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4256U - 液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4256U
CN220674256U CN202322312256.3U CN202322312256U CN220674256U CN 220674256 U CN220674256 U CN 220674256U CN 202322312256 U CN202322312256 U CN 202322312256U CN 220674256 U CN220674256 U CN 220674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liquid cooling
heat exchanger
module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22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吉
王严杰
孙宝茹
黄志聪
龙志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23122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4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4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4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装置,包括第一制冷模块和第一流路,第一制冷模块被配置为冷却第一流路内的第一流体,第一流体被配置为冷却发热设备;第二液冷装置,包括第二制冷模块和第二流路,第二制冷模块被配置为冷却第二流路内的第二流体,第二流体被配置为冷却室内空间;换热器,连接于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之间;和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换热器控制部,换热器控制部被配置为使换热器与第一流路可操作地连通或断开和/或使换热器与第二流路可操作地连通或断开,以使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具有热交换状态和热隔离状态。

Description

液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发热设备,例如电气设备,广泛存在的热故障问题,直接影响到发热设备本身的高效性和安全服务于社会的性能。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集中发热设备需要全年不停机运行,此时发热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尤其重要。
相关技术中,针对大型集中发热设备普遍采用液冷机组进行降温。液冷机组构造复杂,液冷机组内部组件多样化,器件容易发生故障。为了保证集中发热设备的散热,液冷机组内部本身设置多个模块,运行时不全部开启所有的模块,会备用一个模块应对故障发生。相关技术中的液冷机组出现故障无法开机时,只能断电维修。但发热设备又不能停止运行,一直在发热,发热设备易因高温损坏。
上述陈述仅用于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技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利于减少发热设备因高温损坏的可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
第一液冷装置,包括第一制冷模块和第一流路,所述第一制冷模块被配置为冷却所述第一流路内的第一流体,所述第一流路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制冷模块输送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进流流路和用于从所述第一制冷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出流流路,所述第一流体被配置为冷却发热设备;
第二液冷装置,包括第二制冷模块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二制冷模块被配置为冷却所述第二流路内的第二流体,所述第二流路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二制冷模块输送所述第二流体的第二进流流路和用于从所述第二制冷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流体的第二出流流路,所述第二流体被配置为冷却室内空间;
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之间;和
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换热器控制部,所述换热器控制部被配置为使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流路可操作地连通或断开和/或使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流路可操作地连通或断开,以使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具有热交换状态和热隔离状态,在所述热交换状态,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换热器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在所述换热器内热交换,在所述隔离状态,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至少之一与所述换热器断开,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热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流流路和所述第二出流流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所述第二液冷装置被配置为冷却所述发热设备所处的室内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
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端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换热流路连通的第三换热器端口和第四换热器端口;
所述换热器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一流路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一流路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二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二流路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三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或断开,所述第四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四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二流路之间以控制所述第四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或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制冷模块,所述第一制冷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被配置为冷却所述第一流体;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制冷模块,所述第二制冷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被配置为冷却所述第二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制冷模块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制冷模块相同;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制冷模块,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并联;和/或
所述第一制冷模块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并联;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制冷模块,所述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并联;和/或
