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8029A -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8029A
CN109618029A CN201811534890.9A CN201811534890A CN109618029A CN 109618029 A CN109618029 A CN 109618029A CN 201811534890 A CN201811534890 A CN 201811534890A CN 109618029 A CN109618029 A CN 109618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ght modulation
terminal device
crystal light
rea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48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8029B (zh
Inventor
严斌
崔佳轩
尹帮实
薛康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18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8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8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8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后盖组件,和/或,显示屏组件,后盖组件包括: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液晶调光膜;液晶调光膜包括两层导电膜以及设置在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能够根据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以改变液晶层的透光率,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在透明和雾度之间相互切换;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液晶调光膜以及补光灯,液晶调光膜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补光灯用于在图像传感器停止工作时为所述液晶调光膜补光,以光学遮蔽图像传感器,使得图像传感器区域达到隐藏的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0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1298327.6、申请名称为“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不仅希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好,也对这些移动终端设备的外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无论是采用玻璃材质还是金属材质都只有一种外观显示效果,非常的单一。此外,现有的移动终端设备有很多会使用异形屏来避开前摄像头模组,这又使得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屏幕的外观,间接影响了配置有异形屏的移动终端设备的销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用于解决现有移动终端的外壳显示效果单一、异形屏影响屏幕外观或者其他潜在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包括: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液晶调光膜;液晶调光膜包括两层导电膜以及设置在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能够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以改变液晶层的透光率。
本申请通过在后盖组件的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上设置液晶调光膜,并通过终端设备发出的控制信号对液晶调光膜的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进行调整,来改变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状态,以使液晶层的透光率发生相应的变化,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在透明和雾度之间相互切换,进而使得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显示效果呈现多样化。具体来说,当后盖组件呈现透明状态时,使用者可以直接看见安装在后背中的电路板等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液晶调光膜背离所述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油墨层。通过在后盖组件的基底设置油墨层,这样当液晶调光膜透光时,用户不会直接看见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布局,这有利于某些生产厂家保护其内部结构布局,当然也利于满足某些希望简洁外观用户的需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液晶调光膜和油墨层之间的反射膜。通过改变液晶调光膜中的电压来改变透光率,并通过反射膜的作用实现后盖组件上的透明基板在镜面外壳和磨砂外壳效果的切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液晶调光膜和透明基板之间的PET基板,以及设置在PET基板和液晶调光膜之间的镀膜层;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掺杂有二向色性染料。通过调整液晶层内的透光率来改变液晶调光膜所呈现的颜色,并通过镀膜层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不同颜色炫光效果的切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的颜色与所述油墨层中油墨的颜色相同或者不同,通过将颜色相同或者不同的二向色性染料与油墨层中的油墨颜色进行搭配,使得后盖组件从透明基板上呈现的颜色多样化,以满足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镀膜层和所述油墨层之间层叠设置有多个液晶调光膜。通过多个液晶层本身的二向色性染料的叠加调和来产生多种颜色,以使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呈现出效果更为多样化。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的颜色完全相同,或者,至少有两个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的颜色不同。二向色性染料颜色完全相同、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的多个所述液晶调光膜实现了可根据用户喜好通过改变多个所述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颜色来调整后盖组件在透明基板上所呈现的颜色变化。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信号由终端设备的控制器根据光信号、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生成,实现了两层所述导电膜之间的电压的控制信号的多样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信号、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通过终端设备的输入模组输入所述控制器。通过终端设备的输入模组,用户可以通过主动输入控制信号来对后盖组件的外观效果进行主动控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信号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设置的环境光信号传感器采集;和/或,声音信号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设置的环境声音传感器采集。