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99504A -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99504A
CN109599504A CN201710913295.5A CN201710913295A CN109599504A CN 109599504 A CN109599504 A CN 109599504A CN 201710913295 A CN201710913295 A CN 201710913295A CN 109599504 A CN109599504 A CN 109599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ubstituted
general formula
compound
independently sel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132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99504B (zh
Inventor
李之洋
邢其锋
邵爽
任雪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132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99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99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99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99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99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3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ur or selene, e.g. polythiophe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中包含至少一种由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L1至L4独立选自氢、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Ar1至Ar4独立选自氢、C5~C30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烃基团C4~C50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有杂原子O或S的杂环芳烃基团。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新型具有如上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备优异的光电学性能,具有相对较低的器件起亮和工作电压,同时具有相对较高的器件效率,并且器件的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及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以下简称OLED)具有自主发光、低电压直流驱动、全固化、视角宽、重量轻、组成和工艺简单等一系列的优点,与液晶显示器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视角大,功率低,其响应速度可达液晶显示器的1000倍,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同等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机电致发光的产生靠的是在有机电致材料中传输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重组,众所周知,有机材料的导电性很差,与无机半导体不同的是,有机半导体中没有延续的能带,载流子的传输常用跳跃理论来描述,即在一电场的驱动下,电子在被激发或注入至分子的LUMO能级中,经由跳跃至另一个分子的LUMO能级来达到电荷传输的目的。为了能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应用方面达到突破,必须克服有机材料电荷注入及传输能力差的困难。科学家们通过器件结构的调整,例如增加器件有机材料层的数目,并且使不同的有机层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有的功能材料帮助电子从阴极以及空穴从阳极注入,有的材料帮助电荷的传输,有的材料则起到阻挡电子及空穴传输的作用,当然在有机电致发光里最重要的各种颜色的发光材料也要达到与相邻功能材料相匹配的目的,一个效率好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常是器件结构以及各种有机材料的优化搭配的结果,这就为化学家们设计开发各种结构的功能化材料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影响OLED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发光材料是OLED的核心与关键。第一代OLED发光材料是小分子荧光材料,这类材料种类丰富,稳定性好,但是这种材料只能利用单线态发光,而电致激发下产生的激子只有25%的是单线态,因此效率低。为了提高效率,Forrest等人1998年提出了磷光材料,利用重原子的旋轨耦合效应使得三线态激子在室温下发光,实现了激子100%的利用。但是,同样也是由于重原子的存在,这类材料价格较高,同时,蓝色磷光材料的寿命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此,人们也在积极探索新型的发光材料。目前,最有前景的是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也叫TADF材料。这种材料的单线态和三线态能隙差狠下,在环境中热量的作用下,不发光的三线态激子可以通过反向系间窜越过程回到单线态发光,从而实现100%的激子利用。这种现象最早是在1961年在曙红染料中发现,同时早期在铜配合物种也有报道。近年来日本九州大学的Adachi等人通过材料设计提升了纯有机小分子TADF器件的效率,从而使得这种技术被研究者所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和色纯度高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提供一类实现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TADF发光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中包含至少一种由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L1至L4独立选自氢、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所述取代的苯基和萘基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C1~C18的烷基或环烷基;
Ar1至Ar4独立选自氢、C5~C30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烃基团、C4~C50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有杂原子O或S的杂环芳烃基团,所述取代的芳烃基团和杂环芳烃基团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卤素、氰基、硝基、苯基、萘基,或选自C1~C10的烷基或环烷基、烯基、C1~C6的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基团,或选自C6~C30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含有选自N、O、S、Si的杂原子且C6~C30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或者选自Si(R1)3,所述R1选自C1~C6的烷基。