所述第二制冷模块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所述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并联。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制冷模块,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制冷模块相同;和/或
所述第一制冷模块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相同;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制冷模块,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制冷模块相同;和/或
所述第二制冷模块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制冷模块,所述第一流路包括第一输送部分和与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一换热部分,所述第一换热部分被配置为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制冷模块热交换以冷却所述第一流体,所述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第一制冷模块控制部,所述第一制冷模块控制部设置于各所述换热部分和所述输送部分之间,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分与所述第一输送部分连通或断开;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制冷模块,所述第二流路包括第二输送部分和与所述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二换热部分,所述第二换热部分被配置为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制冷模块热交换以冷却所述第二流体,所述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第二制冷模块控制部,所述第二制冷模块控制部设置于各所述换热部分和所述输送部分之间,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换热部分与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连通或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所述第一制冷模块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制冷模块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包括四个所述第一制冷模块;
所述第一制冷模块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包括一个所述第二制冷模块;
所述第二制冷模块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包括第一液力模块,所述第一液力模块包括第一送液流路和第一回液流路,所述第一送液流路串接于所述第一进流流路,所述第一回液流路串接于所述第一出流流路,所述第一液力模块包括第一泵,所述第一泵设置于所述第一送液流路或所述第一回液流路上,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流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流动;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包括第二液力模块,所述第二液力模块包括第二送液流路和第二回液流路,所述第二送液流路串接于所述第二进流流路,所述第二回液流路串接于所述第二出流流路,所述第二液力模块包括第二泵,所述第二泵设置于所述第二送液流路或所述第二回液流路上,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流体在所述第二流路内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所述第一液力模块和所述第二液力模块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液冷系统操纵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动作。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可以在第一液冷装置和第二液冷装置均处于运行状态时,操纵换热器控制部以使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处于热隔离状态;而在第一液冷装置和第二液冷装置之一处于运行状态而另一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操纵换热器控制部以使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处于热交换状态,因此,可以使第一液冷装置和第二液冷装置互为备用,利于在第一液冷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由第二液冷装置提供制冷功能,从而利于保障发热设备降温,避免设备瘫痪。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系统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液冷装置的第一制冷模块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液冷装置的第一液力模块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装置100、第二液冷装置200、换热器300和液冷系统操纵装置。
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第一制冷模块110和第一流路130。第一制冷模块110被配置为冷却第一流路130内的第一流体。第一流路130包括用于向第一制冷模块110输送第一流体的第一进流流路131和用于从第一制冷模块110输出第一流体的第一出流流路132。第一流体被配置为冷却发热设备。
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第二制冷模块210和第二流路230。第二制冷模块210被配置为冷却第二流路230内的第二流体。第二流路230包括用于向第二制冷模块210输送第二流体的第二进流流路231和用于从第二制冷模块210输出第二流体的第二出流流路232。第二流体被配置为冷却室内空间。
换热器300连接于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之间。
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换热器控制部。换热器控制部被配置为使换热器300与第一流路130可操作地连通或断开和/或使换热器300与第二流路230可操作地连通或断开,以使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具有热交换状态和热隔离状态。在热交换状态,第一流路130与第二流路230与换热器300连通以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在换热器300内热交换。在隔离状态,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至少之一与换热器300断开,以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热隔离。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和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在第一液冷装置100和第二液冷装置200均处于运行状态时,操纵换热器控制部以使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处于热隔离状态;而在第一液冷装置100和第二液冷装置200之一处于运行状态而另一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操纵换热器控制部以使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处于热交换状态,因此,可以使第一液冷装置100和第二液冷装置200互为备用,利于在第一液冷装置100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由第二液冷装置200提供制冷功能,从而利于保障发热设备的降温,避免设备瘫痪。