通过环境光传感器或环境声音传感器对信号进行采集,实现了在采集环境参数时的自动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液晶调光膜以及补光灯,液晶调光膜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补光灯用于在图像传感器停止工作时为所述液晶调光膜补光,以光学遮蔽图像传感器。通过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设置液晶调光膜,当图像传感器不工作时,通过改变液晶调光膜内的电压使其保持较低的透光率,并通过补光灯的补光作用使得图像传感器区域达到隐藏的效果;当图像传感器工作时,控制液晶调光膜内的电压使其保持较高的透光率,同时关闭补光效果,达到图像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效果,实现了对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图像传感器隐藏,提高了用户体验,且不影响图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为LED显示屏,所述图像传感器为前置摄像头。通过在LED显示屏下设置上述液晶调光膜及补光灯,实现notch屏幕黑孔隐藏的效果。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LED显示屏为OLED显示屏。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为LCD显示屏,所述图像传感器为屏下指纹传感器。通过在LCD显示屏下设置液晶调光膜,并通过补光实现指纹传感器区域的黑孔隐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后盖组件,和/或,如上所述的显示屏组件。通过在后盖组件的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设置液晶调光膜,并通过改变液晶调光膜的透光率来实现移动终端设备在外壳上的外观可变效果;通过在显示屏组件上设置液晶调光膜,并通过补光来实现显示屏上图像传感器的黑孔隐藏,进一步提高了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美观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种,使得设置有液晶调光膜的后盖组件及显示屏组件可广泛用于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上。
本申请的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中,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后盖组件,和/或,显示屏组件,后盖组件包括: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液晶调光膜;所述液晶调光膜包括两层导电膜以及设置在两层所述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两层所述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能够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以改变所述液晶层的透光率。通过在后盖组件的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上设置液晶调光膜,并通过终端设备发出的控制信号对液晶调光膜的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进行调整,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在透明和雾度之间相互切换,进而使得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显示效果呈现多样化;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液晶调光膜以及补光灯,所述液晶调光膜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所述补光灯用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停止工作时为所述液晶调光膜补光,以光学遮蔽所述图像传感器。通过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设置液晶调光膜,并在补光灯的作用下实现了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图像传感器隐藏,提高了用户体验,且不影响图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后盖组件断电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后盖组件部分通电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中前置摄像头非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中前置摄像头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中屏下指纹传感器非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中屏下指纹传感器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透明基板;2—液晶调光膜;3—油墨层;4—反射膜;5—PET基板;6—镀膜层;
7—显示屏;8—补光灯;9—导光板;10—notch区;11—punch区;21—导电膜的透明基材;22-走线;23-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由于现有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大多为金属材质或玻璃材质,其呈现的外观显示效果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体验。此外,为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预留前置摄像头等,同时提高移动终端设备的屏占比,大部分在显示屏上方设置异形屏,这使得显示屏的外观无法得到消费者的喜爱,进而移动终端设备的销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用于解决现有移动终端的外壳显示效果单一、异形屏影响屏幕外观的问题。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后盖组件断电时的效果示意图;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后盖组件部分通电时的效果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包括:透明基板1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板1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液晶调光膜2;液晶调光膜2包括两层导电膜以及设置在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23;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能够根据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以改变液晶层23的透光率。通过在后盖组件的透明基板1其中一个表面上设置液晶调光膜2,并通过终端设备发出的控制信号对液晶调光膜2的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进行调整,来改变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状态,以使液晶层的透光率发生相应的变化,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在透明和雾度之间相互切换,进而使得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显示效果呈现多样化。具体的,所述导电膜包括导电膜的透明基材22和走线21,所述走线位于导电膜的透明基材22和液晶层23之间。参考图1C和图1D所示,所述走线21可以布置在所述导电膜的部分区域,从而形成一定的图案,当所述走线区域断电时,所述液晶调光膜2呈现雾度,当走线21通电时,所述液晶调光膜根据所述走线21形成的图案,在通电的走线21区域呈现透明,在不通电或者没有布置走线21的区域保持雾都。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将该后盖组件应用于手机外壳、平板外壳、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可穿戴设备的外壳,可穿戴设备包括手表、健身手环、测温仪等。通过在后盖组件的透明基板1的其中一个表面上设置液晶调光膜2,通过控制液晶调光膜2内液晶层的电压来调节液晶调光膜2的透光率,进而实现上述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上透明基板呈现出可切换的透明与磨砂效果,在透明时,用户可以看见终端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从而获得另外的一种美感,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该移动终端设备的外观需求。应当理解,上述透明基板1包括玻璃盖板、玻璃基板或者塑料基板、塑料盖板,所述透明基板1作为电池后盖的一部分。