具体说,当定义上述Ar1至Ar4分别独立选自芳烃基团时,是指选自具有一定数目环骨架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环系,包括单环结构取代基团例如苯基等,也包括共价连接结构的芳环取代基团例如联苯基、三联苯基等,也包括稠环结构取代基团例如萘基、蒽基等,也包括稠环结构取代基团与单环结构芳基相连接的结构基团例如苯联萘基、萘联苯基、联苯联蒽基等,还包括共价连接结构的稠芳环取代基团例如联萘基等。
具体说,当定义上述Ar1至Ar4分别独立选自杂环芳烃基团时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选自O或S的杂原子且具有环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环系,所述单环或稠环芳族环系的含义与上述相同。
进一步的,优选通式(Ⅰ)中的L1、L4、Ar1和Ar4同时为氢,由通式(Ⅱ)表示:
其中L2和L3、Ar2和Ar3的定义与在通式(Ⅰ)中的定义相同。
进一步的,优选通式(Ⅰ)或通式(Ⅱ)中的Ar2与Ar3相同,选自C15~C20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烃基团、C4~C35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有杂原子O或S的杂环芳烃基团;
当Ar2与Ar3选自取代的芳烃或杂环芳烃基团时,所述其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F、氰基,或选自C1~C5的烷基或环烷基、Si(CH3)3、烯基、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基团,或选自C6~C15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含有选自N或O的杂原子且C6~C15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
进一步的,通式(Ⅰ)或通式(Ⅱ)中的L2、L3优选为单键或者下式列举基团:
*表示连接位点;
进一步的,通式(Ⅰ)或通式(Ⅱ)中的Ar2和Ar3优选为以下基团:
*表示连接位点。
再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优选例子,可举出选用下述代表性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备优异的光电学性能,具有相对较低的器件起亮和工作电压,同时具有相对较高的器件效率,并且器件的寿命较长。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新型的菲并吡嗪类衍生物具有如下通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L1至L4独立选自氢、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所述取代的苯基和萘基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C1~C18的烷基或环烷基;
Ar1至Ar4独立选自氢、C5~C30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烃基团、C4~C50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有杂原子O或S的杂环芳烃基团,所述取代的芳烃基团和杂环芳烃基团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卤素、氰基、硝基、苯基、萘基,或选自C1~C10的烷基或环烷基、烯基、C1~C6的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基团,或选自C6~C30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含有选自N、O、S、Si的杂原子且C6~C30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或者选自Si(R1)3,所述R1选自C1~C6的烷基。
进一步的,优选通式(Ⅰ)中的L1、L4、Ar1和Ar4同时为氢,由通式(Ⅱ)表示:
其中L2和L3、Ar2和Ar3的定义与在通式(Ⅰ)中的定义相同。
进一步的,优选通式(Ⅰ)或通式(Ⅱ)中的Ar2与Ar3相同,选自C15~C20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烃基团、C4~C35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有杂原子O或S的杂环芳烃基团;
当Ar2与Ar3选自取代的芳烃或杂环芳烃基团时,所述其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F、氰基,或选自C1~C5的烷基或环烷基、Si(CH3)3、烯基、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基团,或选自C6~C15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含有选自N或O的杂原子且C6~C15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
进一步的,通式(Ⅰ)或通式(Ⅱ)中的L2、L3优选为单键或者下式列举基团:
*表示连接位点;
进一步的,通式(Ⅰ)或通式(Ⅱ)中的Ar2和Ar3优选为以下基团:
*表示连接位点。
再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通式化合物的优选例子,可举出选用下述代表性化合物:
本发明采用通式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备优异的光电学性能,具有相对较低的器件起亮和工作电压,同时具有相对较高的器件效率,并且器件的寿命较长。
本发明化合物特别选用菲并吡嗪结构作为母核基团,与含有氧原子或硫原子这样的杂原子的杂芳基基团比如呋喃、噻吩类杂原子基团连接,具有很好地化学稳定性,增加器件的寿命,再者该类取代基与母核连接后其LUMO与HOMO重叠区域减小,使得HOMO与LUMO能隙变大,具体表现为材料的T1增大,使得T1与S1之间的能极差变小,使得T1通过反向系间穿越将能量传递给S1,进而发光(TADF性质)提高分子的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化合物A9的HOMO与LUMO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中未提到的合成方法的化合物的都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的原料产品
参照下面的实施例来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如通式(1)的合成方法如下:
M1的合成
将2,7-二溴菲醌(36.6g,0.1mol),二氨基马来腈(13g,0.12mol),对甲苯磺酸(51.2g)加入到500ml乙醇里,加入致回流反应5h,TLC监控反应完全,冷却后过滤,滤饼用甲醇洗涤2次后,甲苯:乙醇=1:1重结晶得黄色固体28.5g,收率:65.1%。
M2的合成
化合物M2的合成同化合物1,不同在于将2,7-二溴菲醌替换成等当量的3,6-二溴菲醌,最终得到30.5g。
主要化合物合成实施例
合成中用到的一些化合物结构如下
合成例1.A1的合成
在氩气流下,在500mL茄型烧瓶中投入M2(4.38g,0.01mol)、C1(5.3g,0.025mol)、四(三苯基膦)钯(0)0.2g、碳酸钾(4.14g,0.03mol)、二氧六环250mL,水50ml,回流反应3小时。冷却后,直接过滤,滤饼用二甲苯重结晶得白色固体4.8g,收率78.6%。1H NMR(500MHz,Chloroform)δ9.32(d,J=2.8Hz,2H),8.35(dt,J=36.7,9.0Hz,4H),8.05–7.90(m,4H),7.78(d,J=15.0Hz,2H),7.56(ddd,J=14.5,13.8,3.2Hz,4H),7.35(dtd,J=42.1,14.9,3.3Hz,4H).
