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4299A - 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4299A
CN109554299A CN201811521116.4A CN201811521116A CN109554299A CN 109554299 A CN109554299 A CN 109554299A CN 201811521116 A CN201811521116 A CN 201811521116A CN 109554299 A CN109554299 A CN 109554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ating
algae
tail gas
cooling water
wat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11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磊
关键
李树春
姜欢
刘雅楠
奚颖
任林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HU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HU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HU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HU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211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542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54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42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2Unicellular algae;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藻类、细菌的光合作用高效固定CO2和NH3,从而实现CO2和NH3的减排,缓解温室效应,同时实现生产藻类、细菌的循环经济模式,再利用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来保持培养基的温度,实现了碳酸化尾气及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的再利用。

Description

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 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纯碱工业是化学工业的基础部分,纯碱生产工艺主要为:氨碱工艺和联碱工艺,其中碳酸化塔是变换气制碱法碳酸化过程的主体设备。在碳酸化塔内,在塔的上部进行两相反应,即CO2的吸收和NH3的解吸,在塔的中下部进行NaHCO3的析出和成长过程,以及固、液、气相的换热。因此,碳酸化塔排出的废气含有CO2和NH3,CO2和NH3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由于没有经济可行的利用渠道而将废气直接排放,这是全国所有纯碱厂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CO2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已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公开承诺到2030年CO2排放量不再增加,未来各工厂都需要签订碳排放协议,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限定。为避免温室效应加剧,至少需要通过二氧化碳固定技术每年固定150-170亿吨二氧化碳。因此,开发切实有效的低成本CO2减排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需要。
目前,CO2回收固定技术主要有CO2富集贮埋和生物固定CO2技术。CO2富集贮埋就是将化工燃料电厂或其他CO2排放源排放的CO2经过富集液化以后,注入废旧煤矿、油井或海底,从而减少CO2向大气中的排放,其因使用成本太高而没有得到大量的推广。生物固定CO2技术即植物、微藻等,以CO2为碳源经由光合作用方式,将CO2转变为生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等)。微藻减排CO2与CO2富集贮埋的方法相比更有经济上的优势。微藻具有很高的光合作用效率(比常规作物高20-30倍),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利用太阳光将CO2转化成生物质并释放氧气,因其生长速度快、CO2固定效率高、环境适应力强、不占耕地、易于人工控制、能实现连续生产等优点,且有些微藻品种可以合成积累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色素,这些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这使微藻在高效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同时还可以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CO2生物固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碳酸化尾气中的CO2和NH3作为碳源、氮源,以满足藻类或细菌培养的碳源和氮源需要,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碳酸化尾气为纯碱装置中碳酸化塔排出的尾气。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碳酸化尾气包含CO2、NH3;其中:所述碳酸化尾气中CO2含量为1-4%,所述碳酸化尾气中NH3含量为0.1-5%。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的温度为35-60℃。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藻类、细菌的条件为:a、可以在pH值>8的环境下生长;b、可以固定CO2且驯化的耐氨;c、初始OD560值>0.2。
在藻类或细菌培养过程中,氮源采用NaNO3、尿素等,氮是藻类或细菌生长过程中消耗最快、最易缺乏的营养元素之一,通常不采用氯化铵作为氮源,过量的氨气会造成藻类或细菌死亡,可通过驯化使藻类或细菌成为耐氨藻类或细菌,提高对氨气的适应性。本发明将藻类或细菌培养与碳酸化尾气中NH3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NH3为藻类或细菌生长提供氮肥,从而降低培养藻类或细菌的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净化废气、多余的NH3返回纯碱装置,有利于NH3的回收。