液晶调光膜2包括两层导电膜,在两层导电膜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液晶调光膜2通过液晶调光技术来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在透明基板上呈现不同的外观效果,其中,液晶调光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夹在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状态,实现膜材的透过态和散射态的切换,进而对该液晶调光膜2的透光率进行改变。
液晶调光技术改变液晶调光膜2的透光率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在液晶调光膜2不通电的状态下,液晶层中的液晶被空间中的物质如聚合物进行包裹,在液晶通道中出现向列相指向矢的空间失真,同时液晶通道具有不连续性,使得液晶调光膜2的膜材呈不透光态;通过对液晶调光膜2进行通电,对液晶层内的液晶的散射机制产生破坏,使得液晶调光膜2的膜材呈透过态,进而实现液晶调光膜2的透光率的变化。
基于上述液晶调光技术的工作原理,将液晶调光膜2设置在后盖组件的透明基板1的底层,并通过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对液晶调光膜2的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进行调整,来实现对液晶调光膜2中的液晶层的透光率的改变,使液晶调光膜2在通电时呈透光态,在透明基板1的外表面呈现出透明的外观效果,液晶调光膜2在未通电时呈不透光态,在透明基板1的外表面呈现出磨砂的外观效果,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外观效果更为多样化。
当然,在某些示例下也可以通过对液晶的调整使得液晶在有电压的情况下呈不透光态,而在没有电压的情况下呈透光态。
另外,还可通过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对液晶调光膜2的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大小进行调整,当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越大,夹在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通道呈现连续性和直射效果,使得液晶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透过态,该液晶调光膜2整体呈现出的透光率更高,使得透明基板1呈现出更为清晰的透明效果;当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越小,则夹在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通道更为混乱,液晶层内的液晶散射越来越明显,使得液晶调光膜2整体呈现出越来越低的透光率,进而使透明基板1上的雾度即磨砂度也高。因此,为了使得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度或者磨砂度,只需通过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对液晶调光膜2内的电压大小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了后盖组件不仅可以在透明和磨砂的外观效果上进行切换,也可切换磨砂的程度或者透明的程度,增加了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效果的多样化,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液晶调光膜2的导电膜所采用的材料和厚度在此处均不作限制,只要保证两个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能够很好的作用于液晶层内,使得液晶层的透光率的变化较为明显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液晶调光膜2背离透明基板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油墨层3。如图2所示,通过在后盖组件的基底设置油墨层3,即将液晶调光膜2设置于透明基板1与油墨层3之间,从而当液晶调光膜2中的液晶层呈现透光态时,由于油墨层3的阻挡作用,用户不会直接观察到可移动终端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以便满足某些生产厂家或者对简洁化外观有需求的用户的要求。同时,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油墨层3来实现可移动终端设备在液晶透光膜2呈透光态时显示出不同的外观颜色。
具体的,由于油墨层3具有自身的颜色,将其设置于液晶调光膜2背离透明基板1一侧的表面上,作为基底颜色,再通过改变液晶调光膜2的透光率,使得人眼可以透过透明基板1和液晶调光膜2看到油墨层3上的颜色。另外,还可利用液晶着色技术在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层上染上与油墨层3相同或者不同的颜色,例如在液晶层中掺杂二向色性染料。在一些示例中,通过使液晶层获得与油墨层3不同的颜色,从而造成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层的颜色同油墨层3的油墨颜色的差异化,就可以通过液晶层的透光率的变化来改变透明基板1上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不同颜色的切换,因此,设置了油墨层3的后盖组件不仅能够实现在油墨底色与磨砂效果上的可切换,还可通过对液晶调光膜2中液晶层进行着色的方式实现后盖组件在不同颜色之间进行切换,实现了移动终端设备的外观效果可变化,克服了现有的终端设备的外观效果单一,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外观显示方案。
从某方面来讲,由于油墨层3内的油墨具有耐光性及耐酸碱性等耐抗性能,将其作为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的一部分,能够有效的避免因终端设备发出的例如光辐射在内的干扰信号对液晶调光膜2内的电压调整精准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油墨层3内的油墨气味较小,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油墨的固化速度快,且固化彻底,更有利于配合液晶调光膜2的透光率变化在透明基板1上实现不同颜色的切换。
基于前述实施方式,下面提供两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后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晶调光膜2和油墨层3之间的反射膜4,如图3所示,通过改变液晶调光膜2中的电压来改变透光率,并通过反射膜4的作用实现后盖组件上的透明基板1在镜面外壳和磨砂外壳效果的切换。