合成例2.A2的合成
化合物A2的合成同化合物A1,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2,最终得到4.8g。1HNMR(500MHz,Chloroform)δ9.37(d,J=2.9Hz,2H),8.35(dt,J=36.7,9.0Hz,4H),8.13–7.92(m,6H),7.54(dd,J=14.7,3.4Hz,2H),7.46–7.23(m,6H).
合成例3.A3的合成
化合物A3的合成同化合物A1,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3,最终得到4.5g。1HNMR(500MHz,Chloroform)δ9.32(d,J=2.8Hz,2H),8.35(dt,J=36.7,9.0Hz,4H),8.12–7.90(m,6H),7.54(dd,J=14.7,3.4Hz,2H),7.46–7.19(m,14H).
合成例4.A4的合成
化合物A4的合成同化合物A1,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5,最终得到4.3g。1HNMR(500MHz,Chloroform)δ9.31(d,J=2.9Hz,2H),8.32(ddd,J=41.2,20.6,2.8Hz,6H),7.98(dd,J=14.6,3.4Hz,2H),7.75–7.50(m,6H),7.46–7.16(m,12H).
合成例5.A5的合成
化合物A5的合成同化合物A1,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6,最终得到4.9g。1HNMR(500MHz,Chloroform)δ8.54(dd,J=14.6,3.4Hz,2H),8.34(ddd,J=20.3,16.2,9.0Hz,6H),8.12–7.94(m,6H),7.66–7.47(m,6H),7.41(t,J=15.0Hz,2H),7.33–7.22(m,10H).
合成例6.A6的合成
化合物A6的合成同化合物A1,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4,最终得到4.3g。1HNMR(500MHz,Chloroform)δ9.26(d,J=2.9Hz,2H),8.35(dt,J=36.7,9.0Hz,4H),8.08(dd,J=13.2,9.0Hz,4H),7.90(dd,J=14.7,3.2Hz,2H),7.78(dd,J=15.0,2.9Hz,2H),7.58(dd,J=14.7,3.3Hz,2H),7.29(dtd,J=52.2,14.9,3.3Hz,4H),1.69(s,12H).
合成例7.A7的合成
化合物A7的合成同化合物A1,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7,最终得到4.6g。1HNMR(500MHz,Chloroform)δ9.37(d,J=2.9Hz,2H),8.51–8.41(m,4H),8.35(dt,J=36.7,9.0Hz,4H),8.17(dd,J=15.0,2.9Hz,2H),7.97(d,J=15.0Hz,2H),7.86(dd,J=15.0,3.1Hz,2H),7.56(td,J=15.0,3.0Hz,2H),7.31(td,J=15.0,3.0Hz,2H).
合成例8.A8的合成
化合物A8的合成同化合物A1,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8,最终得到5.1g。1HNMR(500MHz,Chloroform)δ9.31(d,J=2.9Hz,2H),8.52–8.26(m,8H),8.12(dd,J=15.0,2.9Hz,2H),7.99(d,J=15.0Hz,2H),7.86(dd,J=15.0,3.1Hz,2H),7.56(td,J=15.0,3.0Hz,2H),7.37–7.17(m,10H).