为了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对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进行再利用,当培养温度低于适宜生长温度时,采用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为培养基加热,实现低能值热源再利用。
本发明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藻类或细菌培养方法,所述培养方法为:将碳酸化尾气通入水中,利用通过水后的碳酸化尾气调节藻类或细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值并补充碳源,利用碳酸化尾气通入水后的溶液补充藻类或细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氮源,同时,利用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调节藻类或细菌的培养温度。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pH值为7.5-10.5。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为所述pH值为8.5-10。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在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藻类或细菌;②当培养基的pH值>10.5时,向培养基通入通过水后的碳酸化尾气,使培养基的pH值>7.5且≤9;③当培养温度<20℃时,利用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将培养温度加热至24-32℃。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藻类、细菌的光合作用高效固定CO2和NH3,从而实现CO2和NH3的减排,缓解温室效应,同时实现生产藻类、细菌的循环经济模式,再利用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来保持培养基的温度,实现了碳酸化尾气及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的再利用。
本发明解决了大规模藻类、细菌培养过程中碳源和氮源的来源问题,调整了培养基的pH值,降低了藻类、细菌培养的成本,以Z氏培养基计,1吨培养基成本42元,工业级硝酸钠需6.5元,采用氨气作氮源,仅氮源一项就可以降低成本15%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以钝顶螺旋藻为例,进行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对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的再利用。
配制钝顶螺旋藻培养基,Na2CO3 16.03g/L,K2HPO4 0.5g/L,NaNO3 2.5g/L,K2SO41.0g/L,NaCl 1.0g/L,MgSO4·7H2O 0.2g/L,CaCl2·2H2O 0.04g/L,FeSO4·7H2O 0.01g/L,As 1ml/L;其中As:H3BO3 2.86mg/L,MnCl2·4H2O 1.86mg/L,ZnSO4·7H2O 0.22mg/L,Na2MoO4·2H2O 0.39mg/L,Co(NO3)2·6H2O 0.05mg/L,CuSO4·5H2O 0.08mg/L。
光照时长14:10,搅拌10min/h,温度24-32℃,自然光照,同时在光生物反应器内设有碳酸化塔冷却水管路和多个光源,阴天或傍晚用LED灯补充照明,光强度30000-35000Lux,初始OD560值>0.2,微藻培养以间歇或者半连续方式进行。
将纯碱装置中碳酸化塔排出的尾气通入吸收池,碳酸化尾气中NH3被水吸收,当培养基需要补充氮源时,将吸收池中的一部分溶液通入光生物反应器内补充氮源,另一部分溶液返回纯碱装置,当培养基的pH值>10时,将通过水后的碳酸化尾气通入光生物反应器内,通过水后的碳酸化尾气中的CO2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使pH值下降至9;秋冬时,当培养基的温度<20℃时,利用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将培养基加热至24-32℃。
当钝顶螺旋藻OD560为1.2-1.5时,对钝顶螺旋藻进行采收,先用200目滤布过滤,再用蒸馏水清洗盐分至pH值为中性,然后用喷雾干燥或低温鼓风干燥,得到钝顶螺旋藻粉,采收后滤液返回至光生物反应器。
实施例2
以杜氏盐藻为例,进行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对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的再利用。
配制杜氏盐藻培养基,NaCl 87.69g/L,NaNO3 0.42g/L,NaH2PO4·2H2O 0.0156g/L,CaCl2·2H2O 0.044g/L,KCl 0.074g/L,MgSO4·7H2O 1.23g/L,NaHCO3 0.84g/L,Ferriccitract(1%)0.5mL,As 1ml/L;其中As:H3BO3 2.86mg/L,MnCl2·4H2O 1.86mg/L,ZnSO4·7H2O 0.22mg/L,Na2MoO4·2H2O 0.39mg/L,Co(NO3)2·6H2O 0.05mg/L,CuSO4·5H2O 0.08mg/L。
光照时长14:10,搅拌10min/h,温度25-35℃,自然光照,盐度60-70,同时在光生物反应器中设有碳酸化塔冷却水管路和多个光源,阴天或傍晚用LED灯补充照明,光强度2000-6000Lux,微藻培养以间歇或者半连续方式进行。
将纯碱装置中碳酸化塔排出的尾气通入吸收池,碳酸化尾气中NH3被水吸收,当培养基需要补充氮源时,将吸收池中的一部分溶液通入光生物反应器内补充氮源,另一部分溶液返回纯碱装置,当培养基的pH值>10时,将通过水后的碳酸化尾气通入光生物反应器内,通过水后的碳酸化尾气中的CO2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使pH值下降至7.5;秋冬时,当培养基的温度<20℃时,利用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将培养基加热至24-32℃。
当杜氏盐藻达到最佳生长指数时,对杜氏盐藻进行采收,先用离心分离杜氏盐藻与滤液,再用喷雾干燥或低温鼓风干燥,得到杜氏盐藻粉,采收后滤液返回至光生物反应器。

Claims (9)

1.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化尾气为纯碱装置中碳酸化塔排出的尾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化尾气包含CO2、NH3
其中:所述碳酸化尾气中CO2含量为1-4%,所述碳酸化尾气中NH3含量为0.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的温度为35-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细菌的条件为:
a、可以在pH值>8的环境下生长;
b、可以固定CO2且驯化的耐氨;