具体的,将液晶调光膜2设置于透明基板1与反射膜4之间,通过调整液晶调光膜2的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来改变液晶调光膜2内的透光率,光经透明基板1及不同透光率的液晶调光膜2,然后通过反射膜4实现光线的反射作用,由于液晶调光膜2的透光率的变化导致其雾度会相应发生改变,因此在透明基板1上呈现出镜面外壳和磨砂外壳效果的切换,增加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的外观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该反射膜4的类型可为多种,此处不作限制,例如,该反射膜4可为金属反射膜,如铝反射膜和银反射膜,铝和银为可见光区常用的金属反射膜,且金属反射膜制备工艺简单,工作的波长范围宽。另外,为了提高金属反射膜的反射率,可以在金属反射膜靠近液晶调光膜2的一侧镀上电介质反射膜,同时,由于铝、银、铜等材料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而降低性能,因此必须该电介质反射膜也起到防止金属反射膜氧化的作用,该电介质膜材料可为一氧化硅、氟化硅、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中的任意一种。
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后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液晶调光膜2和透明基板1之间的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基板5,以及设置在PET基板5和液晶调光膜2之间的镀膜层6;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层掺杂有二向色性染料,如图4所示,掺杂有二向色性燃料的液晶层与油墨层3底层颜色实现差异化,通过调整液晶层内的透光率来改变液晶调光膜2所呈现的颜色,并通过镀膜层6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不同颜色炫光效果的切换。
具体的,由于PET基板5的机械强度、刚度、硬度较高,将其设置于液晶调光膜2和透明基板1之间,有效的避免了透明基板1底部对液晶调光膜2的损坏,不仅防止了影响液晶调光膜2的调光性能,而且延长了后盖组件的整体寿命。另外,PET基板5具有非常好的电气绝缘性,在对液晶调光膜2的两层导电膜之间施加电压时,保证了透明基板1的电绝缘,避免对用户造成伤害。
在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层内掺杂有二向色性染料,利用液晶着色技术,在该染料上进行着染色,以使液晶层实现同油墨层3内的油墨底层颜色的颜色差异化,通过液晶层透光率的变化来改变呈现在透明基板1上的颜色,同时,光线经过PET基板5和液晶调光膜2之间设置的镀膜层6,由于该镀膜层6为炫光膜层结构,从而可以从透明基板1上看见不同颜色炫光效果的切换。上述液晶着色技术包括单一染色、复合染色、图样染色或流动染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这些染色方式均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记载,此处不在赘述。
另外,利用二向色性染料在长轴和短轴方向对于光的吸收率不同,即平行排列时对光线吸收率较高,竖直排列时对光线的吸收率较低,同时可随液晶在电场中的排列方向而改变,进而可以实现对光线吸收率的变化,因此,在液晶层内掺杂有二向色性染料,也有效的提高了液晶调光膜2对光线吸收的灵敏度,保证能够在透明基板1上呈现出不同透明度的外观效果,满足用户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的颜色与油墨层3中油墨的颜色相同或者不同,通过将颜色相同或者不同的二向色性染料与油墨层中的油墨颜色进行调和,使得后盖组件从透明基板1上呈现的颜色多样化,以满足用户体验。
具体的,液晶层上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与油墨层3中油墨的颜色相同时,由于液晶层内的透光率会因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其与底层的油墨层3的颜色混合,透射在透明基板1上的颜色也会呈不同的外观效果;当液晶层上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与油墨层3中油墨的颜色不同时,根据液晶层内透光率的变化及不同颜色的混合搭配,使得透明基板1上的颜色更为多样化,在结合PET基板5和液晶调光膜2之间设置的镀膜层6,使得后盖组件形成多种颜色炫光效果的切换,进一步实现了移动终端设备在外壳外观上的不同效果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镀膜层6和油墨层3之间层叠设置有多个液晶调光膜2。通过多个液晶层本身的二向色性染料所附带的颜色与油墨层3颜色的叠加来产生多种颜色,以使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呈现出效果更为多样化。
具体的,镀膜层6和油墨层3之间设置多个液晶调光膜2,相较于一层液晶调光膜2,可在多个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层内二向色性染料上染上不同的颜色,多种颜色的叠加配合油墨层3的底色以及各个层叠的液晶层的透光率的不同,使得后盖组件在透明基板1上呈现多种颜色的外观效果的切换。
为了使移动终端的设备外壳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颜色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的颜色完全相同,或者,至少有两个所述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的颜色不同,另外,多个液晶调光膜2内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与油墨层3中油墨的颜色可相同,也可不同,二向色性染料颜色完全相同、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的多个液晶调光膜2实现了可根据用户喜好通过改变多个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颜色来调整后盖组件在透明基板1上所呈现的颜色变化,使得本实施例的后盖组件更具适应性和可控性。
举例而言,假设有两个液晶调光膜2,这两个液量调光膜2中液晶掺杂的颜色为红色和绿色,油墨层的颜色则假设为蓝色。当两个液晶调光膜均完全透光时,则从透明基板1看见的就是蓝色。当降低掺杂有红色的液晶调光膜的透光率时,则从透明基板1看见的就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光。同理,当两个液晶调光膜的透光率均降低时,则从透明基板1看见的就是红色、蓝色和绿色的混合光。应当理解,上述混合光的具体颜色与每层液晶透光膜2的透光率有关,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详细举例。
为了使本实施例的后盖组件中的透明基板1能够与在其背面设置的后盖组件的其他部分实现很好的贴合连接,在上述可能的所有的实施方式中的透明基板1的背面设置一层OCA光学胶,OCA光学胶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使液晶调光膜2或PET基板5能够牢固的紧贴于透明基板1的背面,有助于发挥后盖组件中每一层物质的应有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信号由终端设备的控制器根据光信号、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生成,实现了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的控制信号的多样性。
具体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控制器通过光信号、声音信号或电信号或者上述信号中的几种生成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被用于控制液晶调光膜2内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的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后,就可以通过该控制信号来改变液晶调光膜2内液晶层的液晶状态。举例而言,控制电路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两层导电膜之间电压的升降,使得液晶层的透光率发生变化。容易理解,通过采用光信号、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中的几种信号综合生成的控制信号可以提高控制的准确性,例如假设控制信号由光信号和声音信号这两种信号来控制,则当光信号发生错误时,还可以应用声音信号进行控制。当然,通过多种信号在某些方面来讲还可以提高控制的精准度,比如通过一种信号来对另一种信号进行校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信号、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通过终端设备的输入模组输入控制器,从而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输入模组输入控制信号来对后盖组件的外观效果进行主动控制。