合成例9.A9的合成
化合物A9的合成同化合物A1,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9,最终得到4.5g。1HNMR(500MHz,Chloroform)δ8.55(ddd,J=14.6,4.9,3.2Hz,2H),8.42–8.20(m,4H),8.02–7.94(m,1H),7.86–7.72(m,2H),7.67–7.45(m,3H),7.25(s,4H).
合成例10.A10的合成
化合物A10的合成同化合物A1,得到化合物A10
合成例11.A11的合成
化合物A11的合成同化合物A1,得到化合物A11。
合成例12.A12的合成
在氩气流下,在500mL茄型烧瓶中投入M1(4.38g,0.01mol)、C1(5.3g,0.025mol)、四(三苯基膦)钯(0)0.2g、碳酸钾(4.14g,0.03mol)、二氧六环250mL,水50ml,回流反应3小时。冷却后,直接过滤,滤饼用二甲苯重结晶得白色固体4.7g,收率78.5%。1H NMR(500MHz,Chloroform)δ9.32(d,J=2.8Hz,2H),8.35(dt,J=36.7,9.0Hz,4H),8.05–7.90(m,4H),7.78(d,J=15.0Hz,2H),7.56(ddd,J=14.5,13.8,3.2Hz,4H),7.35(dtd,J=42.1,14.9,3.3Hz,4H).
合成例13.A13的合成
化合物A13的合成同化合物A12,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2,最终得到5.0g。1H NMR(500MHz,Chloroform)δ9.37(d,J=2.9Hz,2H),8.35(dt,J=36.7,9.0Hz,4H),8.13–7.92(m,6H),7.54(dd,J=14.7,3.4Hz,2H),7.46–7.23(m,6H).
合成例14.A14的合成
化合物A14的合成同化合物A12,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3,最终得到4.2g。1H NMR(500MHz,Chloroform)δ9.32(d,J=2.8Hz,2H),8.35(dt,J=36.7,9.0Hz,4H),8.12–7.90(m,6H),7.54(dd,J=14.7,3.4Hz,2H),7.46–7.19(m,14H).
合成例15.A15的合成
化合物A15的合成同化合物A12,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5,最终得到4.8g。1H NMR(500MHz,Chloroform)δ9.31(d,J=2.9Hz,2H),8.32(ddd,J=41.2,20.6,2.8Hz,6H),7.98(dd,J=14.6,3.4Hz,2H),7.75–7.50(m,6H),7.46–7.16(m,12H).
合成例16.A16的合成
化合物A16的合成同化合物A12,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6,最终得到4.5g。1H NMR(500MHz,Chloroform)δ8.54(dd,J=14.6,3.4Hz,2H),8.34(ddd,J=20.3,16.2,9.0Hz,6H),8.12–7.94(m,6H),7.66–7.47(m,6H),7.41(t,J=15.0Hz,2H),7.33–7.22(m,10H).
合成例17.A17的合成
化合物A17的合成同化合物A12,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4,最终得到4.6g。1H NMR(500MHz,Chloroform)δ9.26(d,J=2.9Hz,2H),8.35(dt,J=36.7,9.0Hz,4H),8.08(dd,J=13.2,9.0Hz,4H),7.90(dd,J=14.7,3.2Hz,2H),7.78(dd,J=15.0,2.9Hz,2H),7.58(dd,J=14.7,3.3Hz,2H),7.29(dtd,J=52.2,14.9,3.3Hz,4H),1.69(s,12H).
合成例18.A18的合成
化合物A18的合成同化合物A12,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7,最终得到5.3g。1H NMR(500MHz,Chloroform)δ9.37(d,J=2.9Hz,2H),8.51–8.41(m,4H),8.35(dt,J=36.7,9.0Hz,4H),8.17(dd,J=15.0,2.9Hz,2H),7.97(d,J=15.0Hz,2H),7.86(dd,J=15.0,3.1Hz,2H),7.56(td,J=15.0,3.0Hz,2H),7.31(td,J=15.0,3.0Hz,2H).