c、初始OD560值>0.2。
6.一种藻类或细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方法为:将碳酸化尾气通入水中,利用通过水后的碳酸化尾气调节藻类或细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值并补充碳源,利用碳酸化尾气通入水后的溶液补充藻类或细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氮源,同时,利用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调节藻类或细菌的培养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藻类或细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值为7.5-1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藻类或细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值为8.5-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藻类或细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藻类或细菌;
②当培养基的pH值>10.5时,向培养基通入通过水后的碳酸化尾气,使培养基的pH值>7.5且≤9;
③当培养温度<20℃时,利用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将培养温度加热至24-32℃。
CN201811521116.4A 2018-12-12 2018-12-12 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Pending CN1095542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1116.4A CN109554299A (zh) 2018-12-12 2018-12-12 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1116.4A CN109554299A (zh) 2018-12-12 2018-12-12 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4299A true CN109554299A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6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1116.4A Pending CN109554299A (zh) 2018-12-12 2018-12-12 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542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3576B2 (en) * 2019-06-12 2022-08-16 Cheng-Jen Lin Method for treating gas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2791A (zh) * 1985-04-01 1986-03-10 汪同建 生产碳酸氢铵过程中稀氨水处理工艺
CN1613769A (zh) * 2004-11-12 2005-05-11 王禄宏 一种利用废水联合制碱的方法
CN101318668A (zh) * 2008-07-05 2008-12-10 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芒硝氨碱法生产农用硫酸铵和工业纯碱的方法
CN101575567A (zh) * 2009-06-22 2009-11-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光照培养微细藻类的方法及其反应器
EP2135938A1 (en) * 2008-06-20 2009-12-23 Sergio Trabattoni Anaerobic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plant
CN201395515Y (zh) * 2009-05-11 2010-02-03 蔺官锁 煅烧尾气回收再利用的生产纯碱装置
CN101708858A (zh) * 2009-11-28 2010-05-19 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 一种生产低盐优质重质纯碱的方法
CN201711073U (zh) * 2010-06-02 2011-01-19 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聚氰胺联产碳铵尾气回收系统
CN102166502A (zh) * 2011-03-10 2011-08-31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以液相为连续相的高效筛板碳酸化塔
CN102424405A (zh) * 2011-08-23 2012-04-25 赵祥海 大型加压碳化塔
CN102533560A (zh) * 2012-01-13 2012-07-04 北京林业大学 含co2废气在微藻养殖中的应用方法
CN102827775A (zh) * 2011-06-17 2012-12-1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微藻培养固定微生物发酵尾气co2补充发酵原料的方法
CN103143247A (zh) * 2013-01-30 2013-06-12 程礼华 二氧化碳捕集与催化循环利用的制备方法
CN103331076A (zh) * 2012-08-06 2013-10-02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吸收塔和换热器合二为一的传质传热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3435075A (zh) * 2013-08-20 2013-12-11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化塔水洗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88226A (zh) * 2013-11-19 2014-02-19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以烟道气补充co2制备纯碱的方法
CN103773693A (zh) * 2012-10-23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CN204224269U (zh) * 2014-10-23 2015-03-25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苏打生产的碳化塔
CN104556155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氯碱尾料和氨碱尾料生产纯碱的方法