具体的,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中设计一个主动操作接口(例如APP),将光信号、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通过操作系统中的主动操作接口输入控制器,来对液晶调光膜2内的电压进行主动控制。举例而言,用户可在主动操作接口上自行输入是否对液晶调光膜2的液晶状态进行改变,以及施加在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大小,来对其透光率进行调整,实现了对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效果的主动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信号通过终端设备设置的环境光信号传感器采集;和/或,声音信号通过终端设备设置的环境声音传感器采集,实现了在采集环境参数时的自动控制,避免人为出错。
具体的,通过环境光信号传感器对光信号进行采集,然后通过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来主动切换液晶调光膜2中的液晶状态即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大小,进而改变其透光率,实现后盖组件的外观效果多样化。同理的,声音信号与光信号类似,此处不再赘述。通过环境传感器采集外部环境中的光线及声音,并根据采集到的信号来控制液晶调光模组2中液晶层的透光率,可以实现后盖组件的外观显示效果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后盖组件处于黑暗环境的时候显示一种外观效果,而在光照充足的时候则显示另外一种效果。又如,当声音传感器接收到一种语音指令时,后盖组件展示一种外观效果,当声音传感器接收到另一种语音指令时,后盖组件展示另一种外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移动终端设时,为了保证施加在液晶调光膜2两层导电膜上的电压不会影响到天线的射频性能,可以在后盖组件内预留天线的走线位置。当然,具体预留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此外,为了方便给液晶调光膜2提供电压又不影响后盖整体的外观显示效果,可以在可遮挡位置预留电极,以便保证加电位置的引出。例如,当移动设备需要设置双摄像头时,可以在双摄像头之间预留电极。当然,也可以使用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银锡)来制作电极,从而也就无需对电极进行遮挡。
本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包括: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液晶调光膜;液晶调光膜包括两层导电膜以及设置在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能够根据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以改变液晶层的透光率。通过在后盖组件的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上设置液晶调光膜,并通过终端设备发出的控制信号对液晶调光膜的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进行调整,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外观效果的多样化。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7、液晶调光膜2以及补光灯8,液晶调光膜2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补光灯8用于在图像传感器停止工作时为液晶调光膜2补光,以光学遮蔽图像传感器。
具体的,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7内,正对图像传感器的位置,即显示屏7与图像传感器之间设置实施例一所述的液晶调光膜2,当图像传感器在不工作期间,对液晶调光膜2内的两层导电膜之间施加电压,以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状态,进而改变其透光率,调整液晶调光膜内的电压使其保持较低的透光率,并通过补光灯8的补光作用使得图像传感器区域达到隐藏的效果;当图像传感器工作期间,控制液晶调光膜2内的电压使其保持较高的透光率,同时关闭补光效果,达到图像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效果,实现了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图像传感器的隐藏,并且不影响图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从而避免了异形屏对于部分消费者感官的影响。
在本示例中,补光灯8可设置在液晶调光膜2的一侧,或下方等,只要能够使补光灯8能够为液晶调光膜2进行补光即可,通过补光灯8的补光,使得液晶调光膜2在不透光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与显示屏尽可能一致的亮度,实现了图像传感器在非工作期间更好的隐蔽效果。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中前置摄像头非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中前置摄像头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7为LED显示屏,图中标示为10的是LED显示屏的黑孔所对应的位置,应当理解该区域的轮廓一般与黑孔的轮廓基本一致,以下简称该区域为notch区。在notch区10下设置有上述液晶调光膜2及补光灯8,以便实现LED显示屏的notch区10隐藏的效果。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前置摄像头不工作的时候,通过改变液晶调光膜2的加电电压使其保证较低的透光率,并由补光灯8对液晶调光膜2进行补光,使得液晶调光膜2呈现一定亮度,进而使前置摄像头的notch区10所展示的黑孔达到隐藏的效果;如图7所示,在前置摄像头工作期间,控制液晶调光膜2的加电电压使其保持较高的透光率,并关闭补光灯8,使得前置摄像头能够采集到光信号,进行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LED显示屏为OLED显示屏,也即本示例中的显示屏组件可以是柔性显示屏组件,从而满足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中屏下指纹传感器非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中屏下指纹传感器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为LCD显示屏,图中标示为11的区域为屏下指纹识别区,应当理解,图8和图9中的虚线轮廓仅用于示意,在实际应用中,该屏下指纹识别区的轮廓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以下简称该屏下指纹识别区为punch区。通过在LCD显示屏下设置液晶调光膜2,并通过补光实现屏下指纹传感器区域的黑孔隐藏。
具体的,将液晶调光膜2设置于在LCD显示屏与指纹传感器之间,如图8所示,当指纹传感器在不工作期间,对液晶调光膜2内的两层导电膜之间施加电压,以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状态,进而改变其透光率,调整液晶调光膜内的电压使其保持较低的透光率,并通过补光灯8的补光作用使得从显示屏外观察的用户的眼睛能够接收到一定的光线,从而使指纹识别区域达到隐藏的效果;如图9所示,在指纹传感器工作期间,控制液晶调光膜2内的电压使其保持较高的透光率,同时关闭补光效果,以使显示屏7外的光线能够被指纹传感器捕捉到,从而达到指纹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效果。因此,液晶调光膜2及补光灯8的设置实现了指纹传感器在非工作状态时,移动终端设备的punch区11隐藏,避免了现有移动设备中punch区11所展示出的黑孔外观对某些用户的干扰,且不影响指纹识别的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液晶调光膜2还可用于OLCD显示屏或者其他类型的显示屏模组中,实现OLCD显示屏或者其他类型的显示屏模组中指纹识别区域的可隐藏效果。
