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9432B - 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9432B
CN109539432B CN201811199128.XA CN201811199128A CN109539432B CN 109539432 B CN109539432 B CN 109539432B CN 201811199128 A CN201811199128 A CN 201811199128A CN 109539432 B CN109539432 B CN 1095394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water outlet
cooling tow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91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39432A (zh
Inventor
藏军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991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9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9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9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39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9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ling t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冷却水系统和第二冷却水系统,第一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一冷机和第一冷却塔,所述第一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二冷机和第二冷却塔;所述第二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机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系统还包括并联出水支路和并联进水支路,以使从第一冷机中流出的热水可通过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进行冷却,提高了第一冷机的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冷却水系统架构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冷机11与冷却塔12一对一的架构,或者冷机11、冷机21、冷机31、冷机41,以及冷却塔12、冷却塔22、冷却塔32、冷却塔42与总管并联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冷却泵13、冷却泵23、冷却泵33和冷却泵43用于提供冷却水流动的动力。图2所示的连接结构,可实现空调冷却水系统内的冷却塔相互备用,多台冷却塔并联使用后相当于增加散热面积,可提高效率和降低耗电量;但空调冷却水系统总管故障后,会导致整个空调冷却水系统停止工作,系统容错率低;而且,空调冷却水系统增减冷机后,并联工作的多个冷却塔存在因供水压力和回水压力变化,导致水量不均衡的问题,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空调冷却水系统的水压调整困难且调整时间长,存在较大的溢水或亏水风险。图1所示的结构中,冷却塔与冷机一对一单路循环,相互独立工作,水系统结构简单,但一个空调冷却水系统内只有一台冷却塔,一旦这个冷却塔故障后,则一对一的空调冷却水系统就不能工作,导致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冷却水系统和第二冷却水系统,第一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一冷机和第一冷却塔,所述第一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二冷机和第二冷却塔;所述第二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机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塔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一出水节点,所述第二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塔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二出水节点,所述第一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一进水节点,所述第二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机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二进水节点;
所述系统还包括并联出水支路和并联进水支路;
所述并联出水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节点,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水节点;所述并联进水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水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出水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节点与所述第二出水节点之间通断的第一出水电控阀,以使从所述第一冷机流出的水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塔冷却,或是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塔和所述第二冷却塔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电控阀的出水口还连通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进水口,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进水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水节点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之间通断的第一进水电控阀,以使从所述第二冷却塔流出的水流回至所述第二冷机,或是流回至所述第一冷机和第二冷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电控阀的进水口还连接有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出水口,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节点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冷却水系统,所述并联出水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水节点与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第三冷却塔进水口之间通断的第二出水电控阀,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第三冷却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冷却水系统,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三冷却塔和第三冷机;所述第三冷却塔出水口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冷却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之间通断的第二进水电控阀,以使所述第三冷却塔流出的水流回至所述第三冷机,或流回至所述第一冷机与所述第三冷机。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出水支路还包括第三出水电控阀,所述第三出水电控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机和/或所述第二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冷却塔的进水口之间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进水支路还包括第三进水电控阀,所述第三进水电控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和/或所述第二冷机的进水口之间的通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其应用于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冷机与冷却塔的循环回路;
根据所述循环回路确定所述并联出水支路和并联进水支路的通断。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冷机中的出来的热水可通过第一冷却塔进行冷却,同时还可通过并联出水支路进入第二冷却塔进行冷却,并回流至第一冷机中;在能耗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可提高第一冷机的制冷效率,或是在制冷效率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较现有结构可节约50%的能耗。