CN104707451A (zh) * 2014-12-08 2015-06-17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氨法烟气碳捕集及合成化工产品的方法
CN105731500A (zh) * 2016-02-03 2016-07-06 衡阳市海联盐卤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化塔、碳酸化系统和方法
CN205379887U (zh) * 2016-02-03 2016-07-13 衡阳市海联盐卤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化塔和碳酸化系统
CN105918102A (zh) * 2016-04-27 2016-09-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利用发电厂冷却水养殖卡帕藻属和麒麟菜属海藻的方法
CN105985910A (zh) * 2015-03-05 2016-10-05 华东理工大学 微藻培养的新补碳方法与流程
CN107126826A (zh) * 2017-04-10 2017-09-05 天津凯赛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碱制备中含氨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8117092A (zh) * 2018-03-14 2018-06-05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气烧窑低二氧化碳浓度窑气直接加压制碱工艺
CN108147435A (zh) * 2018-02-05 2018-06-12 重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纯碱生产的碳化工艺
CN209584262U (zh) * 2018-12-12 2019-11-05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藻养殖双轴式跑道池反应器
CN213077951U (zh) * 2020-04-14 2021-04-30 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酸化塔的净化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2791A (zh) * 1985-04-01 1986-03-10 汪同建 生产碳酸氢铵过程中稀氨水处理工艺
CN1613769A (zh) * 2004-11-12 2005-05-11 王禄宏 一种利用废水联合制碱的方法
EP2135938A1 (en) * 2008-06-20 2009-12-23 Sergio Trabattoni Anaerobic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plant
CN101318668A (zh) * 2008-07-05 2008-12-10 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芒硝氨碱法生产农用硫酸铵和工业纯碱的方法
CN201395515Y (zh) * 2009-05-11 2010-02-03 蔺官锁 煅烧尾气回收再利用的生产纯碱装置
CN101575567A (zh) * 2009-06-22 2009-11-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光照培养微细藻类的方法及其反应器
CN101708858A (zh) * 2009-11-28 2010-05-19 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 一种生产低盐优质重质纯碱的方法
CN201711073U (zh) * 2010-06-02 2011-01-19 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聚氰胺联产碳铵尾气回收系统
CN102166502A (zh) * 2011-03-10 2011-08-31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以液相为连续相的高效筛板碳酸化塔
CN102827775A (zh) * 2011-06-17 2012-12-1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微藻培养固定微生物发酵尾气co2补充发酵原料的方法
CN102424405A (zh) * 2011-08-23 2012-04-25 赵祥海 大型加压碳化塔
CN102533560A (zh) * 2012-01-13 2012-07-04 北京林业大学 含co2废气在微藻养殖中的应用方法
CN103331076A (zh) * 2012-08-06 2013-10-02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吸收塔和换热器合二为一的传质传热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3773693A (zh) * 2012-10-23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CN103143247A (zh) * 2013-01-30 2013-06-12 程礼华 二氧化碳捕集与催化循环利用的制备方法
CN103435075A (zh) * 2013-08-20 2013-12-11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化塔水洗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88226A (zh) * 2013-11-19 2014-02-19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以烟道气补充co2制备纯碱的方法
CN204224269U (zh) * 2014-10-23 2015-03-25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苏打生产的碳化塔
CN104707451A (zh) * 2014-12-08 2015-06-17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氨法烟气碳捕集及合成化工产品的方法
CN104556155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氯碱尾料和氨碱尾料生产纯碱的方法
CN105985910A (zh) * 2015-03-05 2016-10-05 华东理工大学 微藻培养的新补碳方法与流程
CN105731500A (zh) * 2016-02-03 2016-07-06 衡阳市海联盐卤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化塔、碳酸化系统和方法
CN205379887U (zh) * 2016-02-03 2016-07-13 衡阳市海联盐卤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化塔和碳酸化系统