合成例19.A19的合成
化合物A19的合成同化合物A12,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8,最终得到4.6g。1H NMR(500MHz,Chloroform)δ9.31(d,J=2.9Hz,2H),8.52–8.26(m,8H),8.12(dd,J=15.0,2.9Hz,2H),7.99(d,J=15.0Hz,2H),7.86(dd,J=15.0,3.1Hz,2H),7.56(td,J=15.0,3.0Hz,2H),7.37–7.17(m,10H).
合成例20.A20的合成
化合物A20的合成同化合物A12,不同在于将C1替换成等当量的C9,最终得到4.6g。1H NMR(500MHz,Chloroform)δ8.55(ddd,J=14.6,4.9,3.2Hz,2H),8.42–8.20(m,4H),8.02–7.94(m,1H),7.86–7.72(m,2H),7.67–7.45(m,3H),7.25(s,4H).
合成例21
化合物A21-A28的合成同A1,都是通过常规的Suzuki偶联反应得到最终产品。
表1合成实施例化合物表征数据
化合物 分子式 MS 元素含量
A1 C42H20N4O2 612.63 C,82.34;H,3.29;N,9.15;
A2 C42H20N4O2 612.63 C,82.34;H,3.29;N,9.15;
A3 C54H28N4O2 764.83 C,84.80;H,3.69;N,7.33;
A4 C54H28N4O2 764.83 C,84.80;H,3.69;N,7.33;
A5 C62H32N4O2 864.94 C,86.09;H,3.73;N,6.48;
A6 C48H32N4 664.79 C,86.72;H,4.85;N,8.43
A7 C42H20N4S2 644.76 C,78.24;H,3.13;N,8.69;S,9.95
A8 C54H28N4S2 796.96 C,81.38;H,3.54;N,7.03;S,8.05
A9 C62H32N4S2 897.07 C,83.01;H,3.60;N,6.25;S,7.15
A10 C66H40N4OS 937.12 C,84.59;H,4.30;N,5.98;S,3.42
A11 C62H32N4S2 897.07 C,83.01;H,3.60;N,6.25;S,7.15
A12 C42H20N4O2 612.63 C,82.34;H,3.29;N,9.15;
A13 C42H20N4O2 612.63 C,82.34;H,3.29;N,9.15;
A14 C54H28N4O2 764.83 C,84.80;H,3.69;N,7.33;
A15 C54H28N4O2 764.83 C,84.80;H,3.69;N,7.33;
A16 C62H32N4O2 864.94 C,86.09;H,3.73;N,6.48;
A17 C48H32N4 664.79 C,86.72;H,4.85;N,8.43
A18 C42H20N4S2 644.76 C,78.24;H,3.13;N,8.69;S,9.95
A19 C80H52N4 1069.30 C,89.86;H,4.90;N,5.24
A20 C62H32N4O2 864.94 C,86.09;H,3.73;N,6.48
A21 C70H48N4OS 993.22 C,84.65;H,4.87;N,5.64;S,3.23
A22 C72H48N4SSi 1029.33 C,84.01;H,4.70;N,5.44;S,3.12
A23 C52H26N4S2 770.92 C,81.01;H,3.40;N,7.27;S,8.32
A24 C54H28N4S2 796.96 C,81.38;H,3.54;N,7.03;S,8.05
A25 C62H32N4S2 897.07 C,83.01;H,3.60;N,6.25;S,7.15
A26 C62H44N4S2 909.17 C,81.91;H,4.88;N,6.16;S,7.05
A27 C70H36N4S2 997.19 C,84.31;H,3.64;N,5.62;S,6.43
A28 C80H52N4 1069.30 C,89.86;H,4.90;N,5.24
器件实施例:本发明器件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在基片上按照“阳极/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阴极”的顺序层叠,各层由以下材料构成;
ITO/2-TNATA(30nm)/NPB(20nm)/通式(1)衍生物:Ir(ppy)3(5%)(20nm)/BPhen(50nm)/LiF(1nm)/Al。
发光层材料使用绿磷光染料Ir(ppy)3染料,搭配主体通式(1)衍生物。各功能层材料分子结构如下:
器件实施例1.化合物A2作为发光主体材料
本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过程如下:
将表面涂覆了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玻璃基板在清洗液中超声清洗,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在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体积比1∶1)混合溶液中超声除油,在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去除水分,用紫外灯进行刻蚀和臭氧处理,并用低能阳离子束轰击表面;
把上述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5~9×10-3Pa,在上述阳极层膜上真空蒸镀2-TNATA作为空穴注入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40nm;然后蒸镀空穴传输层NPB,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10nm;
在空穴传输层之上真空蒸镀EML作为器件的发光层,EML包括主体材料和染料材料,利用多源共蒸的方法,将作为发光层主体的A2放置在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小室中,将作为掺杂剂的Ir(ppy)3放置在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另一室中,调节主体材料A2蒸镀速率为0.1nm/s,Ir(ppy)3的浓度为10%,蒸镀总膜厚为20nm;
在发光层上真空蒸镀Bphen形成膜厚为50nm的电子传输层,其蒸镀速率为0.1nm/s;
在电子传输层上依次真空蒸镀厚度为1nm的LiF作为电子注入层,厚度为150nm的Al层作为器件的阴极。
器件实施例2.本发明化合物A4作为发光主体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A2化合物替换为化合物A4。
器件实施例3.本发明化合物A9作为发光主体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A2替换为化合物A9。
器件实施例4.本发明化合物A10作为发光主体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A2替换为化合物A10。
器件实施例5.本发明化合物A13作为发光主体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A2替换为化合物A13。
器件实施例6.本发明化合物A17作为发光主体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A2替换为化合物A17。
器件实施例7.本发明化合物A26作为发光主体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A2化合物替换为化合物A26。
器件对比例1.CPB作为发光主体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A2替换为化合物CPB。
器件对比例2.Comp2作为发光主体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A2替换为化合物Comp2。