2、本发明可通过第一出水电控阀、第二出水电控阀等电控阀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冷却水回路,不仅可提高冷却效率,还可在其中部分组件故障的情况下,断开部分冷却水系统之间的管道回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冷却水系统的局部故障进行维修。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空调冷却水系统架构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现有空调冷却水系统架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这里使用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别同一技术特征,并不对该技术特征的顺序和数量等加以限定。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冷却水系统和第二冷却水系统,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一冷机11和第一冷却塔12,所述第一冷机1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塔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塔1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二冷机21和第二冷却塔22;所述第二冷机2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塔2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塔2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机21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冷机1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塔12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一出水节点A,所述第二冷机2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塔22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二出水节点B,所述第一冷却塔1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11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一进水节点C,所述第二冷却塔2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机21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二进水节点D;
所述系统还包括并联出水支路和并联进水支路;
所述并联出水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节点A,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水节点B;所述并联进水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C,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水节点D。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出水支路将所述第一冷机1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塔22的进水口连通,以使从第一冷机11中流出的热水可通过第一冷却塔12和第二冷却塔22进行冷却,提高了从第一冷机11中流出的热水的冷却效率;所述并联进水支路将所述第二冷却塔2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11的进水口连通,以使从第一冷却塔12和第二冷却塔22中流出的冷却水都可流回第一冷机11和第二冷机21,当其中一个冷却塔故障时,第一冷机11和第二冷机21仍可继续工作,提高了本发明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故障兼容性。
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可采用第一冷机11或第二冷机21对应第一冷却塔12和第二冷却塔22两个冷却塔,例如:从第一冷机11中的出来的水可通过第一冷却塔12进行冷却,并且还通过并联出水支路进入第二冷却塔22进行冷却,然后冷却水通过并联进水支路回流至第一冷机11中,以使进入第一冷机11中的水温度更低,从而提高第一冷机11的制冷效率。在此工作方式中,通过两个冷却塔冷却一个冷机中流出的热水,在制冷效率相同的情况下,亦可使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较现有结构节能50%。
在另一种情况下,本实施例也可同时启动第一冷机11、第二冷机21和第一冷却塔12、第二冷却塔22;由于每个第一冷却水系统和第二冷却水系统中的水压相差不大,故两个冷却水系统可同时独立正常工作,故本发明亦可保障两个或多个冷却水系统同时正常循环冷却。
在本发明中,每个冷却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也分别设置有电控阀门,以控制每个冷却塔的进水与出水,所述电控阀门的连接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还可包括用于向各冷却水系统提供液压循环动力的冷却泵,参见图2所示,从每个冷却塔中流出的冷却水经过各冷却泵后流回各冷机中,其具体连接方式亦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亦不再赘述。
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出另一实施例:所述并联出水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节点A与所述第二出水节点B之间通断的第一出水电控阀13,以使从所述第一冷机11流出的水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塔12冷却,或是同时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塔12和所述第二冷却塔22冷却。
当第一出水电控阀13关闭时,所述并联出水支路断开,第一冷却水系统和第二冷却水系统可各自独立正常工作;当第一出水电控阀13开启时,在水压作用下,从第一冷机11流出的热水可在流向第一冷却塔12的同时,还通过所述并联出水支路流向第二冷却塔22,以同时通过两个冷却塔冷却,提高冷却效率。本实施例可通过第一出水电控阀13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冷却水回路,不仅可提高冷却效率,还可在其中部分组件故障的情况下,断开两个冷却水系统之间的回路,以便对其中一个冷却水系统的局部故障进行维修。
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出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水电控阀13的出水口还连通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进水口,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C连通,以使经过第三冷却塔32冷却的冷却水流回第一冷机11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机11流出的水可同时经过第一冷却塔12、第二冷却塔22和第三冷却塔32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可包括更多的冷却水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中冷却塔的连接方式可参见如图5所示的第三冷却水系统的连接结构;每个所述冷却水系统中可包括冷机,亦可不包括冷机。
结合图4所示,所述并联进水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水节点D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C之间通断的第一进水电控阀14,以使从所述第二冷却塔22流出的水流回至所述第二冷机21,或是流回至所述第二冷机21和第一冷机11。本实施例可在第一冷却塔12和第二冷却塔22中的一个冷却塔故障时,通过另一个冷却塔同时向第一冷机11和第二冷机提供循环冷却水,提高了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容错性能;且,方便在维修其中一个冷却塔时,保持本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制冷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可同时包括所述第一出水电控阀13和第一进水电控阀14,以使本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更多的冷却水循环回路,达到提高冷却效率或便于维修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所述第一进水电控阀14的进水口还连接有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出水口,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节点A连通。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可包括更多的冷却水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中冷却塔的连接方式可参见如图5所示的第三冷却水系统的连接结构;每个所述冷却水系统中可包括冷机,亦可不包括冷机。
包括第一进水电控阀14的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可通过第一进水电控阀14控制各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回路,还可结合第一出水电控阀13同时控制冷却水循环回路,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节能效率和兼容性。