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可以均为水。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换热器300连接于第一进流流路131和第二出流流路23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二液冷装置200被配置为冷却发热设备所处的室内空间。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换热器300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流路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端口以及与第二换热流路连通的第三换热器端口和第四换热器端口。换热器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阀411、第二控制阀412、第三控制阀413和第四控制阀414至少之一。第一控制阀411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端口与第一流路130之间以控制第一换热器端口与第一流路130连通或断开。第二控制阀412连接于第二换热器端口与第一流路130之间以控制第二换热器端口与第一流路130连通或断开。第三控制阀413连接于第三换热器端口与第二流路230之间以控制第三换热器端口与第二流路230连通或断开。第四控制阀414连接于第四换热器端口与第二流路230之间以控制第四换热器端口与第二流路230连通或断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制冷模块110,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被配置为冷却第一流体。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制冷模块210,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第二冷媒循环流路被配置为冷却第二流体。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至少一个第一制冷模块110与至少一个第二制冷模块210相同;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与至少一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相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并联;和/或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并联;和/或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并联;和/或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并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至少两个第一制冷模块110相同;和/或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至少两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相同;和/或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至少两个第二制冷模块210相同;和/或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至少两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相同。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第一流路130包括第一输送部分和与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一换热部分,第一换热部分被配置为与对应的第一制冷模块110热交换以冷却第一流体,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第一制冷模块控制部,第一制冷模块控制部设置于各换热部分和输送部分之间,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换热部分与第一输送部分连通或断开;和/或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第二流路230包括第二输送部分和与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二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被配置为与对应的第二制冷模块210热交换以冷却第二流体,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第二制冷模块控制部,第二制冷模块控制部设置于各换热部分和输送部分之间,被配置为控制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二输送部分连通或断开。
如图1所示,第一制冷模块控制部包括第五控制阀421和第六控制阀422,第二制冷模块控制部包括第七控制阀421和第八控制阀422。第五至第八控制阀的种类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利如可以为截止阀、蝶阀、球阀等。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一制冷模块110的数量大于第二制冷模块210的数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四个第一制冷模块110;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一个第二制冷模块210;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液冷机组的各液冷装置可以采用多制冷模块设计,各制冷模块可以采用多冷媒循环流路设计,从而利于增加液冷机组运行可靠性。另外液冷机组的第一液冷装置100和第二液冷装置可以互相备用,当其一发送故障时,另一可通过换热器300获取冷量,临时采用另一液冷装置对集中重要发热设备降温,利于提高包括发热设备的工作系统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第一液力模块120,第一液力模块120包括第一送液流路1239和第一回液流路1219,第一送液流路1239串接于第一进流流路131,第一回液流路1219串接于第一出流流路132,第一液力模块120包括第一泵1227,第一泵1227设置于第一送液流路1239或第一回液流路1219上,被配置为驱动第一流体在第一流路130内流动;和/或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第二液力模块220,第二液力模块220包括第二送液流路和第二回液流路,第二送液流路串接于第二进流流路231,第二回液流路串接于第二出流流路232,第二液力模块220包括第二泵,第二泵设置于第二送液流路或第二回液流路上,被配置为驱动第二流体在第二流路230内流动。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第一液力模块120和第二液力模块220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的液冷系统中,液冷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液冷系统操纵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动作。
控制装置例如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前述实施例的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述第一液冷装置100和第二液冷装置200均处于运行状态时,操纵换热器控制部以使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处于热隔离状态;第一液冷装置100和第二液冷装置200之一处于运行状态而另一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操纵换热器控制部以使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处于热交换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具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系统具有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换热器300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流路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端口以及与第二换热流路连通的第三换热器端口和第四换热器端口;换热器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阀411、第二控制阀412、第三控制阀413和第四控制阀414至少之一,第一控制阀411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端口与第一流路130之间以控制第一换热器端口与第一流路130连通或断开,第二控制阀412连接于第二换热器端口与第一流路130之间以控制第二换热器端口与第一流路130连通或断开,第三控制阀413连接于第三换热器端口与第二流路230之间以控制第三换热器端口与第二流路230连通或断开,第四控制阀414连接于第四换热器端口与第二流路230之间以控制第四换热器端口与第二流路230连通或断开。