基于上述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还有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液晶调光膜2与补光灯8之间设置有导光板9,将补光灯8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9尽可能投射在液晶调光膜2上,使得液晶调光膜2上的亮度更接近显示屏7的亮度,进一步保证了处于液晶调光膜2背离显示屏7一侧的图像传感器更好实现隐藏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了保证在图像传感器不工作期间,图像传感器区域与显示屏7所呈现的外观显示效果更为接近,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补光灯8上连接有控制其发出的光的颜色与当前显示屏的光的颜色一致的控制模块,可选的实现方式为:该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和调节模块,当图像传感器在不工作的时候,该采集模块首先采集图像传感器区域附近显示屏的像素点,并识别该像素点下的颜色及图案,采集模块将该颜色及图案传输给调节模块,调节模块调节液晶调光膜上的不同像素显示当前采集到的颜色和图案,使得当前图像传感器区域与显示屏的像素点显示的颜色和图案保证一致,达到了图像传感器在非工作状态下与显示屏一体化,在保证隐藏黑孔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更好的外观效果。容易理解,为了实现液晶调光膜各像素点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在液晶调光膜的上方设置CF滤光片,其实现形式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液晶调光膜以及补光灯,所述液晶调光膜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所述补光灯用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停止工作时为所述液晶调光膜补光,以光学遮蔽所述图像传感器。通过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设置液晶调光膜,当图像传感器不工作时,通过改变液晶调光膜两层导电膜的电压使其保持较低的透光率,并通过补光灯的补光作用使得图像传感器区域达到隐藏的效果;当图像传感器工作期间,控制液晶调光膜内的电压使其保持较高的透光率,同时关闭补光效果,达到图像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效果,实现了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图像传感器隐藏,提高了用户体验,且不影响图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该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后盖以及盖合在该后盖上的显示屏;其中,后盖可以采用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后盖组件,显示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屏或者也可以采用上述任一示例中的显示屏。
具体的,通过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设置带有如上所述的液晶调光膜2的后盖组件,通过对液晶调光膜2辅以光照或者加电等来改变液晶调光膜2的透光率,进而实现移动终端设备在外壳上的外观可变效果,包括透明与磨砂的切换,镜面与磨砂的切换,多种颜色的切换及可变雾度等,使得该移动终端设备更受用户喜爱;同时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设置如上所述的显示屏组件,通过在图像传感器的正对位置设置液晶调光膜2,改变液晶调光膜2内的电压来使其透光率发生变化,在图像传感器不工作时,将液晶调光膜2的透光率降到最低,并通过补光来实现显示屏7上图像传感器的黑孔隐藏,进一步提高了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美观度,提高了用户体验,使得移动终端设备的在外壳与显示屏上更为美观,提高用户的喜爱程度。
其中,该显示屏组件中,图像传感器可为前置摄像头,显示屏为LE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使得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前置摄像头能够在非工作状态时被隐藏,从而可以避免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notch屏“刘海”部分对某些用户造成的影响,且不影响前置摄像图的正常工作。另外,该显示屏组件中,图像传感器还可为LCD显示屏或OLCD显示屏上的指纹传感器,使得移动终端设备上的指纹传感器在非工作状态时punch处无黑孔,且不影响指纹传感器正常工作时的指纹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种,使得设置有液晶调光膜的后盖组件及显示屏组件可广泛用于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上。
具体的,如上所述的后盖组件及显示屏组件部件,不仅可以运用于手机终端,还可以将其用于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便携机、手表、手环等,同时,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结合该终端设备的后盖或显示屏形状,设计出适合该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或者后盖组件,以满足该终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外观切换效果,实现主动的控制效果以及更好的显示效果,优化人机交互体验。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后盖组件,和/或,显示屏组件,后盖组件包括: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液晶调光膜;液晶调光膜包括两层导电膜以及设置在两层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能够根据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以改变所述液晶层的透光率。通过终端设备发出的控制信号对液晶调光膜的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进行调整,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在透明和雾度之间相互切换,进而使得移动终端设备的外壳显示效果呈现多样化;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液晶调光膜以及补光灯,液晶调光膜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补光灯用于在图像传感器停止工作时为液晶调光膜补光,以光学遮蔽所述图像传感器。通过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设置液晶调光膜,并在补光灯的作用下实现了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图像传感器隐藏,提高了用户体验,且不影响图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液晶调光膜;
所述液晶调光膜包括两层导电膜以及设置在两层所述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