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出另一实施例: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冷却水系统,所述并联出水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水节点B与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第三冷却塔32的进水口之间通断的第二出水电控阀15,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第三冷却塔3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C连通。本实施例通过第二出水电控阀15还可连接更多的冷却水系统,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冷却效率。结合前述实施例,本发明还可将第一出水电控阀13与第二出水电控阀15结合使用,以使第一出水电控阀13将第一冷机11中流出的热水导通至第一冷却塔12以外的冷却塔,并同时通过第二出水电控阀15将第二冷机21中流出的热水导通至第二冷却塔22以外的冷却塔,可同时提高第一冷机11和第二冷机21中热水的冷却效率。
结合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冷却水系统,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三冷却塔32和第三冷机31;所述第三冷却塔32的出水口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冷却塔3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C之间通断的第二进水电控阀16,以使所述第三冷却塔32流出的水流回至所述第三冷机31,或流回至所述第一冷机11与所述第三冷机31。本实施例可在部分冷却塔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通过其它冷却塔冷却对应的冷机中流出的热水,提高了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故障兼容性;相对于冷机与冷却塔一对一的结构,本实施例可在出现故障的冷却塔对应的冷机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维修。
在部分实施例中,当第一出水电控阀13、第一进水电控阀14起主要控制作用时,第二出水电控阀15和第二进水电控阀16处于配合开启或关闭的状态,以配合连通或切断水流。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出水支路还可包括第三出水电控阀17,所述第三出水电控阀17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机11和/或所述第二冷机2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冷却塔32的进水口之间的通断,以使从第一冷机11和/或第二冷机21中流出的热水经过第三冷却塔32进行冷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出水电控阀17还可与第一出水电控阀13、第二出水电控阀15结合使用,以根据实际需求,连通不同的冷却水系统,为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提供更多的冷却水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进水支路还包括第三进水电控阀18,所述第三进水电控阀18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冷却塔3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11和/或所述第二冷机21的进水口之间的通断,以使第一冷机11和/或第二冷机21可从不同的冷却塔中获得冷却水。与具有第一进水电控阀14和/或第二进水电控阀16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亦可提高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故障兼容性;相对于冷机与冷却塔一对一的结构,本实施例也可在出现故障的冷却塔对应的冷机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维修。
在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多个图3-图6的连接结构继续进行并联,并通过多个电控阀配合通断,达到一个冷机对应多个冷却塔的目的。
基于以上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其应用于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运行状态;
步骤S20:根据所述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冷机与冷却塔的循环回路;
步骤S30:根据所述循环回路确定所述并联出水支路和并联进水支路的通断。
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其中任意一个冷机或冷却塔的自检状态,以获取每个冷机或冷却塔的状态是否正常的信息;所述运行状态还可包括根据用户指令生成的预设运行参数,例如用户需要两台冷机与四台冷却塔配合工作的预设运行参数。本实施例可根据当前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硬件状态和所述预设运行参数确定合适的冷机与冷却塔的冷却水循环回路,以达到提高制冷效率、降低制冷能耗或有利于局部部件停机维修的目的。
在本发明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确定运行的冷机当前的运行状态和对应的编号;
根据所述当前的运行状态、所述对应的编号和冷却塔的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循环回路;
根据所述循环回路确定所述并联出水支路和并联进水支路的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若用户发出启动第一冷机11并同时关闭其它冷机的控制指令,可根据当前各个冷机的运行状态和冷却塔的运行状态,确定第一冷机11只与第一冷却塔12配合,还是同时与第一冷却塔12和第二冷却塔22配合,或是与更多的冷却塔配合;若其中某个冷却塔故障,或局部冷却水系统的水压或电路参数不正常,则可以关闭该冷却塔,或启动其它正常的冷却塔,以确定最终的循环回路,并控制所述并联出水支路和并联进水支路的通断。本实施例有利于根据用户需求和硬件状态调整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循环回路,保证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各冷机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获取每个冷却水系统的流量监测数据、供水压力或回水压力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以确定每个冷却水系统是否正常,并根据检测数据和实际运行的冷机数量确定需要工作的冷却塔;最后根据冷却塔和冷机的配置情况,控制相应电控阀开启或关闭。
例如:若实际运行的冷机为第一冷机11和第三冷机31两台,冷却塔有四台,其中第三冷却塔32处于检修状态,只有三台冷却塔处于正常状态,则可以将第一冷机11通过第一冷却塔12和第二冷却塔22进行冷却,第三冷机31只通过第四冷却塔41进行冷却,达到节能的效果。若其中第二冷却塔22也故障了,则可以关闭对应的电控阀,使冷却塔和冷机恢复第一冷机11通过第一冷却塔12冷却、第三冷机31只通过第四冷却塔41冷却的一对一单路运行的状态。
本发明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还可包括报警模块,当某个冷却水系统中的冷却塔或冷机出现故障时,可向用户发出报警信息,以使用户即时了解情况,排除故障。
应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于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冷却水系统和第二冷却水系统,第一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一冷机和第一冷却塔,所述第一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二冷机和第二冷却塔;所述第二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机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塔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一出水节点,所述第二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塔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二出水节点,所述第一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一进水节点,所述第二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机的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二进水节点;
所述系统还包括并联出水支路和并联进水支路;