控制方法包括:操纵换热器控制部以使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处于热隔离状态包括关闭第一控制阀411、第二控制阀412、第三控制阀413和第四控制阀414;操纵换热器控制部以使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处于热交换状态包括打开第一控制阀411、第二控制阀412、第三控制阀413和第四控制阀414。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制冷模块110,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被配置为冷却第一流体;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制冷模块210,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第二冷媒循环流路被配置为冷却第二流体。
其中,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第一液冷装置100处于运行状态时,使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中一部分处于运行状态,其余部分处于备用状态;和/或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第一液冷装置100处于运行状态时,使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中一部分处于运行状态,其余部分处于备用状态;和/或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第二液冷装置200处于运行状态时,使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中一部分处于运行状态,其余部分处于备用状态;和/或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第二液冷装置200处于运行状态时,使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中一部分处于运行状态,其余部分处于备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第一液冷装置100由停止运行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时,使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中总运行时长短的第一制冷模块110优先处于运行状态;和/或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第一液冷装置100由停止运行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时,使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中总运行时长短的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优先处于运行状态;和/或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第二液冷装置200由停止运行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时,使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中总运行时长短的第二制冷模块210优先处于运行状态;和/或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第二液冷装置200由停止运行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时,使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中总运行时长短的第二冷媒循环流路优先处于运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第一液冷装置100运行时长超过第一预定时长时,将至少一个处于运行状态的第一制冷模块110切换至备用状态,将至少一个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一制冷模块110切换为运行状态;和/或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第一液冷装置100运行时长超过第二预定时长时,将至少一个处于运行状态的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切换至备用状态,将至少一个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切换为运行状态;和/或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第二液冷装置200运行时长超过第三预定时长时,将至少一个处于运行状态的第二制冷模块210切换至备用状态,将至少一个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二制冷模块210切换为运行状态;和/或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第二液冷装置200运行时长超过第四预定时长时,将至少一个处于运行状态的第二冷媒循环流路切换至备用状态,将至少一个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二冷媒循环流路切换为运行状态。
其中,第一至第四预定时长可以部分相同,也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全部不同。
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系统和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说明。
该液冷系统有两个液冷装置,分别为第一液冷装置100(以下也称系统A)和第二液冷装置200(以下也称系统B)。
系统A的第一流体为水,通过管网140通往大型集中发热设备中的管板,用于对发热设备降温。该系统A包括四个第一制冷模块110和一个第一液力模块120。其中每个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第一制冷模块110的两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相互备份,平常只开一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四个第一制冷模块110相互备用,平常只开三个第一制冷模块110。
系统B的第二流体为水,通往用来给大型设备环境对应室内空间降温的室内机,从而为室内空间降温;该系统A包括一个第二制冷模块210和一个第二液力模块220。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两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相互备份,平常只开一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
系统A的第一流路130和系统B的第二流路230之间有一个换热器300,换热器300例如为板式换热器。换热器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阀411、第二控制阀412、第三控制阀413和第四控制阀414。第一控制阀411、第二控制阀412、第三控制阀413和第四控制阀414均为蝶阀,平常处于关闭状态,当系统B不能运行,则打开与板式换热器的各端口连接的各个蝶阀,此时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均与换热器300互通,系统A可以通往大型设备所在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机。同理,系统A不能运行时,系统B也可以用来对大型集中发热设备降温。
系统A内的四个第一制冷模块110一模一样,模块二、三、四内部结构不再体现;系统B的第二制冷模块210和第二液力模块220的结构构造与系统A的第一制冷模块110和第一液力模块210分别类似,因此,只在图2和图3中分别示出了第一制冷模块110和第一液力模块210的示例,第二制冷模块210和第二液力模块220的组成和原理可分别参照第一制冷模块110和第一液力模块210的附图和相关描述。以下仅对第一制冷模块110和第一液力模块210的示例进行说明,第二制冷模块210和第二液力模块220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2所示,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并联的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
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主要包括制冷压缩机11101、冷凝器11102、冷凝风机11107、壳管蒸发器11104、表冷器11106等器件。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还包括汽液分离器11105、冷凝器感温包11108、低压开关11109、高压开关11110、排气感温包11111等。