在同样亮度下,使用Keithley 2602数字源表亮度计(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测定器件实施例1-6以及器件对比例1和2中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和电流效率,结果见表2。
本发明器件实施例中公开的具体优选结构化合物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器件性能检测数据详见下表2:
由表2中公开的器件实施例1-7的器件性能数据可见,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其他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在器件中EML材料的调整,相比较器件对比例1,可以显著地降低器件的工作电压,并大幅度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并且器件的寿命大大增加。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中包含至少一种由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L1至L4独立选自氢、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所述取代的苯基和萘基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C1~C18的烷基或环烷基;
Ar1至Ar4独立选自氢、C5~C30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烃基团、C4~C50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有杂原子O或S的杂环芳烃基团,所述取代的芳烃基团和杂环芳烃基团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卤素、氰基、硝基、苯基、萘基,或选自C1~C10的烷基或环烷基、烯基、C1~C6的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基团,或选自C6~C30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含有选自N、O、S、Si的杂原子且C6~C30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或者选自Si(R1)3,所述R1选自C1~C6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Ⅰ)中的L1、L4、Ar1和Ar4同时为氢,由通式(Ⅱ)表示:
其中L2和L3、Ar2和Ar3的定义与在通式(Ⅰ)中的定义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Ⅰ)或通式(Ⅱ)中的Ar2与Ar3相同,选自C15~C20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烃基团、C4~C35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有杂原子O或S的杂环芳烃基团;
当Ar2与Ar3选自取代的芳烃或杂环芳烃基团时,所述其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F、氰基,或选自C1~C5的烷基或环烷基、Si(CH3)3、烯基、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基团,或选自C6~C15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含有选自N或O的杂原子且C6~C15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Ⅰ)或通式(Ⅱ)中,L2、L3选自单键或者以下基团: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Ar2和Ar3选自以下基团: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化合物选自下述具体结构式:
6.一种由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L1至L4独立选自氢、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所述取代的苯基和萘基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C1~C18的烷基或环烷基;
Ar1至Ar4独立选自氢、C5~C30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烃基团、C4~C50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有杂原子O或S的杂环芳烃基团,所述取代的芳烃基团和杂环芳烃基团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卤素、氰基、硝基、苯基、萘基,或选自C1~C10的烷基或环烷基、烯基、C1~C6的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基团,或选自C6~C30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含有选自N、O、S、Si的杂原子且C6~C30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或者选自Si(R1)3,所述R1选自C1~C6的烷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Ⅰ)中的L1、L4、Ar1和Ar4同时为氢,由通式(Ⅱ)表示:
其中L2和L3、Ar2和Ar3的定义与在通式(Ⅰ)中的定义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Ⅰ)或通式(Ⅱ)中的Ar2与Ar3相同,选自C15~C20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烃基团、C4~C35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有杂原子O或S的杂环芳烃基团;
当Ar2与Ar3选自取代的芳烃或杂环芳烃基团时,所述其上的取代基团独立选自F、氰基,或选自C1~C5的烷基或环烷基、Si(CH3)3、烯基、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基团,或选自C6~C15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含有选自N或O的杂原子且C6~C15的单环芳烃或稠环芳烃基团。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化合物,所述通式(Ⅰ)或通式(Ⅱ)中,L2、L3选自单键或者以下基团: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Ar2和Ar3选自以下基团: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式化合物选自下述具体结构式:
CN201710913295.5A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ctive CN109599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3295.5A CN109599504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3295.5A CN109599504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99504A true CN109599504A (zh) 2019-04-09