所述并联出水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节点,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水节点;所述并联进水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水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出水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节点与所述第二出水节点之间通断的第一出水电控阀,以使从所述第一冷机流出的水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塔冷却,或是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塔和所述第二冷却塔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电控阀的出水口还连通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进水口,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进水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水节点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之间通断的第一进水电控阀,以使从所述第二冷却塔流出的水流回至所述第二冷机,或是流回至所述第一冷机和第二冷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电控阀的进水口还连接有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出水口,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节点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冷却水系统,所述并联出水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水节点与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第三冷却塔进水口之间通断的第二出水电控阀,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的第三冷却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冷却水系统,所述第三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三冷却塔和第三冷机;所述第三冷却塔出水口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冷却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节点之间通断的第二进水电控阀,以使所述第三冷却塔流出的水流回至所述第三冷机,或流回至所述第一冷机与所述第三冷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出水支路还包括第三出水电控阀,所述第三出水电控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机和/或所述第二冷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冷却塔的进水口之间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进水支路还包括第三进水电控阀,所述第三进水电控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机和/或所述第二冷机的进水口之间的通断。
10.一种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冷机与冷却塔的循环回路;
根据所述循环回路确定所述并联出水支路和并联进水支路的通断。
CN201811199128.XA 2018-10-15 2018-10-15 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539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9128.XA CN109539432B (zh) 2018-10-15 2018-10-15 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9128.XA CN109539432B (zh) 2018-10-15 2018-10-15 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9432A CN109539432A (zh) 2019-03-29
CN109539432B true CN109539432B (zh) 2021-09-28

Family

ID=6584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9128.XA Active CN109539432B (zh) 2018-10-15 2018-10-15 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94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3673A (zh) * 2019-12-20 2020-03-20 安徽巴瑞挤出设备有限公司 真空箱水温自动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4047B2 (ja) * 2007-11-26 2014-01-22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型空調機による空調システムの冷房能力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8711563B2 (en) * 2011-10-25 2014-04-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ry-cooling unit with gravity-assisted coolant flow
JP5951526B2 (ja) * 2013-03-04 2016-07-13 株式会社東芝 空調制御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203385120U (zh) * 2013-07-15 2014-01-08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信息机房耦合式冷却系统
CN204063368U (zh) * 2014-06-24 2014-12-31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风冷冷水机组
CN204115285U (zh) * 2014-07-16 2015-01-21 江苏海雷德蒙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降膜式双机并联螺杆机组
JP6408972B2 (ja) * 2015-10-05 2018-10-17 日本エア・リキード株式会社 冷却塔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冷却塔制御方法
CN205783569U (zh) * 2016-05-26 2016-12-07 深圳市新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中央空调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的装置
CN106765683A (zh) * 2016-11-18 2017-05-31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西北干燥地区的可调温冷源配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572676U (zh) * 2017-03-08 2017-10-20 大连国霖技术有限公司 自然冷却机组与离心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双冷源制冷系统
CN207422430U (zh) * 2017-10-17 2018-05-29 东莞市浩程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中央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9432A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97400B1 (en) Heat pump system
US11543148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of
CN110657597B (zh) 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279012B (zh) 带互联备用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227365A1 (zh) 防冻保护方法、防冻保护系统以及水系统热泵机组
CN112594866A (zh) 一种多联机水力模块防冻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39432B (zh) 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CN210951940U (zh) 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
CN109539433B (zh) 冷却水串联系统、回路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076341B (zh) 数据中心热回收系统
CN110411066B (zh) 冷水机组油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489934A (zh) 用于冷水机组的变频柜冷却装置、变频柜及方法
CN218763900U (zh) 多联机
CN218884167U (zh) 超高层公建高低区空调冷源互备切换装置及水冷空调系统
CN216626456U (zh) 冷却水温度补偿系统
CN104634048A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
CN107734944B (zh) 一种服务器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14183860B (zh) 复合型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CN204555407U (zh) 节能型机房空调
CN113899037B (zh) 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5929933U (zh) 一种模块机组和空调器
CN220674256U (zh) 液冷系统
CN213983867U (zh) 一种数据机房多冷源转换装置
CN113883626B (zh) 空调系统及其蓄冷罐充放冷控制方法
CN115900134B (zh) 多热泵模块机组及其防冻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