第一制冷模块110还包括平衡蝶阀112、开关二通阀113、开关二通阀114、维修蝶阀115、自动排气阀116、放水球阀117和放水球阀118,以实现第一制冷模块110所示的相关功能。
第一液力模块120主要包括第一泵1227、过滤器1229、传感器、阀等。
如图3所示的示例性第一液力模块120中,第一液力模块120包括第一送液流路1239和第一回液流路1219。第一送液流路1239上依次设置蝶阀1221、水压表1222、水压传感器1223、水压传感器1224、止回阀1225、蝶阀1226、第一泵1227、蝶阀1228、过滤器1229、水压传感器1230、水压表1231、水压传感器1232、温度传感器1233、温度传感器1234、温度计1235和控制阀1236。第一回液流路1219上依次设置手动排气阀1201、自动排气阀1202、自动排气阀1203、蝶阀1204、精滤器1205、蝶阀1206、温度传感器1207、温度计1208、温度传感器1209、水压传感器1210、水压传感器1211。
系统A处于运行状态时,作为载冷剂的第一流体第一制冷模块110换热降温、液力模块中的第一泵1227控制第一流体流量,将稳定的低温第一流体通过第一流路130和管网140通往大型集中发热设备中的管板,对发热设备进行降温。
如图4所示,系统A有四个第一制冷模块110和一个第一液力模块120,四个第一制冷模块110可以采用三用一备的运行方式。即系统A开机运行时,只运行三个第一制冷模块110。有一个第一制冷模块110不运行,当运行的三个第一制冷模块110有一个第一制冷模块110发生故障时,则开启剩余的一个第一制冷模块110。为了保障四个第一制冷模块110运行的合理性,每次系统A开机时优先开启运行时间短的三个第一制冷模块110。当系统A一直不关机时,则运行三个月(运行时间用户可以设置)可以强制轮换一个第一制冷模块110。第一制冷模块110内两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平常只开一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当集中发热设备散热量大,通过第一液力模块120出口的温度传感器判断提供的第一流体温度是否过高,如果过高,可以两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全开。
系统B的第二流体作为载冷剂是通往用来给大型设备环境降温的室内机;该系统B包括一个第二液冷装置210和一个第二液力模块220。第二液冷装置210和一个第二液力模块220的构造分别与系统A的第一液冷装置110和一个第一液力模块120一致。第二液冷装置210包括两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平常只开一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一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发生故障时则开启另一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系统B开机时优先开启运行时间短的第二冷媒循环流路。当系统B一直不关机时,则运行三个月(运行时间用户可以设置)强制轮换第二冷媒循环流路。
系统A的第一流路130和系统B的第二流路230之间有一个板式换热器,换热器的各换热器端口处设有蝶阀(对应于第一至第四控制阀411至414),各蝶阀平常处于关闭状态,当系统B不能运行,则打开板式换热器连接的各蝶阀,此时第一流路130和第二流路230分别与板式换热器连通,第一流路130内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路230内的第二流体可以热交换,系统A的冷量也可以传递至大型设备内的室内机。不影响大型设备空间的降温。同理系统A不能运行时,系统B也可以通过板式换热器对大型集中发热设备进行降温。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例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4)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第一制冷模块(110)和第一流路(130),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被配置为冷却所述第一流路(130)内的第一流体,所述第一流路(130)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输送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进流流路(131)和用于从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输出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出流流路(132),所述第一流体被配置为冷却发热设备;
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第二制冷模块(210)和第二流路(230),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被配置为冷却所述第二流路(230)内的第二流体,所述第二流路(230)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输送所述第二流体的第二进流流路(231)和用于从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输出所述第二流体的第二出流流路(232),所述第二流体被配置为冷却室内空间;
换热器(300),连接于所述第一流路(130)和所述第二流路(230)之间;和
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换热器控制部,所述换热器控制部被配置为使所述换热器(300)与所述第一流路(130)可操作地连通或断开和/或使所述换热器(300)与所述第二流路(230)可操作地连通或断开,以使所述第一流路(130)和所述第二流路(230)具有热交换状态和热隔离状态,在所述热交换状态,所述第一流路(130)与所述第二流路(230)与所述换热器(300)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在所述换热器(300)内热交换,在所述隔离状态,所述第一流路(130)和所述第二流路(230)至少之一与所述换热器(300)断开,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热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00)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流流路(131)和所述第二出流流路(2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装置(200)被配置为冷却所述发热设备所处的室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300)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端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换热流路连通的第三换热器端口和第四换热器端口;
所述换热器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阀(411)、第二控制阀(412)、第三控制阀(413)和第四控制阀(414)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控制阀(411)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一流路(130)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一流路(130)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控制阀(412)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一流路(130)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二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一流路(130)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三控制阀(413)连接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二流路(230)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三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二流路(230)连通或断开,所述第四控制阀(414)连接于所述第四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二流路(230)之间以控制所述第四换热器端口与所述第二流路(230)连通或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制冷模块(110),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被配置为冷却所述第一流体;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制冷模块(210),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冷媒循环流路,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被配置为冷却所述第二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相同;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并联;和/或