两层所述导电膜之间的电压能够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以改变所述液晶层的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晶调光膜靠近所述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光学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晶调光膜背离所述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油墨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晶调光膜和油墨层之间的反射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晶调光膜和透明基板之间的PET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PET基板和液晶调光膜之间的镀膜层;所述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掺杂有二向色性染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的颜色与所述油墨层中油墨的颜色相同或者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层和所述油墨层之间层叠设置有多个液晶调光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的颜色完全相同,或者,至少有两个所述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所掺杂的二向色性染料的颜色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由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器根据光信号、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生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输入模组输入所述控制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设置的环境光信号传感器采集;和/或,
所述声音信号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设置的环境声音传感器采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后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调光膜的液晶层掺杂有二向色性染料。
13.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液晶调光膜以及补光灯,所述液晶调光膜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正对的位置,所述补光灯用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停止工作时为所述液晶调光膜补光,以光学遮蔽所述图像传感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LED显示屏,所述图像传感器为前置摄像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显示屏为OLED显示屏。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LCD显示屏,所述图像传感器为屏下指纹传感器。
17.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后盖组件,和/或,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种。
CN201811534890.9A 2018-11-02 2018-12-14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 Active CN1096180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8327 2018-11-02
CN2018112983276 2018-1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8029A true CN109618029A (zh) 2019-04-12
CN109618029B CN109618029B (zh) 2021-08-03

Family

ID=6600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34890.9A Active CN109618029B (zh) 2018-11-02 2018-12-14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8029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625A (zh) * 2019-07-29 2019-10-29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壳体、终端壳体的触控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0581910A (zh) * 2019-09-17 2019-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025789A (zh) * 2019-12-20 2020-04-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屏盖板及电子设备
CN111736379A (zh) * 2020-06-17 2020-10-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063099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88201A (zh) * 2019-11-29 2021-06-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背盖、电子设备及背盖控制方法
WO2021109045A1 (zh) * 2019-12-04 2021-06-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采集装置、lcd触摸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52824A (zh) * 2021-08-02 2021-09-2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473763A (zh) * 2020-03-31 2021-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3572877A (zh) * 2021-08-02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967263A (zh) * 2022-05-30 2022-08-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150487A (zh) * 2021-03-31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膜组件、后盖和电子设备
CN115150488A (zh) * 2021-03-31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005515A1 (zh) * 2021-07-27 2023-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装饰组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065876A1 (zh) * 2021-10-21 2023-04-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后盖、电子设备和后盖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3728B2 (ja) * 2006-12-28 2011-03-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5573003A (zh) * 2014-10-09 2016-05-11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边框变色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边框变色方法
CN206863770U (zh) * 2017-05-22 2018-01-09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7645610A (zh) * 2017-10-19 2018-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282561A (zh) * 2018-01-26 2018-07-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显示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81128A (zh) * 2018-07-04 2018-10-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3728B2 (ja) * 2006-12-28 2011-03-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5573003A (zh) * 2014-10-09 2016-05-11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边框变色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边框变色方法