CN105918102A (zh) * 2016-04-27 2016-09-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利用发电厂冷却水养殖卡帕藻属和麒麟菜属海藻的方法
CN107126826A (zh) * 2017-04-10 2017-09-05 天津凯赛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碱制备中含氨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8147435A (zh) * 2018-02-05 2018-06-12 重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纯碱生产的碳化工艺
CN108117092A (zh) * 2018-03-14 2018-06-05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气烧窑低二氧化碳浓度窑气直接加压制碱工艺
CN209584262U (zh) * 2018-12-12 2019-11-05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藻养殖双轴式跑道池反应器
CN213077951U (zh) * 2020-04-14 2021-04-30 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酸化塔的净化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ANHUA HUANG 等: "Current Techniques of Growing Algae Using Flue Gas from Exhaust Gas Industry: a Review", 《APPL BIOCHEM BIOTECHNOL》 *
吴金山 等著: "《植物资源的多维应用于保护研究》", 31 January 2018 *
周光耀: "纯碱生产中新型碳酸化塔的开发", 《中国工程科学》 *
李忠铭 等主编: "《现代工业化学(第二版)》", 31 August 2018,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李忠铭 等主编: "11.4 工业废气微生物处理技术", 《环境工程学》 *
梅明 等: "联碱碳化塔洗水制备轻质碳酸钙", 《工业用水与废水》 *
温青 等主编: "《环境工程学》", 31 July 2008,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王忠平: "CCRs二氧化碳减排系统的余热优化利用研究与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工程科技I辑》 *
王根平 等: "制碱过程碳酸化塔中CO2浓度的软测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
赵根庆 等: "碳化尾气净氨塔的改进", 《纯碱工业》 *
陈艳芬等: "纯碱厂的大气环境治理", 《纯碱工业》 *
马春花等: "小苏打生产中新型碳化结晶器的介绍", 《盐业与化工》 *
高晓明等: "纯碱生产过程碳化工段工艺流程及控制影响因素", 《苏盐科技》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3576B2 (en) * 2019-06-12 2022-08-16 Cheng-Jen Lin Method for treating g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oušková et al. Utilization of distillery stillage for energy generation and concurrent production of valuable microalgal biomass in the sequence: Biogas-cogeneration-microalgae-products
Pedroni et al. A proposal to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biofixation of CO2 and greenhouse gas abatement with microalgae
WO2009129737A1 (zh) 农业生产系统
CN102337302A (zh) 一种沼气生物净化及其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方法
CN102373156A (zh) 一种用于微藻工业化生产的半干固态培养方法
WO2016165659A1 (zh) 人工光源微藻养殖装备
CN105060463A (zh) 一种光合生物自生o2代替传统曝气的废水处理方法及应用
WO2016165660A1 (zh) 一种淡水真核微藻养殖方法
CN202246658U (zh) 一种提高微藻养殖过程中二氧化碳利用率的专用装置
CN101466824A (zh) 用于获得生物燃料的能量光转换器
CN102191179A (zh) 一种海洋产油微藻的培养方法
CN202022940U (zh) 一种微藻生物养殖的光生物反应器
CN109554299A (zh) 碳酸化尾气和碳酸化塔冷却水余热在藻类或细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DE102004028356A1 (de)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Klimaschutz durch maximierte Nettoproduktion von Sauerstoff
CN102329732A (zh) 提高微藻养殖过程中二氧化碳利用率的方法及专用装置
CN108949576A (zh) 一种利用浓海水在漂浮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微藻的方法
CN203446251U (zh)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
CN104450849A (zh) 胁迫盐生杜氏藻积累β-胡萝卜素的方法
CN104560703A (zh) 用于空气净化的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US2020023192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terotrophic and Mixotrophic Cultivation of Microalgae
CN102304463B (zh) 基于白炭黑生产系统的螺旋藻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06635768B (zh) 生物微藻光合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US11286453B2 (en) Continuous microalgae culture module and method of culturing microalgae containing macular pigment
KR102134885B1 (ko) 고효율의 연속식 미세조류 배양시스템
CN113877390A (zh) 基于生物学的固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