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并联;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所述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并联;和/或
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所述两个以上第二冷媒循环流路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相同;和/或
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相同;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相同;和/或
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所述第一流路(130)包括第一输送部分和与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制冷模块(110)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一换热部分,所述第一换热部分被配置为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热交换以冷却所述第一流体,所述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第一制冷模块控制部,所述第一制冷模块控制部设置于各所述换热部分和所述输送部分之间,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分与所述第一输送部分连通或断开;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所述第二流路(230)包括第二输送部分和与所述两个以上第二制冷模块(210)对应的两个以上第二换热部分,所述第二换热部分被配置为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热交换以冷却所述第二流体,所述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包括第二制冷模块控制部,所述第二制冷模块控制部设置于各所述换热部分和所述输送部分之间,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换热部分与所述第二输送部分连通或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四个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
所述第一制冷模块(110)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冷媒循环流路(111);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一个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
所述第二制冷模块(210)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冷媒循环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冷装置(100)包括第一液力模块(120),所述第一液力模块(120)包括第一送液流路(1239)和第一回液流路(1219),所述第一送液流路(1239)串接于所述第一进流流路(131),所述第一回液流路(1219)串接于所述第一出流流路(132),所述第一液力模块(120)包括第一泵(1227),所述第一泵(1227)设置于所述第一送液流路(1239)或所述第一回液流路(1219)上,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流体在所述第一流路(130)内流动;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装置(200)包括第二液力模块(220),所述第二液力模块(220)包括第二送液流路和第二回液流路,所述第二送液流路串接于所述第二进流流路(231),所述第二回液流路串接于所述第二出流流路(232),所述第二液力模块(220)包括第二泵,所述第二泵设置于所述第二送液流路或所述第二回液流路上,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流体在所述第二流路(230)内流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力模块(120)和所述第二液力模块(220)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液冷系统操纵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液冷系统操纵装置动作。
CN202322312256.3U 2023-08-28 2023-08-28 液冷系统 Active CN220674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2256.3U CN220674256U (zh) 2023-08-28 2023-08-28 液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2256.3U CN220674256U (zh) 2023-08-28 2023-08-28 液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4256U true CN220674256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4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2256.3U Active CN220674256U (zh) 2023-08-28 2023-08-28 液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4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2349B2 (en) Hydronic system for combining free cooling and mechanical cooling
CN112594866A (zh) 一种多联机水力模块防冻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49820A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
JPH01285725A (ja) 空冷式冷却装置
CN114683803B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250050U (zh) 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20674256U (zh) 液冷系统
WO2024066110A1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19014770U (zh) 液冷机组和具有该液冷机组的液冷系统
CN108571791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16940087A (zh) 液冷系统和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028410A (zh) 一种热管空调装置
CN213564311U (zh) 多温冷水机组
CN210680335U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
CN109539432B (zh) 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空调冷却水回路控制方法
CN209325982U (zh) 一种热管空调装置
CN220764339U (zh) 换电站热泵热管理系统以及换电站
JP2004150664A (ja) 冷却装置
CN217737372U (zh) 空调室外机及热泵系统
CN219243700U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N214537463U (zh) 一种冗余冷却系统
CN216557404U (zh) 一种空调设备
CN214537464U (zh) 一种冗余冷却系统
CN113547887B (zh) 热管理系统
CN219572426U (zh) 一种光伏组件测试用冷媒的串联节能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