CN206863770U (zh) * 2017-05-22 2018-01-09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7645610A (zh) * 2017-10-19 2018-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282561A (zh) * 2018-01-26 2018-07-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显示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81128A (zh) * 2018-07-04 2018-10-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625A (zh) * 2019-07-29 2019-10-29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壳体、终端壳体的触控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0581910A (zh) * 2019-09-17 2019-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483491B2 (en) 2019-09-17 2022-10-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that adjusts the light transmittance of an area having a under-screen camera disposed below the area
WO2021063099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88201A (zh) * 2019-11-29 2021-06-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背盖、电子设备及背盖控制方法
WO2021109045A1 (zh) * 2019-12-04 2021-06-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采集装置、lcd触摸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11025789A (zh) * 2019-12-20 2020-04-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屏盖板及电子设备
CN113473763A (zh) * 2020-03-31 2021-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1736379A (zh) * 2020-06-17 2020-10-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150487A (zh) * 2021-03-31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膜组件、后盖和电子设备
CN115150488A (zh) * 2021-03-31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206642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膜组件、后盖和电子设备
WO2023005515A1 (zh) * 2021-07-27 2023-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装饰组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452824A (zh) * 2021-08-02 2021-09-2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572877A (zh) * 2021-08-02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452824B (zh) * 2021-08-02 2022-10-2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572877B (zh) * 2021-08-02 2023-05-05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3065876A1 (zh) * 2021-10-21 2023-04-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后盖、电子设备和后盖的制备方法
CN114967263A (zh) * 2022-05-30 2022-08-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8029B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8029A (zh)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后盖组件和显示屏组件
CN208210033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KR101142058B1 (ko) 디스플레이에서 컬러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기기
KR101254159B1 (ko) 디스플레이의 컬러를 조작하는 방법 및 기기
CN101809471B (zh) 用于增强干涉式调制器的色彩偏移的装置
US803113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ipulating color in a display
KR101227071B1 (ko) 디스플레이에서 컬러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기기
KR101236432B1 (ko) 디스플레이에서의 컬러를 조절할 수 있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러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18008497A1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0740592B (zh) 壳体、电子设备
CN109597268A (zh) 显示装置
CN101802678A (zh) 半透明/透射反射型发光干涉式调制器装置
CN101688973A (zh) 红外线及双模式显示器
WO2012139012A2 (en) Tetrachromatic color filter array
CN112217965B (zh) 摄像头盖板、壳体组件、电子设备以及电致变色方法
US20220294949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746324U (zh) 电子装置
JP2022535950A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端末機器
WO2014056331A1 (en) Sunlight readable lcd devices employing directional light guiding film
CN109982532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290330A (zh)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599029A (zh) 显示屏、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832826A (zh) 前光模块与具有前光模块的电子纸显示装置
CN201348700Y (zh) 具有光调整功能的装饰面板
CN209265409U (zh) 一种电容式3d双曲面玻璃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