CN109599504B CN109599504B (zh) 2022-02-18

Family

ID=65955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3295.5A Active CN109599504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995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2641A (zh) * 2019-12-31 2020-04-28 盐城工学院 一种橙光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2954A1 (en) * 2011-11-04 2013-05-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benzo[f,h]Quinoxaline Compou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4830320A (zh) * 2015-05-24 2015-08-12 吉林大学 菲并吡嗪衍生物发光材料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方面的应用
CN106083824A (zh) * 2016-06-08 2016-11-09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光电材料以及包括该有机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WO2017082246A1 (ja) * 2015-11-10 2017-05-18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ジシアノピラジン化合物、発光材料、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および2,5-ジシアノ-3,6-ジハロゲノピラジンの製造方法
KR20170065974A (ko) * 2015-12-04 2017-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2954A1 (en) * 2011-11-04 2013-05-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benzo[f,h]Quinoxaline Compou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4830320A (zh) * 2015-05-24 2015-08-12 吉林大学 菲并吡嗪衍生物发光材料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方面的应用
WO2017082246A1 (ja) * 2015-11-10 2017-05-18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ジシアノピラジン化合物、発光材料、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および2,5-ジシアノ-3,6-ジハロゲノピラジンの製造方法
KR20170065974A (ko) * 2015-12-04 2017-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6083824A (zh) * 2016-06-08 2016-11-09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光电材料以及包括该有机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2641A (zh) * 2019-12-31 2020-04-28 盐城工学院 一种橙光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1072641B (zh) * 2019-12-31 2023-05-12 盐城工学院 一种橙光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99504B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0597B (zh) Organic 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WI593684B (zh) 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和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KR20100007780A (ko)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채용하고 있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2031104B (zh) 含四苯基硅及咔唑的蒽衍生物的双极性磷光主体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5051927A (zh) 在oled中用作效率促进剂的氮杂苯并咪唑卡宾配体
CN112679548A (zh) 具有部分氟取代的取代基的辅助配体的有机发光材料
CN107964019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光器件及显示器
WO2021103728A1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5777628B (zh) 一种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8218867A (zh) 一种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9503487B (zh) 二氢苯并吲唑类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9593082A (zh)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599504A (zh)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549103B (zh) 仅电子有机半导体二极管器件
TWI612047B (zh) 有機電子傳輸材料
CN109206368A (zh) 一种二氢苯并吲唑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CN109593086A (zh)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623515A (zh) 含有不饱和含氮杂环的二氢蒽类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8129496A (zh) 一种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7840841A (zh) 一种咔唑吡啶衍生物及其用途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678799B (zh) 二氢苯并吲唑类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KR20140038925A (ko) 유기 발광 디바이스 및 이것에 사용되는 재료
CN111171028A (zh) 一种oled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776490A (zh) 一种非芳香胺类小分子光电材料及制备与应用
CN109851613A (zh)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