为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的平均值,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或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得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具体通过:
判断所述回气温度值与所述盘管温度值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是,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若否,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得所述盘管温度值,具体通过: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双盘管中温度较小的盘管的温度值;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单盘管的温度值。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热泵机组为双系统热泵机组时,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及所述第二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以及,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包括步骤: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获取所述热泵机组内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其中,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当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时,启动除霜模式。通过根据分路温差的变化数据判断是否进入除霜,能够有效地避免热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分液不均而导致翅片式换热器出现上下结霜不均或部分结霜的现象,同时提升了除霜的准确率和热泵机组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泵除霜判断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泵除霜判断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泵除霜判断方法中第一系统的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泵除霜判断方法中第二系统的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时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获取所述热泵机组内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其中,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S2、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S3、当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时,启动除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分路温差的变化数据判断是否进入除霜,能够有效地避免热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分液不均而导致翅片式换热器出现上下结霜不均或部分结霜的现象,同时提升了除霜的准确率和热泵机组的运行效率。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S2、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具体为:
S21、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S22、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S23、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S2、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具体为:
S211、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S212、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S213、当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和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应当说明的是,所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为目标分路温度值与实际分路温度值之差;其中,所述实际分路温度值为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的平均值,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或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的获得,具体为:
判断所述回气温度值与所述盘管温度值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是,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若否,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所述盘管温度值的获得,具体为: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双盘管中温度较小的盘管的温度值;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单盘管的温度值。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当所述热泵机组为双系统热泵机组时,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及所述第二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所述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具体为: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以及,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请参见图2至图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系统采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作为示例,所述热泵除霜判断方法的控制流程具体如下:
1、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并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8mm后,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15s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也即每间隔15s记录分路的一组进出水温差ΔT分路,其中,第一组记录值为ΔT分路1,第二组为ΔT分路2,......第n组为ΔT分路n。
2、当A11=a1启用压力传感器且D11=d1除霜启用压力传感器;
(1)所述第一系统的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的风机盘管:
设所述第一系统的回气温度值为T05,T15为查表得到的所述第一系统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
当T05-T盘管≤t1时,ΔT分路=|T15-T05|;
当T05-T盘管>t1时,ΔT分路=|T15-T盘管|;
其中,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T盘管为双盘管中温度较小的盘管的温度值;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T盘管为单盘管的温度值;
设双盘管的温度值分别为T03、T06,判断双盘管的盘管温度是否满足:T03<T06;
若是,则将T03选为T盘管,并判断是否满足:T05-T03≤t1;
当T05-T03≤t1时,ΔT分路=|T15-T05|;
当T05-T03>t1时,ΔT分路=|T15-T03|;
相反的,当判断双盘管的盘管温度不满足:T03<T06时;
则将T06选为T盘管,并判断是否满足:T05-T06≤t1;
当T05-T06≤t1时,ΔT分路=|T15-T06|;
当T05-T06>t1时,ΔT分路=|T15-T06|;
(2)所述第二系统的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的风机盘管:
设所述第二系统的回气温度为T19,T26为查表得到的所述第一系统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将T26选为T盘管;
当T19-T18≤t1时,ΔT分路=|T26-T19|;
当T19-T18>t1时,ΔT分路=|T26-T18|;
其中,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T盘管为双盘管中温度较小的盘管的温度值;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T盘管为单盘管的温度值;
3、每间隔1min检测一组(ΔT分路-ΔT分路初始值)值;其中,
ΔT分路初始值=(ΔT分路1+ΔT分路2+ΔT分路3)/3;
ΔT分路=T04-T换热;其中,T04为环境温度;
ΔT换热初始值=(ΔT换热1+ΔT换热2+ΔT换热3)/3;
ΔT换热效率=(ΔT换热-ΔT换热初始值)/ΔT换热初始值;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ΔT分路-ΔT分路初始值)>D13(极限分路温差),且所述制热时长≥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D04时进入除霜,D01=ΔT换热效率-0.3;其中,D01为所述第一系统的除霜阈值;
当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ΔT分路-ΔT分路初始值)>D13(极限分路温差),且所述制热时长≥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D04时进入除霜,D01=ΔT换热效率-0.3;其中,D02为所述第二系统的除霜阈值;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除霜判断装置,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热泵除霜判定方法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获取所述热泵机组内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其中,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当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时,启动除霜模式。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为目标分路温度值与实际分路温度值之差;其中,所述实际分路温度值为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的平均值,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或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得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具体通过:
判断所述回气温度值与所述盘管温度值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是,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若否,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得所述盘管温度值,具体通过: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双盘管中温度较小的盘管的温度值;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单盘管的温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热泵机组为双系统热泵机组时,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及所述第二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以及,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获取所述热泵机组内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其中,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当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时,启动除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具体为: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泵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为目标分路温度值与实际分路温度值之差;其中,所述实际分路温度值为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的平均值,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或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的获得,具体为:
判断所述回气温度值与所述盘管温度值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是,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若否,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温度值的获得,具体为: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双盘管中温度较小的盘管的温度值;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单盘管的温度值。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泵机组为双系统热泵机组时,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及所述第二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所述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具体为: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以及,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9.一种热泵除霜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除霜判定方法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获取所述热泵机组内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其中,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判断所述热泵机组是否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当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时,启动除霜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除霜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泵除霜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热泵除霜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为目标分路温度值与实际分路温度值之差;其中,所述实际分路温度值为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的平均值,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或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泵除霜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得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具体通过:
判断所述回气温度值与所述盘管温度值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若是,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回气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若否,则所述目标分路温度值为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蒸发温度值与盘管温度值之差的绝对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泵除霜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得所述盘管温度值,具体通过: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双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双盘管中温度较小的盘管的温度值;
当所述热泵机组配置单盘管的风机盘管时,所述盘管温度值为单盘管的温度值。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泵除霜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泵机组为双系统热泵机组时,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及所述第二系统的每间隔预设的记录时间获得的分路温差及多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以及,
根据所述分路温差变化数据,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泵除霜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热泵机组开机运行时,启动制热模式并累计所述制热模式的制热时长;
判断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一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一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判断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判断所述制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
当所述第二系统的连续三组的所述分路温差之间的温差变化值大于预设的极限分路温差值,且所述制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制热最小时长时,判定所述热泵机组的所述第二系统的满足进入除霜模式的条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30533.8A CN109631233B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30533.8A CN109631233B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31233A true CN109631233A (zh) | 2019-04-16 |
CN109631233B CN109631233B (zh) | 2021-07-06 |
Family
ID=66069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30533.8A Active CN109631233B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3123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4317A (zh) * | 2020-08-17 | 2020-11-20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除霜控制方法、装置、热泵系统和存储介质 |
WO2021093310A1 (zh) * | 2019-11-14 | 2021-05-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防冻结保护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214744A (ja) * | 2010-03-31 | 2011-10-27 | Corona Corp | 温水暖房装置 |
CN104110766A (zh) * | 2013-05-29 | 2014-10-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智能除霜的控制方法 |
CN107202399A (zh) * | 2017-05-17 | 2017-09-2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
JPWO2017056158A1 (ja) * | 2015-09-28 | 2018-03-2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8168027A (zh) * | 2017-12-25 | 2018-06-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
2018
- 2018-11-27 CN CN201811430533.8A patent/CN1096312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214744A (ja) * | 2010-03-31 | 2011-10-27 | Corona Corp | 温水暖房装置 |
CN104110766A (zh) * | 2013-05-29 | 2014-10-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智能除霜的控制方法 |
JPWO2017056158A1 (ja) * | 2015-09-28 | 2018-03-2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7202399A (zh) * | 2017-05-17 | 2017-09-2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
CN108168027A (zh) * | 2017-12-25 | 2018-06-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93310A1 (zh) * | 2019-11-14 | 2021-05-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防冻结保护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1964317A (zh) * | 2020-08-17 | 2020-11-20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除霜控制方法、装置、热泵系统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31233B (zh) | 202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68356B (zh) | 一种热泵机组的除霜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8679781B (zh) |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CN104913452B (zh) | 空调器及其的除霜控制方法 | |
CN109631233B (zh) | 一种热泵除霜判断方法及系统 | |
CN110469959B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
CN103486783A (zh) | 空调器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 |
CN110173940A (zh) | 一种控制空气冷却器启动除霜的方法 | |
CN112984743B (zh) | 用于空调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02519186A (zh) | 空调风冷热泵机组的除霜方法、空调风冷热泵机组 | |
CN109237727A (zh) | 用于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 | |
CN108195026B (zh) | 化霜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050376A (zh) | 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
CN110057029A (zh) |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0470014A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JPS591936B2 (ja) | 暖房または冷凍冷房装置の除霜制御方法 | |
CN110470024B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10017593B (zh) | 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1895596B (zh) | 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
CN110470019A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10470018A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12050377A (zh) | 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
CN110470012B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10749049A (zh) | 水冷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 |
CN111947350B (zh) |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系统及空气源热泵装置 | |
CN110470023B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